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死。”胡亥一臉認真,道:“我兄弟二人雖然忠心,卻也不是傻子。若皇帝真死了或不見了,我倆還不早跑了。”
趙佗有點嫌棄地瞅了瞅他——還真看不出來您有這份機靈!
“那皇帝現在何處?”
胡亥老神在在直起腰來,垂著眼皮道:“非是我不告訴您。而是我們也不知道——隻有等皇帝聯係我們。”
趙佗狐疑道:“皇帝失蹤,天下大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皇帝也是逼不得已。”胡亥又悄聲道:“朝中有內鬼。”
“內鬼?”
“正是。陛下這一招是引蛇出洞。”
趙佗陡然間得知這麽密集又重大的消息,腦子裏有點亂,他手指按在劍柄上,下意識敲擊著。
“你們約我相見,又是為了什麽?”當下,趙佗先問了最直接的問題。
胡亥笑道:“我兄弟二人素來敬仰趙郡尉為人,能得一見,此生不虛。”
趙佗皮笑肉不笑道:“能見你們蒙氏兄弟一麵,我也此生不虛了。”
胡亥吃他一記反諷,卻也不在意,仍是笑嗬嗬道:“北地叛亂,郡尉以一己之力,能保嶺南太平,非尋常人能比擬。郡尉封糧道,絕關隘,人都言郡尉有自立之心,我看卻未必。”
這個話題可就太敏感了。
趙佗雙眼一眯,殺意突現,他不動聲色道:“哦?願聞其詳。”
蒙鹽見狀,饒是他幾經沙場,此刻也不禁手心捏了把汗,知道隻要趙佗一聲令下,他們三人便會葬身這陽山關上。
胡亥卻仍是笑嗬嗬的,仿佛隻是在與好友敘舊,而不是在殺人如麻的將軍最敏感的神經上跳舞,“那些說郡尉有自立之心的人,都是放屁!郡尉平定嶺南,分明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若是冒然出關用兵,才真是反了!當初叛軍四起,皇帝召集南北大軍,可是南路已經被叛軍阻隔,郡尉並未接到消息——那麽,保住嶺南,就是郡尉接到來自朝廷的最後命令。“
“郡尉您一心為公,浴血奮戰,這也都不去提了。”
“隻說嶺南情形。當初朝廷雖然是號稱送來了五十萬大軍,可是你我心中都清楚,這五十萬大軍中,恐怕有三十萬都是運糧的農夫,算不得真正的兵。更何況,嶺南百越族人悍勇,戰況慘烈,縱然原有五十萬大軍,此時也多有折損。況且,嶺南雖然是打下來了,可是說占據卻還談不上——遠的不說,就說郡尉您才拿下的安陽國,這等小國嶺南不知凡幾,都要郡尉去一一攻克,談何容易。”胡亥這一番分析,入情入理,簡直像是從趙佗心中掏出來的。
“而五嶺之北,叛軍勢大,皇帝失蹤。以嶺南久戰之兵的疲敝,以北地烽煙四起之戰況,郡尉退守嶺南,實為不得已而為之,乃自保之舉。”胡亥篤定道:“倘使郡尉果有五十萬大軍,倘使嶺南徹底平定無後顧之憂,以郡尉之人品忠心,焉得不萬裏馳援!”
叛徒、奸賊的名號總是不那麽好聽的。
趙佗長歎一聲,不管真假,先道:“知我者,蒙氏子也。”
反正他既無五十萬大軍,嶺南也還亂著,而皇帝還在“失蹤”著,那麽他居於嶺南,賣個口頭上的好,能洗刷了汙名,何樂而不為呢?
