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最後的天師[古穿今]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2章
世間到底有沒有吸血鬼?
西方傳說裏的兩大黑暗種族——血族與狼人,他們是否隻存在於詭異傳說裏?
行壹不認為世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能遇到那些古怪的存在,正如不去紐約下水道世界遊泳的話一般而言就不會遇到鱷魚妖,既然血族與狼人被冠以了黑暗種族的稱唿,那麽他們就不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世人麵前。而眼前的這則企劃涉及的並不是近些年開始再度火爆的西方吸血鬼愛情故事,而是名副其實的人被吸血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華國尚未進入網絡化時代,即便在滬海那樣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也無可能看到人手拿著一部手機。當時像是磚頭般的大哥大是有錢人的專屬配置,更就談不上私家車多到總是造成堵車盛況,相應的整個城市並沒有被沿途的道路監控覆蓋。
吸血鬼事件正在那樣一個時代裏發生了。挖一挖十多年前的舊聞,大致可以得到兩個版本。
其一是在浦東先後出現了幾位失血過多的人,發現他們的脖子上有咬痕,似是被尖利的牙齒所咬,受害人供述是被一個男子在晚上攔路吸血。彼時浦東還沒有形成什麽金融區,那裏尚且地廣人稀,很多地標性建築都還在建造進行中。那種情況下的吸血事件,好比就是在郊區四下無人時遇到了對你的血很感興趣的不知名存在,受害者唿救無門,先後有幾個都因為失血過多暈了過去。
第二則地點瞬間移動就來到了虹口區,這次吸血的人不再是男子而成了一個老太婆。這個老太婆似是專門對穿紅衣的女孩下手,有幾次發現了暈倒在廁所失血過多的女學生,嚇得很多學生在放學後連紅領巾都不敢帶了,更是讓女學生們嚇得總是結伴去上廁所。
不管是哪一個版本,它像是很多不著邊際的流言那樣,在一瞬間傳得滿城風雨卻又很快就銷聲匿跡。
由於受到了那個年代的科技訊息技術限製,而今坊間也沒能流傳下更多的圖片證據,至於那些年的事發地在匆匆二十多年裏都已麵貌大改,而那些所謂的受害者更是查無可查。
《翻開這一頁》這個專欄節目不是非要證明過去真的出現了吸血鬼,而是通過實地的走訪拍出一條街一個城的風物雅趣,拍出時代變遷裏的人事改變,所以它的基調不一定是靈異,也可以是一種時代感。
行壹大概了解了情況,雖然企劃的標題寫著還原滬海九十年代吸血鬼傳聞,但是這迴他們的主旨不是去抓吸血鬼,而是以走訪那一段曆史為主。話說迴來,如果真的遇到了吸血鬼,也不可能為其留下任何一個鏡頭。
**
七月初,滬海已經很熱了。
行壹下飛機後就直接朝著位於淮海路附近的工作室而去,因為在廣州處理了賀莉留下的遺產捐獻等事宜,她稍晚一步才趕來與新團隊見麵。
環球紀實是一家麵向國際全球的傳媒,它適應了新媒體的發展涉及到包絡雜誌、網絡、電視等全麵的發展,在華國的滬海、京城與香港都設有分部,其中有著不同的欄目組與工作室。
構成《翻開這一頁》的新團隊成員總用八人,除了特別顧問行壹與投資策劃易鹹,負責出外景的四人——攝影師白皓與鄭新國、外景主持董苒苒、司機兼助理張超宇,以及常在工作室駐守的剪輯師呂晞與與總務統攬馬丁。其中大多來自環球紀實其它分部的老人,隻有白皓與董苒苒是剛畢業的學生。
易鹹大致為行壹介紹了新團隊的成員,當前已經定了第一期節目以九十年代的吸血鬼事件為開篇,而兩個月不可能隻拍一集,準備與滬海或附近江南地區的其它故事構成一個係列。
“方案已經定了,但前期的探訪工作還沒有開始。今天人都到了,那就先聽老鄭講講當年的事情。有關吸血鬼事件的各路走訪工作也要多靠老鄭打點好關係。”
“大家是一個團隊,彼此合作照應是應該的。”鄭新國笑嗬嗬地說著,而這個頗具年代感的名字足以說明他該有五十多歲了。“真不是我倚老賣老,二十多年前你們之中最大的還在上幼兒園,有的還沒都出生。用時髦的話來說,我當時正從小鮮肉向社會精英男過渡的過程裏,本是在本地電視台端著鐵飯碗工作。”
二十多年前,華國各地電視媒體允許播放的內容尺度有時挺大的,總局也還沒限這限那,從那些早古的電視劇鏡頭就可以知道一二。
在吸血鬼事件風聲漸起後,媒體肯定會去跟進查訪,當時還真就大膽地當新聞放出來了。不過,沒幾天媒體就專門發出了聲明辟謠,說之前的都是不確定的報道。
“我不是那個欄目的攝影師,但和其他同事時聽了事情前後的大概,有一條紅線是不能踩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鬼片不得有鬼。不管在網上放的片子怎麽樣,可是正兒八經的電視台絕不能踩越界。那個欄目也吃了一頓罵,這件事情在媒體內部也不了了之了。後來趕著體製改革的浪潮,如同我這樣的台內人有些都跳槽出來。
幾年前我們老同事聚會,反正都不在體製內了,很多話也能隨便說說了。大夥就又聊到吸血鬼事件,那個攝像老劉提到了一對學生情侶,說當年吸血鬼一案裏真沒采訪到受害者,但是他采訪到了自稱見到吸血男子的目擊者——張凱與崔夢純。”
當年張凱與崔夢純還剛剛升上高中,身處在普遍反對早戀的華國,這一對高中校園小情侶想到的浪漫約會是坐了擺渡船前往浦東,一來可以避免遇到任何熟人,二來可以享受四下無人的約會環境。
然而,兩人在下午迴家的路上壓根沒想到會目擊了一個男子從一片荒草叢裏鑽出來,正是悄悄地從背後靠近了站在郊野道路邊單獨等車的女人。
“那個男人披散的頭發根本看不清臉,隻是夕陽的光照亮了他尖利的兩顆牙齒。男人就差那麽一點點,剛要無聲無息地咬上等車婦女的脖子,崔夢純在轉彎時正好見到這個場景大聲尖叫了起來。這一叫讓尖牙男子轉身就逃了,那個等車婦女是驚嚇地遲了幾拍才轉身一看,但是草叢裏什麽影子都沒有了。那之後還傳出過晨練的大爺見過尖牙男子,不過後來隨著媒體辟謠,此事也就沒有再傳下去。”
鄭新國說著喝了一口茶,“這裏麵有一個最直接的疑點,搞媒體的一聽就想到了。假設尖牙男子存在過,那麽草叢裏有沒有腳印,草叢有沒有被踩過的痕跡?老劉根據兩個目擊者的說詞迴去查探,但草叢裏不隻有一對腳印。這事情就比較難說了,當年那一帶住了一些拾荒者會穿過那片草叢走到公路邊。那時候又沒有監控攝像頭,而崔夢純的話隻有張凱能做證,可是誰敢確保他們不是編故事玩?”
