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說的就是道教龍虎山,得名並非山有龍有虎,而是祖師張道陵在此煉丹,丹成龍虎現,故起名為龍虎山,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龍虎山並不算靠前。
至於龍虎山的風水,有前人風水大家點評為天星照應,地氣衝凝,神人所都,玄門八百,拋卻一些不顯眼的宗門,還有全真,茅山,靈寶,清微,淨明,龍門,三豐等諸多派別,但是能在曆朝曆代都受封紫金光祿大夫,得皇帝欽賜大真人的也唯有龍虎正一的張姓天師,明裏暗裏,龍虎山都是朝廷欽命的道教執牛耳者,就算是丘處機那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的全真教雖然能暫占上風,卻始終是差龍虎山三分。
這一切的根源,皆是因為後山丹爐前的那一池金蓮,那後山的丹爐本身就是祖師張道陵丹成之地,更是龍虎山風水龍脈集結之處,相傳祖師煉丹之時閑暇之空隨手挖下一方小塘,丟入蓮子一百零八顆,龍虎山山清水秀靈異濃鬱,丹爐重地又是風水集結之所,按理說那小塘之中的金蓮定然長勢旺盛,可是跟著祖師燒爐子的小道童每天盯著那塘水去看,卻終究不見蓮子生根,更別說開花結果。道童十分不解,問於祖師,祖師總是笑而不語,小道童隻當是滿山的氣運都被這丹爐內的靈丹吸走,隻待丹成之際便是蓮花盛開之時,可是丹成龍虎現,這一顆金丹讓龍虎山聞名天下,任憑那小道童如何精心照拂,卻仍舊不見那蓮池裏有半點動靜,道童氣的幾乎要抹鼻子,祖師卻笑著說道,花開時自開,我不求仙仙自來。
直至後來,祖師張道陵山前講經,授下《太玄經》有二百七十卷,之後招手仙鶴來駕鶴西去成仙證道,已經成為垂暮老者的當年道童驚喜發現祖師當年所種蓮池竟然有一朵金蓮一夜盛開。
花開時自開,我不求仙仙自來。
自此,龍虎有一仙人得道,那蓮池便長出金蓮一朵,蓮花自盛開之時便久生而不滅,生機灼灼。
祖師當年撒入蓮子一百零八顆,龍虎當出仙人一百零八位!普天之地道門聖土,誰人能與之爭鋒?
曆朝天子登龍虎封天師,看似是敬的龍虎山氣運金蓮保江山永固長治久安,實則拜的是龍虎山天上的還有未登天的未來仙人,梁山有一百零八好漢,龍虎山卻會有仙人一百零八位,這就是龍虎山的底氣和靠山!
龍虎山的往代天師,修道中人自然盼能修成正果填補那一百零八之位,但是修道一途全無定數可言,有資質愚鈍的小道士忽然觀山而頓悟,也有靈氣十足從小修行圓滿之人窮極一生卻不得造化,天數難測,天意更難測,拋卻這些不說,龍虎山上上下下對於龍虎山為何獨得恩寵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那蓮池之中的金蓮,乃是龍虎山的重中之重立道之本,自然得龍虎山上下悉心照拂,大家都知道,這蓮池中的金蓮不是普通的蓮花,更不能說是聖物,是往代天師紮在龍虎山的根,是龍虎山千秋萬代的靠山。
從張道陵立龍虎道場開始,傳至大明開國洪武年間,龍虎山那蓮池之中氣運金蓮共有十三朵,代表了從龍虎山走出的仙人十三人,那大元韃子得江山,因為丘處機與那千古大汗的關係,韃子尊全真而遠龍虎,卻存世不足百年就丟了江山,這讓受了幾十年窩囊氣的龍虎山子弟都大唿暢快,如此對比下來,誰能主宰國運沉浮顯而易見,果不其然,大明一統不足三年,那當過和尚的開國皇帝朱重八就帶文物朝臣來龍虎冊封天師,帝王來自然有帝王之禮相待,但是來的另外一個人,卻讓龍虎山上下更為謹慎小心,那便是玄門之中名聲無二的劉基劉伯溫,同為玄門中人,劉伯溫貴為丞相,更是開國重臣,世人都言劉伯溫得南華老人贈青囊經,一身本領通玄,玄門中人甚至有很多隻認劉伯溫而不識龍虎山,對於這樣一個人,龍虎山自然要小心伺候,當劉伯溫提出要去觀蓮池之時,天師府雖然萬般的不情願,卻也隻能拱手相請,那劉伯溫在蓮池前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一直等封禪結束之後才雖隊伍離開。
