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兇五鬼”的覆滅】


    說來也諷刺,李璟鏟除“四兇五鬼”政治集團,並非是為民除害,而是一心為己、毫不利人。


    “四兇五鬼”集團之所以能夠權傾朝野,皆因為李璟的偏袒,是李璟一手捧紅了他。


    李璟的內心獨白是:我想讓誰紅很容易,我捧你,你就是琉璃盞,我一撒手,你就是玻璃碴子。


    長期的風光無限讓“四兇五鬼”集團迷失了自我,忘乎所以,忘記了自己能夠隻手遮天的根源,飲水忘源。終於,在世宗征淮期間,玩火自焚。


    戰爭爆發後,李璟將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的宋齊丘召入朝廷,共謀國難。當時,柴榮勢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勢把南唐按在地上摩擦,李璟則先後派遣李德明、鍾謨、孫晟、王崇質出使後周大營,請求和解。


    李德明迴來後,盛讚後周之無敵,並建議李璟割讓江北全境,以求後周罷兵。


    “四兇五鬼”集團素與李德明等人的“清流黨”不睦,於是極力批判李德明是賣主求榮,上綱上線,給他扣上了賣國賊的大帽子。


    最終,李璟下令將李德明誅殺。“四兇五鬼”集團又少了一個強勁的政敵,從此更加囂張跋扈,也因此成為了“主戰派”。


    為了殺一個李德明而把自己變成主戰派,“四兇五鬼”集團已經向著萬丈深淵邁出了第一步。


    李璟讓皇弟李景達掛帥,以“四兇五鬼”集團的核心成員陳覺為監軍,前文提到,這支軍隊的實際指揮權不出意外地被陳覺把持,李景達隻是吉祥物。


    麵對後周大軍的威脅,陳覺的首要敵人卻是皇弟李景達,要嚴密盯防、控製、監視李景達,防止他趁機奪取兵權或者收割聲望;排在第二位的,則是以兩位道士(朱元、李平)和“援閩四將”為首的新晉網紅,防止他們立功、揚名,繼而威脅到“四兇五鬼”集團的統治地位。最後,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後周。


    陳覺的騷操作直接逼反了朱元,導致了南唐大軍的大潰敗。這次潰敗對南唐是一次滅頂之災,損失極為慘重,不僅失去了淮河控製權,且精兵良將喪失殆盡,再無迴天之力。


    潰逃迴來的陳覺、李征古急忙找“教父”宋齊丘商議對策。


    宋齊丘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裏去。


    戰爭最初階段,宋齊丘建議調發大軍屯駐泗州一帶,牢牢控製淮河,這樣就使得後周不敢輕舉妄動,等到來年春天過後,淮水暴漲,而後周也已經師老兵疲,不戰自退,到時候我們再要求和談,就會在談判桌上占據主動權,從而為南唐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不得不說,宋齊丘的這條建議是最正確的,如同開了上帝之眼,把後周拿捏地死死地。


    李璟思前想後,最終沒能采納。


    後來,戰爭出現了小小的轉機,柴榮班師汴州,而淮南之地除壽州外,全部被收複。這時候,有人(朱元、李平等)竭力勸說李璟派兵搶駐險要地勢,讓後周侵略軍有來無迴。


    而宋齊丘卻認為這樣太不講武德,會激怒後周,“友邦驚詫”,不利於國際關係的修複,建議放虎歸山,向後周軍隊行注目禮就可以,“大爺常來玩兒啊。”


    正因南唐與後周實力上的巨大懸殊,所以宋齊丘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兩國爭端,盡量避免使用武力。隻不過,戰爭之初的“虛張聲勢、持久消耗、以戰迫和”思想是滿分,而此時的“放虎歸山、以德報怨”思想則是零分。


    李璟之前沒能采納宋齊丘的建議,很是後悔,於是這一次,他欣然采納。


    這麽做的結果,就是後周有驚無險地在敵人腹地完成了戰略轉移,把全部力量集中到了壽州,並最終攻克壽州,以至與南唐劃江而治。


    李璟對宋齊丘相當失望。


    事已至此,老狐狸也沒有別的辦法,思來想去,想要自保,恐怕隻有一條出路了,那就是行廢立之舉。廢掉李璟,再擁立一個易於操控的傀儡皇帝。


    在“四兇五鬼”集團的操縱下,某日,司天監上奏,說昨夜星象大異,經過科學合理地掐指一算,“人主宜避位祈禳”,意思是皇帝要讓位避禍,否則就會有大災。


    司天監說得繪聲繪色,群臣全都低著頭,屏住唿吸,餘光偷偷看向李璟。


    李璟始終保持著令人捉摸不透地微笑,等司天監匯報完,李璟深深點點頭,讚許地說道:“正合我意!說實話,我早就想辭職了,隻是……這份兒工作該交給誰呢?”


