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代表團結束了全部任務,即將歸家,因此情緒愉快,放鬆至懈怠,不修邊幅,以家常的口吻聊美食,聊小孩,聊地球上的諸多奇遇,聊中年的困擾,在餐廳說笑,在久違的食物器皿間如魚得水,談笑風生。

    學生團舉行著最後的狂歡。這二十個孩子從十三歲離家,到十八歲成年,彼此是唯一同種族的兄弟,平日裏散居在地球各個角落,難得聚首,這航行對於他們,實在是珍貴的團圓。整整百日,他們始終歡聚,飲酒笑鬧,在船頭的失重球艙玩球,夜夜笙歌。

    地球代表團則完全是另一副麵貌。代表團的成員來自各個國家,彼此尚不相熟,仍處在相互了解階段,除了公務餐,隻是在小酒吧裏謹慎地交談。團裏有政府統帥、知名科學家、工業大亨和傳媒巨子。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相似的人,習慣於被目光包圍,在心裏卻彼此疏遠。他們穿著簡潔,隻在袖口透露出奢華;言語聽起來隨興,但避免談及自身;壓低眼角的驕傲,卻讓人看出是在壓低。

    在地球區的小酒吧裏,常常可見到他們三三兩兩地聚首,穿著薄而鑲邊的襯衫,低聲交談。酒吧按照地球的習慣布置,幽暗矜持,薄薄的威士忌在闊口杯中的冰塊之間波光流轉。

    “哎,說老實話,你覺出伊萬東諾夫和王之間的火氣了嗎?”

    “伊萬東諾夫和王?沒有。我想沒有。”

    “觀察。你比誰都更應該觀察。”

    說話的是一個光頭中年和一個褐色頭發的青年。發問的是中年人,他笑容可掬,下巴刮得光滑,淺灰的眼睛像夏日的海水一樣變幻不停。青年說話不多,有時隻用微笑迴答,卷發蓋過額頭,深褐色的眼睛藏在眉骨之下,讓人看不清表情。中年人叫泰恩,是地球上泰勒斯傳媒集團的繼承人與首席執行官。青年叫伊格,是隨團的紀錄片導演,也是泰勒斯集團的簽約藝術家。

    泰恩口中的伊萬東諾夫和王是代表團中俄羅斯和中國的代表,因各自領土問題橫眉冷對。代表團成員複雜,每個國家背景裏都有悠久衝突,麵上沒有刺刀見血,私底下卻五味雜陳。泰恩是沒有國籍的人。他拿著四國護照,在五國生存,吃六國飲食,倒七國時差。他對這種國與國衝突總是笑意盎然地旁觀,他洞若觀火,卻不以為然。他抱持著二十二世紀後期最典型的生活觀念,對國家一笑而過,對全球化之後仍然遺留的曆史問題采取不予理解的揶揄態度。

    伊格明白這其中的種種,但他通常不去迴應。代表團裏充滿著

    不同的欲望,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到火星來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伊格也不例外。

    “你知道你這一迴最好的拍攝題材是什麽嗎?”泰恩笑著問他。

    “什麽?”

    “一個女孩兒。”

    “女孩兒?”

    “水星團裏的一個女孩兒,名叫洛盈。”

    “洛盈?哪一個?”

    “黑頭發,頭發最長的那一個,很白,練舞蹈的。”

    “可能有印象。她怎麽了?”

    “她這次迴火星,有一場演出。獨舞。應該會相當漂亮。你跟著她拍,市場肯定喜歡。”

    “然後呢?”

    “然後什麽?”

    “然後……其他理由。你真正的理由。”

    “你問得太多了。”泰恩笑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她爺爺是火星現任的總督,她是大獨裁者唯一的孫女。我也是剛知道。”

    “……那要不要去和總督請示?”

    “不要。盡量別讓任何人知道。我不想惹麻煩。”

    “你就不怕迴去惹麻煩?”

