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真有些泄氣,蕭景鐸的人生和上一世一模一樣,前世他也去了清源寺,所以程慧真對此並不意外,她隻是有些傷心,這三年不能時常見到蕭景鐸了,培養感情一路還任重而道遠啊。
“表兄,你走後我會想你的,我會時常給你寫信,你可不要忘了我啊!”
蕭景鐸眉梢動了動,眼睛深處已經帶上了探究。
如果這位表妹最開始時就對他熱情和善,他也不會多想,可是程慧真偏偏是突然間態度大變,而且這些轉變甚至發生在太子來人之前。這就很讓人警惕了,程慧真到底知道了什麽,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所以程慧真對他越熱情,蕭景鐸心裏就越警惕。程慧真還以為自己已經逐步推進了她與蕭景鐸的關係,卻不知這種舉動隻會適得其反。
唯有真心才能打動人,畢竟誰也不比誰傻,真心假意還是能感覺出來的。
終於把程慧真打發走後,蕭景鐸長長舒了口氣。
秋菊跑進來時,就發現大郎君看她的眼神不太友善。
秋菊很疑惑,發生了什麽?誰惹大郎君生氣了?
秋菊想了一下沒想通,於是立刻拋開了,她興衝衝地說道:“郎君,二房和三房送來好些踐行禮,幾位娘子也送了東西,你要看嗎?”
“不看。”弱勢時毫不理睬,風光後蜂擁而至,蕭景鐸可對蕭玉芳、蕭玉麗等人的心意沒興趣。何況皇室到底不是白叫的,出手十分闊綽,東宮送來的東西已經足夠他輕鬆地度過這三年了。
蕭景鐸私心裏覺得,太子願意將他放到清源寺,而且還貼心地以謝禮的名義送來財物,這其中容珂功不可沒。所以和容珂這種心眼多的人就不能玩心眼,他若當時真的自作聰明扣下一隻毒蜂,或者據此和容珂談條件,那現在的情況恐怕就迥然不同了。
秋菊跟在蕭景鐸身邊,幫著他收拾東西。最後,秋菊忍不住歎氣:“郎君你人這麽聰明,為什麽會過得這樣辛苦呢?清源寺雖然是皇家寺院,但是那裏沒人伺候你,你什麽事情都要自己動手,這得多受罪啊!”
蕭景鐸笑了一下,被秋菊誇讚聰明,不知他該高興還是該悲哀。
秋菊不懂蕭景鐸為什麽莫名其妙發笑,她還沉浸在送別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秋菊本來覺得好端端的郎君送到寺院去太苦了,但這是太子下令的,秋菊又覺得應當是好事。弄到最後,她也不知道蕭景鐸此行到底是好是壞了。
最後,秋菊長長籲了口氣,擠出笑意說道:“去外麵也好,省得家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惹郎君煩心。就算夫人知道,也一定會高興的。”
聽到這句話,一心渴望離開的蕭景鐸也低落下來。良久後,他說道:“這三年我不在,沒法看顧你,你自己要小心。萬事不要出頭,盡量少離開清澤院,你的腦子玩不過其他人。”
“哦。”秋菊點頭,雙眼亮晶晶地看向蕭景鐸,“郎君,我知道你心有大抱負,等你再迴來的時候一定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這樣真好,我和夫人,都等著這一天呢!”
秋菊心裏有些酸澀地想,若趙秀蘭泉下有知,也該安心了。
.
清源寺坐落在終南山上,依山而建,院落重疊,竹樹森繁,禪意深遠。蕭景鐸到達的時候,清源寺的鍾聲正悠悠地在山中迴響,山間清新幹淨的空氣混合著嫋嫋梵香,立刻讓蕭景鐸的心平靜下來。
定勇侯府的人隨著蕭景鐸去拜訪清源寺主持,一個小沙彌說主持正在做早課,他們在禪房外拜了一拜,就由沙彌帶著離開了。
沙彌將蕭景鐸帶到客房外,雙手合十施了一禮,就先行告退。侯府的侍從幫忙搬東西,他們不好在這裏久帶,等卸下東西後,這些人就和蕭景鐸告辭。
等人都走光後,蕭景鐸才有時間查看這三年自己要住的地方。這件客房並不算大,擺設簡單,除了一床一桌一塌後再無其他器具,反倒是蕭景鐸自己的東西擺了滿地。他站在冷清的禪房內,能聽到風吹過竹葉時簌簌的聲音。
以後這三年,他就要在這裏生活了。
蕭景鐸打起精神,打算去屋外打水,然後好好收拾屋子。他迴來時,還沒有走近住所,就聽到拐角外兩個沙彌在說話。
“太子囑咐的人就住在那件客房?”
