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瑤也顧不上心愛的貓兒,先衝劉邦露出個笑容來。
於是倆人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在劉邦避於定陶養傷的日子裏,戚瑤為他送衣煮飯、解衣推枕……
等到追兵離開,劉邦養好傷要離開的時候,戚瑤已經懷有身孕。
“漢王……”戚瑤眨著含淚的眼睛。
劉邦是喜歡戚瑤的。
他喜歡她那緊致的身體,喜歡她那青春的氣息,喜歡她那美麗的麵龐……甚至連她眼中那一望可知的虛榮與野心,也都喜歡。
劉邦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日常在人精堆裏摸爬滾打,一不留神,就要被對手咬下塊肉來——就是他的發妻,一時沒防備到,還險些折了自己的命根子。
所以遇到戚瑤這樣的小姑娘,劉邦還真是喜歡。
更何況,戚瑤所求,不過是富貴,不過是滿足虛榮心——與呂雉、劉瑩這等女人比起來,戚瑤簡直就像是牆角的小白花,是多麽無害啊!
這些劉邦都能給得起。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讓彼此都高興呢?
更何況,她還懷了他的孩子。
“我給咱們的孩子起了名字……”劉邦笑道:“如意,不管男女,都叫如意。”
“如意?”戚瑤念著這名字,也笑起來。
“孩子一來,我便諸事如意嘍!”
戚瑤一愣——她還以為是希望孩子能一生如意……
“怎麽?這名字如何?”劉邦低頭問道。
戚瑤笑道:“好得很……”她心中忽然躁動起來——她的孩子,是漢王的孩子!
她是王子之母!
可是劉邦雖然掛著漢王的名號,想要東山再起,卻是很難了。
從前胡亥沒迴來的時候,劉邦可以召集關中秦人去攻打項羽。
可是現在關中歸了胡亥,齊地歸了韓信,劉邦的人被打散了,想要再召集一支兵馬,談何容易?
若要借兵,如今彭越已死,劉邦所能借兵的選擇已經不多。
劉邦帶著戚瑤,與張良、樊噲、盧綰等人度過白馬河,到了朝歌。
此前劉邦被打散,曾經從胡亥和張耳處各借了一萬兵馬。
可是這一次,劉邦卻一時沒有主動借兵。
“那楚兵攻來之時,韓信沒有即刻領兵來救——可見秦王的命令,已經是叫他不救我們。”張良分析道:“當初秦王借兵給我們,是那時候他勢力小,而楚軍勢力大,他需要借助眾諸侯,分散項羽的敵意。可是現在……”
盧綰歎氣道:“可是現在,秦王已經強大了。”
“不,是齊王韓信已經強大了。”張良搖頭道。
樊噲道:“可是那韓信不是一根筋,隻效忠秦王嗎?”
張良看向劉邦,道:“從前我與漢王曾經商討過此事,韓信處難以動搖,不如從秦王處下手。”
劉邦笑罵道:“我看那秦王不用我們下手,自己就開撐不住了——沒看他著急忙慌給韓信做了齊王嗎?”
張良道:“韓信這齊王,說是秦王封的,其實勉強。韓信的實力已經發展到了,即使秦王不下旨,一旦韓信要自立為齊王,那秦王也沒有辦法。所以看似是秦王封賞,其實不過是情勢所迫——秦王心中,未必甘願。”
陳平歎道:“若是此時能有黃金萬兩,我使人散於鹹陽眾臣之間,討論韓信想要反叛之心——到時候,不怕秦王不中計。”
可是現在一行人能保住性命已是不容易,顛沛流離至此,又哪裏去尋黃金萬兩呢?
張良道:“我家中祖上頗有產業。後來秦滅六國,我便變賣了家產,這些年來,為了反秦,散了不少金銀……如今還剩下的,不多不少,還有黃金萬兩。”
眾人:……哇!
