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幫助劉鋹遠離朝政,宦官陳延壽還為他推薦了一位活神仙——女巫樊胡子。樊胡子自稱可以請玉皇大帝附體,為皇帝陛下指點迷津。
劉鋹於是在內殿設置帳帷,周圍陳列各種寶貝,請樊胡子居中請神做法。樊胡子頭戴遠遊冠,身穿紫霞裙,端坐帳帷之中,念咒之後,玉皇大帝附體,然後鄭重其事地管劉鋹叫“太子皇帝”,說劉鋹其實是玉皇大帝的兒子降世臨凡,普度眾生,哄得劉鋹極為開心,於是把國家大事的決策權交給樊胡子,讓她請玉皇大帝同誌蒞臨指導政府工作。
宦官龔澄樞、女侍中盧瓊仙等人爭相依附樊胡子,很快結成緊密的政治同盟,沆瀣一氣。這一幕很像呂用之等人組團忽悠高駢。
某日,樊胡子又請玉皇大帝附體,然後告訴劉鋹,說宦官龔澄樞、陳延壽、女侍中盧瓊仙等人全是天庭上的大臣,天蓬元帥、卷簾大將之類的,在天庭上就是你的東宮藩邸舊臣,現在又陪你一起下凡,你一定要信任她們、重用她們,不要輕信那些妖魔鬼怪的讒言離間,千萬不要懷疑和懲罰她們……
誰是妖魔鬼怪?顯然是那些汙蔑宦官和女侍中的正直文官。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分派係,有派係的地方就有爭鬥。宦官圈裏也少不了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比如讒殺鍾允章的三位:許彥真、龔澄樞、李托。
宦官龔澄樞是南漢宦官界的教父——林延遇的指定接班人,他在圈內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先來看宦官李托,這位太監同樣深受信任,隻因他是劉鋹的“老丈人”。
李托物色了兩名絕色美女,先將他們收為幹女兒,再進獻給劉鋹。劉鋹大為歡喜,收下這對兒姐妹花,姐姐封貴妃,妹妹封美人,頗寵於後宮。李托也因此被任命為內太師、六軍觀容使,劉鋹還直接下詔,規定以後國家大事必須先稟告給李托,經他批準之後方可執行。於是李托也快速躋身一線太監。
再說許彥真。
許彥真同樣屬於後起之秀,依靠高情商快速攀升為二線太監,在太監圈兒裏已經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了,但跟一線太監龔澄樞、李托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拚爹拚不過龔澄樞,拚女兒拚不過李托,許彥真隻能靠自己了。許彥真嗅覺靈敏,揣度聖意(其實不是劉鋹的意思,而是當權宦官的意思),於是主動充當政治敢死隊大隊長,率先誣告開國元勳鍾允章。
許彥真本以為可以憑借誣殺鍾允章的功勳而躋身一線太監,卻發現負責幫腔助攻的龔澄樞仍然位居自己之上,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許彥真悟到一個樸素的真理,那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唯有消滅龔澄樞,才能讓自己取而代之。許彥真打算用慣用的伎倆——誣告,來達成目標。隻可惜謀事不密,被龔澄樞先發製人。龔澄樞聯合李托誣告許彥真謀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成功將許彥真反殺。
3,自滅滿門
960年3月,宦官陳延壽語重心長地問劉鋹,“知道先帝為什麽能把皇位順利地傳給陛下嗎?那是因為他把十幾個弟弟都殺了。您聽懂了嗎?”
劉鋹點點頭,“懂了。”
“真的懂了?”
劉鋹若有所思,然後堅定地點頭,“懂了!”
