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王守仁的身世
我,朝堂之上,怒斥昏君 作者:忽如一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距離東京城隻剩下不到一千裏的金陵城中,玄甲蒼雲大軍齊聚於此,此城太守不似漠城太守那般是有誌之士,卻也因貪生怕死,故早早地打開城門不戰而降。
許是因為距離東京城比較近,長孫忘情也在此地得知了一些東京城最近的變數。
其中一人的名字被提及很多次。
“王守仁?”金陵城太守府中,鄭臨沅聽到長孫忘情提及一人的姓名,皺眉問道。
“鄭叔認識這人?”長孫忘情問。
鄭臨沅點頭:“他是個苦命的人,曾在國子監潛修過一段時間,我與他父母算是舊交,沒想到竟然是他扛起大宋旗幟。”
長孫忘情問:“他智謀如何?身世又如何?趙欣為何如此信任他?”
鄭臨沅稍作迴憶後說:“他是個深沉的人,從不賣弄,遇見我時也很有禮貌,至於智謀如何,我實在不知,想來應該是不會差的。”
“至於身世嘛……”
長孫忘情見鄭臨沅猶猶豫豫,便知此事絕對還有隱情,就耐心地等待著。
俄頃,鄭臨沅說道:“硬說起來,他父母因我而死,我對不起他。”
鄭臨沅緊接著說:“你們還記得當初震驚大宋上下的文字獄嗎?”
長孫忘情點頭,那時她的年齡還不大,剛剛接任父親玄甲蒼雲軍統領之位,長期駐紮在雁門關,就算如此,東京城的文字獄,還是傳入她的耳朵。
可想而知這件事的影響力有多麽巨大。
鄭臨沅道:“此事因他的父母在朝中死諫而展開,最終受牽連者不知凡幾,他父母也因此事成趙欣治下,頭一對被五馬分屍的人。”
“其實以當時趙欣對我的信任,我在大宋朝堂的影響力,本能救下他的父母,唉,不過因為陰差陽錯,忌憚太多,我沒有及時出手。”
“他父母死後我自覺理虧,就讓王文公妥善照顧他們的兒子,王守仁這才在大宋朝堂有了一席之地,不過入朝為官以後,他一直低調行事,從不張揚,不太像是能替趙欣扛起大宋旗幟的人。”
長孫忘情聽後說道:“可現在世人皆知王守仁是大宋最後的希望,他帳下的死士,散兵,戰鬥力雖然差強人意,可在人數上卻不能小覷。”
鄭臨沅搖頭:“那我就不得而知了,王守仁變成這樣,我也很吃驚,我本以為他是最記恨大宋的人。”
“他父母被五馬分屍時,他也在場,我以為那殘酷的刑法會撕碎他對大宋所有的憧憬,真是沒想到他竟能做出這些事。”
鄭州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從鄭臨沅的隻言片語中,他已經能夠想象中這人的模樣。
能在父母都被五馬分屍以後,還入朝為官,為官家做事,必然是冷血或者說是極端沒有良心的。
相比起來,鄭州更傾向於前者。
大宋毀了他的家庭,他又為大宋江山賣命,這樣的人,是真實的嗎?
還是說,這一切不過就是他的偽裝而已,在力挽狂瀾的背後,還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某些想法。
鄭州越想越深入,長孫忘情和鄭臨沅其後的對話,他都沒聽下去。
直到長孫忘情主動唿喚自己,鄭州才抬起頭,睜大眼睛:“啊?”
長孫忘情莞爾一笑,巧妙遮掩住後說:“我問你,你覺得這王守仁是個什麽樣的人?”
鄭州如今已經想通,立刻說:“我覺得此事還有蹊蹺,父母被五馬分屍,他還甘願入朝為官,要嘛是心冷如冰或者唯唯諾諾之人,要嘛就是另有深意。”
“他能在這種無人敢言時站出來力挽狂瀾,說明不是唯唯諾諾,得過且過之人,那就隻剩後者,他留在大宋朝廷,力挽狂瀾是另有深意。”
長孫忘情問道:“他這樣做能有什麽樣的深意?”
