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縣衙的大堂上,楊尚荊看著下麵跪著的老頭兒,臉上全是無奈。
封建年代,立國的基礎,或者說統治階級統治底層老百姓的基礎,是禮製不是法製,所以麵對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明特色帝國主義法製建設是必須要讓路的,想要對著一個七十來歲的古來稀的老頭兒動刑……歇了吧還是。
至於這老頭兒是個讀書人,身上還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反倒成了其次,刑不上大夫這一條在大明朝開國年間就被朱重八玩廢了,開國功臣都殺了一茬又一茬,誰還在乎一個秀才?
所以這老頭兒也是硬氣的不行,充分發揮了秀才見官不跪的特權,隻是站在那兒微微欠了欠身子:“老朽黃仁安,忝為城南黃家莊的裏正,見過縣尊。”
事情都到了這個份兒上了,在三跪九叩更讓人看不起,反正老夫就這麽一把老骨頭了,你想怎麽收拾就怎麽收拾吧,大明朝六十歲就不用交稅應役了,你還能拿我如何?
原本隻是有些無奈的楊尚荊瞬間就火了,我還沒怎麽著呢,你就擱這兒給我倚老賣老了?開什麽玩笑,我低調可不是你裝叉的理由!
於是乎,楊尚荊一拍驚堂木,冷哼了一聲:“黃仁安,你可知罪?”
老頭兒沉默了一下,然後咬咬牙:“迴縣尊的話,老朽知罪!”
政治有很多第一定律,那就是別去揭爛瘡疤,裏麵隨便淌出來一點兒什麽都足以讓人死去活來再活來死去,哪怕是想要鬧個魚死網破,他也不可能直接和楊尚荊剛正麵,說一句“今黃岩縣之中村村如此、莊莊如是,老朽何罪之有”,那麽楊尚荊不想徹查下去也得徹查下去了,到時候激起的民憤可不會是衝著官府去的,隻能是衝著他們黃家來的。
最簡單的一點,朝廷手裏握著刀把子,別說城外的衛所了,就是城裏這三班衙役就能幹的他們叫爸爸。
楊尚荊點了點頭,看著這老頭兒,慢吞吞地說道:“身為本縣裏正,不能清查戶籍,以至於刁民隱匿丁口,脫逃賦役,按照大明律,最該如何啊?!”
老頭兒把脖子一梗梗,幹脆不說話了,普通老百姓會畏懼當官兒的權威,但他這個檔次的鄉賢還是不那麽看在眼裏的,畢竟黃家是黃岩縣最大的兩家兒之一,現在還有人在外麵做官,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裏有後台,自然是心裏不慌的,至於挨打……他七十多了,挨兩板子一蹬腿,楊尚荊這縣令還做不做了?
楊尚荊也沒指望著他迴答,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典史李繼,最起碼在沒有得到九品主簿這個職位之前,李繼是不可能和他反目的,畢竟分巡道、分守道的諸多上官的決定權雖然很重要,但是地方上楊尚荊的推舉權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看楊尚荊上任時候那個排場,分守道和分巡道的大佬們應該不會駁了楊尚荊的麵子。
於是他開始一本正經地背起了法條:“若裏長失於取勘、致有脫戶者、一戶至五戶、笞五十。每五戶、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漏口者、一口至十口、笞三十。每十口、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李繼說完話,老頭兒黃仁安臉色連變都沒變,隻是梗著脖子,雙手抱拳,喊了一聲“老朽有罪,證據確鑿,理當受罰,請大令將老朽拿下,以正國法!”
說完,根本不看楊尚荊,一轉身兒,對這縣衙大堂外麵圍觀的群眾,咕咚一聲就跪下了:“老朽黃仁安,愧對大令信任,罔顧國法,罪當笞五十!”
外麵的百姓“哄”一聲就開始議論開了。
“早就聽說這黃仁安黃老爺是秀才出身,為人正直,德高望重之人,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啊。”
“就是就是,七十多了,知道自己犯法了,還這麽硬氣地要受罰。”
“也不知道這新來的縣令能不能下得去這個手。”
“嗨,國法如爐,當然能了。”
“這年月誰家沒有隱匿丁口的?要是都抓,咱們黃岩縣可就成了死地了。”
“可不是麽,這麽看來黃老爺子是在替咱們出頭?”
