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歡迎來到七十年代[係統] 作者:大河東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知道哪一種生活是她想要的呢。
陳向娟結婚陳建民沒有來,他托了兩個姐姐帶了他的賀禮,他的工作忙得很,幾天的假可以請,但是一來一迴的,因為距離和交通工具的原因,算下來得要將近十天,太長了。
這一年的新年陳建軍是在特區過的,陳老三他們自然也在這裏,新年陳建軍推出了新年大禮包,水果罐頭特價,比起平時來會更便宜一些,這刺激了銷量,讓他從別的果園收來的水果製品都成功的銷售了出去,數著收入,他已經在計劃著擴大廠房加大生產了。
他埋頭工作,那些人情往來就交給陳老三許曉他們幫忙,不迴家,但是年禮還是要準備的,在特區這邊沒有親戚,但是生意夥伴也不能忘記。
陳平也跟著他忙得團團轉,在年二十八的時候,他終於放假了,帶著厚厚的獎金和三叔家的年禮,擠上了人山人海的車站。
在臨走前,陳平主動找上門,問陳建軍和三叔意見:“三叔,你們覺得我在村裏承包果樹,以後也做加工這一塊可以嗎?”
“你也是想跟我一樣做水果罐頭之類的?”
“我也想,但是機器買不起,我做的話隻能賣賣新鮮水果,還有就是果幹。”
陳建軍沉吟:“我覺得種水果是沒問題的,我們陳屋村有山,也適合種植各類水果,現在交通越來越方便,你種植一些比較耐儲存的,以後可以賣到別的地方,如果不成,也可以拉到我這裏,我這裏收各種水果,不用擔心堆在家裏爛了。”
“我也是這麽想的,你覺得什麽水果比較合適?”
“我覺得除了性價比、儲藏、運輸方麵都要考慮,另外,美觀也能注意一下。”陳建軍想到了農家樂果園,以及可以欣賞美景的山莊。
現在不講究這個,但是後麵生活條件好了,會有許多的城市人願意到村子裏享受田園風光,體會親自采摘的樂趣。
陳平沒有想到這個,他納悶:“美觀?好看有什麽用?”
“你想一想啊,我們在村子長大,村裏的東西不稀罕,但是城裏人稀罕啊,有些人從來沒有到農村去過,稻苗麥苗都認不清楚,如果有這麽一個地方,可以提供果園給他們自己采摘,最後稱重收錢不好嗎?一家人在休息日的時候出去走走,還可以增進感情。”
陳平:“……”還有這種情況?
“當然,現在最主要的還是水果本身,我覺得可以多方麵發展,然後選擇兩種主要的,打出名氣,遠的地方不說,近的說起什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我們陳屋村,就像雪花膏,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什麽?應該是友誼牌吧,這就是名氣,我這個廠子也是,叫做佰香果,這名字順口、好記,現在也有一點口碑了,有口碑了,大家說好,自然會有更多的人來我這裏進貨,錢也就賺得越來越多。”
陳平若有所思。
陳建軍繼續:“打造成那種農莊的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擔心客源,還可以聯係學校、工廠,提供場地給孩子野炊出遊,給工人做福利等等。”
陳建軍已經在看山地了,雖然那裏現在除了野草雜樹一無所有,但是打理過後,陳建軍有信心,一定是飽受歡迎的一個景點。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桃花源,漫山遍野全部種植最先變異的那種桃樹,花瓣碩大,好好培育培育,絕對可以成為一景。
想到堂弟說的話,陳平覺得自己渾身是勁。他現在還在外打拚,但是他一直很明確,他以後是會會村子裏的,他跟陳建軍有顯著的不同,他很喜歡陳屋村,也喜歡對它能夠做些什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讓村子變得越來越好。
他出來堂弟這裏做事,也存了不少了,有不少兄弟、夫妻出來打工的,已經計劃著在村子裏起新房,整個村子都欣欣向榮,但這有個隱憂,有的人家裏的地就交給老人孩子,自己出去外麵掙錢,家裏的老人和女人能夠把莊稼侍弄的妥妥當當嗎?
