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
“虛歲4歲了!”
“他父母呢?”這孩子有這個名字,他的父母應該是讀過書的吧?如果要飯去了,給他們安排個工作……
我看著老者,哀戚地低下了頭道:“咱們一家子逃荒而來,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娘去賣了自身,換了三千錢迴來,塞給了我那兒子,讓我們速速離去,我那兒子不放心,這個年景還有誰家要傭人,循跡而至……”他說道這裏,悲戚更甚,捂著嘴,哭出聲來:“那裏是菜人市……我那兒媳已經被屠,兩腿已經被割下,掛在了檔口。他們夫妻恩愛,此情此景,怎堪忍受,當場一頭碰死了……他被那菜市的屠戶撿了去……”這時,他已經說不下去,卻也無需再說,前幾日常遠在說菜人市,我聽地吐了個翻江倒海,這時候卻無力再吐,隻覺得心內悶塞,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我們爺倆靠著他娘換來的這三千錢,一路走來,聽說海陵有活菩薩……如今總算讓我見到了。我知道,海陵也不易,今年大旱,聽見海陵能活命,但凡爬的動地都過來,如今哪裏還有多餘的口糧?隻是我們一家子出來,我實在想要保住這一根苗。奶奶的大恩,我無以為報,來世裏定然做牛做馬償還。”
我使了眼色讓寄鬆去攙扶老者起來,這老人家即便是遭此大難還如此明理,處處為他人考慮。隻要一想到他那對在菜人市被吃了的兒子兒媳,就替他悲傷。我擦了擦雙頰的淚,對他說道:“老丈莫說了,孩子我帶走了,總歸就是喂他一口飯,不讓他餓死便是。”
我帶著孩子上了車,孩子扒在咱那敞篷車的車位,一直看著那老者,那老者拄著竹杖緩慢地跟在後頭,到底馬車快,老人慢,馬車一轉彎,那孩子淒厲地大叫:“爺爺!爺爺!”
轉過街道就是本地的城隍廟,我看那裏煙霧繚繞,一地的城隍管一地的百姓,我讓寄鬆停下,下得車去,我帶著春桃走進城隍廟,裏麵好些百姓都認識我,見我一來讓開了路,紛紛招唿道:“太太!”
我看著上麵端坐的城隍爺和城隍奶奶的金身,讓春桃給我拿來三支香,我虔誠地跪下,給他們磕頭道:“城隍爺,城隍奶奶!信女常門張氏,再此祈求兩位能為我海陵奔走,能讓海陵多護佑一些……”說著我突然心內淒然,淚如雨下,泣不成聲,隻在那裏磕頭。
我雖信鬼神,但是從不認為鬼神就是人生的主宰,他們給你定了命數,難道還能時時刻刻地看著?終究靠著自己還是能改變很多事情,所以即便是我穿越的,我也一直告訴自己人定勝天。今天我屈服了,我想求神佛保佑,我希望他們也能像我們夫婦一樣盡責。
“太太這是怎麽了?”有人在問。
春桃歎息了一聲,將剛才我遇到老者,收了個孩子的事情說了出來。聽到的人紛紛在我身邊或者身後跪下道:“求城隍爺,城隍奶奶保佑!”
“奶奶,您懷著身子呢!快些起來吧!想來城隍爺和城隍奶奶定然能聽見您的祈求。”我在春桃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卻覺得眼前暗黑,腳裏發軟,意識開始模糊。
等我再睜眼,我看見許多人圍著我,春桃叫我:“奶奶,您怎麽樣了?”
我定了定神道:“好些了,我們迴去吧!”我迴頭看了一眼兩座金身,再度轉過頭往門外走去。
傍晚常遠迴到家中,聽說我暈倒,他急的團團轉,他安慰我道:“燕娘,寬心些,咱們已經盡力了!我來跟你說史書,人吃人不是現在才有。曆朝曆代,在庸政和天災之下,這種事情層出不窮。你讀了那麽多書,你當明白,興亡交替之際的百姓是最苦的。”
“阿遠,我不是不知道。以前看過一首詩,叫做菜人哀的,竟然和今日那老人家所言如出一轍。”我將那首詩念出來:“夫婦年饑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裏。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嚐。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人饑人腹。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三日肉盡餘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婦得終老。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
念完我淚如雨下,常遠不知如何勸我,隻是將我攬在了懷裏,我對常遠說道:“一定要成事,不為了別的,我們要解放思想,開拓思維,發展機械,發展科學,不能再讓這樣的慘劇發生。”常遠粗糙的手摸著我臉道:“好!”再無旁語。
忽然聽見悶雷陣陣,院外風聲大作,一下子天就天昏地暗,春桃在外麵大喊:“奶奶,奶奶!下雨了!”
我跟著常遠一起出去,看到豆大的雨點打在地麵上,發出了劈裏啪啦的響聲,春桃說:“奶奶,您看!您求城隍爺,城隍奶奶,他們答應了您的祈求了,下雨了!”
我不知道是天本來就要下雨,還是真的是求了城隍爺和城隍奶奶才顯靈,這如注的暴雨確實喜人,聽著房間後頭的荷塘裏,蛙鳴陣陣。常遠牽著我的手道:“這下可以寬心了吧?”我點點頭。
常遠拉著我說:“快去吃飯!吃完飯,咱們一起聽暴雨打荷葉的聲音,沒有什麽聲音比這個更為動聽了。”
我跟他去吃晚飯,他給盛了一碗飯,從那一大碗的蛋羹裏給我舀了一小碗說:“吃點進去!為了咱們家姑娘,你得多吃!”我點點頭,將蛋羹混在飯裏,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別光顧吃這個,還有這帶魚很新鮮,吃一塊!”他夾了片帶魚給我、
寄鬆進來說:“奶奶,那孩子我讓後院的幾個家丁先養幾天,等他身體養好了,再安排去處?”
