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論聖父的垮掉[快穿] 作者:打字機N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她爹那般和娘舉案齊眉,拒不納妾的男人猶如鳳毛麟角一般,加上她又無姝色,恐怕嫁人後最好的結局就是得丈夫尊重,然後在幫著夫家操持家計的時候,眼睜睜看著丈夫往屋裏納一個個嬌美年輕的妾室。
蔣弗榕是胸有大誌的女子,又怎甘願這樣卑微地活在男人的背後。
不過蔣弗榕覺得,還有一個少年是不一樣的。
從很小接受啟蒙的時候,蔣弗榕聽得最多的就是爹娘的感歎,感歎她不是男兒,空有一腔才華也無法施展,可那個少年不同。
每當她有新作問世的時候,他總是表現的比她還要驚喜,並且鄭重篤定地告訴她,她有大才,她的詩作將來一定能夠流傳百世。
那個少年並不因為她是一個女子而惋惜,並且認可她即便是個女子,也該有自己的抱負。
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這是那個少年贈與她的四個短語,蔣弗榕深以為,生而為女,隻要遵循這番教誨,同樣不遜男兒。
“你手上拿著的是什麽東西。”
蔣夫人看女兒不說話,隻當是自己剛剛的那番話有些太重了,不由有點心疼,不過正當她打算寬慰寬慰女兒時,發現女兒的雙手背在身後,從她剛見到她時,就沒見她將手拿出來過,似乎藏著什麽東西,不想被她發現。
“沒、沒什麽。”
蔣弗榕甜蜜的迴憶被打斷,看娘親盯著她身後的方向,頓時心如擂鼓。
“嗯?”
蔣夫人加了重音,蔣弗榕還是乖乖將江流送給她的那包蜜餞遞了過去。
“是流兒給你捎來的?”
蔣夫人一看女兒那嬌態就猜到了這蜜餞的來曆,這時她不由心思一動,曾經的某個想法,這一刻在她心裏放大。
******
蔣夫人迴到自己的房中,揮退了伺候的丫鬟婆子,斜依在床邊深思。
江流七歲就被夫君收為弟子,而且還是唯一的親傳弟子,論親近,自然是不用說了,蔣夫人也算是看著江流長大的,熟知他的人品,如果真的將女兒許配給他,必然不會受委屈。
尤其這雙兒女從小青梅竹馬,兼之這份情愫,即便將來江流不能免俗納了美妾,也不會縱容那妾室冒犯阿弗。
現在唯一讓蔣夫人猶豫的隻有兩點。
第一點是江流現在畢竟還是個秀才,且家世尋常,而她夫君是帝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官居二品,在地位上,這對兒女顯得很不般配。
倒不是蔣夫人嫌貧愛富,而是世人多有門第之見,她將女兒許配給一個寒門子弟,恐怕旁人都會揣測是她的女兒存在某種隱疾,才不得不下嫁這種人家。
就算為了女兒的名聲著想,蔣夫人也不敢貿然給倆孩子說親。
第二點顧慮是江流那個守寡的母親。
蔣夫人和孟芸娘的接觸並不算多,隻知道那是一個十分堅韌爽快的女人,可蔣夫人從來不敢小巧女人的嫉妒心和對兒女的占有欲。
豁達如蔣夫人,在自己的長子成親後也免不得與兒媳婦存在嫌隙,更何況是孟芸娘這樣一心一意守著獨子的寡母,將來和女兒朝夕相對,還不因為江流生出各種齟齬。
世人重孝道,對方隻一個婆母的身份,就能把她女兒壓的死死的,即便家世再高又如何,還是得看婆母的眼色。
因為這兩點,蔣夫人猶豫再三,也不能下定決心。
可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婚事呢,尤其她那女兒,在旁人看來也未必是十全十美的,蔣夫人也是疼愛女兒,所以才為她多思多想,隻一點女兒喜歡,就足夠掩蓋江流存在的很多缺點。
當蔣參道從前院迴來的時候,蔣夫人沒忍住,和夫君商量起了這樁婚事的可行性。
“你說要給流兒和阿弗說親?”
