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一切都因為徐衛的報複來的太快了,不僅剛剛虐了朝鮮艦隊的日本縮小版聯合艦隊沒有想到,就連想要與日本政府再次彌合的孫文也沒有預料到,等到他意識到這個敏感的時刻不能被人看到自己日本政府請到東京的時候,徐衛的艦隊早已經封鎖所有來往日本的船隻。
今時已經不同往日,早在上一次徐衛與日本爭奪朝鮮控製權的時候歐美各國還依然能夠不顧徐衛對日本封鎖的禁令向日本大肆提供貸款和軍事物資,但是等到這個時候不要說為日本提供貸款,就算日本全額支付貨款,也很少有企業再給他們提供任何軍事物資了,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兩個字,壟斷。
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由於信用製度的發展,股份公司和聯合企業的出現以及周期性經濟危機中企業破產和分化的加劇,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而當生產和資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壟斷,從根本上說壟斷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美國從十九世紀初開始產業革命,比英、法等國晚五十多年,但到1890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就超過英、法、德等國,躍居世界第一≦☆,,而工業的蓬勃發展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壟斷。
在工業生產迅速集中的過程中,銀行資本也更為集中,十九世紀末,紐約出現了金融實力雄厚的三家人壽保險公司和兩家商業銀行。它們各自控製著幾十家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形成了強大的金融壟斷組織。開始與工業資本融合,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就是這樣誕生的。
當然。與之相對的就是反壟斷。
反壟斷法是國家權力幹預經濟的法律形式之一,最早起源於美國的反托拉斯立法,法學界公認反壟斷法的誕生以美國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法》為標誌。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隨著全國鐵路網的建立和擴大,原來地方性和區域性的市場迅速融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而大市場的建立一方麵推動了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麵也推動了壟斷組織即托拉斯的產生和發展。
美國石油業第一個托拉斯標準石油公司的建立標誌著美國曆史上第一次企業兼並浪潮的開始,它組織模式極度成功,使其他產業的大公司爭相仿效。沒多久,煙草、鋼鐵、電信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都落入少數大企業的控製中。
也就是從這開始,托拉斯在美國成為不受控製的經濟勢力,過度的經濟集中不僅使社會中下層人民飽受壟斷組織濫用市場勢力的苦害,而且也使市場普遍失去了活力。
隨著標準石油的不斷膨脹,反壟斷的聲音也越來越響,其中一些人認為壟斷妨礙了其他投資人對市場的參與和競爭,導致了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和滋生壟斷集團的超額利潤,而標準石油也成為了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打擊對象。被作為進行欺詐、高壓、行使特權的代表,首當其衝受到批判。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在19世紀80年代爆發了抵製托拉斯的大規模群眾運動,這種反壟斷浪潮導致《謝爾曼法》的誕生。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法,從而也被稱為世界各國競爭法之母。
《謝爾曼法》的頒布主要的目的是在遏製標準石油的擴張,但事實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仍然存在,各分公司仍然步調一致。協同作業,各公司的收入還是由以洛克菲勒為中心的委托人來管理。
在法案頒布的第二年。洛克菲勒被迫把總部從俄亥俄州搬到了新澤西州,但在聯邦政府層麵,反壟斷法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施行,在威廉.麥金利總統任職期間,大企業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發展,而洛克菲勒更是改組標準石油公司,以新澤西州的標準公司重新登記,標準石油公司的石油霸主地位再次得以確立。
當然,作為這個法案的主要針對者,美國政府的調查依然對其擴張有著不小的影響,其中對這個法案執行最嚴厲的當屬威廉.麥金利總統的繼任者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他利用肢解北方鐵路公司這一時機,發起了對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調查。