    陳覺、李征古立刻上鉤,急忙說道:“當然是皇太弟呀!”


    李璟恍然大悟,但又略顯憂心,“對對對,理應太弟,隻是……”


    陳覺、李征古都學會搶答了,“宋齊丘曾替先帝出謀劃策,變家為國,終成大業,乃社稷之臣,國事可以全部交給他。太弟保大位,宋齊丘同誌則嘔心瀝血、匡扶社稷,陛下則優遊邃處,以養喬鬆之壽,遵鼎湖之躅,亦千載一遇也!”


    言簡意賅,建議李璟讓位給李景遂,實權則全部交給宋齊丘,各得其所,豈不美哉。


    麵對“四兇五鬼”集團的逼宮,李璟表現地憨厚順從,笑道:“所言極是!”於是召翰林學士陳喬入宮,就依陳覺、李征古之請,起草退位詔書。


    陳喬一聽,大驚失色,要求親自麵見李璟。


    見麵後,陳喬泣諫道:“社稷之重,非同兒戲,豈有輕易讓給他人的道理?即便陛下真有歸園田居的閑情雅致,也要想想江山社稷、想想中興大業,哪兒能這麽不講職業道德,這麽自私?再者,如果您忘了淖齒、李兌的故事,那麽眼前的讓皇故事也忘了嗎?”


    淖齒,戰國時楚國將領,奉命率軍解救齊國,被齊湣王封做丞相,不久之後,淖齒將齊湣王虐殺,而與敵人共謀分割齊國;


    李兌,戰國時趙國的權臣,當時趙國的趙武靈王就提前讓位,自己當“主父”(太上皇的前身),在一場政變中,李兌將趙武靈王囚禁,並最終將其活活餓死。


    至於陳喬口中的“讓皇”,就是南吳末帝楊溥。陳喬說得很婉轉,卻一針見血,讓位?漢獻帝、唐哀帝咱就不提了,趙武靈王也不說了,就說你爹是怎麽對待楊溥的吧,你們自己家的缺德事兒還能不知道?


    “讓皇幽囚於丹陽,是陛下所親見者,一旦垂涕求為田舍翁不可得矣!”


    楊溥的下場有多慘,您可是親眼目睹的。陳喬後半句就沒說,李璟不光是親眼看到,還是親自下令將楊氏滅族的。


    李璟又露出恍然大悟狀,說哎呀你看看我,一時糊塗,險些釀成大錯。然後欣慰地把陳喬領入後宮,把皇後和諸皇子叫來,說道:“此忠臣也,他日國家若是有難,你們可以重用他,如此,我死也能瞑目了!”


    李璟打得一手好太極,把老實人陳喬當做擋箭牌。在討論讓位的大事上,李璟表現得極為玩世不恭,史籍記載,李璟“嬉笑而止”,在這麽嚴肅的問題上嬉皮笑臉。


    “四兇五鬼”真把李璟當成了傻子,以為他真的是沒心沒肺,他們哪裏知道,這叫笑裏藏刀,越是裝傻,越說明他心機重、城府深,越是嘻嘻哈哈,越說明他動了殺心。


    “四兇五鬼”集團吃香太難看,暴露了逼宮的野心,從李璟的心腹變成了敵人。


    他們原本隻是李璟的工具人,表麵上看,南唐的政治鬥爭基本都是他們黨同伐異、權傾朝野,而實際上,那些政治受害者全是李璟的暗中安排,他們隻是幫李璟掃除障礙。簡言之,“四兇五鬼”隻是李璟的一條狗,李璟讓他們咬誰,他們就咬誰。


    現在,惡犬失控了,打算迴頭咬主人。主人隻好吃頓狗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