劉伯溫走後,天師府立馬去那蓮池之中小心查看,如此重寶,可別讓這個老小子偷走一株,前前後後的數了七八十來遍確認無誤之後大家這才放下心來。
後劉伯溫得了那個寫出了劉家風水術的劉元華,帶著一幫門生故吏走遍天下行屠龍之舉,龍虎山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劉伯溫一行人,打的是皇命旗號,龍虎山雖然對他的屠龍十分不解甚至有些隱憂,卻終究是不好插手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料想當那劉伯溫屠了那九九八十一條龍脈,用這九九八十一條龍脈造八臂哪吒城鎮壓了那條北海孽龍之後,那一年,九龍拉棺從天而降,龍虎山蓮池裏的那十三多氣運金蓮竟然在一夜之間枯死!
不留一株!
龍虎山上下悲慟欲絕,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雖然此事最後以那個名聲顯赫的劉伯溫不得善終而收場,可是那枯死的金蓮卻再無複生的可能,失去了那一池金蓮的龍虎山變成了普通的龍虎山,再無半點底氣可言,也就是有了這件事,才有了武當山的真武當興三百年。
這件事自然可謂是龍虎山上下的揪心之痛,那看似是罪魁禍首的劉伯溫死了,可是十三朵氣運金蓮枯死的答案卻是沒有解開,這十三朵金蓮枯死也就算了,剩下的九十五朵還能否盛開?昔日先人已成仙而去,後人之路是否封死?
龍虎山的張姓天師自然是要一個答案,這一切的答案,似乎都在那青龍山的九龍拉棺之中!可是那劉伯溫立在山前的活人勿進死人勿葬八字古碑卻如同是一道天塹,龍虎山八位長老一身修為早已通玄,世人若見了定然俯首稱在世神仙,可是這八位長老聯手卻終究是一入青龍山而不得出,龍虎山召天下玄門之士,卻始終無一人能活著走出青龍山,更因為龍虎山在青龍山折損了太多人馬,這更讓龍虎山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卻探尋青龍山之真相,青龍山之秘,說是天下玄門翹首以盼之秘密,不若說是龍虎山金蓮之秘。
更有甚者,那十三株金蓮凋零之後,再無一金蓮從蓮池長出,龍虎山再也沒有出一位仙人!連同著那蓮池邊上的丹爐也被封存,天下再無龍虎丹藥。
毀金蓮,則是毀了往代登天仙尊的根,與掘人祖墳無異,青龍山活人入不歸,死人葬不祥,劉伯溫後人對此一無所知,一切的答案似乎都在那個劉伯溫最為信任,也就是在當年劉伯溫案之中出走的劉元華身上,劉元華出逃方城守在青龍山腳下,一切似乎都跟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劉家便因為劉元華與劉伯溫,與龍虎山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但是劉家人未曾登過龍虎山。
龍虎山天師府也未登過劉家門。
後滿人入關,再到天下紛爭,劉家已曆七代,龍虎山更是韜光養晦近兩百年。
直到近百年前。
天下風雲突變。
華夏大地經五千年未有之變局。