人的野心是一點一點喂大的。
曆史上的趙佗,也不是一開始就自立為南越武王了。直到秦朝滅亡後三四年,他才建立了南越國,獨立於漢朝之外。在趙佗有生之年,漢朝都沒能攻下南越來。而趙佗反倒借著地利,時常下去掠奪攻打漢朝南邊的郡。
論起來,這就好比明朝滅亡之後,鄭氏孤懸海外,時不時還要反清複明一樣。與之不同的,不過是趙佗沒有打著光複大秦的旗號,一來因為秦朝短暫,文化教化,到底比不上後來的明朝;二來也是因為五嶺雖險,卻不比台灣島隔著海峽,真要掛出反漢複秦的招牌、惹得漢朝發大軍而來,也很難受。
胡亥道:“趙郡尉,明人不說暗話。我兄弟二人此來,是要借兵的。”
“借兵?”趙佗目光一冷——口頭賣好是一迴事兒,真要掏家夥又是另一迴事兒了。別人的手伸到自己錢袋裏來,換你你也紮心。他冷聲道:“借多少?”以天下亂勢,恐怕借走南嶺全部人馬,也不夠用的。
胡亥伸出一根手指頭。
趙佗勃然大怒,“一百萬?傾南越黔首,也不足百萬!”
胡亥微笑搖頭。
趙佗猶疑,卻是道:“我手下精兵也不過十萬。”
胡亥微笑著又搖頭,開口道:“隻需郡尉撥兵一萬。翌日陛下再歸鹹陽,我必將郡尉擎天保駕之功備述於陛下。而我等率兵,在南邊郡縣與叛軍作戰,也可保嶺南無虞——至少糧道便不必封鎖了。”
從一百萬降到一萬,就像從巨石變成了一粒細沙。
而這一粒細沙,卻能給他以後帶來可能的巨大收益,規避巨大的風險。
這樣一來,將來不管是朝廷贏了,還是叛軍贏了,他趙佗都避開了漩渦中心,到時候可進可退,都有餘地。而且也洗刷了他叛國自立的汙名。
況且此地士卒,多為秦人,就中有些未能成家的,思鄉情切,苦留無益。
打定主意,趙佗伸出大掌,與胡亥相擊,“好!一萬人馬就一萬人馬!”
胡亥笑道:“趙郡尉真乃英雄豪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趙佗了卻一樁心事,也笑起來,卻是點著胡亥與蒙鹽,道:“你娘是否比他娘俊,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我能確定,那就是你娘懷你的時候,一定吃多了香油。”
第122章
胡亥順勢笑嘻嘻道:“等我迴鹹陽, 問明了我娘, 當初是不是吃多了香油。”
“你家人還在鹹陽?”趙佗問道。
兩人談話間,已經有點閑話家常的味道。
胡亥道:“可不是嘛。當初鹹陽城鬧盜賊, 陛下擔心我家人安全,於是都給接到宮裏去住了。你說陛下對我這麽體貼,這麽在意, 我怎麽能不好好報答呢?”
蒙鹽沒忍住, 重重咳嗽了一聲。
胡亥麵色不變,笑著撞撞蒙鹽肩膀,問道:“是,弟弟?”
蒙鹽一張臉憋得通紅, 卻也知道情況危機,不容有失, 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哥哥說得極是。”
趙佗也不是傻的,一聽就明白, 這是皇帝當初把蒙氏家人都接到宮裏,作為籌碼,賺蒙氏兄弟迴來效力。可是此刻這“蒙壯”笑著說來, 倒是一片真心實意。一時間, 連趙佗這樣的人精都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皇帝當初真是為了蒙氏好?一麵想著, 趙佗已是搖了搖頭——怎麽可能?然而再看看“蒙壯”的神色,趙佗百思不得其解之餘,隻能得出唯一符合情理的結論:那就是陛下真是一代聖主, 叫人一見就恨不能為他去死啊!
趙佗多年前就隨著任囂來了嶺南,根本沒有見過後來繼位的秦二世胡亥。
而在任囂病死之前,他趙佗隻是龍川縣的長官,被委派之前,隻見過先帝秦始皇兩麵。而且當初奏對,他隻敢低著頭。畢竟龍顏天威,他不敢直視無禮。
所以此刻趙佗才沒有認出胡亥來。
再者說了,就算是趙佗真見過秦始皇的樣子,此刻見了胡亥,也未必就會往眼前這人是皇帝上麵去想。正常人哪會這麽想呢?
因為胡亥他幹的這事兒就不像是個正常皇帝會幹的。
一來是似趙佗這等官員,此前習慣了的是秦始皇那種高深莫測的君王之道;哪裏會知道,還有胡亥這樣嬉笑無狀的皇帝做派?
