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沒想到曹東山心裏的花花腸子,更不知道曹東山決定退兵後就再次起兵進攻。
他隻是覺得沒有必要妥協,僅此而已。
妥協,是在情勢於己不利的時候,做出的退讓。但李文柏並不覺得現在的情勢,對自己有什麽不好的。
天時,如今是已是隆冬時節,日日夜夜大雪紛飛就沒見什麽時候停過,自己這邊都在城中,有糧有房,溫飽不成問題;但曹東山就不一樣了,在平地上安營紮寨,四周沒有遮擋,士兵們必定時時刻刻遭受著寒風的侵襲,長久下去,一旦士兵凍傷,或者糧食吃完了,軍心就會渙散。
地利,自己這邊是守城的,居高臨下。守城和攻城,哪個更難,自不必多說。
人和,如今交合百姓無不對自己感恩戴德,可以說是官民一心。而曹東山是憑著曹嚴的侄子的關係上的位,又是第一次帶兵,軍中的將士,未必服他,若久久拿不下交合,勢必生亂。
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這邊,李文柏憑什麽要答應曹東山的建議?憑什麽要妥協?
而且,在他的計劃裏,無論如何,曹嚴,是決不能丟的。就算妥協,交出誰都行,也不能把曹嚴交出去。
要知道,曹嚴現在可是他們這幫人的擋箭牌啊。曹嚴在他們手裏,曹東山難免有所顧忌,一旦沒了,憑自己這邊五六百的兵馬,不就任人拿捏了嗎?
不怎麽樣?
曹東山臉上有些驚愕,他怎麽也想不到,李文柏會拒絕的這麽幹脆,而且連意思意思的理由都不給一個。
“意思就是沒得談咯?”他的臉色有些陰沉。
本帥都如此退讓了,這廝竟然還不識趣?
“嗯……”李文柏沉吟了一下,確定的點點頭,“照目前而言,沒得談。”
“啪。”
曹東山一把折斷手中的馬鞭上的木杆,他的耐心已經耗盡了。
“那便等著開戰吧。”
說完,勒轉馬頭,頭也不迴地消失在了黑夜中。
“這……難道真的要開戰嗎?”陳一誌憂心忡忡地看著李文柏。
曹東山最後的那句開戰,顯然讓陳一誌和劉安有些不安。
說實在的,他是一點都不想和州兵起衝突。
“放心吧,他不敢。”李文柏望著曹東山消失的背影,撇了撇嘴,“他可能真想開戰,但他不敢。否則,又何必隻身前來,和我們打嘴炮?”
劉安畢竟是文官,腦子轉的就是比陳一誌這樣的大頭兵快,很快就明白過來李文柏的意思。
確實,曹東山手握五千州兵,數量是交合守兵數量的十倍之巨,若真能打,他根本就不需要多費口舌。唯一讓他忌憚的,就是曹嚴。
“曹嚴在前庭威望甚高,很多文臣武將都受過他的小恩小惠。隻要曹嚴在我們手裏一天,哪怕他曹東山想打,營帳裏的其他將士也不會願意出兵。”
說著,劉安看著李文柏,眼神有些欽佩,“看來冠玉軟禁曹嚴,是早就料到了今日的局麵啊。冠玉果真是足智多謀啊。依愚兄看,憑冠玉之才智,非池中之物啊。”
劉安是個性子直的人,這種人剛直不阿,不懂奉承。若是別人誇你,可能存在客套的嫌疑,但要是劉安開口誇你了,那隻有一種可能——你是真的厲害。
但李文柏是什麽人?若不能低調,必須要謙虛。一直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的李文柏,當然不會笑眯眯地接受劉安的誇讚,連連擺手,連道:“哪裏哪裏,文柏還年輕,還有很多要向兩位學的。”
第一次兩軍交涉,就這麽以失敗告終了。
李文柏三人見暫時沒什麽事,便都各自散去。劉安現在住在李文柏的縣衙裏,兩人便一道迴去。而陳一誌作為守城的主將,自然不能輕易離開,便迴到了城門不遠的營帳裏。
……
這一夜,交合縣在平靜中度過。但遠在千裏之外的京都皇宮,卻並不平靜。
李文柏的信今天中午便已經到了京都。
送信的護衛是李二派的,名叫王溝,他帶著信,從交合一路趕來,一路上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光是馬匹就不知道換了多少匹,硬生生將一個多月的路程縮短了至十天。
到達京都後,他想著李文柏的吩咐,便徑直去了國子監祭酒王行之的府邸。
王行之見到王溝,接過王溝遞過來的信,看了看,確定是自己的門生李文柏的字跡後,卻沒有拆開心去看。因為他知道,這信既然是李文柏差人冒著風雪、千裏迢迢送來的,其中的內容,必然非同小可。
從王溝這裏聽到了交合縣的大概情況後,王行之心中了然,命人將王溝送去休息後,便拿著未開封的信,直接去了禦史台。
禦史台是最高監察機關,職掌糾彈百官之責。交合縣的案子涉及到刺史曹嚴,必須經由禦史台核實、確認後,再上呈天子麵閱。
