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中,請稍後訂閱)


    對於煤鐵礦,朱厚照的確很好商量。


    曆朝曆代朝廷掌握鹽鐵專營。但是隨著采礦、冶煉技術的發展,鐵的產量越來越高,朝廷也沒必要全部捏在手裏。


    在有了火器等熱兵器之後,百姓手中的菜刀、鋤頭對朝廷的威脅大減。現在鼓勵各地發展農業,朝廷隻希望民間多多打造農具精耕細作。


    鹽稅也與民生息息相關,但那是另外一迴事。哪怕有了“曬鹽法”大量提高海鹽的提取。朱厚照能做的隻是製定最高市場價,不允許鹽價上漲到百姓買不起的程度。這一點又受到了百官的大力支持。


    銀礦牽扯的內容就更複雜。雲南的銀礦頻頻出事,其中涉及到雲南各地土司夾帶兵器聚眾鬧事。當地人想把銀礦掌握在自己手裏。


    銀礦就是錢!私人銀礦主跟官員相互勾結,合夥開廠共同謀利,這才有了朝廷中要銀礦私有的唿聲。拿礦工鬧事說事,隻是想忽悠死讀呆子。


    經曆過混亂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弘治朝的官員還是正直的多。朱厚照反對銀礦私有,支持他的官員還在多數。這一條也很快通過。


    另一個影響很大的銅礦就不提了。朱厚照收迴了各地的鑄幣權,在朝廷統一在密雲鑄造弘治通寶。囚牛商行把改進過的鑄幣工藝與銀幣的壓鑄工藝一起交給寶鈔提舉司。依然由寶鈔提舉司統管鑄幣。


    杭東和段聰相互瞅了一眼,段聰離開吩咐門外的宦官前去通報。總管太監黃獻見太子身邊有兩人時刻相伴,有事先行離開。但黃獻事先並沒有告訴太子。太子專注想事情,也沒有發現黃獻的離開。杭東兩人自然不會多嘴。


    朱厚照屈指扣桌。他再次麵臨一個老難題,身邊又沒銀子了!


    市舶司雖然是他直屬掌管,但是有都察院的人一直盯著,所有的關稅收入押解進國庫,連挪的機會都沒有。囚牛商行所有的收益投入北伐。他唯一能動用的是東番島的收入。


    原本他都計算好了。用北伐刺激大明經濟運轉,用經濟手段讓各地作坊雇人生產。可以安排清查人口出來的流民、貧苦百姓做工。穩定社會,減少他們受到白蓮教的蠱惑。


    誰能想到韃靼人投降太快!現在需要北伐五大軍團吃穿住行用到的東西、打造鋼鐵長城的材料,其他的生產全部停了下來。


    用打通大明到孟買的商路為借口,提前在沿途的中轉倉庫囤物資以促進生產和消費。這招行是行得通,但是他商路太長雪區不適宜很多人生活,前期投入也十分巨大。哪裏還能撈錢進行商路維護呢?


    最近有一筆橫財。查抄安化郡王及叛軍的財物所得估計有七八十萬兩。其中至少有20萬兩來自於慶藩一脈。宗室都很有錢!隻不過他張口借錢,願意借給他的人沒超過一隻手而已。


    但是這筆銀子已經有了用途。是要給大明的官吏增發一個月俸祿。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讓他們看到實打實的銀子如何會支持國資部的成立。


    宗室有錢啊!隻不過他剛處理了遼王,又打壓了慶藩,宗室現在對他怒氣滔滔。如果再從宗室身上榨油水,隻怕皇帝爹會從千裏之外飛迴來抽他。


    乾清宮、坤寧宮的重建銀子也不能動。因為組織北伐已經耽誤了一年,如果再因為其他事情耽誤,顯得他非常不孝順!端本宮估計還要繼續荒幾年。反正宮裏空置的宮殿很多,不缺他住的地方。


    朱厚照不自覺地想到了驪山的秦始皇墓。不過隻是想想而已。


    弘治帝一行在寧波停靠。這並不在出行計劃之中。是弘治帝親眼見到了雙嶼島小規模的海戰,堅持要去寧波的市舶司詢問情況。


    護衛艦把禦船遠遠的隔開,除了手持望遠鏡的弘治帝,其他人並沒有瞧得很清楚。哪怕是這樣,也驚擾了原本興致很高的太皇太後。在太皇太後的追問下,知道了有人在海島上駐紮走私,還與叛軍有勾結,甚至背後有可能是某位宗室。


    瞞了一路,還是讓女眷們意識到海上的可怕。


    因此弘治帝也就不再隱瞞。直接停靠到了寧波。


    雙嶼島離寧波很近,而且雙嶼島走私的方向八成以上是日本。在海禁期間,寧波也有一大幫的商人違禁出海貿易,寧波商人和日本的關係很好。東廠曾拿著日本方麵的諸多證據展示給弘治帝看,寧波商幫想反駁也反駁不了。一樣是走私,又是同時銷往日本,弘治帝根本不相信寧波商人不知道雙嶼島的事!


    雙嶼島走私涉及其他也罷了,就算是支持叛軍造反,再弘治帝的眼裏也不算多大的事。可雙嶼島養了一大幫江湖上的亡命之徒,這些人曾去西安想要行刺兒子。這已經觸及到弘治帝的逆鱗!


    到了寧波港,太皇太後一直拉著崇王的手不鬆開。太皇太後沒有興致逛寧波,皇太後、張皇後等其他太妃也隻能留在船上,等弘治帝辦完事一起離開。


    太皇太後還在寧波港等著,弘治帝也不敢耽誤時間。他沒有聽解釋,把寧波的官員從上到下狠狠指責了一通。並讓所有人各降了一級。


    大庭廣眾之下招來寧波的錦衣衛,讓他們徹查所有與雙嶼島走私案有牽扯的人。更是做出指示,無論找出來的人身後有什麽後台,全部押送到京師的錦衣衛詔獄。若放走一個,從錦衣衛千戶開始代替他們去詔獄。


    留了半天,發了很大一通火之後,弘治帝登上船前往南京。


    從心裏湧起的恐慌在眾人中蔓延。他們是官場上的老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兩朝元老,看著弘治帝成親、登基、生子。弘治帝朝百官發火的次數屈指可數。哪怕是宦官李廣最得寵的時期,弘治帝也沒有因為李廣的讒言而遷怒官員。現在……


    魏國公心裏已經開始盤算在古裏的嫡長孫有沒有撈足功勞,順利繼承魏國公爵位的可能性有多大了!


    太子殿下得知弘治帝被氣哭,還不得扒了他們所有人的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