張良麵色平靜,好似說的不是黃金萬兩,而是一袋豆子一樣。
“我願以此薄財,助漢王絕地求生。”
劉邦起身,衝著張良拜了一拜,鄭重道:“子房兄,今日大恩,小弟來日必當償報。”
張良避讓不受,撥弄著篝火,歎息道:“亂世之中,黃金與糞土又有何區別?與其讓他們深埋地下,還不如拿出來做點事情。漢王言重了……”
於是眾人計較已定,當下分頭行動。
鹹陽城中,胡亥發現近來的輿論風向不太對勁。
這四年來,在他的指導下,在叔孫通等人的辛苦工作下,關中的輿論氛圍,在黔首中一直是“大秦子民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在官員中一直是“陛下與韓信千古君臣”“廉潔奉公,秉公執法”……
可是忽然之間,宮廷朝野之上,關於齊王韓信的小道消息暴漲起來。
“據說這齊王不是陛下主動給的,而是韓信自己要的……”
“據說韓信心大了,項王何漢王都拉攏他……”
“據說抱鶴真人一去不返,就是給韓信扣住了……”
“據說韓信已經與漢王勾了手,要反了……”
叔孫通窺著胡亥的神色,吞下了最後一條,道:“目前小臣搜羅到的,就是這些……”
“沒了?”胡亥一挑眉毛。
“嗯,沒了。”
胡亥嗤笑道:“朕還以為是什麽話呢?背後的人,手段不夠看啊。這些謠言才哪到哪?比起朕金旗幟銀旗幟的神話故事來,差遠嘍!”
叔孫通:……嗬嗬。
叔孫通道:“其實還有一條。”
“說。”
“有人傳說……齊王殿下乃是陛下的……禁臠……”叔孫通說完就眼觀鼻,鼻觀心,不動了。
胡亥一愣,道:“這一條能動搖朕對在外將軍的信任嗎?為什麽會有這條?”
叔孫通歎氣道:“可能這條謠言,不是別人用金子散出來的……”這也正是他一開始沒說的原因。
胡亥擺擺手,不去理會這些小事,道:“這計策,像是從前陳平離間項羽與範增……他們故技重施,卻是太小看朕了。”
胡亥翹了翹嘴角,像是想起了什麽好玩的事兒,“把張敖給朕叫來。”
第149章
張敖乃是張耳的兒子。
當初張耳落魄到了外黃, 恰好外黃有個富人的女兒王氏, 因為嫁給了平庸之人不甘心, 逃到了她父親賓客家中, 因為賓客的美言,轉而嫁給了張耳。
張耳也借助妻子的財力,在外黃經營, 並認識了劉邦等人。
如今的張耳做了趙王,王氏也成了王妃。
可是他們的兒子張敖,卻在胡亥的要求下, 來鹹陽做了質子。
張敖比胡亥還要大上十來歲, 相貌堂堂,允文允武。
聽聞召見, 張敖趕來,恭敬道:“見過陛下。”
胡亥擺手,笑道:“敖仔, 你還沒有妻子?”
張敖一愣,躬身道:“確如陛下所言。”
這張敖雖然年紀也不小了, 可是因為連年跟著父親在外征戰,隻有姬妾, 卻還沒有正經娶妻。
胡亥又道:“你可知道——從前漢王想要把女兒許配給你……”
這說起來都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韓信剛平定了燕趙大地, 張耳請求做趙王還沒獲得允許,而張敖也還沒有來到鹹陽城。
當時的形勢,劉邦與張耳約為兒女親家, 是雙方都皆大歡喜的事情。
就是呂後,為了自己這一雙兒女,也是願意女兒魯元嫁給張敖的。
張敖垂眸,恭敬道:“似乎是有過這件事情……不過小臣也是過後才聽聞的……”
當然最後沒成,是因為胡亥不同意。
開玩笑——當著他的麵,讓劉邦和張耳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當他是死的嗎?
胡亥笑道:“你可要感謝朕——當初是朕不同意這門婚事。”
張敖:……
胡亥道:“如今那漢王都逃到朝歌去了,既無兵馬又無糧草——這樣的嶽父,你想要嗎?”
