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蘇毅大概完全屬於懵逼的狀態。
荀子的《勸學》實在是太出名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唿,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蘇毅現在甚至都還記得前世的時候,背誦《勸學》的場景,他記得好像還被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點名背誦,然後由於緊張,背的磕磕絆絆的。
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勸學》這篇古文吧。
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如此。
在儒道曆史之中。
《勸學》這篇文章,絕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就算人人學《勸學》。
但若是問大家《勸學》是哪一年寫出來的,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哪怕史書之中,都沒有記載。
當然。
也說不定有過記載,但這都是幾萬年前的曆史了,無數的史料書籍傳承到現在早就已經失傳了,誰知道《勸學》是何時寫出來的呢?
“變態啊,真是變態,院試綜合卷的變態程度真是讓人發指……”,饒是蘇毅也不由嘀咕起來。
可是現在抱怨這些似乎沒什麽用,當務之急還是解題。
作為性惡論的開創者,荀子這個人的爭議是很大的。
為什麽這樣說呢。
因為孟子提出的可是性善論啊。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作為啟蒙讀物,膾炙人口,誰不會背上幾句?
就算目不識丁之人,估計也會背誦幾段上麵的文字。
這是孟子的觀點。
而荀子呢,嚴格意義上來講,他算是孟子這一脈的人。
可偏偏,他提出了性惡論。
與孟子的觀點完全的相反。
儒家一向看重尊師重道的傳統,當初荀子提出性惡論的時候,所引起的爭議,是現在完全無法想象的。
當然了,儒家一向又是比較包容的。
所以,縱然荀子提出了與孟子截然相反的觀點,但荀子的觀點還是流傳了下來,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他這一脈的傳人也是不少的。
隻是自此之後,孟子,荀子兩脈的關係一向極差。
延續到現在,兩大聖人世家,都是死對頭。
……
蘇毅在草稿紙上寫下了《勸學》、《荀子》。
接著另起一行,寫下了《史記》《楚策》、《韓非子》、《孫卿書錄》、《韓詩外傳》、《鹽鐵論》和《風俗通義》。
荀子的生平基本上就記載在這些書籍之中。
但是這些書籍之中,似乎也並未具體說《勸學》寫於何時。
而《史記》與《風俗通義》記載的關於荀子的內容又有比較大的詫異。
史記寫道:孟子年五十始遊學於齊。
風俗通義寫道:齊威,宜之時,孫卿有秀才,年十五,使來遊學。
這是荀子外出遊學的兩個版本,相差太大了,一個是五十歲出來遊學,一個是十五歲出來遊學,相差了足足三十五年。
但哪一個版本是正確的,現在眾說紛紜,有人覺得是第一個版本,有人覺得是第二個版本,都有自己的論證,誰也說服不了誰。
而這兩個版本的年齡偏差,直接導致荀子的生卒也發生了改變,若是如此,想要探究《勸學》何時所寫,那豈不是更加困難了嗎?
蘇毅仔細推敲了一番,他覺得,荀子五十出外遊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蘇毅之所以這樣說,也有自己的論據。
言荀子“年五十始來遊學於齊”的《史記》成書時間,要早於言荀子“年十五始來遊學於齊”的《風俗通義》數百年。
蘇毅覺得,“改‘五十’為‘十五’的說法有一個毛病。
‘始’是‘才’的意思。它說明了荀子年長而來齊之晚,與‘五十’具有邏輯關係,如改為‘十五’,文義就不好理解。
比如我們說,年五十才出來遊學,意思是年齡頗大了,才出來遊學。
總不能說年十五才出來遊學吧?
十五歲還很小好不好?