負責調查的密蘇裏州檢察長哈裏在調查結束後宣稱,將依據公司局的一份報告起訴標準石油托拉斯,該份報告詳述了標準石油公司龐大的規模和無比的權力,一個由八萬八千英裏長的輸油管及每年運入標準石油煉油廠六千八百萬桶原油所建構的複雜組織。
隨後,羅斯福政府在聖路易斯聯邦巡迴法院對標準石油公司提出起訴,指控這家公司違反了反托拉斯,期間羅斯福提出要將壟斷市場、勾結鐵路的標準石油公司徹底鏟除。
有了這樣致力改革的新政府,標準石油公司沒辦法通過賄賂把問題擺平,司法大戰於是展開。
最後,聯邦法庭判決,標準石油印地安納分支單位收取鐵路運費折扣是非法行為,罰款兩千九百萬美元,雖然後來標準石油的律師群在上級法院爭取到二審的機會,但羅斯福總統的特派檢察萬柯樂格隨後訴請解散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也就是標準石油托拉斯的大本營。
在後世,標準石油公司在判決之後便一路上訴到最高法院,最終由最高法院在1911年判決標準石油公司敗訴,在長達2萬字的判決書中,最高法院稱標準石油公司為不合理的托拉斯,命令解散三十八家分支機構,並把當初用以交換托拉斯的股票交還原股東,各自成立董事會,於是洛克菲勒為之辛苦經營四十年、耗盡畢生精力的石油王國轟然倒塌。
不過諷刺的是。解散托拉斯反而使洛克菲勒更富有,當初合組標準石油的公司之中。許多家都原屬於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解散後。洛克菲勒反而擁有各種石油相關產業的投資組合。
而那些原是標準石油公司的分支企業,在脫離標準石油公司後依然欣欣向榮,許多企業的股票公開上市,由於是管理完善的公司,股票甚至受投資人喜愛,股價上漲使得洛克菲勒更為富有。
更為諷刺的是,從《謝爾曼法》問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期間除美國在1914年頒布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作為對謝爾曼法的補充外,其他國家的反壟斷立法幾乎是空白。
到目前為止。謝爾曼法頒布已經經曆了二十年的風雨,期間雖然許多個人和公司因非法行為受到處罰,但是收效甚微。
其原因一方麵是聯邦最高法院利用該法措詞含糊,作有利於托拉斯的解釋,另一方麵則是資本家為了逃避法律追究,改頭換麵,用持股公司的形式來組織托拉斯,所以謝爾曼法頒布後壟斷組織依然繼續發展,其規模甚至是法案頒布之前的十倍。
就目前而言。托拉斯的觸角已遍布工礦、鐵路和城市公用事業的各個領域,少數財政寡頭日益控製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同時法院代表雇主的利益利用謝爾曼法壓製工人運動,他們通過判決先後破壞普爾曼鐵路工人、碼頭搬運工人和礦工聯合會工人的罷工運動。
在現在的美國。最有實力的財閥當屬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一個統治了美國的石油行業,並且正在與美國的老羅斯福政府打著反壟斷的官司。另一個是美國銀行界的救世主,掌握的了整個美國金融界的命脈。不過現在卻多了一個新型的銀行集團徐氏集團。
在上一次的對日戰爭時期,徐衛的徐氏集團在美國雖然已經嶄露頭角。但卻沒有達到壟斷的目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徐氏集團以其強大的財力和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利用零七年的金融界恐慌壟斷了美國的材料行業和武器行業以及能源行業從而代替已經退休的鋼鐵大王卡內基成為美國經濟界新的三巨頭。
徐氏集團在美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效仿後世的美國十大財閥之一的杜邦集團,都以材料行業的領先水平延續了尼龍絲襪的神話,也控製著美國的軍火工業,還同樣控製著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不同的是徐氏集團身後有一個可以堪比摩根銀行的強硬後台。
這正是因為徐氏集團的介入,現在的杜邦集團在幾乎所有的主要涉及領域都收到徐氏集團的擠壓,然而最重要的是杜邦集團現在的科技水平和財力都無法與徐氏集團相提並論,接下來的命運不是被收購,就是被逼破產,這就是商業壟斷的殘酷。
徐氏集團雖然與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並稱美國的三大巨頭,但與另外兩家不同的是徐氏集團在歐洲的事業也是如日中天,在麵對歐洲各國本土企業的時候完全是一副過江龍的姿態,其囂張氣勢堪比羅斯柴爾德家族。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由全美首屈一指的財經記者貝蒂.查爾斯.福布斯牽頭聯合一大批歐洲和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做了一份世界性質的經濟報告,報告指出被稱為世界首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差不多有五十億英鎊的財富,摩根家族的財富有十三億美元,折合英鎊為兩億六千萬,洛克菲勒家族為八億美元,折合英鎊為一億六千萬英鎊,而徐氏集團的財富為五億英鎊,遠超美國兩家金融界巨鱷之和。