二來是胡亥太敢冒險了。比如一個正常的皇帝,會隻帶著兩個人就上了陽山關嗎?
就算是叫趙佗再猜一萬次,他也猜不到這個如此以身犯險的年輕人會是大秦的皇帝。
趙佗與胡亥擊掌之後,順勢握住了他手腕,道:“難得有北地來客,留下來一起進晚宴。我也好久沒聽過北地的消息了……”
胡亥隻覺趙佗的手捏在自己手腕上,似燒熱了的鐵鉗一般,不覺心中一凜,臉上仍是笑著,看向趙佗——卻見後者正盯著他打量、目光中充滿了審視的意味。
此時要走,是走不脫的,還會惹得趙佗更起疑心,那麽一切就前功盡棄了。
胡亥笑道:“好啊!我們這一路而來,也難得有佳肴!托趙郡尉的福了!”
一時酒菜擺上來,趙佗拉著胡亥相鄰跪坐用食。
席間,趙佗先是問了問北地情形。
胡亥自己也不甚清楚,把前番從中年文士那裏聽來的消息,添油加醋跟趙佗講了。
趙佗已是微醉,搖晃著青銅酒杯,從杯沿上方打量著胡亥,道:“我有一事不明,勞煩老弟點撥。”
“郡尉客氣了。您隻管說。”胡亥笑應著。
蒙鹽察覺氣氛變化,放下了手中筷子。
趙佗收了笑容,顯出兩道在他的年紀來說太過深刻的法令紋來,道:“五嶺之高,飛鳥難渡。老弟你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進了我的四會縣,還殺了縣令,帶走半數守兵的呢?”
胡亥仍是笑道:“是弟弟的錯。若我知道是郡尉您的人,就是借我一百個膽子,我也不能下手。甭管他幹了什麽壞事兒,我都得交給郡尉您親自處置才對。這事兒是我這做弟弟的錯了,來來來……”他給自己斟滿酒,“我自罰三杯!”
趙佗冷眼看他灌酒,不悅道:“我誠心待你——你卻避重就輕!”
四會縣縣令死不死的,趙佗並不是很在意。
他在意的,是這夥人是怎麽在他轄區內來去自如的。
胡亥揉了揉眼睛,做出一副正經模樣來,笑道:“我們是假扮鹽商出來的。”
趙佗道:“這我知道。”
胡亥又道:“郡尉是擔心五嶺還有通往南越的小徑,而您沒有堵住嗎?”
趙佗臉色一沉。這的確是他所擔心的。畢竟現在北地大亂,若是叛軍沿著這樣的小路進入南越,那可就不是“蒙壯”等人帶走半個縣城的守軍那麽簡單了。
胡亥道:“郡尉大可不必擔心。五嶺關隘,固若金湯。”
趙佗道:“那你們……?”
胡亥道:“南邊是海,北邊是山,我們自然不是從這兩條路過來的。那麽就隻剩西路和東路了……”他不能說自己是從南邊來的,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趙佗不耐道:“老弟你直說便是,跟我分析這麽多,是要給我上課嗎?”
胡亥也不是要給他上課,而是急切間要編一則聽起來可信的謊話,那不是也要思考思考的嘛。他這是給自己爭取時間呢。
胡亥笑道:“我是怕我直接說了,郡尉也不信。”
“你說。”
“說來也巧。我們是從橫浦關東側一條小徑進了南越郡,又順著湟水南下,到了四會縣。這橫浦關東側的小徑,乃是兩道峭壁之間的羊腸小道,隻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其上高石聳立,危險極了。我們的人才走過那小徑,隻聽後麵轟然一片,您猜怎麽著?”
趙佗還在琢磨,“橫浦關東側的小徑……”橫浦關就在陽山關之東,也是南越郡通往北地的一處重要關隘,的確是峭壁林立,很是險峻。
胡亥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自問自答道:“當真好險!原來是那峭壁上的石頭滾落下來,轟隆隆一片,不過頃刻之間,就將那小徑給堵死了。”
趙佗一愣,“堵死了?”他是不信的。
胡亥一臉誠懇道:“可不是嘛。我們南下,其實是為了查訪跟內鬼有關的線索——事涉機密,沒有皇帝旨意,這事兒我卻不能同趙郡尉您說了。別的,您盡管問!”他知道趙佗肯定不能立刻相信,於是又道:“說來也真是晦氣。若不是那小徑堵塞了,我們又何必大鬧四會縣,差點送了命。事情查完,我們還沿著那小徑悄悄出去不就完了嗎?”