這時候劉家劉敬堂首登龍虎山,說是要來與道門大真人品茶論道,此人可謂是巧舌如簧,舌戰群儒之後與龍虎山當代張姓天師密談三天三夜,所談何事外人無從得知,就連龍虎山的八位長老也全然不知所雲,密談三天三夜之後,劉敬堂滿意而歸,半個月後,龍虎道人下江南,成就了當時風頭無二的南京劉家。
忍了兩百餘年的龍虎山終究是毀在了劉敬堂的嘴上,天道四九年份,那一代張姓天師退居寶島,連同天師符印宗門諸般密保皆已不在,龍虎山丟了天師正統職位,可謂是鬧了天下最大的笑話。
好在一個在後山隱居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爺子走出了山,這才穩住了局麵。
但是這天下,早已不是原來的天下。
這龍虎山,也不是當年的龍虎山了。
天下長治久安,呈現大同之勢。
若是說起那江湖上。
彎背老六的刀早已是天下第一,罪魁禍首的劉敬堂依然有江南第一人之稱,更何況他身邊還跟著一個為殺人而生的納蘭敬德,有一個蓋世奇才蓋九幽橫空出世攪動的江湖上風雲詭辯。蓋九幽敗於彎背老六之手登了龍虎山,本以為宗門能出一個武道奇才也能扛起大旗,可是那蓋九幽卻留下一句道法無邊我有邊跑路去了,好死不活的竟然跑去了佛門之地,讓那幫念經的和尚笑掉了大牙,結果和尚們也沒笑多久就被蓋九幽一耳刮子抽了上來,佛不渡我我自渡,蓋九幽又離佛門而去,他倒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佛道二門卻是差點成了笑話。
這些事,這些話,外人終不能得知。
此時龍虎山上。
一個老道士講。
一個瓜子臉的小道士聽。
那瓜子臉的小道士聽完之後張大了嘴巴道:“那師父你的這個天師,其實是撿來的?”
本不姓張為了救場改為張姓接任了天師的老人正捧著竹簡說的不亦樂乎,聽了小道士這句話拿著竹簡砸了小道士的腦袋上,橫眉怒道:“什麽是撿的?師父就不能是天命之人?”
小道士抱著頭裝哭。
老道士趕緊湊上去摸著徒弟的腦袋道:“師父砸疼了?”
小道士正欲抬起頭對師父做個鬼臉,說一句師父你又上當了,結果剛抬起頭就是一記鑿子鑿了下來,這一記鑿子正中腦瓜子,疼的小道士眼淚打轉,老道士卻笑的前俯後仰。一邊笑一邊指著小道士,似乎在嘲笑他跟為師鬥你還嫩的很呢。
直到小道士哭了出來,老道士這才止住了笑,他鼓著一張明顯憋不住笑的威嚴老臉,對小道士道:“珍貴!再哭鼻子,拿什麽成仙?”
小道士恰著腰道:“我不稀罕!誰稀罕成仙就成仙去!”
“怎麽?前幾天不是信誓旦旦要成仙,用如來神掌一巴掌拍死那個把丹藥丟地上的彎背老六?現在就不稀罕了?”老道士道。
本來就生氣的小道士聽了老道士這句話,更是氣的雙頰通紅道:“所以師父不行我也跟著受氣!你要是能打過他,用得著拚死拚活的摘下三朵氣運金蓮給那個老頭煉丹?平時我看一眼都不舍得讓我看,給人煉丹巴結人的時候就舍得了?一摘就是三株!巴結就算了,你要是能打過他,他敢當著我的麵把丹藥給丟了?知道我這一路上是怎麽過去的麽?那叫一個九死一生啊!”
老道士抱起了小道士把小道士放在了腿上,道:“成成成,是師父沒用,害你跟著我受委屈的行了吧?”
被師父這麽一哄,小道士怨氣也消失了一大半,他這時候才忽然想起來師父講的故事自相矛盾,金蓮不是被毀了嗎?為何蓮池裏現在遍地金蓮開?自己可是數過不知道多少次,不多不少剛好是一百零八株,減掉給那個討厭的老頭煉丹用去的三株,還剩下一百零五株。
“你又騙我,你說池子裏的金蓮都沒了,怎麽現在都長滿了?”小道士抓住了老道士的胡子說道。
老道士頷首道:“你急什麽,我說我講完了嗎?”
