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家中洗漱休息後,用了晚膳,天剛蒙蒙黑。
顧煙琪就開始蠢蠢欲動,想早點出家門,顧啟珪這次倒沒有太抗拒,他是極想去見識見識的。
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大家長顧國安大手一揮,一家人出發了。
到達府前街的時候,街上已經很多人了。由於當今聖上的參與,使得今年的燈節更加熱鬧,更讓人多了些期待。整條街道人聲鼎沸,夾雜商販的叫買聲,即使天還有些冷,但火熱的氣氛倒是讓人心裏一片火熱。
顧家一行人下了馬車,因為帶著三個孩子,朱氏對這次出行很是小心,仔細叮囑了幾遍讓孩子們不要亂跑,對於重點關注對象顧煙琪,她更是不錯手的拉著。
顧啟珪剛一下車,就看到了遠處整個吊在空中的那巨大的花燈,整個花燈呈現圓形,是一條錦鯉的形狀,遠遠看去,就是在夜空中騰起一條巨大的鯉魚,果然十分壯觀,寓意也好。
顧啟珪想走近去看看,即使過了多少次,他還是不得不感歎古代匠人的智慧。顧啟珪一直覺得,閃耀在中華民族曆史上幾千年的珍貴財富,不是某個人的功績,而是集合了無數個匠人心血的產物,萬裏長城是,兵馬俑更是。
一家人走在府前街上,密密麻麻的人來來往往,連走道兒都要小心著,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不認識的人,不過在熱鬧的氣氛下,這些很少有人在意就是了。那盞錦鯉花燈位於府前街的中段,京中最大的酒樓——聚福樓前。
顧家一行人來到聚福樓前的時候,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吵吵嚷嚷的,氣氛極其熱烈。竟是在比賽猜燈謎。彩頭像是聚福樓提供的一套靖譚毛筆。靖譚毛筆罕見,一套十二隻的更是極為難得,對書生學子來說倒是極有吸引力。
參賽的也大都是年輕的書生學子,現在的他們沒有經過官場的打磨,還處於意氣風發的時候,還是爭搶好勝的年紀。
顧啟珪跟著爹爹娘親進了聚福樓,聚福樓掌櫃似乎認識自家爹爹,看他們進來直接把他們一行人領到了二樓的雅間。
剛進房間,顧煙琪和顧啟珪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戶,朝外看,倒是能很清楚的看到下麵的情景。見到如此情形,顧國安夫婦相視一笑,幼子如此激動並不常見。
就連顧煙茗也擠在窗子處四處觀望。
顧啟珪抬頭看見錦鯉花燈,很是吃驚,他們其實已經離這盞巨大的燈很近了,近到可以看到燈身上的小細節。
燈身大概是用透明的錦紗做成的,因為上麵的圖案並不是畫上去的,倒像是繡上去的。真的做的極其細致,顧啟珪在心裏再次感歎古人的智慧。
下麵的比賽似乎也進行到了精彩的時候,人群中不斷發出歡唿聲。三個孩子趴在窗戶上向下看,下麵儼然分成了兩個陣營,這邊陣營為首的事一個身著青灰色衣衫的後生,此刻正拿著一張謎麵苦思冥想,似乎甚是苦惱。而另一方陣營為首的是一身著淺黃外衣的男子,此刻正洋洋得意的看著青灰衣衫的年輕人。兩人看起來年齡相差不大,觀下麵氣氛,兩撥人似乎是認識的。
顧氏姐妹倆看的津津有味,顧啟珪卻覺得有些無聊,他並不是很喜歡這種氛圍的。抬眼向遠處看去,入目的全是各式各樣的花燈,從他的角度看過去,整條府前街就像一條會發光的遊龍,被花燈籠罩著,燈光冉冉,甚是壯觀。
下麵又傳來一陣唏噓聲,不一會兒功夫,下麵的局勢竟然有了個巨大的反轉,剛剛還麵露得意的淺黃的外衣男子竟垂頭喪氣起來,把手裏的謎麵遞給對手。
青灰衣衫的年輕人拿到謎麵後,沉吟了片刻,說道:“下巴。”聲音道很是磁性。隨著一聲囉響,青灰衣衫的監生贏了。
下麵有人在讀謎麵:久旱盼甘霖。(打一人體部位·秋千格)
顧啟珪默,那可真是巴(望)下(雨)啊,所以是下巴?這秋千格倒是有趣。
“真是想不到,竟是他贏了。”顧煙琪感慨道。“剛剛比賽的時候,明明灰衣服的都要想好久才能迴答上來,黃衣服的都是一拿到謎麵就知道答案的。”
顧煙茗沒講話,但顯然她也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顧啟珪剛剛神遊,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現在聽到二姐這麽說。倒是覺得他贏也是理所當然的。慎重對待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雖然心裏有了答案,卻還是話留三分,這樣的人倒是很適合官場。官場上是很忌諱打直球的,隻有別人不知道你有多少底牌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嗯,所以以後看人待事可不要過早的下結論,不看到最後,你永遠不要給一個人貼上必輸的標簽。”顧國安說的意味深長。
