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朝皇帝並不忌諱女子參政,皇後嬪妃過問朝事的例子屢見不鮮,可是這些人多是從旁勸告,或是提些建議,這種直接在折子上寫字的還是頭一遭。朝官們你看我我看你,都覺得這件事荒唐至極,但礙於皇帝的麵子,他們不好反駁,隻能生生忍下。
在臣子們看來,乾寧公主就算再聰慧再伶俐也隻是女子,在後宮橫行霸道便算了,前朝的事情卻不是她一個公主該伸手的。朝廷上下沒人讚同乾寧的動作,隻不過皇帝一心支持,他們不想拂皇帝麵子罷了。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隻是皇帝一時腦熱,被公主煩的受不了了才無奈同意。朝政大權,遲早要收迴皇帝手中。
容珂猜測的沒錯,朝中沒有人把她當一迴事,甚至都沒有人願意支持她。
在眾臣的喧鬧聲中,一紙調遣令送到吏部,上麵蓋著赤紅的龍印。
“聖人有令,召劍南道蕭景鐸迴京赴任,即刻啟程,不得有誤。”
.
晉江縣內,年關漸漸逼近,縣衙裏也是歡聲笑語一片。
秋菊喜氣洋洋地給蕭景鐸換上熱茶:“大郎君,又一年過去了呢。今年新統計了人口,晉江縣落戶人數竟然到了五千!照這樣說,明年我們豈不是就能升任上縣了!”
曆來隻有聖人恩典,或是靠近帝陵,才能破格從中下縣升為上縣,真真正正靠自己升上來的縣一個巴掌就數得過來。畢竟一個縣的地理位置是死的,平白無故,去哪兒新增幾千戶人家出來?
然而不久前還名不見經傳的晉江縣卻做到了,秋菊與有榮焉,不光秋菊,這幾日縣衙裏其他人也是走路生風,時刻沉浸在縣城即將升為上縣的喜悅中。
蕭景鐸已經將材料整理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撰寫文書,然後遞給上級刺史了。
這對蕭景鐸來說簡直是不值一提的事情,所以所有人認定,這次升階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陳詞來送針線時正好聽到秋菊的話,她也笑道:“在任期間將中縣升為上縣,這可是了不得的功績,蕭明府的資曆上又能重重記上一筆了。這可是大喜事,在此我先提前恭喜蕭明府了。”
秋菊喜上眉梢,蕭景鐸也淡淡微笑:“陳姑娘謬讚了。”
他還要再說,卻突然聽到外麵傳來重重的腳步聲,蕭景鐸神色微斂,知道這是有要緊事發生了。
秋菊小聲地嘟囔:“大郎君今日明明沐休。是誰這樣沒眼色,郎君成日忙於公事,好不容易能休息一天,竟然還來打擾郎君。”
蕭景鐸隻是瞥了一眼,秋菊就乖覺地閉了嘴。說話的功夫報信之人已經跑了進來:“縣令,長安的調令來了!”
長安的調令!所有人都被驚了一驚,蕭景鐸立刻上前,接過信使手中的書信,迅速拆開瀏覽。
等看完之後,蕭景鐸的臉色已經非常凝重了。
秋菊等人都眼巴巴地盯著蕭景鐸,發現蕭景鐸臉色不對,她們都忐忑起來:“郎君,朝廷怎麽說?”
“吏部調我迴京赴任。”
秋菊心中一鬆,臉上綻放出大大的笑:“這是好事啊,郎君你剛才臉色那樣難看,可把我嚇壞了!”
就連陳詞也溫柔地笑道:“雙喜臨門,恭喜蕭明府。”
“剛好我們要申報上縣了,等上縣的旨意批複下來,我們正好迴京!這簡直,太好了!”秋菊喜不自勝。
明明接到了迴調的旨意,蕭景鐸看起來卻並不開心,他低低說了句:“來不及了。”
“什麽來不及?”
“秋菊,你在內宅帶人收拾東西,用最快的速度歸整行李。蕭林,你到外麵安排馬車,三日後我們就走。”
“啊?竟然這樣匆忙?”秋菊不解,“那上縣怎麽辦,不申請了嗎?”