呂晞先說到,“假定崔夢純沒有做偽證,但也不能說那個男人就是吸血鬼,不排除拾荒者想要打劫或者偷竊。民眾容易人雲亦雲,學生群體裏更容易流傳各種靈異故事,崔與張對吸血鬼一事先入為主就會產生主觀臆斷。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更大。”
“我上網查了最後的結尾,有一個版本指出吸血男子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搞科研的海歸。在實驗裏弄錯了什麽藥劑,然後造成了什麽精神昏亂。”董苒苒看向鄭新國問到,“鄭老師,對於這個版本的結論有沒有切實的內部佐證?”
鄭新國搖搖頭,“那時候警方確實介入了這個案子,但隻要沒退休的警察絕不會犯錯誤。我不是說他們嘴巴牢得絕不把案情透露出來,而是指他們絕不會在明麵上作出迴應。你說的切實佐證也就不存在了,有些故事絕不會得到官方承認。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國泰民安很重要,當時都特意發了通知讓媒體澄清,你覺得哪個敢頂風上?”
如今網絡播放的尺度放寬了,何況這個節目在華國播的時候要剪一剪,而完整版能放到到海外播,也就給他們才能重提舊事,重新解密的機會。
“我向老劉要了張凱與崔夢純當年的聯係方式,不過二十多年了,要找到他們也不容易。再者,我們也都發動自己的人脈去找找曾經偵辦此案的退休警察,如果能請到願意說說故事的人就最好了。”
鄭新國所知的情況暫且也就那麽多,接下來就是要大家去多跑跑,做紀實節目都是靠走訪跑出來的,即便是自圓其說也要合情合理,絕不能做掉檔次的牛頭不對馬嘴。
行壹作為特別顧問在平時就是個擺設,而要到特殊時候才起作用,可是大夥都不希望她能有用武之地,因為那也就意味著真的遇到了離奇古怪之事了。
出於新節目開工的習俗,新團隊的八個人在中午前都上香拜了拜,就連從英國來的馬丁也不例外。這之後當然是要一起吃一頓開工飯。席間也不再討論節目與工作,大都聊起了閑話談談從哪裏畢業的,曾經有過哪些有趣的經曆等等,彼此能夠盡快熟悉起來。
行壹看著易鹹在飯桌上的話不多,他是把高冷的投資策劃人人設充分表現出來。
‘高冷沉默’的易鹹正盛了一碗海鮮羹放到了行壹餐盤前,他隨即低語了一句,“我之前嚐過,這家店的這道羹不錯,你應該會喜歡。”
“謝謝。”行壹也沒有反問她如果不喜歡怎麽辦,而她已經能感覺到其他人的目光似有若無地掃了過來。
易鹹之前已經說了行壹是他在紐約的朋友,因為她擅於風水一道,就特意請來做了顧問。台麵上誰會與投資策劃人請來的顧問過不去。
新團隊的第一次集體聚餐氣氛很是和諧,午飯過後肯定是該幹嘛就去幹嘛。
易鹹在行壹疑惑的目光裏沒先將她送往暫住的酒店而是開往了商場,“我看你是輕裝簡行就來了,應該除了筆記本電腦之外什麽都沒有帶。既然你奉行了帶了銀.行.卡與手機就走遍天下,我當然要領會中心意思。小師弟不是白做的,我為師姐置辦一些衣服總不會被拒絕吧?”
行壹翻出了手機備忘錄,“你怎麽就熱衷於為我買衣服呢?我是輕裝簡行,但也沒想第一站選衣服,而想先去見一個人。”
“是嗎?哪路神仙那麽重要,讓你連酒店都沒入住就火急火燎地要去見他?”易鹹問的語氣非常正常,好像單純就是一個疑問句,卻根本沒有改變駕駛的方向。
行壹聞言轉頭看了易鹹三秒就煞有其事地點頭,“我想見的還真不單單是那一路神仙,不少人都挺重要的。比如約了鄭風介紹的律師朋友晚上見,必須要盡快坐下來敲定買哪裏的房子,總不能看著房價迎風長。還有再要報名參加一個駕校培訓,免得排期的課程等到暑假結束了都沒完成。還有該去圖書館辦一張卡借些書,總要好好了解這些年滬海的變遷。要不你幫忙想想,我還漏了哪位重要的人沒提到?”