鄭州低聲:“與你一樣。”
“嘶。”長孫忘情倒吸一口冷氣,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經過鄭州這麽分析,還真有幾分可能。
鄭臨沅聽後,緊皺眉頭:“州兒分析的沒錯,他確有可能如此,或許那支死士和散兵並不是守衛大宋的盾,而是擊碎大宋的矛!”
長孫忘情反應極快:“既然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聯合他從內部瓦解東京城?”
“畢竟目的相同,我們若聯合,攻破東京城就是手拿把攥的小事。”
鄭州不由嗤笑道:“就是因為目的相同,所以才沒有辦法聯合。”
長孫忘情一時半會沒有反應過來:“這是為何?”
鄭州問:“你毀掉大宋的目的是什麽?”
“報仇!”她斬釘截鐵說。
鄭州點頭:“王守仁呢?”
長孫忘情:“也是為了報仇,所以我們與他能夠聯合。”
鄭州還沒停下,繼續問:“大仇得報以後呢?”
長孫忘情這下不敢說了。
誰都知道報仇這目的背後隱藏著什麽。
那是誰都知道,卻誰都不敢言的大宋江山。
“王守仁也想,所以你們注定不可能聯合在一起。”鄭州打開天窗說亮話。
長孫忘情眉頭緊緊皺著,經鄭州這麽一說,他反而覺得王守仁不再是可以利用的人,反而成了需要小心應對的敵人。
“不過以他的兵力對咱們構不成太大威脅。”鄭臨沅說道。
長孫忘情點頭,這倒是實話,如今勢如破竹地攻入金陵城,大軍竟然毫無損失,這簡直就是奇跡,縱觀整個中廣域,能與玄甲蒼雲軍為敵的勢力,絕對沒有。
鄭州還保持著幾分冷靜:“有個勢力一直沒出現,你們沒發現嗎?”
長孫忘情登時幡然醒悟:“黎幽道宗!”
可隨後她又說:“這次黎幽道宗損失慘重,應該不會再為大宋出頭了吧?”
要是尋常情況,絕對如此,仙門為了存續最重要的事情是自保,而今時不同往日,西北有可能出現仙脈,黎幽道宗深知這一點,豈會把大宋江山讓給本就來自西北的玄甲蒼雲軍。
鄭州並不覺得他們會做這賠本的買賣。
以黎幽道宗的性格,也肯定不會放棄對仙脈的追逐。
那他們究竟去了那裏?
為何如此蟄伏?
許是因為距離東京城比較近,長孫忘情也在此地得知了一些東京城最近的變數。
其中一人的名字被提及很多次。
“王守仁?”金陵城太守府中,鄭臨沅聽到長孫忘情提及一人的姓名,皺眉問道。
“鄭叔認識這人?”長孫忘情問。
鄭臨沅點頭:“他是個苦命的人,曾在國子監潛修過一段時間,我與他父母算是舊交,沒想到竟然是他扛起大宋旗幟。”
長孫忘情問:“他智謀如何?身世又如何?趙欣為何如此信任他?”
鄭臨沅稍作迴憶後說:“他是個深沉的人,從不賣弄,遇見我時也很有禮貌,至於智謀如何,我實在不知,想來應該是不會差的。”
“至於身世嘛……”
長孫忘情見鄭臨沅猶猶豫豫,便知此事絕對還有隱情,就耐心地等待著。
俄頃,鄭臨沅說道:“硬說起來,他父母因我而死,我對不起他。”
鄭臨沅緊接著說:“你們還記得當初震驚大宋上下的文字獄嗎?”
長孫忘情點頭,那時她的年齡還不大,剛剛接任父親玄甲蒼雲軍統領之位,長期駐紮在雁門關,就算如此,東京城的文字獄,還是傳入她的耳朵。
可想而知這件事的影響力有多麽巨大。
鄭臨沅道:“此事因他的父母在朝中死諫而展開,最終受牽連者不知凡幾,他父母也因此事成趙欣治下,頭一對被五馬分屍的人。”
“其實以當時趙欣對我的信任,我在大宋朝堂的影響力,本能救下他的父母,唉,不過因為陰差陽錯,忌憚太多,我沒有及時出手。”
“他父母死後我自覺理虧,就讓王文公妥善照顧他們的兒子,王守仁這才在大宋朝堂有了一席之地,不過入朝為官以後,他一直低調行事,從不張揚,不太像是能替趙欣扛起大宋旗幟的人。”
長孫忘情聽後說道:“可現在世人皆知王守仁是大宋最後的希望,他帳下的死士,散兵,戰鬥力雖然差強人意,可在人數上卻不能小覷。”
鄭臨沅搖頭:“那我就不得而知了,王守仁變成這樣,我也很吃驚,我本以為他是最記恨大宋的人。”
“他父母被五馬分屍時,他也在場,我以為那殘酷的刑法會撕碎他對大宋所有的憧憬,真是沒想到他竟能做出這些事。”
鄭州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從鄭臨沅的隻言片語中,他已經能夠想象中這人的模樣。
能在父母都被五馬分屍以後,還入朝為官,為官家做事,必然是冷血或者說是極端沒有良心的。
相比起來,鄭州更傾向於前者。
大宋毀了他的家庭,他又為大宋江山賣命,這樣的人,是真實的嗎?