與羅斯查爾德家族統治歐洲、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統治美國的情況不同,徐氏集團的發展模式突破了當年羅斯查爾德家族止步於美洲之外的桎梏,以強有力的姿態進入了美國市場,並且以獨到的曆史前瞻性在恰到好處的時候迅速控製美國材料、能源、汽車等新興行業,把前世借此起家的其他財閥摒之門外。
然而最令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不安的是徐氏集團除了控製了他們這些沒有涉及到的行業,而且在波斯和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地區還擁有著堪比美國的油田和鋼鐵,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兼並他們的危險,當然前提是徐氏集團要有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心。
在第二次對日戰爭的開始,徐衛就以徐氏集團掌門人的身份告知歐美各大對外貿易企業,再戰爭期間任何對日貸款以及對日貿易行為都是對徐氏集團的挑釁,將會成為徐氏集團永遠的敵人。
徐衛的華人身份雖然在其前期的商業發展中收到不少的桎梏,但在商業集團壯大之後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其中最主要的優勢就在於武裝力量的發展。
在當今社會國家的觀念雖然已經深入人心,但並不是表示在遊離在國家之外沒有其他的武裝力量,據徐衛所知世界首富羅斯柴爾德家族手中擁有數萬人的私軍,而在相傳最民.主、自由的美國,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也有著上萬人的武裝,這些武裝的主要作用一方麵是要保護家族的安全,但更多的是為他們家族事業的擴張做一些肮髒的事情。
但是不管這些人擁有多大的財富和武裝力量,他們的政府都不可能讓他們的這些武裝力量行走在太陽之下,更不要說用他們占山為王,這對於徐衛而言就沒有這麽多的限製了。
相對那些白人的財閥,徐衛的優勢在與他可以用他華人的身份獲得整個華人界的認同,並且得到華人精英的效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權的建立,同時徐衛的華人勢力對歐美各國的政權沒有任何威脅,可以任意發展。
徐衛的這份通告雖然說不上是武林盟主的武林貼,但也算得上是武林副盟主的詔令了,麵對其財富依然還在快速增長的徐氏集團,就連世界老大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這個時候也要避其鋒芒,更不要說其他的銀行企業和貿易企業。(未完待續。。)
今時已經不同往日,早在上一次徐衛與日本爭奪朝鮮控製權的時候歐美各國還依然能夠不顧徐衛對日本封鎖的禁令向日本大肆提供貸款和軍事物資,但是等到這個時候不要說為日本提供貸款,就算日本全額支付貨款,也很少有企業再給他們提供任何軍事物資了,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兩個字,壟斷。
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由於信用製度的發展,股份公司和聯合企業的出現以及周期性經濟危機中企業破產和分化的加劇,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而當生產和資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壟斷,從根本上說壟斷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美國從十九世紀初開始產業革命,比英、法等國晚五十多年,但到1890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就超過英、法、德等國,躍居世界第一≦☆,,而工業的蓬勃發展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壟斷。
在工業生產迅速集中的過程中,銀行資本也更為集中,十九世紀末,紐約出現了金融實力雄厚的三家人壽保險公司和兩家商業銀行。它們各自控製著幾十家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形成了強大的金融壟斷組織。開始與工業資本融合,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就是這樣誕生的。
當然。與之相對的就是反壟斷。
反壟斷法是國家權力幹預經濟的法律形式之一,最早起源於美國的反托拉斯立法,法學界公認反壟斷法的誕生以美國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法》為標誌。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隨著全國鐵路網的建立和擴大,原來地方性和區域性的市場迅速融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而大市場的建立一方麵推動了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麵也推動了壟斷組織即托拉斯的產生和發展。