“材料都是現成的,讓新任縣令上書吧。”
在任期間,蕭景鐸讓自己的縣城從中縣升為上縣,這可以說是他擔當縣令期間最顯赫最主要的功績,然而蕭景鐸這樣輕易的,就將到手的功績送人了。
其他人聽到簡直不可置信:“縣令,官員調任總有一兩個月的交接期,一時半會新縣令不會來,你何必走的這樣著急?好歹將上縣這等大功拿到手啊!”
而蕭景鐸,僅是搖頭說了一句話:“來不及了。”
聖人病危,朝中隻有容珂一個人撐著,他怎麽放心待在這裏等待封賞?他要立即迴去,一刻都緩不得了。
這個年許多人都過的不舒心,長安裏風聲鶴唳,晉江縣裏也是一片哀怨聲。
俊俏又能幹的蕭縣令被調迴京城了,縣城裏的人對這個結果心中都有數,可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天竟然來的這樣猝不及防,毫無預兆。
更讓人傷懷的是蕭縣令似乎遇到了什麽急事,竟然一天都等不了,還沒等他要離任的消息傳遍晉江縣城,蕭縣令的馬車就軲轆轆出城了。城牆下站著許多百姓,不舍地望著蕭景鐸漸漸遠去,直到再也看不見。
蕭景鐸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功績,披星戴月地趕往長安,然而即使這樣,他還是晚了一步。
時隔四年,蕭景鐸再次迴到京城的時候,長安滿城覆雪,綿長的鍾聲迴蕩在一百零八坊上,愈發顯得天地空寂,寒風入骨。
天下寺廟鳴鍾三月,這是帝王駕崩的征兆。
四年之內,大宣接連失去兩位帝王!
皇帝容明哲,如今已經要稱唿為先帝了,先帝在臨終前頒布聖旨,將皇位傳於太子容琅,念新帝年幼,特封嫡長公主乾寧為攝政長公主,代為監管國事。待新帝成年後,再還政於帝王。
寂寂長安因為這道聖旨而掀起了軒然巨浪。
太子容琅是先帝唯一的嫡子,傳位於他是朝臣早就料到的事情,可是任誰都沒有想到,先帝托孤的輔政人選,不是宰輔,不是幾位王爺,甚至都不是太後!
公主攝政,這簡直震古絕今,前所未有。一時間,所有人都炸了窩,就連看著容珂長大的幾位宰相都一臉沉重的勸諫先帝,要三思而行。
那時容明哲已經非常虛弱了,即使如此,他身上的風儀絲毫未損,反而因為清瘦而更顯從容睿智。容明哲非常明確,即使對著滿殿朝臣也毫不退讓,堅持將軍國大權交給自己的嫡長女,一個年僅十六的小姑娘。
容珂就在滿朝的議論中,正式接過了朝政大權。自此,全天下都會知道,奏折上的紅批並不是公主轉述聖上的口諭,那實實在在,就是她的主意。
正月,容明哲正式將容珂推了出來,想在最後的時日護著容珂,好歹讓她真正上手。有容明哲壓著,這些老臣親王好歹會收斂些。可惜,上天連容明哲最後的心願也不肯滿足,容明哲撐了沒幾天,便遺憾地撒手人寰。
建元四年,帝崩。這一年,乾寧公主十六歲,成宗容琅八歲。
國不可一日無君,即使容明哲剛剛逝世,容琅身上還戴著父孝,也還是被眾人督促著換上冕服,登上了太極門。
從太極門到太極殿的宮道極長,台階重重疊嶂,幾乎看不到盡頭。年幼的容琅剛剛逝父,還沒反應過來被一群人催著換上沉重的帝王冕服,強行推到太極門前,在朔朔寒風中接受百官朝拜。
容琅看著麵前幾乎看不到盡頭的石階,聲音已經帶上了哭腔,他悄悄拽了拽姐姐的袖子:“阿姐,我怕。”
“不用怕,阿琅。”他的長姐亦褪下孝服,換上了莊重的黑色冕服。她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前方的太極殿,平穩地朝容琅伸出手:“把手給我。”
容琅才剛剛過了七歲生日,他一直被護在中宮,除了親人外甚至還沒有見過多少外姓人。此刻被這麽多人盯著,他無疑害怕極了,可是當他的姐姐將手伸到他的麵前,即使麵無表情,聲音中甚至聽不出多少情緒,可是容琅還是莫名其妙地安心下來。
他將手放到容珂手中,被長姐牽著,一步步走上帝國最高的那座宮殿。
看到新帝登上最高點,太極殿外的群臣心情複雜,但還是整齊劃一地俯下身去。一時間,隻能看到烏泱泱的群臣行禮。
“吾皇萬歲,乾寧公主千秋。”
登基大典結束後,被後世稱為成宗的小皇帝容琅正式進入史書的視野,而另一位極為特殊的公主,也隨之聲名大噪。
建安四年,被史書稱讚為曆代太子楷模的容明哲遺憾逝去,同時,這也預兆著乾寧時代的開啟。
蕭景鐸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見到先帝最後一麵,他甚至都沒趕上新帝的登基大典。
蕭景鐸帶著寥寥幾個隨從迴到長安,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蕭條模樣。
長安裏永遠不缺新鮮事,即使是寒冬也不能折損長安的喧鬧,可是國喪期間禁禮樂,車馬不息的長安也因此沉寂下來。
更何況,百姓即使不知朝中暗流,也不會不知攝政公主這樁大事。先帝沒立攝政王,也沒讓太後垂簾聽政,反而讓乾寧公主輔政,這樣的反常就連平頭百姓也能嗅出不對來。國家正值風雲變幻,百姓們不敢沾惹,這段時日連門都少出,更別提其他。
就連不懂政事的秋菊也感覺出不對,惴惴不安地喊了句:“大郎君,這是怎麽了?”
