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對了,陳娘子你的帕子!”
“沒事,我明日帶一塊新的來教你們就好。今日時日已晚,我先走了。”
秋菊送陳詞出門,然後探頭朝蕭景鐸離去的方向看了看,許久都不見蕭景鐸迴來。
“好端端的,這又是怎麽了?”
.
蕭景鐸拿著陳詞的繡品,立刻去找縣衙裏的其他人。
主簿等人明明散衙了還被蕭景鐸從家裏挖出來,心裏悲催極了,然而更悲催的是,他們竟然有些習慣了。
“這種繡件竟然能同時在正反麵繡出同樣的花樣,而且看不到任何針頭,這種繡法你們見過嗎?”
“見過,最開始是縣裏一個阿婆搗鼓出來的,她喪夫喪子,唯一的女兒還守寡了,她們娘倆沒有地,家裏的賦稅又特別高,所以隻能抽空做些繡件賺家用。但是百姓家誰用得著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所以買的人不多,還是陳縣令到任後,陳夫人及小姐很喜歡這種繡花,時常接濟,周阿婆她們家才稍微好了點。”
“周阿婆家在何處?”
這話問的眾人更加摸不著頭腦了:“縣令,都散衙了,你問這些做什麽?”
“我自有安排。”蕭景鐸隨手指了一個人,“你可認識周阿婆家?”
被指的人暗暗叫苦,其他人都投來悲憫的目光。被蕭景鐸點中的衙役心裏一萬個不願意,可是借他幾個膽子他也不敢說不認識,於是怏怏地應道:“我認得。”
“好,前方帶路,我要去拜訪周阿婆。”
周阿婆家果然如傳言所說,非常偏遠破敗,雖然看得出這對母女已盡力地打掃院子,但還是能從四周擺設上,看出這戶人家的拮據。
“蕭縣令,您突然來看我這個老婆子,是不是有什麽事啊?”
周婆子問的小心翼翼,也不怪她多想,一日傍晚,官差毫無預兆地來了,擱誰家都要被嚇個半死。
“周阿婆不必多想,我今日前來,是想問問您的繡品。”
“繡品?”這迴周阿婆更摸不著頭腦了。蕭景鐸這幾個月大半的時間都在田裏巡視,縣裏人看在眼裏,內心也很是喜歡這位年輕但認真負責的縣令,所以縣裏人對蕭景鐸的評價越來越好,具體表現就是,許多人私下裏都在詢問蕭景鐸的事情,包括他從哪裏來,今年多大,有沒有娶親……
到現在,基本全縣人都知道蕭景鐸沒有娶妻,家裏也沒聽說有未婚妻,那他一個兒郎問繡品做什麽?莫非蕭景鐸要娶親了,現在挑選繡品好送給女方?
眨眼間周阿婆已經想了很多,蕭景鐸並不知道一個普通的阿婆都對他的情感生活了如指掌,見阿婆疑惑不已,他繼續補充道:“實不相瞞,我在長安時從沒有見過這種刺繡方法,能同時將底布兩麵繡好,所以我想問問,周阿婆願不願意多繡一些,然後賣與官府?”
周阿婆的眼睛慢慢瞪大:“老婆子怕不是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了吧?蕭縣令,你說官府要買老婆子的繡件?”
“不止如此。不過之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不遲,現在,您可願意替我繡幾樣物件?”
“當然,這有什麽不成的!”周阿婆激動的手都在顫抖,蕭景鐸連忙扶住周阿婆,然後說:“今日已晚,我不再叨饒。明日我會派人送來繡樣,價錢由您來定。”
“這哪能成……”周婆子顫顫巍巍地站起身,送蕭景鐸出門,“給您繡東西,怎麽還能收錢呢?對了,不知道是哪家姑娘?”
“啊?”蕭景鐸竟然沒聽懂,“您說什麽?”
“沒事沒事,縣令慢走。”
蕭景鐸也沒放在心上,說:“那就明日再談,我先告退。”
幾日後,蕭林將取來的繡品遞給蕭景鐸:“郎君,這是周阿婆托我遞給你的東西。”
蕭景鐸已經等了許久,然而等他看到成品,卻悄悄皺了皺眉。
作者有話要說:乾寧終於出場了,終於要和嫡妹裏的發展接軌了,激動!