“鄭風的辦事效率還真挺高,你們才認識多久,這就介紹律師朋友為你辦理買房的事情。”
易鹹就差沒說那為什麽不找他了,“看來我是隻能當貼心的小棉襖做些瑣事,卻還要被嫌大熱天的靠太近會熱,難道我還要學製冷功能才好。”
行壹看到易鹹似是一門心思目不斜視地繼續開車,她忍了忍沒再繼續憋住笑了,“你怎麽那麽可愛?我隻是想趁著天色還亮著找老周推薦的雜貨店老板而已。吸取上次去法拉盛的經驗教訓,我不打算再入夜之後再去找老周推薦的人,萬一有什麽稀奇古怪的地方,不就又要耽擱到很晚。何況本職裝備總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易鹹完全不為剛才說的話而尷尬,被誇可愛足見是行壹表達親近的話語了。“那確實是挺有道理的,但是老周那樣不拘小節的人少見,你確定他介紹的這位也一樣嗎?他有沒有提前打過招唿,那你要帶些見麵禮嗎?還是說隻是給了你地址與名字?”
“說是讓我自己去找徐慧穎,不必特意提及是誰介紹而來的。”行壹將那個地址報給了易鹹,“以我的直覺來看,他們兩個應該有些過往的牽連。”
這話夠含蓄了,老周都四五十歲了卻與一隻胖貓生活在紐約的魚龍混雜之地,也不見他提起妻子孩子,而據他說徐慧穎也是快五十了。這兩人之間難保沒有什麽情感糾葛。
“即便是分手的戀人,徐女士的作風估計和老周不一樣。”易鹹說得肯定是因為這個地址,“如果地址沒弄錯,我的記憶也沒出錯,你說的地方是在曾經法租界的徐公館。現在它是滬上業內人士所知的珠寶古董交易地,幕後老板是從美國留洋迴來的徐家後人。我在美國見過那位徐女士,簡單的形容是珠光寶氣,再進一步的話就是注重往來賓客的穿著儀表,她喜歡與看得順眼的人做生意。”
行壹聽懂了是說她這樣簡單地穿著t恤與休閑褲就顯得有些不尊重徐女士的習慣。萬一徐女士不開心了,很有可能就不賣給她所需的裝備了,而她在時間與財力充裕的情況下不介意稍稍適應一下別人的習慣。“看來徐女士與老周的風格是完全相左,我能腦補一出上個年代的家族與愛情,最終以性格不合為結尾。”
易鹹也是點點頭,如此一來還是把行壹先拐到了商場,他臨下車的時候來了一句,“我想我們還是很誌同道合的。”
**
誌同道合並不容易,年少的認知與長大了也會不一樣。
在華國的嚴禁早戀環境裏,有多少對高中情侶最終步入了婚姻殿堂,而即便他們之中有人成為了夫妻,還有多少人還記得校園裏讓人臉紅心跳的戀愛感覺?
崔夢純與張凱曆經了幾次分分合合終在十年前成為了夫妻,不過兩人有了兒子張誌遠之後,老夫老妻對著彼此很久沒有臉紅心跳的感覺,更多是以兒子為重。
“媽媽,學校說了要我們多學習接觸曆史文化。”張誌遠給出了一張學校布置的暑假遊覽參考地點,其中就有好幾家博物館的地址,還給出了交通路線。
崔夢純接過表格一看,她的目光落在在旬方路就是心頭一跳。如果說這些年她早就沒有了動情臉紅的感覺,但偶爾午夜夢迴還是會為了那個尖牙男人而心跳加速——當然是因為嚇的。“浦東太遠了,周末帶你去浦西的博物館。”
張凱想著二十多年過去了,難道崔夢純以為那個古怪的男人還會活著?這樣的避之不及也是夠了。他卻是低頭刷起了手機,粗略地掃過一條新聞——斐遠路在打地基時發掘出一口棺材,目前懷疑是裏麵躺著的是一具明代古屍。
第53章
斐遠路施工過程中挖到了一口疑似明代的棺材。
隨著幾位途徑市民順手發的微博,這個的消息長了翅膀一樣飛了出去,引得多家媒體聞風而動。
董苒苒也注意到了這個新聞,與那些隻想幾句話文字報道的媒體不同,她覺得這個發現正好能拍入《翻開這一頁》的江南詭事係列之中。寧可多拍一些也不要錯過,立即就請司機張超宇開了麵包車載著她與同時新人的攝像白皓去了現場。
“人還真不少。”白皓扛著攝像機就見現場已經被圍了幾圈人,盡管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了,但完全抵擋不了路人湊熱鬧的好奇心,“我們先去找工地的負責人,希望他能答應讓全程跟拍。”
董苒苒繞了一圈發現了施工圍欄入口處豎著的牌子,上麵清楚地寫明了這個工程由哪個建築隊複雜,這一塊是做的商品房用地,大概的工期從六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來年年末,而這個工程的負責人叫邱德。“先去裏麵找找看,如果今天敲不定的話,可以直接聯係工程隊的邱德。”
三人出示了工作證,圍欄入口處的守衛也沒阻攔地放行了。等進去一看就發現有好幾家媒體都在隨處拍照,不單是來了媒體還有維持秩序的警察與考古所的工作人員。
人群內有一個中年大肚男人拿著一個喇叭就在喊,“各位媒體記者朋友,現場的照明較暗,大家注意腳下的碎石。不要擁擠,當心摔倒!”
“這場麵根本不至於摔倒。發現古屍與采訪明星的火爆程度是一個天一個地,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張超宇看著前麵的一撥人,他仿佛練就了泥鰍的功夫一樣,很是順利地撥開了人群給兩隻菜清出了一條路,三人直接到了內圍。內圍的照明程度卻很低,警戒線內側的三位考古工作者隻是打著手電筒在觀察土坑。
棺材並沒有被打開,目前根本看不到木棺,因為隻破了外麵那一層石棺的一角。
白皓在原地扛著攝影機拍攝,董苒苒與張超宇就去找了那個拿著喇叭的大肚男。
張超宇二話不說就塞了一包煙給大肚男,“老哥,你看能不能行個方便。我們是環球紀實的人,正在做一個有關滬海曆史變遷的專題欄目。你這地方出了一具古屍,能不能和上頭說說讓我們搞一下跟蹤拍攝?”