李文柏的信裏將交合的情況說的很清楚,無論是私征徭役,還是私開礦脈,各項證據口供樣樣齊全,禦史台不敢耽誤,立即將這封信一級一級往上傳遞,最後到了禦史大夫上官盛的手裏。
禦史大夫上官盛看到信中提到私征徭役的時候,隻是皺了皺眉,但當他的目光移到私開礦脈的內容上時,臉色就變得異常的凝重,最後看到“與匈奴私下通商”、“通敵叛國”之類的字眼,眼皮子直跳。
眼下大齊官民,人人皆恨匈奴入骨,這曹嚴居然還敢和匈奴通商?如此行徑,與通敵叛國無異。哪怕隻是李文柏的推測,並無實據,但私征徭役和私開礦脈的嫌疑已經坐實,這通敵叛國,隻怕也不是什麽空穴來風。
想到這,上官盛不敢耽誤,也顧不上天黑,拿著信,便和王行之一起向皇宮走去。
第136章 京都方向
戌時末, 王行之和上官盛坐在偏殿, 相對無言, 心中想的, 都是陛下看到信後會作何應對。
禦書房內, 炭盆裏的炭火無聲燃燒著,整個禦書房的空氣裏都帶著暖意,與外麵的寒風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但雍和帝卻一點都感覺不到暖意, 反倒心中隱隱發寒。
他坐在雕工精美的金絲楠木椅上, 李文柏的信封被放到一邊,寬敞的案台上擺滿了李文柏寫的信, 還有數十張口供、指認狀、以及各項證明。
每一張紙上,都寫滿了施五和曹嚴等人的罪惡, 道盡了交合百姓的無奈與淒苦。
“私征徭役……私開礦脈……”
雍和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淩厲的眼眸,仿佛要將曹嚴生吞活剝了。
很快,他看到了“與匈奴私下通商”、“通敵叛國”的字眼。
“嗬,通敵叛國。好一個曹嚴, 好一個西州刺史,真是好大的膽子。”
“啪”的一聲重響, 雍和帝一掌拍在了樣式精美華貴的案台上。
帝王一怒, 浮屍千裏。雍和帝這一拍,頓時嚇得禦書房內外大大小小的太監宮女跪倒了一片。
雍和帝沒有理會這些太監宮女,而是繼續拿起另一封信。
這是李文柏親筆寫給他的信。
信裏提到了李文柏他自己的計劃,信是十天前寄出去的, 但李文柏卻將這十天中可能會發生的事,包括軟禁曹嚴、聯合陳一誌一起抵抗州兵的來犯,都寫進了信中。
現實真如李文柏所料,該發生的,都發生了。
雍和帝雖然不清楚這十天裏,交合的情況,但是根據這一樁樁證據,還有李文柏的合理推測,他不難猜出,李文柏此刻的糟糕處境。
“區區一個縣令,對抗一州刺史,也是難為他了。”
見李文柏在信中將事情安排得妥當,主謀之一的施五也已經入獄,雍和帝怒氣微微消去了三分,略一思索,便喚來了傳話太監。
“去,傳朕的口諭,讓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進宮來,同時傳話給禦史大夫上官盛,會同大理寺和刑部,準備三司會審。”
……
皇宮的這一夜,過得格外漫長。
沒有人知道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禦史大夫三司最大的官,進了皇宮後,皇帝和他們說了什麽。
隻知道在第二天天才微微亮的時候,三隊人馬,分別從大理寺、刑部衙門和禦史台三大機構走出,然後匯同一處,快馬加鞭,離開了京都。
……
交合縣,依舊下著雪。
經過一夜,城外有大隊兵馬駐紮、隨時可能會打起來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整個交合縣城,都洋溢著緊張的氣氛。
如今交合縣城的東西兩處城門早已關閉,百姓們不許進也不許出。但好在城內米糧還夠吃,倒也沒有生出什麽亂象來。
李文柏一大早便起身了,正準備去城頭看看情況,卻看到李二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大人,也不知道怎麽搞的,州兵到城外的消息,被曹府那邊聽到了。現在曹嚴吵著鬧著非要出去……這……大人您看……”
對於曹嚴,李二表示很無奈,人家畢竟是四品的刺史,不能打不能罵的,非要鬧起來,他還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文柏聞言,倒也不意外,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哪怕曹府被李二的人緊緊守著,也不可能完全與世隔絕。
“他現在還在曹府嗎?”
