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戰役】
李璟並非沒有從挨打中汲取教訓,在956年11月,李璟下詔廢除“營田”等苛政,安撫百姓。
12月,李璟再派人到契丹搬請救兵。遼穆宗耶律璟一口迴絕。
在壽州前線,李重進、張永德各自奏報了最新戰況。李重進在盛唐縣擊潰南唐援軍,斬兩千人,又在塌山以北擊破兩千南唐兵;張永德則成功截殺來自濠州方向的南唐補給隊,奪得運糧船十餘艘。
壽州在淮南戰場上的意義越來越不容忽視,它已經成為戰場的風向標。
12月,柴榮下詔征調陳、蔡、宋、亳、潁、曹、單等州丁夫,全部到下蔡充當工兵,修築防禦工事,無論如何,也要吃掉壽州。
顯德四年(957)春節過後,雙方圍繞壽州再次展開了大會戰。
李璟以皇弟李景達掛帥,解救壽州。這一次,南唐可謂傾盡國力,派出了兜家底兒的全明星隊:
主帥:李景達
監軍:陳覺
四大金剛:許文禛、邊鎬、朱元、李平
李景達不用說,皇弟;陳覺,“四兇五鬼”集團骨幹;許文禛,閩地名將;邊鎬,滅楚英雄;朱元、李平,新晉悍將,有收複江北之大功。
壽州被圍一年有餘,且運糧船隊多次遭截殺,導致城中糧草匱乏,幾近斷絕。李景達主力駐於濠州,派麾下“四大金剛”從濠州溯流而上,初段目標是打通戰略交通線,隨後再解壽州之圍。
南唐援軍抵達壽州東北、淮南南岸的紫金山,安營下寨,十餘寨首尾相接如一串待盤的佛珠,與城中烽火相應。隨後,援軍修築甬道,即平地修築“長城”,修一條物理層麵上的安全通道,直達城中。甬道綿延數十裏。
就在甬道即將完工之時,周將李重進忽然率眾掩殺,斃敵五千,奪其二寨。
“四大金剛”費時費力,損失慘重,沒有取得半點成效。
再說堅守壽州的劉仁瞻。
自開戰以來,柴榮用盡了一切攻城之術,調用了可以調用的全部兵力、民夫,晝夜不停地猛攻,據記載,後周軍隊擂鼓聲、號角聲巨大無比,連城牆都為之震動,然而劉仁瞻指揮有方,見招拆招,讓後周始終無法攻克壽州。
當時,柴榮親臨攻城前線。劉仁瞻精於射術,於是引弓狙殺,結果箭矢在距離柴榮數尺之外就墜地。柴榮抬頭看看城頭,再看看箭矢墜落的地方,然後命令把鑾駕往前移動,移動到劉仁瞻的射程之內,“再給你一次機會,打我呀。”
劉仁瞻彎弓搭箭,結果箭矢又在距離柴榮數尺的地方墜落。
於是柴榮再向前移動,“你打我呀,你打我呀。”
劉仁瞻的箭矢則又一次在距離數尺的地方墜落……
柴榮就好像有一層透明的保護罩。
氣得劉仁瞻把弓摔在地上,仰天長歎,“蒼天啊,你難道不肯保佑大唐嗎?哎,果真如此,我豈有迴天之力?看來我是要死在壽州了。”
柴榮派人勸降,說我知道你有忠義之心,但是滿城百姓是無辜的,請不要置他們於水火,開城投降吧,給大家留條生路。
劉仁瞻置之不理,一直堅守至今。
後周前線主將張永德、李重進不睦,劉仁瞻認為是個好機會,於是請示李景達,請求趁機出戰,被李景達(陳覺)駁迴;劉仁瞻又請求讓大將邊鎬駐守壽州,他自己要親自出兵攻擊李重進,又被李景達(陳覺)駁迴。
劉仁瞻憂憤成疾,一病不起。
圍城消耗戰,拚的不僅僅是後勤保障,更是雙方的心理防線。
後周群臣認為南唐的反擊力量過於強大,超出預期,壽州久攻無果,後周已經難以維持壽州戰事,於是紛紛奏請撤軍。
無功退兵,不是柴榮的性格。當時,宰相李轂已經罹患中風,連上三章乞骸骨,柴榮優詔不允。至是,柴榮派宰相範質、王溥去李轂家探望病情,順便征詢他的意見。
此前,李轂掛帥征淮總司令,因行事謹慎、風格保守而遭罷免。這次,病危中的李轂忽然無比硬氣,上疏說壽州打到這份上,破城隻在旦夕之間,有進無退,否則前功盡棄!如果陛下能禦駕親征,則前線士氣大振,城中守軍惶恐不安,攻克壽州,指日可待!
柴榮看罷,龍顏大悅,當即下詔:朕要二次禦駕親征!
