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逢治楚(上)】


    有人勸潘叔嗣趁機割據朗州,繼續傳承“朗、潭分治”的南楚傳統。然而潘叔嗣的格局更大,說我是迫不得已被逼謀反,唯求自保而已,難道我們還要把剛剛穩定的湖南再度拖入無休止的戰亂嗎?


    隨後,潘叔嗣整軍迴歸嶽州,派幕僚前往潭州,迎請周行逢,擁護周行逢同誌主持朗州事務。


    周行逢的部將們勸他效仿舊例,讓潘叔嗣“權知潭州”,以表其功勳。


    周行逢臉色一變,拍案道:“潘叔嗣有什麽功勞?他是殺害主帥的叛賊,罪當滅族!隻不過看在他得朗州而不竊有,把朗州拱手送給我的份兒上,饒他不死。如果我再提拔他當節度使,豈不等於承認我與他是殺害主公的同謀嗎?這樣吧,暫且任命他為行軍司馬,等過幾年再提節度使吧。”


    隨後,周行逢接管朗州,自稱潭州、朗州兩軍留後,奉表後周,並表奏潘叔嗣為行軍司馬。


    行軍司馬是臨時差遣性質,是節度使的佐官之一,而潘叔嗣已經是擁有實權的團練使了,從團練使到行軍司馬,很明顯是貶官。潘叔嗣大怒,稱病不出,撂挑子。


    周行逢亦怒,說我之前也是行軍司馬呀,名義上雖不如節度使,但實際權力與節度使不相上下,潘叔嗣竟然還不滿足,那他想要什麽?難道是想把我也火並了嗎?


    幕僚們給周行逢出主意,說咱們可以假裝授予他潭州節度使,騙他來朗州接受任命,然後……鴻門宴是咱們的看家本領啊!


    周行逢采納了這個建議。


    潘叔嗣得到消息後,立刻準備動身前往朗州。他的幕僚將佐紛紛勸阻,斷言這是鴻門宴,兇多吉少。


    前文說過,在“結義十兄弟”中,周行逢、潘叔嗣、張文表三人的關係最為親密,是十人集團中的小集團,潘叔嗣以兄事周行逢。潘叔嗣認為憑哥倆的私人關係,周行逢不會對自己不利的,何況自己幫他除掉了大哥王逵,然後拱手讓他當大哥,他怎會恩將仇報呢?一定是迴心轉意,要以節度使節鉞來迴報自己了。


    於是,潘叔嗣毫不懷疑地來到了朗州。


    周行逢用盛大的禮節迎接潘叔嗣,前後派出的接風使節綿延不斷,道路相望、車馬相接,剛進朗州邊境,周行逢就親自郊迎,哥倆把手言歡,哥哥長、弟弟短,說不盡地甜言蜜語,就跟王逵在潭州城外迎接何敬真、朱全琇一樣。老感人了。


    潘叔嗣徹底打消了一切疑慮。


    隊伍行至帥府之外,按照規矩,作為主人、主帥的周行逢要先行一步進入正廳,而作為客人和下屬的潘叔嗣則要稍後進入正廳拜謁。


    周行逢拉著潘叔嗣的手,久久不願撒開,在幕僚將佐的一再勸說下,這才依依不舍地短暫告別。


    潘叔嗣利用這個空隙抓緊整理衣冠,思索著一會兒應該先邁左腿還是右腿,是先抱拳還是先磕頭。正在他琢磨這些細節的時候,身邊忽然湧現出一群粗胳膊大拳頭的彪形大漢,不由分說就把潘叔嗣控製住,然後像拎著一隻待宰的公雞一樣,拎到了庭院中。


    潘叔嗣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跟周行逢再次見麵。幾秒鍾前還笑臉相迎的周行逢,忽然變得橫眉立目,一臉兇相。


    周行逢厲聲斥責道:“你小子當初隻不過是一個連排級小軍官(小校),尺寸之功未立,大哥王逵就提拔你當團練使,你非但不知感恩,竟然弑殺大哥!我是念在昔日戰友之情上,不忍心殺你,讓你當行軍司馬,你卻仍不知足,違抗本帥的命令,你好大的膽子!”


    話已至此,潘叔嗣明白,自己今日是必死無疑了,沒有多辯解,也沒有求饒,隻求周行逢隻殺自己一人,不要連累宗族親人。


    周行逢聞聽此言,忽然淚流滿麵,畫麵跳轉至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橋段,兄弟,你孩子就是我孩子,你老婆就是我老婆,你就安心上路吧。


    顯德三年(956),殺了潘叔嗣之後,周行逢自稱潭州、朗州兩軍留後,奉表於周。柴榮任命周行逢為朗州大都督、武平軍節度使、製置武安、靜江軍等軍事、兼侍中,認可了周行逢對湖南的割據。


    湖南正式過渡到周行逢時代。


    柴宗訓即位後,給周行逢加檢校太師;趙匡胤稱帝後,周行逢識相地對宋稱臣,趙匡胤又給他加兼中書令。


    建隆三年(962)9月,周行逢病逝,享年46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周行逢治楚期間,毀譽參半。


    先說正麵的。


    周行逢最大的貢獻就是“矯前人之弊”。周行逢認真總結了馬氏衰亡的教訓,將其歸納為三大條:


    不恤百姓,窮奢極靡,吏治腐敗。


    其實這三條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統治者窮奢極欲、貪圖享受,巨大的開支當然要轉嫁到百姓頭上,官吏們上行下效,一邊目睹著羨慕著王公貴族的腐化墮落,一邊又能利用職權之便學習致敬。


    針對這三點,周行逢做出了大刀闊斧地改革。


    首先,出身寒微的周行逢本身就非常了解民間疾苦,所以在他掌權後,就廢除了馬氏以來的各項苛捐雜稅,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簡化流程及條文,使之更加親民、便民;勸課農桑,恢複生產。


    例如前文提到湖南爆發大饑荒時,周行逢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其次,周行逢帶頭倡導艱苦樸素。周行逢不僅自己惡衣糲食,還把是否勤儉樸素納入官員考核,於是湖南地麵的官吏們紛紛攀比節儉,比如周行逢的幕僚李觀象,“帳帷、寢衣悉以紙為之,行逢頗加信任……”


    最後,周行逢重拳整治吏製,不惜動用情報機構。


    周行逢有一張龐大的情報網,“貪吏猾民為民害者皆去之”,不僅是貪官汙吏,順帶掃黑除惡。


    他的女婿唐德,跟老丈人伸手要官(補吏),周行逢嚇唬他道:“就憑你的才華,根本不夠資格當吏。我當然可以徇私舞弊,給你開個後門,不過你要是在工作上出了差錯,我可是要秉公執法的,到時候,難免傷了和氣,連親戚都做不成了。所以啊……”周行逢給了他一頭耕牛和一些農具,“……你還是迴家好好種地去吧。”


    想走後門、托關係,親女婿都不成,別人還敢想嗎?


    短短幾年之內,湖南地區政治安定、經濟恢複,甚至超越了馬氏末期。史籍記載,“四五年間,倉廩充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