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到了三月中旬,已經陸陸續續有些小國使團抵達大明京城了。
最先到的是安南、朝鮮和南掌,這三個小國之前每年也都會在固定時間過來朝貢,今年倒也是規規矩矩最先前來。
林清作為負責修繕會國館的人,也被楊庭安點名配合鴻臚寺的人一起接待這些藩國使團,主要是萬一有人問起會國館的一些東西,林清比誰都了解,能當場出來解答一下。
安南等國地處偏遠、從來都是以學習儒家文化為榮,物質積澱和大明京城比起來自然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些使臣第一次出使大明,看到大明的風土人情也是一邊驚歎一邊讚美,和鴻臚寺的人倒也是相談甚歡。尤其是這次會國館修繕一新,朝鮮使臣用著不愛流利的漢語雙眼放光道:“這次皇帝陛下費心了,居所竟然如此豪華!”
這人去年也是來過的,去年住的會國館他覺得也不差,但是和今年的比起來自然有差距。
鴻臚寺寺卿唐正茂笑了笑道:“此乃皇上仁德!”說完朝著東邊方向做了一個行禮的動作,其他使臣也紛紛有樣學樣,倒是乖覺的很。
林清冷眼看著那些來朝貢的使臣,覺得他們說是來朝貢的,但是進獻的單子林清也看了一眼,並不值幾個錢,甚至折合成銀子,還不一定有重修會國館的銀子多。聽說他們走的時候,永康帝還會大方的賞賜一批東西給他們帶迴去,以顯□□上國的氣度。
這氣度是氣度了,也不看看自家兜裏還有幾個錢?原本國庫就不寬裕,還使勁作!
隻是接下來,安南使臣的一句話,差點讓在場大明的鴻臚寺官員臉上都掛不住了。
“以前我們過來的時候,皇上倒是沒有如此費心,看來還是韃靼王子的麵子大啊!”這名安南國使臣說漢語倒是說的字正腔圓,而且用詞也精準,舉手投足間都和大明文臣非常相似,看來是對大明的文化下過苦功夫的。
這句話不知道無心還是有意,卻非常讓鴻臚寺官員下不來台,因為這事實可不就是因為韃靼王子過來才修繕會國館的嗎?否則早兩年為什麽不修?
“使者此言差矣!韃靼王子前來,我大明自然是要好生接待,隻是這會國館諸多東西,都是出自民間。民間百姓聽聞此次有十多個藩屬國要前來朝貢,特意捐獻了不少物品,各位使臣可以在房間的冊子上看到是哪些樂善好施之輩所捐贈。我國子民的美意,是希望以後每年眾藩屬國使臣皆能出使大明,朝覲納貢,以修我們百年盟約!”
林清一句話,既解了鴻臚寺的圍,又將當初許諾給那些商人的好處提了提,同時又以□□上國的姿態,提醒他們這些小國,別忘了當年是怎麽被大明打的哭爹喊娘的,也別忘了當年他們老祖宗是怎麽和大明簽下藩屬國的條約的!
果然祭出了這一招,倒是讓那個安南國的使臣臉上表情訕訕的,臉上一陣紅一陣青,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
唐正茂臉上露出恰當的笑容,繼續將人安置在準備好的院落裏,剛和林清準備迴自己衙門,就見另一鴻臚寺官員快步走了過來:“唐大人,韃靼王子已經快到城門口了,我們要去迎吧?”
“迎!快通知禮部,派人去城門口候著,我們這邊也一起過去。”唐正茂當機立斷道,同時也喚了林清和他們一起過去,畢竟一會兒還得陪著韃靼的使臣到會國館休憩。
等林清等人到了城門口的時候,韃靼使臣的隊伍已經到了。
隻見一隊百來號人的使臣隊伍肅立在城門口,除了前麵十名文官樣子的使臣,後麵□□十個人,都是一身軍裝、□□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氣勢十足!