她印象中的長安,不至於此啊!
陳詞扶著陳縣令的牌位,也隨著蕭景鐸幾人一同赴京,投奔她的姑姑。陳詞本是第一次來到長安,她看到街邊的景象時就覺得不對,現在聽到秋菊的話,陳詞心中越發不安:“怎麽了,可是發生了什麽?”
女眷都有感覺,更別說蕭景鐸。蕭景鐸看著寂靜肅殺的長安,仿佛已經能看到朝堂上的暗流湧動,刀光劍影。蕭景鐸感到心痛,容珂剛剛失去父親,喪親之痛尚未平息,緊接著就要麵對這樣不友好的開局,甚至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她現在,是不是非常難受?
杵在街上畢竟不是一個好選擇,這麽一會的功夫,秋菊已經注意到好幾撥人在暗暗注意他們,其中甚至有巡邏隊的人。秋菊暗暗拽了拽蕭景鐸的袖子,提醒道:“大郎君,我們不好一直堵在這裏,要不先迴侯府?”
有了官身不同往日,接到蕭景鐸要迴京的信件後,老夫人早早就派人在城門口接他,現在,這些侯府之人正眼巴巴地看著蕭景鐸,隻等蕭景鐸發話。
陳詞好奇地打量著來迎接的下人,原來,這就是京城裏侯府的氣派,蕭明府果然出身不凡啊……
蕭景鐸又朝北望了一眼,終究還是放心不下:“不了,你們先隨下人迴去,我先去訴職。蕭林,你親自送陳姑娘去姑母家,路上務必小心,不得大意。”
蕭林領命,侯府的下人卻有些想不通:“大郎君,訴職又不急著這一時半刻,好歹迴府換身衣服,修整一天啊!老夫人還在侯府裏等著呢!”
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蕭景鐸已經翻身上馬,一抖馬韁就朝前方疾馳而去。侯府之人吃了一嘴浮塵,心裏晦氣不已。
已經到了京城,陳詞也要和秋菊等人分道了。女眷們依依不舍地道了別,這才各自登上馬車,由下人護送著朝兩個方向走去。
直到已經看不見了,陳詞才放下掀簾子的手,幽幽歎了口氣。
晉江縣這四年,陳詞看到的蕭景鐸總是不疾不徐,胸有成竹,還從沒見過他這樣不給別人留情麵。即使蕭景鐸和家中關係不睦,以蕭景鐸的品行,也不至於對下人擺臉色。
那麽他今日,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耐煩聽,急忙離開又是為了什麽呢?莫非,去吏部述職便真的這樣急?
……
蕭景鐸心急如焚,幾乎一刻都等不得了,他甚至都懶得聽侯府下人將話說完。反正他們說來說去,總是勸他迴侯府拜見祖母父親,可是這些人,哪裏能及得上他現在要做的事情?