“對。”
“明覺師父說他殺孽太重,這樣的人,為何主持和大師還允許他住進來?”
插入書簽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恭喜蕭景鐸通關,達成【活著離開定勇侯府】成就。定勇侯府副本已完成,下一關,清源寺。
嫡子係統提醒您,請抓緊時間在清源寺培養技能點數,定勇侯府副本時刻等待您二刷碾壓。
第26章 成長
蕭景鐸打起精神,打算去屋外打水, 然後好好收拾屋子。他迴來時, 還沒有走近住所, 就聽到拐角外兩個沙彌在說話。
“太子囑咐的人就住在那件客房?”
“對。”
“明覺師父說他殺孽太重,這樣的人, 為何主持和大師還允許他住進來?”
“可能是……咳, 蕭施主。”沙彌懟了懟同伴, 兩人一起迴身向蕭景鐸問好。
蕭景鐸也點頭迴禮,兩個沙彌說道:“我們還有課業要做, 就不耽誤施主的時間了。告辭,蕭施主慢走。”
這兩個小沙彌快步遠離此處,仿佛他身上真的沾惹著不可饒恕的殺孽一樣。蕭景鐸舉目望去,其他和尚僧人也盡量繞開此處, 就算和他遇上, 僧人的態度雖說溫和有禮,但其中也蘊含著疏離和排斥。
蕭景鐸歎氣, 他也很奇怪,明覺大師作為名滿天下的高僧, 並不是一個口出誑語、無事生非之人,那麽明覺大師為什麽要說他殺孽太重, 甚至都不願意和他同處一室呢?
.
蕭景鐸將自己的住所又清掃了一遍後,日頭已經西斜。一個小沙彌將齋飯放到桌上後, 雙手合了一禮就迅速離開,似乎不想和他有過多交集。
蕭景鐸對此也無計可施, 隻能暗道日久見人心,也不將清源寺眾人對他隱隱的排斥放在心上。他用過齋飯後,借著燈光,在桌案上替母親抄佛經。
雖然蕭景鐸抄了好幾卷佛經,但事實上他對佛經的內容一竅不通,甚至連字都認不全。他用醫書啟蒙,學過常用的字,但這都是零散的,他並不曾係統地學習過。好不容易他有機會跟著儲書辛讀書,但沒安心學幾個月,趙秀蘭被吳君茹氣病了。那時候他一邊要照顧趙秀蘭,另一邊還要小心防範吳君茹,根本沒剩下多少精力在課業上。今年四月趙秀蘭病逝後,蕭景鐸更是徹底斷開課業,全心守孝。說起來,這是幾個月以來,蕭景鐸唯一一次安安靜靜抄書練字。
佛經許多都是由梵文翻譯來的,意思精微晦澀不說,許多字也極為生僻,蕭景鐸僅僅學習了千字文和孝經四書,還遠不到理解佛經的程度。所以雖然蕭景鐸抄佛經很勤,但他不解其意,做的僅是最下等的死功夫罷了。
抄完一頁後,他放下筆,剛活動了幾下手腕,就聽到外麵隱約傳來僧人誦經的聲音。
蕭景鐸坐在屋子裏停了片刻,幹脆放下筆,朝東走去。
清源寺占地極大,院落迴疊,有千餘間屋宇,其中東邊是清源寺僧人居住、課誦、禮佛的區域,不接收外客,而西麵才是客房、雜役等地。
蕭景鐸就住在西區,他循著聲音,穿過重重院落,朝沙彌們誦經的地方尋去。蕭景鐸的方向感極好,沒一會他就走到了大殿,殿內坐著許多僧人,他們在主持的帶領下,一邊敲擊木魚一邊唱誦。蕭景鐸不敢打擾,於是遠遠站在殿外,努力默記僧人口中的經文。
直到天色大黑僧人的晚課才結束,蕭景鐸先行一步離開,迴屋後他翻出方才僧侶唱誦的那一本經書,逐字逐句地辨認。
蕭景鐸隱約覺得自己的行為算是偷師,但寺院裏沒人和他計較,他也就厚著臉皮繼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許久,他白日聽和尚誦經,夜晚再根據記憶一個字一個字地辨認經文,這樣認字雖然艱難,但積水成淵,他也慢慢認識了好些生僻字。
一天夜晚,他還在燈下辯字背經,由於太過專注,竟然一時疏忽了周圍。他突然間意識到不對時,霍然抬頭,就看到一個穿著袈衣的大師笑眯眯地站在他麵前。
蕭景鐸愣了一下,趕緊起身:“見過……明覺大師。”
明覺,就是那位批語他殺孽太重的僧人。
明覺雙手合十對他拜了一拜,然後說道:“貧僧見施主房內的燈光久久未熄,這才冒昧進來一觀,沒想到打攪了施主習經,是貧僧的罪過。”
“大師言重了。是我一時忘形,疏忽了時間。敢問,我的燈光打擾到其他師父了?”