張敖笑道:“小臣托賴陛下照拂。”
胡亥攬著張敖的肩膀,跟他掏心掏肺道:“你想想看,你爹是趙王,你以後也是趙王跑不了的。都已經是王了,感情生活就純粹一點,是不是?找個跟你互相歡喜的,不比這種政治聯姻有意思麽?再說了,你想想,那魯元公主才幾歲——你都這麽大歲數了。到時候娶過來,你還得哄著她……不劃算不劃算,朕可真是為你著想啊——對了,你在鹹陽這麽久,有沒有中意的女子啊?說出來,朕給你們主婚,保管叫你的婚事體體麵麵……”
張敖被他說得雲山霧罩,不知道陛下這突然的熱情與“友善”是怎麽迴事兒。
難道是因為漢王衰敗,所以要拉攏他父親趙王?
可是也說不通啊——漢王式微,他父親趙王也沒得好處啊。
張敖努力從胡亥東一棒槌西一榔頭的閑談中捕捉有效信息。
可是胡亥實在是太會瞎聊天了,扯起來比叔孫通、夏臨淵還沒譜。
張敖最後聽得一個頭兩個大,隻知道陛下賞了他一堆珍寶,又約他一同打獵。
張敖迴去,百思不得其解,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麽大事兒。
他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給父親趙王處去信,又花重金賄賂朝臣,想要摸準朝廷動向——錢沒少花,卻隻從叔孫通處打聽出一則花邊消息。
叔孫通收了金子,對張敖笑道:“最近倒沒什麽特別的事兒,不過——誒,你腰上係的這塊玉成色挺不錯啊……”
張敖忍痛解下昆山玉,奉給叔孫通,笑道:“您喜歡,那是它的緣分……”
“別別別……”叔孫通一麵叫著,一麵任由張敖把玉給他係上了。
叔孫通收了金子又收了玉,想了想,附耳低聲道:“宮裏要準備大婚嘍。”
張敖一驚,再問——叔孫通卻是一個字都不肯說了。
於是倆人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在劉邦避於定陶養傷的日子裏,戚瑤為他送衣煮飯、解衣推枕……
等到追兵離開,劉邦養好傷要離開的時候,戚瑤已經懷有身孕。
“漢王……”戚瑤眨著含淚的眼睛。
劉邦是喜歡戚瑤的。
他喜歡她那緊致的身體,喜歡她那青春的氣息,喜歡她那美麗的麵龐……甚至連她眼中那一望可知的虛榮與野心,也都喜歡。
劉邦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日常在人精堆裏摸爬滾打,一不留神,就要被對手咬下塊肉來——就是他的發妻,一時沒防備到,還險些折了自己的命根子。
所以遇到戚瑤這樣的小姑娘,劉邦還真是喜歡。
更何況,戚瑤所求,不過是富貴,不過是滿足虛榮心——與呂雉、劉瑩這等女人比起來,戚瑤簡直就像是牆角的小白花,是多麽無害啊!
這些劉邦都能給得起。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讓彼此都高興呢?
更何況,她還懷了他的孩子。
“我給咱們的孩子起了名字……”劉邦笑道:“如意,不管男女,都叫如意。”
“如意?”戚瑤念著這名字,也笑起來。
“孩子一來,我便諸事如意嘍!”
戚瑤一愣——她還以為是希望孩子能一生如意……
“怎麽?這名字如何?”劉邦低頭問道。
戚瑤笑道:“好得很……”她心中忽然躁動起來——她的孩子,是漢王的孩子!
她是王子之母!
可是劉邦雖然掛著漢王的名號,想要東山再起,卻是很難了。
從前胡亥沒迴來的時候,劉邦可以召集關中秦人去攻打項羽。
可是現在關中歸了胡亥,齊地歸了韓信,劉邦的人被打散了,想要再召集一支兵馬,談何容易?