…………
群眾議論紛紛,楊尚荊聽的是腦子都炸了,這特麽……打吧,百姓就不幹了,難不成真的在黃岩縣來一次人口普查?那自己別說從鄉賢手裏掏一點兒人力資源出來了,就是掏出來也指揮不動,民間威望就是個廢。
可是不打……你要是不打,這大明的法律怎麽辦?到時候縣丞黃成再在後麵捅個刀子,自己也就交代了。
騎虎難下啊!
楊尚荊氣的牙根兒都癢癢,這幫鄉賢一個個簡直是人老成精了,對封建禮製的運用簡直出神入化,這種規律性的東西是要總結的,可是楊尚荊剛來這兒才幾天?《大明律》都沒研究明白呢,《禦製大誥》看都沒看,怎麽和這幫老家夥在這個規則下玩?這根本就沒咒念啊。
就在這個當口兒上,外麵的群眾已經唿啦唿啦跪下來一片,也不知道是哪個帶的頭,反正一水兒地喊著:“請青天大老爺開恩。”
於是楊尚荊鼻子都氣歪了,剛剛想站起來順著民意這個坡兒下驢,就看見李繼站起身來,走到他的身邊,嘀嘀咕咕地說了一句:“黃仁安以禮製引民意,大令何不以孝道與其相爭?”
果然,辯證法也要理解了事物實體之後才能運用啊,看來自己今天是要加班加點兒地研究明朝的禮製了,否則在這方麵被一個明朝的土著吊打,也太丟穿越者的麵兒了吧?
於是楊尚荊長身而起,哈哈笑著擺了擺手,走下暖閣,來到黃仁安的麵前,雙膝微微彎曲,這才俯身將黃仁安攙了起來,外麵的老百姓聲音就為之一靜。
隻聽楊尚荊哈哈大笑道:“我大明以禮製天下,本官也是讀過聖賢書、在翰林院中行走過的人物,怎麽可能對一古稀老人用刑?”
外麵的黔首們鬆了口氣,然而看著楊尚荊眼中的戲謔,黃仁安隻感覺一股子涼氣從腳底板直接竄到了頂梁門,兩隻眼皮是一陣亂蹦。
縣衙的大堂上,楊尚荊看著下麵跪著的老頭兒,臉上全是無奈。
封建年代,立國的基礎,或者說統治階級統治底層老百姓的基礎,是禮製不是法製,所以麵對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明特色帝國主義法製建設是必須要讓路的,想要對著一個七十來歲的古來稀的老頭兒動刑……歇了吧還是。
至於這老頭兒是個讀書人,身上還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反倒成了其次,刑不上大夫這一條在大明朝開國年間就被朱重八玩廢了,開國功臣都殺了一茬又一茬,誰還在乎一個秀才?
所以這老頭兒也是硬氣的不行,充分發揮了秀才見官不跪的特權,隻是站在那兒微微欠了欠身子:“老朽黃仁安,忝為城南黃家莊的裏正,見過縣尊。”
事情都到了這個份兒上了,在三跪九叩更讓人看不起,反正老夫就這麽一把老骨頭了,你想怎麽收拾就怎麽收拾吧,大明朝六十歲就不用交稅應役了,你還能拿我如何?
原本隻是有些無奈的楊尚荊瞬間就火了,我還沒怎麽著呢,你就擱這兒給我倚老賣老了?開什麽玩笑,我低調可不是你裝叉的理由!
於是乎,楊尚荊一拍驚堂木,冷哼了一聲:“黃仁安,你可知罪?”
老頭兒沉默了一下,然後咬咬牙:“迴縣尊的話,老朽知罪!”
政治有很多第一定律,那就是別去揭爛瘡疤,裏麵隨便淌出來一點兒什麽都足以讓人死去活來再活來死去,哪怕是想要鬧個魚死網破,他也不可能直接和楊尚荊剛正麵,說一句“今黃岩縣之中村村如此、莊莊如是,老朽何罪之有”,那麽楊尚荊不想徹查下去也得徹查下去了,到時候激起的民憤可不會是衝著官府去的,隻能是衝著他們黃家來的。
最簡單的一點,朝廷手裏握著刀把子,別說城外的衛所了,就是城裏這三班衙役就能幹的他們叫爸爸。
楊尚荊點了點頭,看著這老頭兒,慢吞吞地說道:“身為本縣裏正,不能清查戶籍,以至於刁民隱匿丁口,脫逃賦役,按照大明律,最該如何啊?!”