美國石油業第一個托拉斯標準石油公司的建立標誌著美國曆史上第一次企業兼並浪潮的開始,它組織模式極度成功,使其他產業的大公司爭相仿效。沒多久,煙草、鋼鐵、電信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都落入少數大企業的控製中。
也就是從這開始,托拉斯在美國成為不受控製的經濟勢力,過度的經濟集中不僅使社會中下層人民飽受壟斷組織濫用市場勢力的苦害,而且也使市場普遍失去了活力。
隨著標準石油的不斷膨脹,反壟斷的聲音也越來越響,其中一些人認為壟斷妨礙了其他投資人對市場的參與和競爭,導致了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和滋生壟斷集團的超額利潤,而標準石油也成為了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打擊對象。被作為進行欺詐、高壓、行使特權的代表,首當其衝受到批判。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在19世紀80年代爆發了抵製托拉斯的大規模群眾運動,這種反壟斷浪潮導致《謝爾曼法》的誕生。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法,從而也被稱為世界各國競爭法之母。
《謝爾曼法》的頒布主要的目的是在遏製標準石油的擴張,但事實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仍然存在,各分公司仍然步調一致。協同作業,各公司的收入還是由以洛克菲勒為中心的委托人來管理。
在法案頒布的第二年。洛克菲勒被迫把總部從俄亥俄州搬到了新澤西州,但在聯邦政府層麵,反壟斷法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施行,在威廉.麥金利總統任職期間,大企業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發展,而洛克菲勒更是改組標準石油公司,以新澤西州的標準公司重新登記,標準石油公司的石油霸主地位再次得以確立。
當然,作為這個法案的主要針對者,美國政府的調查依然對其擴張有著不小的影響,其中對這個法案執行最嚴厲的當屬威廉.麥金利總統的繼任者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他利用肢解北方鐵路公司這一時機,發起了對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調查。
負責調查的密蘇裏州檢察長哈裏在調查結束後宣稱,將依據公司局的一份報告起訴標準石油托拉斯,該份報告詳述了標準石油公司龐大的規模和無比的權力,一個由八萬八千英裏長的輸油管及每年運入標準石油煉油廠六千八百萬桶原油所建構的複雜組織。
隨後,羅斯福政府在聖路易斯聯邦巡迴法院對標準石油公司提出起訴,指控這家公司違反了反托拉斯,期間羅斯福提出要將壟斷市場、勾結鐵路的標準石油公司徹底鏟除。
有了這樣致力改革的新政府,標準石油公司沒辦法通過賄賂把問題擺平,司法大戰於是展開。
最後,聯邦法庭判決,標準石油印地安納分支單位收取鐵路運費折扣是非法行為,罰款兩千九百萬美元,雖然後來標準石油的律師群在上級法院爭取到二審的機會,但羅斯福總統的特派檢察萬柯樂格隨後訴請解散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也就是標準石油托拉斯的大本營。
在後世,標準石油公司在判決之後便一路上訴到最高法院,最終由最高法院在1911年判決標準石油公司敗訴,在長達2萬字的判決書中,最高法院稱標準石油公司為不合理的托拉斯,命令解散三十八家分支機構,並把當初用以交換托拉斯的股票交還原股東,各自成立董事會,於是洛克菲勒為之辛苦經營四十年、耗盡畢生精力的石油王國轟然倒塌。
不過諷刺的是。解散托拉斯反而使洛克菲勒更富有,當初合組標準石油的公司之中。許多家都原屬於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解散後。洛克菲勒反而擁有各種石油相關產業的投資組合。
而那些原是標準石油公司的分支企業,在脫離標準石油公司後依然欣欣向榮,許多企業的股票公開上市,由於是管理完善的公司,股票甚至受投資人喜愛,股價上漲使得洛克菲勒更為富有。
更為諷刺的是,從《謝爾曼法》問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期間除美國在1914年頒布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作為對謝爾曼法的補充外,其他國家的反壟斷立法幾乎是空白。
到目前為止。謝爾曼法頒布已經經曆了二十年的風雨,期間雖然許多個人和公司因非法行為受到處罰,但是收效甚微。
其原因一方麵是聯邦最高法院利用該法措詞含糊,作有利於托拉斯的解釋,另一方麵則是資本家為了逃避法律追究,改頭換麵,用持股公司的形式來組織托拉斯,所以謝爾曼法頒布後壟斷組織依然繼續發展,其規模甚至是法案頒布之前的十倍。
就目前而言。托拉斯的觸角已遍布工礦、鐵路和城市公用事業的各個領域,少數財政寡頭日益控製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同時法院代表雇主的利益利用謝爾曼法壓製工人運動,他們通過判決先後破壞普爾曼鐵路工人、碼頭搬運工人和礦工聯合會工人的罷工運動。