“他那祖父聽起來也是個識字的,等養些日子,養好了,給蘊兒做個伴,以後安排進學。”我吩咐道。
寄鬆正待出去,我叫了他迴來道:“你去將那老丈尋了迴來,也一並養著吧?讓他們祖孫倆也有個盼頭。”看見了這場雨,我突然心寬了些,其實一路上看見孩子的叫聲,我幾次想要停下去將那老人家一並接了去,卻一直沒有敢讓自己改變心意,我一定要守住底線,有些事情沒有辦法,這不是增加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接下去有很多牽連的事情。收下這個孩子已經是不得已了,但是今天的大雨,如果
“是!”我看他要走進雨裏,想著這麽大的雨,明天去尋也不著急,叫住他道:“要不明天去吧?今天雨怪大的。”
“奶奶,那孩子與老人初分開定然不安穩,既然要收養他了,能早點就早點吧?”寄鬆對我說道。我點點頭,他說的很是有理,讓他快去。
更鼓敲到二更天,雨還沒有停,到這裏我放心了,整個人放鬆下來,覺得很是疲累,合上了眼睡下,一覺到了天明,晨曦微露,我便起身,到院子後麵的荷塘看去,這個通了外麵河道的荷塘,水位高了起來,看來昨晚這雨下的酣暢淋漓。
“不知道寄鬆可找到那老丈了?”我想起來問道。
常遠跟我說道:“找到了,去的很及時,那老丈正用不知道哪裏尋來的一根稻草繩子要掛樹上,打算尋死,被寄鬆給救下。”
“謝天謝地,幸虧寄鬆一定要過去!”我拍了拍胸脯,否則這等慘事出來,我不知道會懊悔成什麽樣子。
第112章
去年的決堤加上今年的大旱, 天子在下了罪己詔之後,一病不起。從鏡湖這裏出去的那幾個亂匪已然做大, 隊伍迅速擴大, 占領了好幾座城池,簡直勢如破竹。對於已經是人間地獄的災區來說,有飯同吃, 有衣同穿這個口號太吸引人。同時福建浙江一帶和北方山西一帶也出現了暴動, 用雨後春筍或許並不恰當,我一時也找不出更為合適的形容。
太子在這風雨飄搖之際監國, 如今是一根蠟燭兩頭在燒。就是這麽一群饑民暴起反抗的團夥,竟然無人願意領兵請戰。
本朝還存活的三家武將世家,還活蹦亂跳的常遠的外祖靖國公府的孟家,活的像個貴族, 半退休的護國侯, 還有就是咱們分崩離析的常家。
他幾次要召迴在北方駐守的靖國公,其一是虯戎那不安好心的小眼神一直注視著大周。其二卻是外祖對著聖人跪地,願意誓死為大周守護邊疆。有生之年,絕不離開邊城。那次外祖和聖人君臣兩人掏心窩子地講了一番效忠,將自己的大部分軍隊交出之後,帶著有限的人馬奔赴了邊關。這件事情過去還不久, 聖人剛剛躺倒就拉靖國公迴來,太子沒那個膽。
還有誰能搞定叛亂?饑餓的人群, 在有意識的引導下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之前還是繞著主要城市在攻擊, 這一次去攻打金陵城,金陵城破,知府被殺。預示著這個農民起義已經動搖了國家的根基。更為可怕的是大周的重文輕武導致了連年的軍餉克扣,剿匪不出力也就罷了,好多守軍還嘩變,加入起義軍。
不過才到中秋十分,我的肚子還沒有完全顯懷,聽上去已經是全然失控。海陵被起義軍占領的縣府包圍著,常遠組織了本縣的鄉勇開始抵抗,從抵抗的邏輯就是,咱們已經實現了有衣同穿,有飯同吃,最主要的是,我們接受了很多的婦孺老幼,這裏還多都是亂匪,或者叫做起義軍的親人。
行啊!你們要攻進來,這些人我們不管了,該怎麽樣,怎麽樣吧?這一點亂匪頭子們覺得十分不放心,因為老娘在我們手裏,等於就是有了人質在我們手裏。這一點上麵震怒,因為上麵覺得我們跟叛軍勾結。
但是怒歸怒,常遠發現十分有趣的是,作為一個文官,地方官。對百姓好,百姓安居樂業在這個時候就是最大的功績。現在誰能把百姓穩住就是最大的功勞,就是不給朝廷添亂。
關於這些和亂匪有瓜葛的婦孺,交出來,可以,試問誰敢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殺了?有人敢嗎?留著,誰管飯。所以還是讓海陵管著算了,也就這樣在扯皮之下,大家都惦記著這件事情,卻也沒有誰來管這件事情。
說起山芋,這玩意兒真是,今年之前大旱,雖然後來普降甘霖,到底水稻和芋頭受到了影響,這紅薯和土豆各試挖了一畝,發現也太能耐了,居然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一畝地紅薯比我之前種的時候還有要好些,有四五千斤的收成,土豆也有三千多斤。
當初我分出去的紅薯苗子,很多人家都試種了,不過種個幾根,也都有了收成,嚐過之後,說好吃不好吃的都有。但是有一點大家都明白,這東西可以填飽肚子。
常遠通知海陵各個村的有田地超過五十畝的人家和城裏的幾家家底板厚的人家,當家人都來咱們莊子上,天不過拂曉,百來號人都來到了我那個種紅薯的莊子。
無論男女,隻要人一多,那感覺就跟嘈雜的菜市場似的,常遠道:“今日讓大家一清早就到,實在不好意思,給大家夥兒準備了點早餐,先請大家用個餐。”
莊子裏的十來張桌子上,擺了醬菜一如咱們鋪子裏,隻是這裏卻多了兩樣,一桌一盤土豆餅,一盤蒸紅薯。我手底下的姑娘們給打家打起了地瓜粥。
常遠帶著我一起落座,所有人跟著坐了下來,他率先拿起地瓜粥喝,順便還夾了一塊土豆餅給我,土豆這個東西怎麽做都好吃,更何況是新打上來的土豆,加上了香料就這麽一壓,簡簡單單地煎一下,就香氣撲鼻。
有人在去年已經拿到了紅薯苗種過 ,有人卻是第一次吃這東西,對於土豆大多數人是第一次嚐鮮。吃下來都議論紛紛,常遠站起來說道:“各位父老,今天請大家來一起幫我把去三畝地的紅薯和土豆給挖了。”
“大人,您古裏古怪讓我們過來就是來幫您幹農活兒的?”總有人會出來說。
“沒錯,讓您過來幫我幹農活!走吧,大家夥兒一塊兒去。”好在,全海陵經過這兩年周邊縣府出的問題,已經讓他們對咱們夫妻倆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最可怕的是,那天我在城隍廟昏倒,當天就大雨傾盆,緩解了大旱,這件事情也讓大家夥兒瘋傳,說是我感動了城隍奶奶和城隍爺。也進一步讓大家夥兒對我們夫妻倆開始盲從。
常遠給大家夥兒分了鏟子,帶著扁擔和挑籃一起去了地裏,我跟著一起走到田裏,彎腰道:“今天麻煩各位大哥大叔了!”
