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香啊!你們做了什麽好吃的,我聞著是紅燒肉?”過來跑腿,給他們送了一碗鴨肉過來的許進一進門就被這股味道給征服了。


    “舅舅,是紅燒肉,我奶奶做的紅燒肉,可好吃了!”小團子看了看自己碗裏最後一塊肉,舉起碗給他:“舅舅吃。”


    “團團真乖,謝謝你,舅舅已經吃飽了,你吃吧。”


    “你等會兒,菜就快好了,等下也裝一碗迴去,我媽做的是這個。”陳建軍豎起大拇指。


    “聞出來了,很香。”許進想著自己端了碗鴨肉,也就沒有推辭。


    紅燒肉是合著土豆香芋一起燒的,劉田芳給他換了個大碗,一半素菜,一半肉塊,他帶來的碗正好做個蓋子蓋住。


    “謝謝孩子奶奶了,我先迴去了,他們都等我吃飯,這個碗我明天給你送過來。”


    “不急。”


    許進出了門,就看到邊上一圈眼饞的看著他手裏碗的小蘿卜頭,本來還想著出了門人看不到自己偷偷吃一塊的,現在也打消了,快步往迴走。


    好菜,也是好飯,今天的飯是純大米,澆上醬色的汁,能一口氣吃三碗不歇口氣的。


    這次的肉確實做得多,每個人都碘著肚子吃不下去了,桌子上還有一小半的肉。


    陳建強抱著肚子,神色糾結:“這是第一次看著肉沒法吃,太撐了。”


    “我還想再吃的,可是吃不下了,我的胃要爆炸了。”陳向娟也好不了不多少。


    “我也好飽,奶奶,明天還有這個肉嗎?”小團子舔著碗裏的肉汁,吸溜了一聲。


    好吃!


    圓圓和胖胖看著肉,還想再吃,但是看著他們吃了不少的許曉已經把他們的碗筷都收走了。


    再吃下去就要把小肚子撐爆了。


    “下次奶奶再給你們做。”


    看著自己的手藝這麽受家人歡迎,劉田芳也很高興。


    “還有半年才能迴家住,如果一日三餐都能吃嗎做的飯菜就好了。”陳建軍想到飯堂的大鍋飯,有點不想開學了。


    陳建強:“你們還好,我們學校的飯堂是最難吃的,什麽材料都一個味道。”


    “每天晚上你們迴來吃,吃的飽飽的,早上也沒什麽選擇,就中午一頓,有的吃就不錯了。”陳老三敲了下桌子,讓他們要惜福。


    多少人想吃還沒法吃呢。


    ……


    陳建軍是一個喜歡拍照的人,前世的時候,他還時常拿著手機玩自拍,現在自拍是不可能了,但是黑白相機也能夠拍出不一樣的風采。


    以後他的孫子孫女曬照片,肯定可以發現他們的爺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帥哥。


    所以陳老三和劉田芳,在這個首都著名的景點都留下了黑白的照片,他們之前沒有來過這裏,對一國首都,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好奇心的,他們拍的照片,混合著在這裏購買的一些特產,比如說在這裏買的郵票啊、國旗呀什麽的,還有一些吃的一起寄了迴去,給家裏的親人。


    趙玉英和劉田芳見了幾次麵,出乎意料的,兩個人很合得來。


    從身份上來說,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農家婦人,之前還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在以前,跟她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但是現在兩個人卻很有默契,這讓陳建軍和許曉有些吃驚,他們以為會是像普通的那種親家關係,麵上友好,但實際上背地裏怎麽說就隻有自己人清楚,但是現在這架勢,可不是隻有麵上和諧啊。


    經常約了一起出去,許昭敏陳老三一時之間都被冷落了。


    開學了,陳建軍他們一個個的重返校園,小團子依舊去了幼兒園,兩個小的就在家裏,劉田芳跟產老三找了一些木板,裁成方方塊塊的小木板,在上麵寫上一些基礎的數字,教他們數數,在家裏悶得慌了,就帶著孩子出去玩一圈。


    這裏住了不少人,有孩子的人家很多,這時候又沒有計劃生育,適齡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好幾個。