“是。”李二點點頭,“曹嚴現在正領著他那兩隊護衛,在曹府門口和咱們的人對峙呢。”
“帶上人,和本官去一趟曹府。”李文柏想了想,正好等會兒的計劃需要曹嚴,幹脆去治一治他好了。
等到李文柏等人來到曹府門前的時候,又老又胖的曹嚴正被二十來個護衛,如同眾星拱月一般的拱衛在門口,而負責看守的眾悍卒,則是一個個手握刀柄,兇神惡煞的站在門外,將曹嚴和他的護衛們團團圍住。
“曹大人,再往前一步,小的手中的長刀,可不長眼。”一個悍卒手握腰間長刀的刀柄,眼神冰冷地看著曹嚴。
這個悍卒臉上有一道刀疤,是戰場上與匈奴血拚時留下的,他名為孫茂,乃是這些悍卒隊伍的領隊。
兩邊的人馬已經對峙了好一會兒,曹嚴顯然被氣得不輕,顫抖地指著孫茂,臉上一陣青一陣白,“一個小小的兵痞,也敢來威脅本官?也不撒泡尿照照,你算個什麽玩意兒。識趣的,速速讓開,否則,本官定不饒你。”
然而不管曹嚴如何威脅、如何惡語相向,眼前這幫悍卒,卻充耳不聞,依舊麵無表情地圍著他們,然後,手握長刀。
正當曹嚴有些無計可施的時候,眼角餘光一閃,看到一個人,頓時精神一振,冷笑道:
“李文柏,你可算是來了。”
“哈哈哈……”李文柏騎著馬,拉著韁繩,慢慢來到曹府的門前,哈哈笑了兩聲,故作不解地問道:“曹大人您這是……”
曹嚴驢臉拉得老長,看了看李文柏身下的馬,又看了看李文柏,心情很是糟糕。
總共就見了兩次麵,上次是騎馬,這次還是騎馬。這姓李的小兒,就這麽喜歡騎馬嗎?
曹嚴很聰明,見到李文柏來了,卻不提自己被軟禁的事,而是反問道:“李縣令,見到本官,為何不下馬跪拜?”
李文柏笑眯眯的看了看四周,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唉,真是湊巧,下官公務纏身,不便下馬行禮,大人千萬勿怪,勿怪啊。”
曹嚴氣得整張肥臉都在顫抖,上次說公務纏身,不便行禮,這次又是公務纏身,地道讓你關了,施五都讓你抓了,你有個屁的公務。
想當初,在整個西州,有哪個地方官見了他曹嚴,不是恭敬行禮跪拜的?還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見李文柏一點麵子都不給,曹嚴也懶得扯這些表麵功夫,冷著臉說道:“既然李縣令公務繁忙,那本官就不留在交合多叨擾了。”
說著,撇過頭對身後的護衛吩咐道:“即刻啟程,本官要迴前庭。”
話雖如此說,但他的護衛們並沒有動。
因為孫茂和他的悍卒並沒有一點要讓開的意思。
“李文柏,你什麽意思?難道你敢軟禁上官嗎?”
