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討蜀


    “晉遼大戰”以來,中原的主要敵人是契丹,主要精力也被牽製在河北地區,而對於西部疆域則是鞭長莫及。於是,後蜀趁虛而入,接連竊取階、成、秦、鳳等州,不僅把國境線向北推進到了大散關,更多次出關試探,試圖侵吞鳳翔、長安等地。


    顯德二年(955)正月,後蜀在鳳州設置威武軍。此舉極大刺激了柴榮。恰逢有秦州的熱心市民專程跑到汴州,請求王師收複故土,並呈獻了伐蜀之策,於是,柴榮開始有所動作。


    消息傳來,後蜀孟昶派親信趙季劄到邊境視察。趙季劄經過一番實地考察之後,迴奏孟昶,說秦州雄武軍節度使韓繼勳、鳳州刺史王萬迪都非將帥之才,不行。


    孟昶也認為韓繼勳難以抵禦強大的周師,於是問趙季劄道:“那依你之見,誰能抵禦周師?”


    趙季劄拍著胸脯,“當然是我啦!”


    於是,孟昶任命趙季劄為秦州雄武軍監軍,以一千精銳的中央禁軍為其本部兵馬,開赴秦、鳳戰場。又命樞密使王昭遠檢查邊境城防及武器輜重等戰略儲備,做好迎接一場大戰的準備。


    4月,柴榮在宰相王溥的推薦下,派遣陳州鎮安軍節度使向訓、鳳翔節度使王景等率軍討伐秦、鳳。


    5月1日,王景出大散關,直撲秦州。王景一口氣連奪八寨,如入無人之境,直逼秦州城下。


    那趙季劄同誌不是信誓旦旦地抵禦周師嗎,人呢?


    此君在蜀主孟昶麵前誇下海口,然後率兵北上,可當他聽說周師入境後,竟然拋下軍隊,扭頭就往成都跑。他下達的唯一命令,就是派人護送他的姬妾和金銀財寶迴成都,除此之外,隻有趙季劄的一騎絕塵。


    趙季劄的倉皇歸來,很快就引起了成都城的巨大恐慌,人們都以為是打了大敗仗,如同後唐滅前蜀那樣,軍民惶恐震怖。


    孟昶急忙召見趙季劄,向他詢問前線的戰事。


    趙季劄根本就不曾到過前線,因此一問三不知。可把孟昶氣壞了,當即命令把他投入大獄,很快就處斬。


    真正到達前線並與周師發生交火的,是後蜀的第二梯隊,李延珪、高彥儔等。


    李延珪等在鳳州城外擊敗了周師,俘虜了濮州刺史胡立。


    有意思的是,後蜀軍隊的軍裝上麵全繡有斧子的圖案,寓意當然不是斧頭幫,而是“破柴”,因周主姓柴,故而後蜀要用斧子劈柴。


    後周因“高平之戰”而威震宇內,孟昶不敢怠慢,派遣使節聯係了南唐、北漢這兩個後周的死敵,相約共同出兵,夾攻後周。南唐、北漢紛紛表示同意。


    秦、鳳戰事拖到了7月。


    後周群臣認為王景等人久而無功,供饋不濟,一旦轉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隻會拖垮後周,堅決要求及時止損,撤迴軍隊。


    這幫群臣,向來目光短淺,頗令柴榮失望。於是,柴榮派遣了一副心腹愛將,往前線視察調研,這位愛將就是趙匡胤。


    趙匡胤當然明白柴榮的意思,於是很快就交上了一份調研報告:我看行!


    柴榮欣慰地點點頭,戰爭繼續。


    自“高平之戰”之後,柴榮已經嚴肅整頓了軍隊,而且戰場的親身經曆讓他堅信:沒有不能打的仗,隻有不敢打的將。


    趙匡胤到前線調研,也暗含著督戰的意思。王景、向訓等人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於是奮發向前,戰鬥潛力被徹底激發,隨即於8月擊潰後蜀軍隊,生擒將士三百人。


    後蜀孟昶繼續增兵,意圖翻盤。


    9月,後蜀將領李延珪兵分三路,以中軍主力據守馬嶺寨,牽製周師,而遣特種兵出斜穀以用作奇襲,再分兵繞道鳳州之北的堂倉鎮和黃花穀,切斷周師的糧道。


    後周將領王景見招拆招,來了個將計就計、以彼之道還治彼身,沒有急於搶奪鳳州之北的糧道控製權,而是派兵切斷了這支蜀兵的退路。你切我退路,我切你切我退路的退路。


    想釣魚,反被魚釣。後蜀急忙派兵救援,而後周則以逸待勞,圍點打援,在黃花穀大敗蜀兵。蜀兵慌不擇路,逃進了堂倉鎮,又被後周逮住一頓摩擦,三千多人被俘。斜穀和馬嶺寨的蜀兵得到前線潰敗的消息後,也紛紛潰逃。


