明三郎歸家後得了長輩命令,要解除他和郭雅的婚約另配長安伯女兒。明三郎不願,抗爭無果後,他決定和郭雅私奔。


    奔者為妾,以郭雅所求本不會答應他這個請求,可明三郎是除了生母以外第一個予她溫暖的人,所以她還是答應了。


    出走的前一夜,明三郎的計劃就被發現了。他的母親不可置信,哭著懇求他不要走,不然長安伯府將降禍給整個明家。


    明三郎本就是個耳根子很軟的人,待親人尤其如此,被這樣一哭訴,他竟然又反悔了。


    一封信傳給郭雅,叫她在房中整整坐了一夜,然後迴了信,答應他取消婚約,隻求最後再見一麵。


    然後……


    “我親手殺了三郎。”郭雅說著,看了看自己幹淨雪白的手,“他對我信任無比,直接就喝下了砒|霜,就那樣、在我麵前倒了下去。”


    第78章


    “三郎負我。”郭雅語調幽幽, “我殺了一個負心漢而已,娘娘能理解的吧。”


    她狼狽的模樣的確很像被辜負的可憐女子,可道出的事實無論如何也難以讓人覺得柔弱。


    阿悅花了一會兒才把這個事實消化, 尚來不及驚歎兜兜轉轉現實居然書中的劇情更甚, 郭雅居然這麽早就殺了明三郎, 就先想到一個關鍵問題, “就在剛剛嗎?有誰知道?”


    “無人知曉。”郭雅道, “就像我們往日相會一樣,除了我們彼此,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但以你和明三郎的關係, 一旦他出事, 明家人怎麽可能不會想到你。”阿悅看她, “你此來, 可是想讓我幫你脫罪?”


    郭雅過了許久才仿佛聽到她的話, 輕輕問,“……娘娘會幫我?”


    “不會。”阿悅認真辨別她的神色, “律法嚴明,明三郎辜負了你, 但罪不至死。你若覺得委屈想讓我為你做主, 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進宮, 而非先殺人。”


    阿悅觀察她,隨後失望地發現, 麵前的人楚楚可憐, 卻沒有半分心愛之人已死的哀傷。


    這似乎足以證明此事並非郭雅一時怒火上頭的決定, 而是早有謀算,又趁今夜進宮,想找自己開罪。


    如果阿悅不曾知曉書中劇情,不了解郭雅的性情手段,也許她真的會因為同情其遭遇而心軟猶豫。可正是因為先入為主知道了那些,所以剛才她得知消息的第一反應不是身為女子油然生出的理解同情,而是泛出一絲寒意。


    她懷疑,是不是當初郭雅對長安伯夫人說出“他死,或者我亡”那句時,就已經想到了今日?


    前腳能拋棄安穩的日子答應和明三郎私奔,後腳就能因為他的毀約毫不猶豫殺了他。這樣的性格也許不能稱之為偏激了,是極端。


    但凡極端的人都很可怕,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已經算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


    郭雅的遭遇和生活的環境固然讓阿悅同情,可這份同情不會隨意放在她殺人的舉止上。就像對待孩童,他做了錯事,哭鬧撒嬌一番就被原諒了,根本就不會讓他有所悔改,隻會讓他認為,繼續做也不要緊,反正他們總會原諒我。


    阿悅不會成為這樣因為同情而縱容郭雅的“長輩”,何況人命也絕非簡單的錯事。


    郭雅嚅動了嘴唇,“娘娘是不是很厭惡我?覺得我心腸狠毒。”


    “我是否厭惡你,於你而言很重要嗎?”阿悅反問她,“明三郎是你心愛之人,你卻能在殺了他之後如此冷靜地算計,入宮對我示弱,想從我這兒尋得好處,你覺得我該如何喜歡你?”


    郭雅心底微震,竟是這樣?因為她僅僅是表示了被辜負的委屈可憐,而沒有因三郎的死有半分難過,就讓這位小皇後懷疑了自己。


    她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過,自己的破綻會是在這兒。


    對郭雅而言,這實在是件不能理解的事。


    明三郎不是她殺的第一個人了,第一個……那要追溯到很久以前,欺負過她姨娘,讓她姨娘鬱鬱而終的一個妾室。


    郭雅忍耐了兩年,終於尋得機會在那妾室的貼身衣物裏藏進了她過敏的桂花。明明是那麽香又那麽漂亮的花,卻在陪伴了那妾室一個時辰後,讓她從腳到臉都長出了紅疹,癢痛難忍,又讓她唿吸急促,生生得在眾人麵前窒息而死。