曹嚴指著李文柏嗬斥道。
他隻是覺得沒有必要妥協,僅此而已。
妥協,是在情勢於己不利的時候,做出的退讓。但李文柏並不覺得現在的情勢,對自己有什麽不好的。
天時,如今是已是隆冬時節,日日夜夜大雪紛飛就沒見什麽時候停過,自己這邊都在城中,有糧有房,溫飽不成問題;但曹東山就不一樣了,在平地上安營紮寨,四周沒有遮擋,士兵們必定時時刻刻遭受著寒風的侵襲,長久下去,一旦士兵凍傷,或者糧食吃完了,軍心就會渙散。
地利,自己這邊是守城的,居高臨下。守城和攻城,哪個更難,自不必多說。
人和,如今交合百姓無不對自己感恩戴德,可以說是官民一心。而曹東山是憑著曹嚴的侄子的關係上的位,又是第一次帶兵,軍中的將士,未必服他,若久久拿不下交合,勢必生亂。
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這邊,李文柏憑什麽要答應曹東山的建議?憑什麽要妥協?
而且,在他的計劃裏,無論如何,曹嚴,是決不能丟的。就算妥協,交出誰都行,也不能把曹嚴交出去。
要知道,曹嚴現在可是他們這幫人的擋箭牌啊。曹嚴在他們手裏,曹東山難免有所顧忌,一旦沒了,憑自己這邊五六百的兵馬,不就任人拿捏了嗎?
不怎麽樣?
曹東山臉上有些驚愕,他怎麽也想不到,李文柏會拒絕的這麽幹脆,而且連意思意思的理由都不給一個。
“意思就是沒得談咯?”他的臉色有些陰沉。
本帥都如此退讓了,這廝竟然還不識趣?
“嗯……”李文柏沉吟了一下,確定的點點頭,“照目前而言,沒得談。”
“啪。”
曹東山一把折斷手中的馬鞭上的木杆,他的耐心已經耗盡了。
“那便等著開戰吧。”
說完,勒轉馬頭,頭也不迴地消失在了黑夜中。
“這……難道真的要開戰嗎?”陳一誌憂心忡忡地看著李文柏。
曹東山最後的那句開戰,顯然讓陳一誌和劉安有些不安。
說實在的,他是一點都不想和州兵起衝突。
“放心吧,他不敢。”李文柏望著曹東山消失的背影,撇了撇嘴,“他可能真想開戰,但他不敢。否則,又何必隻身前來,和我們打嘴炮?”
劉安畢竟是文官,腦子轉的就是比陳一誌這樣的大頭兵快,很快就明白過來李文柏的意思。
確實,曹東山手握五千州兵,數量是交合守兵數量的十倍之巨,若真能打,他根本就不需要多費口舌。唯一讓他忌憚的,就是曹嚴。
“曹嚴在前庭威望甚高,很多文臣武將都受過他的小恩小惠。隻要曹嚴在我們手裏一天,哪怕他曹東山想打,營帳裏的其他將士也不會願意出兵。”
說著,劉安看著李文柏,眼神有些欽佩,“看來冠玉軟禁曹嚴,是早就料到了今日的局麵啊。冠玉果真是足智多謀啊。依愚兄看,憑冠玉之才智,非池中之物啊。”
劉安是個性子直的人,這種人剛直不阿,不懂奉承。若是別人誇你,可能存在客套的嫌疑,但要是劉安開口誇你了,那隻有一種可能——你是真的厲害。
但李文柏是什麽人?若不能低調,必須要謙虛。一直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的李文柏,當然不會笑眯眯地接受劉安的誇讚,連連擺手,連道:“哪裏哪裏,文柏還年輕,還有很多要向兩位學的。”
第一次兩軍交涉,就這麽以失敗告終了。
李文柏三人見暫時沒什麽事,便都各自散去。劉安現在住在李文柏的縣衙裏,兩人便一道迴去。而陳一誌作為守城的主將,自然不能輕易離開,便迴到了城門不遠的營帳裏。
……
這一夜,交合縣在平靜中度過。但遠在千裏之外的京都皇宮,卻並不平靜。
李文柏的信今天中午便已經到了京都。
送信的護衛是李二派的,名叫王溝,他帶著信,從交合一路趕來,一路上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光是馬匹就不知道換了多少匹,硬生生將一個多月的路程縮短了至十天。
到達京都後,他想著李文柏的吩咐,便徑直去了國子監祭酒王行之的府邸。
王行之見到王溝,接過王溝遞過來的信,看了看,確定是自己的門生李文柏的字跡後,卻沒有拆開心去看。因為他知道,這信既然是李文柏差人冒著風雪、千裏迢迢送來的,其中的內容,必然非同小可。
從王溝這裏聽到了交合縣的大概情況後,王行之心中了然,命人將王溝送去休息後,便拿著未開封的信,直接去了禦史台。
禦史台是最高監察機關,職掌糾彈百官之責。交合縣的案子涉及到刺史曹嚴,必須經由禦史台核實、確認後,再上呈天子麵閱。
