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成在天上飛的時候,他的爺爺劉健陰沉著臉坐在文淵閣。
又是一個爭吵不休的早朝。遼東的事情進一步擴大,現在已經不是10萬兩儲銀無法追迴的問題,還涉及到了遼東的軍屯。
10萬兩儲銀有一部分是補貼軍糧的消耗。軍屯的數量逐年降低,已經不足以支養活遼東鎮將士。自從弘治四年改良鹽法,再也沒有商人願意把糧食運往遼東。除了朝廷運去一部分,還允許當地就近買糧草。
軍屯數量逐年降低,不僅是遼東鎮一地,九邊各地都有發生。雖大家心知肚明是什麽原因,也不願意在韃靼即將擾邊的時候深究此事。
但朝廷送往遼東的糧草,有多次燒毀、被劫的記錄。當地官員和衛所報上來的原因是朵顏三衛侵擾所為。因為朵顏三衛多次在韃靼和大明之間來迴搖擺,成化年間又屢次襲擾,朝臣們理所當然相信了地方的報告。
實際上隨著韃靼的強勢,朵顏三衛有意與大明示好,已經安分守己了多年。據可靠的消息來源,燒毀被搶的糧草實際上被遼東地方官員盜賣。賣給了缺糧食的朵顏三衛、女真等其他草原部落。甚至還包括韃靼。這不但是貪腐問題,還涉及到了資敵!
“東廠的陳寬把消息遞給我們,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謝遷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司禮監正與百官圍繞太倉銀僵持。東廠抓到了遼東文武官員那麽大的把柄,為什麽沒有爆出來而是送到文淵閣?
李東陽猜想:“沒有皇上的示意,陳寬不敢這麽做。清寧宮即將建成,皇上想要修繕的比原來更好。但內庫捉襟見肘。能讓急需銀兩的皇上讓步的,隻有太子。”
李東陽朝劉健拱拱手:“首輔大人可知太子派遠之前往開原馬市的原因?”
遠之是劉學成的表字。
“女真人經常到開原馬市交易貨物。太子殿下想要關閉開原馬市,逼建寧衛的人進京。或許想要用建寧衛威脅錢能。讓錢能交代幕後之人。”劉健沉聲道。
“可是小兒說,遠之有可能去的是廣寧馬市,而不是開原馬市。”李東陽重重咬了廣寧二字。
馬市是控製草原異族的手段,單方麵關閉容易挑起戰爭。太子定然知道朝廷不會同意,所以想借用囚牛商行在商人中的威懾力,把商人嚇唬走。商人不願意去,和朝廷無關。內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為此等小事和太子鬧僵。
謝遷不解其意:“據我所知,女真也經常去廣寧馬市。廣寧馬市靠近喜峰口,去那裏的商人更多,物資更豐富。”
“但廣原馬市去的最多的是朵顏衛。朵顏三衛中的泰寧衛被韃靼弄得元氣大傷,舉族遷到朵顏衛附近。福餘衛遠在開原,且實力不及朵顏衛。現在的朵顏三衛完全由朵顏衛做主。”李東陽眉眼間有濃濃的憂愁化不開。
“賓之的意思是,太子想說動朵顏衛對抗韃靼人?”劉健重重捶了一下桌子,“太子真的不肯放棄河套!”