當然,有時候文字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不同時間,或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才這個字,在當時的解釋與現在的解釋是不是一樣,也不太好說。
倡導“年十五”說最力者為大儒錢穆,影響甚大:“曰遊學,是特來從學於稷下諸先生,而不名一師,非五十以後學成為師之事也。曰有秀才,此年少英俊之稱,非五十以後學成為師之名也。曰始來遊學,此對後之最為老師言,謂卿始來,尚年幼,為從學,而後最為老師也。”
其實,錢穆的這個說法毛病不少,似不足為訓。其一,“秀才”者,“才出於眾”之謂也,非必指“年輕有為”;其二,“稷下”乃“講壇”而非“學校”,似無收徒之義務。何況,以十五歲之“幼齡”從學,居然“不名一師”,似無可能;其三,“遊學”者,乃“以文會友”也,非“求學”也。以十五歲之“幼齡”,似乎隻能“求學”,難稱“遊學”。
但這隻是蘇毅的一些想法,古時之事,萬載悠悠,後人對於那個時候的事情,也隻能靠推測了。
蘇毅在草稿上寫下了荀子五十而遊齊。
那麽,《勸學》是何時寫的呢?
《勸學》本身是勸別人努力上進求學,寫的言辭懇懇,述說著作者的殷殷期望。
而荀子遊齊的時候,擔任過稷下學宮的祭酒。
若是將稷下學宮比喻成現在的大學,那麽荀子就是現在的大學校長一職。
蘇毅推測,《勸學》或許是荀子在擔任祭酒的時候寫的。
但再具體一些,就推測不到了,畢竟,他不是那個時代的人。
蘇毅想了想,會不會是擔任祭酒的那一年寫的呢?
新官上任,總要做一些什麽事情吧?
這個時候,《勸學》問世,不光能夠鼓勵那些學生努力學習,還能夠向世人證明,他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是有資格的。
若是這個推測是正確的,那麽,是不是說,《勸學》乃是荀子五十歲寫的呢?
結合之前推測出來的荀子遊學時間,以及荀子最有可能的生卒年,以及荀子的年齡。
蘇毅計算了一下,隨即在空白的地方寫下了荀子寫出《勸學》的時間:公元前二六三年,荀子於稷下學宮創作出千古名篇《勸學》。
荀子的《勸學》實在是太出名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唿,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蘇毅現在甚至都還記得前世的時候,背誦《勸學》的場景,他記得好像還被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點名背誦,然後由於緊張,背的磕磕絆絆的。
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勸學》這篇古文吧。
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如此。
在儒道曆史之中。
《勸學》這篇文章,絕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就算人人學《勸學》。
但若是問大家《勸學》是哪一年寫出來的,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哪怕史書之中,都沒有記載。
當然。
也說不定有過記載,但這都是幾萬年前的曆史了,無數的史料書籍傳承到現在早就已經失傳了,誰知道《勸學》是何時寫出來的呢?
“變態啊,真是變態,院試綜合卷的變態程度真是讓人發指……”,饒是蘇毅也不由嘀咕起來。
可是現在抱怨這些似乎沒什麽用,當務之急還是解題。
作為性惡論的開創者,荀子這個人的爭議是很大的。
為什麽這樣說呢。
因為孟子提出的可是性善論啊。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作為啟蒙讀物,膾炙人口,誰不會背上幾句?
