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厚照完美解決戶部300萬引超支鹽引的同時,弘治帝掐著點醒來。
“秀……秀……”弘治帝艱難地唿喚張皇後的閨名。
看著原本能把話說清的弘治帝再次口齒不便,張皇後心痛地大哭。見到壽寧侯歸來,找了個雞毛撣子狠狠抽在壽寧侯身上。
朱厚照不但阻止女官上前勸架,還壞心眼地請太醫院院使孫泰給壽寧侯治傷。據孫泰所說,壽寧侯身上青青紫紫傷的不輕。
朱厚照趁著張皇後沒留意,偷偷給皇帝爹豎大拇指點讚。
然後,理所當然地被趕出欽安殿。
迴到文華殿,東廠廠公陳寬已經等候在此。
“太子爺,壽寧侯給侶鍾的兒子設了個套,侶鍾的兒子手上有5000鹽引。壽寧侯用此威脅侶鍾,讓侶鍾想辦法破壞《鹽法條例》。侶鍾到家除去烏紗帽和官服,綁著兒子到刑部投案。”
朱厚照捏捏鼻梁:“大舅也太摳門了,手裏拿著上百萬鹽引,才拿出5000設套。本王都罷了侶鍾的官了,他還把兒子送什麽官啊!”
大老板不好當啊!手下的人就沒一個省心的。
陳寬躬身道:“侶鍾中進士後一直留任都察院。文人最看重名聲。侶鍾失去了起複的機會,侶家想要在士林中立足,隻能靠名聲。就如同徐老首輔一家。”
“侶鍾為官還不錯。可惜有個坑爹的兒子。”朱厚照朝門外喊話,“劉瑾,進來。”
陳寬來的時候,除了極少數情況會讓段聰離開,大多數時候段聰都在朱厚照身邊充當木頭架子。
劉瑾就沒這待遇。劉瑾可沒少吃段聰的醋。隻是,劉瑾字還認不全,除了眼紅也沒什麽法子。
“小爺有何吩咐?”劉瑾畢恭畢敬地問。
朱厚照讓段聰拿了份空白的聖旨。寫下“特赦令”三字後,讓劉瑾去司禮監找李榮蓋玉璽。
“念侶鍾兢兢業業為朝廷效力多年,特許侶鍾用糧食贖買兒子的罪責。”法理不外乎人情,上位者偶爾也要施恩於下。《問刑條例》中最大漏洞被朱厚照用特赦令堵上。
記得罷去侶鍾官職的時候,戶部不少官員替他打抱不平。
“今日在集義殿,幾次三番想要替侶鍾出頭的官員都是哪些人?”朱厚照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但沒有意願記住所有官員的長相。
沒資格去集義殿旁聽朝政的劉瑾暗自傷神。
陳寬道:“有李夢陽、倫文敘等人。”
“原來是他們啊。”李夢陽曾彈劾過壽寧侯,被關入過詔獄。倫文敘是弘治十二年的狀元郎。
朱厚照又給劉瑾添了個任務:“通知他們兩人戌時去‘酒中仙’甲子一號,本王請他們喝酒。”
“酒中仙”是囚牛商行開的酒樓。酒能賣上高價,酒樓又是消息傳遞最方便的地方。除了眾所周知的“酒中仙”,囚牛商行在各地開了很多規模大小不一的酒肆、茶樓、客棧。
劉瑾應聲離去。
“是否要奴婢派人提前清場?”陳寬問。
朱厚照搖頭:“不必。現在京師還有敢行刺本王之人嗎?”關注度都上5000萬了,他想死也輕易死不了。
“可是……”
“劉瑾這麽大一個活招牌去找李夢陽、倫文敘。很多人肯定會把目光投向‘酒中仙’。本王還愁消息傳播的慢達不到效果。再說了,本王連老天爺都收不了,人間還有能收了本王的人?”朱厚照翹起二郎腿,一展王霸之氣。
陳寬對年三十的“地獄惡鬼”形象記憶猶新。宮裏很多老人也認同太子爺的說法。他提及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蔣氏對故人念念不忘。嘴裏長喊著要去找人。”
朱厚照吐了口氣,曲指敲敲案幾。蔣氏是興王妃。大明的有連坐的律法。但在危害不到朱厚照利益的時候,他暗中喜歡遵照兩個月亮世界的法律行事。興王沒有存活的後代,他便放過了興王府裏的女眷。
“女子有了孩子便有了新的人生希望。給蔣氏找一個過得去的婆家吧。一切從頭再來。”朱厚照一點也不希望世上還有人惦記興王。
他把興王的骨灰埋在東番島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除了骨灰盒,沒有豎碑,沒有陪葬,沒有祭祀。別說他殘忍。如果讓興王得手,他和皇帝爹的下場會更慘!
