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後,百官還沒來得及和錢寧客套,他就被黃獻叫去了集義殿二樓小會議室。
“牟指揮使在任時,一次都沒有去過小會議室。嘖,這位一上任就被太子請去。”幾位小官一起離宮時湊在一起說起了悄悄話。
“太子特意從滿勒加請迴來的,肯定是太子的心腹。”
“這你就說錯了。”有一位消息靈通的小官道,“滿勒加梁總督連上了十三道奏折彈劾錢指揮使。兩人針尖對麥芒,天天在爭滿勒加港口的歸屬權。太子沒辦法,才把人召迴。”
“我怎麽沒聽到一點風聲呢?快說說,梁總督彈劾錢指揮使何事?”
“通政使司直接送到太子手上,經手的就黃公公和段公公兩人,這兩人嘴有多嚴實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怎麽會有消息流出來!”
“梁總督就沒給劉首輔單獨寫密奏嗎?”
“劉首輔退迴了所有越過通政使司遞給他的密奏。沒見通政使天天滿麵春光嗎?通政使司衙門現在可是香饃饃了。”
“25歲的錦衣衛指揮使啊!年輕的過分。如果一直能被太子倚重,這不得……還有哪裏能打聽到錢指揮使的喜好?”
“錢能幾百位義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有本事迴來的隻有錢指揮使一人。錦衣衛裏倒是有以前和他玩的好的人。不過聽他們說,錢指揮使變了很多。你想啊,能從流放犯搖身一變成為錦衣衛指揮使,一定經曆了很多外人不敢想象的事。不過你小小的六品刑部主事打聽錢指揮使的喜好做什麽?”
“那位在河間府抓了一千多號人,刑部一絲風聲都沒收到。直覺告訴我,刑部早會和錦衣衛對上。”
河間府隸屬北直隸,京畿之地。錢寧瞞過眾多耳目抓人,想想都可怕。刑部是六部中頻繁與錦衣衛有交集的衙門。牟斌在位時遇上摩擦能好聲好氣商量妥當。看錢寧的履曆,並不像容易說話的人。
消息靈通的小官給了刑部主事一個同情的眼神。
集義殿底樓大型會議室的音響效果好,凡遇大事,內閣、六部喜歡在集義殿開會。提前給東宮總管黃獻打招唿便可使用。不過沒人上過二樓的小會議室。閣老們也極少去小會議室。
太子啟用二樓的小會議室,必定有大事要商議。
除了錢寧,朱厚照還把陳寬叫了上去。
正好來文華殿送基本重要奏折給太子閱覽的商承慶,趕緊把消息傳迴文淵閣。
“首輔大人,太子會不會已經想到了解決白蓮教的法子?”商承慶好奇地問。白蓮教屢禁不止,向來是朝廷頭疼的事。強勢如太祖、太宗,拿白蓮教都沒辦法。
劉健的太陽穴隱隱作痛。他甩甩手:“與其浪費時間揣測太子的意圖,不如去打聽錢寧在滿勒加犯了什麽事。”
劉健聽了王宗彝的忠告,拒絕了私下遞來的奏折。梁儲送來的奏折他連打開都沒打開。梁儲送的事奏折而不是私信,想來錢寧做下的事事關朝廷。
商承慶愁得眉頭打結:“這來來迴迴,光路上就要花去三個月。梁總督收到首輔大人退迴的奏折,怎麽就沒給您寫信呢?”
京師與滿勒加往來一次需花去兩個月的時間。劉健退迴梁儲的奏折,兩個月後,通政使把梁儲的奏折直接交到了太子手上。一連十三天,天天都有梁儲遞上的奏折。劉健再也沒收到梁儲的私信。想必梁儲已經看出了劉健的為難,也認為劉健沒辦法解決。
現在所有的奏折,包括京師各衙門的,都需要經通政使司轉呈。除非有朝臣在朝會時遞上奏疏,不然通政使司不送到內閣,劉健隻能望洋興歎。
太子年紀輕輕,比先帝繼位初期還要露鋒芒。
劉健輕抬下巴,瞟了眼正在糾結的商承慶。放之前,商承慶必定會責怪太子包庇錢寧,而不是抱怨梁儲為何沒寫信。商承慶乃是商文毅公商輅之後,比他人多了一份傲氣,曾沒少念叨太子胡搞。自從親眼見到子彈打不中太子後,對太子多了份連他自己都沒察覺的敬畏。
“京師的茶樓、酒肆沒再談論太子有上蒼庇佑的事了?”劉健突然問道。
商承慶苦笑:“談這話題的人沒少被廠衛找茬,大家都明白太子不喜歡別人談論此事。大庭廣眾之下沒人談,關上門可沒少談及此事。那天下官在現場親眼所見,家中長輩、師長、好友幾乎全都寫信問及。尤其是江南,對太子‘氣運加身’的說法深信不疑。”
“首輔大人,假鹽引明明是太子弄出來的。太子從江南商人手裏搶了幾百萬兩銀子,龐氏商行至今沒弄清楚六百萬本金中的假銀子是誰的。可商人們怎麽還覺得得了便宜呢?”