大肚男麵上有些為難卻很快將煙塞到了口袋裏,“這年代誰敢得罪媒體,都是互惠互利才好做生意。不過這事情我說了不算,這塊地是用作商品房買賣的,微博的消息一出去就把大夥都招來了,挖到一具棺材說不好要影響房價的。你們想搞專題報道,必須要與考古隊、警方、工程隊上頭、開放商等等方麵都聯係好了才行。”
“在滬海也不是第一次挖出古屍了。不少地方往上追一兩百年都是墓地。”董苒苒做過這方麵的前期調查,“聽說在博物館裏還有展出古屍,現在的人不至於那麽忌諱。”
大肚男並沒有因此給一個肯定的說法,“我給你們一個聯係方式,你們直接找邱頭這采訪的事情。這事情關鍵要看開放商與考古隊怎麽說才好。”
張超宇對董苒苒微微點頭。這事情搞不好要上下打點才行,就又對大肚男說,“那請老哥說一說發掘的過程,這沒問題吧?”
“大概是兩半小時之前,七點剛過沒多久,挖土機就挖到了一塊大石頭。周圍一圈都沒有這種石頭,我們是正規工程隊做事很講究,就放輕了動作觀察了開石頭的一角,隨後很快打了110,等待專業的人士來處理這具棺材。”
大肚男說著點了一根煙,“我看這棺材不會放太久會搬走,那幾位專家特意說了出於保護文物考慮不易讓其受到強光照射。七月的天太陽一照地表溫度很快破三十五度,所以要是速度快的話,這兩天考古隊該把手續弄好抬棺走人。”
**
行壹從善如流地聽取了易鹹的建議,準備妥當後才去拜訪了徐慧穎。徐公館地處鬧中取靜之所,是一個占地頗廣的花園式公館,從出入的客戶的豪車就能看出徐惠穎的古董珠寶生意做得很大。
徐慧穎得知行壹想要購買的東西後,當即就猜出了是誰推薦行壹來了此地。雖然她的臉色有一瞬的僵硬,但還是沒有將生意拒之門外。許是知道從事這一道的術士都不差錢,並且基本都對古物與珍寶感興趣,她還順帶給了行壹一張近期古董珠寶交流會的邀請函。
行壹對易鹹說了與徐慧穎會麵的經過,“徐慧穎的生意經算得不錯,難怪她能守住徐家家業。”
而這會還不到上午十點,行壹剛結束了駕校練車,因為路途距離所住的市中心有些遠,易鹹主動負責起了接送。
“等會吃了中飯一起去考古所一趟。老鄭與呂晞還與警方的溝通,希望能調檔查一查到崔夢純與張凱的近況。再說三天前董苒苒三人去實地采訪了斐遠路新挖到的那口棺材一事,昨天棺材已經被運迴了考古所,馬丁告訴我考古所那頭同意了全程跟拍,至於建築工地方麵還在與開發商聯絡。”
易鹹簡明扼要地說了節目組的近況,“我想該請你一起去見證開棺的時刻,說不定會有什麽有趣的發現。據說那口石棺上並無刻文,而在建築工地附近並沒有發現殘存的墓室,是一口石棺直接埋到了土裏,要等開棺之後才知道裏麵到底有什麽。”
行壹也跟上了新媒體時代的資訊發展,雖然她沒有發微博等喜好,但每天會抽空了解一下時事新聞。前天看到這則古屍的報道後,她去調查了這些年來滬海的古屍挖掘。
從六十年代至今,不論是遠郊、浦東、或市中心都有不少古屍出土,已經發掘出土的古屍都是明代所葬。從數量上來看還真不少,也就是說滬海挖出明代的棺槨並不是稀罕的事情,其中有薄葬的,但也有不少厚葬的。
正如九十年代挖出的幾具古屍還被放到了博物館裏展出,這一放就該有二十多年了,還有一些隨葬品也一並展覽了出來,說是可以讓市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滬海的曆史變遷。
昨天,行壹特意去那間博物館近距離一觀,她也有些好奇如此展覽是否會招來陰氣。
更讓人感慨的一點在於,當年她來到上海縣是為了給高門大戶選擇入葬的風水寶地,如今卻又看著這片土地上高樓平地起,那些風水寶地一一變作它用,而那些棺槨都被發掘出來供人研究曆史的進程了。如此說來,厚葬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意義,想要福澤萬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照你那麽說的話,新聞裏寫的疑似明代古屍,這都是記者按照往年的經驗先猜一個再說了。”
行壹想著昨日的博物館一行,出展古屍的那個館其實很小,裏麵肯定是有些陰冷,那能用常年開足了空調更好保存屍體去解釋。而她並沒有發現展館內的屍體還存有任何陰氣,這一點當屬讓人安心的好消息。“我看網絡爆料貼,並沒有提到這些年的發掘工作遇到過古怪的問題。你還希望我今天能有什麽有趣的發現?給你玩一出詐屍?”
易鹹並沒有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想法,“我像那種喜歡搞事的人嗎?你這是冤枉我了,我的意思是雖然現場沒有勘探出一個完整的墓穴,但說不定棺槨裏會有一些貴重的隨葬品,那麽此具古屍的身份就有些看頭了。或者那不是明代的古屍,而是春秋戰國的古屍,那麽研究意義就更深了。”
“好,算是我冤枉你了。”行壹說著搖搖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並不希望目睹一場屍變。
考古所裏的工作人員都已經做好了準備,本來按照老行規是在挖掘地開棺更好,萬一有什麽問題也能就地解決。
世間到底有沒有吸血鬼?