但是沒辦法,地裏侍弄的再好,也沒辦法掙到那麽多的錢,如果他跟堂弟一樣,在村子裏辦一個加工廠,那麽大家都不用去外麵工作了,在村子裏就成,又能掙錢又能照顧家裏。
想到未來的美好生活,陳平在這充滿各種不可描述氣味的火車也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然後就被那股氣味嗆的閉上了嘴巴。
迴到現實,他的那點積蓄辦個工廠那是不可能的,承包了山地、買了果苗之後估計就見底了,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過了年,劉田芳就惦記著春燕了,她這一年要參加高考了,許曉給她寄了不少的參考書過去,就剩半年了。
春燕不是這一輩最先參加高考的人,年紀最大的是陳平的女兒,隻是她的高考分數著實過低,也沒有複讀的念頭,已經在縣城工作了。
高中的學曆已經不低了,有門路的話,弄一個坐辦公室的工作還是可以的。
就劉田芳來說,當然是春燕要高考比較懸著心,這是她的外孫,陳平的孩子跟她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孩子真的是一眨眼就大了,小團子再過半年也要去讀初中了,陳老三的鬢角已經出現了絲絲縷縷的白發。
孩子一年年的長大,也就代表著老人一年年老去。
陳建軍在大家夥的眼裏完全是家裏的頂梁柱了,一個人到中年、靠譜的頂梁柱,但是在他的眼裏,他才三十出頭,明明就是青年,內心依舊十八好麽!
所以在人勝節這一天,他果斷的把三個跟屁蟲扔在家裏,帶著許曉去街上享受節日的快樂去了。
特區的本地人口其實不多,現在特區變得這麽繁華,大都是外來人口湧入造成的,現在過年,大家都迴家去過年了,隻有少部分人還留在這裏,所以這時候的海邊特別的清靜,左看右看,一個人都沒有,陳建軍就不避諱了,手牽著手,一起在海邊散步。
許曉迎著風的方向順了順頭發:“有一段時間沒有出來走走了。”
“我們今天都好好的休息一下,午飯晚飯都在外麵吃。”
“啊?”許曉沒有想到陳建軍是這麽想的:“爸媽和孩子怎麽辦?”
“有爸媽在啊,而且團子他們也不小了,不會做飯,下個麵條是沒問題的,而且過年家裏吃的東西多著呢,放心,餓不著的。”陳建軍不以為意,現在家裏的三個小夥子精力旺盛的很,這個時期特別的討人嫌。
許曉一想也是,也很久沒有夫妻兩個人出來走走,她幹脆不去想家庭,放空大腦,靜靜地享受這時候的靜謐。
沙灘上遠遠地留下了他們蜿蜒的足跡,什麽話也不用說,這時候的氛圍就很美好了。
但是——
許曉眼角注意到了海麵上的一個物體,因為原先的事情,她扯了扯陳建軍。
“那個是什麽,應該是別人亂扔的衣服吧?”好像沒有木頭啊,如果是人……
這時候大部分人都過得困難,有人會在海麵上扔衣服?補丁打補丁也依舊穿在身上呢。這時候可是冬天,但是沒辦法,陳建軍也隻能脫下大衣,紮入了海裏。
那什麽,真的很像是個人啊。
一湊近,陳建軍臉都綠了,這是一句……泡的發腫的屍體,絕對沒有活命的可能。
屍體也不能就這麽幹看著,陳建軍隻好扯了衣角,慢慢的遊迴去,放任不管的話,這隻會成為魚食,就這麽幹看著遭到這種下場也太不人道了。
許曉看見了,臉也綠了,連著兩次,她已經對海邊有心理陰影了。
下次,她絕對絕對不要再來海邊!