老道士眯著眼道:“我的師父啊,叫張乘風,就是剛說起那個從後山走出來的老頭,當年他曾去見過那個扛著棺材進京的年輕人一麵,後來呢,青龍山這麽多年終於走出來了一個活人,我一直跟你說的那個叫林八千的小子出了世,他出生的那天晚上,龍虎山後山那空蕩蕩的池子,一夜之間金蓮開,一百零八株,生機勃勃,看起來倒是龍虎山上千年未有的大氣運。”
“他這麽厲害啊?”小道士長大了嘴巴問道。
“那可不?”老道士說道。
“要說天命之人,那小子才真的算是,誰知道劉敬堂那個千年才出一個的老狐狸怎麽把他搗鼓出來的,一出生那黃二太爺就敢逾了彎背老六立下的規矩派人去了青龍山下,之後更是引來了三年大旱,我師父乘風老道就是那時候下的山,看了那孩子一眼,竟然心甘情願的留下了要去陰司論功德造化的本命銅錢劍給他保命,甚至用命頂了那本來屬於他的天譴讓天降甘霖,彎背老六雖然一直沒出麵,但是袁天道為了那孩子可是該做的全都做了,更別說劉家的人,劉家的那些後人雖然沒有成器的,我可是聽說劉家差點把諾大的家底子都交到那小子的手裏,林昆侖成了彎背老六的半個徒弟成就了一身霸王體魄,林家的那個林長生,得了蓋九幽那老狂人的一身霸道本事,現在又背彎背老六定位了新的接刀人,這算不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氣運這東西,就跟狗屎一樣,要你踩的時候躲都躲不過去啊!”老道士說道。
“那有什麽用,你不是說那林八千二十三歲之後要是能活著才開啟屬於他的大世,現在他還沒二十三呢,那個會殺人的老頭不是去殺他了?那老頭要殺他,他躲的了?”小道士道。
“納蘭老頭哪裏是要殺他,納蘭老頭是要逼林長生出來接刀啊。”老道士說道。
“刀?那老頭的刀?我見過,就在牆上掛著,黑不溜秋的,沒啥了不起啊。”小道士說道。
老道士摸了摸小道士的腦袋道:“彎背老六的刀,是規矩,也是擔子。你不是一直問師父為啥那麽舍得摘了三株金蓮給那個老頭嗎?因為那個老頭當年就憑著那把刀,給人間淨土,更是給這天下人立了規矩,如果不是那個老頭,這蓮池裏別說一百零八株金蓮了,就是一萬八千株,也早就被拔光了,怕是連池子裏的水都保不住。修道中人當為天下蒼生,本來有些事是該龍虎山幹的,他幫龍虎山幹了,送三株,不多。”
“你這麽說我倒是沒有這麽生氣了。”小道士大度的說道。
老道士看著遠方,拍著小道士,不一會兒傳來了輕輕的鼾聲,小道士竟然睡著了,老道士看著小道士的臉,再抬頭看向洛陽城的方向道:“有些東西,也是時候有答案了。”
他把小道士放到了被窩裏,獨自走到了蓮池旁。
看著蓮池中生機盎然的一百零五株金蓮,老道士念叨道:“好事?壞事?好壞事兒?算了,不想了,大夢有春秋啊!”
忽然,他抬起頭看向了北方,先是一驚,再是會心一笑道:“得,如意算盤都落空了。”
——老道士再迴屋的時候,小道士坐著一直哭,原來是發了臆症,老道士喊醒了他,拍著他的後背道:“乖徒弟,夢到啥呢哭成這樣?”
“我夢到師兄笑話我,說你給我起的名字不好聽,珍貴像個女孩兒的名字!”小道士哭著道。
“那要不,叫阿珍?”老道士摸著頭道。
“靠!”
“珍貴?”
“恩?”