    李延珪、高彥儔等退保青泥嶺;而秦州雄武軍節度使韓繼勳則主動棄城逃跑,一口氣跑迴成都。


    秦州的觀察判官趙玭召集留守的將吏幕僚,說周師所向無敵,而今天,朝廷(後蜀)派來的是全國最精銳的精兵勇將,結果呢?一戰而潰,非死即逃,我們如果不能及時地做出正確選擇,性命危在旦夕啊。


    於是,在趙玭的帶領下,秦州開門投降。


    隨後,階、成二州亦主動投降。


    後蜀舉國震驚。


    李延珪等上表請罪,孟昶好言相慰,全部赦免。


    孟昶展現出了硬漢的一麵,征調全國糧草輜重,運往劍門關、白帝城,招兵買馬,構築抵禦周師的第二道防線。


    除了聚草屯糧、招兵買馬之外,孟昶還製定了戰時金融改革政策,這些話題將放在後文的後蜀專題中。在此,隻需知道“秦、鳳之戰”對後蜀帶來了極大的震動即可。


    實際上,孟昶的這番操作有些多餘,因為柴榮的戰略目的與當年的李存勖是不一樣的。柴榮不打算就此吞掉後蜀,現在還不是時候,這次戰爭的戰略意圖是收複階、成、秦、鳳,恢複舊有疆土。這裏的“舊有”隻得是後唐時期的中原王朝疆土,即奪迴在“明宗盛世”之後被後蜀竊據的疆土。


    孟昶給柴榮寫信,請求和解,在信中,孟昶自稱“大蜀皇帝”,柴榮借題發揮,以此為由不予迴複。於是“蜀主愈恐”。


    實際上,拒絕求和的原因當然不是一句“大蜀皇帝”,而是因為此時鳳州還在負隅頑抗。後周暫未達成戰略任務,當然不能停火。


    當時間來到11月,王景等人終於攻克鳳州,生擒了後蜀的鳳州威武軍節度使王環(力屈而降)、都監趙崇溥等在內的將士五千人。


    柴榮優待俘虜,表示願意迴家的,後周會提供路費、安家費,願意留下的,編入後周軍隊。其中,都監趙崇溥絕食而死。


    至此,柴榮達成了戰略目標,輕鬆加愉快地收迴了階、成、秦、鳳四州,極大震懾了後蜀反革命集團,使得後蜀軍民從此之後對後周談虎色變。


    4,固中原


    顯德二年(955)4月,柴榮下詔興築汴州的四麵外城。


    為了不影響農時,柴榮下詔說等到冬天農閑的時候再動工,而如果在冬耕前無法完工,那就以冬耕為重,築城工作可以順延到來年。


    既然是等到冬天才動工,為什麽春天就發布命令呢?因為柴榮要做拆遷工作,更要在拆遷工作中盡量維護百姓的利益。


    施工隊先根據圖紙,在城外紅線處樹立醒目的標杆,標杆之內也標明了規劃中的街道、官府庫房等機關重地,相當於今天的工程規劃圖。


    然後告訴百姓,從今天開始,新增墳墓必須埋到紅線以外七裏之外的地方;紅線之內,避開既定的機關單位、軍事重地,可以任意建造房屋。


    測繪工作隨即開展,一切順利。


    顯德三年(956)正月,詔發汴州、曹州、滑州、鄭州等鄰近州縣共計十萬丁夫,興築汴州城。


    注意,這次征調的是“開封府”鄰近的州縣,按照《九域誌》記載,“開封府西至鄭州界一百一十五裏,北至滑州界一百裏,東北至曹州界一百四十五裏”,按此劃定,陳州、許州也在征調範圍之內,那為何偏偏沒有調發陳、許之丁夫呢?這裏先賣個關子,答案隨後揭曉。


    十萬丁夫熱火朝天地建設著,很快就完成了擴建工作,使得汴州城變成了原來的四倍!大大提高了汴州的軍事防禦能力。


    除了擴建城池之外,柴榮還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興修水利的工作,比如疏浚汴水。


    汴水自唐末潰決,埇橋的東南全成了一片沼澤。柴榮下詔征調民夫,重修堤壩,疏浚河道,一直修到泗水。


    在當時,群臣們又是一片反對之聲,理由很簡單,此工程浩大,勞民傷財,而且看不出有何必要,費力不討好。


    柴榮微微一笑,說道:“數年之後,必獲其利。”


    經過這些措施之後,後周的綜合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足以支撐一場大規模戰爭。於是,後周世宗柴榮便開啟了屬於他的高光時刻——世宗征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