立在最前頭的就是那名韃靼王子布日固德,年紀也不過二十多歲,卻有著一副和中原人截然不同的麵容。五官雕刻般分明,雙眼深邃,頭發編成了一縷縷小辮戴上一頂氈帽,身長八尺有餘,雖然如今穿著皮襖,但是光看他露在外麵的大手,就知道此人是個練家子的。
此刻他高高在上地坐在一匹渾身烏黑的馬上,眼看著如此多的禮部和鴻臚寺官員來迎接他了,但是布日固德卻一點都沒有要下馬的意思。
禮部左侍郎江政源是此次負責迎接韃靼王子的最高官員,當然也是應該他上前去說話:“布日固德王子殿下,入了內城門後,便不得騎馬,還請您和您的屬下一起下馬,步行入會國館安頓。”
江政源說完之後,鴻臚寺一位精通蒙古語的官員立馬翻譯了一遍,而布日固德的表情顯然也是聽懂了。
隻是他卻依舊沒有下馬,而是坐在馬上俯視著江政源,一字一頓道:“我,代表我父王親臨,為何你們的王,不來迎接?”
布日固德雙眉皺起,視線緊緊盯著人的時候,會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感。江政源已經是在禮部曆練多年了,但是此時麵對如此兇神惡煞的韃靼王子,不知為何心裏已經先是怯了。
隻是要永康帝親自前來迎接韃靼王子,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第一百零六章:解圍
布日固德的一番言論, 讓所有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一片嘩然!
城門口除了駐守在旁的官兵, 也有不少圍觀番邦使臣進京的百姓,隻不過此刻離得遠, 倒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是都墊著腳伸長脖子, 對著韃靼使臣隊伍中個個強悍的護衛指指點點。
使臣來訪,是可以攜帶百名護衛的,這是各國之間約定俗成的慣例。韃靼王子這方麵倒是沒有逾製,但是同樣帶了百來號人的隊伍, 他們韃靼的那批護衛特別讓人感覺膽寒,每一個護衛都長得人高馬大、肌肉虯結, 單單是靜默地立在馬上, 就已經能讓大明的文官感覺到一陣陣緊迫的壓力了。
而當布日固德的話音落下後,隻聽到那身後的護衛隊突然也整齊劃一、聲音嘹亮地喊道:“皇帝迎接, 皇帝迎接!”
這樣一聲聲唿喊,聲音極大,自然也讓周圍所有百姓都聽了進去,紛紛交頭接耳。
“什麽情況?他們要幹嘛?”
“這還不清楚嗎?他們要我們皇帝老爺來迎接這個王子呢!”
“啥?不過就是一個韃靼王子,還能叫我們皇帝陛下去迎他們,吃擰了?!不是來朝貢的麽?整這一出是做什麽?”
“什麽呀!你們不懂, 韃靼現在厲害著呢,在我們邊境燒殺搶掠, 又兵強馬壯的, 我們大明的軍隊根本奈何不了他們。現在他們是在給我們皇帝下馬威呢!”一個中年男子壓低聲音悄悄和旁人說道, 他們家小弟就在邊境參軍,自然知道一些邊地的情況,此刻也是滿眼擔憂地看著城門口。
布日固德舉了舉右手,頓時那一陣陣聲浪立馬收住,而布日固德則是一臉倨傲地坐在馬上,依舊有一種你們若是不答應,我今日就不進城的態度。
城門口的守城小將一臉怒氣,對著身邊的長官道:“這韃靼王子,太過無禮!既然不想進城就別進了!咱大明還少他那份供奉?”
“噤聲!做好你自己的事情!”那名長官立在城門口巋然不動,臉上不辨喜怒,但是拳頭已經慢慢收緊。
那些文官們,一向心裏彎彎繞繞是最多的,眼前那麽明顯的下馬威自然是看懂了。
但是看懂了又怎麽樣?大明現在是怕觸怒了韃靼,到時候引發兩國征戰,那可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擔當的起的;可要是讓永康帝親迎,明明是大明作為上國接受藩屬國的朝貢,如今卻是要他們屈尊下駕相迎,這看在大明百姓、將士、官員眼裏,是個什麽想法?以後史書上又要怎麽寫這一幕?
