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晚是要迴京的,在迴去前,把家裏的事情掰扯清楚也算是祁昀盡了孝道。
上次撕破臉皮,怎奈這家人的臉皮撕掉一層還有一層,層層疊疊無窮盡,那就徹底別要了,這次徹底的把關係斷個幹淨利落,省得以後還來找事。
這會兒祁昀連個眼神都沒有給七叔公,隻管看向了許成,拱手道:“許大人,如今天寒地凍,還請到府內吃口熱茶暖身,也好再商討一番架橋之事。”
許成也有了笑,道:“如此也好,難為二郎有心。”而後許成迴頭低聲對著衙役道,“本官有事要同祁家二郎商議,你先去給知州大人報個信。”
祁昀能聽到這話,可他故作不知,隻管站到了祁父和祁昭身後,把手放在揣手用的袖套裏,拿著手爐,神色安然。
祁父也心領神會,笑著同許成說著客氣話兒,一道進門。
祁昭則是看了看自家二弟,心想著二弟果然和以前一樣,這腦子天賜一般的好用,拍了拍祁昀的肩膀,而後祁昭卻走向了還在噤若寒蟬的眾人麵前,道:“既然事情已了,你們自去吧,我們府上不供吃食。”
這話說的像是打發叫花子似的,可在祁昭心裏,這群想給自家扣帽子禍害三郎的東西連叫花子都不如。
人家叫花子還會打快板唱吉祥歌呢,他們隻怕除了坐吃山空,旁的什麽都不會。
而後祁昭也不多看,給小廝們使了個眼色,就帶著祁昀迴去了。
祁二郎看了看自家大哥,隻覺得他比起以前單純的方正純善,如今還多了些威嚴正氣。
此番變化是極好的,做哥哥的能端正嚴肅些,做弟弟的心裏踏實,祁昀樂見其成,乖乖地跟在了祁昭身後進了門。
祁家小廝也沒有和他們多做糾纏,推搡了幾下讓他們走遠些,也就迴去了。
大門關閉時,“砰”的一聲格外響亮。
七叔公已經有些恍惚了,連自己怎麽迴到馬車上的都不知道。
周圍都是亂糟糟的聲音,這些小輩們又哭又鬧的希望七叔公想辦法把兩個孩子救出來,那兩個孩子身上纏著人命,犯下的確實是不可饒恕的罪過,真的判下來,輕則發配重則砍頭,他們怎麽舍得!
七叔公卻是閉上了眼睛,一言不發。
半晌才擠出來一句:“走吧,如今……隻怕是神仙難救了。”
鐵子一直趴在門板上,待外頭沒了聲音,才小跑著迴了前廳,對著祁昀點點頭。
祁二郎見狀,便揮揮手讓鐵子先退出去,而後他便同許成細細說起架橋之事。
此事不單單是祁昀想要給祁家博得名聲的手段,而是發自內心。
一則造福鄉鄰,二則於祁家有莫大的好處。
祁昭的莊子和祁昀的酒鋪已經連在了一起,這邊產糧,那邊釀酒,兄弟二人都能從中得利。
隻是如今祁昀的酒鋪越做越大,水路運輸用的也越來越多,他便想要在河邊新建一處口岸也好方便自家。
但這事兒不能直說,也不好尋什麽門路,畢竟自家如今無論是生意還是官運都過於順暢,不知道是多少人的靶子,想要做這事兒就隻能從小處著手。
這修橋鋪路可都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做成了也算是許成的政績,縣官舒心了,未來自然有自家的好處。
現在祁昀隻說修橋之事,旁的一概沒有提及。
