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有先見之明。今日早朝四品以下武官們絡繹不絕地上彈劾奏章,彈劾皇太子朝堂上妄言、激起軍心不穩。
弘治帝提前通過氣的左都禦史閔珪還未來得及駁斥,馬文升第一個跳出來維護朱厚照。從糜爛的遼東鎮罵到大同守軍,又提到了幾年前清理軍中蛀蟲時遭遇的伏擊報複。開啟了日複一日的奉天門罵戰。
禦門聽政的場麵很壯觀,其實當過半年京官後就會發現徒有其表。真正的朝政根本不會在奉天門處理出個所以然。
上百份彈劾奏章能堆成半人高。看著挺熱鬧,卻無一份有分量的。英國公等勳貴一個都沒下場。
之所以是低品級的武官上場,不是因為勳貴們和高級武官想要謀定而後動,而是因為三更天的時候,他們收到了海船到達天津衛的消息,同時還有一份海船詳細的物品清單。
海船第一次下海貿易換迴的物資並不多。呂宋島畢竟是小島,島上沒什麽特別的資源。除了白銀,也就是迴程當做壓倉作用的紅木值點錢。茶葉、瓷器、絲綢以及宮中清理出的無用舊物,大致換得白銀32萬兩,紅木5000石。當初二十多家勳貴一共投入五萬多兩,每家至少能收迴5至6倍的收益。
哪怕是世襲罔替、家資巨富的英國公,也不可能對一大筆收益無動於衷。
雖說當初有契約,條條款款注明了應該如何分紅。但畢竟海船掌握在朱厚照手裏。朱厚照告訴眾人需要花些時日清點,大家也隻能留著口水看著屬於自家的一箱箱白銀搬入端本宮。
把自己當債主的勳貴們,體會了一把什麽叫做“欠錢的才是大爺”。
看在銀子的份上,勳貴們暫時不想和太子起衝突。就像遼東、大同發生齷齪事本意是武官們為了撈銀子一樣。
至於三品以上、官職無法世襲的高品級武官,他們大部分是有爵位在身的勳貴。勳貴之外因各種原因升遷上來的武官,得看勳貴們的臉色行事。
紮根於軍隊中的勳貴們也不能不管此事。早朝散朝後,英國公、惠安伯等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們匯集到文華殿。
被程敏政拖著沒提前離宮的朱厚照,默默地看著王鏊等侍讀官們收拾好講課的書本,靜靜地矗立在他兩側。
英國公和王鏊等人對望了幾眼,默認了王鏊諸人的存在。
見王鏊等人沒離開,站在集義殿門口探頭探腦的程敏政,立即拉上謝亙、李兆先兩人過來旁聽。
現場以朱厚照為中心,大有文武對峙的意味。
朱厚照和武官們走得近,文官們想著法破壞。朱厚照要打壓武官,文官們自然一邊掠陣一邊拍手叫好。
英國公猛然發現,他隻顧著教導太子兵法,忘了把優秀的勳貴子弟塞到太子身邊。英國公一時間徘徊不定。太子身邊不留無用之人,京師有哪家的勳貴府上有表現優異的子弟?
見文華殿又有再現奉天門爭執的趨勢,朱厚照敲敲桌子,先聲奪人。
“本宮很忙,沒時間和諸位浪費口舌。”他表情冷漠且不耐煩,“任何事可一可二不可三。若九邊出現第三次破防,本宮定然會讓父皇推行軍製改革。至於武官世襲。嗬嗬,一切用實力說話。”
“軒轅黃帝夠厲害了吧?可現在的中原大地改姓朱。始皇帝想要傳萬代,結果二世而亡。本宮若是沒本事,假使今後坐上了龍椅也未必能坐穩。本宮都如此了,何況他人!”
朱厚照用最平常的語氣捅破遮羞布:“開國勳貴至今還剩下多少?開國公、曹國公、韓國公、魏國公、鄭國公、衛國公、宋國公幾個公爵,隻留下魏國公了。在場的大部分是靖難功臣,奪門之變中的功臣也都不在了。‘祗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想要永葆權柄,唯有硬實力。上不了戰場、拉不開弓弦的武官要了何用?”
