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酉陽雜俎》讓我想起了很多事,大舅看我出神,就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亮子,你聽,這是什麽聲音?”


    我仔細地傾聽著,辨別著,覺得這聲音十分耳熟,不過應該是古箏的聲音,而這樂曲,卻突然讓我想到了那首名曲,對啊,這不就是《雲水禪心》嗎?當年練功的時候,師父曾給我們放過許多可能平心靜氣的音樂,這是他很少放的,他說,這曲子雖然平緩,但裏麵有一種熱烈的感情,不利於我們修行,誰知道,幾年後,師姐正是因為感情之事才不辭而別,這一去就是多少年啊。


    我說是《去水禪心》?大舅點點頭,說這人彈的很好。也別說,在這樣一個清晨,能夠聽到這樣明目的曲子,也是一種享受吧。


    北宋時期,有一古曲,名曰《雲水禪心》。意韻是石景山間,有一位少女,名禪心。悟性頗高,慧質天生。不久,來了一個遠遊的道士,道號“雲水真人”。說是借宿在禪心家,但一住就是一年餘,卻毫無還意。日裏則與禪心切磋琴藝,夜則觀賞星辰。久而久之,就有人說起閑話。被逼無奈,雲水真人與禪心辭行。禪心遠送十六裏,也終須一別。禪心折柳相贈,雲水奏曲辭別。曲中除了靈台空明,無牽無掛的佛家思想之外,更有的是兩情相悅,不忍相別的絲絲情意。此曲名曰:雲水禪心。傳說後日禪心鬱鬱而終,英年早逝。病危之際,在七弦琴上,撥出了此曲的第一個音符。雖然這是一個淒婉的故事,可裏麵的一些道家思想和平實的感覺倒像是給了世人們鼓舞。


    其實《雲水禪心》是佛曲古箏禮讚係列音樂《掬水》中的曲子--雲水。曲子空靈、飄渺、清冽,如流水潺潺,催潤心花,將其所及,融化於無形,而歌詞的文字悲憫、雋永,另將禪意寫滿自然山水,浸滿通透禪心。同專輯的曲目還有:步步清風,柳色新,雪山寺景等等。


    曲中,古箏叮叮咚咚地婉轉,如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籟一般的絕妙之音漫卷漫舒,營造出空靈悠遠的意境,仿佛天地萬物全都溶在了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


    雲水禪心中偶爾幾聲清越短促的琵琶,像花朵碎密如錦,飄浮在綠枝之間。輕柔清麗的電子樂,如廣袤的天際幾朵白雲,悠然飄遊,使得曲子的氣韻更加柔和飄逸。揭開音樂禪意神聖的麵紗,感覺如江南絲竹般的清幽。空山鳥語兮,人與白雲棲.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


    雲水禪心,屬於佛教音樂,這種悠然自得的心境,可超越浮塵和人世的雜亂無緒的情結。天地間事物的變化,延伸,可在這一動一靜中展現,升華變得寧和。


    在我們陶醉於此的時候,大舅突然問我:“亮子,你師父沒對你說過嶗山派裏也曾有一位古曲大師嗎?”


    我也是一愣,心說,我們是修行度鬼的,與這音樂著實不太相靠,我本以為他所說的這大師是一位古人,大舅卻神秘地說,這個人你還認識。不過他沒有接著往下說,而是給我講了一些關於古曲的事。


    古曲呢,多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樂曲。這些古曲大多屬於器樂曲,而且大都出於詩人之手創作而成。社會學家、民俗學家認為,古典詩詞歌曲這種遠古而來的高雅藝術,要普及發展和保護,必須走雅俗共賞,推陳出新的發展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亟待開發。讓古詩詞演唱不僅成為文墨客的藝術,也要讓其走入尋常百姓之中。將傳統的古典音樂進行二步創作,讓古詩詞歌曲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古曲必將迎來藝術的春天。“俗熱”過後必定是“雅熱”,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這也就是為什麽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曲了,因為有了了解,所以才有了興趣。


    我們要知道,古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傳承古曲有利於振興民族音樂的精華,凝聚民族精神。一位古曲高手如能準確地把握好古曲與古詩詞的對應關係,也是其對民族音樂追求的至高境界,反映了其對古詩詞的深刻理解,彰顯了其對曲子和詞意的完美融合和把握。因為我們國家是詩的國度,也是歌的世界。古典詩詞因其格律性而與音樂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親緣關係。“詩歌、詩歌”,顧名思義“詩”與“歌”是無法分開的,無歌不成詩啊。我國曆代文人墨客,無不將“可歌可詠”作為衡量詩詞作品成功、優秀與否,是否能流傳的一個重要標準。