蔣參道喝了口熱茶,深思起了這樁婚事。
“兩個孩子兩小無猜,流兒又是我的弟子,親上加親,再好不過了。”
蔣參道是個護短的人,隻要是他喜歡看中的,不論怎麽樣都好,其實要不是他的有意縱容,在男女大防如此森嚴的古代,蔣弗榕又如何能夠這樣恣意地出入前院,和江流培養出這樣深厚的感情呢。
“再者我們的女兒姝麗無雙,也就流兒這樣的品貌能夠般配的上。”
蔣參道哈哈笑了笑,這樣兩個靈秀的孩子如果湊成對,將來他的外孫外孫女必然玉雪可愛,到時候他再細心培養培養,可不是一個個探花郎的好苗子嗎。
聽到夫君的話,蔣夫人沉默了幾息。
即便她疼愛閨女,可也實在沒法將姝麗無雙這個詞往自家閨女的臉上套。
這般看來,江流確實是個優質的女婿人選,對方容貌清俊,將來女兒生的孩子隻要有幾分隨爹,大概率是不會醜的,為了下一代的樣貌,她所擔心的江流的幾點劣勢,似乎也能被忽略了。
“不過暫時還不急,我已同意流兒這屆科舉下場,一切都等流兒考完再說,免得他分心,影響考試。”
雖然心裏已經有了這個想法,可蔣參道覺得還是沒必要那麽急,他那弟子今年也就十五,女兒更是還沒及笄,完全可以等科舉結束後再行商議。
“流兒這次會下場?”
這對蔣夫人來說還真是一個驚喜,這次江流下場考試,即便隻是考得一個舉人,她都願意將女兒下嫁給他,十五歲的舉人啊,放哪兒都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兼之他還是夫君的弟子,將女兒許配給他,旁人也不會置喙什麽。
“嗯。”
蔣參道自在地呷了口茶,這一次,他的弟子一定能幫他把探花取迴來。
*****
現在京城貴婦議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麽,不是綾羅綢緞,也不是什麽珠寶首飾,而是這一次進京趕考的學子們。
榜下捉婿已經成了慣例,每當科舉開始前,這些貴婦人都會找人調查這些考生,看看有哪個尚未娶妻的,品貌又十分出眾的,納為自己女婿的人選。
這一次京城的熱議話題是豫川的解元,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才俊。
“你們可還記得八年前京城曾傳聞的七歲就連中三元的神童?這一次考中豫川解元的,正是八年前那孩子。”
一群貴婦人聚在一塊八卦,蔣夫人坐在人群中,聽著她們討論自己夫婿的弟子,兼她看中的未來女婿,麵色不由有些奇妙。
“這已經連中四元了,才十五歲啊,未來大有可期。”
感歎的是京兆府尹的夫人,說來也是緣分,現在的京兆府尹正是蔣參道同科的探花,也是蔣參道暗地裏恨得牙癢癢的男人。
京兆府尹的官銜不高,隻是正四品,可他管轄的地理位置特殊,地位遠遠超脫於一般四品官員,這也是為什麽這個京兆府尹夫人能夠和這些一二品官員的夫人相處的這麽自在的原因。
“聽說這位少年才俊,不僅才華橫溢,樣貌也異常俊秀,堪比潘安再世,也不知道可有婚配。”京兆府尹家有兩個未許人的姑娘,一個是嫡出,一個是庶出。
嫡出的那個小姐繼承了父母的美貌,在閨秀圈中擁有不少的美名,蔣夫人聽了對方的話不由跳了跳眼皮,隻覺得自己看中意的女婿像一塊大肥肉,被不少人盯上了。
“這孩子確實品貌不俗。”
蔣夫人眨了眨眼,裝作尋常模樣,喝了口茶湯說道。
“聽蔣夫人這話,似乎是見過那個解元郎?”
大夥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轉到了蔣夫人的身上,大家對那個神童隻有聽聞,從來沒有真正見過,而剛剛蔣夫人那番篤定的迴答,卻像是十分熟悉那個解元郎一般。
“大家有所不知,那個連中四元的江流,正是我夫君的弟子,早在八年前,就被我夫君收於門下,我對他自然是熟悉的。”
收了這樣一個出息的弟子又不是什麽醜聞,加上等江流出仕後,這段師徒情分也是瞞不住的,蔣夫人自然沒有隱瞞的意思。
“什麽,那解元郎居然是蔣大人的弟子!”