若要借兵,如今彭越已死,劉邦所能借兵的選擇已經不多。
劉邦帶著戚瑤,與張良、樊噲、盧綰等人度過白馬河,到了朝歌。
此前劉邦被打散,曾經從胡亥和張耳處各借了一萬兵馬。
可是這一次,劉邦卻一時沒有主動借兵。
“那楚兵攻來之時,韓信沒有即刻領兵來救——可見秦王的命令,已經是叫他不救我們。”張良分析道:“當初秦王借兵給我們,是那時候他勢力小,而楚軍勢力大,他需要借助眾諸侯,分散項羽的敵意。可是現在……”
盧綰歎氣道:“可是現在,秦王已經強大了。”
“不,是齊王韓信已經強大了。”張良搖頭道。
樊噲道:“可是那韓信不是一根筋,隻效忠秦王嗎?”
張良看向劉邦,道:“從前我與漢王曾經商討過此事,韓信處難以動搖,不如從秦王處下手。”
劉邦笑罵道:“我看那秦王不用我們下手,自己就開撐不住了——沒看他著急忙慌給韓信做了齊王嗎?”
張良道:“韓信這齊王,說是秦王封的,其實勉強。韓信的實力已經發展到了,即使秦王不下旨,一旦韓信要自立為齊王,那秦王也沒有辦法。所以看似是秦王封賞,其實不過是情勢所迫——秦王心中,未必甘願。”
陳平歎道:“若是此時能有黃金萬兩,我使人散於鹹陽眾臣之間,討論韓信想要反叛之心——到時候,不怕秦王不中計。”
可是現在一行人能保住性命已是不容易,顛沛流離至此,又哪裏去尋黃金萬兩呢?
張良道:“我家中祖上頗有產業。後來秦滅六國,我便變賣了家產,這些年來,為了反秦,散了不少金銀……如今還剩下的,不多不少,還有黃金萬兩。”
眾人:……哇!
張良麵色平靜,好似說的不是黃金萬兩,而是一袋豆子一樣。
“我願以此薄財,助漢王絕地求生。”
劉邦起身,衝著張良拜了一拜,鄭重道:“子房兄,今日大恩,小弟來日必當償報。”
張良避讓不受,撥弄著篝火,歎息道:“亂世之中,黃金與糞土又有何區別?與其讓他們深埋地下,還不如拿出來做點事情。漢王言重了……”
於是眾人計較已定,當下分頭行動。
鹹陽城中,胡亥發現近來的輿論風向不太對勁。
這四年來,在他的指導下,在叔孫通等人的辛苦工作下,關中的輿論氛圍,在黔首中一直是“大秦子民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在官員中一直是“陛下與韓信千古君臣”“廉潔奉公,秉公執法”……
可是忽然之間,宮廷朝野之上,關於齊王韓信的小道消息暴漲起來。
“據說這齊王不是陛下主動給的,而是韓信自己要的……”
“據說韓信心大了,項王何漢王都拉攏他……”
“據說抱鶴真人一去不返,就是給韓信扣住了……”
“據說韓信已經與漢王勾了手,要反了……”
叔孫通窺著胡亥的神色,吞下了最後一條,道:“目前小臣搜羅到的,就是這些……”
“沒了?”胡亥一挑眉毛。
“嗯,沒了。”
胡亥嗤笑道:“朕還以為是什麽話呢?背後的人,手段不夠看啊。這些謠言才哪到哪?比起朕金旗幟銀旗幟的神話故事來,差遠嘍!”
叔孫通:……嗬嗬。
叔孫通道:“其實還有一條。”
“說。”
“有人傳說……齊王殿下乃是陛下的……禁臠……”叔孫通說完就眼觀鼻,鼻觀心,不動了。
胡亥一愣,道:“這一條能動搖朕對在外將軍的信任嗎?為什麽會有這條?”