第72章 錦繡
蕭景鐸展開繡件看,秋菊也湊過來, 隨手拿了一塊觀賞。
錦繡上繡著鯉魚, 活靈活現, 尤其難得的是, 錦帕兩端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圖案, 要知道, 此時大多數繡帕分正反麵,正麵精美華麗, 背麵的針腳卻是亂的, 還有許多參差不齊的線頭, 而周婆子卻能同時繡好正反兩麵, 而且看不到一點線頭, 別說秋菊,就連蕭景鐸這個不太關注衣服首飾的人都要讚歎一聲。
“真好看。”秋菊誠心實意地感歎。
“不錯,確實精致。”蕭景鐸拿起另一塊帕子,語氣有些遺憾, “周阿婆對於錦鯉這些富貴東西繡的很好, 但是若換成山水, 就差了一些。”
蕭景鐸那日拜會過周阿婆後, 連夜畫了幾張畫, 第二日讓蕭林送去。蕭景鐸現在隻是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想法,所以畫了一張常見的討喜的錦鯉, 還畫了一幅山水。然而可惜的是,周阿婆常年幫別人繡活計, 自然更多的繡吉祥如意的圖案,山水圖畫這些周阿婆從沒有接觸過,自然繡不好。
這就有些為難,若是周家母女不會繡山水,那他的計劃就要改動了。蕭景鐸皺眉不語,思索此事該怎麽辦,而秋菊撿起那張繡了山水的帕子看了看,說:“郎君,你若是想要山水,不如讓陳娘子幫你繡?”
“誰?”
“陳娘子啊!陳娘子的繡工不比周阿婆差,而且她讀過詩書,對這些山山水水應該更熟悉些。”
“倒也有道理。”秋菊的話無異給他打開了一條新思路,但蕭景鐸有些拿不準,“聽說繡這些頗為費工夫,陳姑娘願意嗎?”
“沒事,我明日和她說。”秋菊大包大攬地接過這個任務,“陳娘子很好說話,我看多半行。”
“如果陳姑娘同意,那我就提前謝過她了。”
第二日晚上,秋菊傳來消息,說陳詞同意了,隻是她從沒繡過山水,恐怕要費些時日。
蕭景鐸當然同意,陳詞願意幫忙再好不過,他怎麽會要求其他。不過這種雙麵繡件的費事程度遠遠超出了蕭景鐸的想象,周家母女二人繡了十來天,才繡出兩方帕子,這還是不算複雜的圖案,若是蕭景鐸的想法能成,指不定要耗費多少功夫。
過了十日,陳詞送來了成品,蕭景鐸展開後立刻眼前一亮。陳詞果然是學過書畫的閨秀,經她手繡出來的山水清雅高遠,意境悠然,一葉扁舟雖然隻有寥寥幾筆,但卻傳神至極。最妙的是,這件繡品前後一樣,無論怎麽看都精美非常。
蕭景鐸這迴才徹底放下了心,立刻喚來蕭林:“備馬,明日我要去戎州。”
戎州刺史沒想到不到一個月,蕭景鐸又來了。刺史在會客廳接待了蕭景鐸,蕭景鐸依據禮節行禮後,和刺史對坐在屋內。
“你這次所來何事?”
“刺史上次提起了千秋賀禮之事,從戎州迴去後,下官一直在思考此事,今日鬥膽帶來了幾件樣品,想請刺史一觀。”
刺史雖然好奇,但心裏沒怎麽當迴事,晉江縣物產不豐,能有什麽好東西。他礙於情麵,於是擺手示意道:“請便。”
蕭景鐸將裝裱好的錦帕拿出來,雙手呈給刺史。
蕭景鐸手上是兩方帕子,一方是鯉魚戲水,一方是江野泛舟,刺史半信半疑地接過來,翻轉著看了一遍,驚疑地看向蕭景鐸:“竟然兩麵都一樣!”
“對,縣裏繡娘喚這種繡法為雙麵繡。”
刺史手裏握著錦帕,翻來覆去地觀看,頗有些愛不釋手:“巧奪天工,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正是如此。”蕭景鐸緩緩說出自己今日的目的,“刺史,若是我們在聖人的千秋禮中,加一扇這種雙麵繡屏風,上麵繡著我們劍南的山水,以表我等外官之心,刺史看如何?”