隨後,劉鋹將二弟劉璿興誅殺。
4,刀山火海
963年,劉鋹作燒煮、剝剔、刀山、劍樹之刑,又富有創意地引入了猛獸之刑,如虎決、象決(鬭虎抵象)。
968年,劉鋹命人為自己和諸皇子們鑄造銅像,供奉在天慶觀裏。鑄成之後,劉鋹認為做的不像,於是就將鑄銅像的工匠誅殺,然後重新鑄造,又不像,又殺……如此反複,總共團滅了三波工匠,才總算滿意。
隻為了讓自己光輝偉大的嘴臉流傳於世,就殘忍屠殺三波銅像師傅。當我把史卷翻到這一段時,不由得想要知道這幾尊銅像有沒有被考古挖掘出來,這是滴血的銅像。然而轉念又一想,滴血的何止是這三尊銅像!封建帝王的每一個毛孔裏都滲著勞動人民的鮮血。
5,苛捐雜稅
通過萬政殿房地產項目,我們可以想象出劉鋹時期的政府開支必然是一筆天文數字,於是劉鋹不可避免的把魔掌伸向百姓們的腰包。
比如進城稅,凡是進城之人,必交一錢;再如瓊州的米稅,規定每鬥米交五錢,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和平時期,米價會在每鬥四錢左右,所以說瓊州的米稅差不多在100%左右。
南漢的“雀鼠耗”也高的驚人。此前是“一石別輸二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也就是說,百姓在交租稅的時候,需多繳2%,這還算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劉鋹時期,“雀鼠耗”是一石繳八鬥,竟高達80%!。
劉鋹不僅要掙窮鬼的錢,有錢人的錢更要掙。“率豪民為課戶”,苛捐雜稅麵前人人平等。
劉鋹還專門設置“媚川都”,主要任務就是驅使沿海漁民為他采集珍珠。如今的我們已經掌握了人工養殖技術,可以輕鬆地獲取大量珍珠,淡水珍珠則更為廉價,而在當時,人們隻能在沒有任何潛水設備的輔助和保護的情況下,裸潛至五百尺的海底,死亡率頗高,因此珍珠才是那個時代足以媲美黃金的珍寶。
無數漁民冒著生命危險,為劉鋹采集珍珠、玳瑁等海中稀罕物,除了做宮殿的裝飾和賞賜之物外,劉鋹還用這些東西製作了許多藝術品,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魚英托鏤椰子立壺”。
魚英,一般認為是魚的腦骨,經過加工之後可以作為器皿使用。這種壺究竟長什麽樣,又是何種工藝,現在已經很難考證,宋代的《清異錄》將其收錄,但也僅僅是記錄了這個名稱,並猜測“魚英”是魚腦骨,然後說這東西是稀世珍寶、鎮國之寶。
史書記載這種壺一共隻有四隻,每一隻的容量都是三鬥,還說“嶺海人以為稀有也”。據此,我個人猜測,這個“魚英”很可能是源自鯨魚,要不然,什麽樣的魚頭能有三鬥之大呢?再看其稀有程度,我估計鯨魚頭骨是八九不離十了。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獵殺一隻鯨魚的難度可想而知。
宦官陳延壽投其所好,花費巨資製作了大量頂尖藝術品,在皇宮旁設置了陳列展覽館,劉鋹經常光顧,交流燒錢心得,每次都會流連忘返。
劉鋹於是在內殿設置帳帷,周圍陳列各種寶貝,請樊胡子居中請神做法。樊胡子頭戴遠遊冠,身穿紫霞裙,端坐帳帷之中,念咒之後,玉皇大帝附體,然後鄭重其事地管劉鋹叫“太子皇帝”,說劉鋹其實是玉皇大帝的兒子降世臨凡,普度眾生,哄得劉鋹極為開心,於是把國家大事的決策權交給樊胡子,讓她請玉皇大帝同誌蒞臨指導政府工作。
宦官龔澄樞、女侍中盧瓊仙等人爭相依附樊胡子,很快結成緊密的政治同盟,沆瀣一氣。這一幕很像呂用之等人組團忽悠高駢。
某日,樊胡子又請玉皇大帝附體,然後告訴劉鋹,說宦官龔澄樞、陳延壽、女侍中盧瓊仙等人全是天庭上的大臣,天蓬元帥、卷簾大將之類的,在天庭上就是你的東宮藩邸舊臣,現在又陪你一起下凡,你一定要信任她們、重用她們,不要輕信那些妖魔鬼怪的讒言離間,千萬不要懷疑和懲罰她們……
誰是妖魔鬼怪?顯然是那些汙蔑宦官和女侍中的正直文官。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分派係,有派係的地方就有爭鬥。宦官圈裏也少不了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比如讒殺鍾允章的三位:許彥真、龔澄樞、李托。
宦官龔澄樞是南漢宦官界的教父——林延遇的指定接班人,他在圈內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先來看宦官李托,這位太監同樣深受信任,隻因他是劉鋹的“老丈人”。
李托物色了兩名絕色美女,先將他們收為幹女兒,再進獻給劉鋹。劉鋹大為歡喜,收下這對兒姐妹花,姐姐封貴妃,妹妹封美人,頗寵於後宮。李托也因此被任命為內太師、六軍觀容使,劉鋹還直接下詔,規定以後國家大事必須先稟告給李托,經他批準之後方可執行。於是李托也快速躋身一線太監。
再說許彥真。
許彥真同樣屬於後起之秀,依靠高情商快速攀升為二線太監,在太監圈兒裏已經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了,但跟一線太監龔澄樞、李托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拚爹拚不過龔澄樞,拚女兒拚不過李托,許彥真隻能靠自己了。許彥真嗅覺靈敏,揣度聖意(其實不是劉鋹的意思,而是當權宦官的意思),於是主動充當政治敢死隊大隊長,率先誣告開國元勳鍾允章。
許彥真本以為可以憑借誣殺鍾允章的功勳而躋身一線太監,卻發現負責幫腔助攻的龔澄樞仍然位居自己之上,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許彥真悟到一個樸素的真理,那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唯有消滅龔澄樞,才能讓自己取而代之。許彥真打算用慣用的伎倆——誣告,來達成目標。隻可惜謀事不密,被龔澄樞先發製人。龔澄樞聯合李托誣告許彥真謀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成功將許彥真反殺。
3,自滅滿門
960年3月,宦官陳延壽語重心長地問劉鋹,“知道先帝為什麽能把皇位順利地傳給陛下嗎?那是因為他把十幾個弟弟都殺了。您聽懂了嗎?”