    “迴去的問題迴去再說。”

    伊格沒有說話,沒有表示同意,也沒有拒絕。泰恩沒有再問他。這樣的共同沉默最好。任何表麵的共識都沒有達成。伊格沒有承諾的束縛,泰恩沒有教唆的惡名。伊格默默地晃動著手中的杯子,泰恩笑意盎然地看著他。

    泰恩經曆過太多次影片發行,知道什麽樣的賣點能吸引什麽樣的人群,也知道什麽樣的問題該怎麽樣規避。伊格才剛入行不久,仍然帶著濃厚的學院氣息,想法很多,不喜歡隨俗。泰恩相信時間的力量,他見過太多這樣自以為清高的初出茅廬者,也見過太多最終改變的大徹大悟者。能賣才能活,誰也別傲氣十足。

    酒吧裏播放著電子爵士樂,悠悠蕩蕩,遮擋住桌上所有的商議與密談。室內很溫暖,領帶都鬆開到謹慎的弧度。沒有服務生,飲品從牆上的玻璃桶中選擇,自動流淌。屋頂上垂下半球形的彩色玻璃罩,散發著幽暗的光芒,籠罩著看上去友好的麵龐,和各有所思的頭頂。偶爾能聽見笑聲,相互致以降落前最後的問候。

    代表團的目標很龐雜,但有一個大方向,那就是技術。技術就是金錢。整個二十二世紀,知識和技術都是關鍵詞語,是世界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依賴的根本,是金融體係的新貨

    幣形式。技術的國際依賴,就如同曾經的金本位金融,在複雜脆弱的世界關係中維持難以協調的平衡。知識交易開始扮演世間最重要的角色,它衝破戰爭的隔閡,將火星也納入其中。人們意識到,火星就是一個科學工程師的農場,知識促其獨立,知識也讓其有利可圖。

    一些音樂悠蕩著,一些燈光悠蕩著,一些笑容悠蕩著,一些精明的計算悠蕩著。

    酒吧很幽暗,牆上掛著舊時代的照片,沒有人會仔細看。新來的客人們不知道,照片背後遮擋著曾經的裂痕。一張照片遮擋著二十年前的一個彈孔,另一張照片遮擋了十年前砸出的一道傷痕。曾經有一個金毛雄獅一樣的老人在這裏大聲吼叫,也有一個白發白胡子的老人在這裏戳穿騙局。他們叫加勒滿和朗寧,是加西亞桌上四個人照片裏另外的兩個。

    所有的衝突都平息了,所有的不愉快都被文檔證明為誤會,所有的痕跡都被遮擋起來。酒吧還是優雅的酒吧,照片鑲在深棕色邊紋的鏡框裏,錯落有致,懸掛井然。

    ※※※

    還有半個夜晚,船就要靠岸了。聚會即將散場,熱烈即將沉寂。船上搭起的賓客的舞台將拆卸,桌上的餐巾和花朵將撤迴,枕頭和睡袋將收起,屏幕將暗下,灰塵將打掃,倉儲宮殿將清空,所有的房間將迴到透明清靜的狀態,隻留下光滑的地板和無色玻璃的桌椅板凳,隻留下船的赤子之身。

    船已經經曆了許多次的充滿與傾空。每一張酒桌都曾圍上不同時間的桌幔,每一卷地毯都曾見證過不同年代的交鋒。船已習慣被傾空,已習慣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從灰白到七彩再到灰白。

    船艙的走廊裏掛著很多照片,從人類剛發明相機尚不曾向太空移民時代的黑白照,到戰後各自繁榮各自驕傲時代的三維圖,形形色色,應有盡有。順著一條曲折的走廊漫步,撫過灰色的牆麵,沿羅馬柱向前,上下樓梯,人就可以穿梭在許多個不同的年代裏,任時間錯落。這漫步不會把人帶到任何時間的終結點,因為照片本就不是按時間順序碼放。戰後連接戰前,2096年連接1905年,打散了順序,也就遮蔽了分歧。火星和地球在牆上安居在一起,在多種邏輯中排列出多種循環的曆史。

    每一次船靠岸了,所有的器物裝飾都被收進櫃子裏,隻有這些照片不被撤掉。沒有人知道,在那些沒有任務的日子裏,船長會一個人走過每一道走廊,輕輕擦拭每一張照片。

    ※※※

    靠岸之前,燈火輝煌的

    聚會到了最後一刻。

    洛盈從來就弄不清楚這艘迷宮般飛船的真正結構,隻有失重球艙是她心裏不變的依托。失重艙是飛船最後方的巨大球艙,用旋轉平衡圓柱筒的反向旋轉。球艙外麵環繞著一圈觀景台,是她最喜歡的休息場所。球幕舷窗從頭到腳,可以直接看到遼遠無邊的宇宙黑暗。