“哪裏。”明覺低頭看了看蕭景鐸手中的經文,饒有興趣地說道,“沒想到施主年紀這樣小,居然已對佛經甚有了解。不知施主擅長哪些經文?”
“大師這話折煞我也,我連佛經上的字都認不全,談話了解佛經?”蕭景鐸苦笑。
“佛經本就是梵文所譯,這卷蒙山施食對初學者還是太高深了些。施主想要學習經文,不妨從心經讀起。”
“好。”蕭景鐸受寵若驚地點頭。
“不知施主對哪些字不甚理解,貧僧或許可以為你解答一二。”明覺合著手,溫和地對蕭景鐸笑道。
蕭景鐸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等反應過來後立刻讓開身,將經文捧到明覺大師麵前:“謝大師賜教。”
明覺不愧是高僧,經他一講,蕭景鐸腦中豁然開朗,許多模糊的地方也徹底解開了。明覺給蕭景鐸講經到半夜才走,蕭景鐸送明覺出門時十分愧疚:“我擅用寺院的燈火讀書,還打擾大師到現在,真是慚愧。”
“施主好學至孝,此乃善事,何必慚愧?”明覺對蕭景鐸說道,“閉門造車不是正途,如果施主想學習佛經,不如每日和院中眾僧一同做早課,早上會有主持及各位大師講解佛經典故和奧義,或許對施主有所裨益。”
蕭景鐸心中感激更甚,深深長揖:“謝大師。”
有了明覺大師的特許,他終於能光明正大出入東院,每日早晨和眾位沙彌一起聽書誦經,下午沙彌們冥想,他就迴屋抄書練字,每次紙張快用完了,第二天就會換上新的。蕭景鐸不好意思極了,紙墨可不便宜,他本就是寄住清源寺,還這樣揮霍寺院的東西,他心中過意不過,幹脆主動幫寺院的小沙彌挑水。
這樣過去了兩個月,他和清源寺的沙彌也混熟了,大家也不再像剛來那樣對他避之不及,漸漸地也能說笑兩句。
一天晚上,蕭景鐸正在溫書,突然聽到房門被輕輕叩響。
是明覺大師。
“施主之勤奮,令人佩服。”明覺站在房外,笑著對他說道。
蕭景鐸汗顏,要不是他知道明覺大師不是這樣的人,他幾乎以為大師這句話在反諷。這段日子沒人管他,完全由他自己安排行程,蕭景鐸白日裏在寺裏亂逛,夜晚在屋內點燈看書,不知耗費了清源寺多少燈油。蕭景鐸過意不去,好幾次想要用銀錢彌補一二,來給他送飯的沙彌總說不要。
蕭景鐸真的非常感謝這個寬容良善的地方。
明覺大師隨口問了幾句經語,蕭景鐸俱對答如流。明覺滿意地點頭,歎道:“施主才來清源寺多久,功底竟然比修行一年的沙彌還要紮實,貧僧慚愧。”
蕭景鐸微赧:“我隻是背會了而已,其實還有好些地方一知半解。”
即使每日有大師講經,蕭景鐸要全部理解也不是易事。但他素來對自己嚴格,隻要是早課講過的東西,無論有沒有聽懂,都要熟背,這才不至於在明覺大師麵前露了怯。
“施主意誌堅定,偏偏又極為刻苦,實乃難得。”明覺感歎,“貧僧對佛經略有研究,若施主不嫌棄,下次可以帶著不懂的經文前來尋我。”
“多謝大師!”蕭景鐸這次學聰明了,立刻應承下來。
他心中極為激動,亦有終於被承認的感慨。先前明覺大師批語他殺孽太重,蕭景鐸雖然說服自己不要在意,但他多少都被這個批語束縛住了,而他偏偏來了明覺大師所在的寺院。從進入清源寺以來,他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嚴苛,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有殺孽之人。好在天道酬勤,他的努力到底沒有白費。