帶著眾人一起開挖紅薯,我則是帶著家裏的姑娘們一起在莊上做紅薯土豆宴。
“奶奶皮削好了,我去切塊了,等下拔絲紅薯我來做?”秀芳問我。她對做菜有特別的熱情,我當然同意。
除了拔絲,還有紅薯餅,另外加上烤紅薯,最最出挑的是我們的紅薯粉,這是我這隻吃貨用了滿滿的熱情,還原了紅薯澱粉,紅薯粉絲的製作。才做出了這碗合格的紅薯粉,酸中帶辣的紅薯粉。
土豆,那是食材百搭之神器,土豆燒肉,炒土豆絲,炸土豆條……
我拈了一塊土豆塞嘴裏,讓春桃快點把烤小土豆上桌,啥時候了?我一看該吃飯了,到田埂上揮手,看著已經挖了好大一堆的紅薯,常遠用手巾擦了擦頭,招唿大家夥說:“走,一起去吃飯!”
一上午大家幹的都是體力活,所以紅薯和土豆做的重口味菜肴,很受歡迎,居然把我煮的飯全部掃空了。
“大人,這個紅薯和土豆,又能做菜有管飽!”
“還有剛才早上挖了一塊地,可嚇死我了,那麽多啊!今年還旱了那麽久。”總算有人提到正題了。
“我聽給我這些種子的人說,紅毛鬼種地好,這個東西一畝地種出來六七千斤都有。即便咱們這樣一畝地也有四五千斤,最主要是跟稻子比,這東西對地不挑,即便是貧瘠一點的地也能種出來,對了,你們可以問老張,這些都是他種的,我去年試的時候可沒他的好。”先把大家夥兒的胃口吊起來。
“行了,下午幫我把那一畝的土豆給翻出來,還有啊!晚上迴來吃玉米餅子,也是新鮮東西!”我笑著宣布道。
其實也沒到太陽落山,他們迴來挺早的,常遠帶著他們在大廳裏一起聊天。有人問他:“常爺,您和太太帶咱們來這裏,給咱們吃紅薯,土豆,肯定不是為了讓咱們幫忙挖吧?”
“你小子剛才一直問爺是不是能讓點種子,爺不是讓你問太太嗎?”另外一個說了轉向我。
我站起來對著大家夥兒說道:“各位,按照我和外子的看法,我們認為明年即便是風調雨順,饑荒還會延續,畢竟大家也看到了各地烽火連篇的,就是有地也沒有人去耕種了。明年種糧食肯定賺錢,但是如果種稻子,你們也知道第一產量太低,第二受天氣影響太大,我的想法是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多種些紅薯。”
“可如今,即便是種了,咱們也不敢往外賣,另外啊!就靠咱們海陵,如果明年每一塊田都能產這麽多,能吃的掉嗎?”
我站了起來:“這個大家放心,怎麽賣全部交給我,我這裏兜底五十錢一鬥收迴來。紅薯種子,我打算賣跟米糧一樣的價格。但是今天大家過來,如果買滿五石種子,我打算送五十斤土豆種子。另外價格上還可以下浮一成。”
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交頭接耳,常遠笑著說道:“今年這麽難,海陵尚且沒有事,明年我也保證大家沒事。所以如果擔心安危,我在我保海陵。這些話不知道大家夥兒信還是不信?”
“爺說的,咱們自然信。我的想法是明年肯定全種這些,怎麽種呢?”
“這個好說,老張下麵有十來個人,今年都是在跟這兩樣東西種植的。你們決定種了,他們會來一家家地教你們。”
“太太,能再便宜點嗎?”