    她死的時候,郭雅感受到的不是害怕或高興,而是出奇的平靜。因為她能感覺到,自己對這人的厭惡之情在這一瞬間就消失得一幹二淨了,仿佛陌生人,不喜不惡。


    人死如燈滅,也許這就是生與死的差別。郭雅理解了這點,所以在想了一夜、親眼看著三郎死了之後,她對他的戀慕、感動也全都在那一刻收迴,還能夠冷靜地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走。


    她以為人人都是這樣的,卻在這個和自己相似的少女麵前碰了壁。


    郭雅此刻的茫然不解不是能裝出來的,她是真的不懂。阿悅微微閉了眼,輕聲道:“你若是不想那麽多,以你籠絡祖母的手段,去找祖母,她也許會幫你。”


    “你不該來親口告訴我。”歎出一口氣,阿悅下一刻喚來侍女,讓她們把郭雅帶走先看起來,再遣人去確定明三郎的生死。


    她算是明白了,郭雅的話真真假假,耳聽為虛,一定要自己查清才行。


    可惜的是,阿悅等了大半夜,從侍衛那兒得知的消息是,明三郎確實死了,但看上去並非郭雅說的喝了砒|霜,而是溺斃在他常去的一家酒館附近。


    在外人和明家人看來,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明三郎因取消婚約而失意醉酒,不慎跌入河中溺亡。


    “死因確實是溺亡嗎?”


    侍衛道:“迴娘娘,表麵看來是如此,沒有中毒的跡象。如果要探究內因,那得讓仵作驗屍,說不準還要破肚,這得等明家人發現屍體後再許可才行。”


    “好,我知道了。”阿悅擺手,一時沉思。


    從她得知的消息,明三郎是不會鳧水的,到底是郭雅親手把他推下去還是先讓他死了再丟進河中……更甚者,會不會根本就不是郭雅動的手?


    天亮後最多一兩個時辰明家和長安伯府就能得知消息了,還是得先看看他們的反應。


    一夜未睡,阿悅不由想伏在案上小憩片刻。


    魏昭也是這時候才知道她因為郭雅求見,忙碌到現在的事。迴到寢殿就望見阿悅疲乏地趴在那兒,身體蜷縮成了極小的一團。


    他走上前把人抱了起來,驚得阿悅睜眼,便開口道:“怎麽不去榻上睡?”


    “我想著休息不了多久,眯會兒就是。”阿悅看了眼他身後,“阿兄是不是都知道了?”


    “嗯,已經有人告訴了九英。”


    阿悅微微直起身,“那阿兄怎麽看?”


    魏昭一時未答,而是抱著阿悅讓她坐上床榻,再接過侍女呈上的湯,親手喂阿悅喝了幾口後才道:“我可以知道,阿悅為何這麽關心這位郭娘子嗎?”


    魏昭很確定,阿悅對她的祖母郭夫人沒有什麽感情,也就無從說是因為郭氏的緣故。郭雅和阿悅更是沒見過幾麵,怎麽就獨獨對她上了心?


    如果說特別,於他來看,郭雅實在沒有什麽特別的。若說格外狠毒,那點心性在魏昭麵前也算不了什麽,不值一提。


    阿悅能對她有那麽大的耐心,對她的事又那般好奇,這是魏昭最不解的。


    “可能是因為,她和我長得有幾分相似,忍不住就多分了點心思吧。”阿悅這話也不假,畢竟原書中一切發生的基礎就在於容貌的相似,“但這人我有幾分琢磨不透,阿兄覺得呢?”


    “心思詭譎,巧言善辯罷了。”魏昭道,“她此來見你,確實是看在阿悅心軟,以為你能幫她,卻不料被一口拒絕,這點我也很是驚訝。”


    阿悅不滿,“我也沒那麽好糊弄吧……”


    魏昭笑,“阿悅自然不好糊弄,不過,你能像她那樣狠心嗎?”


    不能。阿悅沉默著迴答了這個問題,也許正是因為這點,所以一些人在她麵前就不會畏懼吧。


    看出了她的心思,魏昭道:“無需放在心上,阿悅無法做的事,自有人能為你效勞,不用去學旁人。”


    “……嗯。”阿悅問,“郭雅是真的親手殺了明三郎嗎?”


    “應當沒有。”魏昭道,“以此人的性情,阿悅當真認為她會親手把這種把柄送到旁人手上?”


