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七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改在南京的奉天殿進行。京師的文華殿象征性地走了個過場。
過年期間,在京師的朱厚照代替弘治帝進行一係列的祭祀活動。朱厚照不愛受拘束,很多步驟精簡,實在減不了由幾位駙馬都尉代勞。
祭祀流程年年都相似,今年變動大百官也沒有特別反應。習慣了朱厚照都行事風格,大家都不以為意。
哪怕是鐵骨錚錚的言官,都不想在此類事上糾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隻要是他們的小太子插手,祀、戎都會顯得不太一樣。見怪不怪了。
正月十六,百官齊聚集義殿。
奉天門已經被冰雪覆蓋,白雪的點綴讓常年在權利漩渦中的紅牆皇宮美不勝收。新春期間,酒中仙向幾位有身份的老顧客特別開放最高的五樓天台。天台搭上移動帳篷,在帳篷下對著不遠處白雪皚皚的皇宮煮酒論英雄。喜歡到天台的老顧客很多,幾乎囊括了五府六部的高官們。
整個新年,除了忙碌的禮部官員之外,京官們都在討論國資部的事。
正月十六,是大家各抒己見的日子。
至於安南王的國書,要排在後麵討論。天朝上國更關注自家的內政。
還是老規矩,集義殿座不下的低品級官員需要站到廊外。隻要有上朝資格的官員,管他是坐在殿內還是站在殿外,哪怕病重的隻剩下一口氣也要爬來。
收下囚牛商行的國資部,是比市舶司下更多金蛋的雞。其中的利益分配,涉及到的不隻是官員個人還有他們背後的勢力。
不讚成成立國資部的大有人在。過年期間左順門一直有宦官十二個時辰值守,收到談論國資部的奏章無數。弘治帝躲到南京耳根也沒太清淨,總會有人找到辦法麵聖,當麵反對國資部的成立。
朝廷親自下場經商,肯定會對商人不利,損害一大批人利益。弘治帝徹底放權,朱厚照說一不二,內閣明確表明支持太子,高品級官員就算心裏再不願意,表麵上也會讚同。
國資部一旦建立,國庫會瞬間充裕。軍隊裁員正式走上日程,天下官員即將加薪享受與官員身份匹配的俸祿。無人敢得罪此濤濤大勢。
官員們是聰明人,商人也不笨。尤其是大明有不少會試落榜的士子經商。既然阻擋不了國資部成立,那就把利益和國資部綁在一起,盡量多的給自己爭取利益。
得到意外之財的朱厚照心情不錯。在一輪“皇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的朝賀聲落下後,朱厚照直接發問。
“眾位愛卿,經過新年的走動、串門,愛卿們對成立國資部應該已經達成統一意見了吧?”
朱厚照嗬嗬噠。明知道酒中仙是他的產業,官員們還要跑去酒中仙先商議此事、達成一致。他也不來虛頭巴腦的,開門見山點題。
劉健代表百官出列:“內閣原則上讚成國資部的成立。但對於國資部的人員結構、功能、權利等需要詳細細致的討論。不能有礙大明的發展。”
朱厚照點頭:“那我們先來議議國資部的經營範圍。本王先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類礦產肯定屬於朝廷。不管是值錢的金礦銀礦,還是不值錢的石膏礦,都屬於國資部的經營範圍。”
“國資部首先會成立雲南銀礦廠,撤出宦官,統一管理雲南銀礦的挖掘。用市場化的方式經營銀礦,給礦工提高待遇,別老是鬧出礦工鬧事。”
朱厚照話音一落,內閣和戶部相關人等心下一沉。
年關的時候雲南的礦工又鬧了。雲南那又興起討論私人承包銀礦挖礦的事。巨大的利益呈現眼前,能讓人喪失理智、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
可在朱厚照明確表示過反對的情況下,還沒有官員敢承受朱厚照的雷霆之怒。消息被雲南布政史司攔下,也沒當地官員把奏折遞給通政使司。朱寧新納了一房美妾,更沒把發生在雲南銀礦上的小事上報給朱厚照。
可朱厚照還是知道了。
錦衣衛、東廠孰強孰弱的爭論,在朱厚照親自下場後結束紛爭。偌大的錦衣衛是朝廷的縮影,內部派係林立。自有看不慣朱寧的人把雲南的消息透露給東廠。畢竟東廠除了管事的宦官,檔頭、番子都是從錦衣衛調過去的。
劉健問:“敢問殿下鐵礦呢?全國各地的冶煉廠又該如何處置?”