刺史已經意識到手中繡帕的意義,他再也坐不住,站起來激動地在屋內踱步:“對,屏風,這種繡法兩麵都是一樣的圖形,繡在屏風上雅致又好看,而且屏風是大件,肯定能引起聖人關注,到時候隻要聖人讚上一聲……”
這樣想來似乎很美好,他們戎州立刻就可以從眾多賀禮中脫穎而出,可是刺史為官許多年,所思所慮要複雜許多,他擰著眉想了好一會,最後搖頭道:“不妥,此法雖然出其不意,但是成都府一定也會送蜀繡,保不準裏麵就有屏風。我們不可搶成都刺史的風頭,這是官場大忌。”
這個道理蕭景鐸當然懂,戎州雖然地理緊要,但是放在劍南道裏,隻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小州。官場裏最忌諱屬下搶奪上官的功勞,若是他們偷偷摸摸地獻上雙麵繡,讓劍南道最高官員,也就是成都刺史沒臉,那別說成都刺史,就是其他高官也容不得他們。
蕭景鐸早就相通了這一節,他不可能一個人占盡所有好處,必要的退讓反而能贏得更多利益,所以蕭景鐸一開始就沒打算將雙麵繡撈到自己身上,他出發時就想好了,要將雙麵繡獻給成都府,讓成都府出麵來置辦山河屏風,這樣一來,功勞和風頭都是刺史的,蕭景鐸表麵上看雖然吃虧,但是有了頂頭上官的賞識,這可比虛名有用多了。
但是蕭景鐸明白這個道理,卻不能自己說出來,不然會惹戎州刺史忌憚。等現在戎州刺史說出來這層顧慮後,蕭景鐸才仿佛才反應過來一般,說:“還是刺史想得周全。可是就這樣放棄太過可惜,依下官之見,不如我們將這種繡件送到成都府,讓成都刺史出麵置辦雙麵繡的大件。而且成都府盛產絲帛,繡娘也多,遠比我們自己置辦要便利。”
“也對。”戎州刺史重重一拍手,行商最忌諱吃獨食,官場也是如此,做下屬的繞開長官自己吃肉是大忌,但若稟報了長官,和長官一起獲利,那就是大功。
“對對對,成都府心靈手巧的繡娘那麽多,讓他們繡肯定更好,我們隨便分攤些小件就夠了。”
就是這個理,到最後整個劍南道都受益,遠比他們自己吃獨食要安全。蕭景鐸又說:“刺史,既然要交到成都府,那麽屏風上隻繡戎州的風景就不妥了。若不如,我們送一架千裏江山屏風給聖人好了,每一扇用雙麵繡繡上各地風光,從塞北到嶺南,從江陵到劍南,以恭祝聖人治世有方,千秋永固,你看怎麽樣?”
“好主意!”戎州刺史也是文人出身,他的思路也發散起來,“到時候讓各州出幾個善畫之人,將各地風光畫好,然後送給繡娘去繡。到時候屏風擺出來,一拉開就是千裏江山,正反皆同,何其壯闊!對了,最後還得讓成都府刺史題詞……”
“刺史。”蕭景鐸笑著打斷,“不能題詞。”
有畫就要有詞,一般在畫上題字的都是位尊之人,蕭景鐸卻說不能題詞,這簡直頗為冒犯。戎州刺史愣愣地看著蕭景鐸,過了片刻,恍然大悟:“對,不能題詞,要送到長安,留給聖人或者宰相題!”
蕭景鐸的主意可以說極精巧又文雅,給聖人呈江山屏風,不是褒揚勝似褒揚,這可比尋常賀壽用的金銀玉器強多了。戎州刺史激動不已,當時就想套馬去成都府,他臨出門前,突然想到哪裏不對:“唉,這種繡法有誰會繡來著?能繡好一整扇屏風嗎?”
可算問到這個問題了,蕭景鐸心裏笑了笑,麵上卻一點都看不出來:“這種雙麵繡是我們晉江縣裏的一個阿婆琢磨出來的,目前,隻有三個人會。”
戎州刺史倒吸一口涼氣:“才三個人?”即使他不懂刺繡,也曉得光靠三個人,繡一年也繡不完那麽大的屏風,“這……可怎麽辦為好?”
“刺史不必憂心,成都府繡娘心靈手巧,能人輩出,想必很快就能學會。隻要能完成聖人的千秋禮,我願意送縣裏的繡娘去成都,好讓她們協助刺史。”
“好!”戎州刺史走過來,重重拍了拍蕭景鐸的肩膀,“你有這份心,我記在心裏,到時候一定會如實稟報成都刺史。”
戎州刺史當然知道,在這個當口上,這三個會雙麵繡的繡娘就是無價之寶,現在蕭景鐸願意讓出來,就算隻讓出來一個,也很難得了。
“不敢當。”
當日戎州刺史留了蕭景鐸一天,第二天才親親熱熱地送蕭景鐸出門,蕭景鐸一離開刺史府,就立刻快馬加鞭,朝晉江縣趕去。
等蕭景鐸迴到縣衙已經是日落時分了,秋菊等人一聽到院外的聲音,立刻朝外跑出來:“大郎君,你迴來了!”