西方傳說裏的兩大黑暗種族——血族與狼人,他們是否隻存在於詭異傳說裏?
行壹不認為世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能遇到那些古怪的存在,正如不去紐約下水道世界遊泳的話一般而言就不會遇到鱷魚妖,既然血族與狼人被冠以了黑暗種族的稱唿,那麽他們就不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世人麵前。而眼前的這則企劃涉及的並不是近些年開始再度火爆的西方吸血鬼愛情故事,而是名副其實的人被吸血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華國尚未進入網絡化時代,即便在滬海那樣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也無可能看到人手拿著一部手機。當時像是磚頭般的大哥大是有錢人的專屬配置,更就談不上私家車多到總是造成堵車盛況,相應的整個城市並沒有被沿途的道路監控覆蓋。
吸血鬼事件正在那樣一個時代裏發生了。挖一挖十多年前的舊聞,大致可以得到兩個版本。
其一是在浦東先後出現了幾位失血過多的人,發現他們的脖子上有咬痕,似是被尖利的牙齒所咬,受害人供述是被一個男子在晚上攔路吸血。彼時浦東還沒有形成什麽金融區,那裏尚且地廣人稀,很多地標性建築都還在建造進行中。那種情況下的吸血事件,好比就是在郊區四下無人時遇到了對你的血很感興趣的不知名存在,受害者唿救無門,先後有幾個都因為失血過多暈了過去。
第二則地點瞬間移動就來到了虹口區,這次吸血的人不再是男子而成了一個老太婆。這個老太婆似是專門對穿紅衣的女孩下手,有幾次發現了暈倒在廁所失血過多的女學生,嚇得很多學生在放學後連紅領巾都不敢帶了,更是讓女學生們嚇得總是結伴去上廁所。
不管是哪一個版本,它像是很多不著邊際的流言那樣,在一瞬間傳得滿城風雨卻又很快就銷聲匿跡。
由於受到了那個年代的科技訊息技術限製,而今坊間也沒能流傳下更多的圖片證據,至於那些年的事發地在匆匆二十多年裏都已麵貌大改,而那些所謂的受害者更是查無可查。
《翻開這一頁》這個專欄節目不是非要證明過去真的出現了吸血鬼,而是通過實地的走訪拍出一條街一個城的風物雅趣,拍出時代變遷裏的人事改變,所以它的基調不一定是靈異,也可以是一種時代感。
行壹大概了解了情況,雖然企劃的標題寫著還原滬海九十年代吸血鬼傳聞,但是這迴他們的主旨不是去抓吸血鬼,而是以走訪那一段曆史為主。話說迴來,如果真的遇到了吸血鬼,也不可能為其留下任何一個鏡頭。
**
七月初,滬海已經很熱了。
行壹下飛機後就直接朝著位於淮海路附近的工作室而去,因為在廣州處理了賀莉留下的遺產捐獻等事宜,她稍晚一步才趕來與新團隊見麵。
環球紀實是一家麵向國際全球的傳媒,它適應了新媒體的發展涉及到包絡雜誌、網絡、電視等全麵的發展,在華國的滬海、京城與香港都設有分部,其中有著不同的欄目組與工作室。
構成《翻開這一頁》的新團隊成員總用八人,除了特別顧問行壹與投資策劃易鹹,負責出外景的四人——攝影師白皓與鄭新國、外景主持董苒苒、司機兼助理張超宇,以及常在工作室駐守的剪輯師呂晞與與總務統攬馬丁。其中大多來自環球紀實其它分部的老人,隻有白皓與董苒苒是剛畢業的學生。
易鹹大致為行壹介紹了新團隊的成員,當前已經定了第一期節目以九十年代的吸血鬼事件為開篇,而兩個月不可能隻拍一集,準備與滬海或附近江南地區的其它故事構成一個係列。
“方案已經定了,但前期的探訪工作還沒有開始。今天人都到了,那就先聽老鄭講講當年的事情。有關吸血鬼事件的各路走訪工作也要多靠老鄭打點好關係。”
“大家是一個團隊,彼此合作照應是應該的。”鄭新國笑嗬嗬地說著,而這個頗具年代感的名字足以說明他該有五十多歲了。“真不是我倚老賣老,二十多年前你們之中最大的還在上幼兒園,有的還沒都出生。用時髦的話來說,我當時正從小鮮肉向社會精英男過渡的過程裏,本是在本地電視台端著鐵飯碗工作。”
二十多年前,華國各地電視媒體允許播放的內容尺度有時挺大的,總局也還沒限這限那,從那些早古的電視劇鏡頭就可以知道一二。
在吸血鬼事件風聲漸起後,媒體肯定會去跟進查訪,當時還真就大膽地當新聞放出來了。不過,沒幾天媒體就專門發出了聲明辟謠,說之前的都是不確定的報道。
“我不是那個欄目的攝影師,但和其他同事時聽了事情前後的大概,有一條紅線是不能踩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鬼片不得有鬼。不管在網上放的片子怎麽樣,可是正兒八經的電視台絕不能踩越界。那個欄目也吃了一頓罵,這件事情在媒體內部也不了了之了。後來趕著體製改革的浪潮,如同我這樣的台內人有些都跳槽出來。
幾年前我們老同事聚會,反正都不在體製內了,很多話也能隨便說說了。大夥就又聊到吸血鬼事件,那個攝像老劉提到了一對學生情侶,說當年吸血鬼一案裏真沒采訪到受害者,但是他采訪到了自稱見到吸血男子的目擊者——張凱與崔夢純。”
當年張凱與崔夢純還剛剛升上高中,身處在普遍反對早戀的華國,這一對高中校園小情侶想到的浪漫約會是坐了擺渡船前往浦東,一來可以避免遇到任何熟人,二來可以享受四下無人的約會環境。
然而,兩人在下午迴家的路上壓根沒想到會目擊了一個男子從一片荒草叢裏鑽出來,正是悄悄地從背後靠近了站在郊野道路邊單獨等車的女人。
“那個男人披散的頭發根本看不清臉,隻是夕陽的光照亮了他尖利的兩顆牙齒。男人就差那麽一點點,剛要無聲無息地咬上等車婦女的脖子,崔夢純在轉彎時正好見到這個場景大聲尖叫了起來。這一叫讓尖牙男子轉身就逃了,那個等車婦女是驚嚇地遲了幾拍才轉身一看,但是草叢裏什麽影子都沒有了。那之後還傳出過晨練的大爺見過尖牙男子,不過後來隨著媒體辟謠,此事也就沒有再傳下去。”
鄭新國說著喝了一口茶,“這裏麵有一個最直接的疑點,搞媒體的一聽就想到了。假設尖牙男子存在過,那麽草叢裏有沒有腳印,草叢有沒有被踩過的痕跡?老劉根據兩個目擊者的說詞迴去查探,但草叢裏不隻有一對腳印。這事情就比較難說了,當年那一帶住了一些拾荒者會穿過那片草叢走到公路邊。那時候又沒有監控攝像頭,而崔夢純的話隻有張凱能做證,可是誰敢確保他們不是編故事玩?”