與後周群臣一樣,南唐的心理防線亦在崩潰的邊緣,特別是被圍困的壽州城裏。壽州城裏有一人情緒崩潰,偷偷駕船駛向淮河北岸,意欲向後周投降,被南唐巡邏兵捉住,扭送迴城。有人開小差,是很正常的,但此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的名字叫劉崇諫,是劉仁瞻的兒子。
重病的劉仁瞻聽說後,大怒,當即下令,將這個不爭氣的犬子腰斬!
左右將領見劉仁瞻態度堅決,誰也不敢求情。唯有監軍周廷構痛哭求情,被劉仁瞻拒絕。
周廷構又轉而走夫人路線,向劉仁瞻的妻子薛氏求情,請她吹枕邊風。
薛氏說道:“崇諫是我的幼子,難道我願意看到他死嗎?然而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汙。如果徇私饒了他,那麽劉氏則為不忠之門,你與我又有何顏麵來麵對一城的將士呢?”
隨後,劉崇諫被當眾腰斬。
守城將士們大受感動,誓與壽州共存亡。
劉崇諫伏誅後,薛氏亦絕食五日而死。
史書讚劉仁瞻為忠臣,薛氏為烈女。
957年2月,柴榮第二次親征淮南。
淮南人善水戰,而北方軍隊無以為敵,柴榮對此頗為頭痛。自從返迴汴州後,柴榮就在汴州西側的汴水中建造了數百艘戰艦,然後命令南唐的降兵降將教北方將士水戰,經過數個月的魔鬼訓練後,居然打造出一支合格的數千人水軍,據說其水麵戰鬥力竟然比南唐水軍還要厲害。
至此,命由“鑿骨取矢”的張環率領這支水軍,由蔡河出發,沿著東南方向順流而下,過陳州,至蔡口,匯入潁河,蔡河與潁河合流後,經潁上縣,至西正陽縣,注入淮河。
當張環率領這支水軍突然出現在淮河中時,“唐人見之大驚”。
柴榮於2月17日出發,27日達到下蔡浮橋;3月2日,柴榮夜渡淮河,來到壽州城下。
3月3日清晨,柴榮披堅執銳,來至紫金山南。李重進雖然阻止了南唐援軍修建甬道的行為,並給予其重創,但其主力尚在。要想攻克壽州,就必須將紫金山援軍徹底鏟除。
柴榮親自坐鎮指揮,命趙匡胤率部攻擊南唐的先鋒寨及山北寨。趙匡胤奮力攻擊,將其全部攻克,斬首三千餘,並成功將這串待盤的珠子從中切斷,使之首尾難顧。
當天傍晚,柴榮安排好諸將駐防,隨後返迴下蔡浮橋。
李璟並非沒有從挨打中汲取教訓,在956年11月,李璟下詔廢除“營田”等苛政,安撫百姓。
12月,李璟再派人到契丹搬請救兵。遼穆宗耶律璟一口迴絕。
在壽州前線,李重進、張永德各自奏報了最新戰況。李重進在盛唐縣擊潰南唐援軍,斬兩千人,又在塌山以北擊破兩千南唐兵;張永德則成功截殺來自濠州方向的南唐補給隊,奪得運糧船十餘艘。
壽州在淮南戰場上的意義越來越不容忽視,它已經成為戰場的風向標。
12月,柴榮下詔征調陳、蔡、宋、亳、潁、曹、單等州丁夫,全部到下蔡充當工兵,修築防禦工事,無論如何,也要吃掉壽州。
顯德四年(957)春節過後,雙方圍繞壽州再次展開了大會戰。
李璟以皇弟李景達掛帥,解救壽州。這一次,南唐可謂傾盡國力,派出了兜家底兒的全明星隊:
主帥:李景達
監軍:陳覺
四大金剛:許文禛、邊鎬、朱元、李平
李景達不用說,皇弟;陳覺,“四兇五鬼”集團骨幹;許文禛,閩地名將;邊鎬,滅楚英雄;朱元、李平,新晉悍將,有收複江北之大功。
壽州被圍一年有餘,且運糧船隊多次遭截殺,導致城中糧草匱乏,幾近斷絕。李景達主力駐於濠州,派麾下“四大金剛”從濠州溯流而上,初段目標是打通戰略交通線,隨後再解壽州之圍。
南唐援軍抵達壽州東北、淮南南岸的紫金山,安營下寨,十餘寨首尾相接如一串待盤的佛珠,與城中烽火相應。隨後,援軍修築甬道,即平地修築“長城”,修一條物理層麵上的安全通道,直達城中。甬道綿延數十裏。
就在甬道即將完工之時,周將李重進忽然率眾掩殺,斃敵五千,奪其二寨。
“四大金剛”費時費力,損失慘重,沒有取得半點成效。
再說堅守壽州的劉仁瞻。
自開戰以來,柴榮用盡了一切攻城之術,調用了可以調用的全部兵力、民夫,晝夜不停地猛攻,據記載,後周軍隊擂鼓聲、號角聲巨大無比,連城牆都為之震動,然而劉仁瞻指揮有方,見招拆招,讓後周始終無法攻克壽州。