陳詞等人也相互攙扶著追出來,目帶期待地看著蕭景鐸:“蕭明府,刺史怎麽說?”
“刺史同意了。”
陳詞等人立刻露出笑來,這段時間蕭景鐸已經把周家母女接到縣衙裏住,聽到蕭景鐸這樣說,周阿婆雙手合十,嘴裏不住念佛:“佛祖在上,我老婆子活了一輩子,還從沒想過能給宮裏繡東西,真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蕭景鐸之前就和她們漏過口風,雙麵繡極為難得,說不準可以作為貢品上貢。在百姓心裏皇帝就是天,能送到宮裏給各位貴人用,這件事是求都求不來的機緣。但是蕭景鐸出於謹慎,即使心裏十拿九穩,嘴裏也沒有說得很絕對,所以蕭景鐸出門這幾日,周家母女和陳詞一直在縣裏戰戰兢兢地等,渴望蕭景鐸能說服刺史。現在聽到蕭景鐸給了準話,她們可算放下了心,立刻歡唿起來。
見到她們這樣高興,蕭景鐸也含笑看著她們,等她們鬧完了,蕭景鐸才說:“周阿婆,過幾日刺史或許會派人來接你去成都府,你可願意?”
“成都府啊……”周阿婆顫顫巍巍地扶著女兒的手,她早就聽說過成都府的繁華,現在竟然有機會親自去見一見,她哆嗦著手心說道,“老婦人願意,隻是,以老婦人的身體,不知道還能不能撐到成都府。”
“自然是你們母女同去。”蕭景鐸說,“若是之後你們願意,那就留在成都府吧。成都府蜀繡發達,你們又有雙麵繡傍身,留在那裏更好。”
同樣在朝為官,蕭景鐸太懂其他人怎麽想了,依他猜想,恐怕等周家母女到達成都府後,成都府的刺史一定會想盡辦法將人留下。蕭景鐸和刺史都看到了雙麵繡背後的價值,如今世上隻有三個人會雙麵繡,若是周家母女到了刺史眼皮子底下,成都府會放人才有鬼了。
蕭景鐸料到了,但卻並不想多做限製,其實平心而論,以周家母女的手藝,她們待在成都發展空間會更好。而且這件屏風並不是一兩個人就能繡完的,周阿婆勢必要教會其他繡娘,好合力完成壽禮,到了那時,周阿婆有了傳藝之恩,手裏還握著雙麵繡這門絕技,成都府不會虧待她們的,所以蕭景鐸大大方方放了人,到時候隻要周家母女願意,那就遷居成都好了。
這個道理周阿婆也懂,晉江縣內並沒有多少人買繡品,她們母女隻能艱難維生,可是成都府卻不一樣,那裏錦繡發達,商貿繁榮,在哪裏,顯然她們能過得更好。
周阿婆心裏感動不已,她拉過女兒,立刻就要給蕭景鐸行大禮:“蕭縣令大恩,老婦人沒齒不忘……”
“哎阿婆……”秋菊驚唿一聲,蕭景鐸也連忙把人扶住,“阿婆,不必如此,你的手藝無雙,這本就是你該得的。”
好容易安慰好情緒激動的周阿婆,蕭景鐸鬆了口氣,讓秋菊將人送迴後院。等秋菊和周阿婆走後,院子裏隻剩蕭景鐸和陳詞等人,蕭景鐸端正神色,對陳詞說:“陳姑娘,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
“蕭明府客氣了,你有什麽吩咐直說就好。”
“我想托你勞碌一些時日,教縣裏其他女子學習雙麵繡。”
“好。”陳詞痛快地點頭,說道,“這不是什麽大事,全憑明府安排。隻是,蕭明府,你也知道,刺繡這一道很講究天分,我並不能保證教會所有人,隻能保證盡力而為。”
“這是自然。”蕭景鐸笑道。明府是民間對縣令的美稱,陳詞一直以明府稱唿他,蕭景鐸覺得受之有愧,推辭了好幾次,都被陳詞執意推迴來。蕭景鐸見說不動陳詞,便也沒有再管,而是由著她去了。
“明府,你讓其他人學習雙麵繡,可是想日後販賣這種繡品?”
“沒錯。”
陳詞皺了皺眉,小心措辭說:“我不通商貿,隻是聽別人說過,沒有門路,生意是萬萬做不成的。而且蜀地多刺繡,我們的繡件耗時長,花費高,恐怕蜀地沒有多少人願意買。”
“確實,蜀地很少有人買。”蕭景鐸頓了頓,然後抬起頭,望向東北方向,語氣中頗有些懷念,“但是長安不一樣。”
“沒事,我明日帶一塊新的來教你們就好。今日時日已晚,我先走了。”
秋菊送陳詞出門,然後探頭朝蕭景鐸離去的方向看了看,許久都不見蕭景鐸迴來。
“好端端的,這又是怎麽了?”