第92章
因為這具屍體, 他們兩個還好好的跟警察解釋了一通。現在年過了, 但是遇到這麽一件事情,確實也挺晦氣的, 那個屍體身上沒有什麽可以證明身份的東西, 隻有幾張被泡得發皺的紙幣,衣服也是很普通的款式,還打著補丁, 警察猜測是那些偷渡客,海麵上發生意外的幾率可不小,這不是第一次有不知來曆的屍體報上來了。
因為這個意外,劉田芳還帶著一家人一起去廟裏拜了拜, 去去晦氣。
陳建軍和許曉接下來都乖乖待在家裏了, 哪裏都不去, 沒有興致出去玩了, 陳建軍還好, 膽子比較大,隻是一開始惡心的吃不下肉,第二天就好了, 但是許曉做了幾天的噩夢,好一陣子,除了雞蛋,別的肉類都不吃。
新年過去, 接下來就是開學了, 許曉他們又坐著火車上了首都, 留下陳建軍一個人繼續在這裏堅守,很快,他收到了她大姐陳向紅的來信,她在信上說想要挑個時間過來這裏挑選衣服迴去販賣,問他方不方便接她等等。
陳建軍不知道她怎麽突然想開了,但這是好事,他也沒有追根究底的意思,給她拍了一封電報,歡迎她過來。
陳向紅是被刺激的,看著村裏熱火朝天的開始準備著起新房的事情,她被刺激到了,她和徐福還住在知青點買來的舊房子裏,當初沒有錢起新房子,現在有錢建了,但有錢建的是泥磚房,而不是青磚大瓦房,別人的都是青磚的,頂上是鋪水泥的那種,他們也想,但是哪來的那麽多錢?
他們不就是出去工作了嗎?
她不想出去工作,家裏還有地,還有三個孩子,徐福是沒辦法出去,分家了,他兄弟都不是那種願意幫他幹活的人,要是他出去找工作了,家裏的地怎麽辦?陳向紅就一個人,三個孩子要念書,沒辦法,但是現在陳向紅不甘心了,她還有個弟弟那麽有出息,憑什麽她的生活就要過得這麽差勁?
於是,她想要主動邁開那一步了,弟弟不止一次說過,她應該在縣城裏有一個固定的門麵,然後到特區去親自選貨物,把握住小縣城人們的需求,定期推出款式新穎又實惠的衣服,那樣肯定可以養家糊口,隻是她之前一直不敢離開,她從來沒有去過那麽遠的地方跟陌生人交流,但是現在,因為那股不平,她有了勇氣。
和她一起去的,還有陳向華,陳向華有一份工作,但那份工作非常一般,眼看著現在個體戶越來越常見,賺得還多,她也有點蠢蠢欲動,大姐一問,她立刻就答應了。
她也沒有辭去工作,而是先請了人幫忙代班,她那工作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隻要打通好關節,一時半會兒的沒有關係,如果做個體戶比較有賺頭,她就辭了這份工作,鐵飯碗是鐵飯碗,但是個體戶一年就掙了鐵飯碗幾年、十年的工資的話,她還不如用剩下那點時間找一塊地種種勒,又有閑又有錢,而如果不成的話,她就退迴去再端起鐵飯碗就是了。
不過有弟弟這麽一個成功的範例在,她還是挺有信心的。
陳建軍當然是歡迎的,打工掙的那點錢也就保持著自己餓不死,哪裏有自己做老板來得爽快,現在這個機遇又是千載難逢的。
固守老家太可惜了。
她們兩個來了,陳建軍帶著他們去服裝街挑選貨物,他不知道什麽樣的款式是最受歡迎的,她們兩個知道,尤其是陳向紅,她已經賣了有一段時間的衣服了,最起碼對小縣城人們的需求還是有數的。
看到這些物美價廉的貨物,她帶著陳向華在人堆裏往袋子裏塞了不少,看到一些有質感的衣服的時候,她有些猶豫,要不要買呢?