最開始時,明覺大師和寺中僧人遠遠觀望蕭景鐸,就是存了觀察蕭景鐸為人品性的意思。蕭景鐸日複一日地旁聽誦經、迴屋學習,夜夜讀至深晚,明覺讚歎蕭景鐸的勤勉,也欣賞他對生母的孝順,於是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去和小沙彌一同做早課。這幾個月以來,明覺大師雖然不常出現,但也時時注意著蕭景鐸的動向,當他發現蕭景鐸比院中僧人還要勤勉的時候,明覺終於被打動了。
機會永遠留給聰明且勤奮的人,蕭景鐸這樣有恆心有毅力,即使身負仇恨,明覺也願意拉他一把。
明覺在心中暗暗道了一聲佛,我佛慈悲,希望清源寺的這段歲月能磨去蕭景鐸身上的戾氣,讓他日後不再大造殺孽。
.
蕭景鐸從前總聽旁人說寺廟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他原先還不信,隻要自己下了決心,在哪裏修習不一樣呢?直到他自己住到寺院,蕭景鐸才不得不承認,真的不一樣。
寺院中往來都是文人墨客,不時有學問超群的大儒前來和諸位高僧清談,就連路邊隨便一個小沙彌都通文認字,日夜與經書為伴,這種環境實在很適合治學。要知道亂世剛剛結束,新朝也才穩定下來,外麵的百姓多數大字不識,能待在一個全是讀書人的環境中,這對蕭景鐸的意義大不尋常。
蕭景鐸跟隨在明覺大師身邊,每日見識的人立刻上升了許多檔次,他那半吊子的學識也在穩步增長。寺院裏藏書極多,蕭景鐸大多數時間都消磨在此,有一次他在抄書時被大師看到,大師實在不能忍受他的字,隻好親自指點蕭景鐸書法。蕭景鐸知道自己並不曾接收過專業的書寫訓練,字跡在這些高人眼中不入流的很,於是很坦然地接受嫌棄,然後私下裏越發勤奮地練習。
要知道練字可不是一件省錢的事,蕭景鐸白吃白住在清源寺,現在還要耗費人家的紙張和筆墨,他內心實在愧疚,於是主動向明覺大師提出:“大師,我能幫佛寺做些什麽?”
明覺隻是笑笑:“不必。”
明覺倒也沒有客氣,清源寺是皇家寺院,除去皇室每年豐厚的香油錢後,佛寺名下還有許多耕地、佃農、雜役,這些人依附於清源寺,也隻需要和清源寺賦稅,所以清源寺並不缺錢,更別提蕭景鐸消耗的這些細枝末節。
蕭景鐸還是堅持,明覺不在意是大師的事,但是報答卻是蕭景鐸自己的事,蕭景鐸從不會將這些混為一談。見蕭景鐸堅持,明覺大師也鬆了口:“既然你執意如此,那明日,你隨我來病坊,幫我做些瑣事好了。”
看到蕭景鐸的神情,明覺大師還覺得很奇怪:“何事?”
蕭景鐸不知該奇怪寺廟有病坊,還是該奇怪明覺大師竟還替人看病,他頓了頓,好奇地問道:“大師還精通醫理?”
“算不得精通,能替百姓看病罷了。寺中許多人都會醫術,在我之上的亦有很多。”明覺大師笑道,“病坊裏多是窮苦百姓,很多人久病不醫,漸漸拖成了絕症,而且許多又是傳染的。你若不願意,盡可提出。”
“不,大師,我願意。”蕭景鐸道,“我幼年時曾在外祖父身邊待過一段時間,他是聞名鄉裏的郎中,所以我對尋常醫藥都有了解,我去幫大師打下手再合適不過。”
明覺也驚訝蕭景鐸居然還有這樣的背景,他點了點頭,道:“這樣甚好。”
“表兄,你走後我會想你的,我會時常給你寫信,你可不要忘了我啊!”