李文柏的信裏將交合的情況說的很清楚,無論是私征徭役,還是私開礦脈,各項證據口供樣樣齊全,禦史台不敢耽誤,立即將這封信一級一級往上傳遞,最後到了禦史大夫上官盛的手裏。
禦史大夫上官盛看到信中提到私征徭役的時候,隻是皺了皺眉,但當他的目光移到私開礦脈的內容上時,臉色就變得異常的凝重,最後看到“與匈奴私下通商”、“通敵叛國”之類的字眼,眼皮子直跳。
眼下大齊官民,人人皆恨匈奴入骨,這曹嚴居然還敢和匈奴通商?如此行徑,與通敵叛國無異。哪怕隻是李文柏的推測,並無實據,但私征徭役和私開礦脈的嫌疑已經坐實,這通敵叛國,隻怕也不是什麽空穴來風。
想到這,上官盛不敢耽誤,也顧不上天黑,拿著信,便和王行之一起向皇宮走去。
第136章 京都方向
戌時末, 王行之和上官盛坐在偏殿, 相對無言, 心中想的, 都是陛下看到信後會作何應對。
禦書房內, 炭盆裏的炭火無聲燃燒著,整個禦書房的空氣裏都帶著暖意,與外麵的寒風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但雍和帝卻一點都感覺不到暖意, 反倒心中隱隱發寒。
他坐在雕工精美的金絲楠木椅上, 李文柏的信封被放到一邊,寬敞的案台上擺滿了李文柏寫的信, 還有數十張口供、指認狀、以及各項證明。
每一張紙上,都寫滿了施五和曹嚴等人的罪惡, 道盡了交合百姓的無奈與淒苦。
“私征徭役……私開礦脈……”
雍和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淩厲的眼眸,仿佛要將曹嚴生吞活剝了。
很快,他看到了“與匈奴私下通商”、“通敵叛國”的字眼。
“嗬,通敵叛國。好一個曹嚴, 好一個西州刺史,真是好大的膽子。”
“啪”的一聲重響, 雍和帝一掌拍在了樣式精美華貴的案台上。
帝王一怒, 浮屍千裏。雍和帝這一拍,頓時嚇得禦書房內外大大小小的太監宮女跪倒了一片。
雍和帝沒有理會這些太監宮女,而是繼續拿起另一封信。
這是李文柏親筆寫給他的信。
信裏提到了李文柏他自己的計劃,信是十天前寄出去的, 但李文柏卻將這十天中可能會發生的事,包括軟禁曹嚴、聯合陳一誌一起抵抗州兵的來犯,都寫進了信中。
現實真如李文柏所料,該發生的,都發生了。
雍和帝雖然不清楚這十天裏,交合的情況,但是根據這一樁樁證據,還有李文柏的合理推測,他不難猜出,李文柏此刻的糟糕處境。
“區區一個縣令,對抗一州刺史,也是難為他了。”
見李文柏在信中將事情安排得妥當,主謀之一的施五也已經入獄,雍和帝怒氣微微消去了三分,略一思索,便喚來了傳話太監。
“去,傳朕的口諭,讓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進宮來,同時傳話給禦史大夫上官盛,會同大理寺和刑部,準備三司會審。”
……
皇宮的這一夜,過得格外漫長。
沒有人知道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禦史大夫三司最大的官,進了皇宮後,皇帝和他們說了什麽。
隻知道在第二天天才微微亮的時候,三隊人馬,分別從大理寺、刑部衙門和禦史台三大機構走出,然後匯同一處,快馬加鞭,離開了京都。
……
交合縣,依舊下著雪。
經過一夜,城外有大隊兵馬駐紮、隨時可能會打起來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整個交合縣城,都洋溢著緊張的氣氛。
如今交合縣城的東西兩處城門早已關閉,百姓們不許進也不許出。但好在城內米糧還夠吃,倒也沒有生出什麽亂象來。
李文柏一大早便起身了,正準備去城頭看看情況,卻看到李二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大人,也不知道怎麽搞的,州兵到城外的消息,被曹府那邊聽到了。現在曹嚴吵著鬧著非要出去……這……大人您看……”
對於曹嚴,李二表示很無奈,人家畢竟是四品的刺史,不能打不能罵的,非要鬧起來,他還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文柏聞言,倒也不意外,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哪怕曹府被李二的人緊緊守著,也不可能完全與世隔絕。
“他現在還在曹府嗎?”