陳建軍知道她在猶豫什麽,不就是擔心拿迴去卻沒人要嗎。
“你可以少拿一些試試,到時候跟一般的區分開來,總有些人希望自己別具一格的,你要是錢不夠,我先借你。”
“好。”
有他這句話,陳向紅猶豫了下,就同意了。
她們兩個大包小包的迴去了,她們兩個合夥,陳建軍覺得挺好的。
她們兩個都不想遠離家庭,但是在家鄉也可以做點小生意,隻要願意邁出第一步,後麵的路有他幫忙,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
她們迴去沒多久,陳建軍就收到了她們報喜的電報,她們這次帶去的衣服大賣,她們已經計劃著第二次過來了。
第93章
這時候的生意確實比較好做, 他們又有著一定的人脈, 堅持了兩個月,陳向華就辭職了。
雖然幹這個辛苦了點, 要跑到外麵去進貨, 但是那個收入真的是讓人心動,她的公婆對她辭職一開始有些怨言的,但是當她把她的收入亮出來之後, 他們就沒有話說了。
個體戶說出去是不太好聽,但是有實惠啊,麵子不亮光,裏子厚啊。兒媳婦現在辭了工作, 要是之後這個生意不給做了, 他們也能幫忙找找關係再幫她重新安排, 這麽多年, 他們還是有認識幾個朋友的, 抱著這種想法,他們也不反對了。
她們兩姐妹賺了不少,半年後, 陳向紅和陳向華商量過後,把租的門麵買了下來,越發過的紅紅火火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徐春燕參加了高考。
春燕和夏燕的學習成績都很好, 在班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就是在整個年級也是排名前列的那種。這一次高考, 她正常發揮,考上了一個大專,就是在估分之後填誌願的時候,跟家裏有了分歧。
她填的學校,全都是首都的,根本就沒有按照陳向紅他們的意見選擇本省內的學校。
因為他的選擇,他們家鬧了一場,陳向紅哭著:“孩子翅膀硬了,還沒有飛出去,就開始不聽話了。”
但是春燕很固執,無論爸媽怎麽說,她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選擇。
陳向紅一直鬧她就打電話給舅舅求救,讓他幫忙勸勸她媽媽。
陳建軍打電話過去,陳向紅在電話那頭哭訴:“她一個女孩子家家的,跑那麽遠做什麽?在在本省不好嗎?迴家方便,有什麽事兒也能及時照料,跑那麽遠去讀書,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出了問題找誰?以後同學也基本都是五湖四海的,年紀也差不多了,到時候跟那些人看上,就在外地結婚,遠嫁了可怎麽好?”
她是一點都不願意女兒遠嫁的,就希望他們在本地找,村裏找不到好的,就到縣裏找,總能找到合適的,去了首都,跟她弟弟一樣,就在外地紮根了,到時候離家那麽遠,迴娘家一次多麻煩,要是出了事,都不能及時得到消息,想要給她撐腰都難,而離得近的話,可以常來往,也可以幫忙多看顧娘家,尤其是,徐和,他從小身體就不大好,她也不想逼著他念書,現在他讀小學了,成績一直一般般,眼看著大女兒是有出息的,她當然希望她以後嫁的近一點,可以幫忙拉把弟弟。
這種話她時常說,她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但是春燕不是這樣想的,她就希望離家越遠越好,這個家,她一直都想逃離,現在終於有了光明正大逃離的機會。
“我在首都,姥姥姥爺不也在嗎?還有愛黨叔叔也在,還有小舅舅、小姨,哪裏會找不到人。”春燕在邊上反駁。
“是啊,春燕她姥姥姥爺就在首都啊,哪裏說得上是人生地不熟,你不用擔心,至於婚嫁,你想得太遠了,她小姨也是畢業了才結婚的,小舅現在還單著呢。”陳建軍能說什麽呢?他自然是傾向於這個外甥女的,遠怎麽了,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經過的越多,知道的也越多,現在社會太平,也不用太擔心。
而且畢竟是一國首都,以後的發展可以預料,去那裏念書,以後在那裏紮根也挺好的。
陳向紅:“……”
弟弟這個叛徒,她是希望他能夠幫忙勸女兒的,怎麽現在勸上她了?
