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攛掇皇帝爹放寬對宗室出行的限製,當然不僅僅是要開發大明的旅遊業。
他用建寧女真新上任的都督敲開了錢能的嘴。錢能和興王往來的書信上沒有任何興王府的痕跡。錢能在興王就藩後,一次也沒見過興王的麵。興王不虧是被憲宗爺爺看中的兒子,做事滴水不漏。除非皇帝爹想要栽贓,否則定不了興王的罪。
皇帝爹不知道暗中做過些什麽,根本不著急找興王報仇。反複強調一定要拿出確鑿的證據定興王的罪。
身邊有條毒蛇晝夜盯著,實在讓人不舒服!如今宗室隻要上報就可隨意出行,給興王興風作浪創造了有利條件。拋出了魚餌,不知道魚什麽時候上鉤。
“小爺,今兒你想聽什麽書?”高鳳勤快地往文華殿跑動。隻要一有時間就會來給朱厚照念書。
七月的烈日讓朱厚照發呆無精打采。就算文華殿放滿了冰鑒,朱厚照隻要透過玻璃窗看一眼太陽就不想動彈。他癱在藤製躺椅上發呆,聽到高鳳來了,給麵子地轉過頭。“這幾日用腦過度,就不聽書了。說說今天有什麽有趣的奏折。”
高鳳入司禮監的時間短,但因著朱厚照的關係,他成為繼李榮、陳寬之後司禮監的第三把交椅。內閣送到司禮監朱批的奏章,高鳳都能過眼。有時候涉及到朱厚照的奏折,李榮還會特意告之一聲,讓高鳳過來送個信。
“今日大同巡查禦史許進許大人請求蔭庇孫子許儒為國子監監生。皇爺同意了。”
朱厚照茫然地坐起:“許進何時迴了大同?本宮怎麽沒收到消息?”
許進和瓦剌的卜六王有過合作。朱厚照便讓他以及楊廷和,到集寧海子與卜六王的使者見麵。要說服卜六王為大明驅策並不容易,雙方會扯皮很久。朱厚照至今沒收到兩人的迴複。
高鳳嘿嘿一笑:“正因為許大人在草原未歸,沒牽扯到……那件事。所以有人拿許大人當探路石,想要試探皇爺對蔭庇監生的態度。想來如今大家都摸清了皇爺的態度。”
朱厚照了然。別看皇帝爹笑眯眯的,這次可真是被朝臣們氣著了。
不給暗中支持選妃、過繼繼子的官員子孫監生身份,隻能算是小小的報複。
如果不是張皇後護著徐瓊,主張從宗室過繼繼子的徐瓊會被流放到遼東。
朱厚照一點也不同官員們。因為他詐死官員們的反應,皇帝爹限製他的行動,不能隨意出宮,更別指望出京師了。
“囚牛商行珍寶廳賣了不少東西。本宮先把借走的四十一萬兩歸還內庫。涇王叔的婚禮改準備起來,衡王叔、雍王叔也該就藩了。”
社會地位低下的商人對宮中的東西尤為追捧。得知能在囚牛商行用銀子購買宮中之物,徽商、晉商、粵商、浙商、江右贛商等相繼來京爭相購買。
錢能在雲南、南京當過鎮守太監,家資過百萬。韋泰深受皇帝爹器重,經常在外宣旨跑動,受到的賄賂極為可觀。李廣除了金銀,還有很多別人巴結送的古玩字畫。除此之外,還有從太廟雷擊夜作亂的宮人住所搜刮出來的財物。這些東西封存在內庫,宮裏根本不會用,全被朱厚照搬到珍寶廳售賣。
外頭的人不清楚內情,都以為他周轉不靈需要賣宮中典藏。朱厚照頂著敗家的罵名一邊收銀子一邊收關注度,小日子過得相當愜意。如果能出宮就更好了!
“雍王估計短時間內不會就藩。”高鳳笑道,“雍王是聰明人,不想步岐王後塵。”
“清寧宮就快落成。崇王等諸多王爺會來京給太皇太後請安。興王有沒有上書來京?”朱厚照摸著下巴問。
“暫未。”
“唔~”
文華殿外有司禮監的宦官探頭探腦。高鳳把人叫進來:“怎麽了?”