“是。”李二點點頭,“曹嚴現在正領著他那兩隊護衛,在曹府門口和咱們的人對峙呢。”
“帶上人,和本官去一趟曹府。”李文柏想了想,正好等會兒的計劃需要曹嚴,幹脆去治一治他好了。
等到李文柏等人來到曹府門前的時候,又老又胖的曹嚴正被二十來個護衛,如同眾星拱月一般的拱衛在門口,而負責看守的眾悍卒,則是一個個手握刀柄,兇神惡煞的站在門外,將曹嚴和他的護衛們團團圍住。
“曹大人,再往前一步,小的手中的長刀,可不長眼。”一個悍卒手握腰間長刀的刀柄,眼神冰冷地看著曹嚴。
這個悍卒臉上有一道刀疤,是戰場上與匈奴血拚時留下的,他名為孫茂,乃是這些悍卒隊伍的領隊。
兩邊的人馬已經對峙了好一會兒,曹嚴顯然被氣得不輕,顫抖地指著孫茂,臉上一陣青一陣白,“一個小小的兵痞,也敢來威脅本官?也不撒泡尿照照,你算個什麽玩意兒。識趣的,速速讓開,否則,本官定不饒你。”
然而不管曹嚴如何威脅、如何惡語相向,眼前這幫悍卒,卻充耳不聞,依舊麵無表情地圍著他們,然後,手握長刀。
正當曹嚴有些無計可施的時候,眼角餘光一閃,看到一個人,頓時精神一振,冷笑道:
“李文柏,你可算是來了。”
“哈哈哈……”李文柏騎著馬,拉著韁繩,慢慢來到曹府的門前,哈哈笑了兩聲,故作不解地問道:“曹大人您這是……”
曹嚴驢臉拉得老長,看了看李文柏身下的馬,又看了看李文柏,心情很是糟糕。
總共就見了兩次麵,上次是騎馬,這次還是騎馬。這姓李的小兒,就這麽喜歡騎馬嗎?
曹嚴很聰明,見到李文柏來了,卻不提自己被軟禁的事,而是反問道:“李縣令,見到本官,為何不下馬跪拜?”
李文柏笑眯眯的看了看四周,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唉,真是湊巧,下官公務纏身,不便下馬行禮,大人千萬勿怪,勿怪啊。”
曹嚴氣得整張肥臉都在顫抖,上次說公務纏身,不便行禮,這次又是公務纏身,地道讓你關了,施五都讓你抓了,你有個屁的公務。
想當初,在整個西州,有哪個地方官見了他曹嚴,不是恭敬行禮跪拜的?還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見李文柏一點麵子都不給,曹嚴也懶得扯這些表麵功夫,冷著臉說道:“既然李縣令公務繁忙,那本官就不留在交合多叨擾了。”
說著,撇過頭對身後的護衛吩咐道:“即刻啟程,本官要迴前庭。”
話雖如此說,但他的護衛們並沒有動。
因為孫茂和他的悍卒並沒有一點要讓開的意思。
“李文柏,你什麽意思?難道你敢軟禁上官嗎?”
曹嚴指著李文柏嗬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