蕭景鐸眉梢動了動,眼睛深處已經帶上了探究。
如果這位表妹最開始時就對他熱情和善,他也不會多想,可是程慧真偏偏是突然間態度大變,而且這些轉變甚至發生在太子來人之前。這就很讓人警惕了,程慧真到底知道了什麽,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所以程慧真對他越熱情,蕭景鐸心裏就越警惕。程慧真還以為自己已經逐步推進了她與蕭景鐸的關係,卻不知這種舉動隻會適得其反。
唯有真心才能打動人,畢竟誰也不比誰傻,真心假意還是能感覺出來的。
終於把程慧真打發走後,蕭景鐸長長舒了口氣。
秋菊跑進來時,就發現大郎君看她的眼神不太友善。
秋菊很疑惑,發生了什麽?誰惹大郎君生氣了?
秋菊想了一下沒想通,於是立刻拋開了,她興衝衝地說道:“郎君,二房和三房送來好些踐行禮,幾位娘子也送了東西,你要看嗎?”
“不看。”弱勢時毫不理睬,風光後蜂擁而至,蕭景鐸可對蕭玉芳、蕭玉麗等人的心意沒興趣。何況皇室到底不是白叫的,出手十分闊綽,東宮送來的東西已經足夠他輕鬆地度過這三年了。
蕭景鐸私心裏覺得,太子願意將他放到清源寺,而且還貼心地以謝禮的名義送來財物,這其中容珂功不可沒。所以和容珂這種心眼多的人就不能玩心眼,他若當時真的自作聰明扣下一隻毒蜂,或者據此和容珂談條件,那現在的情況恐怕就迥然不同了。
秋菊跟在蕭景鐸身邊,幫著他收拾東西。最後,秋菊忍不住歎氣:“郎君你人這麽聰明,為什麽會過得這樣辛苦呢?清源寺雖然是皇家寺院,但是那裏沒人伺候你,你什麽事情都要自己動手,這得多受罪啊!”
蕭景鐸笑了一下,被秋菊誇讚聰明,不知他該高興還是該悲哀。
秋菊不懂蕭景鐸為什麽莫名其妙發笑,她還沉浸在送別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秋菊本來覺得好端端的郎君送到寺院去太苦了,但這是太子下令的,秋菊又覺得應當是好事。弄到最後,她也不知道蕭景鐸此行到底是好是壞了。
最後,秋菊長長籲了口氣,擠出笑意說道:“去外麵也好,省得家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惹郎君煩心。就算夫人知道,也一定會高興的。”
聽到這句話,一心渴望離開的蕭景鐸也低落下來。良久後,他說道:“這三年我不在,沒法看顧你,你自己要小心。萬事不要出頭,盡量少離開清澤院,你的腦子玩不過其他人。”
“哦。”秋菊點頭,雙眼亮晶晶地看向蕭景鐸,“郎君,我知道你心有大抱負,等你再迴來的時候一定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這樣真好,我和夫人,都等著這一天呢!”
秋菊心裏有些酸澀地想,若趙秀蘭泉下有知,也該安心了。
.
清源寺坐落在終南山上,依山而建,院落重疊,竹樹森繁,禪意深遠。蕭景鐸到達的時候,清源寺的鍾聲正悠悠地在山中迴響,山間清新幹淨的空氣混合著嫋嫋梵香,立刻讓蕭景鐸的心平靜下來。
定勇侯府的人隨著蕭景鐸去拜訪清源寺主持,一個小沙彌說主持正在做早課,他們在禪房外拜了一拜,就由沙彌帶著離開了。
沙彌將蕭景鐸帶到客房外,雙手合十施了一禮,就先行告退。侯府的侍從幫忙搬東西,他們不好在這裏久帶,等卸下東西後,這些人就和蕭景鐸告辭。
等人都走光後,蕭景鐸才有時間查看這三年自己要住的地方。這件客房並不算大,擺設簡單,除了一床一桌一塌後再無其他器具,反倒是蕭景鐸自己的東西擺了滿地。他站在冷清的禪房內,能聽到風吹過竹葉時簌簌的聲音。
以後這三年,他就要在這裏生活了。
蕭景鐸打起精神,打算去屋外打水,然後好好收拾屋子。他迴來時,還沒有走近住所,就聽到拐角外兩個沙彌在說話。
“太子囑咐的人就住在那件客房?”