葉嬌尋常便不參與祁昀的生意,這會兒便同方氏一起迴了後院,準備一下過年的應用之物,再看看孩子們都醒了沒有。
幾個孩子都是正有趣的時候,湊在一處便是討人喜歡,若是他們醒了,正好在一處玩玩。
哪怕是捏捏抱抱都自有一番樂趣。
迴去時,果然瞧見龍鳳胎正穿著圓鼓鼓的衣裳坐在地上抓著球玩,一旁的旭寶正拽著石頭,同他說著之乎者也,如果忽略石頭臉上的茫然,那麽這幅景象還是格外和樂的。
石頭雖說想要念書考取功名,可到底不是旭寶那般以讀書為樂的脾性,好不容易做完了學堂的功課,看到旭寶以後本想著一起玩耍,結果還要陪著旭寶背書,對小石頭來說確實是有些折磨了。
龍鳳胎卻很喜歡石頭哥哥,每次石頭哥哥一來,自家哥哥就能放過他們,真真是好事。
在葉嬌和方氏進門後,石頭以為自己見到救星,誰知道方氏兜頭就是一句:“難得孩子們這般用功,石頭,來,背段書聽聽。”
石頭:……
一時間,他竟是分不出到底是陪著旭寶之乎者也慘一點,還是被自家娘親拉出來表演慘一點。
旭寶立刻抬起頭,站在那裏挺起小胸脯:“旭寶也想背!伯娘,讓旭寶背。”
方氏立馬笑著點頭,摸了摸旭寶的腦瓜頂道:“好好好,旭寶真聰明,伯娘想聽著呢。”
旭寶張嘴便背,吐字清楚,聲音流暢,讓一旁的石頭歎為觀止,對旭寶更親近了些。
旁的不說,光衝著旭寶弟弟今日替自己上陣的份兒上,他以後就要對旭寶好一點,更好一點。
等背完了一段,正巧小素端了點心和水果進門,葉嬌便讓大的兩個洗幹淨手自己去吃,她和方氏一起拿著碗勺喂龍鳳胎。
方氏瞧了瞧那邊正捧著個大蘋果啃的旭寶,眼睛裏掩飾不住的驚歎,而後方氏坐到了葉嬌身邊,低聲道:“這孩子當真聰明,這麽點點小就能背《大學》,還能理解其中之意,確實是讀書的好苗子。”
葉嬌慣常是不太過問孩子讀書上的事,聞言便道:“是不是好苗子我不知道,隻想著以後他能和石頭搭伴就好了,”而後小人參聲音頓了頓,“旭寶腦袋大,記得東西多些也正常。”
方氏一愣,馬上就彎起嘴角,瞧著葉嬌笑的說不出話。
旭寶並不知道自家娘親在背後說他大頭,想來他也不會知道自己差點就叫了這個名字,這會兒小家夥隻管安靜的啃蘋果,吃的格外專注。
而後,方氏便說起了另一樁事情:“既然弟妹迴來了,那過陣子有幾個茶會,我們一道去吧。”
葉嬌點了點頭,道:“好。”
以前在家裏時,這種茶會葉嬌就去過不少,如今再去也是輕車熟路。
方氏則是拿著勺子給如意喂奶糊糊,一邊用帕子幫小如意擦嘴角一邊對著葉嬌道:“還有知州夫人送來的請帖,隻是之前說是今日茶會,卻不知道為何剛剛使人來說改了日子,待定下來了後我與弟妹同去。”
葉嬌點點頭,並沒有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卻不知,這次茶會改日子便是因為祁家剛剛出的事情。
這會兒的知州衙門裏已經是亂糟糟一團,知州魏大人微微皺眉,道:“來的都是些什麽人?”
書吏忙上前來報:“多是城內的商戶,說要狀告祁家欠債不還,坑蒙拐騙,還有……”
魏大人卻是直接坐直了身子,道:“祁家?哪個祁家?”
書吏一愣,而後道:“城西的那個祁家啊。”
“不是城外的祁家?”
