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層樓】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弘熙的繼任者為他實力擋槍,告訴人們一個樸實無華的道理:沒有最壞,隻有更壞。劉氏父子刷新了人們對於“荒淫無道”的認知天花板,擊穿了人類倫理道德的底線。


    劉岩錯開天賦樹,而劉弘熙、劉鋹則將技能點全部點滿。


    958年8月,劉弘熙病逝,年僅16歲的長子劉繼興承繼大統,即位後改名為劉鋹(音同“場”),改元“大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劉鋹沒有擺脫路徑依賴,並且卷出了新高度。


    1,踵父祖之奢


    據說在劉鋹未登基時,曾夢見一位神仙為他指路,說羅浮山西麵有座迎祥寺,在寺西北麵有兩岸相疊的一個天然洞穴,可以開發為宮殿。劉鋹登基之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遵照神仙的指引,果然找到了這個地方,於是就在這裏興建“天華宮”,將這個洞命名為“金沙洞”,不久之後又夢到有條金龍從洞中騰飛,於是又更名為“黃龍洞”。


    天華宮的裝修程度沒有過多記載,不過我們可以參考劉鋹的其他房地產項目,比如萬政殿。據記載,萬政殿的一根柱子就要用白金三千錠,而作為裝飾用的殿衣則用白銀製成,上麵還點綴著雲母,每日的工程費用以千萬計。


    2,文武百宦


    劉鋹即位之後,立刻提拔鍾允章為宰相。


    鍾允章,博學多才,為人正直,不畏強權。劉岩時開設科舉考試,鍾允章進士及第,累官為中書舍人。劉弘熙也特別欣賞他的才華,凡是詔書、敕命、碑文等皆出自鍾允章之手,曾陪劉弘熙遊玩羅浮山,即興作詩以獻,辭藻豐美、文采斐然,深得劉弘熙讚賞,累官至工部郎中知製誥,後來奉命出使南楚,尋求楚漢聯姻,被拒絕後,劉弘熙問他南楚近況虛實,鍾允章斷言南楚眾駒爭槽,時日無多,於是劉弘熙毅然出兵,果然打出了一片大大的江山。劉弘熙對鍾允章更加欣賞。


    皇上親近正直的文官,這是宦官、女侍中們不願看到的,於是就將鍾允章“捧殺”,對劉弘熙說鍾允章同誌是當世名儒,所以應該安排到儲君身邊,給太子爺當家教。於是,鍾允章就被劉弘熙安排為長子劉鋹(當時還叫劉繼興)的老師,實際上也就是將鍾允章排擠出了核心權力圈,讓他靠邊兒站。


    然而令宦官們沒想到的是,正值壯年的劉弘熙過早地離開了他們(39歲),劉鋹即位。劉鋹同樣非常崇拜自己的這位老師,於是在登基之後就提拔鍾允章為宰相(959年),距離鍾允章被排擠出朝廷隻隔了6年。


    16歲的娃娃顯然無力撼動尾大不掉的既得利益集團——宦官、女侍中,國家大事全部掌握在宦官龔澄樞、陳延壽和女侍中盧瓊仙、黃瓊芝等人手中。


    鍾允章於是勸諫劉鋹要誅殺亂法者,以正朝綱。可劉鋹不但沒有聽從老師的忠告,反而將鍾允章出賣給這些宦官。


    959年11月,宦官許彥真指控鍾允章謀反,隨後宦官龔澄樞、李托跳出來作證。鍾允章隨即被投入大獄,交付有司審理,參與審訊的是宦官和禮部尚書薛用丕。薛用丕與鍾允章私交甚好,於是偷偷告訴鍾允章,說這是宦官們聯合起來誣陷你,而且看樣子是沒救了,抱歉,我實在無能為力,這樣吧,你還有什麽話就交代給我吧。


    鍾允章緊緊握住薛用丕的雙手,哭道:“天大的冤枉啊!我也知道,事到如今,我是魚肉,宦官是刀俎,想必難逃此劫。隻可惜我的兒子鍾邕、鍾昌還不懂事,不知道我的冤枉。好兄弟,請你等他們長大之後,再把我的冤枉告訴他們。”


    沒想到這句話傳到了宦官許彥真的耳朵裏,許彥真冷冷一笑,說道:“怎麽,還想讓兒子為他報仇嗎?”於是又到劉鋹麵前搬弄是非,說經過審理,鍾允章的兩個兒子也是同謀。


    既然有三個太監信誓旦旦地說有此事,那麽顯然是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鐵證如山,劉鋹遂將鍾允章連同他的兩個兒子一並誅殺。


    三朝老臣、一代名儒、為南漢開疆拓土、皇上的藩邸舊臣、皇上的老師……三個太監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父子三人含冤而死。此時距離劉鋹登基剛剛一年有餘,很難想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南漢臣民將遭遇怎樣的人間地獄。


    在宦官們的鼓動下,劉鋹更加覺得隻有太監最可愛,於是下達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命令:


    “群臣欲進用者,俱自閹,然後用。”


    “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或僧道可與談者,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亦有自宮以求用者;亦有免死而宮者。”


    《南漢公務員手冊》翻開第一頁,“欲當公仆,必先自宮”。


    劉弘熙的態度是:你是閹人,所以我信任你。


    劉鋹的境界是:我信任你,所以請你成為閹人。


    乍一看,貌似差不多,細品,劉鋹徹底打開了格局。


    主流觀點普遍認為劉鋹把朝中五品或六品設置為“太監線”,五六品以上的必須要自宮,七八品的芝麻官就算了。所以地方小縣令未必都是太監。


    劉岩時期,全國宦官加起來不過三百人左右;劉弘熙時期,也隻不過是在後麵多加了一個小小的“0”,宦官數量達到了兩千左右;而在劉鋹時期,則是含淚又加了一個“0”,於是宦官人數突破了兩萬。


    南漢亡國時,史籍記載其有17萬零263戶,也就是說,南漢的宦官比例差不多是每8戶人家就有一個太監。有人說8戶人家已經不少了,這個太監比例看起來似乎也不高嘛,到你要知道的是,在那個年代,國家征兵比例——還是戰時——通常是每5戶出一兵,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上看,那麽南漢的太監數量大約是軍隊數量的三分之一!


    “太監之國”的名號從此響徹大江南北,名留青史。


    宦官群體的規模日益龐大,並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實權,一個新的問題開始出現,那就是宦官們的編製問題。劉鋹別出心裁,隻用了一個字就完美解決之,那就是照搬現成的文武百官官職,在名稱前加一個“內”字,用以區分,例如內樞密使、內太尉、內太師。於是宦官們也有不少位列三公、三師之輩,女侍中也是如此。


    宦官們把持了朝政,劉鋹亦樂得其所,從此不理政事,專心吃喝玩樂,把軍政大權交給宦官和女侍中。


    劉鋹有一位特別寵愛的宮婢,是個進口品種(波斯女),劉鋹與她“日**於後宮”,還賜給她一個專屬名號——媚豬。


    這位波斯女子入宮時隻有16歲,“黑腯而慧,性善淫”,黑車老司機,很合劉鋹的胃口。劉鋹精挑細選了一些“惡少年”,讓他們與宮女們在宮中裸奔,追逐嬉戲,而劉鋹則摟著媚豬觀看,還為這種遊戲起了個名字——大體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