劉健氣得胡子抖了一抖:“因為吃虧的是朝廷!商人手裏的真假鹽引都能買到鹽,價格比從朝廷手裏買到的便宜。龐氏商行贏了和太子的對賭協議,入股龐氏商行的人都不會虧,他們掰扯的也隻是假銀子的歸屬。”
商承慶疑惑地歪了歪頭:“可是朝廷也沒虧啊。龐氏商行六百萬本金是要投資河套鹽池的。龐固拿出一部分修了條沙漠腹地通往平虜城、寧夏衛道路,替兵部車架清吏司省下一大筆修路費。聽說平虜城外的路快和禦道一樣寬了。”
商承慶認為損害的是權貴的利益。太子命人統計了受真假鹽引牽累的商人以及他們手裏的鹽引數量。除了登記在冊的,太子不再負責其他鹽引的兌現。太子平了戶部的超支鹽引,嚴厲今後戶部不得超支發放鹽引。
並且明文禁止鹽引私下倒賣。聲明如今後再發生假鹽引一事,太子和朝廷概不負責。意思是再有大量鹽引出現在拍賣會上,同樣會流出大量的假鹽引。真假鹽引根本無從辨別。以至於鹽引有價無市!權貴們手持鹽引無法換銀子,和一紙空文沒區別。
劉健皺皺眉頭:“鹽稅大量減少,內閣不得不接受太子的茶稅改革。太子取消了茶馬法,茶農可自由買賣茶葉,朝廷還沒虧嗎?”
茶葉和鹽一樣,茶農繳納完朝廷的課稅後,多餘的茶由朝廷全部收購。朝廷“以茶100斤易上馬一匹,80斤易中馬一匹”。餘茶賣給商人茶引,由商人憑引運銷。
現在被太子一改,廢除了茶引。茶稅提高到五取一,用銀幣繳納。茶農納稅後,可直接把茶賣給商人。商人在把茶葉運出關時,需繳納一筆出關費。此舉雖能讓朝廷短期內收到大量的稅銀,實際上還是損害了朝廷的利益。讓茶農和茶商得利。
“可是拿下河套,朝廷有了養馬地,無須再用茶葉換馬了啊!”商承慶不解。
劉健單手撐頭歎了口氣,揮揮手把人趕走,“忙你的去!”
被商承慶一說,他剛被李東陽捋順的思路又亂了。
老了,腦子沒年輕人好使。
70
“牟指揮使在任時,一次都沒有去過小會議室。嘖,這位一上任就被太子請去。”幾位小官一起離宮時湊在一起說起了悄悄話。
“太子特意從滿勒加請迴來的,肯定是太子的心腹。”
“這你就說錯了。”有一位消息靈通的小官道,“滿勒加梁總督連上了十三道奏折彈劾錢指揮使。兩人針尖對麥芒,天天在爭滿勒加港口的歸屬權。太子沒辦法,才把人召迴。”
“我怎麽沒聽到一點風聲呢?快說說,梁總督彈劾錢指揮使何事?”
“通政使司直接送到太子手上,經手的就黃公公和段公公兩人,這兩人嘴有多嚴實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怎麽會有消息流出來!”
“梁總督就沒給劉首輔單獨寫密奏嗎?”
“劉首輔退迴了所有越過通政使司遞給他的密奏。沒見通政使天天滿麵春光嗎?通政使司衙門現在可是香饃饃了。”
“25歲的錦衣衛指揮使啊!年輕的過分。如果一直能被太子倚重,這不得……還有哪裏能打聽到錢指揮使的喜好?”
“錢能幾百位義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有本事迴來的隻有錢指揮使一人。錦衣衛裏倒是有以前和他玩的好的人。不過聽他們說,錢指揮使變了很多。你想啊,能從流放犯搖身一變成為錦衣衛指揮使,一定經曆了很多外人不敢想象的事。不過你小小的六品刑部主事打聽錢指揮使的喜好做什麽?”
“那位在河間府抓了一千多號人,刑部一絲風聲都沒收到。直覺告訴我,刑部早會和錦衣衛對上。”
河間府隸屬北直隸,京畿之地。錢寧瞞過眾多耳目抓人,想想都可怕。刑部是六部中頻繁與錦衣衛有交集的衙門。牟斌在位時遇上摩擦能好聲好氣商量妥當。看錢寧的履曆,並不像容易說話的人。
消息靈通的小官給了刑部主事一個同情的眼神。
集義殿底樓大型會議室的音響效果好,凡遇大事,內閣、六部喜歡在集義殿開會。提前給東宮總管黃獻打招唿便可使用。不過沒人上過二樓的小會議室。閣老們也極少去小會議室。
太子啟用二樓的小會議室,必定有大事要商議。
除了錢寧,朱厚照還把陳寬叫了上去。
正好來文華殿送基本重要奏折給太子閱覽的商承慶,趕緊把消息傳迴文淵閣。
“首輔大人,太子會不會已經想到了解決白蓮教的法子?”商承慶好奇地問。白蓮教屢禁不止,向來是朝廷頭疼的事。強勢如太祖、太宗,拿白蓮教都沒辦法。
劉健的太陽穴隱隱作痛。他甩甩手:“與其浪費時間揣測太子的意圖,不如去打聽錢寧在滿勒加犯了什麽事。”
劉健聽了王宗彝的忠告,拒絕了私下遞來的奏折。梁儲送來的奏折他連打開都沒打開。梁儲送的事奏折而不是私信,想來錢寧做下的事事關朝廷。
商承慶愁得眉頭打結:“這來來迴迴,光路上就要花去三個月。梁總督收到首輔大人退迴的奏折,怎麽就沒給您寫信呢?”