趙佗一想也是。
胡亥又給自己斟滿酒,道:“不管怎麽說,殺了郡尉您的人,就是弟弟的不對。”他又一仰脖幹了。
趙佗無奈道:“老弟你也當真是奇遇不斷了。”於是隻將此事記下,待迴頭查驗,也提起酒杯,與胡亥對飲。
一時酒酣耳熱,趙佗白臉膛成了紅臉膛,摟著胡亥肩膀,醉意朦朧,淌著眼淚道:“ 我苦苦在南邊這荒蠻之地支撐,是為了什麽?這都是我的恩人任囂臨死之前的囑托啊!這都是先帝的旨意啊!任郡尉臨死之前,拉著我的手,囑咐我,一定要關閉糧道,封鎖關隘,萬萬不能叫叛軍打進來。他說我們勢弱,無力去救朝廷,可是千萬要守好南越這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方……這裏有我們兄弟淌過的血啊……百越之人兇悍,不服教化。當初攻打南越,死了多少大秦的好兒郎,嗬嗬……當初跟著我的小兵,才不過十七歲……”
胡亥很配合,也感歎道:“郡尉辛苦了!可歎天下人不理解!”
“他們說我反叛,說我有自立之心……我都不在意!我不在意!我對得起我自己的良心,就是到了地下,我也能去見先帝說明白!”
胡亥忙道:“弟弟我信你!你放心!等我迴了北地,一定把郡尉的苦衷分說清楚,叫他們都閉嘴!”
趙佗道:“不,我不要這些虛名,隨、隨他們去說!”他像是醉後大舌頭了。
胡亥也大著舌頭,一揮手,斬釘截鐵道:“那、那不行!你就是我親哥哥!我不許他們往你身上潑髒水!你等著!我一定給你說明白嘍!”
趙佗有點嫌棄地瞅了瞅他——還真看不出來您有這份機靈!
“那皇帝現在何處?”
胡亥老神在在直起腰來,垂著眼皮道:“非是我不告訴您。而是我們也不知道——隻有等皇帝聯係我們。”
趙佗狐疑道:“皇帝失蹤,天下大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皇帝也是逼不得已。”胡亥又悄聲道:“朝中有內鬼。”
“內鬼?”
“正是。陛下這一招是引蛇出洞。”
趙佗陡然間得知這麽密集又重大的消息,腦子裏有點亂,他手指按在劍柄上,下意識敲擊著。
“你們約我相見,又是為了什麽?”當下,趙佗先問了最直接的問題。
胡亥笑道:“我兄弟二人素來敬仰趙郡尉為人,能得一見,此生不虛。”
趙佗皮笑肉不笑道:“能見你們蒙氏兄弟一麵,我也此生不虛了。”
胡亥吃他一記反諷,卻也不在意,仍是笑嗬嗬道:“北地叛亂,郡尉以一己之力,能保嶺南太平,非尋常人能比擬。郡尉封糧道,絕關隘,人都言郡尉有自立之心,我看卻未必。”
這個話題可就太敏感了。
趙佗雙眼一眯,殺意突現,他不動聲色道:“哦?願聞其詳。”
蒙鹽見狀,饒是他幾經沙場,此刻也不禁手心捏了把汗,知道隻要趙佗一聲令下,他們三人便會葬身這陽山關上。
胡亥卻仍是笑嗬嗬的,仿佛隻是在與好友敘舊,而不是在殺人如麻的將軍最敏感的神經上跳舞,“那些說郡尉有自立之心的人,都是放屁!郡尉平定嶺南,分明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若是冒然出關用兵,才真是反了!當初叛軍四起,皇帝召集南北大軍,可是南路已經被叛軍阻隔,郡尉並未接到消息——那麽,保住嶺南,就是郡尉接到來自朝廷的最後命令。“
“郡尉您一心為公,浴血奮戰,這也都不去提了。”
“隻說嶺南情形。當初朝廷雖然是號稱送來了五十萬大軍,可是你我心中都清楚,這五十萬大軍中,恐怕有三十萬都是運糧的農夫,算不得真正的兵。更何況,嶺南百越族人悍勇,戰況慘烈,縱然原有五十萬大軍,此時也多有折損。況且,嶺南雖然是打下來了,可是說占據卻還談不上——遠的不說,就說郡尉您才拿下的安陽國,這等小國嶺南不知凡幾,都要郡尉去一一攻克,談何容易。”胡亥這一番分析,入情入理,簡直像是從趙佗心中掏出來的。
“而五嶺之北,叛軍勢大,皇帝失蹤。以嶺南久戰之兵的疲敝,以北地烽煙四起之戰況,郡尉退守嶺南,實為不得已而為之,乃自保之舉。”胡亥篤定道:“倘使郡尉果有五十萬大軍,倘使嶺南徹底平定無後顧之憂,以郡尉之人品忠心,焉得不萬裏馳援!”
