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統領走後,山路上形成對峙。一百精兵都將手按在刀上,銀梟衛也將弩拉滿,時刻準備扣下機板。
蕭景鐸夾在中間,反倒鎮定自若的很。雖然兩邊都是下屬,但是看現在這種情況,發生衝突時第一個遭殃的多半都是他。但是蕭景鐸卻篤定不會有事。
他信容珂,也信自己。
兩方僵持了好一會,兩邊人都緊緊盯著蕭景鐸,一旦蕭景鐸有動作,一百精兵就會朝銀梟衛衝去,銀梟衛也會對蕭景鐸下手。他一直穩穩端坐馬上,唯有馬匹不耐煩地打響鼻。突然,蕭景鐸的身體動了動,手臂也一瞬間繃緊了:“殿下!”
眾人立刻朝後看去,好些人都直接傻眼了。公主怎麽自己出來了?
容珂騎著馬,從密林中慢慢走近。銀梟衛想要上前,卻被容珂揮手散開:“無事,你們下去吧。”
四周的弓箭可算移開了,蕭景鐸立刻下馬,快步朝容珂走去:“怎麽樣?受傷了嗎?”
容珂是隊伍中的主心骨,她亂了全軍都要亂,容珂隻能時刻端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穩重姿態,迴道:“無事。”
然而事實上,怎麽可能沒事呢?
蕭景鐸看著容珂刷白的臉色,立刻就辨認出她又在逞強。但是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蕭景鐸也隻好壓製住擔心,問:“你怎麽出來了?”萬一他真的有反心,她這可怎麽辦?
容珂懶得再迴答一遍,直接問:“你帶了多少人迴京?”
“現在有精兵一百,都是信得過的人。後麵還有八千人,除去輜重、病弱,尚有六千戰力。”
“他們現在走到哪裏了?”
蕭景鐸估計了一下大軍的腳程,說:“應當一晝夜之後就能到。”他說完之後頓了頓,又補充說:“若是往洛陽走,急行軍一夜便夠了。”
“去洛陽做什麽?”其他人議論紛紛,容珂卻露出笑意,含笑睨了蕭景鐸一眼:“既如此,就讓他們往迴走吧。你現在就帶人迴去,配合徐州都督,圍堵梁王。”容珂想了想,還是覺得不放心,“不行,我得親自去。”
“殿下,這怎麽能?”
就連蕭景鐸也說:“你受傷了,迴京好好養傷吧,洛陽的事有我。”
“洛陽刺史是梁王的人,他這才敢光明正大地駐紮在洛陽,何況他手中還有鄭王,崔家也會聽他的話,向他敞開齊州一帶。他給自己備足了後路,顯然是有備而來,若是處理不好,恐會釀成大禍。”容珂堅定地搖頭,“他害怕自己出事,這才停在洛陽,留心腹在京刺殺於我,若是他自己坐鎮,現在絕不是這種局麵。他犯過的錯誤,我不會再犯第二遍,這次征討,一定是要我親自去的。”
.
梁王坐在軍營裏,和洛州刺史議事。
“梁王,您為何放那八千人離開了?”
“我將蕭景鐸借故叫到帳內,本是打算控製住他,從而靠挾製他來指揮他手下的軍隊。可惜他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早就防備著我,此計作罷,再把他留在身邊遲早是個隱患,他可是敢帶兩百人去偷襲突厥牙帳的人,我還信不過他呢!不如讓他帶著人離開,也算絕了後患。”
“那……他們隊伍在前,對後麵毫無防備,若我們趁機偷襲,將蕭景鐸的軍隊全軍殲滅,豈不是更好?他若是帶著軍隊到了長安,乾寧豈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助力?”
梁王搖頭:“乾寧本就有助力。我了解我這個侄女,我防著她,她又何嚐不是?恐怕她早就吩咐了人,早早帶人來京城護駕,依我看,多半是西南的人。當日沒能將她一擊而斃實在是失策,那些蠢貨還讓她逃到城外去了。等到了城外,後續的援軍很快就到,到時候再想殺她,簡直難如登天。”
“那我們現在該如何?”