江政源僵立在了那邊,鴻臚寺的官員也訥訥不敢言,這是進退維穀的場麵,誰也不敢妄言。
林清和鴻臚寺寺卿唐正茂的位置站的比較近,離著江政源也不過是幾步的距離,所以他從後麵繞過了幾個人,悄然無息地走到了江政源的身側,然後悄聲道:“江大人,不知道太子殿下此刻在何處?”
一語驚醒夢中人,那韃靼王子不是說他代父韃靼王親臨嗎?那麽他們的太子殿下當然也可以代父親迎韃靼王子了!一點沒毛病!
哎,怪隻怪太子殿下存在感太弱,一時間倒是沒有想到這一層!
江政源微笑著衝著韃靼王子布日固德行了一禮,然後吩咐下麵的屬官去將太子殿下請來。
布日固德看江政源派人離開了,以為他們去請永康帝了,臉上的表情愈加倨傲。
可是等到太子趙賢到的時候,布日固德終於露出了一絲惱羞成怒之色,隻是那鴻臚寺翻譯的話他卻都懂了,而且無法反駁——既然他可以代替他父親前來,那人家兒子怎麽就不行?
太子儀杖開道,浩浩湯湯就已經占了半條街了,比之剛剛韃靼使臣的那隊護衛隊,光是人數和氣勢上,就已經讓周圍的百姓不斷下跪,三唿千歲。
仿佛是報複剛剛被韃靼王子的囂張,大明的守城軍士也一個個單膝下跪,高唿:“恭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唿聲統一,士氣高昂,將士身上的鎧甲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銀光,一個個上半身筆挺,毫無怯懦之色!
這樣的聲勢,是趙賢做太子這麽多年都沒有體會過的,當他從步攆中下來的那一瞬間,心中的豪氣到達了頂峰——看看吧!這就是他們大明王朝世代守護的臣民!他趙賢也一定要如曆代列祖列宗那般,守衛好著泱泱大國!
最先到的是安南、朝鮮和南掌,這三個小國之前每年也都會在固定時間過來朝貢,今年倒也是規規矩矩最先前來。
林清作為負責修繕會國館的人,也被楊庭安點名配合鴻臚寺的人一起接待這些藩國使團,主要是萬一有人問起會國館的一些東西,林清比誰都了解,能當場出來解答一下。
安南等國地處偏遠、從來都是以學習儒家文化為榮,物質積澱和大明京城比起來自然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些使臣第一次出使大明,看到大明的風土人情也是一邊驚歎一邊讚美,和鴻臚寺的人倒也是相談甚歡。尤其是這次會國館修繕一新,朝鮮使臣用著不愛流利的漢語雙眼放光道:“這次皇帝陛下費心了,居所竟然如此豪華!”
這人去年也是來過的,去年住的會國館他覺得也不差,但是和今年的比起來自然有差距。
鴻臚寺寺卿唐正茂笑了笑道:“此乃皇上仁德!”說完朝著東邊方向做了一個行禮的動作,其他使臣也紛紛有樣學樣,倒是乖覺的很。
林清冷眼看著那些來朝貢的使臣,覺得他們說是來朝貢的,但是進獻的單子林清也看了一眼,並不值幾個錢,甚至折合成銀子,還不一定有重修會國館的銀子多。聽說他們走的時候,永康帝還會大方的賞賜一批東西給他們帶迴去,以顯□□上國的氣度。
這氣度是氣度了,也不看看自家兜裏還有幾個錢?原本國庫就不寬裕,還使勁作!
隻是接下來,安南使臣的一句話,差點讓在場大明的鴻臚寺官員臉上都掛不住了。
“以前我們過來的時候,皇上倒是沒有如此費心,看來還是韃靼王子的麵子大啊!”這名安南國使臣說漢語倒是說的字正腔圓,而且用詞也精準,舉手投足間都和大明文臣非常相似,看來是對大明的文化下過苦功夫的。
這句話不知道無心還是有意,卻非常讓鴻臚寺官員下不來台,因為這事實可不就是因為韃靼王子過來才修繕會國館的嗎?否則早兩年為什麽不修?