    借著孩子的由頭,他們大人也有機會湊在一起聊天,劉田芳因為這個,迅速的跟周圍的人熟悉了起來。


    左鄰右舍還是很重要的,老話還說遠親不如近鄰呢。


    家裏有人在,陳建強和陳向娟改了從前的作風,每天晚上都迴家吃飯,飯堂的大鍋菜哪裏比得上從小吃到大的家的口味?在學校吃兩頓就夠了,晚上要迴家吃喜歡的。


    在這裏不用下地幹活,也不要冒著大太陽出去做事,每天要做的就是收拾家務,做好飯菜,陪兩個孫子玩耍,這樣的生活比起村子裏的輕鬆多了,而且他們這獨門獨戶的,人際關係也簡單很多,鄰裏之間,知道他家的兒女是大學生,都很尊敬,也沒有遇到那些極品的人家,雖然說個別會看不起他們外地人千裏迢迢過來,但是在知道他兒子是大學生之後,這點看不起也會消失殆盡,最起碼麵上是看不出來了。


    很快,陳老三和劉田芳就被這樣好吃好喝好玩的生活養得白了不少。


    幾個小的臉上的肉肉也更多了,陳建軍時不時的就拿一些吃的喝的迴家,他們家每天不是有肉,就是有蛋,再或者是有魚,總之就沒有全素的時候,怎麽也有一點肉點綴,這樣的生活能不胖嗎?


    小團子也很開心,現在每天早上爺爺送他去幼兒園,放學了再去領他迴來,幼兒園裏有許許多多的同伴,可以一起玩,迴家了有爺爺奶奶照顧,從大人到小孩,都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


    過了一段時間平淡的生活中,有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上門拜訪了。


    陳建軍本來不知道,但是喝到了明顯比家裏的要好的茶葉的時候,才發現了一點不對,他問了這茶葉哪來的?


    劉田芳也沒有瞞著他的意思:“是孫仲才過來送的。”


    陳建軍驚訝:“他過來了?”


    “是啊。”


    “你們聊了什麽?”


    “沒什麽,他就是過來道謝,多謝我們照顧,連茶都沒喝一口,說了幾句話就走了,看樣子現在局勢沒有什麽壞變化,他還能上門拜訪,你還是當作不知道吧,要是有人問起,不要說出去。”


    他知道她就是擔心他們搞不好還會改造什麽的,但是他知道,以後不會了,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了,76年恢複高考,現在是77年,也許今年就會改革開放了,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寬鬆,現在已經有著很高的唿聲讓知青們迴城了。


    等到知青們迴城,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總會有人想方設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的,各種做小生意的攤販也會出現,到那時候,他想做點什麽,就順理成章了。


    “你在想什麽?”劉田芳問他,陳建軍拉迴自己跑遠的思緒,笑了笑:“沒什麽,我就是想到以後的生活。”


    “嗯,很快就高考了,不知道愛黨他現在狀態怎麽樣了。”


    陳建軍算了算日期,確實沒多久了,眨眼間,又是大半個學期過去,時間過得還真快啊。


    “我也不知道,應該還行吧。”


    “他這孩子也給自己太大壓力了,畢竟他失敗了一次。”


    “應該有不小的把握,隻要正常發揮。”陳建軍還想到了許曉的二嫂,她也要準備考試了。


    “到時候你讓她二嫂把孩子送我這裏吧,她專心念書就好,反正我們在家也沒什麽要做的事情。”劉田芳這樣子提建議。


    陳建軍覺得可行,因為石根和石柱兩兄弟是送托兒班的,大人要做的就是接送,等到接送迴來之後沒多久,許進他們也迴來了。


    “我到時候就帶著兩個小的一起去接人,當作出去散步一樣,高考要緊。”


    第69章


    這是恢複高考以來的第二次高考, 考生人數更加龐大, 但是招生人數卻並沒有增加的太多,競爭依舊激烈。


    陳建軍從農場裏麵拿出了一袋大大的桃子, 在進家門的時候正好遇上了喜滋滋出門去買東西的劉田芳, 看到他迴來了,劉田芳,衝他招了招手:“你迴來的正好, 好消息,你弟弟寫信過來了。”


    陳建軍神色一動:“他考上了?”


    “是啊。”


    “是哪裏的學校?”