“有了益州的軍隊,長安迴到乾寧手中隻是遲早的事。趁她收拾長安裏的人,我們早做些安排才好。”
洛州刺史很是不以為然:“梁王,我們坐擁洛陽,何必懼她?而且洛陽之後,齊州一帶也落入我們囊中,我們已經打通了後麵的路,就算洛陽真的失守,我們退到清河就好了。清河再往東就是海,我們手裏有洛陽重城,背後亦有退路,就算打起來,靠著後方也能撐住幾年。更何況齊州是產糧之鄉,軍需後備肯定跟得上。”
這是梁王的得意之筆,也是他苦心謀劃許多年的成果。他借力打力,先是讓容珂和鄭王廝殺起來,然後接著征討鄭王的名義,光明正大領兵,最後扣下鄭王,聯合世家,反倒成就了自己的大業。梁王也很是感謝容珂,若不是她,世家怎麽會被逼到這種程度,又怎麽會讓他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梁王頗為得意地說:“我那侄女從小就不省心,走一步算三步,可謂機關算盡,智計百出,跟她作對的人都沒什麽好下場,簡直是防不勝防。沒想到,她苦心謀劃了這麽多,反倒被我利用,替我鋪了墊腳石。”
洛州刺史很是上道地恭維道:“屬下愚昧,看不懂梁王的智計,請梁王明示。”
“我原本打算是控製蕭景鐸,進而控製他的軍隊,無論此計成不成,我之後都另有打算。若是成了,我便讓他的人去長安打先鋒,消耗益州的軍力,如果不成,那我便讓他帶人離開,再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挑起乾寧的懷疑之心。有蕭景鐸的軍隊攔在我們前麵,益州的援軍就算要來征討我們,也得先解決蕭景鐸那八千人。現成的屏障,為何不用?”
“簡直妙極。”洛州刺史俯手歎道,“有了他們衝在前麵,我們有更多時間排兵布陣,修生養息。而益州之人卻要提前和蕭景鐸對戰,蕭景鐸在軍法上頗有些天賦,有蕭景鐸牽製,益州的人隻會疲於奔命,消耗氣力,我們正好一鼓作氣,大敗朝廷援軍,之後長驅直入,攻下長安。”
梁王點頭,深以為然。他笑道:“薑還是老的辣,父親當年帶兵打下長安,囚父殺兄,父親能做的事情,我為什麽不能?若是容文哲在位就罷了,容琅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子,憑什麽壓在我頭上,號令天下?”
洛州刺史附和,他們倆正在商討日後如何攻打長安,一個士兵掀簾子進來了:“殿下,西邊有斥候出沒。”
“西邊?”梁王道,“應該是蕭景鐸的斥候。他還是不斷往我們這裏放斥候,他就這樣害怕我們追擊嗎?”
洛州刺史討趣說道:“還不是因為梁王料事如神,這才會讓這位年輕的戰神都這樣忌憚。”
被對手承認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梁王也得意地笑道:“他是個能人,可惜,隻能將這個天才扼殺在萌芽了。”
過了一會,士兵又跑進來報:“殿下,瞭望台的兄弟說,這次來的不隻是斥候,後麵的軍隊也跟著過來了。”
“他想做什麽?”梁王驚疑地站起身,另一個士兵一路喊著“報”衝進來,“殿下,東邊也有大軍靠近,約摸有兩萬人。”
這下就連沾沾自喜的洛州刺史也感覺不對了:“這是怎麽迴事?蕭景鐸帶軍迴來便罷了,東邊哪裏來的人?”
“看旗幟,像是徐州都督。”
“徐州?”梁王怒道,“好啊,她這是早就安排好了,恐怕我剛領兵出京,益州和徐州刺史就接到了密旨,想要卸磨殺驢。嗬,這還真是我的好侄女!”
此時消息傳遞慢,梁王敢在洛陽造反,一無天險二無地利,就是仗著其他州的人收到消息慢,等這些人聽到消息想要入宮救駕,梁王恐怕都要登基了。可是如今,前麵有蕭景鐸的人攔截,後麵有徐州的人切斷退路,進退維穀,梁王僅靠著洛陽哪能撐住?