顧氏姐妹一臉懵懂,顧啟珪倒是點點頭,他理解爹爹的意思。
“娘,我想下去看看”顧煙琪又開始蠢蠢欲動,明明都到街上來了,怎麽可以隻在酒樓裏呆著,街上看著好玩多了,她這次還想買一盞漂亮的燈迴去呢。
嗯,現在顧啟珪倒沒有這個心情了,他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待在書房裏,最初的激動勁已經過去,他現在看看這繁華的街道,隻覺得累和冷。他覺得以往爹爹娘親不帶他出來是極正確的事情,他天生就不是逛街的料,有時候,真羨慕二姐,永遠精力充沛的樣子。
“好,爹爹陪你們下去逛一圈。”顧國安衝自家女兒們說著,小女兒活潑,讓她待在這裏看外麵如何熱鬧,定是待不住的;大女兒文靜些,但看樣子也是極想出去的。至於幼子,嗯……可以忽略。
被忽略的顧啟珪在好奇勁兒過後,隻覺得疲憊,似乎從早上開始一直積攢的勞累全都爆發出來。他垂頭喪氣的扒在桌子上,一臉的我不想動,我不想動。看的顧國安和朱氏直發笑,真真是小孩子。
於是,顧啟珪的上元節,就在他睡過去那一刻,畫上了句點,等他一覺醒來,已經迴到了‘明璋院’,外邊剛打過了三更。看著床頭掛著的兩個兔子花燈,緊緊的挨在一起,很是和諧,顧啟珪心裏暖暖的。
第二天就是國子監入學禮。
第29章 入學禮(一)
上元節過後的第二天,顧國安迎來了‘開印’之日,就要開始上朝,處理公務。顧啟珪入學國子監的日子也來臨了。
作為顧啟珪,對於入學國子監,他期待和激動的心情還是和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一樣,國子監,這一個名滿天下的學府,他心向往之。
他明白,進入國子監,意味著他在這個世界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對於入監考,顧啟珪也是昨日聽到季皇後和鳳起二公主談話才知道的,原來國子學竟然是分內外監的,蒙恩蔭進入竟也是要考試才能進內監。爹爹娘親沒有提過這個事情,師父師娘也沒提過,此之前,他是一點兒都不知道的。
本來他以為入學第一天就要考試,還有些惶恐,他爹爹娘親是對他多麽有信心,相信他可以順利通過這突如其來的考試?
不過聽著季皇後和母親的對話,竟是要他常常去請教季氏子期有關國子監入監考的事情,娘親還拍著胸膛說會多多打擾,顧啟珪就知道國子監入學考試是不會安排在入學第一天的。按當時的情景,季皇後想找個人給自己解圍,要是還說一些有的沒的,就照那位鳳起二公主表現出來的性子,應該早就鬧開了才對。
顧啟珪詢問了當時在自己身邊的師娘,才知道國子監入監考是安排在入學半年後的。這是考慮到學子們入監前啟蒙時間有早有晚,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以及不了解學子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能力高低等問題,所以國子監就把考試推到了半年後。
到那時候,已經大致能看出各個學子的性情,也能大致摸出學子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也便於能恰當命考題。
顧啟珪聽了,深以為然,這確實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也有利於能選拔出整體水平更高的內監學子。
所以說,現在的顧啟珪根本還不用太擔心入監考的事情。其實真論起來,國子監入監考就是一個測試資質和學習態度的考試,當然題目還是會有些難度,畢竟它還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
正月十六這天,顧啟珪如往常一樣,早早起了身。從今日起,他就要開始繼續年前的大計——鍛煉身體。國子監的入學禮是在辰時三刻開始,時辰還早,他是不著急的。
今日國子監將會為新入監的學子舉行入學禮,說起來,‘入學禮’和‘拜師禮’差不太多。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講,入學禮就是拜師禮,選擇進入學堂讀書的學子,大都沒有專門拜師,未來的路還長,很多人都想以後有大發展。
