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揣了一些銀子出了門,街坊鄰居有在家門口曬太陽的,看到紛紛跟他打招唿,有個胖胖的老婆子是看著他長大的,高聲道:“張猴子,街門門前貼了燕王府的告示,你識的字多,能不能去瞧瞧迴來給大家說說。”


    “出啥告示了?”


    站在家門口樹下看孫子的一個黑臉老頭用蒼老的聲音道:“就是隱商交稅的告示。”


    “哦,那不是好幾天前的事嗎?”


    另一個街坊從大門裏麵冒出腦袋,催促道:“不是同一個告示。這個告示是昨天黃昏貼出來,還沒貼夠一天。你快去瞧瞧。”


    “好咧。”張猴子扭頭看了一眼街道,尋思兩邊的人家沒有一個隱商,為何如此關心隱商交稅的事告示?


    他家住的街坊距離燕城衙門有些遠,來迴得有六、七裏路,不過,他是幹中人這個行當的,天天跑跑顛顛,就不怕走路。


    燕城衙門大門旁邊的專門用來告示的牆壁下麵,裏三層外三層都是人,街道兩旁停滿了馬車,簡直是人滿為患。


    張猴子好不容易擠了進去,見告示上麵寫了許多家族、還有銀兩數目,一時有些糊塗,這是這麽意思?


    旁邊有個像是讀書人的少年大聲念道:“燕城鄧家,家主鄧興,交稅189兩銀子……長平縣李家,家主李山,交稅800兩銀子……”


    聞言,張猴子一下子激動起來,朝少年叫道:“小後生,你說的長平縣李家在榜上的哪裏,在哪裏,我怎麽沒看到?”


    不怪張猴子粗心找不到李家的名字,而是告示整整貼了二十幾頁,每頁兩尺高一尺寬,紅紙黑字,密密麻麻寫著家族、人名、交稅的銀兩。


    一頁紙就能寫三十幾排,三十幾個人的名字,二十幾頁近千個家族、人名。


    “什麽長平縣李家,我不知道,你慢慢找,別打擾我念。”少年讀書人摸摸腦袋,狐疑道:“咦,我剛才念到哪一行去了?”


    張猴子有些鬱悶的往裏又擠了擠,終於擠到最前麵,然後一頁一頁從頭到尾的看,終於在第五頁第十行,看到了長平縣李家,忍不住自豪的自語道:“長平縣李家交了800兩商稅,竟是交了這般多,李大人真是極好的!”


    “可不是嗎,一個縣城的隱商都交了800兩銀子的商稅,比燕城的大家族隱商交的都多。”


    “長平李家是幹什麽,怎麽一下子交出800兩銀子?”


    “你竟然還不知道長平李家,那你吃沒吃過風雞、香腸、鬆花皮蛋、豆腐、混糖月餅……瞧你家境好像不富裕,剛才我說的吃食若沒吃過,冰糖葫蘆總吃過吧,瞧,街道對麵的角落就有人賣冰糖葫蘆。我告訴你,這些吃食都出自長平李家。”


    “聽說長平李家家主李山是燕王親封的軍官,還是燕軍的軍官。”


    “原來長平李家是官員隱商。”


    “我聽說長平李家以前窮的很,這兩年才發達起來!”


    “長平李家不過剛富裕兩年竟然交了800兩銀子,這個家主李山無視金錢,可真是令人敬佩!”


    “燕城的李、趙、洪、張家,那可是百年的大家族,每個家族在郊外都有作坊,張家還有牧場賣馬、羊、驢子,四家合起來才交了一千兩銀子的商稅。我都替他們覺得臊得慌!”


    “你說的李、趙、洪、張家還算好的,好歹每家交了一百兩以上的銀子,燕城的薑家,那麽有錢,聽說姨娘使的馬桶都是銀子製的,不也才交了60兩銀子的商稅嗎?”


    “呸,這些大家族平時一頓酒宴就花掉幾十兩甚至幾百兩銀子,去青樓捧紅姑娘給賞銀票眼睛都不眨一下,到了交商稅就他娘的扣門的要死,才交這麽幾個破錢!”


    眾人站在告示下,議論紛紛,言語無不誇獎李家無不貶低嘲諷燕城大家族。


    長平李家出盡風頭。


    張猴子剛才隻顧著看長平李家,現在從頭到尾細瞧,越看心裏越不屑,暗自冷笑。


    他幹中人這麽多年,跟許多人打過交道,包括告示上麵的燕城各大家族的人。


    他曾經幫燕城的李、張、洪、薑家買賣過房子,通過家族的人跟別人的談話,知道一些事情。


    比如,燕城李家在南郊有一個繡坊,每個月光是利潤就高達三、四百兩銀子,這還不算流水。繡坊已開了二十幾年。


    再比如,燕城張家有個木器作坊,專門做紅木家具,利潤比李家的繡坊還高。木器作坊比張猴子的年齡還大。


    被眾人譏諷的燕城薑家,開了六個作坊,每個作坊都賺錢,薑家家主自己與夫人用的是黃金的馬桶,給幾個姨娘用的都是銀馬桶。


    60兩銀子還不夠打製姨娘的銀馬桶。


    人群裏有個青年驚唿道:“你們快來看,長平縣禮村一個村,交了60兩銀子的商稅,禮村的村民交的商稅跟燕城薑家一樣多!”


    “長平縣禮村,裏正王海,全村四十二戶交稅60兩銀子。”


    “我的天,一個小小的村子竟然交了這麽多的商稅!”


    “哈哈,我知道禮村,長平縣李家就是出自禮村,那個禮村的人都做小買賣,原來是遊商,從今年冬天起不做遊商,開始在家裏當隱商賣起豆腐。”


    574一起出盡風頭


    “原來是賣豆腐那個禮村。我家前天還吃了禮村豆腐。味道真是好吃!”


    “不得了,一個小村子竟然交了這麽多的商稅。”


    “還是村民實在,多少商稅就交多少,不向燕城的大家族,明明賺了無數銀子,愣是不肯實實在在的交商稅。”


    “就衝禮村交這麽多的商稅,以後我要多買多吃禮村豆腐!”


    眾人高聲談論,長平縣禮村頻頻響起,跟著長平李家一起出風頭。


    張猴子轉身離開,興衝衝去買了十斤豆腐,快走到家門口的街道,才想起出門是買酒,又去買酒。


    街坊見張猴子左手拎著一籃子豆腐,右手抱著一壇酒,紛紛圍上來問告示的內容。


    張猴子說完告示之後,感慨道:“禮村的村民隻是賣了一個冬天的豆腐就交了60兩商稅,我尋思豆腐一斤才六個銅錢,村民能掙多少錢,唉,這群村民就是太實在。我就買十斤禮村豆腐支持村民。”


    “是。燕城薑家拉屎拉尿都用的金銀馬桶,交商稅隻交60兩銀子,實是太說不過去。”


    “那些大家族平時滿嘴仁義,我看他們都在放狗屁,都不是好東西!”


    “我正愁晚上吃啥,看到你買豆腐,又聽你說禮村村民這麽實在,我家晚上就吃豆腐,我這就去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香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香憶並收藏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