“內閣收到幾封禦史的彈劾,內閣沒有草擬,原封不動送到了皇爺手上。皇爺讓李公公妥善處理。李公公找高公公迴司禮監商議。”報信的宦官抬頭偷偷看了眼朱厚照。
朱厚照門清。李榮找高鳳商議是假,讓他做主是真。
朱厚照懶洋洋地問:“什麽彈劾連內閣都不敢處理?”
“監察禦史餘濂、燕忠,科都給事中塗旦等,劾奏刑部尚書白昂受賄、戶部尚書周經累經彈劾厚顏不愧、吏部尚書屠滽平庸無能、工部尚書徐貫衰邁,請求罷黜四人。”
朝廷六部,除了剛上任的禮部尚書傅瀚、兵部尚書馬文升,其餘四人都被彈劾了?!
難怪內閣不敢處置。
都察院如果沒有皇帝爹的授意敢這般行事,隻有所有人一同發瘋一種可能。
朱厚照隻想把賬目都理不清的周經換掉,沒想到皇帝爹比他下手更狠。
“當然是不允了。”朱厚照翻翻白眼,“哪有禦史一次彈劾就能成功的!”
接下來幾日,四位尚書被人接連彈劾。除了江南治水名臣徐貫彈劾的罪名較輕,其他人的罪名一條接著一條,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別。
在“物議沸沸、群情激憤”下,吏部、戶部、刑部、工部四位尚書主動致仕保留了最後的體麵。
一下子去了四人,參加廷推的九卿官員少了大半。
很快,弘治帝欽點倪嶽為吏部尚書、侶鍾主管戶部尚書、閔珪掌管刑部尚書、曾鑒接替徐貫。
短短一個月間,六部尚書換了五人,實乃罕見。
一朝天子一朝臣。尚書換了,衙門裏的官吏同樣需要換人。
七八月間,京官們頻繁調動,有的從京師調往地方,有點調到南京養老。空缺的職位抽調地方上考評好的官員入京。
————
人在大同、剛下熱氣球的許進一臉茫然地看著調令。
他怎麽就成了戶部左侍郎了?
楊廷和滿臉喜氣的下來,見許進呆滯的模樣忍不住問,“許兄出了何事?”
“京師大換血。定是出了大事。”許進很擔心都察院的同僚們。年初的京察換了不少人,正常來說三年內不會出現大變動。他調到大同可沒幾個月。
他用建寧女真新上任的都督敲開了錢能的嘴。錢能和興王往來的書信上沒有任何興王府的痕跡。錢能在興王就藩後,一次也沒見過興王的麵。興王不虧是被憲宗爺爺看中的兒子,做事滴水不漏。除非皇帝爹想要栽贓,否則定不了興王的罪。
皇帝爹不知道暗中做過些什麽,根本不著急找興王報仇。反複強調一定要拿出確鑿的證據定興王的罪。
身邊有條毒蛇晝夜盯著,實在讓人不舒服!如今宗室隻要上報就可隨意出行,給興王興風作浪創造了有利條件。拋出了魚餌,不知道魚什麽時候上鉤。
“小爺,今兒你想聽什麽書?”高鳳勤快地往文華殿跑動。隻要一有時間就會來給朱厚照念書。
七月的烈日讓朱厚照發呆無精打采。就算文華殿放滿了冰鑒,朱厚照隻要透過玻璃窗看一眼太陽就不想動彈。他癱在藤製躺椅上發呆,聽到高鳳來了,給麵子地轉過頭。“這幾日用腦過度,就不聽書了。說說今天有什麽有趣的奏折。”
高鳳入司禮監的時間短,但因著朱厚照的關係,他成為繼李榮、陳寬之後司禮監的第三把交椅。內閣送到司禮監朱批的奏章,高鳳都能過眼。有時候涉及到朱厚照的奏折,李榮還會特意告之一聲,讓高鳳過來送個信。
“今日大同巡查禦史許進許大人請求蔭庇孫子許儒為國子監監生。皇爺同意了。”
朱厚照茫然地坐起:“許進何時迴了大同?本宮怎麽沒收到消息?”
