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老板不容易啊!
朱厚照伸了個大大懶腰,把三份傳奉官送到吏部的《官職調動申請表》扔在書案上。
傳奉官人數在1500左右。除了300多人在弘仁殿表現優異外,其餘人都是皇恩恩寵之人。光從先皇時期留下的就有600多位。他們雖然受恩寵,但身份普遍不高。真正的皇親國戚、權貴子弟都蔭封成錦衣衛或監生。
在朱厚照眼裏,傳奉官、蔭封的錦衣衛和監生沒什麽區別。
“讓東廠查查這三人。”朱厚照讓劉瑾辦事。
又道:“把秦紘的履曆讀給本王聽。”
段聰翻開王鏊拿來履曆檔案:“小爺,似乎全是馬尚書的字。”
能被朱厚照看重留在身邊的,在某一方麵有過人之處。段聰任司禮監文吏期書辦期間看了很多書,知識淵博涉獵廣泛,能陪朱厚照嘮嗑。他還能認出朝堂、地方眾多官員的筆跡。
“馬老頭不服老啊!”吏部有足夠多的文吏能差遣。馬文升親力親為,顯然是非常想讓秦紘出山。
“秦紘,宣德元年生人,字世纓,山東單縣人。景泰二年進士,最初被授為禦史……天順初年人任雄縣知縣,王府奉禦杜堅捕天鵝暴橫,紘執杖其從者,坐下詔獄。百姓為其鳴冤……成化十三年巡撫山西,上疏揭發慶成王之子罪行,誣告下獄,三法司查核其無罪。內臣抄家,僅得破衣幾件……後改任巡撫宣府,整頓邊備素有成效。成化十七年,韃靼……“
“別讀了,接下來本王都知道。”
朱厚照對秦紘並不陌生。弘治七年,他年僅四歲,每日被太皇太後帶在身邊。秦紘彈劾太皇太後娘家侄女婿安遠侯,安遠侯進宮哭訴的時候他在現場。秦紘禦史出身,為人正直、不畏權貴。長期在邊疆擔任巡撫、總督,文武兼資。
唯一的缺點,年紀太大。
朝中的能臣年紀都偏大。但是他們曆經天順、成化朝的風風雨雨,都是國之棟梁。
老驥有老驥的好。青土城的年輕將領,經過彭清的調教,戰場上指揮的有模有樣。尤其是勳貴子弟,簡直脫胎換骨。
但官位就那麽多,年長者長期霸著,怎麽能讓年輕官員有鍛煉的機會呢?
想要解決這種矛盾其實也不難,全看皇帝的個人喜好。有些皇帝喜歡任用老成持重之人,比如皇帝爹。有些皇帝就喜歡任用敢於冒險的年輕人,比如先皇。他嘛,隻要是能人都行。
“不能浪費人才啊!”朱厚照毫無形象的躺在布藝沙發上嘟囔。
他不喜歡硬邦邦的木製家具。但他也沒有把布藝沙發放在囚牛商行裏賣。上等木材製成的家具能賣上高價,海外的好木材便宜,一進一出賺的差價能抵皇宮大半年的開銷。
布藝家具擺在文華殿,官員有興趣想要,他會很大方地送,反正不費幾個銀子。目前為止,僅有馬文升一人開過口。
段聰低眉垂眼,他在太子身邊聽到的話,出了房門便會忘記。端本宮總管黃獻養病,劉瑾上躥下跳、不放過絲毫機會表現。他卻沒什麽野心,隻想滿了六十辭官迴家養花看書。他做夢也想不到太子會看中他,並留在身邊。
太子又不愛留很多人在身邊,能當太子近侍比進司禮監都難。段聰在宮裏的地位一下子水漲船高,雖然身份上還是小小的書辦,現在連掌印太監李榮都要高看他一眼。
“去問問午門那的官衙還有沒有空的?”躺在沙發上的朱厚照突然道。
段聰有片刻的迷茫:“啊?”
