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趕著驢車在金雞鎮的街上緩行,估摸剛才得的賞銀有一錢多銀子,那可是一百多個銅錢,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肉鋪。
張屠夫早就看到驢車了,故意等著李山走近,方大聲喝道:“李老弟!”
“張哥,你今個生意可好?”李山笑哈哈,望著身材魁梧的張屠夫,心裏有一分感激,當初張屠夫送給李家豬下水,李如意有了食材,這才做起了吃食買賣賺到本錢。
“非年非節的,生意一般。我這給你留了一幅豬下水,你快拿走。”張屠夫別看人高馬大,動作卻很利落,把放在長案板下麵裝著豬下水的籃子提了出來,交給李山。
李山道謝收了豬下水,指著長案板上麵的五花肉,“給我來三斤豬肉。”
張屠夫笑道:“五花肉一斤十七個銅錢,我賣給你十六個銅錢。”說著就拿刀準備割豬肉。
在大周國的集市,五花肉是最好的肉,肥瘦相間,油水足好吃,炒菜燉著蒸著都美味,比純瘦肉貴。
李山看到擺在長案板一扇豬排,問道:“豬骨多少錢一斤?”
張屠夫隨口道:“豬骨七個銅錢一斤。你要買就六個銅錢。”
一斤五花肉的錢能買兩斤多的豬骨。
李山看著排骨很新鮮,上麵的瘦肉不少,愛女不愛吃肥肉愛吃瘦肉,開口道:“張哥,我不買五花肉,你把這一扇豬排賣給我。”
“你要一扇豬骨,做豬骨可費柴。不過你家挨著山,有的是柴。”張屠夫得到李山同意,就把一扇豬排上稱稱了,“九斤四兩,就算你九斤。”
李山已經得了豬下水,不肯再占張屠夫便宜,給了六十三個銅錢。
兩人皆大歡喜。
“今個豆腐都賣光了,明個給你帶一塊嚐嚐鮮。”李山丟下這句話,趕著驢車迴家,路上尋思為了貪便宜沒有買豬肉買了豬骨,愛女會不會生氣。
李如意帶著李石在做下午要賣的豆腐,聽到動靜忙走到前院相迎。
趙氏微笑道“你爹這個會過的,買了一扇豬骨沒有買豬肉,又怕你說他。”
李山忍不住解釋道:“如意,豬骨七個銅錢一斤,比五花肉便宜九個銅錢。我買一扇豬骨用的錢比買三斤五花肉要多。”
李石粗聲粗氣道:“哥,如意要做粉蒸肉,沒有五花肉,怎麽做粉蒸肉?”
李如意見李山從驢車上麵提出兩個竹籃,一個裝著豬下水,一個裝著一扇豬骨,還好不是豬大骨,是帶著小排、腔骨的豬骨,小排做粉蒸排骨最好不過,腔骨可以紅燒吃,“爹,你買就買了吧。我們家人多胃口都好,這扇排骨我下午都做了,好好吃一頓。”
李石跟在李如意屁股後麵問道:“能不能做粉蒸肉?”
“晚飯你就知道了。”李如意扭頭見李石一臉失落,笑道:“肯定好吃,你就等著吃吧。”
金雞鎮。
院子裏的兩棵三丈多高的銀杏挺拔直立,一片片小扇子似的葉子呈金黃色,深秋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一塵不染的青石地麵。
張秀才的夫人馬氏坐在大廳裏與娘家哥哥馬鬆正說著話,做飯的老奴婢劉婆子端著一個裝著很大一塊豆腐的木盆進來稟告,“夫人,老爺派人送來這個什麽豆腐,說是李家學生送的,您看今個午飯做著吃嗎?”