    傳統意義上的古曲是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樂曲。代表曲目有:《幽蘭》、《秦王破陣樂》、《陽春》、《白雪》、《長沙女引》、《青蓮樂府》、《青蓮樂府》、《塞上曲》、《將軍令》、《酒狂》、《陽關三疊》、《霓裳羽衣曲》、《海青拿鶴》、《離騷》、《憶故人》、《醉漁唱晚》、《伯牙悼子期》、《搔首問天》、《瀟湘水雲》、《漁歌》等等,這些古曲大多屬於器樂曲,而且大都出於詩人之手創作而成。當然,在有的古曲中不僅有曲而且有詞。


    而現代我們在講普及傳承古曲所指的古曲又是什麽呢?我們所倡導和普及推廣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詩詞歌曲,簡稱為古曲。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古典詩詞的演唱是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現如今挖掘保留和錄製下來的古典詩詞歌曲近50首,現在挖掘和保留下來的古詩詞歌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風歌》、李清照的《鳳凰台上憶吹簫》、歐陽炯《春光好》、馮延巳《長相思》、於鵠《巴女謠》、屈原的《湘君》、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秋浦歌》、薑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楊白花》等。古典詩詞屬於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古詩詞的內涵並與其相合體的曲子自然也是傳統文化中比不可不或缺的內容。我國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長期融匯而形成為一體。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精華,有科學的,也有愚昧的;有進步的,也有落後的;有對現代化建設有啟發指導意義的思想理論,也有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有約束、阻礙作用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抱著“學習借鑒,批判吸收;古為今用,它為我用;取其精華,棄之糟粕”的觀點,在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問題上,我們要正確判斷和看待。


    一首好的古曲,隻有在弄清詩情詞意和曲意的基礎上,在發揮古人情趣意境、氣韻神態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奏好一首古曲。這是一個好的音樂家要走得一條艱苦卓絕的藝術之路。在這條路上,必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和耐力。


    我們要知道,古曲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精華,體現出宮廷音樂的特點。古曲是民族音樂演唱的巔峰,體現著一個人至高修養學識。可見古曲,盡管具有曲高而和寡的特點,但卻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感染力。其實古琴等與其他古樂一樣,具有含蓄、典雅、意境深遠的特點,蘊含著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追求、審美情趣,與其內在的精神特性是一致的。或者體現出儒家音樂一般莊嚴古樸,是由其仁禮崇古思想決定。


    其實古曲的演奏,不僅要在反複聆聽中找尋其味,還要去古琴曲中感受,更應該在戲曲藝術中汲取營養。奏好一首古曲不是那麽簡單地調準確音符,甚至是很到位的情感,但如果能將曲意挖掘到深處才能真正稱得上完整。如《陽關三疊》那種朋友間的分離並非現在所能理解的。在古時候,此一別,隻怕今生再也難居首,尤其是那句“無窮的傷感”,無論怎麽努力,都很難達到真正古人立場上的那萬般傷感,萬般不舍,又是萬般地無奈……悠悠的古琴聲在耳邊迴響,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靈感。


    大舅說,在現在的社會上有十大古曲,分別是高山流水(古琴曲)、廣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麵埋伏(琵琶曲)、夕陽簫鼓(琵琶曲)、漁樵問答(琴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漢宮秋月(二胡曲)、陽春白雪(琵琶曲)。這些曲子是集先賢的智慧和汗水的,而其中的意境更是要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細細品味的。


    而還有比較有名的比如《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法曲精品,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亂後失傳。據說南宋年間,薑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首曲子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有關這曲子的來曆就有很多種,有的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有的說法則是根據《唐會要》記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傳入的樂曲,此曲就是根據《婆羅門曲》改編;還有的則折衷前兩種說法,認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迴宮後根據幻想而作;後部分(歌和破)則是他吸收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成。


    大舅為什麽要單獨挑這曲子要說說呢,原來這《霓裳羽衣曲》描寫的是仙樂飄飄、舞姿婆娑的情景,全曲36段,表現了中國道教的神仙故事。裏麵的樂器繁雜,不但體現出了我國音樂的高境界,在道界也曾有過很高的評價,而這種浪漫的想象不正是平凡的人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向往嗎?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度鬼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禹步紅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禹步紅塵並收藏度鬼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