更何況,容珂這次也親自來了。攝政公主親臨,無疑大大鼓舞了士氣。沒過幾天,益州刺史也帶人追上來了,三軍將梁王圍成了一個鐵桶。
跟著梁王的人都知道事到如今,造反的罪名是洗不清了,這是砍頭誅族的大罪,既然已無退路,還不如跟著梁王拚一把,贏了就是從龍之功。崔家因為鄭王那一遭,現在也不遺餘力地支持梁王,若是梁王贏了,他們崔氏還有翻身的餘地,若是乾寧贏了……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長安,有六部宰相坐鎮,國事並不會出差錯,隻要容珂和梁王之間決出勝負,誰能迴到長安,誰便是主宰局勢的勝利者。
梁王被三麵圍攻,拚死反抗,容珂雖然看起來占優勢,反而比梁王更急著結束這場戰爭。
原因無他,宣朝今年已經發動三場戰爭了,一場外戰,兩場內戰,國庫早就支撐不住了。都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梁王是造反,大肆破壞並不覺得心疼,但是容珂身後還有一攤子家業,她可耗不起。
容珂當政以來,戰亂不斷,雖然邊疆外戰接連勝利,但是這對民生同樣是不小的消耗,算一算,梁王這一役,已經是第四場戰爭了,而這不過是容珂攝政的第三個年頭,戰爭比起前朝皇帝還要頻繁。前朝便是因為天災和戰亂亡了國,容珂可不敢拿自家的國運賭。
直到如今民間都好端端的,沒有因為容珂頻繁發起戰爭而民怨載道,實在是個奇跡。然而世上哪裏有那麽多奇跡,百姓之所以沒有劇烈反彈,概是因為,容珂預先就做好了安排。這期間要花費多少心思,豈是外人能知道的?
這場戰役,雙方都用命在搏,誰都知道,贏了便能榮華富貴,輸了便身敗名裂。就算戰死,隻要自己的主子最後勝利了,自己的家人一樣會收到撫恤,梁王的士兵背水一戰,反抗尤為激烈,沒有人消極應戰,全都豁出命在打。
長安裏,雪片般的戰報不斷發迴朝廷。容琅的目光牢牢鎖著洛陽的方向,崔太後枯坐宮中,等待最後的裁決,夏太後也成日念佛,保佑容珂如往常一樣,勝利歸來。
江南水鄉,一個年輕精幹的郎君從田壟上走過,兩邊的農人看到他,問道:“五郎,你怎麽還不成親?”
被換作五郎的年輕人靦腆笑了:“明月要從宮裏迴來了,我在等她。”
“喲,宮裏不是說不放人麽,明月居然還能迴來?”
“對啊,她前幾月來信說,是攝政公主體恤她,特意破格放她出宮和親人團聚,還賞賜了她一大筆嫁妝。”
“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大夥樂嗬嗬地笑著,“你們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吧?我記得當年明月被朝廷征走,之後你便一直沒有說親。好在明月要迴來了,也不枉你等了她這麽多年。”
五郎想起宮裏的心愛姑娘,嘴邊也浮起微笑。他不理會眾人的打趣,走到無人處,從貼身衣裳處拿出了一枚香囊。
香囊上繡著明月和大江,正是應了他們倆的名字。五郎收起明月的繡品,看著西北長安的方向,喃喃道:“明月在信裏說八月就能離宮了,現在,她應該已經走在路上了吧?她喜歡吃蓮子,我得多給她準備些。”
沉浸在喜悅的五郎並不知道,他的明月,再也吃不到蓮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月和五郎的故事靈感來源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當時學這首詩的時候就覺得很悲傷,於是融到了蕭景鐸和容珂的故事中,即使明月隻是一個犧牲在宮廷政變中的小角色,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故事啊。
第121章 親征
三軍圍城,軍營裏忙碌非常。
蕭景鐸穿著全副戰甲, 戰甲上尚沾著未幹的血跡。今日已鳴金收兵, 他剛從營地巡邏迴來, 便看到守營的士兵跑過來, 抱拳說道:“都督, 長安來人了, 是否放行?”
“長安來人?”蕭景鐸問,“何人?”
“是我的女官。”
聽到這個聲音, 小兵連忙低頭:“參見乾寧長公主。”
容珂淡淡點了下頭, 蕭景鐸看到容珂穿的這樣單薄就敢滿營地亂跑, 忍不住說道:“已經九月了, 晚上的風這麽涼, 你怎麽出來了?”