因為這事兒,女兒考中大學陳向紅覺得也沒有那麽喜悅了,還是陳向華勸到她想開一些,“大姐,我知道你擔心女兒,我以後也不希望他們兩個跑太遠,出嫁最好就在一條街上,但這事勉強不來的,我也知道,你擔心小和,我覺得吧,現在我們多賺些錢,以後自己就能把他照料得妥妥當當的,不需要讓他兩個姐姐也付出這麽多的精力,她們兩個顧好自己就好了。”
她跟陳向紅一樣,都是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但是不一樣的是,她第一胎生的是兒子,後麵的是女兒,沒有那麽大的壓力,陳向紅那時候因為沒有兒子都被人戳著脊梁骨了,兒子在她的心目中格外的重要,她總想給他最好的,女兒也是她10月懷胎生下來的,不是不愛,隻是跟兒子比起來,她更愛兒子,所以在女兒眼看著會出息的時候,會希望女兒多幫兒子一些,不要讓他被欺負了。
“我也是為了春燕好啊。”陳向紅歎了口氣,不過妹妹的話她還是聽進去了,無奈的同意了春燕的選擇,然後又開始盤算下次要進什麽貨了。
陳向娟結婚陳建民沒有來,他托了兩個姐姐帶了他的賀禮,他的工作忙得很,幾天的假可以請,但是一來一迴的,因為距離和交通工具的原因,算下來得要將近十天,太長了。
這一年的新年陳建軍是在特區過的,陳老三他們自然也在這裏,新年陳建軍推出了新年大禮包,水果罐頭特價,比起平時來會更便宜一些,這刺激了銷量,讓他從別的果園收來的水果製品都成功的銷售了出去,數著收入,他已經在計劃著擴大廠房加大生產了。
他埋頭工作,那些人情往來就交給陳老三許曉他們幫忙,不迴家,但是年禮還是要準備的,在特區這邊沒有親戚,但是生意夥伴也不能忘記。
陳平也跟著他忙得團團轉,在年二十八的時候,他終於放假了,帶著厚厚的獎金和三叔家的年禮,擠上了人山人海的車站。
在臨走前,陳平主動找上門,問陳建軍和三叔意見:“三叔,你們覺得我在村裏承包果樹,以後也做加工這一塊可以嗎?”
“你也是想跟我一樣做水果罐頭之類的?”
“我也想,但是機器買不起,我做的話隻能賣賣新鮮水果,還有就是果幹。”
陳建軍沉吟:“我覺得種水果是沒問題的,我們陳屋村有山,也適合種植各類水果,現在交通越來越方便,你種植一些比較耐儲存的,以後可以賣到別的地方,如果不成,也可以拉到我這裏,我這裏收各種水果,不用擔心堆在家裏爛了。”
“我也是這麽想的,你覺得什麽水果比較合適?”
“我覺得除了性價比、儲藏、運輸方麵都要考慮,另外,美觀也能注意一下。”陳建軍想到了農家樂果園,以及可以欣賞美景的山莊。
現在不講究這個,但是後麵生活條件好了,會有許多的城市人願意到村子裏享受田園風光,體會親自采摘的樂趣。
陳平沒有想到這個,他納悶:“美觀?好看有什麽用?”
“你想一想啊,我們在村子長大,村裏的東西不稀罕,但是城裏人稀罕啊,有些人從來沒有到農村去過,稻苗麥苗都認不清楚,如果有這麽一個地方,可以提供果園給他們自己采摘,最後稱重收錢不好嗎?一家人在休息日的時候出去走走,還可以增進感情。”
陳平:“……”還有這種情況?
“當然,現在最主要的還是水果本身,我覺得可以多方麵發展,然後選擇兩種主要的,打出名氣,遠的地方不說,近的說起什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我們陳屋村,就像雪花膏,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什麽?應該是友誼牌吧,這就是名氣,我這個廠子也是,叫做佰香果,這名字順口、好記,現在也有一點口碑了,有口碑了,大家說好,自然會有更多的人來我這裏進貨,錢也就賺得越來越多。”
陳平若有所思。
陳建軍繼續:“打造成那種農莊的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擔心客源,還可以聯係學校、工廠,提供場地給孩子野炊出遊,給工人做福利等等。”
陳建軍已經在看山地了,雖然那裏現在除了野草雜樹一無所有,但是打理過後,陳建軍有信心,一定是飽受歡迎的一個景點。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桃花源,漫山遍野全部種植最先變異的那種桃樹,花瓣碩大,好好培育培育,絕對可以成為一景。
想到堂弟說的話,陳平覺得自己渾身是勁。他現在還在外打拚,但是他一直很明確,他以後是會會村子裏的,他跟陳建軍有顯著的不同,他很喜歡陳屋村,也喜歡對它能夠做些什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讓村子變得越來越好。
他出來堂弟這裏做事,也存了不少了,有不少兄弟、夫妻出來打工的,已經計劃著在村子裏起新房,整個村子都欣欣向榮,但這有個隱憂,有的人家裏的地就交給老人孩子,自己出去外麵掙錢,家裏的老人和女人能夠把莊稼侍弄的妥妥當當嗎?