    洛盈從船長室趕過來,一個人快速穿過走廊。觀景台上空寂無人,舷窗之外夜空浩渺。她還沒走到,就聽到球艙裏爆發出一陣海浪般的歡唿。她知道球艙裏的比賽結束了,於是加快了腳步,匆匆跑到艙邊,推開艙門。

    球艙裏猶如煙花盛放。

    “誰贏了……”洛盈拉住離得最近的一個人。

    那人還沒來得及迴答,洛盈就被一個人緊緊抱進懷裏。她怔了怔。是雷恩。

    “最後一場比賽了。”雷恩聲音含糊地說。

    他放開洛盈,擁抱上前來的金斯利,兩個人狠狠地砸著對方的肩膀。安卡撥開人群,來到洛盈跟前,但還沒說話,就被身後的索林攬住肩膀。纖妮婭飄過他們身邊,洛盈看到她眼角有淚光閃爍。

    米拉開了兩瓶吉奧酒,他們一起把酒灑進球體中央,酒化成無數金光閃閃的小球飄浮著,所有人蹬起球艙壁,飄進空中,懸浮著旋轉身體,張開嘴讓小球飄進嘴裏。

    “為了勝利!”安卡喊了一聲,整個球艙轟然應和。“為了明天的降落。”洛盈聽到他緊接著小聲說了一句。

    她仰頭閉上眼睛,向後倒去,仿佛被無形的手托了起來,躺進浩瀚的星空懷抱。

    這是他們最後的夜晚。

    ※※※

    火星時間清晨六點,瑪厄斯伴隨陽光,接近了仍在沉睡的火星大陸,準時與同步軌道上的換乘樞紐對接。樞紐是環形,一側連接瑪厄斯,一側連接十五架往返地麵的航天飛機。

    完全對接需要三小時,船上安眠的旅客還有充分的時間沉浸夢鄉。船一寸一寸地進入中心區域,從前側玻璃望出去,環形樞紐就像壯麗的神殿大門,而船就像朝聖的鴿子,飛得舒緩而又聖潔。太陽在身後,樞紐的弧形被照耀得金光四射,明暗分明。航天飛機在另一側靜靜地排列著,宛如神殿的衛士,散開成均勻的扇麵,左翼連著樞紐,右翼指向火星表麵塵風繚繞的紅色土壤。

    這一刻,船上的一百二十名乘客中,總共有三十五人醒著。這些人或站或坐,在自己的房間或某個無人的角落看著飛船

    靠岸。在飛船徹底靜止下來的一瞬間,所有人均以這樣那樣的方式迅速而不為人知地迴到了自己的床上。飛船從未像這一刻這樣寧靜。一個半小時之後,柔和的音樂聲響起,所有人穿著睡衣揉著眼睛相互問早。整理行裝的過程迅捷有序,集合的過程熱鬧而氣氛溫和。乘客們互致問候,禮貌地告別,登上不同的航天飛機,分散開來。