馬氏瞟了瞟豆腐,沒見過,不覺得有多好,不過,這是個新鮮玩藝,又是精通吃食的李家弄出來的,就同意了。
97豆腐的商機
劉婆子端著豆腐去了廚房,琢磨著什麽做才好,張秀才的長女張芸與小兒子張澈從外麵玩迴來。
張秀才與馬氏共生了三個兒女,長女張芸,今年十二歲,容貌生得清秀,性子比較活潑,二兒子張祺,今年七歲,已經在學堂讀書,小兒子張澈,今年四歲,正是天真可愛的時候,每天隻識幾個字。
劉婆子笑道:“舅老爺來了,正在與夫人說話。”
張澈踮起腳,看到案板上麵放的豆腐,驚喜道:“豆腐!姐,原來我們也有豆腐。”
張芸想到小娟的娘目光的得意,莞爾道:“我們剛才在小娟家,她家買了一塊巴掌大的豆腐,說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李家豆腐,問我家買沒,我還以為我們家沒買呢。”
姐弟二人到了大廳見過馬鬆,張澈忍不住激動的道:“娘,我們家也有豆腐啊。”兩隻小手還比劃著豆腐的大小。
馬氏最是寵愛這個小兒子,柔聲道:“一個豆腐而已,瞧把你喜的。”
“娘,這李家豆腐可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張芸坐下來,輕聲道:“我們在小娟家看到的豆腐,隻是巴掌大,比咱們家的那塊小多了。”
馬氏望著馬鬆微笑道:“小娟的爹也是秀才,也開了學堂,不過收的學生沒有你妹夫收的多。”
“我曉得。這豆腐就是我妹夫教的李家學生送的。”馬鬆是個生意人,走南闖北去的地方多了,見多識廣,在吃食上麵自然也是如此,還真的沒見過豆腐,覺得有兩分稀奇,習慣性的打聽起價錢,“既然是天下獨一無二,價錢應該不便宜。”
張芸答道:“舅舅,我聽小娟的娘說一斤豆腐四個銅錢。”
馬鬆點點頭,“那不算貴。”物以稀為貴,豆腐隻有李家賣,這樣的價錢當然不貴。
“李家經常弄些新鮮吃食,每迴都給你妹夫送。”馬氏語氣裏透著自豪,雖然夫君斷了半截手指不能參加科考,可是書教的好,弟子收得多,束脩費多,名聲還好聽。
馬氏出身商戶之家,比較現實知足,對現在的生活還算滿意。
張秀才特意提前迴來,跟馬鬆相見甚歡,一會兒讓開午飯。
劉婆子做了炒花生米、燉老母雞、燒豬肉、大蔥煎蛋、蒸河鯉、炒茄子、炒豆腐、豆腐海米湯。
白生生的蒜炒豆腐讓人瞧著沒有吃的欲望,不過夾一塊吃了一口,才覺得滑嫩鮮鹹,唇齒生香,豆腥味被蒜味蓋住了,不覺得有豆腥味。
馬鬆天天不是請人下酒樓,就是被別人請下酒樓,肚子裏油水很重,整桌菜就喜歡吃炒豆腐、豆腐海米湯。
不但是馬鬆,張秀才一家人也是愛吃這有豆腐的一菜一湯。
一桌的菜,炒豆腐、豆腐海米湯最快被吃光。
張澈看著空空的盤子,“娘,明天我還要吃豆腐。”
張芸笑道:“三弟人小牙軟,豆腐最適合他吃。”
張屠夫早就看到驢車了,故意等著李山走近,方大聲喝道:“李老弟!”
“張哥,你今個生意可好?”李山笑哈哈,望著身材魁梧的張屠夫,心裏有一分感激,當初張屠夫送給李家豬下水,李如意有了食材,這才做起了吃食買賣賺到本錢。
“非年非節的,生意一般。我這給你留了一幅豬下水,你快拿走。”張屠夫別看人高馬大,動作卻很利落,把放在長案板下麵裝著豬下水的籃子提了出來,交給李山。
李山道謝收了豬下水,指著長案板上麵的五花肉,“給我來三斤豬肉。”
張屠夫笑道:“五花肉一斤十七個銅錢,我賣給你十六個銅錢。”說著就拿刀準備割豬肉。
在大周國的集市,五花肉是最好的肉,肥瘦相間,油水足好吃,炒菜燉著蒸著都美味,比純瘦肉貴。
李山看到擺在長案板一扇豬排,問道:“豬骨多少錢一斤?”
張屠夫隨口道:“豬骨七個銅錢一斤。你要買就六個銅錢。”
一斤五花肉的錢能買兩斤多的豬骨。
李山看著排骨很新鮮,上麵的瘦肉不少,愛女不愛吃肥肉愛吃瘦肉,開口道:“張哥,我不買五花肉,你把這一扇豬排賣給我。”
“你要一扇豬骨,做豬骨可費柴。不過你家挨著山,有的是柴。”張屠夫得到李山同意,就把一扇豬排上稱稱了,“九斤四兩,就算你九斤。”
李山已經得了豬下水,不肯再占張屠夫便宜,給了六十三個銅錢。
兩人皆大歡喜。
“今個豆腐都賣光了,明個給你帶一塊嚐嚐鮮。”李山丟下這句話,趕著驢車迴家,路上尋思為了貪便宜沒有買豬肉買了豬骨,愛女會不會生氣。
李如意帶著李石在做下午要賣的豆腐,聽到動靜忙走到前院相迎。
趙氏微笑道“你爹這個會過的,買了一扇豬骨沒有買豬肉,又怕你說他。”
李山忍不住解釋道:“如意,豬骨七個銅錢一斤,比五花肉便宜九個銅錢。我買一扇豬骨用的錢比買三斤五花肉要多。”
李石粗聲粗氣道:“哥,如意要做粉蒸肉,沒有五花肉,怎麽做粉蒸肉?”
