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兩可以買京師一套院子的年代,六萬五千兩是一筆巨款!
夜幕降臨也無法阻擋京師百姓的熱情。前幾日重金懸賞良方的消息再一次被人反複提及。
“郕王府真的花一千兩黃金、一個莊子買藥方?”路人甲震驚三連。
路人乙嗤笑:“你以為是普通藥方?郕王府要能治療痘瘡的方子!”
有外鄉人奇道:“得了痘瘡除了命大硬挺過來,還能治?”
路人甲點頭:“我好像聽我表舅的鄰居的外甥的二大爺提起過,宛平縣有個大夫治好過他孫子。”
外鄉人激動不已:“真的?在哪裏!你好好想想?”
路人乙大笑:“嗬嗬,你想買下方子送到郕王府?別做夢了!宛平縣肯定已經得到消息。也不看看哪方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
外鄉人塞給路人乙一兩銀子虛心請教。
路人乙在銀子上咬了一口確認真假:“前幾日東廠番子在大街小巷賣力散播消息。賞銀也是從宮裏送出來的。我叔叔在宮裏當差,他說真正重金懸賞的其實是太子殿下。”
外鄉人大驚:“太子為什麽要重金懸賞?”
“我知道,我知道!”路人甲爭著迴答,“因為公主得了痘瘡不見起色。太子心急如焚!”
外鄉人失望:“原來如此。”
路人甲搓搓手:“你給我一兩,我把宛平縣治好過痘瘡的大夫家地址告訴你。”
外鄉人猛搖頭:“我不想知道了。我想多活幾年。”
路人甲跳腳:“你怎麽能變卦!”
路人乙瞅他:“沒聽到‘皇室擔保、全家無憂’?有東廠番子盯著,誰敢用見不得光的手段搶方子?”
“哎,這可是能平平安安、一夜暴富的天賜良機啊!錯過太可惜了!”外鄉人失望三連。
路人乙看在一兩銀子的份上提醒外鄉人:“如果你家有祖傳的藥方也可以去郕王府試試。太醫院院判在王府親自坐鎮驗方子。如果是好方子,也有賞金,但不會有痘瘡的方子值錢。”
“真的?!”外鄉人驚喜連連,道了聲謝匆忙離開。
路人甲、路人乙和周圍的百姓聊了幾句分別離開。
轉過幾個彎、繞過幾條巷子,外鄉人、路人甲、路人乙三人碰頭。路人乙把一兩銀子還給外鄉人,三人換了一個坊重複剛才的對話。
……
類似的一幕在不少地方上演。劇本出自曾在直播界弄出名聲的太子朱厚照之手。
當托的不止這幾個,劇本也不單隻有這一出。
朱厚照對郕王府的辦事效率不抱太大希望。他一事不煩二主,找了東廠的伍善。東廠密探的演技經過血與淚的考驗,絕對能唬住京師百姓。
“小爺,公主的病情已然大好,您無須過分擔心。如果要收集方子,太醫院有的是。”高鳳一直沒搞懂小爺重金懸賞的目的。
朱厚照瞬間變臉。
他用他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深沉語氣說:“我就秀榮一個妹妹。不管出了什麽事,我們兄妹都應該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高鳳驟然一驚,小爺已經知道公主的病另有原因?
小爺這般行事,不管公主到底得了什麽病,現在也隻能是痘瘡。小爺見不到公主的麵,也隻能是因為痘瘡傳人。什麽命格相克的混賬話,見鬼去吧!
小爺一夜之間長大了!
想到連續幾日小爺被攔在坤寧宮外,高鳳暗自歎氣。
黃獻喜氣洋洋地跑來:“啟稟小爺,皇後娘娘召見。”
朱厚照愣了一下,裝出狂喜的樣子趕往坤寧宮。
接著他真的狂喜了。
哈哈哈,十天之內不用愁關注度了!
在坤寧宮上演一出母慈子愛的同時,紫禁城各個角落都在談論朱厚照。
一襲白衣的汪直,正在等待特意從大庖井打來的井水煮沸。
他的對麵是便裝出行的英國公。
兩人坐在正陽門大街的茶樓二樓雅間。窗外時不時傳來重金懸賞良方的討論。
“多年未見國公爺不見老。”汪直笑道。
英國公看了他一眼:“你,老了。”
“在北邊的那些年落下了病根,將養這些年也不見好轉。”麵色紅潤的汪直輕聲道。
英國公眼神迷離,想起了無數死在戰場上的親友部下。“行軍打仗哪有不落下病根的。多少人連馬革裹屍的機會都沒有。”
英國公打開話匣子。
“大明已經熬過了最為動蕩的時期,那段日子不堪迴首。現在的年輕人不沉穩,北方出點小麻煩弄得像要亡國一般。”
“老夫像太子那麽大的時候,上城牆提劍殺過瓦剌人。”
“五十年而已,瓦剌銷聲匿跡。”
“現在的草原霸主是韃靼。雖屢次擾邊,但沒有一次越過長城防線。不為懼!”