劉鋹點點頭,“懂了。”
“真的懂了?”
劉鋹若有所思,然後堅定地點頭,“懂了!”
隨後,劉鋹將二弟劉璿興誅殺。
4,刀山火海
963年,劉鋹作燒煮、剝剔、刀山、劍樹之刑,又富有創意地引入了猛獸之刑,如虎決、象決(鬭虎抵象)。
968年,劉鋹命人為自己和諸皇子們鑄造銅像,供奉在天慶觀裏。鑄成之後,劉鋹認為做的不像,於是就將鑄銅像的工匠誅殺,然後重新鑄造,又不像,又殺……如此反複,總共團滅了三波工匠,才總算滿意。
隻為了讓自己光輝偉大的嘴臉流傳於世,就殘忍屠殺三波銅像師傅。當我把史卷翻到這一段時,不由得想要知道這幾尊銅像有沒有被考古挖掘出來,這是滴血的銅像。然而轉念又一想,滴血的何止是這三尊銅像!封建帝王的每一個毛孔裏都滲著勞動人民的鮮血。
5,苛捐雜稅
通過萬政殿房地產項目,我們可以想象出劉鋹時期的政府開支必然是一筆天文數字,於是劉鋹不可避免的把魔掌伸向百姓們的腰包。
比如進城稅,凡是進城之人,必交一錢;再如瓊州的米稅,規定每鬥米交五錢,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和平時期,米價會在每鬥四錢左右,所以說瓊州的米稅差不多在100%左右。
南漢的“雀鼠耗”也高的驚人。此前是“一石別輸二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也就是說,百姓在交租稅的時候,需多繳2%,這還算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劉鋹時期,“雀鼠耗”是一石繳八鬥,竟高達80%!。
劉鋹不僅要掙窮鬼的錢,有錢人的錢更要掙。“率豪民為課戶”,苛捐雜稅麵前人人平等。
劉鋹還專門設置“媚川都”,主要任務就是驅使沿海漁民為他采集珍珠。如今的我們已經掌握了人工養殖技術,可以輕鬆地獲取大量珍珠,淡水珍珠則更為廉價,而在當時,人們隻能在沒有任何潛水設備的輔助和保護的情況下,裸潛至五百尺的海底,死亡率頗高,因此珍珠才是那個時代足以媲美黃金的珍寶。
無數漁民冒著生命危險,為劉鋹采集珍珠、玳瑁等海中稀罕物,除了做宮殿的裝飾和賞賜之物外,劉鋹還用這些東西製作了許多藝術品,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魚英托鏤椰子立壺”。
魚英,一般認為是魚的腦骨,經過加工之後可以作為器皿使用。這種壺究竟長什麽樣,又是何種工藝,現在已經很難考證,宋代的《清異錄》將其收錄,但也僅僅是記錄了這個名稱,並猜測“魚英”是魚腦骨,然後說這東西是稀世珍寶、鎮國之寶。
史書記載這種壺一共隻有四隻,每一隻的容量都是三鬥,還說“嶺海人以為稀有也”。據此,我個人猜測,這個“魚英”很可能是源自鯨魚,要不然,什麽樣的魚頭能有三鬥之大呢?再看其稀有程度,我估計鯨魚頭骨是八九不離十了。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獵殺一隻鯨魚的難度可想而知。
宦官陳延壽投其所好,花費巨資製作了大量頂尖藝術品,在皇宮旁設置了陳列展覽館,劉鋹經常光顧,交流燒錢心得,每次都會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