京師與滿勒加往來一次需花去兩個月的時間。劉健退迴梁儲的奏折,兩個月後,通政使把梁儲的奏折直接交到了太子手上。一連十三天,天天都有梁儲遞上的奏折。劉健再也沒收到梁儲的私信。想必梁儲已經看出了劉健的為難,也認為劉健沒辦法解決。
現在所有的奏折,包括京師各衙門的,都需要經通政使司轉呈。除非有朝臣在朝會時遞上奏疏,不然通政使司不送到內閣,劉健隻能望洋興歎。
太子年紀輕輕,比先帝繼位初期還要露鋒芒。
劉健輕抬下巴,瞟了眼正在糾結的商承慶。放之前,商承慶必定會責怪太子包庇錢寧,而不是抱怨梁儲為何沒寫信。商承慶乃是商文毅公商輅之後,比他人多了一份傲氣,曾沒少念叨太子胡搞。自從親眼見到子彈打不中太子後,對太子多了份連他自己都沒察覺的敬畏。
“京師的茶樓、酒肆沒再談論太子有上蒼庇佑的事了?”劉健突然問道。
商承慶苦笑:“談這話題的人沒少被廠衛找茬,大家都明白太子不喜歡別人談論此事。大庭廣眾之下沒人談,關上門可沒少談及此事。那天下官在現場親眼所見,家中長輩、師長、好友幾乎全都寫信問及。尤其是江南,對太子‘氣運加身’的說法深信不疑。”
“首輔大人,假鹽引明明是太子弄出來的。太子從江南商人手裏搶了幾百萬兩銀子,龐氏商行至今沒弄清楚六百萬本金中的假銀子是誰的。可商人們怎麽還覺得得了便宜呢?”
劉健氣得胡子抖了一抖:“因為吃虧的是朝廷!商人手裏的真假鹽引都能買到鹽,價格比從朝廷手裏買到的便宜。龐氏商行贏了和太子的對賭協議,入股龐氏商行的人都不會虧,他們掰扯的也隻是假銀子的歸屬。”
商承慶疑惑地歪了歪頭:“可是朝廷也沒虧啊。龐氏商行六百萬本金是要投資河套鹽池的。龐固拿出一部分修了條沙漠腹地通往平虜城、寧夏衛道路,替兵部車架清吏司省下一大筆修路費。聽說平虜城外的路快和禦道一樣寬了。”
商承慶認為損害的是權貴的利益。太子命人統計了受真假鹽引牽累的商人以及他們手裏的鹽引數量。除了登記在冊的,太子不再負責其他鹽引的兌現。太子平了戶部的超支鹽引,嚴厲今後戶部不得超支發放鹽引。
並且明文禁止鹽引私下倒賣。聲明如今後再發生假鹽引一事,太子和朝廷概不負責。意思是再有大量鹽引出現在拍賣會上,同樣會流出大量的假鹽引。真假鹽引根本無從辨別。以至於鹽引有價無市!權貴們手持鹽引無法換銀子,和一紙空文沒區別。
劉健皺皺眉頭:“鹽稅大量減少,內閣不得不接受太子的茶稅改革。太子取消了茶馬法,茶農可自由買賣茶葉,朝廷還沒虧嗎?”
茶葉和鹽一樣,茶農繳納完朝廷的課稅後,多餘的茶由朝廷全部收購。朝廷“以茶100斤易上馬一匹,80斤易中馬一匹”。餘茶賣給商人茶引,由商人憑引運銷。
現在被太子一改,廢除了茶引。茶稅提高到五取一,用銀幣繳納。茶農納稅後,可直接把茶賣給商人。商人在把茶葉運出關時,需繳納一筆出關費。此舉雖能讓朝廷短期內收到大量的稅銀,實際上還是損害了朝廷的利益。讓茶農和茶商得利。
“可是拿下河套,朝廷有了養馬地,無須再用茶葉換馬了啊!”商承慶不解。
劉健單手撐頭歎了口氣,揮揮手把人趕走,“忙你的去!”
被商承慶一說,他剛被李東陽捋順的思路又亂了。
老了,腦子沒年輕人好使。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