“使者此言差矣!韃靼王子前來,我大明自然是要好生接待,隻是這會國館諸多東西,都是出自民間。民間百姓聽聞此次有十多個藩屬國要前來朝貢,特意捐獻了不少物品,各位使臣可以在房間的冊子上看到是哪些樂善好施之輩所捐贈。我國子民的美意,是希望以後每年眾藩屬國使臣皆能出使大明,朝覲納貢,以修我們百年盟約!”
林清一句話,既解了鴻臚寺的圍,又將當初許諾給那些商人的好處提了提,同時又以□□上國的姿態,提醒他們這些小國,別忘了當年是怎麽被大明打的哭爹喊娘的,也別忘了當年他們老祖宗是怎麽和大明簽下藩屬國的條約的!
果然祭出了這一招,倒是讓那個安南國的使臣臉上表情訕訕的,臉上一陣紅一陣青,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
唐正茂臉上露出恰當的笑容,繼續將人安置在準備好的院落裏,剛和林清準備迴自己衙門,就見另一鴻臚寺官員快步走了過來:“唐大人,韃靼王子已經快到城門口了,我們要去迎吧?”
“迎!快通知禮部,派人去城門口候著,我們這邊也一起過去。”唐正茂當機立斷道,同時也喚了林清和他們一起過去,畢竟一會兒還得陪著韃靼的使臣到會國館休憩。
等林清等人到了城門口的時候,韃靼使臣的隊伍已經到了。
隻見一隊百來號人的使臣隊伍肅立在城門口,除了前麵十名文官樣子的使臣,後麵□□十個人,都是一身軍裝、□□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氣勢十足!
立在最前頭的就是那名韃靼王子布日固德,年紀也不過二十多歲,卻有著一副和中原人截然不同的麵容。五官雕刻般分明,雙眼深邃,頭發編成了一縷縷小辮戴上一頂氈帽,身長八尺有餘,雖然如今穿著皮襖,但是光看他露在外麵的大手,就知道此人是個練家子的。
此刻他高高在上地坐在一匹渾身烏黑的馬上,眼看著如此多的禮部和鴻臚寺官員來迎接他了,但是布日固德卻一點都沒有要下馬的意思。
禮部左侍郎江政源是此次負責迎接韃靼王子的最高官員,當然也是應該他上前去說話:“布日固德王子殿下,入了內城門後,便不得騎馬,還請您和您的屬下一起下馬,步行入會國館安頓。”
江政源說完之後,鴻臚寺一位精通蒙古語的官員立馬翻譯了一遍,而布日固德的表情顯然也是聽懂了。
隻是他卻依舊沒有下馬,而是坐在馬上俯視著江政源,一字一頓道:“我,代表我父王親臨,為何你們的王,不來迎接?”
布日固德雙眉皺起,視線緊緊盯著人的時候,會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感。江政源已經是在禮部曆練多年了,但是此時麵對如此兇神惡煞的韃靼王子,不知為何心裏已經先是怯了。
隻是要永康帝親自前來迎接韃靼王子,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第一百零六章:解圍
布日固德的一番言論, 讓所有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一片嘩然!
城門口除了駐守在旁的官兵, 也有不少圍觀番邦使臣進京的百姓,隻不過此刻離得遠, 倒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是都墊著腳伸長脖子, 對著韃靼使臣隊伍中個個強悍的護衛指指點點。
使臣來訪,是可以攜帶百名護衛的,這是各國之間約定俗成的慣例。韃靼王子這方麵倒是沒有逾製,但是同樣帶了百來號人的隊伍, 他們韃靼的那批護衛特別讓人感覺膽寒,每一個護衛都長得人高馬大、肌肉虯結, 單單是靜默地立在馬上, 就已經能讓大明的文官感覺到一陣陣緊迫的壓力了。
而當布日固德的話音落下後,隻聽到那身後的護衛隊突然也整齊劃一、聲音嘹亮地喊道:“皇帝迎接, 皇帝迎接!”