朱厚照揮揮手打發人:“你去六部那逛一圈就知道了。”
“奴婢遵命。”向來隻讀讀東西的段聰硬著頭皮接下。
真是奇怪任務!段聰壓根不知道太子的用意。老實本分的他隻有認認真真辦事。
段聰幾乎和朱厚照寸步不離。拿著腰牌獨自出午門的時候,引得不少人留意。太子讓他逛一圈,他真的把皇城左右兩側的官衙都走了一遍。宗人府、吏部、戶部、兵部、五軍都督府、錦衣衛、大理寺、都察院,連太醫院和會同館都去了。
皇城旁哪裏會有空置不用的衙門!段聰扶額,隻能用鉛槧在速寫紙上把各官衙的位置記下來,把能建新衙門的空地標出來。段聰字寫得還成,畫技就差了點。他看過弘仁殿交到太子手上的圖樣,橫是橫豎是豎、圓形規整,畫的非常規整。
段聰又逛了一次,用腳丈量距離。改了幾版,好容易把官衙地形圖按照弘仁殿的規格畫好。
書辦的宦官服不起眼,段聰也麵生的很。剛開始沒有官員注意到他。見他在好幾個衙門口東張西望,有官員警惕地問了段聰的身份。瞬間,段聰出現在各官衙外的消息傳遍五府六部大小衙門。官員們看著段聰來來去去,手裏記著什麽,恨不能湊上前去偷看。
有官員想上前套近乎。段聰收起速寫紙,不冷不熱的用“三字經”迴應。
段聰畫完地形圖徑直迴到文華殿。官員們開始四處串門,打聽消息,紛紛猜測太子是不是派段聰來的原因。推測理由五花八門。
段聰奉上地形圖:“小爺,沒有空置的官衙。奴婢瞧了,會同館周圍還有空地新建一座。”
伏案書寫的朱厚照收筆,吹幹剛寫好的奏疏,塞進衣袖裏。
“走,去瞧瞧。”
出於安全考慮,朱厚照出宮前前後後至少跟著一百人。當一行人浩浩蕩蕩經過禮部時,嚇得竄門的官員差點躲到桌底。
朱厚照在會同館周圍逛了一圈。會同館是接待藩屬使者的衙門。為彰顯大明威儀,四周很空曠。會同館右手邊是太醫院,左手邊隔著一條河是詹事府,與翰林院南北遙遙相對。
“在會同館和翰林院之間修一座官衙。規格樣式照翰林院修,一定要有花園。”朱厚照指著段聰找的空地道。身邊會有人把他的命令傳下去,將會由負責修繕殿宇的內宮監負責。
朱厚照又加了一句:“安排在重修乾清宮、坤寧宮、端本宮之前。”
下邊的人立刻重視,小跑著迴宮通知內宮監。
“去吏部。”
朱厚照又在吏部和馬文升關門談了大半個時辰才迴宮。
據吏部官員描述,朱厚照走後馬文升又笑又哭,還唱起了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朱厚照伸了個大大懶腰,把三份傳奉官送到吏部的《官職調動申請表》扔在書案上。
傳奉官人數在1500左右。除了300多人在弘仁殿表現優異外,其餘人都是皇恩恩寵之人。光從先皇時期留下的就有600多位。他們雖然受恩寵,但身份普遍不高。真正的皇親國戚、權貴子弟都蔭封成錦衣衛或監生。
在朱厚照眼裏,傳奉官、蔭封的錦衣衛和監生沒什麽區別。
“讓東廠查查這三人。”朱厚照讓劉瑾辦事。
又道:“把秦紘的履曆讀給本王聽。”
段聰翻開王鏊拿來履曆檔案:“小爺,似乎全是馬尚書的字。”
能被朱厚照看重留在身邊的,在某一方麵有過人之處。段聰任司禮監文吏期書辦期間看了很多書,知識淵博涉獵廣泛,能陪朱厚照嘮嗑。他還能認出朝堂、地方眾多官員的筆跡。
“馬老頭不服老啊!”吏部有足夠多的文吏能差遣。馬文升親力親為,顯然是非常想讓秦紘出山。
“秦紘,宣德元年生人,字世纓,山東單縣人。景泰二年進士,最初被授為禦史……天順初年人任雄縣知縣,王府奉禦杜堅捕天鵝暴橫,紘執杖其從者,坐下詔獄。百姓為其鳴冤……成化十三年巡撫山西,上疏揭發慶成王之子罪行,誣告下獄,三法司查核其無罪。內臣抄家,僅得破衣幾件……後改任巡撫宣府,整頓邊備素有成效。成化十七年,韃靼……“
“別讀了,接下來本王都知道。”
朱厚照對秦紘並不陌生。弘治七年,他年僅四歲,每日被太皇太後帶在身邊。秦紘彈劾太皇太後娘家侄女婿安遠侯,安遠侯進宮哭訴的時候他在現場。秦紘禦史出身,為人正直、不畏權貴。長期在邊疆擔任巡撫、總督,文武兼資。
唯一的缺點,年紀太大。
朝中的能臣年紀都偏大。但是他們曆經天順、成化朝的風風雨雨,都是國之棟梁。
老驥有老驥的好。青土城的年輕將領,經過彭清的調教,戰場上指揮的有模有樣。尤其是勳貴子弟,簡直脫胎換骨。
但官位就那麽多,年長者長期霸著,怎麽能讓年輕官員有鍛煉的機會呢?