“不能,再便宜點,你買迴去做菜吃完了,我對你哭啊!”被我拒絕了,免費的東西,總歸不會被珍惜。
從這一天迴來,我們的鋪子開始提供拔絲地瓜這道甜點,另外開始提供酸辣紅薯粉。不過每天每一種限量供應二十碗,我還請了托兒,在我們鋪子那裏排隊,讓他們去街頭巷尾說這些東西怎麽好吃,然後原來是托兒來排隊變成了真排隊,有人去年還種過,自從吃過咱們的東西,就開始打聽到底是怎麽做的,然後很多人開始直到這個東西好吃之外,還很好種。
第113章
這一茬的秋糧稻穀收獲卻有限, 因為受到的攻擊越來越多,所以海陵城的防禦漸漸地轉到了明處。
聽說太子帶頭每日吃一頓麥麩粥, 以顯示與民同甘苦, 然而沒有卵用,農民起義已經愈演愈烈,而且勢如破竹, 一個一個城被攻下, 流民組成起義軍每到一處吃光一處的糧食,當地的人也成了流民, 這個就跟水土流失一樣,是個惡性循環。
揚州危在旦夕,王一祥的鏡軍在奪下金陵城之後,又迴過頭來圍困了揚州, 看來他是吃到了金陵城的甜頭, 金陵城被奪,他殺了城裏的豪富,有了錢又了糧,招兵買馬,短短幾個月已經聚眾五六萬人。
那麽,揚州, 這個天下鹽商的聚集之地,如果拿下會是什麽樣子?朝廷沒有錢, 民間錢並不少,一旦揚州被奪, 王一祥就會如虎添翼。如今五六萬人馬,擴大到幾十萬也不是沒可能,我跟常遠說起前世李自成殺了神宗之子福王,有錢有糧之後,招兵買馬。最後攻入京城,崇禎帝吊死在煤山。
揚州失守,下一步,他定然會反過頭來撲咬海陵,海陵有糧,在別的地方鹽工已經開始逃荒之後,海陵如今靠曬鹽,供應了兩淮鹽業的一半。所以海陵是塊肥肉。這樣一想海陵已經是危如雞卵。
常遠和老蘇老萬還有阿牛已經在我家的書房裏商量了一個早上,我正在盤點手裏的家底,幸虧揚州被圍困之前,大部分的藥材已經從延壽堂轉到了咱們這裏。時間不早了,那老陸該要靠岸了,到底大家是朋友,如果不去接一下,顯得就太不講義氣了,我得去催催常遠。
我到了書房,敲了門,裏麵常遠問道:“誰啊!”
“我啊,現在都什麽時辰了?碼頭還去不去?”因著他沒有時間觀念,我口氣有些不好。
門打開,常遠也不見起身,還端坐著,他說:“燕娘!你進來跟他們說說。”
我進去環顧一周,也不知道他要我進來說什麽。老蘇和老萬叫我一聲:“弟妹!”,阿牛叫我一聲:“奶奶!”我一一迴了禮。
常遠與我說道:“方才我們兄弟四人已經商量過了,我們無法坐以待斃,隻能主動出擊。如今海陵城裏能用的壯丁大約有三四千人,將近萬把人是婦孺老弱,和王一祥比人數相差太大。但是我們的人不是那些流民,經過了兩年的休養生息,加上操練,比之那些正式的行伍之人絲毫不差。所以對付王一祥我們還是有把握的,但是萬兄他們還是擔心一件事情,我們拿什麽收買人心,我們靠什麽壯大隊伍。這些可都是要錢的要糧的。”
“弟妹,也不盡然。我跟常兄弟說了,你們倆和王一祥不一樣,他們是打到哪裏吃到哪裏,隻管這頓,不管下頓的。咱們總不能跟他們一樣燒殺搶掠吧?先不說我們,就你們夫妻倆也做不出來這種事情吧?我們想到最好的,加入我們殺了王一祥,然後那群人歸順了,咱們怎麽給這群人吃飽?也靠搶嗎?”老蘇把常遠的問題補充了一下,這個事情常遠跟我探討過,他沒有跟他們完全說透?看起來他是想讓我說。
我站起來道:“老哥哥顧慮地極是,不僅如此,現在他們是為了活命,當有飯吃了之後,他們會想什麽?會想家人,會想以後。王一祥不是一直在說有衣同穿,有飯共吃嗎?我們來把這些事情落實到實處。”
他們頗有興致地看著我,我帶著他們走到咱們書房裏的地圖上,上麵我和常遠做了一些標識,說:“幾位請看,從海陵往外看,我們兩邊的鏡湖和通州,都是和海陵一樣靠海,土地肥沃,他們的問題是被鏡軍洗劫過了一遍,不過洗劫了也好,富豪都殺了,鹽官也都殺了,幾乎沒有人了。用海陵一樣的思路,良田種小麥和稻穀,薄田種紅薯。明年就有大的改觀。這兩個地方現在鏡軍主力已經離開,可以拿下吧?”
老萬點頭道:“弟妹說下去!”
我又開始手指了一片地方道:“這裏是受了旱災和蝗災的,您看有十幾個縣,但是他們不是黃河泛濫的區域。所以如果拿下,也可以種紅薯和土豆之類的耐旱的糧食。”接著我在黃河改道到淮河區域,畫出了一大片道:“這一塊是黃河改道的,以現在無人治理河道的情況,我們不能碰,黃河之水天上來,隨時給你衝一下。”
萬老哥十分犀利地指出問題:“弟妹就靠種莊稼來養活這些人嗎?先不說有沒有人願意跟你,就你這養活人的方式,你就等著讓人上門來搶吧!我剛才已經跟常兄弟講過了,海陵用這一招還行,但是這不是一招鮮,走遍天下。”
“老哥哥說的沒錯!”我將手指了一塊地方道:“您知道我的人前些日子在這個地方幹什麽嗎?”
“這個地方,不也是鬧饑荒的地兒嗎?”
“我的人去找到了一個露天的鐵礦而且是和金銅伴生的鐵礦。剛好這一塊在咱們劃轉為第二批要拿下的範圍內。在這個旁邊,還有煤礦。”我笑了一笑問阿牛:“就等你的爐子了!過兩日咱們就可以試試看了。”
“虛歲4歲了!”