許進和瓦剌的卜六王有過合作。朱厚照便讓他以及楊廷和,到集寧海子與卜六王的使者見麵。要說服卜六王為大明驅策並不容易,雙方會扯皮很久。朱厚照至今沒收到兩人的迴複。
高鳳嘿嘿一笑:“正因為許大人在草原未歸,沒牽扯到……那件事。所以有人拿許大人當探路石,想要試探皇爺對蔭庇監生的態度。想來如今大家都摸清了皇爺的態度。”
朱厚照了然。別看皇帝爹笑眯眯的,這次可真是被朝臣們氣著了。
不給暗中支持選妃、過繼繼子的官員子孫監生身份,隻能算是小小的報複。
如果不是張皇後護著徐瓊,主張從宗室過繼繼子的徐瓊會被流放到遼東。
朱厚照一點也不同官員們。因為他詐死官員們的反應,皇帝爹限製他的行動,不能隨意出宮,更別指望出京師了。
“囚牛商行珍寶廳賣了不少東西。本宮先把借走的四十一萬兩歸還內庫。涇王叔的婚禮改準備起來,衡王叔、雍王叔也該就藩了。”
社會地位低下的商人對宮中的東西尤為追捧。得知能在囚牛商行用銀子購買宮中之物,徽商、晉商、粵商、浙商、江右贛商等相繼來京爭相購買。
錢能在雲南、南京當過鎮守太監,家資過百萬。韋泰深受皇帝爹器重,經常在外宣旨跑動,受到的賄賂極為可觀。李廣除了金銀,還有很多別人巴結送的古玩字畫。除此之外,還有從太廟雷擊夜作亂的宮人住所搜刮出來的財物。這些東西封存在內庫,宮裏根本不會用,全被朱厚照搬到珍寶廳售賣。
外頭的人不清楚內情,都以為他周轉不靈需要賣宮中典藏。朱厚照頂著敗家的罵名一邊收銀子一邊收關注度,小日子過得相當愜意。如果能出宮就更好了!
“雍王估計短時間內不會就藩。”高鳳笑道,“雍王是聰明人,不想步岐王後塵。”
“清寧宮就快落成。崇王等諸多王爺會來京給太皇太後請安。興王有沒有上書來京?”朱厚照摸著下巴問。
“暫未。”
“唔~”
文華殿外有司禮監的宦官探頭探腦。高鳳把人叫進來:“怎麽了?”
“內閣收到幾封禦史的彈劾,內閣沒有草擬,原封不動送到了皇爺手上。皇爺讓李公公妥善處理。李公公找高公公迴司禮監商議。”報信的宦官抬頭偷偷看了眼朱厚照。
朱厚照門清。李榮找高鳳商議是假,讓他做主是真。
朱厚照懶洋洋地問:“什麽彈劾連內閣都不敢處理?”
“監察禦史餘濂、燕忠,科都給事中塗旦等,劾奏刑部尚書白昂受賄、戶部尚書周經累經彈劾厚顏不愧、吏部尚書屠滽平庸無能、工部尚書徐貫衰邁,請求罷黜四人。”
朝廷六部,除了剛上任的禮部尚書傅瀚、兵部尚書馬文升,其餘四人都被彈劾了?!
難怪內閣不敢處置。
都察院如果沒有皇帝爹的授意敢這般行事,隻有所有人一同發瘋一種可能。
朱厚照隻想把賬目都理不清的周經換掉,沒想到皇帝爹比他下手更狠。
“當然是不允了。”朱厚照翻翻白眼,“哪有禦史一次彈劾就能成功的!”
接下來幾日,四位尚書被人接連彈劾。除了江南治水名臣徐貫彈劾的罪名較輕,其他人的罪名一條接著一條,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別。
在“物議沸沸、群情激憤”下,吏部、戶部、刑部、工部四位尚書主動致仕保留了最後的體麵。
一下子去了四人,參加廷推的九卿官員少了大半。
很快,弘治帝欽點倪嶽為吏部尚書、侶鍾主管戶部尚書、閔珪掌管刑部尚書、曾鑒接替徐貫。
短短一個月間,六部尚書換了五人,實乃罕見。
一朝天子一朝臣。尚書換了,衙門裏的官吏同樣需要換人。
七八月間,京官們頻繁調動,有的從京師調往地方,有點調到南京養老。空缺的職位抽調地方上考評好的官員入京。
————
人在大同、剛下熱氣球的許進一臉茫然地看著調令。
他怎麽就成了戶部左侍郎了?
楊廷和滿臉喜氣的下來,見許進呆滯的模樣忍不住問,“許兄出了何事?”
“京師大換血。定是出了大事。”許進很擔心都察院的同僚們。年初的京察換了不少人,正常來說三年內不會出現大變動。他調到大同可沒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