“汪公覺得老夫說的在不在理?”
汪直很有耐心地聽英國公說完。
“水開了,我給國公爺泡茶。”
英國公拒絕:“哪裏用得著汪公親自動手。張侖,還不快過來!眼色呢?”
縮在雅間牆角的半人高小孩聞言,立刻接過汪直手中的水壺,生疏地倒入茶碗中,濺了一桌子的水。
汪直打量張侖,溫和地問,“這是國公爺的孫兒吧?多大了?”
“九歲。”張侖拘謹地迴道。他心中打鼓。對麵問話的人可是汪直啊!能從爺爺手中搶走兵權的汪直!
“和太子一般大,應該玩得到一起。”汪直親切地說。
英國公眼神閃了閃。
“聽寧瑾提起過韃靼小王子。在他親政後先後征服衛拉特部、火篩等部族,漠南蒙古馬上就要被他統一。”汪直用桌上的水漬花了張簡易地圖,“國公爺仔細瞧,這些部落橫在大明和漠北之間。小王子這是切斷了大明和瓦剌的聯係。”
汪直意味深長:“當年英宗和瓦剌關係和睦。”
英宗被俘的時候,瓦剌太師也先差點把妹妹嫁給英宗。
英國公“騰”地一下站起來,神色大變。
汪直笑了笑,端起茶饒有心情細品。
待英國公冷靜後,汪直才慢聲慢氣地說,“太子殿下有一句話我很讚同。‘宋人丟了燕雲十六州的時候也覺得不礙事。’沒了燕雲十六州作為屏障,北宋成了南宋。大明若沒有河套,北方危矣。我這身子活不了幾年,估計看不到北方危亡的那一日。可英國公與大明休戚與共,總會碰到的。”
英國公沉著臉一聲不吭。
張侖又縮迴角落。聽上去汪直的軍事眼光似乎……似乎比爺爺高了那麽一丟丟。果然名不虛傳!難怪能從爺爺手裏搶走兵權。
兩人靜靜喝茶,安靜地能聽到底樓大廳的動靜。
“我把我爺爺傳下來治傷寒的方子送到郕王府。猜猜我領到多少賞賜?三千兩!六十個五十兩重的大銀錠!中城兵馬司專門派人護送我迴家。今日我請客,所有人的茶錢算我賬上,大家不用和我客氣。”
窗外飄來各種恭賀聲。
汪直端著茶碗輕笑出聲。
到底誰才是局中人呢?
夜幕降臨也無法阻擋京師百姓的熱情。前幾日重金懸賞良方的消息再一次被人反複提及。
“郕王府真的花一千兩黃金、一個莊子買藥方?”路人甲震驚三連。
路人乙嗤笑:“你以為是普通藥方?郕王府要能治療痘瘡的方子!”
有外鄉人奇道:“得了痘瘡除了命大硬挺過來,還能治?”
路人甲點頭:“我好像聽我表舅的鄰居的外甥的二大爺提起過,宛平縣有個大夫治好過他孫子。”
外鄉人激動不已:“真的?在哪裏!你好好想想?”
路人乙大笑:“嗬嗬,你想買下方子送到郕王府?別做夢了!宛平縣肯定已經得到消息。也不看看哪方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
外鄉人塞給路人乙一兩銀子虛心請教。
路人乙在銀子上咬了一口確認真假:“前幾日東廠番子在大街小巷賣力散播消息。賞銀也是從宮裏送出來的。我叔叔在宮裏當差,他說真正重金懸賞的其實是太子殿下。”
外鄉人大驚:“太子為什麽要重金懸賞?”
“我知道,我知道!”路人甲爭著迴答,“因為公主得了痘瘡不見起色。太子心急如焚!”
外鄉人失望:“原來如此。”
路人甲搓搓手:“你給我一兩,我把宛平縣治好過痘瘡的大夫家地址告訴你。”
外鄉人猛搖頭:“我不想知道了。我想多活幾年。”
路人甲跳腳:“你怎麽能變卦!”
路人乙瞅他:“沒聽到‘皇室擔保、全家無憂’?有東廠番子盯著,誰敢用見不得光的手段搶方子?”