河套太子府未必需要建在河套,也未必真要有河套。
多一個官署就多一批官員名額。河套太子府隻要名義上存在,就得任命官員。
內閣同意太子荒唐的請求,弄出河套太子府,是為了滿足部分人的心願。太子之位穩固,不管大家麵上如何,心裏都想與太子搞好關係。但詹事府官員由弘治帝親自點名,不是那麽容易進。哪怕進去了沒能力也坐不穩,比如程敏政。
但不好相遇的太子,一開始就讓太子府變了味。弄得大家都不敢把人塞進太子府。
“首輔大人忘了太子在刑部大堂的表現了嗎?”李東陽眉頭深鎖,“太子城府極深,我等根本猜不到他的目的。有時候太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他想讓我們看到的。”
太子贖買死囚的事一出,“太子類太祖”從流言成為事實。不少官員對年紀輕輕的太子打心底裏發發怵。甚至連劉健三人,都不太願意直接麵對他。
劉健揉了揉鼻梁:“把死囚送到草原,或是說動朵顏三衛,成了能打擊韃靼在草原的勢力,敗了也造不成什麽嚴重的影響。如果真能順利占領河套,是天大的好事。太子要做什麽隨他去吧。我們就處理遼東的事。”
讓太子去禍害韃靼人,總比讓太子禍害他們好。才當了幾個月的首輔,劉健感到身心俱疲。
李東陽一臉苦澀。他可不想把唯一的兒子送往河套。可他根本說服不了太子放棄河套。鼓動首輔給太子使絆子這條路也走不通。
“陳寬如果是為了太子,暗中偏向朵顏三衛。皇上是要我們徹查遼東的事嗎?”謝遷感到了棘手,“遼東可是某些人的遼東。”
因為太祖建立的軍屯、武官世襲製度,底層的將領被完全固化。遼東既偏僻又荒涼,太宗甚至主動放棄了大寧都司。遼東一地幾乎被幾家都指揮使所控製。甚至可以說是另一個雲南沐王府。
真的要查清遼東的事,勢必會造成遼東鎮上下動蕩,給韃靼入侵創造機會。
“朵顏三衛受韃靼地打擊才倒向我們。他們有過好多次反複,並不值得信任。為了他們,寒了遼東將士的心,得不償失。”李東陽努力地破壞太子有可能的計劃。
“我們也不能坐視遼東鎮做大。沐王府有一個就夠了。”處在劉健這個位置,凡事都不能掉以輕心。唐朝藩鎮的後果嚴重。
三個人心情沉重。似乎能預料到即將麵臨的壓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候,通政司的人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
“首輔大人出大事了!”
劉健心裏咯噔一下:“遼東怎麽了?”
“不是遼東,是宣府!”通政司官員趕緊把急奏呈上。
劉健打開一看,頓時氣得火冒三丈,直接砸了茶幾上的建盞。
“這幫武將,腦子裏都是稻草嗎!什麽事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的分不清!”劉健氣的來迴踱步,“我們在也不能忽視邊軍的貪腐問題。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九邊安全。”
李東陽、謝遷湊上看,原來是宣府巡查禦史的奏折。
“宣府瞞報韃靼殺人搶劫!”
又是一個爭吵不休的早朝。遼東的事情進一步擴大,現在已經不是10萬兩儲銀無法追迴的問題,還涉及到了遼東的軍屯。
10萬兩儲銀有一部分是補貼軍糧的消耗。軍屯的數量逐年降低,已經不足以支養活遼東鎮將士。自從弘治四年改良鹽法,再也沒有商人願意把糧食運往遼東。除了朝廷運去一部分,還允許當地就近買糧草。
軍屯數量逐年降低,不僅是遼東鎮一地,九邊各地都有發生。雖大家心知肚明是什麽原因,也不願意在韃靼即將擾邊的時候深究此事。
但朝廷送往遼東的糧草,有多次燒毀、被劫的記錄。當地官員和衛所報上來的原因是朵顏三衛侵擾所為。因為朵顏三衛多次在韃靼和大明之間來迴搖擺,成化年間又屢次襲擾,朝臣們理所當然相信了地方的報告。
實際上隨著韃靼的強勢,朵顏三衛有意與大明示好,已經安分守己了多年。據可靠的消息來源,燒毀被搶的糧草實際上被遼東地方官員盜賣。賣給了缺糧食的朵顏三衛、女真等其他草原部落。甚至還包括韃靼。這不但是貪腐問題,還涉及到了資敵!
“東廠的陳寬把消息遞給我們,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謝遷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司禮監正與百官圍繞太倉銀僵持。東廠抓到了遼東文武官員那麽大的把柄,為什麽沒有爆出來而是送到文淵閣?
李東陽猜想:“沒有皇上的示意,陳寬不敢這麽做。清寧宮即將建成,皇上想要修繕的比原來更好。但內庫捉襟見肘。能讓急需銀兩的皇上讓步的,隻有太子。”
李東陽朝劉健拱拱手:“首輔大人可知太子派遠之前往開原馬市的原因?”