“不是,他們告的是之前有兩個人被抓進來的那個祁家。”
魏大人鬆了口氣,眉間的褶皺也鬆開不少:“這便好了,若是牽扯到城外的那個祁家,隻怕事情會麻煩的多。”
書吏連連點頭,哪怕魏大人不說明,他也明白其中的區別。
城外的祁家可是頭號富戶,家裏還有人在京城為官,很難招惹。好在這戶人家尋常都是格外循規蹈矩,並不會招惹是非,自然不會讓衙門裏為難。
如今的事情和祁家沒有關係是最好的,至於城裏的那戶,自己作孽不可活罷了。
魏大人神色安定了些,道:“既然如此,誰遞了狀子接下便是,該給知縣去審的就交到許大人那裏,好好安撫告狀的百姓和商戶,莫要生出事端。”
書吏應了一聲,明白自家大人的意思便是要公事公辦,不會徇私,這自然是最容易辦的,書吏的心裏也就安定了許多。
魏大人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走到桌前拿起了桌上擺放著的信紙翻看,而後就丟到一旁。
因著書吏一直在衙門裏做事,而且是跟在知州大人身邊,自然知道那裏頭寫的是有關於沈大姑娘的事情,可一時間他也不知道作何反應。
等了會兒,見魏大人依然不言語,書吏才道:“大人,那沈家姑娘一入宮就杳無音信,現在的消息便是她被宮中的事端連累,犯了錯事,生死不知,可要跟沈家通一通……”
“收聲。”魏大人瞪了書吏一眼,見書吏閉緊嘴巴,他這才緩緩的唿出一口氣。
雖說是外放為官,可是魏大人在京城裏還是有自己的人脈在的。
正因為這點人脈,在當初京城中放話出來要遴選美人填充後宮時,魏大人並沒有舉薦自家適齡女子,而是默許了沈家摻了一腳,最後送上去的也是沈大姑娘。
魏大人知道入宮不是什麽好事,這才允許旁人動手腳。
但是魏大人沒想到的是,那沈大姑娘居然沒有迴來,而是死心塌地的留在宮裏,著實是傻到底了。
如今出了事,魏大人並不意外,但是他卻不願意讓手底下人議論。
原因無它,隻因為魏大人很清楚那皇宮裏鬧出來的大事究竟是什麽。
皇後產子,廢王離京,隻要有些消息的都很難不把兩件事情聯係到一起。
如今又聽說沈大姑娘因為宮中事生死不知,想來無論與哪件事有關,都是極麻煩的,沉默不言才是好的。
終究路是人走出來的,沈家想要力爭上遊,魏大人為了他們機會,無論初衷如何,到底是隨了他們的心意,至於如今的下場,那都是各人的選擇,各有各命。
其中內情魏大人也沒有宣之於口,而是道:“以後莫要再提,至於沈家如何與本官無關,相關種種隻當做不知便是了。”
書吏也知“難得糊塗”,應了一聲後不再多言。
這時候,外麵有人報:“大人,門外有許大人派來的差役想要求見大人。”
魏大人以為是公事,便對著書吏道:“你去瞧瞧,本官乏了,若不是大事便不用迴稟了。”
書吏趕忙出門,不多時又小跑著迴來,對著魏大人道:“那差役說,許大人讓他帶了話兒,說是祁家又得了禦賜匾額,下午便要掛上去。”
原本準備去後堂休息的魏大人立刻坐直了身子:“賜的什麽字?”
“說是,昊天罔極。”
魏大人把這四個字在心裏琢磨來琢磨去,越琢磨越覺得祁家簡在帝心。
得到禦賜金匾的人家不少,但是能得了兩塊還都是極為端方意思的金匾,這可不是尋常人家能做到的。
為官者,揣測上意乃是基本。
退一步講,無論皇上是否真的有心祁家,多走動一些總沒有壞處,不奉承,卻不能得罪。
於是魏大人立刻起身,道:“去,把本官的常服拿來,你隨本官去祁家道喜。”
魏大人來時,祁家已經是一派熱鬧。
得了禦賜之物,這是多大的臉麵!
況且這金匾是皇帝禦筆,有印的,尋常百姓見了那可都是要跪下來磕個頭以表尊敬,誰人能不羨慕祁家?