《太祖實錄》清楚的記下太祖“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歲輸課每三十分取其二”的政令內容。
國資部收攏礦產,首先就和太祖的政令相悖。
“鐵礦冶煉涉及到農具,算是民生的一部分。這樣吧,戶部將天下礦產信息移交一份給國資部。戶部重新給私人擁有的鐵礦發牌照,稅收不變。國資部如果自行發現新的鐵礦,仍然按照每三十分取其二繳納鐵礦稅。私人發現……”朱厚照沉吟半日,“若有私人發現鐵礦告知國資部,國資部根據鐵礦的探礦量給予響應賞賜,至少十萬兩起步。”
鋼鐵廠、冶煉作坊再多也不嫌多。將來國資部掌握得現銀肯定高於商人,拚財力用巨額賞賜收攏新礦。朱厚照還是希望國資部能控製下鐵礦越多越好。在大量鐵礦掌握在朝廷的前提下,私人開采鐵礦能夠被容許。
百官對太子在鐵礦上的表態很滿意。太子沒有一意孤行一刀切。有商量的餘地,接下來一切好談。
“煤礦呢?蜂窩煤出現取代了木材成為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謝遷提問。
任何技藝知道的人一多,肯定會泄密。蜂窩煤的做法又極為簡單,民間已經有很多人懂得如何製作蜂窩煤。
山西一帶的商人、百姓找到煤礦私自開采,做成蜂窩煤私下買賣。甚至有人與韃靼交易蜂窩煤的時候被當場抓了個現行。但由於在和談期間,罰點款就把人放了。以至於此風越演越烈。
朱厚照失笑:“與民生相關的,可適量放開。煤礦參照鐵礦一樣收稅,包括私人開采的。若是逃稅,一經發現三族之內都不允許經營煤礦相關產業。”
底層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智慧,俗稱“貪小便宜”。這也是濤濤大勢,很難控製。堵不如疏。
言官禦史們滿意了。隻要太子和弘治帝一樣愛民如子,再多的小性子他們都能容忍。
過年期間,在京師的朱厚照代替弘治帝進行一係列的祭祀活動。朱厚照不愛受拘束,很多步驟精簡,實在減不了由幾位駙馬都尉代勞。
祭祀流程年年都相似,今年變動大百官也沒有特別反應。習慣了朱厚照都行事風格,大家都不以為意。
哪怕是鐵骨錚錚的言官,都不想在此類事上糾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隻要是他們的小太子插手,祀、戎都會顯得不太一樣。見怪不怪了。
正月十六,百官齊聚集義殿。
奉天門已經被冰雪覆蓋,白雪的點綴讓常年在權利漩渦中的紅牆皇宮美不勝收。新春期間,酒中仙向幾位有身份的老顧客特別開放最高的五樓天台。天台搭上移動帳篷,在帳篷下對著不遠處白雪皚皚的皇宮煮酒論英雄。喜歡到天台的老顧客很多,幾乎囊括了五府六部的高官們。
整個新年,除了忙碌的禮部官員之外,京官們都在討論國資部的事。
正月十六,是大家各抒己見的日子。
至於安南王的國書,要排在後麵討論。天朝上國更關注自家的內政。
還是老規矩,集義殿座不下的低品級官員需要站到廊外。隻要有上朝資格的官員,管他是坐在殿內還是站在殿外,哪怕病重的隻剩下一口氣也要爬來。
收下囚牛商行的國資部,是比市舶司下更多金蛋的雞。其中的利益分配,涉及到的不隻是官員個人還有他們背後的勢力。
不讚成成立國資部的大有人在。過年期間左順門一直有宦官十二個時辰值守,收到談論國資部的奏章無數。弘治帝躲到南京耳根也沒太清淨,總會有人找到辦法麵聖,當麵反對國資部的成立。
朝廷親自下場經商,肯定會對商人不利,損害一大批人利益。弘治帝徹底放權,朱厚照說一不二,內閣明確表明支持太子,高品級官員就算心裏再不願意,表麵上也會讚同。
國資部一旦建立,國庫會瞬間充裕。軍隊裁員正式走上日程,天下官員即將加薪享受與官員身份匹配的俸祿。無人敢得罪此濤濤大勢。
官員們是聰明人,商人也不笨。尤其是大明有不少會試落榜的士子經商。既然阻擋不了國資部成立,那就把利益和國資部綁在一起,盡量多的給自己爭取利益。
得到意外之財的朱厚照心情不錯。在一輪“皇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的朝賀聲落下後,朱厚照直接發問。
“眾位愛卿,經過新年的走動、串門,愛卿們對成立國資部應該已經達成統一意見了吧?”