但是沒辦法,地裏侍弄的再好,也沒辦法掙到那麽多的錢,如果他跟堂弟一樣,在村子裏辦一個加工廠,那麽大家都不用去外麵工作了,在村子裏就成,又能掙錢又能照顧家裏。
想到未來的美好生活,陳平在這充滿各種不可描述氣味的火車也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然後就被那股氣味嗆的閉上了嘴巴。
迴到現實,他的那點積蓄辦個工廠那是不可能的,承包了山地、買了果苗之後估計就見底了,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過了年,劉田芳就惦記著春燕了,她這一年要參加高考了,許曉給她寄了不少的參考書過去,就剩半年了。
春燕不是這一輩最先參加高考的人,年紀最大的是陳平的女兒,隻是她的高考分數著實過低,也沒有複讀的念頭,已經在縣城工作了。
高中的學曆已經不低了,有門路的話,弄一個坐辦公室的工作還是可以的。
就劉田芳來說,當然是春燕要高考比較懸著心,這是她的外孫,陳平的孩子跟她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孩子真的是一眨眼就大了,小團子再過半年也要去讀初中了,陳老三的鬢角已經出現了絲絲縷縷的白發。
孩子一年年的長大,也就代表著老人一年年老去。
陳建軍在大家夥的眼裏完全是家裏的頂梁柱了,一個人到中年、靠譜的頂梁柱,但是在他的眼裏,他才三十出頭,明明就是青年,內心依舊十八好麽!
所以在人勝節這一天,他果斷的把三個跟屁蟲扔在家裏,帶著許曉去街上享受節日的快樂去了。
特區的本地人口其實不多,現在特區變得這麽繁華,大都是外來人口湧入造成的,現在過年,大家都迴家去過年了,隻有少部分人還留在這裏,所以這時候的海邊特別的清靜,左看右看,一個人都沒有,陳建軍就不避諱了,手牽著手,一起在海邊散步。
許曉迎著風的方向順了順頭發:“有一段時間沒有出來走走了。”
“我們今天都好好的休息一下,午飯晚飯都在外麵吃。”
“啊?”許曉沒有想到陳建軍是這麽想的:“爸媽和孩子怎麽辦?”
“有爸媽在啊,而且團子他們也不小了,不會做飯,下個麵條是沒問題的,而且過年家裏吃的東西多著呢,放心,餓不著的。”陳建軍不以為意,現在家裏的三個小夥子精力旺盛的很,這個時期特別的討人嫌。
許曉一想也是,也很久沒有夫妻兩個人出來走走,她幹脆不去想家庭,放空大腦,靜靜地享受這時候的靜謐。
沙灘上遠遠地留下了他們蜿蜒的足跡,什麽話也不用說,這時候的氛圍就很美好了。
但是——
許曉眼角注意到了海麵上的一個物體,因為原先的事情,她扯了扯陳建軍。
“那個是什麽,應該是別人亂扔的衣服吧?”好像沒有木頭啊,如果是人……
這時候大部分人都過得困難,有人會在海麵上扔衣服?補丁打補丁也依舊穿在身上呢。這時候可是冬天,但是沒辦法,陳建軍也隻能脫下大衣,紮入了海裏。
那什麽,真的很像是個人啊。
一湊近,陳建軍臉都綠了,這是一句……泡的發腫的屍體,絕對沒有活命的可能。
屍體也不能就這麽幹看著,陳建軍隻好扯了衣角,慢慢的遊迴去,放任不管的話,這隻會成為魚食,就這麽幹看著遭到這種下場也太不人道了。
許曉看見了,臉也綠了,連著兩次,她已經對海邊有心理陰影了。
下次,她絕對絕對不要再來海邊!