就國子監而言,任職於國子監的夫子大都是天下聞名的大儒,要能有幸在國子監拜了師父,對大多數人來說,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當然這是指正式行拜師禮的弟子。
而且,等參加科舉後,恩科的主考官可以說是天下學子的老師,要能有幸被看重,那未來也能走的更順利些。
再有自古拜師皆慎重,拜師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事兒。像顧啟珪一樣在五歲將將夠到六歲的邊兒,就已經正式行了拜師禮,有了正式師父的人實在不多。就算有,也很少進入官學讀書,一般都是自己的親師傅一對一親自教養的,所以說顧啟珪的情況實在特殊。
顧啟珪之前看了下入學禮的流程,和上次的拜師禮很是相似,唯一不同的怕就是這一次入學禮有很多人陪著他。
敬拜至聖先師孔子,呈上六禮束脩,開筆禮,天光開智,叩拜夫子,,誦讀《論語》,宣讀國子監戒律,如此,整個入學禮就算結束了。
因為有上次的經驗,再加上從年前就開始準備,這次朱氏倒是沒有那麽慌亂,很沉著的準備幼子入學禮要用的東西。
六禮束脩是基本,這次準備還更簡單一些,也不用費盡心思專門備其他禮品。文房四寶必不可少,畢竟孩子是去國子監讀書的,不過這個也不難,夫君珍藏,皆是精品,勻出一套必是可行的,朱氏想著。
當顧國安聽到妻子和他說這個事兒時,默了一會兒,要拿他的珍藏?去給一個不到六歲孩子練字,他夫人可真舍得。而且,他的珍藏不知道被自家幼子搜刮走了多少。當然,他肯定不會直接和妻子說不給,聰明的男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講究戰略的。
“好,迴頭,我讓啟珪自己挑。”
“嗯,嗯,”朱氏連連點頭。
於是,顧啟珪聽到的吩咐變成了這樣。
“國子監提供筆墨,不過還是挑一套自己慣用的,起碼用的舒服,入學禮的時候帶過去。”
“是,爹爹,我知道了。”
這個薑吧,果然是老的辣。不過,什麽都不知道的顧啟珪還是聽了他爹爹的建議,從自己書房裏帶自己用慣的筆墨。
因為入學禮有專門的“開筆禮”所以顧啟珪慎重的選擇了一支筆,是安玨然送的那隻靖譚筆。入學禮中的“開筆”,是極其隆重的典禮,對每個讀書人來說都極其重要,意義非凡。顧啟珪覺得“開筆禮”是一種極其有儀式感的典禮,應該選擇一隻對他而言特殊的毛筆,他就選了這隻。
主要就是因為昨日經過郫縣張家幾個孩子的摧殘,他迅速反省了一下自己,覺得應該要對安玨然好一點,就憑他對自己很好,就憑他和自己一起在娘親的肚子裏呆了八個月,他就要少欺負安玨然一些。抬頭看著牆上三木先生的字,顧啟珪暗下決心。
至於要誦讀的《論語》,顧啟珪帶了自己師父在拜師禮時送給他的那一本。
想到朱砂開智,顧啟珪就覺得挺好笑,他竟然要經曆兩次。不過看娘親倒是樂見其成,不知道在她眼裏自己是有多笨,還要多來幾次開智才好。
顧啟珪不說話,他娘親高興最重要。
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到辰時,顧啟珪出發去“閔熙堂”和家人一起早用膳。出乎意料的,除了已經去上早朝的爹爹,一家人竟已經都到齊了,就連平時老是拖拖拉拉的顧煙琪今日也已經到了。
看著一看見自己就淚眼婆娑的二姐,像是自己再也不迴來了似的,就連平時很少與自己交流的大姐都是一臉的不舍,顧啟珪覺得好笑,但是心裏又暖暖的。
“大姐二姐,這是怎麽了,啟珪每日都迴家的,早膳和晚膳也都會一起用的。”顧啟珪一本正經的用軟糯糯的語氣說道。
在國子監讀書都是要留宿的,不論家住哪裏,離國子監遠近,都得直接在國子監內居住。這樣避免了來迴的奔波,有利於學子潛心學習。
不過倒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不滿十歲的學子不可留宿。主要是年齡小的學子不能自理不說,還不甚好管理。
所以說,顧啟珪現在是不用留宿國子監的,每日都能迴家。他倒是樂得輕鬆自在,和一群小孩一起讀書,他還可以接受,畢竟國子監治學嚴格天下聞名,應是不會遇到太過嘈雜的學生。
和一群小孩睡一個房間,顧啟珪是不想的,他需要早起晚睡,晨起他要習讀四書,晚上他又要練字,這是他的習慣,他現在並不想改變,還是每日迴家更自在些,也幸虧他家距離國子監並不遠。
“可我要是想找你玩怎麽辦?”顧煙琪有些哽咽,她弟弟就要去上學了,以後闖禍再沒有人給她出主意了。
顧啟珪……,沒想到他二姐竟是這麽粘著他的?