小兵低著頭,看不見發生的事情,但是光聽到蕭景鐸的話,都夠他心肝亂顫了。
都督竟然敢對公主這樣說話?如果公主遷怒, 他會不會被滅口啊?
容珂沒想到旁邊的小兵心理活動這樣豐富, 她說:“看了一天戰報, 眼睛很乏, 便出來走走。”
“那也要多穿些衣服。你本來受傷就沒好, 風這麽大,再得了風寒怎麽辦?”
“我才不會得風寒。”容珂說完後, 側過臉去瞥蕭景鐸,“怎麽著, 你打算一直扣著我的女官?”
蕭景鐸這才想起,小兵方才過來就是稟報女官的事,被容珂這樣一打岔,他險些忘了。蕭景鐸去吩咐小兵:“將幾位女官迎進來。”
小兵領命退下,他還沒走幾步,就聽到身後蕭景鐸說:“軍營裏不得有女子,攜帶女子入伍當斬。殿下,你這是公然挑釁軍紀。”
小兵心裏哆嗦了一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乾寧長公主居然沒惱,反而笑了出來。
小兵驚訝地嘴都合不上,他低了頭,默默往外走。走到路上遇到了副將,副將問:“都督可在主帳?”
小兵指了個方向:“都督在那裏陪長公主吹風。”他說完,實在忍不住,偷偷湊過去問副將:“將軍,你說都督和長公主……”
“閉嘴。”副將狠狠翻了個白眼,“就你會說話,快閉嘴吧。”
“……哦。”小兵默默閉嘴,去軍營門口迎接宮裏麵女官的到來。
軍營裏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嚴禁帶女子入營,一旦發現殺無赦。軍中這群漢子早已習慣這種環境,一眼望去全是黑黝黝的糙漢。然而今日,卻有一群女子穿著齊胸襦裙,臂彎間掛著飄逸的披帛,貌美膚白,姿態端儀,拖著長長的裙裾走在軍營大道上。來往的軍士都看呆了,鬆雪等人第一次被這麽多男人圍觀,她們不肯失了架子,越發挺直腰杆,雙手交疊在腹部,用標準宮廷儀態行走。引路的小兵被這麽多人看著,也是與有榮焉,一路走下來腳步生風。
鬆雪等人好容易走到了主帳,她們一眼就看到了那個穿著紫襦白裙的女子,鬆雪幾人顧不得周圍的人,連忙喚道:“殿下!”
容珂隻是淺笑著,對她們輕輕點頭,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場麵有什麽特殊。而鬆雪幾人激動地快要哭了:“殿下,奴可算見到您了!早知道這些事情,奴就陪著您一起出宮了。”
當天她們都覺得這隻是再尋常不過的一次出宮,誰知掉,容珂出宮之後,就再也沒有迴來,甚至還險些釀下大禍。
“我這不是沒事麽,起來罷。”
鬆雪幾人擦幹臉上的淚,慢慢從地上起來。永和宮最得力的幾個女官一來,立刻圍在容珂身邊,問東問西。不知不覺,蕭景鐸就被擠出去了。
蕭景鐸心裏默默歎了口氣,他見一時半會,容珂恐怕騰不出功夫理他,隻好和跟隨著容珂的護衛說了一聲,自己先離開了。
等進入帳篷,鬆雪才和容珂說起這些天宮裏的事情:“……那日之後新安殿下就入宮,和吳太後哭了一通,之後就住在宮裏,不肯迴府。聖人和太後也一切都好,聖人很是關心您的安危,我們離京前,特意囑咐了好幾遍。若不是幾位相公攔著,聖人就要自己過來了。”
“丞相攔著他是對的,他若是真敢過來,我非好好收拾他一頓。”容珂知道宮裏沒有出事,一直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下來。她問:“永和宮裏其他人呢,有沒有被波及到?”
“這倒沒有。夏嵐也想來,但是永和宮離不了人,她隻能留下。”
“夏風呢,可有消息?”
鬆雪的臉色凝重起來:“殿下,自從您出事那日起,夏風就再也沒有消息傳迴來。”
“也就是說,程慧真也失蹤了?”