文官勢大,朱厚照叫囂著“官紳一體納糧”之前還得披一層馬甲。對武官們動手他一點後顧之憂都沒有。
他不是不知道改革武官世襲製度將要麵臨的危險。武官們不怕降級,就怕被罷黜後令子孫後代失去世襲官職的權利、辜負了祖輩們的血汗。當初馬文升剛任兵部尚書整頓軍務時罷免了一批武官。那幾個被去了官身的武人多次行刺馬文升,皇帝爹甚至派出錦衣衛貼身保護馬文升。
無的放矢會寒了人心。趁著韃靼小王子的崛起威脅到北境安危,遼東、大同武官們又做出了違背律法、道德的事,他站在道義的製高點提出改革,一定能得到官員和百姓的支持。如同站在他身後的詹事府。程敏政言辭不善,也不是反對他改革,而是覺得時機不對,認為他在添亂。
有皇帝爹、強勢的文官彈壓,武官們翻不起浪花。在這種時候,朱厚照更相信後者的能力。
英國公傻愣愣站著,一直保持著拱手欲言的姿勢。太子不遮掩的態度,反而讓他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
就在朱厚照想要離開文華殿前往囚牛商行的時候,李榮一臉肅穆地疾步走來。
朱厚照想,應該不會再出什麽大事。隻要他不折騰,還能出什麽大事呢?
“國公爺也在這呢?正巧了,皇爺想今年的端午節辦得熱鬧一些。將在宮中舉辦射柳遊戲。讓國公爺把在京勳貴子弟召集在一起。拔得前三名著,皇爺有重賞。”李榮嚴肅的臉上硬生生擠出笑容,怎麽看怎麽怪異。
端午節除了喝雄黃酒、吃粽子、賽龍舟之外,最重要的是射柳競技。
所謂射柳,就是將鴿子等鳥禽放在葫蘆裏,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用弓箭射中葫蘆,使鳥禽飛出,並且以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軍中在端午節時,也會有射柳比賽。更著重校場競技的意味。在原有基礎上還要求騎馬挽弓射箭,把葫蘆掛在百步之外。朱厚照聽說九鎮剛建立的時候,軍中要求的射柳不是射葫蘆,而是從柳枝到柳葉都有。當然現在軍備廢弛,能拉開工射準靶心的武官都不多,別提真正意義上的射柳了。
英國公等勳貴們的臉色不好看。勳貴子弟的實力他會不清楚嗎?
通知完令勳貴們愁眉不展的消息,李榮湊在朱厚照耳邊輕聲嘀咕了幾句。
朱厚照臉色一變,急急往乾清宮而去。
弘治帝提前通過氣的左都禦史閔珪還未來得及駁斥,馬文升第一個跳出來維護朱厚照。從糜爛的遼東鎮罵到大同守軍,又提到了幾年前清理軍中蛀蟲時遭遇的伏擊報複。開啟了日複一日的奉天門罵戰。
禦門聽政的場麵很壯觀,其實當過半年京官後就會發現徒有其表。真正的朝政根本不會在奉天門處理出個所以然。
上百份彈劾奏章能堆成半人高。看著挺熱鬧,卻無一份有分量的。英國公等勳貴一個都沒下場。
之所以是低品級的武官上場,不是因為勳貴們和高級武官想要謀定而後動,而是因為三更天的時候,他們收到了海船到達天津衛的消息,同時還有一份海船詳細的物品清單。
海船第一次下海貿易換迴的物資並不多。呂宋島畢竟是小島,島上沒什麽特別的資源。除了白銀,也就是迴程當做壓倉作用的紅木值點錢。茶葉、瓷器、絲綢以及宮中清理出的無用舊物,大致換得白銀32萬兩,紅木5000石。當初二十多家勳貴一共投入五萬多兩,每家至少能收迴5至6倍的收益。
哪怕是世襲罔替、家資巨富的英國公,也不可能對一大筆收益無動於衷。
雖說當初有契約,條條款款注明了應該如何分紅。但畢竟海船掌握在朱厚照手裏。朱厚照告訴眾人需要花些時日清點,大家也隻能留著口水看著屬於自家的一箱箱白銀搬入端本宮。
把自己當債主的勳貴們,體會了一把什麽叫做“欠錢的才是大爺”。
看在銀子的份上,勳貴們暫時不想和太子起衝突。就像遼東、大同發生齷齪事本意是武官們為了撈銀子一樣。
至於三品以上、官職無法世襲的高品級武官,他們大部分是有爵位在身的勳貴。勳貴之外因各種原因升遷上來的武官,得看勳貴們的臉色行事。
紮根於軍隊中的勳貴們也不能不管此事。早朝散朝後,英國公、惠安伯等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們匯集到文華殿。
被程敏政拖著沒提前離宮的朱厚照,默默地看著王鏊等侍讀官們收拾好講課的書本,靜靜地矗立在他兩側。
英國公和王鏊等人對望了幾眼,默認了王鏊諸人的存在。
見王鏊等人沒離開,站在集義殿門口探頭探腦的程敏政,立即拉上謝亙、李兆先兩人過來旁聽。
現場以朱厚照為中心,大有文武對峙的意味。
朱厚照和武官們走得近,文官們想著法破壞。朱厚照要打壓武官,文官們自然一邊掠陣一邊拍手叫好。
英國公猛然發現,他隻顧著教導太子兵法,忘了把優秀的勳貴子弟塞到太子身邊。英國公一時間徘徊不定。太子身邊不留無用之人,京師有哪家的勳貴府上有表現優異的子弟?