原本還對江流有些不以為然的貴婦人這會兒也變了臉色,隻是一個普通的解元自然沒什麽好稀罕的,就算他成了狀元,這狀元每三年就有一個,真正能成長起來的,寥寥無幾。
可蔣參道唯一的親傳弟子就不同了,他背後站著這樣一位恩師,起步就已經遠超那些讀書人遠矣。
這樣看來,這位解元郎的價值更高了,如果能將他變成自家的女婿,豈不是和蔣家也連上了關係。
消息傳得很廣,連帶著皇帝都聽聞這一屆科舉有蔣參道的弟子下場,而且對方還是一個七歲連中三元,十五歲勇奪解元的奇才。
*****
“我那弟子文章寫得不錯,就是年少氣盛了些。”
下朝的時候,晉文帝叫來了蔣參道,向他打聽他那個弟子。
蔣參道也料到皇帝會問,將自己提前想好的說辭送上。
“年少氣盛?”
晉文帝饒有趣味地念著這個詞,心裏卻越發期待了,他受夠了那些先帝留下來的輔政大臣的迂腐刻板,總是用條條框框的限製告訴他這不行,那不行,弄得他這個皇帝還不如他們這些大臣來的能耐似得。
偏偏他親政晚,身邊並沒有多少得力的人。
這一屆科舉晉文帝準備扶植自己的勢力,蔣參道的弟子,已然成了他名單上的一員。
*****
現在最時髦的消息已經不再是江流連中四元了,在會試過後,他以會元的身份突破晉國科舉記錄,已經成了時下狀元的熱門人選,隻待殿試,看他能否摘得狀元頭銜,創下連中六元的記錄。
為此不少賭場還立下了盤口,賭各個學子高中的賠率。
出乎意料的,賭江流考中狀元的人並不算多。
一來是因為賭場設定的賠率太低,買江流中狀元,贏的錢不會多,二來是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個少年才俊在殿試上的表現。
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殿試時恐怕忍受不了天子威嚴以及其他大臣的巡視,連中五元已經是奇跡,倒是以他的樣貌,摘得一個探花的頭銜十分相得益彰。
相比之下,同樣是狀元熱門的另外兩位考生,一個今年已經三十有七,經驗老道,成熟穩重,一個是內閣學士家的公子,家學淵源,祖輩曾出過兩位狀元,十五個進士,這次參加科考的又是家族精心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子弟,這倆人考中狀元的幾率,似乎都要比江流來的大得多。
作為話題的當事人,江流此時並不輕鬆。
他之所以能夠一路那麽順利的過來,一部分是因為吃了益智丹,學習確實輕鬆的緣故,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原身留給他的關於曆屆科舉考題,以及那一屆閱卷官員喜好的記憶。
這兩者相輔相成,使得他能夠在科舉前做足準備,寫出讓閱卷官員心裏發癢,拍板叫好的文章來。
當然,還有一點很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他曾經連中三元的成績以及他的年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現在皇帝剛親政不久,要是能出一個曆朝曆代都未曾出現過的連中多元的考生,也能視作是一種吉兆,寓意晉國會在新帝的帶領下,走向盛世。
在這種心理作祟下,隻要他的卷子能夠在一眾考卷中名列前茅,第一一定就是屬於他的。
一連五場都過來了,可在最後一場,江流也不能免俗的開始緊張了。
因為這一場考試對他來說意義非凡,除了任務需要外,他也不願意辜負恩師的栽培。
恩師是先帝在位時期的狀元,要是他這個弟子考了榜樣或是探花,就是給恩師丟人了,江流這人不喜歡欠人恩情,師傅待他情真意切,他也得幫師傅把這個臉麵掙迴來。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殿試。