叔孫通歎氣道:“可能這條謠言,不是別人用金子散出來的……”這也正是他一開始沒說的原因。
胡亥擺擺手,不去理會這些小事,道:“這計策,像是從前陳平離間項羽與範增……他們故技重施,卻是太小看朕了。”
胡亥翹了翹嘴角,像是想起了什麽好玩的事兒,“把張敖給朕叫來。”
第149章
張敖乃是張耳的兒子。
當初張耳落魄到了外黃, 恰好外黃有個富人的女兒王氏, 因為嫁給了平庸之人不甘心, 逃到了她父親賓客家中, 因為賓客的美言,轉而嫁給了張耳。
張耳也借助妻子的財力,在外黃經營, 並認識了劉邦等人。
如今的張耳做了趙王,王氏也成了王妃。
可是他們的兒子張敖,卻在胡亥的要求下, 來鹹陽做了質子。
張敖比胡亥還要大上十來歲, 相貌堂堂,允文允武。
聽聞召見, 張敖趕來,恭敬道:“見過陛下。”
胡亥擺手,笑道:“敖仔, 你還沒有妻子?”
張敖一愣,躬身道:“確如陛下所言。”
這張敖雖然年紀也不小了, 可是因為連年跟著父親在外征戰,隻有姬妾, 卻還沒有正經娶妻。
胡亥又道:“你可知道——從前漢王想要把女兒許配給你……”
這說起來都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韓信剛平定了燕趙大地, 張耳請求做趙王還沒獲得允許,而張敖也還沒有來到鹹陽城。
當時的形勢,劉邦與張耳約為兒女親家, 是雙方都皆大歡喜的事情。
就是呂後,為了自己這一雙兒女,也是願意女兒魯元嫁給張敖的。
張敖垂眸,恭敬道:“似乎是有過這件事情……不過小臣也是過後才聽聞的……”
當然最後沒成,是因為胡亥不同意。
開玩笑——當著他的麵,讓劉邦和張耳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當他是死的嗎?
胡亥笑道:“你可要感謝朕——當初是朕不同意這門婚事。”
張敖:……
胡亥道:“如今那漢王都逃到朝歌去了,既無兵馬又無糧草——這樣的嶽父,你想要嗎?”
張敖笑道:“小臣托賴陛下照拂。”
胡亥攬著張敖的肩膀,跟他掏心掏肺道:“你想想看,你爹是趙王,你以後也是趙王跑不了的。都已經是王了,感情生活就純粹一點,是不是?找個跟你互相歡喜的,不比這種政治聯姻有意思麽?再說了,你想想,那魯元公主才幾歲——你都這麽大歲數了。到時候娶過來,你還得哄著她……不劃算不劃算,朕可真是為你著想啊——對了,你在鹹陽這麽久,有沒有中意的女子啊?說出來,朕給你們主婚,保管叫你的婚事體體麵麵……”
張敖被他說得雲山霧罩,不知道陛下這突然的熱情與“友善”是怎麽迴事兒。
難道是因為漢王衰敗,所以要拉攏他父親趙王?
可是也說不通啊——漢王式微,他父親趙王也沒得好處啊。
張敖努力從胡亥東一棒槌西一榔頭的閑談中捕捉有效信息。
可是胡亥實在是太會瞎聊天了,扯起來比叔孫通、夏臨淵還沒譜。
張敖最後聽得一個頭兩個大,隻知道陛下賞了他一堆珍寶,又約他一同打獵。
張敖迴去,百思不得其解,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麽大事兒。
他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給父親趙王處去信,又花重金賄賂朝臣,想要摸準朝廷動向——錢沒少花,卻隻從叔孫通處打聽出一則花邊消息。
叔孫通收了金子,對張敖笑道:“最近倒沒什麽特別的事兒,不過——誒,你腰上係的這塊玉成色挺不錯啊……”
張敖忍痛解下昆山玉,奉給叔孫通,笑道:“您喜歡,那是它的緣分……”
“別別別……”叔孫通一麵叫著,一麵任由張敖把玉給他係上了。
叔孫通收了金子又收了玉,想了想,附耳低聲道:“宮裏要準備大婚嘍。”
張敖一驚,再問——叔孫通卻是一個字都不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