.
蕭景鐸拿著陳詞的繡品,立刻去找縣衙裏的其他人。
主簿等人明明散衙了還被蕭景鐸從家裏挖出來,心裏悲催極了,然而更悲催的是,他們竟然有些習慣了。
“這種繡件竟然能同時在正反麵繡出同樣的花樣,而且看不到任何針頭,這種繡法你們見過嗎?”
“見過,最開始是縣裏一個阿婆搗鼓出來的,她喪夫喪子,唯一的女兒還守寡了,她們娘倆沒有地,家裏的賦稅又特別高,所以隻能抽空做些繡件賺家用。但是百姓家誰用得著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所以買的人不多,還是陳縣令到任後,陳夫人及小姐很喜歡這種繡花,時常接濟,周阿婆她們家才稍微好了點。”
“周阿婆家在何處?”
這話問的眾人更加摸不著頭腦了:“縣令,都散衙了,你問這些做什麽?”
“我自有安排。”蕭景鐸隨手指了一個人,“你可認識周阿婆家?”
被指的人暗暗叫苦,其他人都投來悲憫的目光。被蕭景鐸點中的衙役心裏一萬個不願意,可是借他幾個膽子他也不敢說不認識,於是怏怏地應道:“我認得。”
“好,前方帶路,我要去拜訪周阿婆。”
周阿婆家果然如傳言所說,非常偏遠破敗,雖然看得出這對母女已盡力地打掃院子,但還是能從四周擺設上,看出這戶人家的拮據。
“蕭縣令,您突然來看我這個老婆子,是不是有什麽事啊?”
周婆子問的小心翼翼,也不怪她多想,一日傍晚,官差毫無預兆地來了,擱誰家都要被嚇個半死。
“周阿婆不必多想,我今日前來,是想問問您的繡品。”
“繡品?”這迴周阿婆更摸不著頭腦了。蕭景鐸這幾個月大半的時間都在田裏巡視,縣裏人看在眼裏,內心也很是喜歡這位年輕但認真負責的縣令,所以縣裏人對蕭景鐸的評價越來越好,具體表現就是,許多人私下裏都在詢問蕭景鐸的事情,包括他從哪裏來,今年多大,有沒有娶親……
到現在,基本全縣人都知道蕭景鐸沒有娶妻,家裏也沒聽說有未婚妻,那他一個兒郎問繡品做什麽?莫非蕭景鐸要娶親了,現在挑選繡品好送給女方?
眨眼間周阿婆已經想了很多,蕭景鐸並不知道一個普通的阿婆都對他的情感生活了如指掌,見阿婆疑惑不已,他繼續補充道:“實不相瞞,我在長安時從沒有見過這種刺繡方法,能同時將底布兩麵繡好,所以我想問問,周阿婆願不願意多繡一些,然後賣與官府?”
周阿婆的眼睛慢慢瞪大:“老婆子怕不是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了吧?蕭縣令,你說官府要買老婆子的繡件?”
“不止如此。不過之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不遲,現在,您可願意替我繡幾樣物件?”
“當然,這有什麽不成的!”周阿婆激動的手都在顫抖,蕭景鐸連忙扶住周阿婆,然後說:“今日已晚,我不再叨饒。明日我會派人送來繡樣,價錢由您來定。”
“這哪能成……”周婆子顫顫巍巍地站起身,送蕭景鐸出門,“給您繡東西,怎麽還能收錢呢?對了,不知道是哪家姑娘?”
“啊?”蕭景鐸竟然沒聽懂,“您說什麽?”
“沒事沒事,縣令慢走。”
蕭景鐸也沒放在心上,說:“那就明日再談,我先告退。”
幾日後,蕭林將取來的繡品遞給蕭景鐸:“郎君,這是周阿婆托我遞給你的東西。”
蕭景鐸已經等了許久,然而等他看到成品,卻悄悄皺了皺眉。
作者有話要說:乾寧終於出場了,終於要和嫡妹裏的發展接軌了,激動!