“他父母呢?”這孩子有這個名字,他的父母應該是讀過書的吧?如果要飯去了,給他們安排個工作……
我看著老者,哀戚地低下了頭道:“咱們一家子逃荒而來,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娘去賣了自身,換了三千錢迴來,塞給了我那兒子,讓我們速速離去,我那兒子不放心,這個年景還有誰家要傭人,循跡而至……”他說道這裏,悲戚更甚,捂著嘴,哭出聲來:“那裏是菜人市……我那兒媳已經被屠,兩腿已經被割下,掛在了檔口。他們夫妻恩愛,此情此景,怎堪忍受,當場一頭碰死了……他被那菜市的屠戶撿了去……”這時,他已經說不下去,卻也無需再說,前幾日常遠在說菜人市,我聽地吐了個翻江倒海,這時候卻無力再吐,隻覺得心內悶塞,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我們爺倆靠著他娘換來的這三千錢,一路走來,聽說海陵有活菩薩……如今總算讓我見到了。我知道,海陵也不易,今年大旱,聽見海陵能活命,但凡爬的動地都過來,如今哪裏還有多餘的口糧?隻是我們一家子出來,我實在想要保住這一根苗。奶奶的大恩,我無以為報,來世裏定然做牛做馬償還。”
我使了眼色讓寄鬆去攙扶老者起來,這老人家即便是遭此大難還如此明理,處處為他人考慮。隻要一想到他那對在菜人市被吃了的兒子兒媳,就替他悲傷。我擦了擦雙頰的淚,對他說道:“老丈莫說了,孩子我帶走了,總歸就是喂他一口飯,不讓他餓死便是。”
我帶著孩子上了車,孩子扒在咱那敞篷車的車位,一直看著那老者,那老者拄著竹杖緩慢地跟在後頭,到底馬車快,老人慢,馬車一轉彎,那孩子淒厲地大叫:“爺爺!爺爺!”
轉過街道就是本地的城隍廟,我看那裏煙霧繚繞,一地的城隍管一地的百姓,我讓寄鬆停下,下得車去,我帶著春桃走進城隍廟,裏麵好些百姓都認識我,見我一來讓開了路,紛紛招唿道:“太太!”
我看著上麵端坐的城隍爺和城隍奶奶的金身,讓春桃給我拿來三支香,我虔誠地跪下,給他們磕頭道:“城隍爺,城隍奶奶!信女常門張氏,再此祈求兩位能為我海陵奔走,能讓海陵多護佑一些……”說著我突然心內淒然,淚如雨下,泣不成聲,隻在那裏磕頭。
我雖信鬼神,但是從不認為鬼神就是人生的主宰,他們給你定了命數,難道還能時時刻刻地看著?終究靠著自己還是能改變很多事情,所以即便是我穿越的,我也一直告訴自己人定勝天。今天我屈服了,我想求神佛保佑,我希望他們也能像我們夫婦一樣盡責。
“太太這是怎麽了?”有人在問。
春桃歎息了一聲,將剛才我遇到老者,收了個孩子的事情說了出來。聽到的人紛紛在我身邊或者身後跪下道:“求城隍爺,城隍奶奶保佑!”
“奶奶,您懷著身子呢!快些起來吧!想來城隍爺和城隍奶奶定然能聽見您的祈求。”我在春桃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卻覺得眼前暗黑,腳裏發軟,意識開始模糊。
等我再睜眼,我看見許多人圍著我,春桃叫我:“奶奶,您怎麽樣了?”
我定了定神道:“好些了,我們迴去吧!”我迴頭看了一眼兩座金身,再度轉過頭往門外走去。
傍晚常遠迴到家中,聽說我暈倒,他急的團團轉,他安慰我道:“燕娘,寬心些,咱們已經盡力了!我來跟你說史書,人吃人不是現在才有。曆朝曆代,在庸政和天災之下,這種事情層出不窮。你讀了那麽多書,你當明白,興亡交替之際的百姓是最苦的。”
“阿遠,我不是不知道。以前看過一首詩,叫做菜人哀的,竟然和今日那老人家所言如出一轍。”我將那首詩念出來:“夫婦年饑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裏。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嚐。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人饑人腹。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三日肉盡餘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婦得終老。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
念完我淚如雨下,常遠不知如何勸我,隻是將我攬在了懷裏,我對常遠說道:“一定要成事,不為了別的,我們要解放思想,開拓思維,發展機械,發展科學,不能再讓這樣的慘劇發生。”常遠粗糙的手摸著我臉道:“好!”再無旁語。
忽然聽見悶雷陣陣,院外風聲大作,一下子天就天昏地暗,春桃在外麵大喊:“奶奶,奶奶!下雨了!”
我跟著常遠一起出去,看到豆大的雨點打在地麵上,發出了劈裏啪啦的響聲,春桃說:“奶奶,您看!您求城隍爺,城隍奶奶,他們答應了您的祈求了,下雨了!”
我不知道是天本來就要下雨,還是真的是求了城隍爺和城隍奶奶才顯靈,這如注的暴雨確實喜人,聽著房間後頭的荷塘裏,蛙鳴陣陣。常遠牽著我的手道:“這下可以寬心了吧?”我點點頭。
常遠拉著我說:“快去吃飯!吃完飯,咱們一起聽暴雨打荷葉的聲音,沒有什麽聲音比這個更為動聽了。”
我跟他去吃晚飯,他給盛了一碗飯,從那一大碗的蛋羹裏給我舀了一小碗說:“吃點進去!為了咱們家姑娘,你得多吃!”我點點頭,將蛋羹混在飯裏,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別光顧吃這個,還有這帶魚很新鮮,吃一塊!”他夾了片帶魚給我、
寄鬆進來說:“奶奶,那孩子我讓後院的幾個家丁先養幾天,等他身體養好了,再安排去處?”