叛徒、奸賊的名號總是不那麽好聽的。
趙佗長歎一聲,不管真假,先道:“知我者,蒙氏子也。”
反正他既無五十萬大軍,嶺南也還亂著,而皇帝還在“失蹤”著,那麽他居於嶺南,賣個口頭上的好,能洗刷了汙名,何樂而不為呢?
人的野心是一點一點喂大的。
曆史上的趙佗,也不是一開始就自立為南越武王了。直到秦朝滅亡後三四年,他才建立了南越國,獨立於漢朝之外。在趙佗有生之年,漢朝都沒能攻下南越來。而趙佗反倒借著地利,時常下去掠奪攻打漢朝南邊的郡。
論起來,這就好比明朝滅亡之後,鄭氏孤懸海外,時不時還要反清複明一樣。與之不同的,不過是趙佗沒有打著光複大秦的旗號,一來因為秦朝短暫,文化教化,到底比不上後來的明朝;二來也是因為五嶺雖險,卻不比台灣島隔著海峽,真要掛出反漢複秦的招牌、惹得漢朝發大軍而來,也很難受。
胡亥道:“趙郡尉,明人不說暗話。我兄弟二人此來,是要借兵的。”
“借兵?”趙佗目光一冷——口頭賣好是一迴事兒,真要掏家夥又是另一迴事兒了。別人的手伸到自己錢袋裏來,換你你也紮心。他冷聲道:“借多少?”以天下亂勢,恐怕借走南嶺全部人馬,也不夠用的。
胡亥伸出一根手指頭。
趙佗勃然大怒,“一百萬?傾南越黔首,也不足百萬!”
胡亥微笑搖頭。
趙佗猶疑,卻是道:“我手下精兵也不過十萬。”
胡亥微笑著又搖頭,開口道:“隻需郡尉撥兵一萬。翌日陛下再歸鹹陽,我必將郡尉擎天保駕之功備述於陛下。而我等率兵,在南邊郡縣與叛軍作戰,也可保嶺南無虞——至少糧道便不必封鎖了。”
從一百萬降到一萬,就像從巨石變成了一粒細沙。
而這一粒細沙,卻能給他以後帶來可能的巨大收益,規避巨大的風險。
這樣一來,將來不管是朝廷贏了,還是叛軍贏了,他趙佗都避開了漩渦中心,到時候可進可退,都有餘地。而且也洗刷了他叛國自立的汙名。
況且此地士卒,多為秦人,就中有些未能成家的,思鄉情切,苦留無益。
打定主意,趙佗伸出大掌,與胡亥相擊,“好!一萬人馬就一萬人馬!”
胡亥笑道:“趙郡尉真乃英雄豪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趙佗了卻一樁心事,也笑起來,卻是點著胡亥與蒙鹽,道:“你娘是否比他娘俊,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我能確定,那就是你娘懷你的時候,一定吃多了香油。”
第122章
胡亥順勢笑嘻嘻道:“等我迴鹹陽, 問明了我娘, 當初是不是吃多了香油。”
“你家人還在鹹陽?”趙佗問道。
兩人談話間,已經有點閑話家常的味道。
胡亥道:“可不是嘛。當初鹹陽城鬧盜賊, 陛下擔心我家人安全,於是都給接到宮裏去住了。你說陛下對我這麽體貼,這麽在意, 我怎麽能不好好報答呢?”