“哎,這可是能平平安安、一夜暴富的天賜良機啊!錯過太可惜了!”外鄉人失望三連。
路人乙看在一兩銀子的份上提醒外鄉人:“如果你家有祖傳的藥方也可以去郕王府試試。太醫院院判在王府親自坐鎮驗方子。如果是好方子,也有賞金,但不會有痘瘡的方子值錢。”
“真的?!”外鄉人驚喜連連,道了聲謝匆忙離開。
路人甲、路人乙和周圍的百姓聊了幾句分別離開。
轉過幾個彎、繞過幾條巷子,外鄉人、路人甲、路人乙三人碰頭。路人乙把一兩銀子還給外鄉人,三人換了一個坊重複剛才的對話。
……
類似的一幕在不少地方上演。劇本出自曾在直播界弄出名聲的太子朱厚照之手。
當托的不止這幾個,劇本也不單隻有這一出。
朱厚照對郕王府的辦事效率不抱太大希望。他一事不煩二主,找了東廠的伍善。東廠密探的演技經過血與淚的考驗,絕對能唬住京師百姓。
“小爺,公主的病情已然大好,您無須過分擔心。如果要收集方子,太醫院有的是。”高鳳一直沒搞懂小爺重金懸賞的目的。
朱厚照瞬間變臉。
他用他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深沉語氣說:“我就秀榮一個妹妹。不管出了什麽事,我們兄妹都應該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高鳳驟然一驚,小爺已經知道公主的病另有原因?
小爺這般行事,不管公主到底得了什麽病,現在也隻能是痘瘡。小爺見不到公主的麵,也隻能是因為痘瘡傳人。什麽命格相克的混賬話,見鬼去吧!
小爺一夜之間長大了!
想到連續幾日小爺被攔在坤寧宮外,高鳳暗自歎氣。
黃獻喜氣洋洋地跑來:“啟稟小爺,皇後娘娘召見。”
朱厚照愣了一下,裝出狂喜的樣子趕往坤寧宮。
接著他真的狂喜了。
哈哈哈,十天之內不用愁關注度了!
在坤寧宮上演一出母慈子愛的同時,紫禁城各個角落都在談論朱厚照。
一襲白衣的汪直,正在等待特意從大庖井打來的井水煮沸。
他的對麵是便裝出行的英國公。
兩人坐在正陽門大街的茶樓二樓雅間。窗外時不時傳來重金懸賞良方的討論。
“多年未見國公爺不見老。”汪直笑道。
英國公看了他一眼:“你,老了。”
“在北邊的那些年落下了病根,將養這些年也不見好轉。”麵色紅潤的汪直輕聲道。
英國公眼神迷離,想起了無數死在戰場上的親友部下。“行軍打仗哪有不落下病根的。多少人連馬革裹屍的機會都沒有。”
英國公打開話匣子。
“大明已經熬過了最為動蕩的時期,那段日子不堪迴首。現在的年輕人不沉穩,北方出點小麻煩弄得像要亡國一般。”
“老夫像太子那麽大的時候,上城牆提劍殺過瓦剌人。”
“五十年而已,瓦剌銷聲匿跡。”
“現在的草原霸主是韃靼。雖屢次擾邊,但沒有一次越過長城防線。不為懼!”
“汪公覺得老夫說的在不在理?”
汪直很有耐心地聽英國公說完。
“水開了,我給國公爺泡茶。”
英國公拒絕:“哪裏用得著汪公親自動手。張侖,還不快過來!眼色呢?”
縮在雅間牆角的半人高小孩聞言,立刻接過汪直手中的水壺,生疏地倒入茶碗中,濺了一桌子的水。
汪直打量張侖,溫和地問,“這是國公爺的孫兒吧?多大了?”
“九歲。”張侖拘謹地迴道。他心中打鼓。對麵問話的人可是汪直啊!能從爺爺手中搶走兵權的汪直!
“和太子一般大,應該玩得到一起。”汪直親切地說。
英國公眼神閃了閃。
“聽寧瑾提起過韃靼小王子。在他親政後先後征服衛拉特部、火篩等部族,漠南蒙古馬上就要被他統一。”汪直用桌上的水漬花了張簡易地圖,“國公爺仔細瞧,這些部落橫在大明和漠北之間。小王子這是切斷了大明和瓦剌的聯係。”
汪直意味深長:“當年英宗和瓦剌關係和睦。”
英宗被俘的時候,瓦剌太師也先差點把妹妹嫁給英宗。
英國公“騰”地一下站起來,神色大變。
汪直笑了笑,端起茶饒有心情細品。
待英國公冷靜後,汪直才慢聲慢氣地說,“太子殿下有一句話我很讚同。‘宋人丟了燕雲十六州的時候也覺得不礙事。’沒了燕雲十六州作為屏障,北宋成了南宋。大明若沒有河套,北方危矣。我這身子活不了幾年,估計看不到北方危亡的那一日。可英國公與大明休戚與共,總會碰到的。”
英國公沉著臉一聲不吭。
張侖又縮迴角落。聽上去汪直的軍事眼光似乎……似乎比爺爺高了那麽一丟丟。果然名不虛傳!難怪能從爺爺手裏搶走兵權。
兩人靜靜喝茶,安靜地能聽到底樓大廳的動靜。
“我把我爺爺傳下來治傷寒的方子送到郕王府。猜猜我領到多少賞賜?三千兩!六十個五十兩重的大銀錠!中城兵馬司專門派人護送我迴家。今日我請客,所有人的茶錢算我賬上,大家不用和我客氣。”
窗外飄來各種恭賀聲。
汪直端著茶碗輕笑出聲。
到底誰才是局中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