之前還有人酸,覺得祁家二郎三郎進京以後就不顧家裏了,連那塊“誌行高潔”的金匾都帶走,擺明了不想讓老家人沾光。
可現在,人家祁家有兩塊金匾,京城裏撂一個,家裏來一個,兩邊都不耽誤。
羨慕的人有,嫉妒的人也有,可是無論作何心情,麵上都要和和氣氣的,上趕著來祝賀,指望著也能沾沾喜氣,能有些好處。
而氣在心裏的人也有,沈家算一個,城內祁家算一個,隻是他們氣不氣的也沒人在乎,在祁家如今的榮光之下,偶有陰影隻怕也不會有誰多看兩眼的。
讓葉嬌意外的是,她收了份賀禮,落款是葉寶。
對於葉二郎一家人,葉嬌已經記不大清楚了,或許還能記起葉二郎和葉二嫂的模樣,可是葉嬌對他們的孩子葉寶卻格外模糊。
上次見隻是個孩子,算算年歲,想來如今也是個十二歲的少年郎了。
葉寶並沒有上門,隻讓同村人帶了賀禮過來,一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點心,瞧著不精致,卻是份心意。
上次撕破臉皮,怎奈這家人的臉皮撕掉一層還有一層,層層疊疊無窮盡,那就徹底別要了,這次徹底的把關係斷個幹淨利落,省得以後還來找事。
這會兒祁昀連個眼神都沒有給七叔公,隻管看向了許成,拱手道:“許大人,如今天寒地凍,還請到府內吃口熱茶暖身,也好再商討一番架橋之事。”
許成也有了笑,道:“如此也好,難為二郎有心。”而後許成迴頭低聲對著衙役道,“本官有事要同祁家二郎商議,你先去給知州大人報個信。”
祁昀能聽到這話,可他故作不知,隻管站到了祁父和祁昭身後,把手放在揣手用的袖套裏,拿著手爐,神色安然。
祁父也心領神會,笑著同許成說著客氣話兒,一道進門。
祁昭則是看了看自家二弟,心想著二弟果然和以前一樣,這腦子天賜一般的好用,拍了拍祁昀的肩膀,而後祁昭卻走向了還在噤若寒蟬的眾人麵前,道:“既然事情已了,你們自去吧,我們府上不供吃食。”
這話說的像是打發叫花子似的,可在祁昭心裏,這群想給自家扣帽子禍害三郎的東西連叫花子都不如。
人家叫花子還會打快板唱吉祥歌呢,他們隻怕除了坐吃山空,旁的什麽都不會。
而後祁昭也不多看,給小廝們使了個眼色,就帶著祁昀迴去了。
祁二郎看了看自家大哥,隻覺得他比起以前單純的方正純善,如今還多了些威嚴正氣。
此番變化是極好的,做哥哥的能端正嚴肅些,做弟弟的心裏踏實,祁昀樂見其成,乖乖地跟在了祁昭身後進了門。
祁家小廝也沒有和他們多做糾纏,推搡了幾下讓他們走遠些,也就迴去了。
大門關閉時,“砰”的一聲格外響亮。
七叔公已經有些恍惚了,連自己怎麽迴到馬車上的都不知道。
周圍都是亂糟糟的聲音,這些小輩們又哭又鬧的希望七叔公想辦法把兩個孩子救出來,那兩個孩子身上纏著人命,犯下的確實是不可饒恕的罪過,真的判下來,輕則發配重則砍頭,他們怎麽舍得!
七叔公卻是閉上了眼睛,一言不發。
半晌才擠出來一句:“走吧,如今……隻怕是神仙難救了。”
鐵子一直趴在門板上,待外頭沒了聲音,才小跑著迴了前廳,對著祁昀點點頭。
祁二郎見狀,便揮揮手讓鐵子先退出去,而後他便同許成細細說起架橋之事。
此事不單單是祁昀想要給祁家博得名聲的手段,而是發自內心。
一則造福鄉鄰,二則於祁家有莫大的好處。
祁昭的莊子和祁昀的酒鋪已經連在了一起,這邊產糧,那邊釀酒,兄弟二人都能從中得利。
隻是如今祁昀的酒鋪越做越大,水路運輸用的也越來越多,他便想要在河邊新建一處口岸也好方便自家。