“如來神掌,是和尚的,咱們道士不會。你要是會了,那可是背叛師門!”
至於龍虎山的風水,有前人風水大家點評為天星照應,地氣衝凝,神人所都,玄門八百,拋卻一些不顯眼的宗門,還有全真,茅山,靈寶,清微,淨明,龍門,三豐等諸多派別,但是能在曆朝曆代都受封紫金光祿大夫,得皇帝欽賜大真人的也唯有龍虎正一的張姓天師,明裏暗裏,龍虎山都是朝廷欽命的道教執牛耳者,就算是丘處機那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的全真教雖然能暫占上風,卻始終是差龍虎山三分。
這一切的根源,皆是因為後山丹爐前的那一池金蓮,那後山的丹爐本身就是祖師張道陵丹成之地,更是龍虎山風水龍脈集結之處,相傳祖師煉丹之時閑暇之空隨手挖下一方小塘,丟入蓮子一百零八顆,龍虎山山清水秀靈異濃鬱,丹爐重地又是風水集結之所,按理說那小塘之中的金蓮定然長勢旺盛,可是跟著祖師燒爐子的小道童每天盯著那塘水去看,卻終究不見蓮子生根,更別說開花結果。道童十分不解,問於祖師,祖師總是笑而不語,小道童隻當是滿山的氣運都被這丹爐內的靈丹吸走,隻待丹成之際便是蓮花盛開之時,可是丹成龍虎現,這一顆金丹讓龍虎山聞名天下,任憑那小道童如何精心照拂,卻仍舊不見那蓮池裏有半點動靜,道童氣的幾乎要抹鼻子,祖師卻笑著說道,花開時自開,我不求仙仙自來。
直至後來,祖師張道陵山前講經,授下《太玄經》有二百七十卷,之後招手仙鶴來駕鶴西去成仙證道,已經成為垂暮老者的當年道童驚喜發現祖師當年所種蓮池竟然有一朵金蓮一夜盛開。
花開時自開,我不求仙仙自來。
自此,龍虎有一仙人得道,那蓮池便長出金蓮一朵,蓮花自盛開之時便久生而不滅,生機灼灼。
祖師當年撒入蓮子一百零八顆,龍虎當出仙人一百零八位!普天之地道門聖土,誰人能與之爭鋒?
曆朝天子登龍虎封天師,看似是敬的龍虎山氣運金蓮保江山永固長治久安,實則拜的是龍虎山天上的還有未登天的未來仙人,梁山有一百零八好漢,龍虎山卻會有仙人一百零八位,這就是龍虎山的底氣和靠山!
龍虎山的往代天師,修道中人自然盼能修成正果填補那一百零八之位,但是修道一途全無定數可言,有資質愚鈍的小道士忽然觀山而頓悟,也有靈氣十足從小修行圓滿之人窮極一生卻不得造化,天數難測,天意更難測,拋卻這些不說,龍虎山上上下下對於龍虎山為何獨得恩寵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那蓮池之中的金蓮,乃是龍虎山的重中之重立道之本,自然得龍虎山上下悉心照拂,大家都知道,這蓮池中的金蓮不是普通的蓮花,更不能說是聖物,是往代天師紮在龍虎山的根,是龍虎山千秋萬代的靠山。
從張道陵立龍虎道場開始,傳至大明開國洪武年間,龍虎山那蓮池之中氣運金蓮共有十三朵,代表了從龍虎山走出的仙人十三人,那大元韃子得江山,因為丘處機與那千古大汗的關係,韃子尊全真而遠龍虎,卻存世不足百年就丟了江山,這讓受了幾十年窩囊氣的龍虎山子弟都大唿暢快,如此對比下來,誰能主宰國運沉浮顯而易見,果不其然,大明一統不足三年,那當過和尚的開國皇帝朱重八就帶文物朝臣來龍虎冊封天師,帝王來自然有帝王之禮相待,但是來的另外一個人,卻讓龍虎山上下更為謹慎小心,那便是玄門之中名聲無二的劉基劉伯溫,同為玄門中人,劉伯溫貴為丞相,更是開國重臣,世人都言劉伯溫得南華老人贈青囊經,一身本領通玄,玄門中人甚至有很多隻認劉伯溫而不識龍虎山,對於這樣一個人,龍虎山自然要小心伺候,當劉伯溫提出要去觀蓮池之時,天師府雖然萬般的不情願,卻也隻能拱手相請,那劉伯溫在蓮池前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一直等封禪結束之後才雖隊伍離開。