見文華殿又有再現奉天門爭執的趨勢,朱厚照敲敲桌子,先聲奪人。
“本宮很忙,沒時間和諸位浪費口舌。”他表情冷漠且不耐煩,“任何事可一可二不可三。若九邊出現第三次破防,本宮定然會讓父皇推行軍製改革。至於武官世襲。嗬嗬,一切用實力說話。”
“軒轅黃帝夠厲害了吧?可現在的中原大地改姓朱。始皇帝想要傳萬代,結果二世而亡。本宮若是沒本事,假使今後坐上了龍椅也未必能坐穩。本宮都如此了,何況他人!”
朱厚照用最平常的語氣捅破遮羞布:“開國勳貴至今還剩下多少?開國公、曹國公、韓國公、魏國公、鄭國公、衛國公、宋國公幾個公爵,隻留下魏國公了。在場的大部分是靖難功臣,奪門之變中的功臣也都不在了。‘祗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想要永葆權柄,唯有硬實力。上不了戰場、拉不開弓弦的武官要了何用?”
文官勢大,朱厚照叫囂著“官紳一體納糧”之前還得披一層馬甲。對武官們動手他一點後顧之憂都沒有。
他不是不知道改革武官世襲製度將要麵臨的危險。武官們不怕降級,就怕被罷黜後令子孫後代失去世襲官職的權利、辜負了祖輩們的血汗。當初馬文升剛任兵部尚書整頓軍務時罷免了一批武官。那幾個被去了官身的武人多次行刺馬文升,皇帝爹甚至派出錦衣衛貼身保護馬文升。
無的放矢會寒了人心。趁著韃靼小王子的崛起威脅到北境安危,遼東、大同武官們又做出了違背律法、道德的事,他站在道義的製高點提出改革,一定能得到官員和百姓的支持。如同站在他身後的詹事府。程敏政言辭不善,也不是反對他改革,而是覺得時機不對,認為他在添亂。
有皇帝爹、強勢的文官彈壓,武官們翻不起浪花。在這種時候,朱厚照更相信後者的能力。
英國公傻愣愣站著,一直保持著拱手欲言的姿勢。太子不遮掩的態度,反而讓他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
就在朱厚照想要離開文華殿前往囚牛商行的時候,李榮一臉肅穆地疾步走來。
朱厚照想,應該不會再出什麽大事。隻要他不折騰,還能出什麽大事呢?
“國公爺也在這呢?正巧了,皇爺想今年的端午節辦得熱鬧一些。將在宮中舉辦射柳遊戲。讓國公爺把在京勳貴子弟召集在一起。拔得前三名著,皇爺有重賞。”李榮嚴肅的臉上硬生生擠出笑容,怎麽看怎麽怪異。
端午節除了喝雄黃酒、吃粽子、賽龍舟之外,最重要的是射柳競技。
所謂射柳,就是將鴿子等鳥禽放在葫蘆裏,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用弓箭射中葫蘆,使鳥禽飛出,並且以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軍中在端午節時,也會有射柳比賽。更著重校場競技的意味。在原有基礎上還要求騎馬挽弓射箭,把葫蘆掛在百步之外。朱厚照聽說九鎮剛建立的時候,軍中要求的射柳不是射葫蘆,而是從柳枝到柳葉都有。當然現在軍備廢弛,能拉開工射準靶心的武官都不多,別提真正意義上的射柳了。
英國公等勳貴們的臉色不好看。勳貴子弟的實力他會不清楚嗎?
通知完令勳貴們愁眉不展的消息,李榮湊在朱厚照耳邊輕聲嘀咕了幾句。
朱厚照臉色一變,急急往乾清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