朱厚照嗬嗬噠。明知道酒中仙是他的產業,官員們還要跑去酒中仙先商議此事、達成一致。他也不來虛頭巴腦的,開門見山點題。
劉健代表百官出列:“內閣原則上讚成國資部的成立。但對於國資部的人員結構、功能、權利等需要詳細細致的討論。不能有礙大明的發展。”
朱厚照點頭:“那我們先來議議國資部的經營範圍。本王先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類礦產肯定屬於朝廷。不管是值錢的金礦銀礦,還是不值錢的石膏礦,都屬於國資部的經營範圍。”
“國資部首先會成立雲南銀礦廠,撤出宦官,統一管理雲南銀礦的挖掘。用市場化的方式經營銀礦,給礦工提高待遇,別老是鬧出礦工鬧事。”
朱厚照話音一落,內閣和戶部相關人等心下一沉。
年關的時候雲南的礦工又鬧了。雲南那又興起討論私人承包銀礦挖礦的事。巨大的利益呈現眼前,能讓人喪失理智、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
可在朱厚照明確表示過反對的情況下,還沒有官員敢承受朱厚照的雷霆之怒。消息被雲南布政史司攔下,也沒當地官員把奏折遞給通政使司。朱寧新納了一房美妾,更沒把發生在雲南銀礦上的小事上報給朱厚照。
可朱厚照還是知道了。
錦衣衛、東廠孰強孰弱的爭論,在朱厚照親自下場後結束紛爭。偌大的錦衣衛是朝廷的縮影,內部派係林立。自有看不慣朱寧的人把雲南的消息透露給東廠。畢竟東廠除了管事的宦官,檔頭、番子都是從錦衣衛調過去的。
劉健問:“敢問殿下鐵礦呢?全國各地的冶煉廠又該如何處置?”
《太祖實錄》清楚的記下太祖“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歲輸課每三十分取其二”的政令內容。
國資部收攏礦產,首先就和太祖的政令相悖。
“鐵礦冶煉涉及到農具,算是民生的一部分。這樣吧,戶部將天下礦產信息移交一份給國資部。戶部重新給私人擁有的鐵礦發牌照,稅收不變。國資部如果自行發現新的鐵礦,仍然按照每三十分取其二繳納鐵礦稅。私人發現……”朱厚照沉吟半日,“若有私人發現鐵礦告知國資部,國資部根據鐵礦的探礦量給予響應賞賜,至少十萬兩起步。”
鋼鐵廠、冶煉作坊再多也不嫌多。將來國資部掌握得現銀肯定高於商人,拚財力用巨額賞賜收攏新礦。朱厚照還是希望國資部能控製下鐵礦越多越好。在大量鐵礦掌握在朝廷的前提下,私人開采鐵礦能夠被容許。
百官對太子在鐵礦上的表態很滿意。太子沒有一意孤行一刀切。有商量的餘地,接下來一切好談。
“煤礦呢?蜂窩煤出現取代了木材成為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謝遷提問。
任何技藝知道的人一多,肯定會泄密。蜂窩煤的做法又極為簡單,民間已經有很多人懂得如何製作蜂窩煤。
山西一帶的商人、百姓找到煤礦私自開采,做成蜂窩煤私下買賣。甚至有人與韃靼交易蜂窩煤的時候被當場抓了個現行。但由於在和談期間,罰點款就把人放了。以至於此風越演越烈。
朱厚照失笑:“與民生相關的,可適量放開。煤礦參照鐵礦一樣收稅,包括私人開采的。若是逃稅,一經發現三族之內都不允許經營煤礦相關產業。”
底層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智慧,俗稱“貪小便宜”。這也是濤濤大勢,很難控製。堵不如疏。
言官禦史們滿意了。隻要太子和弘治帝一樣愛民如子,再多的小性子他們都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