劉伯溫走後,天師府立馬去那蓮池之中小心查看,如此重寶,可別讓這個老小子偷走一株,前前後後的數了七八十來遍確認無誤之後大家這才放下心來。
後劉伯溫得了那個寫出了劉家風水術的劉元華,帶著一幫門生故吏走遍天下行屠龍之舉,龍虎山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劉伯溫一行人,打的是皇命旗號,龍虎山雖然對他的屠龍十分不解甚至有些隱憂,卻終究是不好插手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料想當那劉伯溫屠了那九九八十一條龍脈,用這九九八十一條龍脈造八臂哪吒城鎮壓了那條北海孽龍之後,那一年,九龍拉棺從天而降,龍虎山蓮池裏的那十三多氣運金蓮竟然在一夜之間枯死!
不留一株!
龍虎山上下悲慟欲絕,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雖然此事最後以那個名聲顯赫的劉伯溫不得善終而收場,可是那枯死的金蓮卻再無複生的可能,失去了那一池金蓮的龍虎山變成了普通的龍虎山,再無半點底氣可言,也就是有了這件事,才有了武當山的真武當興三百年。
這件事自然可謂是龍虎山上下的揪心之痛,那看似是罪魁禍首的劉伯溫死了,可是十三朵氣運金蓮枯死的答案卻是沒有解開,這十三朵金蓮枯死也就算了,剩下的九十五朵還能否盛開?昔日先人已成仙而去,後人之路是否封死?
龍虎山的張姓天師自然是要一個答案,這一切的答案,似乎都在那青龍山的九龍拉棺之中!可是那劉伯溫立在山前的活人勿進死人勿葬八字古碑卻如同是一道天塹,龍虎山八位長老一身修為早已通玄,世人若見了定然俯首稱在世神仙,可是這八位長老聯手卻終究是一入青龍山而不得出,龍虎山召天下玄門之士,卻始終無一人能活著走出青龍山,更因為龍虎山在青龍山折損了太多人馬,這更讓龍虎山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卻探尋青龍山之真相,青龍山之秘,說是天下玄門翹首以盼之秘密,不若說是龍虎山金蓮之秘。
更有甚者,那十三株金蓮凋零之後,再無一金蓮從蓮池長出,龍虎山再也沒有出一位仙人!連同著那蓮池邊上的丹爐也被封存,天下再無龍虎丹藥。
毀金蓮,則是毀了往代登天仙尊的根,與掘人祖墳無異,青龍山活人入不歸,死人葬不祥,劉伯溫後人對此一無所知,一切的答案似乎都在那個劉伯溫最為信任,也就是在當年劉伯溫案之中出走的劉元華身上,劉元華出逃方城守在青龍山腳下,一切似乎都跟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劉家便因為劉元華與劉伯溫,與龍虎山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但是劉家人未曾登過龍虎山。
龍虎山天師府也未登過劉家門。
後滿人入關,再到天下紛爭,劉家已曆七代,龍虎山更是韜光養晦近兩百年。
直到近百年前。
天下風雲突變。
華夏大地經五千年未有之變局。