    這是地球曆2190年,火星曆40年。

    旅店

    伊格站在窗邊久久凝視。視野中的火星,有一種風笛的味道。

    旅店的房間很清亮。玻璃牆從屋頂到地麵,展開毫無阻礙的視野,從腳下一直到天邊。紅色的大漠悠遠沉和,一馬平川,像一卷無始無終的詩歌,粗獷遼闊。

    這就是您想要埋葬自己的地方嗎,伊格在心裏問。

    他是第一次來到火星,但這片風景他早已見過。十五歲第一次到老師家去的時候,老師家的牆上就投射著這片恆久的紅。他站在門口,看著牆上的沙石,心驚膽戰,不敢進入。老師坐在高背絲絨椅中,麵對牆壁,背對著門口,金發從椅背邊緣隱約透出,在夕陽中閃閃發光。屋子裏播放著風笛的旋律,音響很好,聲音仿佛來自四麵八方。畫麵裏的沙漠乍看上去一動不動,定睛一看,卻始終在動。似乎是從貼地飛行的航船上俯拍,速度不快,但石塊匆匆飛掠而過。黑暗的星空是遙遠的背景。他在門口怔怔地看著,不知過了多久,畫麵中突然毫無征兆地闖入一道深溝,他低唿了一聲,碰倒了門口纖長的木雕。他手忙腳亂地俯身去扶,再抬起頭的時候,老師已站在他的身前,扶住他的肩膀,說,是伊格嗎,進來坐吧。他愰惚中又看了看牆壁,粗礪的沙漠已消失,白牆上隻有壁紙隱約的條紋。風笛在屋中空寂地環繞。恍然間他有一點失望。

    這段經曆,伊格沒有對任何人提起,甚至在與老師相處的十年中也極少談到。這是他和老師的秘密,在兩個人之間,有兩個世界存在。老師很少和他說起火星。他教他影像技巧,但不再給他看火星的視頻。

    十年過去,伊格終於與真正的火星大陸相遇了。這一刻,風笛在他的頭腦中自動演奏起來。他久久地站在窗邊,久久凝視,與自己的少年記憶久別重逢。

    ※※※

    洗過熱水澡之後,伊格坐進小沙發,伸直雙腿。旅店很舒適,讓人能迅速放鬆下來。

    伊格喜歡獨處。盡管他能和任何人和睦相處,盡管出席影片的活動遊刃有餘,盡管為了拍

    片子也要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但他還是更喜歡一個人待著。與人相處的時候他總是提著胸口的氣息,敏銳警覺,隻有迴到一個人的狀態,氣息才落迴肚裏,才讓他放鬆,重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他沉入小沙發,微微抬起頭,仰望天花板。他對這裏的一切都很好奇,來之前曾做過無數想象,但來之後卻發現現實與想象仍有很大的不同。他說不上是現實高於想象,還是想象高於現實,隻能說是不同,不在同一個方向上。他從十五歲就開始想象,火星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能讓老師居此八年,流連忘返。

    在他的想象裏,這是人類最後一個理想國,遠離俗世,高度智慧。他清楚這種想象與地球上的一般評價有多麽不同,但不以為意。

    他環視四周,眼前的房間和瑪厄斯上麵的很像:書桌透明,衣櫥透明,床柱也透明。透明的藍色,深淺不同。小沙發也是透明的,似乎是某種充了氣的玻璃纖維,曲線兩端上翹,能隨著身體壓力改變形狀。對外的牆壁亦是通體透明,他坐在沙發上就能眺望很遠。隻有朝向走廊的牆麵才是乳白色的不透明,隔絕鄰居與往來的客人。整個房間就像是一隻水晶盒子,連屋頂也是半透明的,磨砂玻璃似的天藍,能看見太陽懸在頭上,朦朧照耀,如同一盞白色的吊燈。

    他坐著,思考這透明的意義。從某種角度上說,透明是一個敏感詞匯。房屋是個人的空間,透明往往暗示著窺探。當所有房子都透明,窺探就擴大為集體的注視。他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他可以將此引申為一種象征,一個符號,象征集體對個體隱私的征服,作為一種政治意識的符號,在暗示中諷喻。

    這樣的角度倒是會極符合地球主流思想,片子也會很受矚目。地球個人主義思想家等待的就是這樣的證據,強有力的、對“天上地獄”大發責難的目擊者的證據。這將為他們對火星的攻擊提供有利的依據。但伊格不願意這麽做,至少不願意輕易放棄立場。他內心有自己的好奇。他不相信一個充滿精神壓迫的地方,能讓老師自願留下來,一留就是整整八年。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來火星的目的。他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猜到。

    他的師承從來不是秘密,這次能入選代表團,表麵上是因為前一年獲獎,但他心裏清楚,泰恩保薦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師的緣故。他接受了任務,沒有探詢,泰恩也沒有解釋。他知道泰恩和老師交情匪淺,在老師的葬禮上,他曾見過泰恩戴墨鏡的光頭,從開始到結束。

