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和韃宋的印度次大陸之戰,朱富貴並沒有補貼的打算。


    當然也不會坑他們。


    大明的物資,無論是武器也好,糧食也好,煤炭水泥也好,還有救命的抗瘧藥品也好,是需要杏貞、索特那、李鴻章他們拿真金白銀來換的。


    自從倫敦股災,英國金融大蕭條之後,維多利亞和丘吉爾加快了從印度吸血的速度。


    簡單來說就是,李中堂你來晚了,丘中堂都已經把稅收到二十一世紀了。


    印度的窮鬼已經沒油水可榨了。


    屠幾個和英國人合作的印度土邦王公,肯定能刮一點油水下來,但絕對彌補不上缺口。


    中華士紳帶去的巨額的,累世的財富,自然是必要的補充。


    而到了印度,掌控兵權的李、索等人,如何從那些慶幸著逃出大明魔掌的地主老財手中摳出銀子,朱富貴就不管了。


    反正南明時期,黃得功、劉良佐、高傑、劉澤清這些軍頭們,早就做出了示範。


    就算再是怎麽文人養的狗,到了那個時候還是可以翻身當大爺的。


    更何況,杏貞、索特那、李鴻章他們本來就不是狗,是大爺。


    ·


    德武十一年,西元1873年12月12日。


    朱富貴擺出了大明天子的全部儀仗。


    朱富貴其實不愛穿傳統漢服,至少沒有殷素素和朱莉那麽喜愛。


    朱富貴更喜歡的還是改良式漢服,比較方便。


    不過今天是又一次“衣冠南渡”的好日子,朱富貴要在黃浦江畔為他們送行。


    所以必須彰顯天子威儀。


    大明的帝王正規著裝分為十數種,朱富貴根本記不清,但這些小事,伊博文自然早就打理的井井有條。


    今天,朱富貴穿的乃是全赤色的武弁服,並手執刻有“討罪安民”篆文的玉圭,登上碼頭的製高點上。


    這身衣服弁上銳赤色,中綴五彩玉,落落如星狀,赤色衣、裳、韍,赤舄,乃是帝王遣將時的服用。


    這一方麵是為了彰顯大明朝赫赫武功,同時朱富貴作為君主,令唐國公南征,是為點將。


    高台刻上了“點將台”三個大字。


    朱富貴站在上麵,顯露出一絲唯我獨尊的霸氣。


    這就是所謂的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了。


    隻不過,朱富貴想說的是,站這麽高……


    深冬的黃浦江江風真特喵冷!


    而且還是傳說中最正宗的江南濕冷,冷到骨子裏去了!


    要不是朱富貴在雙十一的時候屯了一批暖寶寶,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麽熬過去。


    另外……


    朱富貴以穿越後,裸眼實力達到2.0的氪金狗眼看到,遠處殷鼬在負責警戒的同時,居然身後還站著一個穿著兒童款飛魚服,挎著小繡春刀的蘿莉。


    這也罷了,畢竟是自己批準過的。


    可是雪莉她胸前插著的兒童英雄鋼筆是怎麽一迴事?


    怎麽就看著那麽眼熟呢?


    ·


    在朱富貴的身邊,白夏兒同樣也穿上了久違的深青翟衣,配禮服冠。


    當然,她的衣服裏麵也貼滿了暖寶寶。


    江湖兒女歸江湖兒女,暖寶寶還是要貼的。


    這套皇後冕服白夏兒上次穿,還是在黃帝陵祭祖的時候。


    在殷洲,白夏兒基本不以皇後自居。


    但在神州,她就是當然不讓的大明皇後,一國之母。


    今天的她顯得端莊大方,江南女子的溫婉中又透露出百折不撓的勃勃英氣。


    此時,還有九百名身材雄偉的大漢將軍,頂盔摜甲,金光璀璨,站在點將台兩側的台階上,以及碼頭四周。


    朱富貴今日講話,不用大喇叭,全靠這些肺活量驚人的壯漢聲若洪鍾,人力傳聲。


    他們要將天子的玉音,傳到黃浦江兩岸每一個降落。


    此時,黃浦江江麵上已經是萬舸爭流的景象,往日廣闊的水道也顯得擁堵起來。


    這些船隻,一部分來自福建船政廠生產的500噸級小火輪,一部分是李鴻章花錢從大明租用的運輸船。


    這些船上全都懸掛著兩麵旗幟。


    高高在上,且旗幟較大的,是大明日月旗。


    而在下方稍微小一些的,則是一麵金色的鷓鴣旗。


    這是李鴻章在聽黃梅曲時,有感而發,定下了南唐公國旗。


    李商隱寫過:“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


    秦觀說:“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


    鷓鴣,是古代士人鍾愛的文鳥。


    遠行的遊子,客居他鄉,思念故裏,他們把濃濃的長長的情思寄托給了林中飛翔的這隻小鳥——鷓鴣。


    在衰柳長堤下,斷腸人聽到了斷腸聲。


    而李鴻章在即將離開生活了五十載的華夏故土之際,骨子裏的文青血脈也迸發了一把。


    於是,注定紮根他鄉的南唐公國,它國旗是鷓鴣,他的國鳥也不是印度美麗的藍孔雀,而也是江南樸素的小鳥,鷓鴣。


    這種與印度次大陸毫無關係的小鳥,將深深影響著那個地方。


    ·


    站在碼頭上,左宗棠看著南唐鷓鴣旗,心裏居然難得的有點羨慕。


    楚軍直到現在,用的還是傳統樣式旗幟。


    就是一麵素白的旗,上麵寫個楚字,便作為國旗和軍旗了。


    若是左宗棠的親兵,則會寫上左字。


    白、劉二人也是如此。


    實際上,在大明,也依然保留這樣的傳統旗幟,在軍中廣泛使用。


    這是漢字比起字母文字的天然優勢。


    漢字如畫,有著天然的美感。


    七世紀大食國崛起的時候,用的也是黑底的字母旗幟,說實話,不說有點醜吧,那也是有點醜。


    隻是,漢字再美,單一個字做的旗幟,終歸顯得有些寡淡,相反,歐羅巴和日本某些花裏胡哨的國旗、家徽,又太過豔俗了一些。


    不過還是那句話,大明絕非一個故步自封,唯傳統是舉的國家。


    用圖案代表國家的做法,確實對於凝聚一個國民的集體印象很有用,所以大明也是采納的。


    簡簡單單的日月旗,讓大明的兒女們感到驕傲。


    如今,看到李鴻章用鷓鴣代表南唐,左宗棠心思也活絡了起來。


    他也想整一個!


    四象中,西方主殺伐,形象為白虎。


    而在楚軍目前盤踞的裏海地區,也正是大型猛虎——裏海虎的分布區域。


    所以左宗棠想到的第一種方案,便是西方白虎旗。


    隻可惜,白虎旗幟是大明皇家陸軍的軍旗,已經被捷足先登了。


    難道真的要用滾滾嗎?


    左宗棠想到了當年進軍秦嶺時,子午穀奇襲戰中咬傷了大明教官的食鐵獸。


    這種被明國上邦稱為“滾滾”的兇獸,卻出人意料的有人氣。


    左宗棠完全不理解這種生物為什麽會有人喜歡。


    那可是蚩尤的坐騎!


    既然主殺伐的白虎用不了,那麽用戰神蚩尤的坐騎作為西楚的國旗和象征,想來也絕對能夠震懾胡人宵小了。


    於是,左宗棠默默決定下來了未來在中亞令人膽寒,可止小兒夜啼的猛獸之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