呂晞先說到,“假定崔夢純沒有做偽證,但也不能說那個男人就是吸血鬼,不排除拾荒者想要打劫或者偷竊。民眾容易人雲亦雲,學生群體裏更容易流傳各種靈異故事,崔與張對吸血鬼一事先入為主就會產生主觀臆斷。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更大。”
“我上網查了最後的結尾,有一個版本指出吸血男子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搞科研的海歸。在實驗裏弄錯了什麽藥劑,然後造成了什麽精神昏亂。”董苒苒看向鄭新國問到,“鄭老師,對於這個版本的結論有沒有切實的內部佐證?”
鄭新國搖搖頭,“那時候警方確實介入了這個案子,但隻要沒退休的警察絕不會犯錯誤。我不是說他們嘴巴牢得絕不把案情透露出來,而是指他們絕不會在明麵上作出迴應。你說的切實佐證也就不存在了,有些故事絕不會得到官方承認。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國泰民安很重要,當時都特意發了通知讓媒體澄清,你覺得哪個敢頂風上?”
如今網絡播放的尺度放寬了,何況這個節目在華國播的時候要剪一剪,而完整版能放到到海外播,也就給他們才能重提舊事,重新解密的機會。
“我向老劉要了張凱與崔夢純當年的聯係方式,不過二十多年了,要找到他們也不容易。再者,我們也都發動自己的人脈去找找曾經偵辦此案的退休警察,如果能請到願意說說故事的人就最好了。”
鄭新國所知的情況暫且也就那麽多,接下來就是要大家去多跑跑,做紀實節目都是靠走訪跑出來的,即便是自圓其說也要合情合理,絕不能做掉檔次的牛頭不對馬嘴。
行壹作為特別顧問在平時就是個擺設,而要到特殊時候才起作用,可是大夥都不希望她能有用武之地,因為那也就意味著真的遇到了離奇古怪之事了。
出於新節目開工的習俗,新團隊的八個人在中午前都上香拜了拜,就連從英國來的馬丁也不例外。這之後當然是要一起吃一頓開工飯。席間也不再討論節目與工作,大都聊起了閑話談談從哪裏畢業的,曾經有過哪些有趣的經曆等等,彼此能夠盡快熟悉起來。
行壹看著易鹹在飯桌上的話不多,他是把高冷的投資策劃人人設充分表現出來。
‘高冷沉默’的易鹹正盛了一碗海鮮羹放到了行壹餐盤前,他隨即低語了一句,“我之前嚐過,這家店的這道羹不錯,你應該會喜歡。”
“謝謝。”行壹也沒有反問她如果不喜歡怎麽辦,而她已經能感覺到其他人的目光似有若無地掃了過來。
易鹹之前已經說了行壹是他在紐約的朋友,因為她擅於風水一道,就特意請來做了顧問。台麵上誰會與投資策劃人請來的顧問過不去。
新團隊的第一次集體聚餐氣氛很是和諧,午飯過後肯定是該幹嘛就去幹嘛。
易鹹在行壹疑惑的目光裏沒先將她送往暫住的酒店而是開往了商場,“我看你是輕裝簡行就來了,應該除了筆記本電腦之外什麽都沒有帶。既然你奉行了帶了銀.行.卡與手機就走遍天下,我當然要領會中心意思。小師弟不是白做的,我為師姐置辦一些衣服總不會被拒絕吧?”
行壹翻出了手機備忘錄,“你怎麽就熱衷於為我買衣服呢?我是輕裝簡行,但也沒想第一站選衣服,而想先去見一個人。”
“是嗎?哪路神仙那麽重要,讓你連酒店都沒入住就火急火燎地要去見他?”易鹹問的語氣非常正常,好像單純就是一個疑問句,卻根本沒有改變駕駛的方向。
行壹聞言轉頭看了易鹹三秒就煞有其事地點頭,“我想見的還真不單單是那一路神仙,不少人都挺重要的。比如約了鄭風介紹的律師朋友晚上見,必須要盡快坐下來敲定買哪裏的房子,總不能看著房價迎風長。還有再要報名參加一個駕校培訓,免得排期的課程等到暑假結束了都沒完成。還有該去圖書館辦一張卡借些書,總要好好了解這些年滬海的變遷。要不你幫忙想想,我還漏了哪位重要的人沒提到?”