“他那祖父聽起來也是個識字的,等養些日子,養好了,給蘊兒做個伴,以後安排進學。”我吩咐道。
寄鬆正待出去,我叫了他迴來道:“你去將那老丈尋了迴來,也一並養著吧?讓他們祖孫倆也有個盼頭。”看見了這場雨,我突然心寬了些,其實一路上看見孩子的叫聲,我幾次想要停下去將那老人家一並接了去,卻一直沒有敢讓自己改變心意,我一定要守住底線,有些事情沒有辦法,這不是增加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接下去有很多牽連的事情。收下這個孩子已經是不得已了,但是今天的大雨,如果
“是!”我看他要走進雨裏,想著這麽大的雨,明天去尋也不著急,叫住他道:“要不明天去吧?今天雨怪大的。”
“奶奶,那孩子與老人初分開定然不安穩,既然要收養他了,能早點就早點吧?”寄鬆對我說道。我點點頭,他說的很是有理,讓他快去。
更鼓敲到二更天,雨還沒有停,到這裏我放心了,整個人放鬆下來,覺得很是疲累,合上了眼睡下,一覺到了天明,晨曦微露,我便起身,到院子後麵的荷塘看去,這個通了外麵河道的荷塘,水位高了起來,看來昨晚這雨下的酣暢淋漓。
“不知道寄鬆可找到那老丈了?”我想起來問道。
常遠跟我說道:“找到了,去的很及時,那老丈正用不知道哪裏尋來的一根稻草繩子要掛樹上,打算尋死,被寄鬆給救下。”
“謝天謝地,幸虧寄鬆一定要過去!”我拍了拍胸脯,否則這等慘事出來,我不知道會懊悔成什麽樣子。
第112章
去年的決堤加上今年的大旱, 天子在下了罪己詔之後,一病不起。從鏡湖這裏出去的那幾個亂匪已然做大, 隊伍迅速擴大, 占領了好幾座城池,簡直勢如破竹。對於已經是人間地獄的災區來說,有飯同吃, 有衣同穿這個口號太吸引人。同時福建浙江一帶和北方山西一帶也出現了暴動, 用雨後春筍或許並不恰當,我一時也找不出更為合適的形容。
太子在這風雨飄搖之際監國, 如今是一根蠟燭兩頭在燒。就是這麽一群饑民暴起反抗的團夥,竟然無人願意領兵請戰。
本朝還存活的三家武將世家,還活蹦亂跳的常遠的外祖靖國公府的孟家,活的像個貴族, 半退休的護國侯, 還有就是咱們分崩離析的常家。
他幾次要召迴在北方駐守的靖國公,其一是虯戎那不安好心的小眼神一直注視著大周。其二卻是外祖對著聖人跪地,願意誓死為大周守護邊疆。有生之年,絕不離開邊城。那次外祖和聖人君臣兩人掏心窩子地講了一番效忠,將自己的大部分軍隊交出之後,帶著有限的人馬奔赴了邊關。這件事情過去還不久, 聖人剛剛躺倒就拉靖國公迴來,太子沒那個膽。
還有誰能搞定叛亂?饑餓的人群, 在有意識的引導下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之前還是繞著主要城市在攻擊, 這一次去攻打金陵城,金陵城破,知府被殺。預示著這個農民起義已經動搖了國家的根基。更為可怕的是大周的重文輕武導致了連年的軍餉克扣,剿匪不出力也就罷了,好多守軍還嘩變,加入起義軍。
不過才到中秋十分,我的肚子還沒有完全顯懷,聽上去已經是全然失控。海陵被起義軍占領的縣府包圍著,常遠組織了本縣的鄉勇開始抵抗,從抵抗的邏輯就是,咱們已經實現了有衣同穿,有飯同吃,最主要的是,我們接受了很多的婦孺老幼,這裏還多都是亂匪,或者叫做起義軍的親人。
行啊!你們要攻進來,這些人我們不管了,該怎麽樣,怎麽樣吧?這一點亂匪頭子們覺得十分不放心,因為老娘在我們手裏,等於就是有了人質在我們手裏。這一點上麵震怒,因為上麵覺得我們跟叛軍勾結。
但是怒歸怒,常遠發現十分有趣的是,作為一個文官,地方官。對百姓好,百姓安居樂業在這個時候就是最大的功績。現在誰能把百姓穩住就是最大的功勞,就是不給朝廷添亂。
關於這些和亂匪有瓜葛的婦孺,交出來,可以,試問誰敢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殺了?有人敢嗎?留著,誰管飯。所以還是讓海陵管著算了,也就這樣在扯皮之下,大家都惦記著這件事情,卻也沒有誰來管這件事情。
說起山芋,這玩意兒真是,今年之前大旱,雖然後來普降甘霖,到底水稻和芋頭受到了影響,這紅薯和土豆各試挖了一畝,發現也太能耐了,居然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一畝地紅薯比我之前種的時候還有要好些,有四五千斤的收成,土豆也有三千多斤。
當初我分出去的紅薯苗子,很多人家都試種了,不過種個幾根,也都有了收成,嚐過之後,說好吃不好吃的都有。但是有一點大家都明白,這東西可以填飽肚子。
常遠通知海陵各個村的有田地超過五十畝的人家和城裏的幾家家底板厚的人家,當家人都來咱們莊子上,天不過拂曉,百來號人都來到了我那個種紅薯的莊子。
無論男女,隻要人一多,那感覺就跟嘈雜的菜市場似的,常遠道:“今日讓大家一清早就到,實在不好意思,給大家夥兒準備了點早餐,先請大家用個餐。”
莊子裏的十來張桌子上,擺了醬菜一如咱們鋪子裏,隻是這裏卻多了兩樣,一桌一盤土豆餅,一盤蒸紅薯。我手底下的姑娘們給打家打起了地瓜粥。
常遠帶著我一起落座,所有人跟著坐了下來,他率先拿起地瓜粥喝,順便還夾了一塊土豆餅給我,土豆這個東西怎麽做都好吃,更何況是新打上來的土豆,加上了香料就這麽一壓,簡簡單單地煎一下,就香氣撲鼻。
有人在去年已經拿到了紅薯苗種過 ,有人卻是第一次吃這東西,對於土豆大多數人是第一次嚐鮮。吃下來都議論紛紛,常遠站起來說道:“各位父老,今天請大家來一起幫我把去三畝地的紅薯和土豆給挖了。”
“大人,您古裏古怪讓我們過來就是來幫您幹農活兒的?”總有人會出來說。
“沒錯,讓您過來幫我幹農活!走吧,大家夥兒一塊兒去。”好在,全海陵經過這兩年周邊縣府出的問題,已經讓他們對咱們夫妻倆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最可怕的是,那天我在城隍廟昏倒,當天就大雨傾盆,緩解了大旱,這件事情也讓大家夥兒瘋傳,說是我感動了城隍奶奶和城隍爺。也進一步讓大家夥兒對我們夫妻倆開始盲從。
常遠給大家夥兒分了鏟子,帶著扁擔和挑籃一起去了地裏,我跟著一起走到田裏,彎腰道:“今天麻煩各位大哥大叔了!”