遠之是劉學成的表字。
“女真人經常到開原馬市交易貨物。太子殿下想要關閉開原馬市,逼建寧衛的人進京。或許想要用建寧衛威脅錢能。讓錢能交代幕後之人。”劉健沉聲道。
“可是小兒說,遠之有可能去的是廣寧馬市,而不是開原馬市。”李東陽重重咬了廣寧二字。
馬市是控製草原異族的手段,單方麵關閉容易挑起戰爭。太子定然知道朝廷不會同意,所以想借用囚牛商行在商人中的威懾力,把商人嚇唬走。商人不願意去,和朝廷無關。內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為此等小事和太子鬧僵。
謝遷不解其意:“據我所知,女真也經常去廣寧馬市。廣寧馬市靠近喜峰口,去那裏的商人更多,物資更豐富。”
“但廣原馬市去的最多的是朵顏衛。朵顏三衛中的泰寧衛被韃靼弄得元氣大傷,舉族遷到朵顏衛附近。福餘衛遠在開原,且實力不及朵顏衛。現在的朵顏三衛完全由朵顏衛做主。”李東陽眉眼間有濃濃的憂愁化不開。
“賓之的意思是,太子想說動朵顏衛對抗韃靼人?”劉健重重捶了一下桌子,“太子真的不肯放棄河套!”
河套太子府未必需要建在河套,也未必真要有河套。
多一個官署就多一批官員名額。河套太子府隻要名義上存在,就得任命官員。
內閣同意太子荒唐的請求,弄出河套太子府,是為了滿足部分人的心願。太子之位穩固,不管大家麵上如何,心裏都想與太子搞好關係。但詹事府官員由弘治帝親自點名,不是那麽容易進。哪怕進去了沒能力也坐不穩,比如程敏政。
但不好相遇的太子,一開始就讓太子府變了味。弄得大家都不敢把人塞進太子府。
“首輔大人忘了太子在刑部大堂的表現了嗎?”李東陽眉頭深鎖,“太子城府極深,我等根本猜不到他的目的。有時候太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他想讓我們看到的。”
太子贖買死囚的事一出,“太子類太祖”從流言成為事實。不少官員對年紀輕輕的太子打心底裏發發怵。甚至連劉健三人,都不太願意直接麵對他。
劉健揉了揉鼻梁:“把死囚送到草原,或是說動朵顏三衛,成了能打擊韃靼在草原的勢力,敗了也造不成什麽嚴重的影響。如果真能順利占領河套,是天大的好事。太子要做什麽隨他去吧。我們就處理遼東的事。”
讓太子去禍害韃靼人,總比讓太子禍害他們好。才當了幾個月的首輔,劉健感到身心俱疲。
李東陽一臉苦澀。他可不想把唯一的兒子送往河套。可他根本說服不了太子放棄河套。鼓動首輔給太子使絆子這條路也走不通。
“陳寬如果是為了太子,暗中偏向朵顏三衛。皇上是要我們徹查遼東的事嗎?”謝遷感到了棘手,“遼東可是某些人的遼東。”
因為太祖建立的軍屯、武官世襲製度,底層的將領被完全固化。遼東既偏僻又荒涼,太宗甚至主動放棄了大寧都司。遼東一地幾乎被幾家都指揮使所控製。甚至可以說是另一個雲南沐王府。
真的要查清遼東的事,勢必會造成遼東鎮上下動蕩,給韃靼入侵創造機會。
“朵顏三衛受韃靼地打擊才倒向我們。他們有過好多次反複,並不值得信任。為了他們,寒了遼東將士的心,得不償失。”李東陽努力地破壞太子有可能的計劃。
“我們也不能坐視遼東鎮做大。沐王府有一個就夠了。”處在劉健這個位置,凡事都不能掉以輕心。唐朝藩鎮的後果嚴重。
三個人心情沉重。似乎能預料到即將麵臨的壓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候,通政司的人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
“首輔大人出大事了!”
劉健心裏咯噔一下:“遼東怎麽了?”
“不是遼東,是宣府!”通政司官員趕緊把急奏呈上。
劉健打開一看,頓時氣得火冒三丈,直接砸了茶幾上的建盞。
“這幫武將,腦子裏都是稻草嗎!什麽事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的分不清!”劉健氣的來迴踱步,“我們在也不能忽視邊軍的貪腐問題。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九邊安全。”
李東陽、謝遷湊上看,原來是宣府巡查禦史的奏折。
“宣府瞞報韃靼殺人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