    他輕輕掏出衣袋裏的小小芯片,放在掌心端詳。老師的臨終記憶都在其中。據說是將腦波信號化成0和1的圖像的記載。他理智上不太相信這種科技,但情感上願意相信。當一個人死去,如果他的記憶還能存活,如果他還能決定記憶歸隱的地方,那麽死亡帶來的消解就還不算是強大無敵。

    ※※※

    伊格肚子餓了,站起身,在牆上找到點餐的屏幕。菜單上有一些奇怪的名字,他隨便選了幾樣。食物送來得很快,隻用了六七分鍾,牆上的小燈就亮了,一隻托盤從黑色玻璃通道裏升上來,像是一架微小的電梯,停穩之後,小門向上升起。

    伊格俯身將托盤取出,饒有興趣地打量著盤中食物。這是他第一次與火星食品正麵接觸。在瑪厄斯上,地球代表團的飲食原料從地球裝載過來,整個航程都沒有任何火星元素。他曾經很多次聽說各種各樣的傳聞,充滿海盜故事般的血腥的想象力。有人說火星人吃沙土裏的長蟲,也有人說他們吃塑料和金屬碎屑,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總有一些人喜歡用誇張的口吻描述自己並未見過的事情,從假想的野蠻中獲得所謂文明人的自滿。

    伊格看著手中的托盤,思緒翩飛。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拍一些神秘唯美的餐桌畫麵,加一絲絲情調,拋給時尚影媒,讓人們對野蠻的想象轉化為對異域風情的向往。他知道這很容易,而且時常發生。

    他忽然想起老師臨終時的話。要有趣,用頭腦;要相信,用心和眼睛。他不知道自己該相信什麽。他眼前浮現出老師當時的樣子,發絲稀疏,整個人蜷縮在高背絲絨椅裏,開口已經很困難,卻盡力調動兩隻手在空氣中比畫,動作緩慢而微微顫抖。

    “要有趣,用這裏;要相信,用這裏和這裏。”老師用啞沙的嗓音說。

    第一個這裏,老師指了指腦袋;第二個和第三個,老師一手指著眼睛,一手指著心髒。

    伊格當時沒有很集中注意去聽。隻是看著老師瘦長的手指,就像看兩隻不會轉動的風車。他想老師還年輕,五十五歲應當是壯年,但卻蜷縮在厚厚的毯子裏像個瘦弱的孩子。他想到一輩子的勇毅在此時竟是如此無濟於事,心裏一片空茫。

    “語言是光的鏡子。”老師又慢慢地說。

    伊格點頭,不是很懂。

    “別為了鏡子忘了光。”

    “嗯。我記住了。”

    “聽。別急。”

    “聽什麽?”

    老師沒有迴答。他注視著屋中的空氣,像失去了知覺一樣,目光有些渾濁。伊格等了一會兒,有些心慌,怕老師就此逝去。還好老師又動了動手指,在窗口透進的夕陽中像一座邊緣斷裂的冰山。

    “如果,能到火星,把這個……拿去。”

    伊格順著老師的手指,看到小桌上放著的紐扣般的芯片。伊格被這畫麵中的冰冷擊中了。老師是在安置死後的自己。他用手指指出自己的真正所在,用肉身向記憶告別。他的話語混沌不清卻無比平靜,這一點突然讓伊格覺得很傷感。

    當天晚上,老師進入了昏迷狀態,兩天後告別了人間。這中間他曾醒來一次,想寫給伊格一些詞語,但隻寫了一個字母b,就又顫抖起來,再次不省人事。伊格一直守在床邊,但老師最終也沒能再醒來。

    ※※※

    伊格默默地吃著早餐,很長時間都忘了品評味道。當他從記憶迴到現實,盤中的大半食物已消失,剩下兩小塊圓餅和一些土豆泥似的配菜。他叉起圓餅入口咀嚼,但卻像是喪失了味覺,不覺得好吃,也不覺得不好吃。