但這事兒不能直說,也不好尋什麽門路,畢竟自家如今無論是生意還是官運都過於順暢,不知道是多少人的靶子,想要做這事兒就隻能從小處著手。
這修橋鋪路可都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做成了也算是許成的政績,縣官舒心了,未來自然有自家的好處。
現在祁昀隻說修橋之事,旁的一概沒有提及。
葉嬌尋常便不參與祁昀的生意,這會兒便同方氏一起迴了後院,準備一下過年的應用之物,再看看孩子們都醒了沒有。
幾個孩子都是正有趣的時候,湊在一處便是討人喜歡,若是他們醒了,正好在一處玩玩。
哪怕是捏捏抱抱都自有一番樂趣。
迴去時,果然瞧見龍鳳胎正穿著圓鼓鼓的衣裳坐在地上抓著球玩,一旁的旭寶正拽著石頭,同他說著之乎者也,如果忽略石頭臉上的茫然,那麽這幅景象還是格外和樂的。
石頭雖說想要念書考取功名,可到底不是旭寶那般以讀書為樂的脾性,好不容易做完了學堂的功課,看到旭寶以後本想著一起玩耍,結果還要陪著旭寶背書,對小石頭來說確實是有些折磨了。
龍鳳胎卻很喜歡石頭哥哥,每次石頭哥哥一來,自家哥哥就能放過他們,真真是好事。
在葉嬌和方氏進門後,石頭以為自己見到救星,誰知道方氏兜頭就是一句:“難得孩子們這般用功,石頭,來,背段書聽聽。”
石頭:……
一時間,他竟是分不出到底是陪著旭寶之乎者也慘一點,還是被自家娘親拉出來表演慘一點。
旭寶立刻抬起頭,站在那裏挺起小胸脯:“旭寶也想背!伯娘,讓旭寶背。”
方氏立馬笑著點頭,摸了摸旭寶的腦瓜頂道:“好好好,旭寶真聰明,伯娘想聽著呢。”
旭寶張嘴便背,吐字清楚,聲音流暢,讓一旁的石頭歎為觀止,對旭寶更親近了些。
旁的不說,光衝著旭寶弟弟今日替自己上陣的份兒上,他以後就要對旭寶好一點,更好一點。
等背完了一段,正巧小素端了點心和水果進門,葉嬌便讓大的兩個洗幹淨手自己去吃,她和方氏一起拿著碗勺喂龍鳳胎。
方氏瞧了瞧那邊正捧著個大蘋果啃的旭寶,眼睛裏掩飾不住的驚歎,而後方氏坐到了葉嬌身邊,低聲道:“這孩子當真聰明,這麽點點小就能背《大學》,還能理解其中之意,確實是讀書的好苗子。”
葉嬌慣常是不太過問孩子讀書上的事,聞言便道:“是不是好苗子我不知道,隻想著以後他能和石頭搭伴就好了,”而後小人參聲音頓了頓,“旭寶腦袋大,記得東西多些也正常。”
方氏一愣,馬上就彎起嘴角,瞧著葉嬌笑的說不出話。
旭寶並不知道自家娘親在背後說他大頭,想來他也不會知道自己差點就叫了這個名字,這會兒小家夥隻管安靜的啃蘋果,吃的格外專注。
而後,方氏便說起了另一樁事情:“既然弟妹迴來了,那過陣子有幾個茶會,我們一道去吧。”
葉嬌點了點頭,道:“好。”
以前在家裏時,這種茶會葉嬌就去過不少,如今再去也是輕車熟路。
方氏則是拿著勺子給如意喂奶糊糊,一邊用帕子幫小如意擦嘴角一邊對著葉嬌道:“還有知州夫人送來的請帖,隻是之前說是今日茶會,卻不知道為何剛剛使人來說改了日子,待定下來了後我與弟妹同去。”
葉嬌點點頭,並沒有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卻不知,這次茶會改日子便是因為祁家剛剛出的事情。
這會兒的知州衙門裏已經是亂糟糟一團,知州魏大人微微皺眉,道:“來的都是些什麽人?”
書吏忙上前來報:“多是城內的商戶,說要狀告祁家欠債不還,坑蒙拐騙,還有……”
魏大人卻是直接坐直了身子,道:“祁家?哪個祁家?”
書吏一愣,而後道:“城西的那個祁家啊。”
“不是城外的祁家?”