第92章
因為這具屍體, 他們兩個還好好的跟警察解釋了一通。現在年過了, 但是遇到這麽一件事情,確實也挺晦氣的, 那個屍體身上沒有什麽可以證明身份的東西, 隻有幾張被泡得發皺的紙幣,衣服也是很普通的款式,還打著補丁, 警察猜測是那些偷渡客,海麵上發生意外的幾率可不小,這不是第一次有不知來曆的屍體報上來了。
因為這個意外,劉田芳還帶著一家人一起去廟裏拜了拜, 去去晦氣。
陳建軍和許曉接下來都乖乖待在家裏了, 哪裏都不去, 沒有興致出去玩了, 陳建軍還好, 膽子比較大,隻是一開始惡心的吃不下肉,第二天就好了, 但是許曉做了幾天的噩夢,好一陣子,除了雞蛋,別的肉類都不吃。
新年過去, 接下來就是開學了, 許曉他們又坐著火車上了首都, 留下陳建軍一個人繼續在這裏堅守,很快,他收到了她大姐陳向紅的來信,她在信上說想要挑個時間過來這裏挑選衣服迴去販賣,問他方不方便接她等等。
陳建軍不知道她怎麽突然想開了,但這是好事,他也沒有追根究底的意思,給她拍了一封電報,歡迎她過來。
陳向紅是被刺激的,看著村裏熱火朝天的開始準備著起新房的事情,她被刺激到了,她和徐福還住在知青點買來的舊房子裏,當初沒有錢起新房子,現在有錢建了,但有錢建的是泥磚房,而不是青磚大瓦房,別人的都是青磚的,頂上是鋪水泥的那種,他們也想,但是哪來的那麽多錢?
他們不就是出去工作了嗎?
她不想出去工作,家裏還有地,還有三個孩子,徐福是沒辦法出去,分家了,他兄弟都不是那種願意幫他幹活的人,要是他出去找工作了,家裏的地怎麽辦?陳向紅就一個人,三個孩子要念書,沒辦法,但是現在陳向紅不甘心了,她還有個弟弟那麽有出息,憑什麽她的生活就要過得這麽差勁?
於是,她想要主動邁開那一步了,弟弟不止一次說過,她應該在縣城裏有一個固定的門麵,然後到特區去親自選貨物,把握住小縣城人們的需求,定期推出款式新穎又實惠的衣服,那樣肯定可以養家糊口,隻是她之前一直不敢離開,她從來沒有去過那麽遠的地方跟陌生人交流,但是現在,因為那股不平,她有了勇氣。
和她一起去的,還有陳向華,陳向華有一份工作,但那份工作非常一般,眼看著現在個體戶越來越常見,賺得還多,她也有點蠢蠢欲動,大姐一問,她立刻就答應了。
她也沒有辭去工作,而是先請了人幫忙代班,她那工作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隻要打通好關節,一時半會兒的沒有關係,如果做個體戶比較有賺頭,她就辭了這份工作,鐵飯碗是鐵飯碗,但是個體戶一年就掙了鐵飯碗幾年、十年的工資的話,她還不如用剩下那點時間找一塊地種種勒,又有閑又有錢,而如果不成的話,她就退迴去再端起鐵飯碗就是了。
不過有弟弟這麽一個成功的範例在,她還是挺有信心的。
陳建軍當然是歡迎的,打工掙的那點錢也就保持著自己餓不死,哪裏有自己做老板來得爽快,現在這個機遇又是千載難逢的。
固守老家太可惜了。
她們兩個來了,陳建軍帶著他們去服裝街挑選貨物,他不知道什麽樣的款式是最受歡迎的,她們兩個知道,尤其是陳向紅,她已經賣了有一段時間的衣服了,最起碼對小縣城人們的需求還是有數的。
看到這些物美價廉的貨物,她帶著陳向華在人堆裏往袋子裏塞了不少,看到一些有質感的衣服的時候,她有些猶豫,要不要買呢?