“好了,順寶就是去讀書,你是做姐姐的,怎麽就想著玩。”朱氏看著三個孩子在演一出分離大戲,覺得好笑,聽小女兒這麽說,趕緊製止她,兒子是要去讀書的,想著玩怎麽行。
嗯……如果是平常,顧啟珪要出去,朱氏自是千叮嚀萬囑咐,每次都欲言又止,臉上掛著不舍,恨不得他不出去才好。可這次幼子是要去國子監讀書,都已經要進國子監了,就要努力考進內監才行,好好讀書才是道理。順寶雖然肯下苦功讀書,但先天……哎。朱氏發愁。
她已經決定了,等這次旬假,她就要帶著順寶厚著臉皮去季府請教季子期才行。付出了努力,就算最後幼子沒能進入內監,也不會覺得太遺憾。
嗯,辰時剛到,顧啟珪就要出發了,入學禮是辰時三刻開始,不過今天是入學禮,肯定事情多,還是早去一點比較好。
顧啟珪看著娘親和兩個姐姐一起上了馬車,有些呆愣,這是要……。
“順保,你快上來啊,要出發了,一會兒該遲到了。”顧煙琪的聲音拉迴了顧啟珪的心神,這是要送他去國子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她要出門。
看著馬車裏的娘仨都在看著自己,顧啟珪趕緊蹬著腳凳上去,怪不得剛剛他就覺得怪怪的,就他一個小孩去上學,竟然準備了這麽大的馬車。
隻是沒想到兩個姐姐也要送他去國子監。想到爹爹在上朝之前也去看了他,當時他正在睡夢中,感覺到有一黑影靠近,模模糊糊睜開眼,就看見了自家爹爹正站在床邊。看到他醒來,還拍了拍他的身子,衝他笑了一下,才出去了。顧啟珪又再次睡了過去,要不是嬤嬤告訴他確是爹爹來了,他還以為自己是做夢呢。
看著家人一個個都這麽重視自己的入學禮,顧啟珪感覺很幸福,這種被別人放在心上的感覺很棒。
大概一刻鍾,顧家馬車就到了國子監。
第30章 入學禮(二)
顧府的馬車到達國子監的時候,國子監門口早已經擠滿了人,入學禮至少還有兩刻鍾才會開始,學子們已經早就到了,這也能看出各家對自家孩子入學國子監的重視。
顧啟珪自己下了馬車,對車上正看著他的娘親和姐姐們說道:“娘親和大姐、二姐趕緊迴去吧,顧擎跟著我進去就行了。”顧擎是爹爹給他選的侍讀,應該可以這樣說吧,反正任務就是每天陪他來國子監讀書。
還記得昨日宮宴歸家後,爹爹帶著顧擎來“明璋院”,說是給他選的侍讀,他是極為滿意的,顧擎看著也就十三四歲,但觀他腳步輕盈,走路無聲,一看就是練家子,他身邊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想必爹爹也是這麽想的吧。
“好,娘親這就迴去了,啟珪趕緊進去吧。”朱氏稱幼子啟珪,在關於孩子讀書的事情上,她一直持支持態度,她盡力忍住不舍,笑著送孩子進國子監。
顧啟珪揮手告別,帶著顧擎進了國子監,這還是他第一次和娘親要分開這麽久,他當然也不舍,但以後這樣的時候會更多。看著國子監的大門,從今日開始,他就成為了國子監的學生。
朱氏一直看著幼子的身影消失在國子監的門口,才迴過神來。“迴吧。”朱氏吩咐車夫,他的兒子不能永遠被放在自己和夫君的羽翼下生活,作為一個母親,她知道對孩子放手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懷。可她還是覺得不舍,自小,她對幼子就管得嚴,幾乎從來沒有讓他離開過自己的視線,現在孩子也已經長成要自己上學的年紀了。
朱氏把兩個女兒摟在懷裏,摹地笑了笑。
顧啟珪走進國子監,整個國子監的氛圍可以說是很肅穆的,如果忽略從廳堂裏傳來的小孩子的嘈雜聲的話。
跟著監內貼著的指示標誌,顧啟珪領著顧擎進入廳堂,今日和他一起入學的學子都會聚在這裏,現在已經來了很多了。一群小孩子聚集在一起,自然是有些吵鬧的。
因為從今日起滿朝文武開始上早朝,所以監外送學的大都是女眷,女子又是不允許進入國子監的,所以現在看來,廳堂裏包括侍讀年齡都是不大的。
顧啟珪環顧了一周,就安靜的站在一旁,等著典禮的開始,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話多的人。
顧煙琪就開始蠢蠢欲動,想早點出家門,顧啟珪這次倒沒有太抗拒,他是極想去見識見識的。
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大家長顧國安大手一揮,一家人出發了。