“對。”
“明覺師父說他殺孽太重,這樣的人,為何主持和大師還允許他住進來?”
插入書簽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恭喜蕭景鐸通關,達成【活著離開定勇侯府】成就。定勇侯府副本已完成,下一關,清源寺。
嫡子係統提醒您,請抓緊時間在清源寺培養技能點數,定勇侯府副本時刻等待您二刷碾壓。
第26章 成長
蕭景鐸打起精神,打算去屋外打水, 然後好好收拾屋子。他迴來時, 還沒有走近住所, 就聽到拐角外兩個沙彌在說話。
“太子囑咐的人就住在那件客房?”
“對。”
“明覺師父說他殺孽太重,這樣的人, 為何主持和大師還允許他住進來?”
“可能是……咳, 蕭施主。”沙彌懟了懟同伴, 兩人一起迴身向蕭景鐸問好。
蕭景鐸也點頭迴禮,兩個沙彌說道:“我們還有課業要做, 就不耽誤施主的時間了。告辭,蕭施主慢走。”
這兩個小沙彌快步遠離此處,仿佛他身上真的沾惹著不可饒恕的殺孽一樣。蕭景鐸舉目望去,其他和尚僧人也盡量繞開此處, 就算和他遇上, 僧人的態度雖說溫和有禮,但其中也蘊含著疏離和排斥。
蕭景鐸歎氣, 他也很奇怪,明覺大師作為名滿天下的高僧, 並不是一個口出誑語、無事生非之人,那麽明覺大師為什麽要說他殺孽太重, 甚至都不願意和他同處一室呢?
.
蕭景鐸將自己的住所又清掃了一遍後,日頭已經西斜。一個小沙彌將齋飯放到桌上後, 雙手合了一禮就迅速離開,似乎不想和他有過多交集。
蕭景鐸對此也無計可施, 隻能暗道日久見人心,也不將清源寺眾人對他隱隱的排斥放在心上。他用過齋飯後,借著燈光,在桌案上替母親抄佛經。
雖然蕭景鐸抄了好幾卷佛經,但事實上他對佛經的內容一竅不通,甚至連字都認不全。他用醫書啟蒙,學過常用的字,但這都是零散的,他並不曾係統地學習過。好不容易他有機會跟著儲書辛讀書,但沒安心學幾個月,趙秀蘭被吳君茹氣病了。那時候他一邊要照顧趙秀蘭,另一邊還要小心防範吳君茹,根本沒剩下多少精力在課業上。今年四月趙秀蘭病逝後,蕭景鐸更是徹底斷開課業,全心守孝。說起來,這是幾個月以來,蕭景鐸唯一一次安安靜靜抄書練字。
佛經許多都是由梵文翻譯來的,意思精微晦澀不說,許多字也極為生僻,蕭景鐸僅僅學習了千字文和孝經四書,還遠不到理解佛經的程度。所以雖然蕭景鐸抄佛經很勤,但他不解其意,做的僅是最下等的死功夫罷了。
抄完一頁後,他放下筆,剛活動了幾下手腕,就聽到外麵隱約傳來僧人誦經的聲音。
蕭景鐸坐在屋子裏停了片刻,幹脆放下筆,朝東走去。
清源寺占地極大,院落迴疊,有千餘間屋宇,其中東邊是清源寺僧人居住、課誦、禮佛的區域,不接收外客,而西麵才是客房、雜役等地。
蕭景鐸就住在西區,他循著聲音,穿過重重院落,朝沙彌們誦經的地方尋去。蕭景鐸的方向感極好,沒一會他就走到了大殿,殿內坐著許多僧人,他們在主持的帶領下,一邊敲擊木魚一邊唱誦。蕭景鐸不敢打擾,於是遠遠站在殿外,努力默記僧人口中的經文。
直到天色大黑僧人的晚課才結束,蕭景鐸先行一步離開,迴屋後他翻出方才僧侶唱誦的那一本經書,逐字逐句地辨認。
蕭景鐸隱約覺得自己的行為算是偷師,但寺院裏沒人和他計較,他也就厚著臉皮繼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許久,他白日聽和尚誦經,夜晚再根據記憶一個字一個字地辨認經文,這樣認字雖然艱難,但積水成淵,他也慢慢認識了好些生僻字。
一天夜晚,他還在燈下辯字背經,由於太過專注,竟然一時疏忽了周圍。他突然間意識到不對時,霍然抬頭,就看到一個穿著袈衣的大師笑眯眯地站在他麵前。
蕭景鐸愣了一下,趕緊起身:“見過……明覺大師。”
明覺,就是那位批語他殺孽太重的僧人。
明覺雙手合十對他拜了一拜,然後說道:“貧僧見施主房內的燈光久久未熄,這才冒昧進來一觀,沒想到打攪了施主習經,是貧僧的罪過。”
“大師言重了。是我一時忘形,疏忽了時間。敢問,我的燈光打擾到其他師父了?”