“本王要小歇片刻養精神。沒事都退下吧。”
文華殿以及後殿主敬殿、集義殿、本仁殿、甚至宮裏空置的宮殿有很多房間擺放單人床。朱厚照每天換地方睡。倒也不是出於安全考慮。雖然宮裏很多人以為他在狡兔三窟。
“有很多套房子,可以經常換地方睡”是他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宮裏宮外幾乎是他當家做主了。他不稀罕在朝堂安插自己的人手,皇帝爹看人的眼光還是蠻準的,沒必要折騰別人,也折騰自己。他最稀罕房子啊!
不過時間一長便覺得沒趣了。也不知道是他給劉瑾傳遞的意思不到位,還是上頭的長輩發話,沒有一個膚白貌美前凸後翹的小姐姐爬他的床。如果每換一個地方能有一段豔遇,生活會過得更美。
還是睡覺把,夢裏會有的!
朱厚照在文華殿的暖閣打起了小唿。
-------------------------------------
商承慶打聽到弘治帝醒來、暈倒的前因後果,第一時間迴到文淵閣。趕在許進、王儼找上文淵閣之前。
劉健、李東陽、謝遷想了很多方法,始終想不出妥善解決300萬鹽引超發的大事。他們輕易通過《鹽引條例》,也是想給朱厚照出個難題。
解題的速度超乎想象的快。
“下官沒去過河套,不知道河套的鹽場是否足夠支撐300萬鹽引的兌現?”許進敘述完畢後問。
三位閣老的子孫都在太子府任職,許進相信閣老們知道河套的詳情。
“足夠。”劉健陰沉著臉。他沒想到太子不但解決了鹽引超支的問題,還能從中撈一筆。
謝遷思來想去覺得其中有漏洞:“原來鹽商除了支付窩本拿鹽引,支取鹽的時候還需支付銀6兩。還要自己承擔運費運往製定銷售地區。現在支取省了一半,還省下運費。那超支的鹽引在民間豈不是含金量更高了嗎?太子就沒規定支取期限?”
“河套哪能一下子開采出300萬引鹽。”劉健道。
李東陽笑了笑:“或許太子還有後手。做生意上,太子從不吃虧。”
“秀……秀……”弘治帝艱難地唿喚張皇後的閨名。
看著原本能把話說清的弘治帝再次口齒不便,張皇後心痛地大哭。見到壽寧侯歸來,找了個雞毛撣子狠狠抽在壽寧侯身上。
朱厚照不但阻止女官上前勸架,還壞心眼地請太醫院院使孫泰給壽寧侯治傷。據孫泰所說,壽寧侯身上青青紫紫傷的不輕。
朱厚照趁著張皇後沒留意,偷偷給皇帝爹豎大拇指點讚。
然後,理所當然地被趕出欽安殿。
迴到文華殿,東廠廠公陳寬已經等候在此。
“太子爺,壽寧侯給侶鍾的兒子設了個套,侶鍾的兒子手上有5000鹽引。壽寧侯用此威脅侶鍾,讓侶鍾想辦法破壞《鹽法條例》。侶鍾到家除去烏紗帽和官服,綁著兒子到刑部投案。”
朱厚照捏捏鼻梁:“大舅也太摳門了,手裏拿著上百萬鹽引,才拿出5000設套。本王都罷了侶鍾的官了,他還把兒子送什麽官啊!”