蕭景鐸用最快地速度衝到宮城,然後遞了帖子進去。
他現在官品太低,還沒有到可以隨意麵聖的程度。雖然容珂僅是公主,但她代攬朝政,和實權帝王也沒差什麽,蕭景鐸沒有提前傳話就想見到容珂,有些難。
本來蕭景鐸都不報什麽希望了,可是意外的是,僅過來小半個時辰,宮裏便來了人,領著蕭景鐸往裏走。
舉目四看,太極宮處處都是白幡,在枯枝殘雪的映襯下,巍峨的宮室更顯肅殺。蕭景鐸被人帶到了兩儀殿,一入門,他便看到了一身重孝的容珂。
他心中突然毫無來由地鈍痛,幾乎是脫口而出:“殿下!”
第85章 攝政
“殿下!”
容珂迴頭,便看到蕭景鐸站在大殿門口, 正一動不動地看著自己。他身上風塵仆仆, 看起來像是剛剛到京, 還沒來得及迴府休整。
“你迴來了?”容珂極淺地笑了笑, 自從父親走後, 她幾乎再沒有笑過。“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 路上可還順利?”
蕭景鐸不知道該迴什麽,容珂明明笑著, 他卻心疼不已。四年不見, 她長高了很多, 容貌亦大盛, 可是蕭景鐸並沒有關注容珂出眾的美貌, 反而更注意容珂的身形。
她怎麽清瘦了這樣多?
印象中的容珂總是勝券在握,眉目飛揚,而現在她身上的色彩卻沉寂下來,單薄冷寂, 幾乎要與殿外的雪融為一體。
容珂失去祖父的時候, 他不在身邊, 如今容珂再一次失去父親, 他卻還是沒趕上。
蕭景鐸心中百感陳雜, 一瞬間他似乎有很多話想和容珂說,可是下一瞬間, 便又什麽都不剩。最後,蕭景鐸隻能低聲道了一句:“殿下, 節哀。”
“你今日才剛到長安吧,竟然直接就進了宮,其實你不必這樣急,路上周緩幾日也不礙事。”
“殿下之令,不敢怠慢。”
容珂歎了口氣,雖然她嘴上這樣說,但看到蕭景鐸格外重視她的手令,甚至為此披星戴月地趕迴長安,她心裏多少有些慰藉。既然蕭景鐸已經到了,容珂便放下手頭之事,帶著蕭景鐸往東殿走,那是她處理朝事,會見臣子的地方。
“我看兵部的折子上說,你這幾年在晉江縣頗有建樹,還和南詔打了幾仗。這幾年南詔情況如何,邊境有多少駐軍?洱海原五詔如何了?”
在臣子們看來,乾寧公主就算再聰慧再伶俐也隻是女子,在後宮橫行霸道便算了,前朝的事情卻不是她一個公主該伸手的。朝廷上下沒人讚同乾寧的動作,隻不過皇帝一心支持,他們不想拂皇帝麵子罷了。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隻是皇帝一時腦熱,被公主煩的受不了了才無奈同意。朝政大權,遲早要收迴皇帝手中。
容珂猜測的沒錯,朝中沒有人把她當一迴事,甚至都沒有人願意支持她。
在眾臣的喧鬧聲中,一紙調遣令送到吏部,上麵蓋著赤紅的龍印。
“聖人有令,召劍南道蕭景鐸迴京赴任,即刻啟程,不得有誤。”
.
晉江縣內,年關漸漸逼近,縣衙裏也是歡聲笑語一片。
秋菊喜氣洋洋地給蕭景鐸換上熱茶:“大郎君,又一年過去了呢。今年新統計了人口,晉江縣落戶人數竟然到了五千!照這樣說,明年我們豈不是就能升任上縣了!”
曆來隻有聖人恩典,或是靠近帝陵,才能破格從中下縣升為上縣,真真正正靠自己升上來的縣一個巴掌就數得過來。畢竟一個縣的地理位置是死的,平白無故,去哪兒新增幾千戶人家出來?
然而不久前還名不見經傳的晉江縣卻做到了,秋菊與有榮焉,不光秋菊,這幾日縣衙裏其他人也是走路生風,時刻沉浸在縣城即將升為上縣的喜悅中。
蕭景鐸已經將材料整理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撰寫文書,然後遞給上級刺史了。
這對蕭景鐸來說簡直是不值一提的事情,所以所有人認定,這次升階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陳詞來送針線時正好聽到秋菊的話,她也笑道:“在任期間將中縣升為上縣,這可是了不得的功績,蕭明府的資曆上又能重重記上一筆了。這可是大喜事,在此我先提前恭喜蕭明府了。”
秋菊喜上眉梢,蕭景鐸也淡淡微笑:“陳姑娘謬讚了。”
他還要再說,卻突然聽到外麵傳來重重的腳步聲,蕭景鐸神色微斂,知道這是有要緊事發生了。
秋菊小聲地嘟囔:“大郎君今日明明沐休。是誰這樣沒眼色,郎君成日忙於公事,好不容易能休息一天,竟然還來打擾郎君。”
蕭景鐸隻是瞥了一眼,秋菊就乖覺地閉了嘴。說話的功夫報信之人已經跑了進來:“縣令,長安的調令來了!”
