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薦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後麵!!!


    車間機器的安裝幾近完工的時候,徐衛便開始大力發展寧鄉的煤炭開采,以便能夠跟得上開工以後發電機對煤炭的需求,所以招收的四萬工人除了一萬十八到二十五歲的青壯外,剩餘的三萬來人全部分配到煤礦上。


    寧鄉最大的煤礦在煤炭壩鎮,前世徐衛在長沙上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煤炭壩鎮的煤礦,而且還知道其中躍進、竹山塘、五畝衝和西峰侖四個最大的煤礦的大體位置,不過在清末煤炭壩鎮雖然已經開始了煤炭的開采,但是隻有前世躍進煤礦的位置一處礦井。


    徐衛憑借著自己的印象將其餘的三個煤礦找了出來,將三萬工人全部安排在這四個大型的煤礦內,根據煤礦上最有經驗的師傅估計,以現在沒有先進的機器的情況下,四個煤礦每月可以開采一萬噸左右,這些煤炭除了供應自己的發電廠之外還有剩餘。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徐衛的護衛隊規模已經從原來的一千人迅速擴展到一萬人,將所有的十八到二十五周歲的工人全部征集到護衛隊中。


    徐衛一改¤∵,往日五十人為一隊讓二十名英國教官帶領的模式,而是將護衛隊按照小隊、中隊、大隊、總隊的等級編製在一起,其中一個小隊十四人,一個中隊下設四個小隊和一個七人的中隊部,一個大隊下設四個中隊和一個二十八人的中隊部,一個總隊下設四個大隊和一個五十一人的總隊部,合計一個總隊一千一百七十一人。


    所有的護衛隊分為十個總隊,總隊長則是從原來一千個護衛隊中表現比較好的知識分子擔任,下麵的軍官則是根據徐衛的考驗和總隊長以及教官的推薦來任命,而那二十名英國教官則不再負責護衛隊的日常訓練,轉而變成徐衛安設在工廠的內的士官學校,教授小隊長及其以上軍官的軍事知識。


    另外,徐衛還在招募的時候招收了很大一部分年齡在二十五到四十歲之間的讀書人,這些人大多出身在貧困家庭,由於在讀書方麵有所天分成為了整個家族的希望,可是隨著清王朝廢除科舉考試以後,這些人在家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由於整年的沉迷於科舉考試,這些人對於種田的技能一無所知,為了生存不得不來到城內以賣字或者說書為生,生活極度艱苦,所以在徐衛以高新招收工人的時候進入徐衛的工廠。


    整個大清的現狀是全民文盲率極高,但是相對於讀書人那些極少的崗位來說這個比例又顯得太高了,尤其是清政府還將其中一個最尊貴、最有誘惑力的科舉做官廢除之後。


    對於中國當今社會本來就缺少的讀書人。徐衛當然不會讓他們和那些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人一起到煤礦上做工,而是將他們安置在護衛隊的後勤方麵以及工廠和礦場的收支管理方麵。


    由於徐衛的紡織廠僅靠長沙北部靠近洞庭湖的三個府種植的棉花完全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所以在工廠的生產效率趕上去以後,徐衛準備向湖南全省以及湖北、江西、貴州、廣西等地的產棉地區大量收購棉花,而這些讀書人則會作為書記人員隨行。


    同時,徐衛在各總隊設置了生活委員處,從這些讀書人中選出一部分表達能力表較強的人作為各總隊的生活委員,負責護衛隊員出訓練以外的衣食住行,甚至家庭狀況。


    生活委員處的標準版配置為五人,其中一名為生活委員處的處長,平時就在總隊辦公,其餘的四名為則作為生活委員設置在每個總隊的四個大隊。


    這些生活委員是有徐衛親自培訓,並且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每隔五天都要到徐衛在工廠內的辦事機構接受徐衛的再次培訓,並且向徐衛報告各總隊隊員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


    這些生活委員在總隊乃至大隊被徐衛賦予了極大的權利,可以說除了訓練之外,就連各總隊的總隊長和大隊長都要接受這些委員的監督和領導。


    當年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新軍的時候,每次的列隊訓練都要被軍官們詢問“我們吃誰的飯?我們穿誰的衣?”之類的問題,而士兵們則高唿“我們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來增加袁世凱在新軍中的威信,而袁世凱能夠在致仕之後還能夠領導整個北洋除了因為他的政治手腕以及滿清權貴極力爭權奪勢排斥漢人外,與這樣深入內心的洗腦是分不開的,當時整個北洋係統依然唯袁世凱的命是從,甚至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拒絕執行朝廷派往鎮壓起義的總統製蔭昌的命令,最後不得不再次啟用袁世凱。