大老板不好當啊!手下的人就沒一個省心的。
陳寬躬身道:“侶鍾中進士後一直留任都察院。文人最看重名聲。侶鍾失去了起複的機會,侶家想要在士林中立足,隻能靠名聲。就如同徐老首輔一家。”
“侶鍾為官還不錯。可惜有個坑爹的兒子。”朱厚照朝門外喊話,“劉瑾,進來。”
陳寬來的時候,除了極少數情況會讓段聰離開,大多數時候段聰都在朱厚照身邊充當木頭架子。
劉瑾就沒這待遇。劉瑾可沒少吃段聰的醋。隻是,劉瑾字還認不全,除了眼紅也沒什麽法子。
“小爺有何吩咐?”劉瑾畢恭畢敬地問。
朱厚照讓段聰拿了份空白的聖旨。寫下“特赦令”三字後,讓劉瑾去司禮監找李榮蓋玉璽。
“念侶鍾兢兢業業為朝廷效力多年,特許侶鍾用糧食贖買兒子的罪責。”法理不外乎人情,上位者偶爾也要施恩於下。《問刑條例》中最大漏洞被朱厚照用特赦令堵上。
記得罷去侶鍾官職的時候,戶部不少官員替他打抱不平。
“今日在集義殿,幾次三番想要替侶鍾出頭的官員都是哪些人?”朱厚照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但沒有意願記住所有官員的長相。
沒資格去集義殿旁聽朝政的劉瑾暗自傷神。
陳寬道:“有李夢陽、倫文敘等人。”
“原來是他們啊。”李夢陽曾彈劾過壽寧侯,被關入過詔獄。倫文敘是弘治十二年的狀元郎。
朱厚照又給劉瑾添了個任務:“通知他們兩人戌時去‘酒中仙’甲子一號,本王請他們喝酒。”
“酒中仙”是囚牛商行開的酒樓。酒能賣上高價,酒樓又是消息傳遞最方便的地方。除了眾所周知的“酒中仙”,囚牛商行在各地開了很多規模大小不一的酒肆、茶樓、客棧。
劉瑾應聲離去。
“是否要奴婢派人提前清場?”陳寬問。
朱厚照搖頭:“不必。現在京師還有敢行刺本王之人嗎?”關注度都上5000萬了,他想死也輕易死不了。
“可是……”
“劉瑾這麽大一個活招牌去找李夢陽、倫文敘。很多人肯定會把目光投向‘酒中仙’。本王還愁消息傳播的慢達不到效果。再說了,本王連老天爺都收不了,人間還有能收了本王的人?”朱厚照翹起二郎腿,一展王霸之氣。
陳寬對年三十的“地獄惡鬼”形象記憶猶新。宮裏很多老人也認同太子爺的說法。他提及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蔣氏對故人念念不忘。嘴裏長喊著要去找人。”
朱厚照吐了口氣,曲指敲敲案幾。蔣氏是興王妃。大明的有連坐的律法。但在危害不到朱厚照利益的時候,他暗中喜歡遵照兩個月亮世界的法律行事。興王沒有存活的後代,他便放過了興王府裏的女眷。
“女子有了孩子便有了新的人生希望。給蔣氏找一個過得去的婆家吧。一切從頭再來。”朱厚照一點也不希望世上還有人惦記興王。
他把興王的骨灰埋在東番島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除了骨灰盒,沒有豎碑,沒有陪葬,沒有祭祀。別說他殘忍。如果讓興王得手,他和皇帝爹的下場會更慘!
“本王要小歇片刻養精神。沒事都退下吧。”
文華殿以及後殿主敬殿、集義殿、本仁殿、甚至宮裏空置的宮殿有很多房間擺放單人床。朱厚照每天換地方睡。倒也不是出於安全考慮。雖然宮裏很多人以為他在狡兔三窟。
“有很多套房子,可以經常換地方睡”是他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宮裏宮外幾乎是他當家做主了。他不稀罕在朝堂安插自己的人手,皇帝爹看人的眼光還是蠻準的,沒必要折騰別人,也折騰自己。他最稀罕房子啊!
不過時間一長便覺得沒趣了。也不知道是他給劉瑾傳遞的意思不到位,還是上頭的長輩發話,沒有一個膚白貌美前凸後翹的小姐姐爬他的床。如果每換一個地方能有一段豔遇,生活會過得更美。
還是睡覺把,夢裏會有的!
朱厚照在文華殿的暖閣打起了小唿。
-------------------------------------
商承慶打聽到弘治帝醒來、暈倒的前因後果,第一時間迴到文淵閣。趕在許進、王儼找上文淵閣之前。
劉健、李東陽、謝遷想了很多方法,始終想不出妥善解決300萬鹽引超發的大事。他們輕易通過《鹽引條例》,也是想給朱厚照出個難題。
解題的速度超乎想象的快。
“下官沒去過河套,不知道河套的鹽場是否足夠支撐300萬鹽引的兌現?”許進敘述完畢後問。
三位閣老的子孫都在太子府任職,許進相信閣老們知道河套的詳情。
“足夠。”劉健陰沉著臉。他沒想到太子不但解決了鹽引超支的問題,還能從中撈一筆。
謝遷思來想去覺得其中有漏洞:“原來鹽商除了支付窩本拿鹽引,支取鹽的時候還需支付銀6兩。還要自己承擔運費運往製定銷售地區。現在支取省了一半,還省下運費。那超支的鹽引在民間豈不是含金量更高了嗎?太子就沒規定支取期限?”
“河套哪能一下子開采出300萬引鹽。”劉健道。
李東陽笑了笑:“或許太子還有後手。做生意上,太子從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