到達府前街的時候,街上已經很多人了。由於當今聖上的參與,使得今年的燈節更加熱鬧,更讓人多了些期待。整條街道人聲鼎沸,夾雜商販的叫買聲,即使天還有些冷,但火熱的氣氛倒是讓人心裏一片火熱。
顧家一行人下了馬車,因為帶著三個孩子,朱氏對這次出行很是小心,仔細叮囑了幾遍讓孩子們不要亂跑,對於重點關注對象顧煙琪,她更是不錯手的拉著。
顧啟珪剛一下車,就看到了遠處整個吊在空中的那巨大的花燈,整個花燈呈現圓形,是一條錦鯉的形狀,遠遠看去,就是在夜空中騰起一條巨大的鯉魚,果然十分壯觀,寓意也好。
顧啟珪想走近去看看,即使過了多少次,他還是不得不感歎古代匠人的智慧。顧啟珪一直覺得,閃耀在中華民族曆史上幾千年的珍貴財富,不是某個人的功績,而是集合了無數個匠人心血的產物,萬裏長城是,兵馬俑更是。
一家人走在府前街上,密密麻麻的人來來往往,連走道兒都要小心著,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不認識的人,不過在熱鬧的氣氛下,這些很少有人在意就是了。那盞錦鯉花燈位於府前街的中段,京中最大的酒樓——聚福樓前。
顧家一行人來到聚福樓前的時候,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吵吵嚷嚷的,氣氛極其熱烈。竟是在比賽猜燈謎。彩頭像是聚福樓提供的一套靖譚毛筆。靖譚毛筆罕見,一套十二隻的更是極為難得,對書生學子來說倒是極有吸引力。
參賽的也大都是年輕的書生學子,現在的他們沒有經過官場的打磨,還處於意氣風發的時候,還是爭搶好勝的年紀。
顧啟珪跟著爹爹娘親進了聚福樓,聚福樓掌櫃似乎認識自家爹爹,看他們進來直接把他們一行人領到了二樓的雅間。
剛進房間,顧煙琪和顧啟珪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戶,朝外看,倒是能很清楚的看到下麵的情景。見到如此情形,顧國安夫婦相視一笑,幼子如此激動並不常見。
就連顧煙茗也擠在窗子處四處觀望。
顧啟珪抬頭看見錦鯉花燈,很是吃驚,他們其實已經離這盞巨大的燈很近了,近到可以看到燈身上的小細節。
燈身大概是用透明的錦紗做成的,因為上麵的圖案並不是畫上去的,倒像是繡上去的。真的做的極其細致,顧啟珪在心裏再次感歎古人的智慧。
下麵的比賽似乎也進行到了精彩的時候,人群中不斷發出歡唿聲。三個孩子趴在窗戶上向下看,下麵儼然分成了兩個陣營,這邊陣營為首的事一個身著青灰色衣衫的後生,此刻正拿著一張謎麵苦思冥想,似乎甚是苦惱。而另一方陣營為首的是一身著淺黃外衣的男子,此刻正洋洋得意的看著青灰衣衫的年輕人。兩人看起來年齡相差不大,觀下麵氣氛,兩撥人似乎是認識的。
顧氏姐妹倆看的津津有味,顧啟珪卻覺得有些無聊,他並不是很喜歡這種氛圍的。抬眼向遠處看去,入目的全是各式各樣的花燈,從他的角度看過去,整條府前街就像一條會發光的遊龍,被花燈籠罩著,燈光冉冉,甚是壯觀。
下麵又傳來一陣唏噓聲,不一會兒功夫,下麵的局勢竟然有了個巨大的反轉,剛剛還麵露得意的淺黃的外衣男子竟垂頭喪氣起來,把手裏的謎麵遞給對手。
青灰衣衫的年輕人拿到謎麵後,沉吟了片刻,說道:“下巴。”聲音道很是磁性。隨著一聲囉響,青灰衣衫的監生贏了。
下麵有人在讀謎麵:久旱盼甘霖。(打一人體部位·秋千格)
顧啟珪默,那可真是巴(望)下(雨)啊,所以是下巴?這秋千格倒是有趣。
“真是想不到,竟是他贏了。”顧煙琪感慨道。“剛剛比賽的時候,明明灰衣服的都要想好久才能迴答上來,黃衣服的都是一拿到謎麵就知道答案的。”
顧煙茗沒講話,但顯然她也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顧啟珪剛剛神遊,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現在聽到二姐這麽說。倒是覺得他贏也是理所當然的。慎重對待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雖然心裏有了答案,卻還是話留三分,這樣的人倒是很適合官場。官場上是很忌諱打直球的,隻有別人不知道你有多少底牌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嗯,所以以後看人待事可不要過早的下結論,不看到最後,你永遠不要給一個人貼上必輸的標簽。”顧國安說的意味深長。