第72章 錦繡
蕭景鐸展開繡件看,秋菊也湊過來, 隨手拿了一塊觀賞。
錦繡上繡著鯉魚, 活靈活現, 尤其難得的是, 錦帕兩端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圖案, 要知道, 此時大多數繡帕分正反麵,正麵精美華麗, 背麵的針腳卻是亂的, 還有許多參差不齊的線頭, 而周婆子卻能同時繡好正反兩麵, 而且看不到一點線頭, 別說秋菊,就連蕭景鐸這個不太關注衣服首飾的人都要讚歎一聲。
“真好看。”秋菊誠心實意地感歎。
“不錯,確實精致。”蕭景鐸拿起另一塊帕子,語氣有些遺憾, “周阿婆對於錦鯉這些富貴東西繡的很好, 但是若換成山水, 就差了一些。”
蕭景鐸那日拜會過周阿婆後, 連夜畫了幾張畫, 第二日讓蕭林送去。蕭景鐸現在隻是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想法,所以畫了一張常見的討喜的錦鯉, 還畫了一幅山水。然而可惜的是,周阿婆常年幫別人繡活計, 自然更多的繡吉祥如意的圖案,山水圖畫這些周阿婆從沒有接觸過,自然繡不好。
這就有些為難,若是周家母女不會繡山水,那他的計劃就要改動了。蕭景鐸皺眉不語,思索此事該怎麽辦,而秋菊撿起那張繡了山水的帕子看了看,說:“郎君,你若是想要山水,不如讓陳娘子幫你繡?”
“誰?”
“陳娘子啊!陳娘子的繡工不比周阿婆差,而且她讀過詩書,對這些山山水水應該更熟悉些。”
“倒也有道理。”秋菊的話無異給他打開了一條新思路,但蕭景鐸有些拿不準,“聽說繡這些頗為費工夫,陳姑娘願意嗎?”
“沒事,我明日和她說。”秋菊大包大攬地接過這個任務,“陳娘子很好說話,我看多半行。”
“如果陳姑娘同意,那我就提前謝過她了。”
第二日晚上,秋菊傳來消息,說陳詞同意了,隻是她從沒繡過山水,恐怕要費些時日。
蕭景鐸當然同意,陳詞願意幫忙再好不過,他怎麽會要求其他。不過這種雙麵繡件的費事程度遠遠超出了蕭景鐸的想象,周家母女二人繡了十來天,才繡出兩方帕子,這還是不算複雜的圖案,若是蕭景鐸的想法能成,指不定要耗費多少功夫。
過了十日,陳詞送來了成品,蕭景鐸展開後立刻眼前一亮。陳詞果然是學過書畫的閨秀,經她手繡出來的山水清雅高遠,意境悠然,一葉扁舟雖然隻有寥寥幾筆,但卻傳神至極。最妙的是,這件繡品前後一樣,無論怎麽看都精美非常。
蕭景鐸這迴才徹底放下了心,立刻喚來蕭林:“備馬,明日我要去戎州。”
戎州刺史沒想到不到一個月,蕭景鐸又來了。刺史在會客廳接待了蕭景鐸,蕭景鐸依據禮節行禮後,和刺史對坐在屋內。
“你這次所來何事?”
“刺史上次提起了千秋賀禮之事,從戎州迴去後,下官一直在思考此事,今日鬥膽帶來了幾件樣品,想請刺史一觀。”
刺史雖然好奇,但心裏沒怎麽當迴事,晉江縣物產不豐,能有什麽好東西。他礙於情麵,於是擺手示意道:“請便。”
蕭景鐸將裝裱好的錦帕拿出來,雙手呈給刺史。
蕭景鐸手上是兩方帕子,一方是鯉魚戲水,一方是江野泛舟,刺史半信半疑地接過來,翻轉著看了一遍,驚疑地看向蕭景鐸:“竟然兩麵都一樣!”
“對,縣裏繡娘喚這種繡法為雙麵繡。”
刺史手裏握著錦帕,翻來覆去地觀看,頗有些愛不釋手:“巧奪天工,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正是如此。”蕭景鐸緩緩說出自己今日的目的,“刺史,若是我們在聖人的千秋禮中,加一扇這種雙麵繡屏風,上麵繡著我們劍南的山水,以表我等外官之心,刺史看如何?”