    徐衛就根據袁世凱的先例,在每次早晨列隊集訓之前都要求生活委員們在前排領著護衛隊員們高唿“我們吃誰的飯?我們穿誰的衣?”,而下麵的護衛隊員則迴應“我們吃少爺的飯,穿少爺的衣。”


    值得一提的是徐衛在外麵比在徐家大院在輩分上漲了一輩,他從徐家大院的孫少爺搖身一變成了少爺,而徐家真正的四少爺徐麟則多年的媳婦終於熬成婆,變成了老爺,而且前麵不帶“四”這個數量詞,當然徐家現在的家主則從徐家的老爺一躍而成了老太爺。


    對於工廠和寧鄉的煤礦,徐家排的上號的少爺和孫少爺都沒有參與,不是徐衛不讓他們參與,而是他們根本看不上長沙的這點產業,都將目光放在了徐衛在英國的產業上麵,甚至從經常和徐衛有往來的英國駐長沙領事口中探聽到徐衛的資產遠遠地超過徐衛所說的兩萬萬兩銀子後更是對這種不超過一百萬英鎊的資產不屑一顧。


    唯恐徐衛將他們留在家裏管理長沙的紡織廠和礦場,在工廠建造一個月裏麵,徐家的這些少爺和孫少爺都沒有敢來過一次,倒是徐家旁支有不少的子弟通過徐麟的關係找到徐衛,被徐衛按照能力的大小都委派了差事,甚至有一個徐家的子弟還成為了十個總隊長中的一個。


    由於徐衛購買的武器隻能夠供給一個總隊的使用,所以徐衛將十個總隊分為十個波次,每個總隊實戰訓練三天,這樣一個月就可以訓練一次,剩餘的九個總隊則是安排一個總隊看守四個煤礦,八個總隊在體能訓練之餘拿著木槍練習刺殺和瞄準。


    雖然從英國迴來後,整個湖南包括巡撫岑春冥在內的所有官員都對徐衛這個在英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年輕人報以最大的善意,但是徐衛並沒有被這種善意迷失雙眼,有前世血的經驗教訓告誡他不作死就不會死,所以徐衛依然沒有在廠房內打仗旗鼓的給護衛隊進行實彈訓練,而是將護衛隊拉到長沙與江西交界的山區訓練,順便練習護衛隊的長途拉練以及後勤的戰時補給能力。


    對於整個護衛隊的訓練,徐衛並沒有學習先賢的同甘共苦的經驗與護衛隊的隊員們一同訓練,隻是隔三差五的進入各總隊巡視,以便讓底下的隊員們認識自己這個大老板,並且時不時的和在訓練的隊員們談談心,同時邀請一些平時表現比較好的隊員一起吃頓飯。


    徐衛雖然不和護衛隊的隊員們同甘共苦,但是他依然要求護衛隊的所有軍官在訓練時必須和下麵的隊員同吃同住,決不能搞特殊對待。


    除了這些人員外,徐衛還有一個人數達到了七千多人的大型建築隊,這些人在老師傅的帶領下在工廠蓋了一個月的房子,熟悉了所有的建築工序,甚至有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人已經在最需要技術的壘磚方麵可以與帶領的師傅比肩了。


    和徐衛所辦的磚窯內燒磚的師傅一樣,這些人都是徐衛手中寶貴的資源,等到長沙的所有產業都上了軌道以後,徐衛將會把這些工人帶到自己的領地皮爾巴拉,讓他們在那裏建造移民所用的房屋。


    雖然現在歐美各國已經有了鋼筋混凝土作為承重牆的使用先例,但是以目前的建築水平依然達不到後世那種隻需要鋼筋混泥土框架承重的水平,依然需要磚體承重,所以這種精通建築的師傅是必不可少的。


    自從女工搬到工廠內後,徐衛的紡織廠就正式工了,而徐衛依然延續了以往的簡答明了的做事風格,將紡織廠命名為徐氏紡織廠。


    女工雖然都被安置在了工廠內,但是在長沙城內的製衣手藝依然被保留了下來,一些在製衣方麵比較精湛的女工被徐衛區分了出來,這些女工則被安置在紡織廠一個新成立的製衣部門,專門製造新員工進廠所用的衣服和被褥,同時也負責製作老員工以後更換的衣服。


    由於工廠內隨處可見的都是女員工,徐衛便規定還在工廠內的所有的護衛隊員和建築工人平時不能無故在工廠內晃蕩,以防這些少男少女們因為荷爾蒙過剩做出一些讓長沙城的老夫子們深惡痛絕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氏純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氏純情並收藏清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