“哪裏。”明覺低頭看了看蕭景鐸手中的經文,饒有興趣地說道,“沒想到施主年紀這樣小,居然已對佛經甚有了解。不知施主擅長哪些經文?”
“大師這話折煞我也,我連佛經上的字都認不全,談話了解佛經?”蕭景鐸苦笑。
“佛經本就是梵文所譯,這卷蒙山施食對初學者還是太高深了些。施主想要學習經文,不妨從心經讀起。”
“好。”蕭景鐸受寵若驚地點頭。
“不知施主對哪些字不甚理解,貧僧或許可以為你解答一二。”明覺合著手,溫和地對蕭景鐸笑道。
蕭景鐸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等反應過來後立刻讓開身,將經文捧到明覺大師麵前:“謝大師賜教。”
明覺不愧是高僧,經他一講,蕭景鐸腦中豁然開朗,許多模糊的地方也徹底解開了。明覺給蕭景鐸講經到半夜才走,蕭景鐸送明覺出門時十分愧疚:“我擅用寺院的燈火讀書,還打擾大師到現在,真是慚愧。”
“施主好學至孝,此乃善事,何必慚愧?”明覺對蕭景鐸說道,“閉門造車不是正途,如果施主想學習佛經,不如每日和院中眾僧一同做早課,早上會有主持及各位大師講解佛經典故和奧義,或許對施主有所裨益。”
蕭景鐸心中感激更甚,深深長揖:“謝大師。”
有了明覺大師的特許,他終於能光明正大出入東院,每日早晨和眾位沙彌一起聽書誦經,下午沙彌們冥想,他就迴屋抄書練字,每次紙張快用完了,第二天就會換上新的。蕭景鐸不好意思極了,紙墨可不便宜,他本就是寄住清源寺,還這樣揮霍寺院的東西,他心中過意不過,幹脆主動幫寺院的小沙彌挑水。
這樣過去了兩個月,他和清源寺的沙彌也混熟了,大家也不再像剛來那樣對他避之不及,漸漸地也能說笑兩句。
一天晚上,蕭景鐸正在溫書,突然聽到房門被輕輕叩響。
是明覺大師。
“施主之勤奮,令人佩服。”明覺站在房外,笑著對他說道。
蕭景鐸汗顏,要不是他知道明覺大師不是這樣的人,他幾乎以為大師這句話在反諷。這段日子沒人管他,完全由他自己安排行程,蕭景鐸白日裏在寺裏亂逛,夜晚在屋內點燈看書,不知耗費了清源寺多少燈油。蕭景鐸過意不去,好幾次想要用銀錢彌補一二,來給他送飯的沙彌總說不要。
蕭景鐸真的非常感謝這個寬容良善的地方。
明覺大師隨口問了幾句經語,蕭景鐸俱對答如流。明覺滿意地點頭,歎道:“施主才來清源寺多久,功底竟然比修行一年的沙彌還要紮實,貧僧慚愧。”
蕭景鐸微赧:“我隻是背會了而已,其實還有好些地方一知半解。”
即使每日有大師講經,蕭景鐸要全部理解也不是易事。但他素來對自己嚴格,隻要是早課講過的東西,無論有沒有聽懂,都要熟背,這才不至於在明覺大師麵前露了怯。
“施主意誌堅定,偏偏又極為刻苦,實乃難得。”明覺感歎,“貧僧對佛經略有研究,若施主不嫌棄,下次可以帶著不懂的經文前來尋我。”
“多謝大師!”蕭景鐸這次學聰明了,立刻應承下來。
他心中極為激動,亦有終於被承認的感慨。先前明覺大師批語他殺孽太重,蕭景鐸雖然說服自己不要在意,但他多少都被這個批語束縛住了,而他偏偏來了明覺大師所在的寺院。從進入清源寺以來,他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嚴苛,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有殺孽之人。好在天道酬勤,他的努力到底沒有白費。