當時,柴榮親臨攻城前線。劉仁瞻精於射術,於是引弓狙殺,結果箭矢在距離柴榮數尺之外就墜地。柴榮抬頭看看城頭,再看看箭矢墜落的地方,然後命令把鑾駕往前移動,移動到劉仁瞻的射程之內,“再給你一次機會,打我呀。”
劉仁瞻彎弓搭箭,結果箭矢又在距離柴榮數尺的地方墜落。
於是柴榮再向前移動,“你打我呀,你打我呀。”
劉仁瞻的箭矢則又一次在距離數尺的地方墜落……
柴榮就好像有一層透明的保護罩。
氣得劉仁瞻把弓摔在地上,仰天長歎,“蒼天啊,你難道不肯保佑大唐嗎?哎,果真如此,我豈有迴天之力?看來我是要死在壽州了。”
柴榮派人勸降,說我知道你有忠義之心,但是滿城百姓是無辜的,請不要置他們於水火,開城投降吧,給大家留條生路。
劉仁瞻置之不理,一直堅守至今。
後周前線主將張永德、李重進不睦,劉仁瞻認為是個好機會,於是請示李景達,請求趁機出戰,被李景達(陳覺)駁迴;劉仁瞻又請求讓大將邊鎬駐守壽州,他自己要親自出兵攻擊李重進,又被李景達(陳覺)駁迴。
劉仁瞻憂憤成疾,一病不起。
圍城消耗戰,拚的不僅僅是後勤保障,更是雙方的心理防線。
後周群臣認為南唐的反擊力量過於強大,超出預期,壽州久攻無果,後周已經難以維持壽州戰事,於是紛紛奏請撤軍。
無功退兵,不是柴榮的性格。當時,宰相李轂已經罹患中風,連上三章乞骸骨,柴榮優詔不允。至是,柴榮派宰相範質、王溥去李轂家探望病情,順便征詢他的意見。
此前,李轂掛帥征淮總司令,因行事謹慎、風格保守而遭罷免。這次,病危中的李轂忽然無比硬氣,上疏說壽州打到這份上,破城隻在旦夕之間,有進無退,否則前功盡棄!如果陛下能禦駕親征,則前線士氣大振,城中守軍惶恐不安,攻克壽州,指日可待!
柴榮看罷,龍顏大悅,當即下詔:朕要二次禦駕親征!
與後周群臣一樣,南唐的心理防線亦在崩潰的邊緣,特別是被圍困的壽州城裏。壽州城裏有一人情緒崩潰,偷偷駕船駛向淮河北岸,意欲向後周投降,被南唐巡邏兵捉住,扭送迴城。有人開小差,是很正常的,但此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的名字叫劉崇諫,是劉仁瞻的兒子。
重病的劉仁瞻聽說後,大怒,當即下令,將這個不爭氣的犬子腰斬!
左右將領見劉仁瞻態度堅決,誰也不敢求情。唯有監軍周廷構痛哭求情,被劉仁瞻拒絕。
周廷構又轉而走夫人路線,向劉仁瞻的妻子薛氏求情,請她吹枕邊風。
薛氏說道:“崇諫是我的幼子,難道我願意看到他死嗎?然而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汙。如果徇私饒了他,那麽劉氏則為不忠之門,你與我又有何顏麵來麵對一城的將士呢?”
隨後,劉崇諫被當眾腰斬。
守城將士們大受感動,誓與壽州共存亡。
劉崇諫伏誅後,薛氏亦絕食五日而死。
史書讚劉仁瞻為忠臣,薛氏為烈女。
957年2月,柴榮第二次親征淮南。
淮南人善水戰,而北方軍隊無以為敵,柴榮對此頗為頭痛。自從返迴汴州後,柴榮就在汴州西側的汴水中建造了數百艘戰艦,然後命令南唐的降兵降將教北方將士水戰,經過數個月的魔鬼訓練後,居然打造出一支合格的數千人水軍,據說其水麵戰鬥力竟然比南唐水軍還要厲害。
至此,命由“鑿骨取矢”的張環率領這支水軍,由蔡河出發,沿著東南方向順流而下,過陳州,至蔡口,匯入潁河,蔡河與潁河合流後,經潁上縣,至西正陽縣,注入淮河。
當張環率領這支水軍突然出現在淮河中時,“唐人見之大驚”。
柴榮於2月17日出發,27日達到下蔡浮橋;3月2日,柴榮夜渡淮河,來到壽州城下。
3月3日清晨,柴榮披堅執銳,來至紫金山南。李重進雖然阻止了南唐援軍修建甬道的行為,並給予其重創,但其主力尚在。要想攻克壽州,就必須將紫金山援軍徹底鏟除。
柴榮親自坐鎮指揮,命趙匡胤率部攻擊南唐的先鋒寨及山北寨。趙匡胤奮力攻擊,將其全部攻克,斬首三千餘,並成功將這串待盤的珠子從中切斷,使之首尾難顧。
當天傍晚,柴榮安排好諸將駐防,隨後返迴下蔡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