江流站在一眾上了年紀的考生中間,顯得格外顯眼,坐在龍椅上的晉文帝第一眼就瞧見了那個尚顯青澀,分外俊秀的少年,並且猜到了他的身份。
不僅是晉文帝,在場監考的一眾考官也意識到這就是蔣參道收的親傳弟子。
一時間,萬眾矚目,江流的壓力更大了。
這一次的考題是晉文帝出的,題目很簡單,卻讓眾多考生遲遲不敢下筆。
因為這題雖然簡單,可內容卻十分嚇人,兩個字——變法。
一炷香的時間過去了,下筆的人依舊寥寥無幾,倒是有個人例外,那就是江流,此時他已經靜下了心來,完完全全沉浸在了題目當中。
晉文帝走下龍座,在學子中間巡視,然後站定在江流身側,看著他筆下的文章,眼神中異彩連連,就差直接拍掌叫好了。
蔣弗榕是胸有大誌的女子,又怎甘願這樣卑微地活在男人的背後。
不過蔣弗榕覺得,還有一個少年是不一樣的。
從很小接受啟蒙的時候,蔣弗榕聽得最多的就是爹娘的感歎,感歎她不是男兒,空有一腔才華也無法施展,可那個少年不同。
每當她有新作問世的時候,他總是表現的比她還要驚喜,並且鄭重篤定地告訴她,她有大才,她的詩作將來一定能夠流傳百世。
那個少年並不因為她是一個女子而惋惜,並且認可她即便是個女子,也該有自己的抱負。
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這是那個少年贈與她的四個短語,蔣弗榕深以為,生而為女,隻要遵循這番教誨,同樣不遜男兒。
“你手上拿著的是什麽東西。”
蔣夫人看女兒不說話,隻當是自己剛剛的那番話有些太重了,不由有點心疼,不過正當她打算寬慰寬慰女兒時,發現女兒的雙手背在身後,從她剛見到她時,就沒見她將手拿出來過,似乎藏著什麽東西,不想被她發現。
“沒、沒什麽。”
蔣弗榕甜蜜的迴憶被打斷,看娘親盯著她身後的方向,頓時心如擂鼓。
“嗯?”
蔣夫人加了重音,蔣弗榕還是乖乖將江流送給她的那包蜜餞遞了過去。
“是流兒給你捎來的?”
蔣夫人一看女兒那嬌態就猜到了這蜜餞的來曆,這時她不由心思一動,曾經的某個想法,這一刻在她心裏放大。
******
蔣夫人迴到自己的房中,揮退了伺候的丫鬟婆子,斜依在床邊深思。
江流七歲就被夫君收為弟子,而且還是唯一的親傳弟子,論親近,自然是不用說了,蔣夫人也算是看著江流長大的,熟知他的人品,如果真的將女兒許配給他,必然不會受委屈。
尤其這雙兒女從小青梅竹馬,兼之這份情愫,即便將來江流不能免俗納了美妾,也不會縱容那妾室冒犯阿弗。
現在唯一讓蔣夫人猶豫的隻有兩點。
第一點是江流現在畢竟還是個秀才,且家世尋常,而她夫君是帝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官居二品,在地位上,這對兒女顯得很不般配。
倒不是蔣夫人嫌貧愛富,而是世人多有門第之見,她將女兒許配給一個寒門子弟,恐怕旁人都會揣測是她的女兒存在某種隱疾,才不得不下嫁這種人家。
就算為了女兒的名聲著想,蔣夫人也不敢貿然給倆孩子說親。
第二點顧慮是江流那個守寡的母親。
蔣夫人和孟芸娘的接觸並不算多,隻知道那是一個十分堅韌爽快的女人,可蔣夫人從來不敢小巧女人的嫉妒心和對兒女的占有欲。
豁達如蔣夫人,在自己的長子成親後也免不得與兒媳婦存在嫌隙,更何況是孟芸娘這樣一心一意守著獨子的寡母,將來和女兒朝夕相對,還不因為江流生出各種齟齬。
世人重孝道,對方隻一個婆母的身份,就能把她女兒壓的死死的,即便家世再高又如何,還是得看婆母的眼色。
因為這兩點,蔣夫人猶豫再三,也不能下定決心。
可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婚事呢,尤其她那女兒,在旁人看來也未必是十全十美的,蔣夫人也是疼愛女兒,所以才為她多思多想,隻一點女兒喜歡,就足夠掩蓋江流存在的很多缺點。
當蔣參道從前院迴來的時候,蔣夫人沒忍住,和夫君商量起了這樁婚事的可行性。
“你說要給流兒和阿弗說親?”