    劉田芳笑容更加燦爛:“就是這裏,他考中了一個大專,不知道是不是, 我們把這裏說得太好了, 他的第一誌願就是這裏的學校, 他信上說, 到時候會提前一段時間到這裏, 先來我們這裏,你要記著哈,到時候提前去車站接人。”


    “他應該會拍電報吧, 不然也不知道什麽車次,現在說也太早了。”


    “他說會拍電報,好了,你先迴去吧, 我去買東西, 隔壁家的說供銷社新來了一批貨, 去晚了好的就輪不到我挑了。”


    陳老三是最高興的那一個,因為他二哥也說到時候會一起來,到時候他就可以跟兄弟敘敘舊了。


    同樣參加了這一次高考的肖瀟也得到了好消息,她的好消息更早知道,畢竟不用接了通知書之後再寫信寄到這裏,她報考的是美院。


    她是自小學習畫畫的,換了目標學校之後之後,憑著她自小學習的功底,如願的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兩邊的都是好消息。


    “你堂弟他也考上大學了,我們陳家又出了一個大學生。”見到陳建軍,陳老三立刻分享這個好消息。


    “我們陳家的祖墳一定選中了一個好位置!”他這話說的斬釘截鐵。


    陳建強從房裏走出來,咳嗽了兩聲,提醒陳老三:“爸,你小聲點,封建迷信要不得。”


    陳老三看了周圍一圈,自動把聲音往下調:“沒人會聽到吧。”


    “爸爸,你拿的是什麽?”圓圓熟練的抱住他的一條大腿,胖胖緊接著跟了過來,抱住另一條,這下陳建軍就動彈不得了,要動之前必須先把這兩個障礙物給清除掉。


    他打開袋子給他們看:“桃子,要吃嗎?”


    “要!”


    看到這麽大個,又粉嫩飄紅的桃子,許曉有些驚異:“現在有桃子吃了啊。”


    “是啊。”


    “肯定很貴吧?還要從南邊運過來。”


    “還好。”從農場裏麵拿出來的,不用花錢。


    陳建軍沒有說價格,許曉也沒有追問的意思:“媽媽去洗幹淨,刨掉皮再給你們吃。”


    她把袋子拿走了。


    第一批迴城的知青已經迴到了這個生他們養他們的城市,但是迴來之後呢?工作崗位就那麽幾個,增加的也有限,根本沒辦法滿足那麽龐大的缺口,他們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吃的用的錢財從哪裏來?


    沒有辦法,這時候家家戶戶壓力都大,平白多了一個人迴來吃喝,卻沒有收入,肯定受不住,在這樣的壓力下,有些人就會尋找別的出路,比如從鄉下收東西,到城裏之後提一點價格賣出去賺取差價,或者是憑著自己的人脈幫人交接賺取抽成等等。


    特意帶著紅袖章抓人的是越來越少了。


    陳老三也沒有少光顧這些人的生意,現在他們家那些雞蛋基本上就是這樣來的,去供銷社有時候還會買到壞的,大小也不能自己挑,但是從那些人手裏買的就不一樣了,又大個又新鮮,還不用糧票,價格高一點也能接受。


    陳建軍看著這些變化,自己也時常加入進去,賺一點現錢,錢總是不嫌多的,尤其他還打算趁著這機會斂財。


    他以前倒騰的東西還堆在農場的院子和倉庫呢,隻是現在還沒有改革開放,所以大部分還是繼續堆積中,要把他們的價值最大化,就要等到二十世紀以後,收藏熱興起。


    現在這年代是不好過,有什麽好東西都要藏著掖著,但也不是沒有好處,他就遇到過那些被歸還那些瓷器花瓶的人,不懂得它們的價值,用籮筐挑著到古董街去賣掉,一擔20塊到一百塊不等。


    這就是白菜價!


    如果不是親身遇到,他都不敢相信還有這樣的事情。


    打聽過後才知道,這並不是偶然,他們會這樣做就是擔心這些還會成為禍根,所以急匆匆的想要出手,誰知道以後他們的身價會十倍百倍千倍的往上漲,要是有一個精品,換一套房子也不是問題。


    陳建軍為他們惋惜,但也不會說自己上去勸,有什麽理由去勸?說這些以後會價值不菲?


    你怎麽知道以後的事情?


    所以他什麽都沒有說,換了裝扮買了不少,繼續為他的庫存添磚加瓦。他以前不懂得這些,不會分辨是什麽朝代,是什麽瓷什麽彩,無法估算價值,但現在這時候,造假也沒有後世那麽猖狂,就算是仿品,古代的仿品價格也不便宜,怎麽也比他付出的代價要值得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迎來到七十年代[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河東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河東流並收藏歡迎來到七十年代[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