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中……)


    新一屆內閣開完了會,奉天門還在為新內閣的名單吵架。


    內閣成員本就由著皇帝定奪,點票過程公開透明,也沒人敢提什麽重新投票。大家一致罵投讚成、棄權票的文官。因為匿名,誰也不知道誰投了什麽。隻能根據平人為人處世風格強下定義。


    除了焦芳,所有人都不承認自己投過讚成票。


    焦芳是個能狠下心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既然朝會上做出選擇,他便大搖大擺承認投了讚成票。反正從他上奏推薦武官當總督開始,就被很多同僚排擠。


    “其實武人參政也沒什麽不好。武人多有勇無謀,很好對付。反而是出自文風鼎盛的南方官員,仗著朝中同鄉遍布欺壓我們北地官員,搶走我們不少的機會。南方官員更可恨。”焦芳聰明的轉移矛盾點。


    他的這套說辭竟然也說動了部分北地官員。這些人與他同仇敵愾,和不讚同宗人令、保國公入閣的官員吵得不亦樂乎。


    焦芳另一段話點燃了火星。導致滯留奉天門的文官們上演武鬥。


    “頭反對票的隻有289張!瞧瞧罵本官的人有多少?本官是小人,做婊子立牌坊的你們又算是什麽東西!”


    七百多文官打成一團。


    五十多年前的一場朝會也上演過類似的一出。文官們用拳頭,把王振的同黨、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活活打死。


    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榮急得團團轉,生怕再鬧出命案丟光朝廷的臉。忙喊來錦衣衛指揮使牟斌,調集禁軍把人給分開。


    兔子急了會咬人。何況是知道一出宮門就要被士林罵成狗的京官!不管投了什麽票,他們讓非翰林、非文官入了內閣,他們就是罪人。強大的負疚感讓所有人都瘋狂了。


    高大威猛的禁軍們遭了大罪!他們又不敢對朝臣們動手,隻能忍著不知道從哪邊砸來的拳頭,硬生生把人分開。


    才消停一會兒,被打的鼻青眼腫的焦芳又開始罵罵咧咧。


    “你們不服,可以找太子殿下啊!太子殿下就在文華殿。死諫、萬人上書、長跪不起,各種手段都上啊!不敢的人都是孫子!”


    “草!大家一起上!”


    混戰再次開始。


    馬文升、戴珊等年事已高的官員可不敢和一群小年輕拚拳頭。他們遠離混亂中心站著,相顧無言。


    焦芳說的很有道理。他挨揍的原因是捅破了大家的遮羞布。


    如果今日換成弘治帝坐在坍台上,朝臣們早那麽幹了。弘治帝仁厚,不會做大部分官員反對的事。


    太子就另當別論。敢在太子死諫?死了也是白死。在太子麵前長跪不起?信不信太子命人撤了遮陽帳篷,讓大家活活曬死!


    大家怕太子,是因為太子真做得出這些事。


    畢竟是太祖、太宗的子孫!


    老朱家對官員們的狠,根本不需要添油加醋。


    “馬尚書,前兩日你去拜見過皇上。皇上身體如何?”戶部尚書韓文臉皮緊繃、憂心忡忡地問。


    馬文升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還那樣。”


    劉大夏說出眾人的心願:“希望皇上身體康健。”


    沒有成年的太子把朝臣們逼得上演全武行。等太子成年……


    “老夫想致仕了。”馬文升突然說。


    眾人沉默。


    謹言慎行極少開口的工部尚書曾鑒突然冒出一句:“馬尚書致仕,信不信太子能提拔焦芳成為吏部尚書。”


    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天然壓了其餘尚書一頭。眾人想到焦芳曾為吏部尚書的場景,打了個寒顫。


    馬文升小聲罵了幾句娘,不自在地道,“老夫應該還能堅持幾年。”


    大家鬆了口氣。


    高承慶盯著大太陽快跑到奉天門的時候,被場上的“比武大賽”嚇沒了三魂六魄。好半天才迴魂,找到了躲在一處的幾位尚書、侍郎。


    “首輔大人請諸位大人去文淵閣一觀。”高承慶邊說眼角邊往混戰中心瞄。盤算著迴去要不要讓劉首輔來一趟勸勸架。


    匠人們搬著玻璃在文淵閣進進出出。空地場上,擺上了一進房子般大小的沙盤。大型沙盤由一個個固定在八仙桌上的小沙盤憑接而成。匠人們正在沙盤外圍搭建玻璃暖房。


    馬文升一眼認出了沙盤內容,跳著腳大叫,“地形沙盤!此乃軍事機密,豈可放置在人來人往之地!”


    因為養兵需要消耗很多國力,不懂經濟學的太祖一拍腦袋弄出了屯田製。讓軍戶一邊種田一邊當兵。種田要納稅,打仗要自備武器幹糧。入了軍戶沒有皇命不得改籍。民間百姓們調侃,“上輩子殺人放火、十惡不赦,這輩子才會成為軍戶”。


    任何時代養兵都是一件費錢的事。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職業軍人才能讓效率最大化。就像民間的手藝人,一輩子幹同一件事磨煉手藝。手藝能不好嗎?老有所依是百姓們最美好的夢想。


    軍人退伍可以領取養老金,光這一條就有足夠的吸引力。


    朱厚照給宮人養老,宮人安分守己,宦官違法亂紀的事大大減少。囚牛商行給效力滿25年的員工發放養老金,落榜士子、吏目紛紛來投,瞬間補足了識字人數不足的短板。


    “朝廷要留精兵。處理不好大量將士解甲歸田的事,極易造成社會動蕩。所以北伐不能停,此乃其一。至於其二、其三、其四,想必諸位心裏比本王更清楚。”


    無非就是利益的事。過冬軍服、軍糧、兵器各個環節都能撈錢。水至清則無魚,隻要保證質量、貪的不多,朱厚照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殿下,臣想知道這三年來您往九邊扔了多少銀子?”以前劉健不想問,怕自找麻煩。


    朱厚照淡淡一笑:“不多,五六百萬兩而已。”


    弘治朝每年能收到200多萬兩稅銀。全部用來養兵,官員都要喝西北風。


    劉健搖頭苦笑。難怪九邊軍隊會聽太子號令。內閣輸的不冤。


    朱暉消化著朱厚照的話。新式火器的威力巨大,的確會改變今後的戰場局勢。在足夠的火器攻擊下,敵人人數再多也不用怕。


    “北伐肯定要打。混亂的韃靼肯定也組織不了像樣的反擊。我們現在要討論如果來打這次仗!不能白花冤枉錢!”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