這樣一聲聲唿喊,聲音極大,自然也讓周圍所有百姓都聽了進去,紛紛交頭接耳。
“什麽情況?他們要幹嘛?”
“這還不清楚嗎?他們要我們皇帝老爺來迎接這個王子呢!”
“啥?不過就是一個韃靼王子,還能叫我們皇帝陛下去迎他們,吃擰了?!不是來朝貢的麽?整這一出是做什麽?”
“什麽呀!你們不懂, 韃靼現在厲害著呢,在我們邊境燒殺搶掠, 又兵強馬壯的, 我們大明的軍隊根本奈何不了他們。現在他們是在給我們皇帝下馬威呢!”一個中年男子壓低聲音悄悄和旁人說道, 他們家小弟就在邊境參軍,自然知道一些邊地的情況,此刻也是滿眼擔憂地看著城門口。
布日固德舉了舉右手,頓時那一陣陣聲浪立馬收住,而布日固德則是一臉倨傲地坐在馬上,依舊有一種你們若是不答應,我今日就不進城的態度。
城門口的守城小將一臉怒氣,對著身邊的長官道:“這韃靼王子,太過無禮!既然不想進城就別進了!咱大明還少他那份供奉?”
“噤聲!做好你自己的事情!”那名長官立在城門口巋然不動,臉上不辨喜怒,但是拳頭已經慢慢收緊。
那些文官們,一向心裏彎彎繞繞是最多的,眼前那麽明顯的下馬威自然是看懂了。
但是看懂了又怎麽樣?大明現在是怕觸怒了韃靼,到時候引發兩國征戰,那可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擔當的起的;可要是讓永康帝親迎,明明是大明作為上國接受藩屬國的朝貢,如今卻是要他們屈尊下駕相迎,這看在大明百姓、將士、官員眼裏,是個什麽想法?以後史書上又要怎麽寫這一幕?
江政源僵立在了那邊,鴻臚寺的官員也訥訥不敢言,這是進退維穀的場麵,誰也不敢妄言。
林清和鴻臚寺寺卿唐正茂的位置站的比較近,離著江政源也不過是幾步的距離,所以他從後麵繞過了幾個人,悄然無息地走到了江政源的身側,然後悄聲道:“江大人,不知道太子殿下此刻在何處?”
一語驚醒夢中人,那韃靼王子不是說他代父韃靼王親臨嗎?那麽他們的太子殿下當然也可以代父親迎韃靼王子了!一點沒毛病!
哎,怪隻怪太子殿下存在感太弱,一時間倒是沒有想到這一層!
江政源微笑著衝著韃靼王子布日固德行了一禮,然後吩咐下麵的屬官去將太子殿下請來。
布日固德看江政源派人離開了,以為他們去請永康帝了,臉上的表情愈加倨傲。
可是等到太子趙賢到的時候,布日固德終於露出了一絲惱羞成怒之色,隻是那鴻臚寺翻譯的話他卻都懂了,而且無法反駁——既然他可以代替他父親前來,那人家兒子怎麽就不行?
太子儀杖開道,浩浩湯湯就已經占了半條街了,比之剛剛韃靼使臣的那隊護衛隊,光是人數和氣勢上,就已經讓周圍的百姓不斷下跪,三唿千歲。
仿佛是報複剛剛被韃靼王子的囂張,大明的守城軍士也一個個單膝下跪,高唿:“恭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唿聲統一,士氣高昂,將士身上的鎧甲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銀光,一個個上半身筆挺,毫無怯懦之色!
這樣的聲勢,是趙賢做太子這麽多年都沒有體會過的,當他從步攆中下來的那一瞬間,心中的豪氣到達了頂峰——看看吧!這就是他們大明王朝世代守護的臣民!他趙賢也一定要如曆代列祖列宗那般,守衛好著泱泱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