“是。”
容珂歎了口氣:“明月走了,現在又是夏風。”
李統領走後,山路上形成對峙。一百精兵都將手按在刀上,銀梟衛也將弩拉滿,時刻準備扣下機板。
蕭景鐸夾在中間,反倒鎮定自若的很。雖然兩邊都是下屬,但是看現在這種情況,發生衝突時第一個遭殃的多半都是他。但是蕭景鐸卻篤定不會有事。
他信容珂,也信自己。
兩方僵持了好一會,兩邊人都緊緊盯著蕭景鐸,一旦蕭景鐸有動作,一百精兵就會朝銀梟衛衝去,銀梟衛也會對蕭景鐸下手。他一直穩穩端坐馬上,唯有馬匹不耐煩地打響鼻。突然,蕭景鐸的身體動了動,手臂也一瞬間繃緊了:“殿下!”
眾人立刻朝後看去,好些人都直接傻眼了。公主怎麽自己出來了?
容珂騎著馬,從密林中慢慢走近。銀梟衛想要上前,卻被容珂揮手散開:“無事,你們下去吧。”
四周的弓箭可算移開了,蕭景鐸立刻下馬,快步朝容珂走去:“怎麽樣?受傷了嗎?”
容珂是隊伍中的主心骨,她亂了全軍都要亂,容珂隻能時刻端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穩重姿態,迴道:“無事。”
然而事實上,怎麽可能沒事呢?
蕭景鐸看著容珂刷白的臉色,立刻就辨認出她又在逞強。但是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蕭景鐸也隻好壓製住擔心,問:“你怎麽出來了?”萬一他真的有反心,她這可怎麽辦?
容珂懶得再迴答一遍,直接問:“你帶了多少人迴京?”
“現在有精兵一百,都是信得過的人。後麵還有八千人,除去輜重、病弱,尚有六千戰力。”
“他們現在走到哪裏了?”
蕭景鐸估計了一下大軍的腳程,說:“應當一晝夜之後就能到。”他說完之後頓了頓,又補充說:“若是往洛陽走,急行軍一夜便夠了。”
“去洛陽做什麽?”其他人議論紛紛,容珂卻露出笑意,含笑睨了蕭景鐸一眼:“既如此,就讓他們往迴走吧。你現在就帶人迴去,配合徐州都督,圍堵梁王。”容珂想了想,還是覺得不放心,“不行,我得親自去。”
“殿下,這怎麽能?”
就連蕭景鐸也說:“你受傷了,迴京好好養傷吧,洛陽的事有我。”
“洛陽刺史是梁王的人,他這才敢光明正大地駐紮在洛陽,何況他手中還有鄭王,崔家也會聽他的話,向他敞開齊州一帶。他給自己備足了後路,顯然是有備而來,若是處理不好,恐會釀成大禍。”容珂堅定地搖頭,“他害怕自己出事,這才停在洛陽,留心腹在京刺殺於我,若是他自己坐鎮,現在絕不是這種局麵。他犯過的錯誤,我不會再犯第二遍,這次征討,一定是要我親自去的。”
.
梁王坐在軍營裏,和洛州刺史議事。
“梁王,您為何放那八千人離開了?”
“我將蕭景鐸借故叫到帳內,本是打算控製住他,從而靠挾製他來指揮他手下的軍隊。可惜他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早就防備著我,此計作罷,再把他留在身邊遲早是個隱患,他可是敢帶兩百人去偷襲突厥牙帳的人,我還信不過他呢!不如讓他帶著人離開,也算絕了後患。”
“那……他們隊伍在前,對後麵毫無防備,若我們趁機偷襲,將蕭景鐸的軍隊全軍殲滅,豈不是更好?他若是帶著軍隊到了長安,乾寧豈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助力?”
梁王搖頭:“乾寧本就有助力。我了解我這個侄女,我防著她,她又何嚐不是?恐怕她早就吩咐了人,早早帶人來京城護駕,依我看,多半是西南的人。當日沒能將她一擊而斃實在是失策,那些蠢貨還讓她逃到城外去了。等到了城外,後續的援軍很快就到,到時候再想殺她,簡直難如登天。”
“那我們現在該如何?”