最開始時,明覺大師和寺中僧人遠遠觀望蕭景鐸,就是存了觀察蕭景鐸為人品性的意思。蕭景鐸日複一日地旁聽誦經、迴屋學習,夜夜讀至深晚,明覺讚歎蕭景鐸的勤勉,也欣賞他對生母的孝順,於是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去和小沙彌一同做早課。這幾個月以來,明覺大師雖然不常出現,但也時時注意著蕭景鐸的動向,當他發現蕭景鐸比院中僧人還要勤勉的時候,明覺終於被打動了。
機會永遠留給聰明且勤奮的人,蕭景鐸這樣有恆心有毅力,即使身負仇恨,明覺也願意拉他一把。
明覺在心中暗暗道了一聲佛,我佛慈悲,希望清源寺的這段歲月能磨去蕭景鐸身上的戾氣,讓他日後不再大造殺孽。
.
蕭景鐸從前總聽旁人說寺廟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他原先還不信,隻要自己下了決心,在哪裏修習不一樣呢?直到他自己住到寺院,蕭景鐸才不得不承認,真的不一樣。
寺院中往來都是文人墨客,不時有學問超群的大儒前來和諸位高僧清談,就連路邊隨便一個小沙彌都通文認字,日夜與經書為伴,這種環境實在很適合治學。要知道亂世剛剛結束,新朝也才穩定下來,外麵的百姓多數大字不識,能待在一個全是讀書人的環境中,這對蕭景鐸的意義大不尋常。
蕭景鐸跟隨在明覺大師身邊,每日見識的人立刻上升了許多檔次,他那半吊子的學識也在穩步增長。寺院裏藏書極多,蕭景鐸大多數時間都消磨在此,有一次他在抄書時被大師看到,大師實在不能忍受他的字,隻好親自指點蕭景鐸書法。蕭景鐸知道自己並不曾接收過專業的書寫訓練,字跡在這些高人眼中不入流的很,於是很坦然地接受嫌棄,然後私下裏越發勤奮地練習。
要知道練字可不是一件省錢的事,蕭景鐸白吃白住在清源寺,現在還要耗費人家的紙張和筆墨,他內心實在愧疚,於是主動向明覺大師提出:“大師,我能幫佛寺做些什麽?”
明覺隻是笑笑:“不必。”
明覺倒也沒有客氣,清源寺是皇家寺院,除去皇室每年豐厚的香油錢後,佛寺名下還有許多耕地、佃農、雜役,這些人依附於清源寺,也隻需要和清源寺賦稅,所以清源寺並不缺錢,更別提蕭景鐸消耗的這些細枝末節。
蕭景鐸還是堅持,明覺不在意是大師的事,但是報答卻是蕭景鐸自己的事,蕭景鐸從不會將這些混為一談。見蕭景鐸堅持,明覺大師也鬆了口:“既然你執意如此,那明日,你隨我來病坊,幫我做些瑣事好了。”
看到蕭景鐸的神情,明覺大師還覺得很奇怪:“何事?”
蕭景鐸不知該奇怪寺廟有病坊,還是該奇怪明覺大師竟還替人看病,他頓了頓,好奇地問道:“大師還精通醫理?”
“算不得精通,能替百姓看病罷了。寺中許多人都會醫術,在我之上的亦有很多。”明覺大師笑道,“病坊裏多是窮苦百姓,很多人久病不醫,漸漸拖成了絕症,而且許多又是傳染的。你若不願意,盡可提出。”
“不,大師,我願意。”蕭景鐸道,“我幼年時曾在外祖父身邊待過一段時間,他是聞名鄉裏的郎中,所以我對尋常醫藥都有了解,我去幫大師打下手再合適不過。”
明覺也驚訝蕭景鐸居然還有這樣的背景,他點了點頭,道:“這樣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