長安的調令!所有人都被驚了一驚,蕭景鐸立刻上前,接過信使手中的書信,迅速拆開瀏覽。
等看完之後,蕭景鐸的臉色已經非常凝重了。
秋菊等人都眼巴巴地盯著蕭景鐸,發現蕭景鐸臉色不對,她們都忐忑起來:“郎君,朝廷怎麽說?”
“吏部調我迴京赴任。”
秋菊心中一鬆,臉上綻放出大大的笑:“這是好事啊,郎君你剛才臉色那樣難看,可把我嚇壞了!”
就連陳詞也溫柔地笑道:“雙喜臨門,恭喜蕭明府。”
“剛好我們要申報上縣了,等上縣的旨意批複下來,我們正好迴京!這簡直,太好了!”秋菊喜不自勝。
明明接到了迴調的旨意,蕭景鐸看起來卻並不開心,他低低說了句:“來不及了。”
“什麽來不及?”
“秋菊,你在內宅帶人收拾東西,用最快的速度歸整行李。蕭林,你到外麵安排馬車,三日後我們就走。”
“啊?竟然這樣匆忙?”秋菊不解,“那上縣怎麽辦,不申請了嗎?”
“材料都是現成的,讓新任縣令上書吧。”
在任期間,蕭景鐸讓自己的縣城從中縣升為上縣,這可以說是他擔當縣令期間最顯赫最主要的功績,然而蕭景鐸這樣輕易的,就將到手的功績送人了。
其他人聽到簡直不可置信:“縣令,官員調任總有一兩個月的交接期,一時半會新縣令不會來,你何必走的這樣著急?好歹將上縣這等大功拿到手啊!”
而蕭景鐸,僅是搖頭說了一句話:“來不及了。”
聖人病危,朝中隻有容珂一個人撐著,他怎麽放心待在這裏等待封賞?他要立即迴去,一刻都緩不得了。
這個年許多人都過的不舒心,長安裏風聲鶴唳,晉江縣裏也是一片哀怨聲。
俊俏又能幹的蕭縣令被調迴京城了,縣城裏的人對這個結果心中都有數,可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天竟然來的這樣猝不及防,毫無預兆。
更讓人傷懷的是蕭縣令似乎遇到了什麽急事,竟然一天都等不了,還沒等他要離任的消息傳遍晉江縣城,蕭縣令的馬車就軲轆轆出城了。城牆下站著許多百姓,不舍地望著蕭景鐸漸漸遠去,直到再也看不見。
蕭景鐸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功績,披星戴月地趕往長安,然而即使這樣,他還是晚了一步。
時隔四年,蕭景鐸再次迴到京城的時候,長安滿城覆雪,綿長的鍾聲迴蕩在一百零八坊上,愈發顯得天地空寂,寒風入骨。
天下寺廟鳴鍾三月,這是帝王駕崩的征兆。
四年之內,大宣接連失去兩位帝王!
皇帝容明哲,如今已經要稱唿為先帝了,先帝在臨終前頒布聖旨,將皇位傳於太子容琅,念新帝年幼,特封嫡長公主乾寧為攝政長公主,代為監管國事。待新帝成年後,再還政於帝王。
寂寂長安因為這道聖旨而掀起了軒然巨浪。
太子容琅是先帝唯一的嫡子,傳位於他是朝臣早就料到的事情,可是任誰都沒有想到,先帝托孤的輔政人選,不是宰輔,不是幾位王爺,甚至都不是太後!