老頭兒把脖子一梗梗,幹脆不說話了,普通老百姓會畏懼當官兒的權威,但他這個檔次的鄉賢還是不那麽看在眼裏的,畢竟黃家是黃岩縣最大的兩家兒之一,現在還有人在外麵做官,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裏有後台,自然是心裏不慌的,至於挨打……他七十多了,挨兩板子一蹬腿,楊尚荊這縣令還做不做了?
楊尚荊也沒指望著他迴答,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典史李繼,最起碼在沒有得到九品主簿這個職位之前,李繼是不可能和他反目的,畢竟分巡道、分守道的諸多上官的決定權雖然很重要,但是地方上楊尚荊的推舉權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看楊尚荊上任時候那個排場,分守道和分巡道的大佬們應該不會駁了楊尚荊的麵子。
於是他開始一本正經地背起了法條:“若裏長失於取勘、致有脫戶者、一戶至五戶、笞五十。每五戶、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漏口者、一口至十口、笞三十。每十口、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李繼說完話,老頭兒黃仁安臉色連變都沒變,隻是梗著脖子,雙手抱拳,喊了一聲“老朽有罪,證據確鑿,理當受罰,請大令將老朽拿下,以正國法!”
說完,根本不看楊尚荊,一轉身兒,對這縣衙大堂外麵圍觀的群眾,咕咚一聲就跪下了:“老朽黃仁安,愧對大令信任,罔顧國法,罪當笞五十!”
外麵的百姓“哄”一聲就開始議論開了。
“早就聽說這黃仁安黃老爺是秀才出身,為人正直,德高望重之人,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啊。”
“就是就是,七十多了,知道自己犯法了,還這麽硬氣地要受罰。”
“也不知道這新來的縣令能不能下得去這個手。”
“嗨,國法如爐,當然能了。”
“這年月誰家沒有隱匿丁口的?要是都抓,咱們黃岩縣可就成了死地了。”
“可不是麽,這麽看來黃老爺子是在替咱們出頭?”
…………
群眾議論紛紛,楊尚荊聽的是腦子都炸了,這特麽……打吧,百姓就不幹了,難不成真的在黃岩縣來一次人口普查?那自己別說從鄉賢手裏掏一點兒人力資源出來了,就是掏出來也指揮不動,民間威望就是個廢。
可是不打……你要是不打,這大明的法律怎麽辦?到時候縣丞黃成再在後麵捅個刀子,自己也就交代了。
騎虎難下啊!
楊尚荊氣的牙根兒都癢癢,這幫鄉賢一個個簡直是人老成精了,對封建禮製的運用簡直出神入化,這種規律性的東西是要總結的,可是楊尚荊剛來這兒才幾天?《大明律》都沒研究明白呢,《禦製大誥》看都沒看,怎麽和這幫老家夥在這個規則下玩?這根本就沒咒念啊。
就在這個當口兒上,外麵的群眾已經唿啦唿啦跪下來一片,也不知道是哪個帶的頭,反正一水兒地喊著:“請青天大老爺開恩。”
於是楊尚荊鼻子都氣歪了,剛剛想站起來順著民意這個坡兒下驢,就看見李繼站起身來,走到他的身邊,嘀嘀咕咕地說了一句:“黃仁安以禮製引民意,大令何不以孝道與其相爭?”
果然,辯證法也要理解了事物實體之後才能運用啊,看來自己今天是要加班加點兒地研究明朝的禮製了,否則在這方麵被一個明朝的土著吊打,也太丟穿越者的麵兒了吧?
於是楊尚荊長身而起,哈哈笑著擺了擺手,走下暖閣,來到黃仁安的麵前,雙膝微微彎曲,這才俯身將黃仁安攙了起來,外麵的老百姓聲音就為之一靜。
隻聽楊尚荊哈哈大笑道:“我大明以禮製天下,本官也是讀過聖賢書、在翰林院中行走過的人物,怎麽可能對一古稀老人用刑?”
外麵的黔首們鬆了口氣,然而看著楊尚荊眼中的戲謔,黃仁安隻感覺一股子涼氣從腳底板直接竄到了頂梁門,兩隻眼皮是一陣亂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