帶著眾人一起開挖紅薯,我則是帶著家裏的姑娘們一起在莊上做紅薯土豆宴。
“奶奶皮削好了,我去切塊了,等下拔絲紅薯我來做?”秀芳問我。她對做菜有特別的熱情,我當然同意。
除了拔絲,還有紅薯餅,另外加上烤紅薯,最最出挑的是我們的紅薯粉,這是我這隻吃貨用了滿滿的熱情,還原了紅薯澱粉,紅薯粉絲的製作。才做出了這碗合格的紅薯粉,酸中帶辣的紅薯粉。
土豆,那是食材百搭之神器,土豆燒肉,炒土豆絲,炸土豆條……
我拈了一塊土豆塞嘴裏,讓春桃快點把烤小土豆上桌,啥時候了?我一看該吃飯了,到田埂上揮手,看著已經挖了好大一堆的紅薯,常遠用手巾擦了擦頭,招唿大家夥說:“走,一起去吃飯!”
一上午大家幹的都是體力活,所以紅薯和土豆做的重口味菜肴,很受歡迎,居然把我煮的飯全部掃空了。
“大人,這個紅薯和土豆,又能做菜有管飽!”
“還有剛才早上挖了一塊地,可嚇死我了,那麽多啊!今年還旱了那麽久。”總算有人提到正題了。
“我聽給我這些種子的人說,紅毛鬼種地好,這個東西一畝地種出來六七千斤都有。即便咱們這樣一畝地也有四五千斤,最主要是跟稻子比,這東西對地不挑,即便是貧瘠一點的地也能種出來,對了,你們可以問老張,這些都是他種的,我去年試的時候可沒他的好。”先把大家夥兒的胃口吊起來。
“行了,下午幫我把那一畝的土豆給翻出來,還有啊!晚上迴來吃玉米餅子,也是新鮮東西!”我笑著宣布道。
其實也沒到太陽落山,他們迴來挺早的,常遠帶著他們在大廳裏一起聊天。有人問他:“常爺,您和太太帶咱們來這裏,給咱們吃紅薯,土豆,肯定不是為了讓咱們幫忙挖吧?”
“你小子剛才一直問爺是不是能讓點種子,爺不是讓你問太太嗎?”另外一個說了轉向我。
我站起來對著大家夥兒說道:“各位,按照我和外子的看法,我們認為明年即便是風調雨順,饑荒還會延續,畢竟大家也看到了各地烽火連篇的,就是有地也沒有人去耕種了。明年種糧食肯定賺錢,但是如果種稻子,你們也知道第一產量太低,第二受天氣影響太大,我的想法是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多種些紅薯。”
“可如今,即便是種了,咱們也不敢往外賣,另外啊!就靠咱們海陵,如果明年每一塊田都能產這麽多,能吃的掉嗎?”
我站了起來:“這個大家放心,怎麽賣全部交給我,我這裏兜底五十錢一鬥收迴來。紅薯種子,我打算賣跟米糧一樣的價格。但是今天大家過來,如果買滿五石種子,我打算送五十斤土豆種子。另外價格上還可以下浮一成。”
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交頭接耳,常遠笑著說道:“今年這麽難,海陵尚且沒有事,明年我也保證大家沒事。所以如果擔心安危,我在我保海陵。這些話不知道大家夥兒信還是不信?”
“爺說的,咱們自然信。我的想法是明年肯定全種這些,怎麽種呢?”
“這個好說,老張下麵有十來個人,今年都是在跟這兩樣東西種植的。你們決定種了,他們會來一家家地教你們。”
“太太,能再便宜點嗎?”