公主攝政,這簡直震古絕今,前所未有。一時間,所有人都炸了窩,就連看著容珂長大的幾位宰相都一臉沉重的勸諫先帝,要三思而行。
那時容明哲已經非常虛弱了,即使如此,他身上的風儀絲毫未損,反而因為清瘦而更顯從容睿智。容明哲非常明確,即使對著滿殿朝臣也毫不退讓,堅持將軍國大權交給自己的嫡長女,一個年僅十六的小姑娘。
容珂就在滿朝的議論中,正式接過了朝政大權。自此,全天下都會知道,奏折上的紅批並不是公主轉述聖上的口諭,那實實在在,就是她的主意。
正月,容明哲正式將容珂推了出來,想在最後的時日護著容珂,好歹讓她真正上手。有容明哲壓著,這些老臣親王好歹會收斂些。可惜,上天連容明哲最後的心願也不肯滿足,容明哲撐了沒幾天,便遺憾地撒手人寰。
建元四年,帝崩。這一年,乾寧公主十六歲,成宗容琅八歲。
國不可一日無君,即使容明哲剛剛逝世,容琅身上還戴著父孝,也還是被眾人督促著換上冕服,登上了太極門。
從太極門到太極殿的宮道極長,台階重重疊嶂,幾乎看不到盡頭。年幼的容琅剛剛逝父,還沒反應過來被一群人催著換上沉重的帝王冕服,強行推到太極門前,在朔朔寒風中接受百官朝拜。
容琅看著麵前幾乎看不到盡頭的石階,聲音已經帶上了哭腔,他悄悄拽了拽姐姐的袖子:“阿姐,我怕。”
“不用怕,阿琅。”他的長姐亦褪下孝服,換上了莊重的黑色冕服。她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前方的太極殿,平穩地朝容琅伸出手:“把手給我。”
容琅才剛剛過了七歲生日,他一直被護在中宮,除了親人外甚至還沒有見過多少外姓人。此刻被這麽多人盯著,他無疑害怕極了,可是當他的姐姐將手伸到他的麵前,即使麵無表情,聲音中甚至聽不出多少情緒,可是容琅還是莫名其妙地安心下來。
他將手放到容珂手中,被長姐牽著,一步步走上帝國最高的那座宮殿。
看到新帝登上最高點,太極殿外的群臣心情複雜,但還是整齊劃一地俯下身去。一時間,隻能看到烏泱泱的群臣行禮。
“吾皇萬歲,乾寧公主千秋。”
登基大典結束後,被後世稱為成宗的小皇帝容琅正式進入史書的視野,而另一位極為特殊的公主,也隨之聲名大噪。
建安四年,被史書稱讚為曆代太子楷模的容明哲遺憾逝去,同時,這也預兆著乾寧時代的開啟。
蕭景鐸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見到先帝最後一麵,他甚至都沒趕上新帝的登基大典。
蕭景鐸帶著寥寥幾個隨從迴到長安,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蕭條模樣。
長安裏永遠不缺新鮮事,即使是寒冬也不能折損長安的喧鬧,可是國喪期間禁禮樂,車馬不息的長安也因此沉寂下來。
更何況,百姓即使不知朝中暗流,也不會不知攝政公主這樁大事。先帝沒立攝政王,也沒讓太後垂簾聽政,反而讓乾寧公主輔政,這樣的反常就連平頭百姓也能嗅出不對來。國家正值風雲變幻,百姓們不敢沾惹,這段時日連門都少出,更別提其他。
就連不懂政事的秋菊也感覺出不對,惴惴不安地喊了句:“大郎君,這是怎麽了?”
她印象中的長安,不至於此啊!
陳詞扶著陳縣令的牌位,也隨著蕭景鐸幾人一同赴京,投奔她的姑姑。陳詞本是第一次來到長安,她看到街邊的景象時就覺得不對,現在聽到秋菊的話,陳詞心中越發不安:“怎麽了,可是發生了什麽?”
女眷都有感覺,更別說蕭景鐸。蕭景鐸看著寂靜肅殺的長安,仿佛已經能看到朝堂上的暗流湧動,刀光劍影。蕭景鐸感到心痛,容珂剛剛失去父親,喪親之痛尚未平息,緊接著就要麵對這樣不友好的開局,甚至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她現在,是不是非常難受?
杵在街上畢竟不是一個好選擇,這麽一會的功夫,秋菊已經注意到好幾撥人在暗暗注意他們,其中甚至有巡邏隊的人。秋菊暗暗拽了拽蕭景鐸的袖子,提醒道:“大郎君,我們不好一直堵在這裏,要不先迴侯府?”