“有了益州的軍隊,長安迴到乾寧手中隻是遲早的事。趁她收拾長安裏的人,我們早做些安排才好。”
洛州刺史很是不以為然:“梁王,我們坐擁洛陽,何必懼她?而且洛陽之後,齊州一帶也落入我們囊中,我們已經打通了後麵的路,就算洛陽真的失守,我們退到清河就好了。清河再往東就是海,我們手裏有洛陽重城,背後亦有退路,就算打起來,靠著後方也能撐住幾年。更何況齊州是產糧之鄉,軍需後備肯定跟得上。”
這是梁王的得意之筆,也是他苦心謀劃許多年的成果。他借力打力,先是讓容珂和鄭王廝殺起來,然後接著征討鄭王的名義,光明正大領兵,最後扣下鄭王,聯合世家,反倒成就了自己的大業。梁王也很是感謝容珂,若不是她,世家怎麽會被逼到這種程度,又怎麽會讓他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梁王頗為得意地說:“我那侄女從小就不省心,走一步算三步,可謂機關算盡,智計百出,跟她作對的人都沒什麽好下場,簡直是防不勝防。沒想到,她苦心謀劃了這麽多,反倒被我利用,替我鋪了墊腳石。”
洛州刺史很是上道地恭維道:“屬下愚昧,看不懂梁王的智計,請梁王明示。”
“我原本打算是控製蕭景鐸,進而控製他的軍隊,無論此計成不成,我之後都另有打算。若是成了,我便讓他的人去長安打先鋒,消耗益州的軍力,如果不成,那我便讓他帶人離開,再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挑起乾寧的懷疑之心。有蕭景鐸的軍隊攔在我們前麵,益州的援軍就算要來征討我們,也得先解決蕭景鐸那八千人。現成的屏障,為何不用?”
“簡直妙極。”洛州刺史俯手歎道,“有了他們衝在前麵,我們有更多時間排兵布陣,修生養息。而益州之人卻要提前和蕭景鐸對戰,蕭景鐸在軍法上頗有些天賦,有蕭景鐸牽製,益州的人隻會疲於奔命,消耗氣力,我們正好一鼓作氣,大敗朝廷援軍,之後長驅直入,攻下長安。”
梁王點頭,深以為然。他笑道:“薑還是老的辣,父親當年帶兵打下長安,囚父殺兄,父親能做的事情,我為什麽不能?若是容文哲在位就罷了,容琅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子,憑什麽壓在我頭上,號令天下?”
洛州刺史附和,他們倆正在商討日後如何攻打長安,一個士兵掀簾子進來了:“殿下,西邊有斥候出沒。”
“西邊?”梁王道,“應該是蕭景鐸的斥候。他還是不斷往我們這裏放斥候,他就這樣害怕我們追擊嗎?”
洛州刺史討趣說道:“還不是因為梁王料事如神,這才會讓這位年輕的戰神都這樣忌憚。”
被對手承認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梁王也得意地笑道:“他是個能人,可惜,隻能將這個天才扼殺在萌芽了。”
過了一會,士兵又跑進來報:“殿下,瞭望台的兄弟說,這次來的不隻是斥候,後麵的軍隊也跟著過來了。”
“他想做什麽?”梁王驚疑地站起身,另一個士兵一路喊著“報”衝進來,“殿下,東邊也有大軍靠近,約摸有兩萬人。”
這下就連沾沾自喜的洛州刺史也感覺不對了:“這是怎麽迴事?蕭景鐸帶軍迴來便罷了,東邊哪裏來的人?”
“看旗幟,像是徐州都督。”
“徐州?”梁王怒道,“好啊,她這是早就安排好了,恐怕我剛領兵出京,益州和徐州刺史就接到了密旨,想要卸磨殺驢。嗬,這還真是我的好侄女!”
此時消息傳遞慢,梁王敢在洛陽造反,一無天險二無地利,就是仗著其他州的人收到消息慢,等這些人聽到消息想要入宮救駕,梁王恐怕都要登基了。可是如今,前麵有蕭景鐸的人攔截,後麵有徐州的人切斷退路,進退維穀,梁王僅靠著洛陽哪能撐住?