還是說,這一切不過就是他的偽裝而已,在力挽狂瀾的背後,還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某些想法。
鄭州越想越深入,長孫忘情和鄭臨沅其後的對話,他都沒聽下去。
直到長孫忘情主動唿喚自己,鄭州才抬起頭,睜大眼睛:“啊?”
長孫忘情莞爾一笑,巧妙遮掩住後說:“我問你,你覺得這王守仁是個什麽樣的人?”
鄭州如今已經想通,立刻說:“我覺得此事還有蹊蹺,父母被五馬分屍,他還甘願入朝為官,要嘛是心冷如冰或者唯唯諾諾之人,要嘛就是另有深意。”
“他能在這種無人敢言時站出來力挽狂瀾,說明不是唯唯諾諾,得過且過之人,那就隻剩後者,他留在大宋朝廷,力挽狂瀾是另有深意。”
長孫忘情問道:“他這樣做能有什麽樣的深意?”
鄭州低聲:“與你一樣。”
“嘶。”長孫忘情倒吸一口冷氣,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經過鄭州這麽分析,還真有幾分可能。
鄭臨沅聽後,緊皺眉頭:“州兒分析的沒錯,他確有可能如此,或許那支死士和散兵並不是守衛大宋的盾,而是擊碎大宋的矛!”
長孫忘情反應極快:“既然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聯合他從內部瓦解東京城?”
“畢竟目的相同,我們若聯合,攻破東京城就是手拿把攥的小事。”
鄭州不由嗤笑道:“就是因為目的相同,所以才沒有辦法聯合。”
長孫忘情一時半會沒有反應過來:“這是為何?”
鄭州問:“你毀掉大宋的目的是什麽?”
“報仇!”她斬釘截鐵說。
鄭州點頭:“王守仁呢?”
長孫忘情:“也是為了報仇,所以我們與他能夠聯合。”
鄭州還沒停下,繼續問:“大仇得報以後呢?”
長孫忘情這下不敢說了。
誰都知道報仇這目的背後隱藏著什麽。
那是誰都知道,卻誰都不敢言的大宋江山。
“王守仁也想,所以你們注定不可能聯合在一起。”鄭州打開天窗說亮話。
長孫忘情眉頭緊緊皺著,經鄭州這麽一說,他反而覺得王守仁不再是可以利用的人,反而成了需要小心應對的敵人。
“不過以他的兵力對咱們構不成太大威脅。”鄭臨沅說道。
長孫忘情點頭,這倒是實話,如今勢如破竹地攻入金陵城,大軍竟然毫無損失,這簡直就是奇跡,縱觀整個中廣域,能與玄甲蒼雲軍為敵的勢力,絕對沒有。
鄭州還保持著幾分冷靜:“有個勢力一直沒出現,你們沒發現嗎?”
長孫忘情登時幡然醒悟:“黎幽道宗!”
可隨後她又說:“這次黎幽道宗損失慘重,應該不會再為大宋出頭了吧?”
要是尋常情況,絕對如此,仙門為了存續最重要的事情是自保,而今時不同往日,西北有可能出現仙脈,黎幽道宗深知這一點,豈會把大宋江山讓給本就來自西北的玄甲蒼雲軍。
鄭州並不覺得他們會做這賠本的買賣。
以黎幽道宗的性格,也肯定不會放棄對仙脈的追逐。
那他們究竟去了那裏?
為何如此蟄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