陳建軍知道她在猶豫什麽,不就是擔心拿迴去卻沒人要嗎。
“你可以少拿一些試試,到時候跟一般的區分開來,總有些人希望自己別具一格的,你要是錢不夠,我先借你。”
“好。”
有他這句話,陳向紅猶豫了下,就同意了。
她們兩個大包小包的迴去了,她們兩個合夥,陳建軍覺得挺好的。
她們兩個都不想遠離家庭,但是在家鄉也可以做點小生意,隻要願意邁出第一步,後麵的路有他幫忙,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
她們迴去沒多久,陳建軍就收到了她們報喜的電報,她們這次帶去的衣服大賣,她們已經計劃著第二次過來了。
第93章
這時候的生意確實比較好做, 他們又有著一定的人脈, 堅持了兩個月,陳向華就辭職了。
雖然幹這個辛苦了點, 要跑到外麵去進貨, 但是那個收入真的是讓人心動,她的公婆對她辭職一開始有些怨言的,但是當她把她的收入亮出來之後, 他們就沒有話說了。
個體戶說出去是不太好聽,但是有實惠啊,麵子不亮光,裏子厚啊。兒媳婦現在辭了工作, 要是之後這個生意不給做了, 他們也能幫忙找找關係再幫她重新安排, 這麽多年, 他們還是有認識幾個朋友的, 抱著這種想法,他們也不反對了。
她們兩姐妹賺了不少,半年後, 陳向紅和陳向華商量過後,把租的門麵買了下來,越發過的紅紅火火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徐春燕參加了高考。
春燕和夏燕的學習成績都很好, 在班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就是在整個年級也是排名前列的那種。這一次高考, 她正常發揮,考上了一個大專,就是在估分之後填誌願的時候,跟家裏有了分歧。
她填的學校,全都是首都的,根本就沒有按照陳向紅他們的意見選擇本省內的學校。
因為他的選擇,他們家鬧了一場,陳向紅哭著:“孩子翅膀硬了,還沒有飛出去,就開始不聽話了。”
但是春燕很固執,無論爸媽怎麽說,她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選擇。
陳向紅一直鬧她就打電話給舅舅求救,讓他幫忙勸勸她媽媽。
陳建軍打電話過去,陳向紅在電話那頭哭訴:“她一個女孩子家家的,跑那麽遠做什麽?在在本省不好嗎?迴家方便,有什麽事兒也能及時照料,跑那麽遠去讀書,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出了問題找誰?以後同學也基本都是五湖四海的,年紀也差不多了,到時候跟那些人看上,就在外地結婚,遠嫁了可怎麽好?”
她是一點都不願意女兒遠嫁的,就希望他們在本地找,村裏找不到好的,就到縣裏找,總能找到合適的,去了首都,跟她弟弟一樣,就在外地紮根了,到時候離家那麽遠,迴娘家一次多麻煩,要是出了事,都不能及時得到消息,想要給她撐腰都難,而離得近的話,可以常來往,也可以幫忙多看顧娘家,尤其是,徐和,他從小身體就不大好,她也不想逼著他念書,現在他讀小學了,成績一直一般般,眼看著大女兒是有出息的,她當然希望她以後嫁的近一點,可以幫忙拉把弟弟。
這種話她時常說,她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但是春燕不是這樣想的,她就希望離家越遠越好,這個家,她一直都想逃離,現在終於有了光明正大逃離的機會。
“我在首都,姥姥姥爺不也在嗎?還有愛黨叔叔也在,還有小舅舅、小姨,哪裏會找不到人。”春燕在邊上反駁。
“是啊,春燕她姥姥姥爺就在首都啊,哪裏說得上是人生地不熟,你不用擔心,至於婚嫁,你想得太遠了,她小姨也是畢業了才結婚的,小舅現在還單著呢。”陳建軍能說什麽呢?他自然是傾向於這個外甥女的,遠怎麽了,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經過的越多,知道的也越多,現在社會太平,也不用太擔心。
而且畢竟是一國首都,以後的發展可以預料,去那裏念書,以後在那裏紮根也挺好的。
陳向紅:“……”
弟弟這個叛徒,她是希望他能夠幫忙勸女兒的,怎麽現在勸上她了?
因為這事兒,女兒考中大學陳向紅覺得也沒有那麽喜悅了,還是陳向華勸到她想開一些,“大姐,我知道你擔心女兒,我以後也不希望他們兩個跑太遠,出嫁最好就在一條街上,但這事勉強不來的,我也知道,你擔心小和,我覺得吧,現在我們多賺些錢,以後自己就能把他照料得妥妥當當的,不需要讓他兩個姐姐也付出這麽多的精力,她們兩個顧好自己就好了。”
她跟陳向紅一樣,都是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但是不一樣的是,她第一胎生的是兒子,後麵的是女兒,沒有那麽大的壓力,陳向紅那時候因為沒有兒子都被人戳著脊梁骨了,兒子在她的心目中格外的重要,她總想給他最好的,女兒也是她10月懷胎生下來的,不是不愛,隻是跟兒子比起來,她更愛兒子,所以在女兒眼看著會出息的時候,會希望女兒多幫兒子一些,不要讓他被欺負了。
“我也是為了春燕好啊。”陳向紅歎了口氣,不過妹妹的話她還是聽進去了,無奈的同意了春燕的選擇,然後又開始盤算下次要進什麽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