在現在的美國。最有實力的財閥當屬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一個統治了美國的石油行業,並且正在與美國的老羅斯福政府打著反壟斷的官司。另一個是美國銀行界的救世主,掌握的了整個美國金融界的命脈。不過現在卻多了一個新型的銀行集團徐氏集團。
在上一次的對日戰爭時期,徐衛的徐氏集團在美國雖然已經嶄露頭角。但卻沒有達到壟斷的目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徐氏集團以其強大的財力和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利用零七年的金融界恐慌壟斷了美國的材料行業和武器行業以及能源行業從而代替已經退休的鋼鐵大王卡內基成為美國經濟界新的三巨頭。
徐氏集團在美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效仿後世的美國十大財閥之一的杜邦集團,都以材料行業的領先水平延續了尼龍絲襪的神話,也控製著美國的軍火工業,還同樣控製著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不同的是徐氏集團身後有一個可以堪比摩根銀行的強硬後台。
這正是因為徐氏集團的介入,現在的杜邦集團在幾乎所有的主要涉及領域都收到徐氏集團的擠壓,然而最重要的是杜邦集團現在的科技水平和財力都無法與徐氏集團相提並論,接下來的命運不是被收購,就是被逼破產,這就是商業壟斷的殘酷。
徐氏集團雖然與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並稱美國的三大巨頭,但與另外兩家不同的是徐氏集團在歐洲的事業也是如日中天,在麵對歐洲各國本土企業的時候完全是一副過江龍的姿態,其囂張氣勢堪比羅斯柴爾德家族。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由全美首屈一指的財經記者貝蒂.查爾斯.福布斯牽頭聯合一大批歐洲和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做了一份世界性質的經濟報告,報告指出被稱為世界首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差不多有五十億英鎊的財富,摩根家族的財富有十三億美元,折合英鎊為兩億六千萬,洛克菲勒家族為八億美元,折合英鎊為一億六千萬英鎊,而徐氏集團的財富為五億英鎊,遠超美國兩家金融界巨鱷之和。
與羅斯查爾德家族統治歐洲、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統治美國的情況不同,徐氏集團的發展模式突破了當年羅斯查爾德家族止步於美洲之外的桎梏,以強有力的姿態進入了美國市場,並且以獨到的曆史前瞻性在恰到好處的時候迅速控製美國材料、能源、汽車等新興行業,把前世借此起家的其他財閥摒之門外。
然而最令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不安的是徐氏集團除了控製了他們這些沒有涉及到的行業,而且在波斯和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地區還擁有著堪比美國的油田和鋼鐵,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兼並他們的危險,當然前提是徐氏集團要有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心。
在第二次對日戰爭的開始,徐衛就以徐氏集團掌門人的身份告知歐美各大對外貿易企業,再戰爭期間任何對日貸款以及對日貿易行為都是對徐氏集團的挑釁,將會成為徐氏集團永遠的敵人。
徐衛的華人身份雖然在其前期的商業發展中收到不少的桎梏,但在商業集團壯大之後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其中最主要的優勢就在於武裝力量的發展。
在當今社會國家的觀念雖然已經深入人心,但並不是表示在遊離在國家之外沒有其他的武裝力量,據徐衛所知世界首富羅斯柴爾德家族手中擁有數萬人的私軍,而在相傳最民.主、自由的美國,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也有著上萬人的武裝,這些武裝的主要作用一方麵是要保護家族的安全,但更多的是為他們家族事業的擴張做一些肮髒的事情。
但是不管這些人擁有多大的財富和武裝力量,他們的政府都不可能讓他們的這些武裝力量行走在太陽之下,更不要說用他們占山為王,這對於徐衛而言就沒有這麽多的限製了。
相對那些白人的財閥,徐衛的優勢在與他可以用他華人的身份獲得整個華人界的認同,並且得到華人精英的效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權的建立,同時徐衛的華人勢力對歐美各國的政權沒有任何威脅,可以任意發展。
徐衛的這份通告雖然說不上是武林盟主的武林貼,但也算得上是武林副盟主的詔令了,麵對其財富依然還在快速增長的徐氏集團,就連世界老大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這個時候也要避其鋒芒,更不要說其他的銀行企業和貿易企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