“不能,再便宜點,你買迴去做菜吃完了,我對你哭啊!”被我拒絕了,免費的東西,總歸不會被珍惜。
從這一天迴來,我們的鋪子開始提供拔絲地瓜這道甜點,另外開始提供酸辣紅薯粉。不過每天每一種限量供應二十碗,我還請了托兒,在我們鋪子那裏排隊,讓他們去街頭巷尾說這些東西怎麽好吃,然後原來是托兒來排隊變成了真排隊,有人去年還種過,自從吃過咱們的東西,就開始打聽到底是怎麽做的,然後很多人開始直到這個東西好吃之外,還很好種。
第113章
這一茬的秋糧稻穀收獲卻有限, 因為受到的攻擊越來越多,所以海陵城的防禦漸漸地轉到了明處。
聽說太子帶頭每日吃一頓麥麩粥, 以顯示與民同甘苦, 然而沒有卵用,農民起義已經愈演愈烈,而且勢如破竹, 一個一個城被攻下, 流民組成起義軍每到一處吃光一處的糧食,當地的人也成了流民, 這個就跟水土流失一樣,是個惡性循環。
揚州危在旦夕,王一祥的鏡軍在奪下金陵城之後,又迴過頭來圍困了揚州, 看來他是吃到了金陵城的甜頭, 金陵城被奪,他殺了城裏的豪富,有了錢又了糧,招兵買馬,短短幾個月已經聚眾五六萬人。
那麽,揚州, 這個天下鹽商的聚集之地,如果拿下會是什麽樣子?朝廷沒有錢, 民間錢並不少,一旦揚州被奪, 王一祥就會如虎添翼。如今五六萬人馬,擴大到幾十萬也不是沒可能,我跟常遠說起前世李自成殺了神宗之子福王,有錢有糧之後,招兵買馬。最後攻入京城,崇禎帝吊死在煤山。
揚州失守,下一步,他定然會反過頭來撲咬海陵,海陵有糧,在別的地方鹽工已經開始逃荒之後,海陵如今靠曬鹽,供應了兩淮鹽業的一半。所以海陵是塊肥肉。這樣一想海陵已經是危如雞卵。
常遠和老蘇老萬還有阿牛已經在我家的書房裏商量了一個早上,我正在盤點手裏的家底,幸虧揚州被圍困之前,大部分的藥材已經從延壽堂轉到了咱們這裏。時間不早了,那老陸該要靠岸了,到底大家是朋友,如果不去接一下,顯得就太不講義氣了,我得去催催常遠。
我到了書房,敲了門,裏麵常遠問道:“誰啊!”
“我啊,現在都什麽時辰了?碼頭還去不去?”因著他沒有時間觀念,我口氣有些不好。
門打開,常遠也不見起身,還端坐著,他說:“燕娘!你進來跟他們說說。”
我進去環顧一周,也不知道他要我進來說什麽。老蘇和老萬叫我一聲:“弟妹!”,阿牛叫我一聲:“奶奶!”我一一迴了禮。
常遠與我說道:“方才我們兄弟四人已經商量過了,我們無法坐以待斃,隻能主動出擊。如今海陵城裏能用的壯丁大約有三四千人,將近萬把人是婦孺老弱,和王一祥比人數相差太大。但是我們的人不是那些流民,經過了兩年的休養生息,加上操練,比之那些正式的行伍之人絲毫不差。所以對付王一祥我們還是有把握的,但是萬兄他們還是擔心一件事情,我們拿什麽收買人心,我們靠什麽壯大隊伍。這些可都是要錢的要糧的。”
“弟妹,也不盡然。我跟常兄弟說了,你們倆和王一祥不一樣,他們是打到哪裏吃到哪裏,隻管這頓,不管下頓的。咱們總不能跟他們一樣燒殺搶掠吧?先不說我們,就你們夫妻倆也做不出來這種事情吧?我們想到最好的,加入我們殺了王一祥,然後那群人歸順了,咱們怎麽給這群人吃飽?也靠搶嗎?”老蘇把常遠的問題補充了一下,這個事情常遠跟我探討過,他沒有跟他們完全說透?看起來他是想讓我說。
我站起來道:“老哥哥顧慮地極是,不僅如此,現在他們是為了活命,當有飯吃了之後,他們會想什麽?會想家人,會想以後。王一祥不是一直在說有衣同穿,有飯共吃嗎?我們來把這些事情落實到實處。”
他們頗有興致地看著我,我帶著他們走到咱們書房裏的地圖上,上麵我和常遠做了一些標識,說:“幾位請看,從海陵往外看,我們兩邊的鏡湖和通州,都是和海陵一樣靠海,土地肥沃,他們的問題是被鏡軍洗劫過了一遍,不過洗劫了也好,富豪都殺了,鹽官也都殺了,幾乎沒有人了。用海陵一樣的思路,良田種小麥和稻穀,薄田種紅薯。明年就有大的改觀。這兩個地方現在鏡軍主力已經離開,可以拿下吧?”
老萬點頭道:“弟妹說下去!”
我又開始手指了一片地方道:“這裏是受了旱災和蝗災的,您看有十幾個縣,但是他們不是黃河泛濫的區域。所以如果拿下,也可以種紅薯和土豆之類的耐旱的糧食。”接著我在黃河改道到淮河區域,畫出了一大片道:“這一塊是黃河改道的,以現在無人治理河道的情況,我們不能碰,黃河之水天上來,隨時給你衝一下。”
萬老哥十分犀利地指出問題:“弟妹就靠種莊稼來養活這些人嗎?先不說有沒有人願意跟你,就你這養活人的方式,你就等著讓人上門來搶吧!我剛才已經跟常兄弟講過了,海陵用這一招還行,但是這不是一招鮮,走遍天下。”
“老哥哥說的沒錯!”我將手指了一塊地方道:“您知道我的人前些日子在這個地方幹什麽嗎?”
“這個地方,不也是鬧饑荒的地兒嗎?”
“我的人去找到了一個露天的鐵礦而且是和金銅伴生的鐵礦。剛好這一塊在咱們劃轉為第二批要拿下的範圍內。在這個旁邊,還有煤礦。”我笑了一笑問阿牛:“就等你的爐子了!過兩日咱們就可以試試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