更何況,容珂這次也親自來了。攝政公主親臨,無疑大大鼓舞了士氣。沒過幾天,益州刺史也帶人追上來了,三軍將梁王圍成了一個鐵桶。
跟著梁王的人都知道事到如今,造反的罪名是洗不清了,這是砍頭誅族的大罪,既然已無退路,還不如跟著梁王拚一把,贏了就是從龍之功。崔家因為鄭王那一遭,現在也不遺餘力地支持梁王,若是梁王贏了,他們崔氏還有翻身的餘地,若是乾寧贏了……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長安,有六部宰相坐鎮,國事並不會出差錯,隻要容珂和梁王之間決出勝負,誰能迴到長安,誰便是主宰局勢的勝利者。
梁王被三麵圍攻,拚死反抗,容珂雖然看起來占優勢,反而比梁王更急著結束這場戰爭。
原因無他,宣朝今年已經發動三場戰爭了,一場外戰,兩場內戰,國庫早就支撐不住了。都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梁王是造反,大肆破壞並不覺得心疼,但是容珂身後還有一攤子家業,她可耗不起。
容珂當政以來,戰亂不斷,雖然邊疆外戰接連勝利,但是這對民生同樣是不小的消耗,算一算,梁王這一役,已經是第四場戰爭了,而這不過是容珂攝政的第三個年頭,戰爭比起前朝皇帝還要頻繁。前朝便是因為天災和戰亂亡了國,容珂可不敢拿自家的國運賭。
直到如今民間都好端端的,沒有因為容珂頻繁發起戰爭而民怨載道,實在是個奇跡。然而世上哪裏有那麽多奇跡,百姓之所以沒有劇烈反彈,概是因為,容珂預先就做好了安排。這期間要花費多少心思,豈是外人能知道的?
這場戰役,雙方都用命在搏,誰都知道,贏了便能榮華富貴,輸了便身敗名裂。就算戰死,隻要自己的主子最後勝利了,自己的家人一樣會收到撫恤,梁王的士兵背水一戰,反抗尤為激烈,沒有人消極應戰,全都豁出命在打。
長安裏,雪片般的戰報不斷發迴朝廷。容琅的目光牢牢鎖著洛陽的方向,崔太後枯坐宮中,等待最後的裁決,夏太後也成日念佛,保佑容珂如往常一樣,勝利歸來。
江南水鄉,一個年輕精幹的郎君從田壟上走過,兩邊的農人看到他,問道:“五郎,你怎麽還不成親?”
被換作五郎的年輕人靦腆笑了:“明月要從宮裏迴來了,我在等她。”
“喲,宮裏不是說不放人麽,明月居然還能迴來?”
“對啊,她前幾月來信說,是攝政公主體恤她,特意破格放她出宮和親人團聚,還賞賜了她一大筆嫁妝。”
“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大夥樂嗬嗬地笑著,“你們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吧?我記得當年明月被朝廷征走,之後你便一直沒有說親。好在明月要迴來了,也不枉你等了她這麽多年。”
五郎想起宮裏的心愛姑娘,嘴邊也浮起微笑。他不理會眾人的打趣,走到無人處,從貼身衣裳處拿出了一枚香囊。
香囊上繡著明月和大江,正是應了他們倆的名字。五郎收起明月的繡品,看著西北長安的方向,喃喃道:“明月在信裏說八月就能離宮了,現在,她應該已經走在路上了吧?她喜歡吃蓮子,我得多給她準備些。”
沉浸在喜悅的五郎並不知道,他的明月,再也吃不到蓮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月和五郎的故事靈感來源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當時學這首詩的時候就覺得很悲傷,於是融到了蕭景鐸和容珂的故事中,即使明月隻是一個犧牲在宮廷政變中的小角色,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故事啊。
第121章 親征
三軍圍城,軍營裏忙碌非常。
蕭景鐸穿著全副戰甲, 戰甲上尚沾著未幹的血跡。今日已鳴金收兵, 他剛從營地巡邏迴來, 便看到守營的士兵跑過來, 抱拳說道:“都督, 長安來人了, 是否放行?”
“長安來人?”蕭景鐸問,“何人?”
“是我的女官。”
聽到這個聲音, 小兵連忙低頭:“參見乾寧長公主。”
容珂淡淡點了下頭, 蕭景鐸看到容珂穿的這樣單薄就敢滿營地亂跑, 忍不住說道:“已經九月了, 晚上的風這麽涼, 你怎麽出來了?”