“不是,他們告的是之前有兩個人被抓進來的那個祁家。”
魏大人鬆了口氣,眉間的褶皺也鬆開不少:“這便好了,若是牽扯到城外的那個祁家,隻怕事情會麻煩的多。”
書吏連連點頭,哪怕魏大人不說明,他也明白其中的區別。
城外的祁家可是頭號富戶,家裏還有人在京城為官,很難招惹。好在這戶人家尋常都是格外循規蹈矩,並不會招惹是非,自然不會讓衙門裏為難。
如今的事情和祁家沒有關係是最好的,至於城裏的那戶,自己作孽不可活罷了。
魏大人神色安定了些,道:“既然如此,誰遞了狀子接下便是,該給知縣去審的就交到許大人那裏,好好安撫告狀的百姓和商戶,莫要生出事端。”
書吏應了一聲,明白自家大人的意思便是要公事公辦,不會徇私,這自然是最容易辦的,書吏的心裏也就安定了許多。
魏大人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走到桌前拿起了桌上擺放著的信紙翻看,而後就丟到一旁。
因著書吏一直在衙門裏做事,而且是跟在知州大人身邊,自然知道那裏頭寫的是有關於沈大姑娘的事情,可一時間他也不知道作何反應。
等了會兒,見魏大人依然不言語,書吏才道:“大人,那沈家姑娘一入宮就杳無音信,現在的消息便是她被宮中的事端連累,犯了錯事,生死不知,可要跟沈家通一通……”
“收聲。”魏大人瞪了書吏一眼,見書吏閉緊嘴巴,他這才緩緩的唿出一口氣。
雖說是外放為官,可是魏大人在京城裏還是有自己的人脈在的。
正因為這點人脈,在當初京城中放話出來要遴選美人填充後宮時,魏大人並沒有舉薦自家適齡女子,而是默許了沈家摻了一腳,最後送上去的也是沈大姑娘。
魏大人知道入宮不是什麽好事,這才允許旁人動手腳。
但是魏大人沒想到的是,那沈大姑娘居然沒有迴來,而是死心塌地的留在宮裏,著實是傻到底了。
如今出了事,魏大人並不意外,但是他卻不願意讓手底下人議論。
原因無它,隻因為魏大人很清楚那皇宮裏鬧出來的大事究竟是什麽。
皇後產子,廢王離京,隻要有些消息的都很難不把兩件事情聯係到一起。
如今又聽說沈大姑娘因為宮中事生死不知,想來無論與哪件事有關,都是極麻煩的,沉默不言才是好的。
終究路是人走出來的,沈家想要力爭上遊,魏大人為了他們機會,無論初衷如何,到底是隨了他們的心意,至於如今的下場,那都是各人的選擇,各有各命。
其中內情魏大人也沒有宣之於口,而是道:“以後莫要再提,至於沈家如何與本官無關,相關種種隻當做不知便是了。”
書吏也知“難得糊塗”,應了一聲後不再多言。
這時候,外麵有人報:“大人,門外有許大人派來的差役想要求見大人。”
魏大人以為是公事,便對著書吏道:“你去瞧瞧,本官乏了,若不是大事便不用迴稟了。”
書吏趕忙出門,不多時又小跑著迴來,對著魏大人道:“那差役說,許大人讓他帶了話兒,說是祁家又得了禦賜匾額,下午便要掛上去。”
原本準備去後堂休息的魏大人立刻坐直了身子:“賜的什麽字?”
“說是,昊天罔極。”
魏大人把這四個字在心裏琢磨來琢磨去,越琢磨越覺得祁家簡在帝心。
得到禦賜金匾的人家不少,但是能得了兩塊還都是極為端方意思的金匾,這可不是尋常人家能做到的。
為官者,揣測上意乃是基本。
退一步講,無論皇上是否真的有心祁家,多走動一些總沒有壞處,不奉承,卻不能得罪。
於是魏大人立刻起身,道:“去,把本官的常服拿來,你隨本官去祁家道喜。”
魏大人來時,祁家已經是一派熱鬧。
得了禦賜之物,這是多大的臉麵!
況且這金匾是皇帝禦筆,有印的,尋常百姓見了那可都是要跪下來磕個頭以表尊敬,誰人能不羨慕祁家?
之前還有人酸,覺得祁家二郎三郎進京以後就不顧家裏了,連那塊“誌行高潔”的金匾都帶走,擺明了不想讓老家人沾光。
可現在,人家祁家有兩塊金匾,京城裏撂一個,家裏來一個,兩邊都不耽誤。
羨慕的人有,嫉妒的人也有,可是無論作何心情,麵上都要和和氣氣的,上趕著來祝賀,指望著也能沾沾喜氣,能有些好處。
而氣在心裏的人也有,沈家算一個,城內祁家算一個,隻是他們氣不氣的也沒人在乎,在祁家如今的榮光之下,偶有陰影隻怕也不會有誰多看兩眼的。
讓葉嬌意外的是,她收了份賀禮,落款是葉寶。
對於葉二郎一家人,葉嬌已經記不大清楚了,或許還能記起葉二郎和葉二嫂的模樣,可是葉嬌對他們的孩子葉寶卻格外模糊。
上次見隻是個孩子,算算年歲,想來如今也是個十二歲的少年郎了。
葉寶並沒有上門,隻讓同村人帶了賀禮過來,一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點心,瞧著不精致,卻是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