這時候劉家劉敬堂首登龍虎山,說是要來與道門大真人品茶論道,此人可謂是巧舌如簧,舌戰群儒之後與龍虎山當代張姓天師密談三天三夜,所談何事外人無從得知,就連龍虎山的八位長老也全然不知所雲,密談三天三夜之後,劉敬堂滿意而歸,半個月後,龍虎道人下江南,成就了當時風頭無二的南京劉家。
忍了兩百餘年的龍虎山終究是毀在了劉敬堂的嘴上,天道四九年份,那一代張姓天師退居寶島,連同天師符印宗門諸般密保皆已不在,龍虎山丟了天師正統職位,可謂是鬧了天下最大的笑話。
好在一個在後山隱居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爺子走出了山,這才穩住了局麵。
但是這天下,早已不是原來的天下。
這龍虎山,也不是當年的龍虎山了。
天下長治久安,呈現大同之勢。
若是說起那江湖上。
彎背老六的刀早已是天下第一,罪魁禍首的劉敬堂依然有江南第一人之稱,更何況他身邊還跟著一個為殺人而生的納蘭敬德,有一個蓋世奇才蓋九幽橫空出世攪動的江湖上風雲詭辯。蓋九幽敗於彎背老六之手登了龍虎山,本以為宗門能出一個武道奇才也能扛起大旗,可是那蓋九幽卻留下一句道法無邊我有邊跑路去了,好死不活的竟然跑去了佛門之地,讓那幫念經的和尚笑掉了大牙,結果和尚們也沒笑多久就被蓋九幽一耳刮子抽了上來,佛不渡我我自渡,蓋九幽又離佛門而去,他倒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佛道二門卻是差點成了笑話。
這些事,這些話,外人終不能得知。
此時龍虎山上。
一個老道士講。
一個瓜子臉的小道士聽。
那瓜子臉的小道士聽完之後張大了嘴巴道:“那師父你的這個天師,其實是撿來的?”
本不姓張為了救場改為張姓接任了天師的老人正捧著竹簡說的不亦樂乎,聽了小道士這句話拿著竹簡砸了小道士的腦袋上,橫眉怒道:“什麽是撿的?師父就不能是天命之人?”
小道士抱著頭裝哭。
老道士趕緊湊上去摸著徒弟的腦袋道:“師父砸疼了?”
小道士正欲抬起頭對師父做個鬼臉,說一句師父你又上當了,結果剛抬起頭就是一記鑿子鑿了下來,這一記鑿子正中腦瓜子,疼的小道士眼淚打轉,老道士卻笑的前俯後仰。一邊笑一邊指著小道士,似乎在嘲笑他跟為師鬥你還嫩的很呢。
直到小道士哭了出來,老道士這才止住了笑,他鼓著一張明顯憋不住笑的威嚴老臉,對小道士道:“珍貴!再哭鼻子,拿什麽成仙?”
小道士恰著腰道:“我不稀罕!誰稀罕成仙就成仙去!”
“怎麽?前幾天不是信誓旦旦要成仙,用如來神掌一巴掌拍死那個把丹藥丟地上的彎背老六?現在就不稀罕了?”老道士道。
本來就生氣的小道士聽了老道士這句話,更是氣的雙頰通紅道:“所以師父不行我也跟著受氣!你要是能打過他,用得著拚死拚活的摘下三朵氣運金蓮給那個老頭煉丹?平時我看一眼都不舍得讓我看,給人煉丹巴結人的時候就舍得了?一摘就是三株!巴結就算了,你要是能打過他,他敢當著我的麵把丹藥給丟了?知道我這一路上是怎麽過去的麽?那叫一個九死一生啊!”
老道士抱起了小道士把小道士放在了腿上,道:“成成成,是師父沒用,害你跟著我受委屈的行了吧?”
被師父這麽一哄,小道士怨氣也消失了一大半,他這時候才忽然想起來師父講的故事自相矛盾,金蓮不是被毀了嗎?為何蓮池裏現在遍地金蓮開?自己可是數過不知道多少次,不多不少剛好是一百零八株,減掉給那個討厭的老頭煉丹用去的三株,還剩下一百零五株。
“你又騙我,你說池子裏的金蓮都沒了,怎麽現在都長滿了?”小道士抓住了老道士的胡子說道。
老道士頷首道:“你急什麽,我說我講完了嗎?”