“鄭風的辦事效率還真挺高,你們才認識多久,這就介紹律師朋友為你辦理買房的事情。”
易鹹就差沒說那為什麽不找他了,“看來我是隻能當貼心的小棉襖做些瑣事,卻還要被嫌大熱天的靠太近會熱,難道我還要學製冷功能才好。”
行壹看到易鹹似是一門心思目不斜視地繼續開車,她忍了忍沒再繼續憋住笑了,“你怎麽那麽可愛?我隻是想趁著天色還亮著找老周推薦的雜貨店老板而已。吸取上次去法拉盛的經驗教訓,我不打算再入夜之後再去找老周推薦的人,萬一有什麽稀奇古怪的地方,不就又要耽擱到很晚。何況本職裝備總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易鹹完全不為剛才說的話而尷尬,被誇可愛足見是行壹表達親近的話語了。“那確實是挺有道理的,但是老周那樣不拘小節的人少見,你確定他介紹的這位也一樣嗎?他有沒有提前打過招唿,那你要帶些見麵禮嗎?還是說隻是給了你地址與名字?”
“說是讓我自己去找徐慧穎,不必特意提及是誰介紹而來的。”行壹將那個地址報給了易鹹,“以我的直覺來看,他們兩個應該有些過往的牽連。”
這話夠含蓄了,老周都四五十歲了卻與一隻胖貓生活在紐約的魚龍混雜之地,也不見他提起妻子孩子,而據他說徐慧穎也是快五十了。這兩人之間難保沒有什麽情感糾葛。
“即便是分手的戀人,徐女士的作風估計和老周不一樣。”易鹹說得肯定是因為這個地址,“如果地址沒弄錯,我的記憶也沒出錯,你說的地方是在曾經法租界的徐公館。現在它是滬上業內人士所知的珠寶古董交易地,幕後老板是從美國留洋迴來的徐家後人。我在美國見過那位徐女士,簡單的形容是珠光寶氣,再進一步的話就是注重往來賓客的穿著儀表,她喜歡與看得順眼的人做生意。”
行壹聽懂了是說她這樣簡單地穿著t恤與休閑褲就顯得有些不尊重徐女士的習慣。萬一徐女士不開心了,很有可能就不賣給她所需的裝備了,而她在時間與財力充裕的情況下不介意稍稍適應一下別人的習慣。“看來徐女士與老周的風格是完全相左,我能腦補一出上個年代的家族與愛情,最終以性格不合為結尾。”
易鹹也是點點頭,如此一來還是把行壹先拐到了商場,他臨下車的時候來了一句,“我想我們還是很誌同道合的。”
**
誌同道合並不容易,年少的認知與長大了也會不一樣。
在華國的嚴禁早戀環境裏,有多少對高中情侶最終步入了婚姻殿堂,而即便他們之中有人成為了夫妻,還有多少人還記得校園裏讓人臉紅心跳的戀愛感覺?
崔夢純與張凱曆經了幾次分分合合終在十年前成為了夫妻,不過兩人有了兒子張誌遠之後,老夫老妻對著彼此很久沒有臉紅心跳的感覺,更多是以兒子為重。
“媽媽,學校說了要我們多學習接觸曆史文化。”張誌遠給出了一張學校布置的暑假遊覽參考地點,其中就有好幾家博物館的地址,還給出了交通路線。
崔夢純接過表格一看,她的目光落在在旬方路就是心頭一跳。如果說這些年她早就沒有了動情臉紅的感覺,但偶爾午夜夢迴還是會為了那個尖牙男人而心跳加速——當然是因為嚇的。“浦東太遠了,周末帶你去浦西的博物館。”
張凱想著二十多年過去了,難道崔夢純以為那個古怪的男人還會活著?這樣的避之不及也是夠了。他卻是低頭刷起了手機,粗略地掃過一條新聞——斐遠路在打地基時發掘出一口棺材,目前懷疑是裏麵躺著的是一具明代古屍。
第53章
斐遠路施工過程中挖到了一口疑似明代的棺材。
隨著幾位途徑市民順手發的微博,這個的消息長了翅膀一樣飛了出去,引得多家媒體聞風而動。
董苒苒也注意到了這個新聞,與那些隻想幾句話文字報道的媒體不同,她覺得這個發現正好能拍入《翻開這一頁》的江南詭事係列之中。寧可多拍一些也不要錯過,立即就請司機張超宇開了麵包車載著她與同時新人的攝像白皓去了現場。
“人還真不少。”白皓扛著攝像機就見現場已經被圍了幾圈人,盡管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了,但完全抵擋不了路人湊熱鬧的好奇心,“我們先去找工地的負責人,希望他能答應讓全程跟拍。”
董苒苒繞了一圈發現了施工圍欄入口處豎著的牌子,上麵清楚地寫明了這個工程由哪個建築隊複雜,這一塊是做的商品房用地,大概的工期從六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來年年末,而這個工程的負責人叫邱德。“先去裏麵找找看,如果今天敲不定的話,可以直接聯係工程隊的邱德。”
三人出示了工作證,圍欄入口處的守衛也沒阻攔地放行了。等進去一看就發現有好幾家媒體都在隨處拍照,不單是來了媒體還有維持秩序的警察與考古所的工作人員。
人群內有一個中年大肚男人拿著一個喇叭就在喊,“各位媒體記者朋友,現場的照明較暗,大家注意腳下的碎石。不要擁擠,當心摔倒!”
“這場麵根本不至於摔倒。發現古屍與采訪明星的火爆程度是一個天一個地,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張超宇看著前麵的一撥人,他仿佛練就了泥鰍的功夫一樣,很是順利地撥開了人群給兩隻菜清出了一條路,三人直接到了內圍。內圍的照明程度卻很低,警戒線內側的三位考古工作者隻是打著手電筒在觀察土坑。
棺材並沒有被打開,目前根本看不到木棺,因為隻破了外麵那一層石棺的一角。
白皓在原地扛著攝影機拍攝,董苒苒與張超宇就去找了那個拿著喇叭的大肚男。
張超宇二話不說就塞了一包煙給大肚男,“老哥,你看能不能行個方便。我們是環球紀實的人,正在做一個有關滬海曆史變遷的專題欄目。你這地方出了一具古屍,能不能和上頭說說讓我們搞一下跟蹤拍攝?”