    阿悅也正是懷疑這點,畢竟她從不覺得自己和郭雅是好到可以交心的“閨蜜”,所以對郭雅來親口告訴她這件事很不解。


    “劍走偏鋒,許是認為能在阿悅這兒有奇效。”魏昭簡單解釋了遍,“明三郎此人優柔寡斷,又容易受情擺布,要讓他死,根本不必親自動手。”


    受魏昭的提點,阿悅終於想到明三郎可能的死法。


    明三郎要毀婚約是真,郭雅約他也必為真,但如果郭雅約他後對他流著淚說“此生與君無緣,盼來生再續”之類的話,悲而投河了呢?明三郎必會和她一起殉情,而她什麽都不用做,隻需要再自己遊上岸就好。


    她的確不需要親自動手,隻要哭一哭、裝一裝可憐就夠了,何必冒那麽大的風險引來明家和長安伯府的雙重報複。


    起初,眾人都認為郭雅渾身**是因為受了情傷無心撐傘,才一人從長街走到了宮門前,可也許這是她有意為之呢?


    阿悅寒毛微豎,如果真是這樣,郭雅的心計、手段就真的太冷酷了。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才這麽短短的時間內,她就能想出這樣的毒計,利用的還是明三郎愛她的心。


    這也是她毫無避忌,能夠直接告訴她的原因,因為人雖因她而死,卻並非她動的手,即便是律法也無法因此懲罰她。


    當然,如果是強權施壓,因此要處死她也是可以的,但顯然她不認為會有人這麽做。


    “險惡如此,也是難得。”魏昭不帶什麽感情地評價了這麽一句。


    第79章


    郭雅就這樣在宮裏關著, 即便猜到了可能的過程,阿悅也沒去找她對峙,沒有意義。


    明家和長安伯府對明三郎的死有點疑心, 但請了仵作去驗屍後已經完全確定是溺死的, 也沒有外人迫害的痕跡。他們再傷心或不甘心, 也隻能認為明三郎是受取消婚約刺激, 怒而輕生。


    不是沒人怪到郭雅頭上, 明三郎的母親就幾度想來找她算賬,認為她是個掃把星,害死了三郎, 最終還是被攔了下來。


    明家起初根本不知道皇後還給郭雅和三郎的婚約賜了賀禮, 更別說那場鬧劇後傳長安伯夫人進宮敲打的事。他們在臨安城隻能算小有資產的商戶, 最多也就知道郭雅和薑府的一位老夫人同宗, 偶爾會去陪陪這位老夫人, 他們連這老夫人是當今皇後的祖母都不知道。


    明三郎死後長安伯的女兒鬧了一場,明家才從隻言片語中了解了一些事, 頓時又悔又悲。如果早知道皇後都幫那郭雅說過話,他們怎麽會輕易悔婚啊!


    人死不能複生, 再怎麽鬧, 喪事還是在五日後辦了起來。


    阿悅去見了郭雅, “你想去拜祭明三郎嗎?”


    “娘娘肯放我出去了?”郭雅一人關在這兒也不見憂愁,反倒有種自得其樂的狀態, “三郎為我所殺, 難道他和明家人會樂意見到我嗎?”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樂意的, 除了明三郎的母親。他們深覺得罪了郭雅,就怕會間接得罪皇後。如果郭雅肯去拜祭,至少說明心中不曾放下,也給他們賠罪的機會。


    “是不是你殺,僅憑你一人之言我無法相信。”阿悅道,“但如果是你親自動的手,你的確就再也出不去了。”


    郭雅眼眸一轉,心中詫異,居然被查出來了嗎?


    不,不可能的。她想到,當晚的事沒有第三人見到,恐怕隻是這位皇後的猜測而已。


    即便是猜測,也很厲害了。郭雅意外地瞄一眼阿悅,對她刮目相看。


    “即使是我,也沒有無故一直扣留你在宮中的道理,所以我放你離宮。”阿悅深深看她一眼,轉身去了外邊,留下蓮女對她道,“娘娘有句話想告訴郭娘子。”


    “請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明三郎辜負了郭娘子,但他待你的心意不曾虛假。許多事,並非一死就能解決所有,不要一葉障目,走進了死胡同。”說完這句話,蓮女就命其他宮婢幫她收拾東西,準備送她出宮。


    郭雅站在原地咀嚼了“一葉障目”四字許久,最終輕輕一笑。


    這位不是她,又如何懂得她的處境和心情。


    一件事當然能有許多解決的方法,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她能選的有幾個呢?寥寥無幾罷了。


    不過,沒在這位皇後這兒得到什麽,郭雅倒是沒對她生出惡感。她和那些出身高貴的貴女有個最大的不同,無論看誰的目光,總是平靜對等的,與你交流時,也許會不讚同你的想法,卻不會強迫你去做什麽。


    連說出那句“律法嚴明,我不會包庇你”這種話的時候,都隻是認真而肅然的模樣,而沒有夾雜別的情緒。


    可是這樣柔軟和善的性格,真的能生存在這偌大的皇宮嗎?郭雅最後望了眼這皇宮,對自己輕嘲一聲,能不能生存,又與自己何關,她根本就沒有資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卯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卯蓮並收藏帝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