刺史已經意識到手中繡帕的意義,他再也坐不住,站起來激動地在屋內踱步:“對,屏風,這種繡法兩麵都是一樣的圖形,繡在屏風上雅致又好看,而且屏風是大件,肯定能引起聖人關注,到時候隻要聖人讚上一聲……”
這樣想來似乎很美好,他們戎州立刻就可以從眾多賀禮中脫穎而出,可是刺史為官許多年,所思所慮要複雜許多,他擰著眉想了好一會,最後搖頭道:“不妥,此法雖然出其不意,但是成都府一定也會送蜀繡,保不準裏麵就有屏風。我們不可搶成都刺史的風頭,這是官場大忌。”
這個道理蕭景鐸當然懂,戎州雖然地理緊要,但是放在劍南道裏,隻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小州。官場裏最忌諱屬下搶奪上官的功勞,若是他們偷偷摸摸地獻上雙麵繡,讓劍南道最高官員,也就是成都刺史沒臉,那別說成都刺史,就是其他高官也容不得他們。
蕭景鐸早就相通了這一節,他不可能一個人占盡所有好處,必要的退讓反而能贏得更多利益,所以蕭景鐸一開始就沒打算將雙麵繡撈到自己身上,他出發時就想好了,要將雙麵繡獻給成都府,讓成都府出麵來置辦山河屏風,這樣一來,功勞和風頭都是刺史的,蕭景鐸表麵上看雖然吃虧,但是有了頂頭上官的賞識,這可比虛名有用多了。
但是蕭景鐸明白這個道理,卻不能自己說出來,不然會惹戎州刺史忌憚。等現在戎州刺史說出來這層顧慮後,蕭景鐸才仿佛才反應過來一般,說:“還是刺史想得周全。可是就這樣放棄太過可惜,依下官之見,不如我們將這種繡件送到成都府,讓成都刺史出麵置辦雙麵繡的大件。而且成都府盛產絲帛,繡娘也多,遠比我們自己置辦要便利。”
“也對。”戎州刺史重重一拍手,行商最忌諱吃獨食,官場也是如此,做下屬的繞開長官自己吃肉是大忌,但若稟報了長官,和長官一起獲利,那就是大功。
“對對對,成都府心靈手巧的繡娘那麽多,讓他們繡肯定更好,我們隨便分攤些小件就夠了。”
就是這個理,到最後整個劍南道都受益,遠比他們自己吃獨食要安全。蕭景鐸又說:“刺史,既然要交到成都府,那麽屏風上隻繡戎州的風景就不妥了。若不如,我們送一架千裏江山屏風給聖人好了,每一扇用雙麵繡繡上各地風光,從塞北到嶺南,從江陵到劍南,以恭祝聖人治世有方,千秋永固,你看怎麽樣?”
“好主意!”戎州刺史也是文人出身,他的思路也發散起來,“到時候讓各州出幾個善畫之人,將各地風光畫好,然後送給繡娘去繡。到時候屏風擺出來,一拉開就是千裏江山,正反皆同,何其壯闊!對了,最後還得讓成都府刺史題詞……”
“刺史。”蕭景鐸笑著打斷,“不能題詞。”
有畫就要有詞,一般在畫上題字的都是位尊之人,蕭景鐸卻說不能題詞,這簡直頗為冒犯。戎州刺史愣愣地看著蕭景鐸,過了片刻,恍然大悟:“對,不能題詞,要送到長安,留給聖人或者宰相題!”
蕭景鐸的主意可以說極精巧又文雅,給聖人呈江山屏風,不是褒揚勝似褒揚,這可比尋常賀壽用的金銀玉器強多了。戎州刺史激動不已,當時就想套馬去成都府,他臨出門前,突然想到哪裏不對:“唉,這種繡法有誰會繡來著?能繡好一整扇屏風嗎?”
可算問到這個問題了,蕭景鐸心裏笑了笑,麵上卻一點都看不出來:“這種雙麵繡是我們晉江縣裏的一個阿婆琢磨出來的,目前,隻有三個人會。”
戎州刺史倒吸一口涼氣:“才三個人?”即使他不懂刺繡,也曉得光靠三個人,繡一年也繡不完那麽大的屏風,“這……可怎麽辦為好?”
“刺史不必憂心,成都府繡娘心靈手巧,能人輩出,想必很快就能學會。隻要能完成聖人的千秋禮,我願意送縣裏的繡娘去成都,好讓她們協助刺史。”
“好!”戎州刺史走過來,重重拍了拍蕭景鐸的肩膀,“你有這份心,我記在心裏,到時候一定會如實稟報成都刺史。”
戎州刺史當然知道,在這個當口上,這三個會雙麵繡的繡娘就是無價之寶,現在蕭景鐸願意讓出來,就算隻讓出來一個,也很難得了。
“不敢當。”
當日戎州刺史留了蕭景鐸一天,第二天才親親熱熱地送蕭景鐸出門,蕭景鐸一離開刺史府,就立刻快馬加鞭,朝晉江縣趕去。
等蕭景鐸迴到縣衙已經是日落時分了,秋菊等人一聽到院外的聲音,立刻朝外跑出來:“大郎君,你迴來了!”