    他想把注意力轉迴自己的影片,以擺脫心裏無法抑製的脆弱。也許該拍一場視覺的盛宴,他想,一段巴洛克的舞蹈。畢竟,這裏的一切都那麽地巴洛克、那麽華麗地流淌著。他撫摸桌子,桌子的曲線安慰著他的手掌。很多地方初看時並不在意,但越凝視越讓他覺得新鮮有趣。桌子邊緣的玻璃裝飾有噴泉的線條,牆上的鏡框像上升的火焰,托盤四周裝點著雕刻的花朵。這些裝飾並不起眼,但卻帶給屋子一種強烈的巴洛克式的跳動:邊緣的流動感,細節上的飛天感。許多家具是和牆連接在一起的,桌子、床和衣櫃,就像瀑布在山石處轉折,渾然一體,而桌角的弧度則像輕卷的浪花。伊格覺得很有意思。他一直以為火星會崇尚精準銳利的機械美學,沒料到卻見到這樣的柔和質樸,仿佛走入了一片遠離喧囂的山穀溪澗。

    伊格掏出拍攝眼鏡,戴上,讓視線重新在屋中走了一圈,存儲。然後將箱子裏的小設備一樣一樣拿出來,立在四周:溫度分布記錄儀、空氣成分測量表、陽光跟蹤計時器。小球們活躍著,如同一隻隻蘇醒的恐龍蛋。

    伊格知道,將重心放在異域的美,會是很討巧的辦法。這裏每一點裝飾上的不同,在地球觀眾的眼中,都可以生成遙遠而神秘的獵奇式美感。這是讓拍攝者和被拍攝的地方拉開足夠遠的心理距離,像看畫一樣看待,忽略所有的精神衝突。

    他並不想一直如此拍攝。如果這樣拍,最感到滿意的一定是火星官員。他們從到站伊始就像伊格表示了友好的客套,用熱情的官方辭令告訴他,他們非常歡迎他的到來,歡迎他將火星的樣貌展示給地球,希望他的作品能增進雙方的美好互信。伊格一直微笑著點頭,說是的,他相信火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他們在機場的走廊邊和睦地握手,伊格還用自己的攝像飛行器拍下了這煞有介事的一幕。

    在伊格心裏,自己並不是虛情假意,隻是不能完全認可這場友誼,又不想在觀察不足的情況下,貿然發表意見。伊格不相信任何官員,但他相信一件事:發表看法的機會需要節省。他常常需要在四方遊走,因此他知道,麵對各種意見,隻在最必要的時候堅持,其他時候看比說更重要。

    在代表團中,早有不止一人對他即將拍攝的片子發表過意見。美國的查克教授曾經善意地暗示他極權主義的地方是不會讓人看到真相的。而德國的霍普曼上校說得更加直接,他說伊格還年輕,最好不要介入太多自己尚不理解的事情。伊格明白他說的是政治。他能理解。他隻是一個導演,在代表團中沒有介入的資格。不僅是政治介入,就連影像的介入都有問題,影像就是證據,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來對曆史多樣闡述的可能性。沒有人給他真正的好的建議。在瑪厄斯的小酒吧裏,往來的身影經過伊格身邊,總會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讓他加油,然後轉過身去,將自己的談話降低兩個分貝。

    隻有泰恩一直興致勃勃地給他提出各種積極的建議,將此次旅行看做一個商業契機。

    戲劇性!戲劇性是關鍵。

    泰恩說這話的時候表情就很戲劇化。他是個商人,雖然總打扮得像是海邊度假的衝浪客,但骨子裏是最老謀深算的商人。不能抓住觀眾感官是他眼中最大的敗筆。隻要情節跌宕,其他就不管,自由還是極權,是他心裏完全無所謂,哪怕諷刺他本人,他也不在乎。

    伊格看著身邊的人們,有一種坐於環島、看車輛匆匆的感覺。對這些態度,他不太在意。他們所針對的都不是他想要尋找的那一點,就像箭矢射偏,無須防護。各方建議就像四麵八方收攏而來的繩結,他自己則是繩結中的肥皂泡,繩結越收攏,他越向另一個維度膨脹開來。他對每個人都點頭應承,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想找的那一點。如果找到,他相信他會堅持。

    他跨越九千萬公裏,飛過黑色的夜空,不是來完成一篇花花草草的命題作文。他想找的是一劑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瑪厄斯+迴到卡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郝景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郝景芳並收藏流浪瑪厄斯+迴到卡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