顧氏姐妹一臉懵懂,顧啟珪倒是點點頭,他理解爹爹的意思。
“娘,我想下去看看”顧煙琪又開始蠢蠢欲動,明明都到街上來了,怎麽可以隻在酒樓裏呆著,街上看著好玩多了,她這次還想買一盞漂亮的燈迴去呢。
嗯,現在顧啟珪倒沒有這個心情了,他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待在書房裏,最初的激動勁已經過去,他現在看看這繁華的街道,隻覺得累和冷。他覺得以往爹爹娘親不帶他出來是極正確的事情,他天生就不是逛街的料,有時候,真羨慕二姐,永遠精力充沛的樣子。
“好,爹爹陪你們下去逛一圈。”顧國安衝自家女兒們說著,小女兒活潑,讓她待在這裏看外麵如何熱鬧,定是待不住的;大女兒文靜些,但看樣子也是極想出去的。至於幼子,嗯……可以忽略。
被忽略的顧啟珪在好奇勁兒過後,隻覺得疲憊,似乎從早上開始一直積攢的勞累全都爆發出來。他垂頭喪氣的扒在桌子上,一臉的我不想動,我不想動。看的顧國安和朱氏直發笑,真真是小孩子。
於是,顧啟珪的上元節,就在他睡過去那一刻,畫上了句點,等他一覺醒來,已經迴到了‘明璋院’,外邊剛打過了三更。看著床頭掛著的兩個兔子花燈,緊緊的挨在一起,很是和諧,顧啟珪心裏暖暖的。
第二天就是國子監入學禮。
第29章 入學禮(一)
上元節過後的第二天,顧國安迎來了‘開印’之日,就要開始上朝,處理公務。顧啟珪入學國子監的日子也來臨了。
作為顧啟珪,對於入學國子監,他期待和激動的心情還是和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一樣,國子監,這一個名滿天下的學府,他心向往之。
他明白,進入國子監,意味著他在這個世界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對於入監考,顧啟珪也是昨日聽到季皇後和鳳起二公主談話才知道的,原來國子學竟然是分內外監的,蒙恩蔭進入竟也是要考試才能進內監。爹爹娘親沒有提過這個事情,師父師娘也沒提過,此之前,他是一點兒都不知道的。
本來他以為入學第一天就要考試,還有些惶恐,他爹爹娘親是對他多麽有信心,相信他可以順利通過這突如其來的考試?
不過聽著季皇後和母親的對話,竟是要他常常去請教季氏子期有關國子監入監考的事情,娘親還拍著胸膛說會多多打擾,顧啟珪就知道國子監入學考試是不會安排在入學第一天的。按當時的情景,季皇後想找個人給自己解圍,要是還說一些有的沒的,就照那位鳳起二公主表現出來的性子,應該早就鬧開了才對。
顧啟珪詢問了當時在自己身邊的師娘,才知道國子監入監考是安排在入學半年後的。這是考慮到學子們入監前啟蒙時間有早有晚,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以及不了解學子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能力高低等問題,所以國子監就把考試推到了半年後。
到那時候,已經大致能看出各個學子的性情,也能大致摸出學子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也便於能恰當命考題。
顧啟珪聽了,深以為然,這確實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也有利於能選拔出整體水平更高的內監學子。
所以說,現在的顧啟珪根本還不用太擔心入監考的事情。其實真論起來,國子監入監考就是一個測試資質和學習態度的考試,當然題目還是會有些難度,畢竟它還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
正月十六這天,顧啟珪如往常一樣,早早起了身。從今日起,他就要開始繼續年前的大計——鍛煉身體。國子監的入學禮是在辰時三刻開始,時辰還早,他是不著急的。
今日國子監將會為新入監的學子舉行入學禮,說起來,‘入學禮’和‘拜師禮’差不太多。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講,入學禮就是拜師禮,選擇進入學堂讀書的學子,大都沒有專門拜師,未來的路還長,很多人都想以後有大發展。