蔣參道喝了口熱茶,深思起了這樁婚事。
“兩個孩子兩小無猜,流兒又是我的弟子,親上加親,再好不過了。”
蔣參道是個護短的人,隻要是他喜歡看中的,不論怎麽樣都好,其實要不是他的有意縱容,在男女大防如此森嚴的古代,蔣弗榕又如何能夠這樣恣意地出入前院,和江流培養出這樣深厚的感情呢。
“再者我們的女兒姝麗無雙,也就流兒這樣的品貌能夠般配的上。”
蔣參道哈哈笑了笑,這樣兩個靈秀的孩子如果湊成對,將來他的外孫外孫女必然玉雪可愛,到時候他再細心培養培養,可不是一個個探花郎的好苗子嗎。
聽到夫君的話,蔣夫人沉默了幾息。
即便她疼愛閨女,可也實在沒法將姝麗無雙這個詞往自家閨女的臉上套。
這般看來,江流確實是個優質的女婿人選,對方容貌清俊,將來女兒生的孩子隻要有幾分隨爹,大概率是不會醜的,為了下一代的樣貌,她所擔心的江流的幾點劣勢,似乎也能被忽略了。
“不過暫時還不急,我已同意流兒這屆科舉下場,一切都等流兒考完再說,免得他分心,影響考試。”
雖然心裏已經有了這個想法,可蔣參道覺得還是沒必要那麽急,他那弟子今年也就十五,女兒更是還沒及笄,完全可以等科舉結束後再行商議。
“流兒這次會下場?”
這對蔣夫人來說還真是一個驚喜,這次江流下場考試,即便隻是考得一個舉人,她都願意將女兒下嫁給他,十五歲的舉人啊,放哪兒都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兼之他還是夫君的弟子,將女兒許配給他,旁人也不會置喙什麽。
“嗯。”
蔣參道自在地呷了口茶,這一次,他的弟子一定能幫他把探花取迴來。
*****
現在京城貴婦議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麽,不是綾羅綢緞,也不是什麽珠寶首飾,而是這一次進京趕考的學子們。
榜下捉婿已經成了慣例,每當科舉開始前,這些貴婦人都會找人調查這些考生,看看有哪個尚未娶妻的,品貌又十分出眾的,納為自己女婿的人選。
這一次京城的熱議話題是豫川的解元,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才俊。
“你們可還記得八年前京城曾傳聞的七歲就連中三元的神童?這一次考中豫川解元的,正是八年前那孩子。”
一群貴婦人聚在一塊八卦,蔣夫人坐在人群中,聽著她們討論自己夫婿的弟子,兼她看中的未來女婿,麵色不由有些奇妙。
“這已經連中四元了,才十五歲啊,未來大有可期。”
感歎的是京兆府尹的夫人,說來也是緣分,現在的京兆府尹正是蔣參道同科的探花,也是蔣參道暗地裏恨得牙癢癢的男人。
京兆府尹的官銜不高,隻是正四品,可他管轄的地理位置特殊,地位遠遠超脫於一般四品官員,這也是為什麽這個京兆府尹夫人能夠和這些一二品官員的夫人相處的這麽自在的原因。
“聽說這位少年才俊,不僅才華橫溢,樣貌也異常俊秀,堪比潘安再世,也不知道可有婚配。”京兆府尹家有兩個未許人的姑娘,一個是嫡出,一個是庶出。
嫡出的那個小姐繼承了父母的美貌,在閨秀圈中擁有不少的美名,蔣夫人聽了對方的話不由跳了跳眼皮,隻覺得自己看中意的女婿像一塊大肥肉,被不少人盯上了。
“這孩子確實品貌不俗。”
蔣夫人眨了眨眼,裝作尋常模樣,喝了口茶湯說道。
“聽蔣夫人這話,似乎是見過那個解元郎?”
大夥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轉到了蔣夫人的身上,大家對那個神童隻有聽聞,從來沒有真正見過,而剛剛蔣夫人那番篤定的迴答,卻像是十分熟悉那個解元郎一般。
“大家有所不知,那個連中四元的江流,正是我夫君的弟子,早在八年前,就被我夫君收於門下,我對他自然是熟悉的。”
收了這樣一個出息的弟子又不是什麽醜聞,加上等江流出仕後,這段師徒情分也是瞞不住的,蔣夫人自然沒有隱瞞的意思。
“什麽,那解元郎居然是蔣大人的弟子!”