蒙鹽沒忍住, 重重咳嗽了一聲。
胡亥麵色不變,笑著撞撞蒙鹽肩膀,問道:“是,弟弟?”
蒙鹽一張臉憋得通紅, 卻也知道情況危機,不容有失, 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哥哥說得極是。”
趙佗也不是傻的,一聽就明白, 這是皇帝當初把蒙氏家人都接到宮裏,作為籌碼,賺蒙氏兄弟迴來效力。可是此刻這“蒙壯”笑著說來, 倒是一片真心實意。一時間, 連趙佗這樣的人精都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皇帝當初真是為了蒙氏好?一麵想著, 趙佗已是搖了搖頭——怎麽可能?然而再看看“蒙壯”的神色,趙佗百思不得其解之餘,隻能得出唯一符合情理的結論:那就是陛下真是一代聖主, 叫人一見就恨不能為他去死啊!
趙佗多年前就隨著任囂來了嶺南,根本沒有見過後來繼位的秦二世胡亥。
而在任囂病死之前,他趙佗隻是龍川縣的長官,被委派之前,隻見過先帝秦始皇兩麵。而且當初奏對,他隻敢低著頭。畢竟龍顏天威,他不敢直視無禮。
所以此刻趙佗才沒有認出胡亥來。
再者說了,就算是趙佗真見過秦始皇的樣子,此刻見了胡亥,也未必就會往眼前這人是皇帝上麵去想。正常人哪會這麽想呢?
因為胡亥他幹的這事兒就不像是個正常皇帝會幹的。
一來是似趙佗這等官員,此前習慣了的是秦始皇那種高深莫測的君王之道;哪裏會知道,還有胡亥這樣嬉笑無狀的皇帝做派?
二來是胡亥太敢冒險了。比如一個正常的皇帝,會隻帶著兩個人就上了陽山關嗎?
就算是叫趙佗再猜一萬次,他也猜不到這個如此以身犯險的年輕人會是大秦的皇帝。
趙佗與胡亥擊掌之後,順勢握住了他手腕,道:“難得有北地來客,留下來一起進晚宴。我也好久沒聽過北地的消息了……”
胡亥隻覺趙佗的手捏在自己手腕上,似燒熱了的鐵鉗一般,不覺心中一凜,臉上仍是笑著,看向趙佗——卻見後者正盯著他打量、目光中充滿了審視的意味。
此時要走,是走不脫的,還會惹得趙佗更起疑心,那麽一切就前功盡棄了。
胡亥笑道:“好啊!我們這一路而來,也難得有佳肴!托趙郡尉的福了!”
一時酒菜擺上來,趙佗拉著胡亥相鄰跪坐用食。
席間,趙佗先是問了問北地情形。
胡亥自己也不甚清楚,把前番從中年文士那裏聽來的消息,添油加醋跟趙佗講了。
趙佗已是微醉,搖晃著青銅酒杯,從杯沿上方打量著胡亥,道:“我有一事不明,勞煩老弟點撥。”
“郡尉客氣了。您隻管說。”胡亥笑應著。
蒙鹽察覺氣氛變化,放下了手中筷子。
趙佗收了笑容,顯出兩道在他的年紀來說太過深刻的法令紋來,道:“五嶺之高,飛鳥難渡。老弟你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進了我的四會縣,還殺了縣令,帶走半數守兵的呢?”
胡亥仍是笑道:“是弟弟的錯。若我知道是郡尉您的人,就是借我一百個膽子,我也不能下手。甭管他幹了什麽壞事兒,我都得交給郡尉您親自處置才對。這事兒是我這做弟弟的錯了,來來來……”他給自己斟滿酒,“我自罰三杯!”
趙佗冷眼看他灌酒,不悅道:“我誠心待你——你卻避重就輕!”