就國子監而言,任職於國子監的夫子大都是天下聞名的大儒,要能有幸在國子監拜了師父,對大多數人來說,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當然這是指正式行拜師禮的弟子。
而且,等參加科舉後,恩科的主考官可以說是天下學子的老師,要能有幸被看重,那未來也能走的更順利些。
再有自古拜師皆慎重,拜師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事兒。像顧啟珪一樣在五歲將將夠到六歲的邊兒,就已經正式行了拜師禮,有了正式師父的人實在不多。就算有,也很少進入官學讀書,一般都是自己的親師傅一對一親自教養的,所以說顧啟珪的情況實在特殊。
顧啟珪之前看了下入學禮的流程,和上次的拜師禮很是相似,唯一不同的怕就是這一次入學禮有很多人陪著他。
敬拜至聖先師孔子,呈上六禮束脩,開筆禮,天光開智,叩拜夫子,,誦讀《論語》,宣讀國子監戒律,如此,整個入學禮就算結束了。
因為有上次的經驗,再加上從年前就開始準備,這次朱氏倒是沒有那麽慌亂,很沉著的準備幼子入學禮要用的東西。
六禮束脩是基本,這次準備還更簡單一些,也不用費盡心思專門備其他禮品。文房四寶必不可少,畢竟孩子是去國子監讀書的,不過這個也不難,夫君珍藏,皆是精品,勻出一套必是可行的,朱氏想著。
當顧國安聽到妻子和他說這個事兒時,默了一會兒,要拿他的珍藏?去給一個不到六歲孩子練字,他夫人可真舍得。而且,他的珍藏不知道被自家幼子搜刮走了多少。當然,他肯定不會直接和妻子說不給,聰明的男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講究戰略的。
“好,迴頭,我讓啟珪自己挑。”
“嗯,嗯,”朱氏連連點頭。
於是,顧啟珪聽到的吩咐變成了這樣。
“國子監提供筆墨,不過還是挑一套自己慣用的,起碼用的舒服,入學禮的時候帶過去。”
“是,爹爹,我知道了。”
這個薑吧,果然是老的辣。不過,什麽都不知道的顧啟珪還是聽了他爹爹的建議,從自己書房裏帶自己用慣的筆墨。
因為入學禮有專門的“開筆禮”所以顧啟珪慎重的選擇了一支筆,是安玨然送的那隻靖譚筆。入學禮中的“開筆”,是極其隆重的典禮,對每個讀書人來說都極其重要,意義非凡。顧啟珪覺得“開筆禮”是一種極其有儀式感的典禮,應該選擇一隻對他而言特殊的毛筆,他就選了這隻。
主要就是因為昨日經過郫縣張家幾個孩子的摧殘,他迅速反省了一下自己,覺得應該要對安玨然好一點,就憑他對自己很好,就憑他和自己一起在娘親的肚子裏呆了八個月,他就要少欺負安玨然一些。抬頭看著牆上三木先生的字,顧啟珪暗下決心。
至於要誦讀的《論語》,顧啟珪帶了自己師父在拜師禮時送給他的那一本。
想到朱砂開智,顧啟珪就覺得挺好笑,他竟然要經曆兩次。不過看娘親倒是樂見其成,不知道在她眼裏自己是有多笨,還要多來幾次開智才好。
顧啟珪不說話,他娘親高興最重要。
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到辰時,顧啟珪出發去“閔熙堂”和家人一起早用膳。出乎意料的,除了已經去上早朝的爹爹,一家人竟已經都到齊了,就連平時老是拖拖拉拉的顧煙琪今日也已經到了。
看著一看見自己就淚眼婆娑的二姐,像是自己再也不迴來了似的,就連平時很少與自己交流的大姐都是一臉的不舍,顧啟珪覺得好笑,但是心裏又暖暖的。
“大姐二姐,這是怎麽了,啟珪每日都迴家的,早膳和晚膳也都會一起用的。”顧啟珪一本正經的用軟糯糯的語氣說道。
在國子監讀書都是要留宿的,不論家住哪裏,離國子監遠近,都得直接在國子監內居住。這樣避免了來迴的奔波,有利於學子潛心學習。
不過倒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不滿十歲的學子不可留宿。主要是年齡小的學子不能自理不說,還不甚好管理。
所以說,顧啟珪現在是不用留宿國子監的,每日都能迴家。他倒是樂得輕鬆自在,和一群小孩一起讀書,他還可以接受,畢竟國子監治學嚴格天下聞名,應是不會遇到太過嘈雜的學生。
和一群小孩睡一個房間,顧啟珪是不想的,他需要早起晚睡,晨起他要習讀四書,晚上他又要練字,這是他的習慣,他現在並不想改變,還是每日迴家更自在些,也幸虧他家距離國子監並不遠。
“可我要是想找你玩怎麽辦?”顧煙琪有些哽咽,她弟弟就要去上學了,以後闖禍再沒有人給她出主意了。
顧啟珪……,沒想到他二姐竟是這麽粘著他的?