小兵低著頭,看不見發生的事情,但是光聽到蕭景鐸的話,都夠他心肝亂顫了。
都督竟然敢對公主這樣說話?如果公主遷怒, 他會不會被滅口啊?
容珂沒想到旁邊的小兵心理活動這樣豐富, 她說:“看了一天戰報, 眼睛很乏, 便出來走走。”
“那也要多穿些衣服。你本來受傷就沒好, 風這麽大,再得了風寒怎麽辦?”
“我才不會得風寒。”容珂說完後, 側過臉去瞥蕭景鐸,“怎麽著, 你打算一直扣著我的女官?”
蕭景鐸這才想起,小兵方才過來就是稟報女官的事,被容珂這樣一打岔,他險些忘了。蕭景鐸去吩咐小兵:“將幾位女官迎進來。”
小兵領命退下,他還沒走幾步,就聽到身後蕭景鐸說:“軍營裏不得有女子,攜帶女子入伍當斬。殿下,你這是公然挑釁軍紀。”
小兵心裏哆嗦了一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乾寧長公主居然沒惱,反而笑了出來。
小兵驚訝地嘴都合不上,他低了頭,默默往外走。走到路上遇到了副將,副將問:“都督可在主帳?”
小兵指了個方向:“都督在那裏陪長公主吹風。”他說完,實在忍不住,偷偷湊過去問副將:“將軍,你說都督和長公主……”
“閉嘴。”副將狠狠翻了個白眼,“就你會說話,快閉嘴吧。”
“……哦。”小兵默默閉嘴,去軍營門口迎接宮裏麵女官的到來。
軍營裏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嚴禁帶女子入營,一旦發現殺無赦。軍中這群漢子早已習慣這種環境,一眼望去全是黑黝黝的糙漢。然而今日,卻有一群女子穿著齊胸襦裙,臂彎間掛著飄逸的披帛,貌美膚白,姿態端儀,拖著長長的裙裾走在軍營大道上。來往的軍士都看呆了,鬆雪等人第一次被這麽多男人圍觀,她們不肯失了架子,越發挺直腰杆,雙手交疊在腹部,用標準宮廷儀態行走。引路的小兵被這麽多人看著,也是與有榮焉,一路走下來腳步生風。
鬆雪等人好容易走到了主帳,她們一眼就看到了那個穿著紫襦白裙的女子,鬆雪幾人顧不得周圍的人,連忙喚道:“殿下!”
容珂隻是淺笑著,對她們輕輕點頭,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場麵有什麽特殊。而鬆雪幾人激動地快要哭了:“殿下,奴可算見到您了!早知道這些事情,奴就陪著您一起出宮了。”
當天她們都覺得這隻是再尋常不過的一次出宮,誰知掉,容珂出宮之後,就再也沒有迴來,甚至還險些釀下大禍。
“我這不是沒事麽,起來罷。”
鬆雪幾人擦幹臉上的淚,慢慢從地上起來。永和宮最得力的幾個女官一來,立刻圍在容珂身邊,問東問西。不知不覺,蕭景鐸就被擠出去了。
蕭景鐸心裏默默歎了口氣,他見一時半會,容珂恐怕騰不出功夫理他,隻好和跟隨著容珂的護衛說了一聲,自己先離開了。
等進入帳篷,鬆雪才和容珂說起這些天宮裏的事情:“……那日之後新安殿下就入宮,和吳太後哭了一通,之後就住在宮裏,不肯迴府。聖人和太後也一切都好,聖人很是關心您的安危,我們離京前,特意囑咐了好幾遍。若不是幾位相公攔著,聖人就要自己過來了。”
“丞相攔著他是對的,他若是真敢過來,我非好好收拾他一頓。”容珂知道宮裏沒有出事,一直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下來。她問:“永和宮裏其他人呢,有沒有被波及到?”
“這倒沒有。夏嵐也想來,但是永和宮離不了人,她隻能留下。”
“夏風呢,可有消息?”
鬆雪的臉色凝重起來:“殿下,自從您出事那日起,夏風就再也沒有消息傳迴來。”
“也就是說,程慧真也失蹤了?”
“是。”
容珂歎了口氣:“明月走了,現在又是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