原本還對江流有些不以為然的貴婦人這會兒也變了臉色,隻是一個普通的解元自然沒什麽好稀罕的,就算他成了狀元,這狀元每三年就有一個,真正能成長起來的,寥寥無幾。
可蔣參道唯一的親傳弟子就不同了,他背後站著這樣一位恩師,起步就已經遠超那些讀書人遠矣。
這樣看來,這位解元郎的價值更高了,如果能將他變成自家的女婿,豈不是和蔣家也連上了關係。
消息傳得很廣,連帶著皇帝都聽聞這一屆科舉有蔣參道的弟子下場,而且對方還是一個七歲連中三元,十五歲勇奪解元的奇才。
*****
“我那弟子文章寫得不錯,就是年少氣盛了些。”
下朝的時候,晉文帝叫來了蔣參道,向他打聽他那個弟子。
蔣參道也料到皇帝會問,將自己提前想好的說辭送上。
“年少氣盛?”
晉文帝饒有趣味地念著這個詞,心裏卻越發期待了,他受夠了那些先帝留下來的輔政大臣的迂腐刻板,總是用條條框框的限製告訴他這不行,那不行,弄得他這個皇帝還不如他們這些大臣來的能耐似得。
偏偏他親政晚,身邊並沒有多少得力的人。
這一屆科舉晉文帝準備扶植自己的勢力,蔣參道的弟子,已然成了他名單上的一員。
*****
現在最時髦的消息已經不再是江流連中四元了,在會試過後,他以會元的身份突破晉國科舉記錄,已經成了時下狀元的熱門人選,隻待殿試,看他能否摘得狀元頭銜,創下連中六元的記錄。
為此不少賭場還立下了盤口,賭各個學子高中的賠率。
出乎意料的,賭江流考中狀元的人並不算多。
一來是因為賭場設定的賠率太低,買江流中狀元,贏的錢不會多,二來是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個少年才俊在殿試上的表現。
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殿試時恐怕忍受不了天子威嚴以及其他大臣的巡視,連中五元已經是奇跡,倒是以他的樣貌,摘得一個探花的頭銜十分相得益彰。
相比之下,同樣是狀元熱門的另外兩位考生,一個今年已經三十有七,經驗老道,成熟穩重,一個是內閣學士家的公子,家學淵源,祖輩曾出過兩位狀元,十五個進士,這次參加科考的又是家族精心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子弟,這倆人考中狀元的幾率,似乎都要比江流來的大得多。
作為話題的當事人,江流此時並不輕鬆。
他之所以能夠一路那麽順利的過來,一部分是因為吃了益智丹,學習確實輕鬆的緣故,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原身留給他的關於曆屆科舉考題,以及那一屆閱卷官員喜好的記憶。
這兩者相輔相成,使得他能夠在科舉前做足準備,寫出讓閱卷官員心裏發癢,拍板叫好的文章來。
當然,還有一點很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他曾經連中三元的成績以及他的年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現在皇帝剛親政不久,要是能出一個曆朝曆代都未曾出現過的連中多元的考生,也能視作是一種吉兆,寓意晉國會在新帝的帶領下,走向盛世。
在這種心理作祟下,隻要他的卷子能夠在一眾考卷中名列前茅,第一一定就是屬於他的。
一連五場都過來了,可在最後一場,江流也不能免俗的開始緊張了。
因為這一場考試對他來說意義非凡,除了任務需要外,他也不願意辜負恩師的栽培。
恩師是先帝在位時期的狀元,要是他這個弟子考了榜樣或是探花,就是給恩師丟人了,江流這人不喜歡欠人恩情,師傅待他情真意切,他也得幫師傅把這個臉麵掙迴來。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殿試。
江流站在一眾上了年紀的考生中間,顯得格外顯眼,坐在龍椅上的晉文帝第一眼就瞧見了那個尚顯青澀,分外俊秀的少年,並且猜到了他的身份。
不僅是晉文帝,在場監考的一眾考官也意識到這就是蔣參道收的親傳弟子。
一時間,萬眾矚目,江流的壓力更大了。
這一次的考題是晉文帝出的,題目很簡單,卻讓眾多考生遲遲不敢下筆。
因為這題雖然簡單,可內容卻十分嚇人,兩個字——變法。
一炷香的時間過去了,下筆的人依舊寥寥無幾,倒是有個人例外,那就是江流,此時他已經靜下了心來,完完全全沉浸在了題目當中。
晉文帝走下龍座,在學子中間巡視,然後站定在江流身側,看著他筆下的文章,眼神中異彩連連,就差直接拍掌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