老道士眯著眼道:“我的師父啊,叫張乘風,就是剛說起那個從後山走出來的老頭,當年他曾去見過那個扛著棺材進京的年輕人一麵,後來呢,青龍山這麽多年終於走出來了一個活人,我一直跟你說的那個叫林八千的小子出了世,他出生的那天晚上,龍虎山後山那空蕩蕩的池子,一夜之間金蓮開,一百零八株,生機勃勃,看起來倒是龍虎山上千年未有的大氣運。”
“他這麽厲害啊?”小道士長大了嘴巴問道。
“那可不?”老道士說道。
“要說天命之人,那小子才真的算是,誰知道劉敬堂那個千年才出一個的老狐狸怎麽把他搗鼓出來的,一出生那黃二太爺就敢逾了彎背老六立下的規矩派人去了青龍山下,之後更是引來了三年大旱,我師父乘風老道就是那時候下的山,看了那孩子一眼,竟然心甘情願的留下了要去陰司論功德造化的本命銅錢劍給他保命,甚至用命頂了那本來屬於他的天譴讓天降甘霖,彎背老六雖然一直沒出麵,但是袁天道為了那孩子可是該做的全都做了,更別說劉家的人,劉家的那些後人雖然沒有成器的,我可是聽說劉家差點把諾大的家底子都交到那小子的手裏,林昆侖成了彎背老六的半個徒弟成就了一身霸王體魄,林家的那個林長生,得了蓋九幽那老狂人的一身霸道本事,現在又背彎背老六定位了新的接刀人,這算不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氣運這東西,就跟狗屎一樣,要你踩的時候躲都躲不過去啊!”老道士說道。
“那有什麽用,你不是說那林八千二十三歲之後要是能活著才開啟屬於他的大世,現在他還沒二十三呢,那個會殺人的老頭不是去殺他了?那老頭要殺他,他躲的了?”小道士道。
“納蘭老頭哪裏是要殺他,納蘭老頭是要逼林長生出來接刀啊。”老道士說道。
“刀?那老頭的刀?我見過,就在牆上掛著,黑不溜秋的,沒啥了不起啊。”小道士說道。
老道士摸了摸小道士的腦袋道:“彎背老六的刀,是規矩,也是擔子。你不是一直問師父為啥那麽舍得摘了三株金蓮給那個老頭嗎?因為那個老頭當年就憑著那把刀,給人間淨土,更是給這天下人立了規矩,如果不是那個老頭,這蓮池裏別說一百零八株金蓮了,就是一萬八千株,也早就被拔光了,怕是連池子裏的水都保不住。修道中人當為天下蒼生,本來有些事是該龍虎山幹的,他幫龍虎山幹了,送三株,不多。”
“你這麽說我倒是沒有這麽生氣了。”小道士大度的說道。
老道士看著遠方,拍著小道士,不一會兒傳來了輕輕的鼾聲,小道士竟然睡著了,老道士看著小道士的臉,再抬頭看向洛陽城的方向道:“有些東西,也是時候有答案了。”
他把小道士放到了被窩裏,獨自走到了蓮池旁。
看著蓮池中生機盎然的一百零五株金蓮,老道士念叨道:“好事?壞事?好壞事兒?算了,不想了,大夢有春秋啊!”
忽然,他抬起頭看向了北方,先是一驚,再是會心一笑道:“得,如意算盤都落空了。”
——老道士再迴屋的時候,小道士坐著一直哭,原來是發了臆症,老道士喊醒了他,拍著他的後背道:“乖徒弟,夢到啥呢哭成這樣?”
“我夢到師兄笑話我,說你給我起的名字不好聽,珍貴像個女孩兒的名字!”小道士哭著道。
“那要不,叫阿珍?”老道士摸著頭道。
“靠!”
“珍貴?”
“恩?”
“如來神掌,是和尚的,咱們道士不會。你要是會了,那可是背叛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