有了官身不同往日,接到蕭景鐸要迴京的信件後,老夫人早早就派人在城門口接他,現在,這些侯府之人正眼巴巴地看著蕭景鐸,隻等蕭景鐸發話。
陳詞好奇地打量著來迎接的下人,原來,這就是京城裏侯府的氣派,蕭明府果然出身不凡啊……
蕭景鐸又朝北望了一眼,終究還是放心不下:“不了,你們先隨下人迴去,我先去訴職。蕭林,你親自送陳姑娘去姑母家,路上務必小心,不得大意。”
蕭林領命,侯府的下人卻有些想不通:“大郎君,訴職又不急著這一時半刻,好歹迴府換身衣服,修整一天啊!老夫人還在侯府裏等著呢!”
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蕭景鐸已經翻身上馬,一抖馬韁就朝前方疾馳而去。侯府之人吃了一嘴浮塵,心裏晦氣不已。
已經到了京城,陳詞也要和秋菊等人分道了。女眷們依依不舍地道了別,這才各自登上馬車,由下人護送著朝兩個方向走去。
直到已經看不見了,陳詞才放下掀簾子的手,幽幽歎了口氣。
晉江縣這四年,陳詞看到的蕭景鐸總是不疾不徐,胸有成竹,還從沒見過他這樣不給別人留情麵。即使蕭景鐸和家中關係不睦,以蕭景鐸的品行,也不至於對下人擺臉色。
那麽他今日,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耐煩聽,急忙離開又是為了什麽呢?莫非,去吏部述職便真的這樣急?
……
蕭景鐸心急如焚,幾乎一刻都等不得了,他甚至都懶得聽侯府下人將話說完。反正他們說來說去,總是勸他迴侯府拜見祖母父親,可是這些人,哪裏能及得上他現在要做的事情?
蕭景鐸用最快地速度衝到宮城,然後遞了帖子進去。
他現在官品太低,還沒有到可以隨意麵聖的程度。雖然容珂僅是公主,但她代攬朝政,和實權帝王也沒差什麽,蕭景鐸沒有提前傳話就想見到容珂,有些難。
本來蕭景鐸都不報什麽希望了,可是意外的是,僅過來小半個時辰,宮裏便來了人,領著蕭景鐸往裏走。
舉目四看,太極宮處處都是白幡,在枯枝殘雪的映襯下,巍峨的宮室更顯肅殺。蕭景鐸被人帶到了兩儀殿,一入門,他便看到了一身重孝的容珂。
他心中突然毫無來由地鈍痛,幾乎是脫口而出:“殿下!”
第85章 攝政
“殿下!”
容珂迴頭,便看到蕭景鐸站在大殿門口, 正一動不動地看著自己。他身上風塵仆仆, 看起來像是剛剛到京, 還沒來得及迴府休整。
“你迴來了?”容珂極淺地笑了笑, 自從父親走後, 她幾乎再沒有笑過。“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 路上可還順利?”
蕭景鐸不知道該迴什麽,容珂明明笑著, 他卻心疼不已。四年不見, 她長高了很多, 容貌亦大盛, 可是蕭景鐸並沒有關注容珂出眾的美貌, 反而更注意容珂的身形。
她怎麽清瘦了這樣多?
印象中的容珂總是勝券在握,眉目飛揚,而現在她身上的色彩卻沉寂下來,單薄冷寂, 幾乎要與殿外的雪融為一體。
容珂失去祖父的時候, 他不在身邊, 如今容珂再一次失去父親, 他卻還是沒趕上。
蕭景鐸心中百感陳雜, 一瞬間他似乎有很多話想和容珂說,可是下一瞬間, 便又什麽都不剩。最後,蕭景鐸隻能低聲道了一句:“殿下, 節哀。”
“你今日才剛到長安吧,竟然直接就進了宮,其實你不必這樣急,路上周緩幾日也不礙事。”
“殿下之令,不敢怠慢。”
容珂歎了口氣,雖然她嘴上這樣說,但看到蕭景鐸格外重視她的手令,甚至為此披星戴月地趕迴長安,她心裏多少有些慰藉。既然蕭景鐸已經到了,容珂便放下手頭之事,帶著蕭景鐸往東殿走,那是她處理朝事,會見臣子的地方。
“我看兵部的折子上說,你這幾年在晉江縣頗有建樹,還和南詔打了幾仗。這幾年南詔情況如何,邊境有多少駐軍?洱海原五詔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