陳詞等人也相互攙扶著追出來,目帶期待地看著蕭景鐸:“蕭明府,刺史怎麽說?”
“刺史同意了。”
陳詞等人立刻露出笑來,這段時間蕭景鐸已經把周家母女接到縣衙裏住,聽到蕭景鐸這樣說,周阿婆雙手合十,嘴裏不住念佛:“佛祖在上,我老婆子活了一輩子,還從沒想過能給宮裏繡東西,真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蕭景鐸之前就和她們漏過口風,雙麵繡極為難得,說不準可以作為貢品上貢。在百姓心裏皇帝就是天,能送到宮裏給各位貴人用,這件事是求都求不來的機緣。但是蕭景鐸出於謹慎,即使心裏十拿九穩,嘴裏也沒有說得很絕對,所以蕭景鐸出門這幾日,周家母女和陳詞一直在縣裏戰戰兢兢地等,渴望蕭景鐸能說服刺史。現在聽到蕭景鐸給了準話,她們可算放下了心,立刻歡唿起來。
見到她們這樣高興,蕭景鐸也含笑看著她們,等她們鬧完了,蕭景鐸才說:“周阿婆,過幾日刺史或許會派人來接你去成都府,你可願意?”
“成都府啊……”周阿婆顫顫巍巍地扶著女兒的手,她早就聽說過成都府的繁華,現在竟然有機會親自去見一見,她哆嗦著手心說道,“老婦人願意,隻是,以老婦人的身體,不知道還能不能撐到成都府。”
“自然是你們母女同去。”蕭景鐸說,“若是之後你們願意,那就留在成都府吧。成都府蜀繡發達,你們又有雙麵繡傍身,留在那裏更好。”
同樣在朝為官,蕭景鐸太懂其他人怎麽想了,依他猜想,恐怕等周家母女到達成都府後,成都府的刺史一定會想盡辦法將人留下。蕭景鐸和刺史都看到了雙麵繡背後的價值,如今世上隻有三個人會雙麵繡,若是周家母女到了刺史眼皮子底下,成都府會放人才有鬼了。
蕭景鐸料到了,但卻並不想多做限製,其實平心而論,以周家母女的手藝,她們待在成都發展空間會更好。而且這件屏風並不是一兩個人就能繡完的,周阿婆勢必要教會其他繡娘,好合力完成壽禮,到了那時,周阿婆有了傳藝之恩,手裏還握著雙麵繡這門絕技,成都府不會虧待她們的,所以蕭景鐸大大方方放了人,到時候隻要周家母女願意,那就遷居成都好了。
這個道理周阿婆也懂,晉江縣內並沒有多少人買繡品,她們母女隻能艱難維生,可是成都府卻不一樣,那裏錦繡發達,商貿繁榮,在哪裏,顯然她們能過得更好。
周阿婆心裏感動不已,她拉過女兒,立刻就要給蕭景鐸行大禮:“蕭縣令大恩,老婦人沒齒不忘……”
“哎阿婆……”秋菊驚唿一聲,蕭景鐸也連忙把人扶住,“阿婆,不必如此,你的手藝無雙,這本就是你該得的。”
好容易安慰好情緒激動的周阿婆,蕭景鐸鬆了口氣,讓秋菊將人送迴後院。等秋菊和周阿婆走後,院子裏隻剩蕭景鐸和陳詞等人,蕭景鐸端正神色,對陳詞說:“陳姑娘,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
“蕭明府客氣了,你有什麽吩咐直說就好。”
“我想托你勞碌一些時日,教縣裏其他女子學習雙麵繡。”
“好。”陳詞痛快地點頭,說道,“這不是什麽大事,全憑明府安排。隻是,蕭明府,你也知道,刺繡這一道很講究天分,我並不能保證教會所有人,隻能保證盡力而為。”
“這是自然。”蕭景鐸笑道。明府是民間對縣令的美稱,陳詞一直以明府稱唿他,蕭景鐸覺得受之有愧,推辭了好幾次,都被陳詞執意推迴來。蕭景鐸見說不動陳詞,便也沒有再管,而是由著她去了。
“明府,你讓其他人學習雙麵繡,可是想日後販賣這種繡品?”
“沒錯。”
陳詞皺了皺眉,小心措辭說:“我不通商貿,隻是聽別人說過,沒有門路,生意是萬萬做不成的。而且蜀地多刺繡,我們的繡件耗時長,花費高,恐怕蜀地沒有多少人願意買。”
“確實,蜀地很少有人買。”蕭景鐸頓了頓,然後抬起頭,望向東北方向,語氣中頗有些懷念,“但是長安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