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說的很不官方,說的很直白!集義殿內眾人若聽不明白,就白讀多年的聖賢書。


    國資部有錢,官員的待遇直線提升。


    俸祿發實薪、每年上調、致仕後每享有退休金,此三條針對全國的官員!是全國的官員,而不是僅限京官!


    京官們哪怕心裏不同意國資部的成立,此刻也不敢明言反對。別忘了每次朝會都會有會議紀要發到每個人的手裏。在朝會上的發言,會被文字忠實地記錄下來。這一反對,就是與天下所有的官員吏目們做對。哪怕是一言九鼎的朱厚照,也惹不起整個官僚係統。


    大明官員的俸祿很坑人。隻有京官們的俸祿、福利轉化為銀幣和囚牛寶鈔。他們明麵上的俸祿沒變,實際到手的多了三分之一。這一點早把地方官員羨慕地口水直流。內閣收到了不少奏折,希望地方官員的俸祿采用同樣都方式發放。


    國庫沒銀子,京官們多到手的三分之一實際上是囚牛商行的補貼,內閣當然不會同意在全國實施。地方官員鬧了不少意見。


    如果地方官員知道太子在朝會上開口要實發俸祿、承諾漲俸祿被反對的話,反對的京官將遭受眾多人的口誅筆伐!


    畢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一個好的家世、肥差。尤其是低品級官員,要靠俸祿養活全家老小。


    現在錦衣衛指揮使換成了朱寧,錦衣衛像瘋狗一樣。隻要聽聞哪個官員的花銷與俸祿相差巨大,必定會徹查此官員。官員有後台的,不但把查到的資料扔給都察院,還會盯著後台查。京畿附近地方查出不少人。鬧的地方官們人人自危,直到朱寧去了西安才消停了一段時間。


    所以不管是清官還是貪官,都希望漲俸祿。


    “怎麽都不說話了?此事關係重大,又無先例可循,本王斷不敢一錘定音,需要聽聽大家的意見。”朱厚照再次敲敲桌子,“大家集思廣益,把認為不妥的地方提出來,如果真有不對的,本王會收迴這個決定。”


    不少人心裏吐槽:如果收迴,地方官非得把他們罵死不可。


    百官們用目光相互交流。


    最終,戶部尚書韓文不遮不蓋地直言:“國資部的產業肯定會得到朝廷的偏袒,哪家商人敢與朝廷爭利?殿下豈不是先打破您曾經所說的市場公平!”


    朱厚照笑:“本王要新建國資部而不是讓戶部掌管,就是為了避免這一情況。把國資部和六部分開,用人體係也全部分開,就和文武不相統屬一樣,國資部管轄下的作坊、工廠與朝廷沒有直接到聯係。”


    “當然了,國資部賺的利潤有九成交給朝廷,朝廷肯定會有偏袒。所以本王會每年規定一次國資部產業的規模和範圍。大體上國資部隻會插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行業、涉及新技術到新產業。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囚牛商行。”


    “囚牛商行賣出的布、糧食、油、棉花、草藥等,是不是都很實惠?因為有囚牛商行在,市麵上同類商品價格也不高。間接造成民生商品的價格穩定。”


    “囚牛商行的利潤大頭來自於新技術。從冰塊、白糖、玻璃、三合土開始,一旦囚牛商行技術穩定後,把技術公開讓更多的人收益,也讓這些品種的商品價格降了下來。新技術帶來新的產業,開辟了一條新的賺錢門路。但投入新技術要很多研發資金,除了背靠朝廷、成立的目的是讓大明越來越好的國資部,哪個商人肯做?”


    朱厚照切中要害,把問題分析的頭頭是道。堂下很多人不斷點頭,認同了他的說法。尤其是家中不富裕的官員,對價格實惠、穩定物價這一點非常認同。


    囚牛商行的領頭羊作用,大家都是看在眼裏。物美價廉、貨品新穎正是囚牛商行最大的招牌。


    韓文想不出其他能當場問的問題,閣老們誰都不出麵表態。腦袋很硬、背脊骨堅挺的言官們閉緊嘴巴。集義殿除了像蚊子一樣的竊竊私語聲,沒一個人表示讚同。


    朱厚照給他手下官職最高的狗腿焦芳使眼色。


    官員們眼觀鼻、鼻觀心,裝著沒看到。心裏打定主意,絕對不會跟著焦芳一起讚同。


    有些話不好明說。太子想要光明正大插手權利壟斷、資源壟斷的行業,受損最大的不是商人,而是商人背後的後台。這些後台們,至少有一半現在坐在集義殿上。


    此刻讚同,就是權貴們的眼中釘。


    此刻反對,是官員、吏目們的唾棄對象。


    此刻閉嘴,方是識時務的俊傑!


    焦芳在萬眾矚目下站起,清了清嗓門道,“殿下,臣鬥膽想看一眼囚牛商行的賬本。萬一囚牛商行處於虧損狀態,給了朝廷朝廷的負擔會更重。”


    “囚牛商行還會虧?”


    有人在下頭嘀咕,立馬被身邊的人警告。


    囚牛商行的賬本,在場的誰不想看一眼!


    如果太子真願意把賬本拿出來,至少說明把囚牛商行交給朝廷不是迂迴的策略,是真有才打算。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朱厚照身上。


    朱厚照從腰間取出囚牛商行專用的私印:“麻煩李公公親自走一趟,讓陳雲之把囚牛商行的賬本取來。”


    李榮接過太子私印,馬不停蹄趕往囚牛商行。


    朱厚照喝了口茶潤喉,笑眯眯地道,“趁著李公公去拿賬本的時候,我們先談下安化郡王造反一事。本王的建議的處死安化郡王,慶王一脈有監督不嚴之過,所有人爵位降一級。慶王降為郡王。大家有什麽意見嗎?”


    所有人望向宗人令蔡震、左右宗正、宗人。年幼的慶王已經被廢,現在慶王之位空懸。慶藩一脈都在京師的十王府住著,估計也不敢有意見。


    蔡震慌張地四顧求援,劉健嘴巴蠕動,用口型示意他把想說的說出來。蔡震顫顫巍巍地問:“殿下,慶藩所有人爵位降一級是不是太過了?”


    “小孩子都知道造反是誅九族的大罪。誅九族不適合宗室。但至少分支同宗之人要受到懲處,這才有震懾力。否則一段時間換個宗室造反,國力會被內耗掉。”朱厚照做任何事情都能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再者,造反需要銀子。慶藩有不少人資助過安化郡王。他們或被迫,或有其他心思。哎,快過年了,這等事就別繼續查下去,慶藩全部處置得了。”


    一句話,把“慶藩所有人爵位降一級”說成是放慶藩一碼。這就是說話的藝術、語言的魅力。


    “還有人反對嗎?”朱厚照問。


    堂下鴉雀無聲。秦王、晉王就是人形擺件。幾位駙馬都尉肯定站在太子一邊。


    不少官員把心思放在國資部的事上,沒精力為宗室們設身處地著想。


    “這事就這樣吧。”朱厚照一錘定音。


    自此開啟了宗室一人犯事、一脈全部降爵的新篇章。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