想要解決這種矛盾其實也不難,全看皇帝的個人喜好。有些皇帝喜歡任用老成持重之人,比如皇帝爹。有些皇帝就喜歡任用敢於冒險的年輕人,比如先皇。他嘛,隻要是能人都行。
“不能浪費人才啊!”朱厚照毫無形象的躺在布藝沙發上嘟囔。
他不喜歡硬邦邦的木製家具。但他也沒有把布藝沙發放在囚牛商行裏賣。上等木材製成的家具能賣上高價,海外的好木材便宜,一進一出賺的差價能抵皇宮大半年的開銷。
布藝家具擺在文華殿,官員有興趣想要,他會很大方地送,反正不費幾個銀子。目前為止,僅有馬文升一人開過口。
段聰低眉垂眼,他在太子身邊聽到的話,出了房門便會忘記。端本宮總管黃獻養病,劉瑾上躥下跳、不放過絲毫機會表現。他卻沒什麽野心,隻想滿了六十辭官迴家養花看書。他做夢也想不到太子會看中他,並留在身邊。
太子又不愛留很多人在身邊,能當太子近侍比進司禮監都難。段聰在宮裏的地位一下子水漲船高,雖然身份上還是小小的書辦,現在連掌印太監李榮都要高看他一眼。
“去問問午門那的官衙還有沒有空的?”躺在沙發上的朱厚照突然道。
段聰有片刻的迷茫:“啊?”
朱厚照揮揮手打發人:“你去六部那逛一圈就知道了。”
“奴婢遵命。”向來隻讀讀東西的段聰硬著頭皮接下。
真是奇怪任務!段聰壓根不知道太子的用意。老實本分的他隻有認認真真辦事。
段聰幾乎和朱厚照寸步不離。拿著腰牌獨自出午門的時候,引得不少人留意。太子讓他逛一圈,他真的把皇城左右兩側的官衙都走了一遍。宗人府、吏部、戶部、兵部、五軍都督府、錦衣衛、大理寺、都察院,連太醫院和會同館都去了。
皇城旁哪裏會有空置不用的衙門!段聰扶額,隻能用鉛槧在速寫紙上把各官衙的位置記下來,把能建新衙門的空地標出來。段聰字寫得還成,畫技就差了點。他看過弘仁殿交到太子手上的圖樣,橫是橫豎是豎、圓形規整,畫的非常規整。
段聰又逛了一次,用腳丈量距離。改了幾版,好容易把官衙地形圖按照弘仁殿的規格畫好。
書辦的宦官服不起眼,段聰也麵生的很。剛開始沒有官員注意到他。見他在好幾個衙門口東張西望,有官員警惕地問了段聰的身份。瞬間,段聰出現在各官衙外的消息傳遍五府六部大小衙門。官員們看著段聰來來去去,手裏記著什麽,恨不能湊上前去偷看。
有官員想上前套近乎。段聰收起速寫紙,不冷不熱的用“三字經”迴應。
段聰畫完地形圖徑直迴到文華殿。官員們開始四處串門,打聽消息,紛紛猜測太子是不是派段聰來的原因。推測理由五花八門。
段聰奉上地形圖:“小爺,沒有空置的官衙。奴婢瞧了,會同館周圍還有空地新建一座。”
伏案書寫的朱厚照收筆,吹幹剛寫好的奏疏,塞進衣袖裏。
“走,去瞧瞧。”
出於安全考慮,朱厚照出宮前前後後至少跟著一百人。當一行人浩浩蕩蕩經過禮部時,嚇得竄門的官員差點躲到桌底。
朱厚照在會同館周圍逛了一圈。會同館是接待藩屬使者的衙門。為彰顯大明威儀,四周很空曠。會同館右手邊是太醫院,左手邊隔著一條河是詹事府,與翰林院南北遙遙相對。
“在會同館和翰林院之間修一座官衙。規格樣式照翰林院修,一定要有花園。”朱厚照指著段聰找的空地道。身邊會有人把他的命令傳下去,將會由負責修繕殿宇的內宮監負責。
朱厚照又加了一句:“安排在重修乾清宮、坤寧宮、端本宮之前。”
下邊的人立刻重視,小跑著迴宮通知內宮監。
“去吏部。”
朱厚照又在吏部和馬文升關門談了大半個時辰才迴宮。
據吏部官員描述,朱厚照走後馬文升又笑又哭,還唱起了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