李如意見李山從驢車上麵提出兩個竹籃,一個裝著豬下水,一個裝著一扇豬骨,還好不是豬大骨,是帶著小排、腔骨的豬骨,小排做粉蒸排骨最好不過,腔骨可以紅燒吃,“爹,你買就買了吧。我們家人多胃口都好,這扇排骨我下午都做了,好好吃一頓。”
李石跟在李如意屁股後麵問道:“能不能做粉蒸肉?”
“晚飯你就知道了。”李如意扭頭見李石一臉失落,笑道:“肯定好吃,你就等著吃吧。”
金雞鎮。
院子裏的兩棵三丈多高的銀杏挺拔直立,一片片小扇子似的葉子呈金黃色,深秋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一塵不染的青石地麵。
張秀才的夫人馬氏坐在大廳裏與娘家哥哥馬鬆正說著話,做飯的老奴婢劉婆子端著一個裝著很大一塊豆腐的木盆進來稟告,“夫人,老爺派人送來這個什麽豆腐,說是李家學生送的,您看今個午飯做著吃嗎?”
馬氏瞟了瞟豆腐,沒見過,不覺得有多好,不過,這是個新鮮玩藝,又是精通吃食的李家弄出來的,就同意了。
97豆腐的商機
劉婆子端著豆腐去了廚房,琢磨著什麽做才好,張秀才的長女張芸與小兒子張澈從外麵玩迴來。
張秀才與馬氏共生了三個兒女,長女張芸,今年十二歲,容貌生得清秀,性子比較活潑,二兒子張祺,今年七歲,已經在學堂讀書,小兒子張澈,今年四歲,正是天真可愛的時候,每天隻識幾個字。
劉婆子笑道:“舅老爺來了,正在與夫人說話。”
張澈踮起腳,看到案板上麵放的豆腐,驚喜道:“豆腐!姐,原來我們也有豆腐。”
張芸想到小娟的娘目光的得意,莞爾道:“我們剛才在小娟家,她家買了一塊巴掌大的豆腐,說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李家豆腐,問我家買沒,我還以為我們家沒買呢。”
姐弟二人到了大廳見過馬鬆,張澈忍不住激動的道:“娘,我們家也有豆腐啊。”兩隻小手還比劃著豆腐的大小。
馬氏最是寵愛這個小兒子,柔聲道:“一個豆腐而已,瞧把你喜的。”
“娘,這李家豆腐可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張芸坐下來,輕聲道:“我們在小娟家看到的豆腐,隻是巴掌大,比咱們家的那塊小多了。”
馬氏望著馬鬆微笑道:“小娟的爹也是秀才,也開了學堂,不過收的學生沒有你妹夫收的多。”
“我曉得。這豆腐就是我妹夫教的李家學生送的。”馬鬆是個生意人,走南闖北去的地方多了,見多識廣,在吃食上麵自然也是如此,還真的沒見過豆腐,覺得有兩分稀奇,習慣性的打聽起價錢,“既然是天下獨一無二,價錢應該不便宜。”
張芸答道:“舅舅,我聽小娟的娘說一斤豆腐四個銅錢。”
馬鬆點點頭,“那不算貴。”物以稀為貴,豆腐隻有李家賣,這樣的價錢當然不貴。
“李家經常弄些新鮮吃食,每迴都給你妹夫送。”馬氏語氣裏透著自豪,雖然夫君斷了半截手指不能參加科考,可是書教的好,弟子收得多,束脩費多,名聲還好聽。
馬氏出身商戶之家,比較現實知足,對現在的生活還算滿意。
張秀才特意提前迴來,跟馬鬆相見甚歡,一會兒讓開午飯。
劉婆子做了炒花生米、燉老母雞、燒豬肉、大蔥煎蛋、蒸河鯉、炒茄子、炒豆腐、豆腐海米湯。
白生生的蒜炒豆腐讓人瞧著沒有吃的欲望,不過夾一塊吃了一口,才覺得滑嫩鮮鹹,唇齒生香,豆腥味被蒜味蓋住了,不覺得有豆腥味。
馬鬆天天不是請人下酒樓,就是被別人請下酒樓,肚子裏油水很重,整桌菜就喜歡吃炒豆腐、豆腐海米湯。
不但是馬鬆,張秀才一家人也是愛吃這有豆腐的一菜一湯。
一桌的菜,炒豆腐、豆腐海米湯最快被吃光。
張澈看著空空的盤子,“娘,明天我還要吃豆腐。”
張芸笑道:“三弟人小牙軟,豆腐最適合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