“好了,順寶就是去讀書,你是做姐姐的,怎麽就想著玩。”朱氏看著三個孩子在演一出分離大戲,覺得好笑,聽小女兒這麽說,趕緊製止她,兒子是要去讀書的,想著玩怎麽行。
嗯……如果是平常,顧啟珪要出去,朱氏自是千叮嚀萬囑咐,每次都欲言又止,臉上掛著不舍,恨不得他不出去才好。可這次幼子是要去國子監讀書,都已經要進國子監了,就要努力考進內監才行,好好讀書才是道理。順寶雖然肯下苦功讀書,但先天……哎。朱氏發愁。
她已經決定了,等這次旬假,她就要帶著順寶厚著臉皮去季府請教季子期才行。付出了努力,就算最後幼子沒能進入內監,也不會覺得太遺憾。
嗯,辰時剛到,顧啟珪就要出發了,入學禮是辰時三刻開始,不過今天是入學禮,肯定事情多,還是早去一點比較好。
顧啟珪看著娘親和兩個姐姐一起上了馬車,有些呆愣,這是要……。
“順保,你快上來啊,要出發了,一會兒該遲到了。”顧煙琪的聲音拉迴了顧啟珪的心神,這是要送他去國子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她要出門。
看著馬車裏的娘仨都在看著自己,顧啟珪趕緊蹬著腳凳上去,怪不得剛剛他就覺得怪怪的,就他一個小孩去上學,竟然準備了這麽大的馬車。
隻是沒想到兩個姐姐也要送他去國子監。想到爹爹在上朝之前也去看了他,當時他正在睡夢中,感覺到有一黑影靠近,模模糊糊睜開眼,就看見了自家爹爹正站在床邊。看到他醒來,還拍了拍他的身子,衝他笑了一下,才出去了。顧啟珪又再次睡了過去,要不是嬤嬤告訴他確是爹爹來了,他還以為自己是做夢呢。
看著家人一個個都這麽重視自己的入學禮,顧啟珪感覺很幸福,這種被別人放在心上的感覺很棒。
大概一刻鍾,顧家馬車就到了國子監。
第30章 入學禮(二)
顧府的馬車到達國子監的時候,國子監門口早已經擠滿了人,入學禮至少還有兩刻鍾才會開始,學子們已經早就到了,這也能看出各家對自家孩子入學國子監的重視。
顧啟珪自己下了馬車,對車上正看著他的娘親和姐姐們說道:“娘親和大姐、二姐趕緊迴去吧,顧擎跟著我進去就行了。”顧擎是爹爹給他選的侍讀,應該可以這樣說吧,反正任務就是每天陪他來國子監讀書。
還記得昨日宮宴歸家後,爹爹帶著顧擎來“明璋院”,說是給他選的侍讀,他是極為滿意的,顧擎看著也就十三四歲,但觀他腳步輕盈,走路無聲,一看就是練家子,他身邊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想必爹爹也是這麽想的吧。
“好,娘親這就迴去了,啟珪趕緊進去吧。”朱氏稱幼子啟珪,在關於孩子讀書的事情上,她一直持支持態度,她盡力忍住不舍,笑著送孩子進國子監。
顧啟珪揮手告別,帶著顧擎進了國子監,這還是他第一次和娘親要分開這麽久,他當然也不舍,但以後這樣的時候會更多。看著國子監的大門,從今日開始,他就成為了國子監的學生。
朱氏一直看著幼子的身影消失在國子監的門口,才迴過神來。“迴吧。”朱氏吩咐車夫,他的兒子不能永遠被放在自己和夫君的羽翼下生活,作為一個母親,她知道對孩子放手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懷。可她還是覺得不舍,自小,她對幼子就管得嚴,幾乎從來沒有讓他離開過自己的視線,現在孩子也已經長成要自己上學的年紀了。
朱氏把兩個女兒摟在懷裏,摹地笑了笑。
顧啟珪走進國子監,整個國子監的氛圍可以說是很肅穆的,如果忽略從廳堂裏傳來的小孩子的嘈雜聲的話。
跟著監內貼著的指示標誌,顧啟珪領著顧擎進入廳堂,今日和他一起入學的學子都會聚在這裏,現在已經來了很多了。一群小孩子聚集在一起,自然是有些吵鬧的。
因為從今日起滿朝文武開始上早朝,所以監外送學的大都是女眷,女子又是不允許進入國子監的,所以現在看來,廳堂裏包括侍讀年齡都是不大的。
顧啟珪環顧了一周,就安靜的站在一旁,等著典禮的開始,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話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