大肚男麵上有些為難卻很快將煙塞到了口袋裏,“這年代誰敢得罪媒體,都是互惠互利才好做生意。不過這事情我說了不算,這塊地是用作商品房買賣的,微博的消息一出去就把大夥都招來了,挖到一具棺材說不好要影響房價的。你們想搞專題報道,必須要與考古隊、警方、工程隊上頭、開放商等等方麵都聯係好了才行。”
“在滬海也不是第一次挖出古屍了。不少地方往上追一兩百年都是墓地。”董苒苒做過這方麵的前期調查,“聽說在博物館裏還有展出古屍,現在的人不至於那麽忌諱。”
大肚男並沒有因此給一個肯定的說法,“我給你們一個聯係方式,你們直接找邱頭這采訪的事情。這事情關鍵要看開放商與考古隊怎麽說才好。”
張超宇對董苒苒微微點頭。這事情搞不好要上下打點才行,就又對大肚男說,“那請老哥說一說發掘的過程,這沒問題吧?”
“大概是兩半小時之前,七點剛過沒多久,挖土機就挖到了一塊大石頭。周圍一圈都沒有這種石頭,我們是正規工程隊做事很講究,就放輕了動作觀察了開石頭的一角,隨後很快打了110,等待專業的人士來處理這具棺材。”
大肚男說著點了一根煙,“我看這棺材不會放太久會搬走,那幾位專家特意說了出於保護文物考慮不易讓其受到強光照射。七月的天太陽一照地表溫度很快破三十五度,所以要是速度快的話,這兩天考古隊該把手續弄好抬棺走人。”
**
行壹從善如流地聽取了易鹹的建議,準備妥當後才去拜訪了徐慧穎。徐公館地處鬧中取靜之所,是一個占地頗廣的花園式公館,從出入的客戶的豪車就能看出徐惠穎的古董珠寶生意做得很大。
徐慧穎得知行壹想要購買的東西後,當即就猜出了是誰推薦行壹來了此地。雖然她的臉色有一瞬的僵硬,但還是沒有將生意拒之門外。許是知道從事這一道的術士都不差錢,並且基本都對古物與珍寶感興趣,她還順帶給了行壹一張近期古董珠寶交流會的邀請函。
行壹對易鹹說了與徐慧穎會麵的經過,“徐慧穎的生意經算得不錯,難怪她能守住徐家家業。”
而這會還不到上午十點,行壹剛結束了駕校練車,因為路途距離所住的市中心有些遠,易鹹主動負責起了接送。
“等會吃了中飯一起去考古所一趟。老鄭與呂晞還與警方的溝通,希望能調檔查一查到崔夢純與張凱的近況。再說三天前董苒苒三人去實地采訪了斐遠路新挖到的那口棺材一事,昨天棺材已經被運迴了考古所,馬丁告訴我考古所那頭同意了全程跟拍,至於建築工地方麵還在與開發商聯絡。”
易鹹簡明扼要地說了節目組的近況,“我想該請你一起去見證開棺的時刻,說不定會有什麽有趣的發現。據說那口石棺上並無刻文,而在建築工地附近並沒有發現殘存的墓室,是一口石棺直接埋到了土裏,要等開棺之後才知道裏麵到底有什麽。”
行壹也跟上了新媒體時代的資訊發展,雖然她沒有發微博等喜好,但每天會抽空了解一下時事新聞。前天看到這則古屍的報道後,她去調查了這些年來滬海的古屍挖掘。
從六十年代至今,不論是遠郊、浦東、或市中心都有不少古屍出土,已經發掘出土的古屍都是明代所葬。從數量上來看還真不少,也就是說滬海挖出明代的棺槨並不是稀罕的事情,其中有薄葬的,但也有不少厚葬的。
正如九十年代挖出的幾具古屍還被放到了博物館裏展出,這一放就該有二十多年了,還有一些隨葬品也一並展覽了出來,說是可以讓市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滬海的曆史變遷。
昨天,行壹特意去那間博物館近距離一觀,她也有些好奇如此展覽是否會招來陰氣。
更讓人感慨的一點在於,當年她來到上海縣是為了給高門大戶選擇入葬的風水寶地,如今卻又看著這片土地上高樓平地起,那些風水寶地一一變作它用,而那些棺槨都被發掘出來供人研究曆史的進程了。如此說來,厚葬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意義,想要福澤萬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照你那麽說的話,新聞裏寫的疑似明代古屍,這都是記者按照往年的經驗先猜一個再說了。”
行壹想著昨日的博物館一行,出展古屍的那個館其實很小,裏麵肯定是有些陰冷,那能用常年開足了空調更好保存屍體去解釋。而她並沒有發現展館內的屍體還存有任何陰氣,這一點當屬讓人安心的好消息。“我看網絡爆料貼,並沒有提到這些年的發掘工作遇到過古怪的問題。你還希望我今天能有什麽有趣的發現?給你玩一出詐屍?”
易鹹並沒有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想法,“我像那種喜歡搞事的人嗎?你這是冤枉我了,我的意思是雖然現場沒有勘探出一個完整的墓穴,但說不定棺槨裏會有一些貴重的隨葬品,那麽此具古屍的身份就有些看頭了。或者那不是明代的古屍,而是春秋戰國的古屍,那麽研究意義就更深了。”
“好,算是我冤枉你了。”行壹說著搖搖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並不希望目睹一場屍變。
考古所裏的工作人員都已經做好了準備,本來按照老行規是在挖掘地開棺更好,萬一有什麽問題也能就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