四會縣縣令死不死的,趙佗並不是很在意。
他在意的,是這夥人是怎麽在他轄區內來去自如的。
胡亥揉了揉眼睛,做出一副正經模樣來,笑道:“我們是假扮鹽商出來的。”
趙佗道:“這我知道。”
胡亥又道:“郡尉是擔心五嶺還有通往南越的小徑,而您沒有堵住嗎?”
趙佗臉色一沉。這的確是他所擔心的。畢竟現在北地大亂,若是叛軍沿著這樣的小路進入南越,那可就不是“蒙壯”等人帶走半個縣城的守軍那麽簡單了。
胡亥道:“郡尉大可不必擔心。五嶺關隘,固若金湯。”
趙佗道:“那你們……?”
胡亥道:“南邊是海,北邊是山,我們自然不是從這兩條路過來的。那麽就隻剩西路和東路了……”他不能說自己是從南邊來的,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趙佗不耐道:“老弟你直說便是,跟我分析這麽多,是要給我上課嗎?”
胡亥也不是要給他上課,而是急切間要編一則聽起來可信的謊話,那不是也要思考思考的嘛。他這是給自己爭取時間呢。
胡亥笑道:“我是怕我直接說了,郡尉也不信。”
“你說。”
“說來也巧。我們是從橫浦關東側一條小徑進了南越郡,又順著湟水南下,到了四會縣。這橫浦關東側的小徑,乃是兩道峭壁之間的羊腸小道,隻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其上高石聳立,危險極了。我們的人才走過那小徑,隻聽後麵轟然一片,您猜怎麽著?”
趙佗還在琢磨,“橫浦關東側的小徑……”橫浦關就在陽山關之東,也是南越郡通往北地的一處重要關隘,的確是峭壁林立,很是險峻。
胡亥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自問自答道:“當真好險!原來是那峭壁上的石頭滾落下來,轟隆隆一片,不過頃刻之間,就將那小徑給堵死了。”
趙佗一愣,“堵死了?”他是不信的。
胡亥一臉誠懇道:“可不是嘛。我們南下,其實是為了查訪跟內鬼有關的線索——事涉機密,沒有皇帝旨意,這事兒我卻不能同趙郡尉您說了。別的,您盡管問!”他知道趙佗肯定不能立刻相信,於是又道:“說來也真是晦氣。若不是那小徑堵塞了,我們又何必大鬧四會縣,差點送了命。事情查完,我們還沿著那小徑悄悄出去不就完了嗎?”
趙佗一想也是。
胡亥又給自己斟滿酒,道:“不管怎麽說,殺了郡尉您的人,就是弟弟的不對。”他又一仰脖幹了。
趙佗無奈道:“老弟你也當真是奇遇不斷了。”於是隻將此事記下,待迴頭查驗,也提起酒杯,與胡亥對飲。
一時酒酣耳熱,趙佗白臉膛成了紅臉膛,摟著胡亥肩膀,醉意朦朧,淌著眼淚道:“ 我苦苦在南邊這荒蠻之地支撐,是為了什麽?這都是我的恩人任囂臨死之前的囑托啊!這都是先帝的旨意啊!任郡尉臨死之前,拉著我的手,囑咐我,一定要關閉糧道,封鎖關隘,萬萬不能叫叛軍打進來。他說我們勢弱,無力去救朝廷,可是千萬要守好南越這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方……這裏有我們兄弟淌過的血啊……百越之人兇悍,不服教化。當初攻打南越,死了多少大秦的好兒郎,嗬嗬……當初跟著我的小兵,才不過十七歲……”
胡亥很配合,也感歎道:“郡尉辛苦了!可歎天下人不理解!”
“他們說我反叛,說我有自立之心……我都不在意!我不在意!我對得起我自己的良心,就是到了地下,我也能去見先帝說明白!”
胡亥忙道:“弟弟我信你!你放心!等我迴了北地,一定把郡尉的苦衷分說清楚,叫他們都閉嘴!”
趙佗道:“不,我不要這些虛名,隨、隨他們去說!”他像是醉後大舌頭了。
胡亥也大著舌頭,一揮手,斬釘截鐵道:“那、那不行!你就是我親哥哥!我不許他們往你身上潑髒水!你等著!我一定給你說明白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