就算目不識丁之人,估計也會背誦幾段上麵的文字。
這是孟子的觀點。
而荀子呢,嚴格意義上來講,他算是孟子這一脈的人。
可偏偏,他提出了性惡論。
與孟子的觀點完全的相反。
儒家一向看重尊師重道的傳統,當初荀子提出性惡論的時候,所引起的爭議,是現在完全無法想象的。
當然了,儒家一向又是比較包容的。
所以,縱然荀子提出了與孟子截然相反的觀點,但荀子的觀點還是流傳了下來,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他這一脈的傳人也是不少的。
隻是自此之後,孟子,荀子兩脈的關係一向極差。
延續到現在,兩大聖人世家,都是死對頭。
……
蘇毅在草稿紙上寫下了《勸學》、《荀子》。
接著另起一行,寫下了《史記》《楚策》、《韓非子》、《孫卿書錄》、《韓詩外傳》、《鹽鐵論》和《風俗通義》。
荀子的生平基本上就記載在這些書籍之中。
但是這些書籍之中,似乎也並未具體說《勸學》寫於何時。
而《史記》與《風俗通義》記載的關於荀子的內容又有比較大的詫異。
史記寫道:孟子年五十始遊學於齊。
風俗通義寫道:齊威,宜之時,孫卿有秀才,年十五,使來遊學。
這是荀子外出遊學的兩個版本,相差太大了,一個是五十歲出來遊學,一個是十五歲出來遊學,相差了足足三十五年。
但哪一個版本是正確的,現在眾說紛紜,有人覺得是第一個版本,有人覺得是第二個版本,都有自己的論證,誰也說服不了誰。
而這兩個版本的年齡偏差,直接導致荀子的生卒也發生了改變,若是如此,想要探究《勸學》何時所寫,那豈不是更加困難了嗎?
蘇毅仔細推敲了一番,他覺得,荀子五十出外遊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蘇毅之所以這樣說,也有自己的論據。
言荀子“年五十始來遊學於齊”的《史記》成書時間,要早於言荀子“年十五始來遊學於齊”的《風俗通義》數百年。
蘇毅覺得,“改‘五十’為‘十五’的說法有一個毛病。
‘始’是‘才’的意思。它說明了荀子年長而來齊之晚,與‘五十’具有邏輯關係,如改為‘十五’,文義就不好理解。
比如我們說,年五十才出來遊學,意思是年齡頗大了,才出來遊學。
總不能說年十五才出來遊學吧?
十五歲還很小好不好?
當然,有時候文字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不同時間,或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才這個字,在當時的解釋與現在的解釋是不是一樣,也不太好說。
倡導“年十五”說最力者為大儒錢穆,影響甚大:“曰遊學,是特來從學於稷下諸先生,而不名一師,非五十以後學成為師之事也。曰有秀才,此年少英俊之稱,非五十以後學成為師之名也。曰始來遊學,此對後之最為老師言,謂卿始來,尚年幼,為從學,而後最為老師也。”
其實,錢穆的這個說法毛病不少,似不足為訓。其一,“秀才”者,“才出於眾”之謂也,非必指“年輕有為”;其二,“稷下”乃“講壇”而非“學校”,似無收徒之義務。何況,以十五歲之“幼齡”從學,居然“不名一師”,似無可能;其三,“遊學”者,乃“以文會友”也,非“求學”也。以十五歲之“幼齡”,似乎隻能“求學”,難稱“遊學”。
但這隻是蘇毅的一些想法,古時之事,萬載悠悠,後人對於那個時候的事情,也隻能靠推測了。
蘇毅在草稿上寫下了荀子五十而遊齊。
那麽,《勸學》是何時寫的呢?
《勸學》本身是勸別人努力上進求學,寫的言辭懇懇,述說著作者的殷殷期望。
而荀子遊齊的時候,擔任過稷下學宮的祭酒。
若是將稷下學宮比喻成現在的大學,那麽荀子就是現在的大學校長一職。
蘇毅推測,《勸學》或許是荀子在擔任祭酒的時候寫的。
但再具體一些,就推測不到了,畢竟,他不是那個時代的人。
蘇毅想了想,會不會是擔任祭酒的那一年寫的呢?
新官上任,總要做一些什麽事情吧?
這個時候,《勸學》問世,不光能夠鼓勵那些學生努力學習,還能夠向世人證明,他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是有資格的。
若是這個推測是正確的,那麽,是不是說,《勸學》乃是荀子五十歲寫的呢?
結合之前推測出來的荀子遊學時間,以及荀子最有可能的生卒年,以及荀子的年齡。
蘇毅計算了一下,隨即在空白的地方寫下了荀子寫出《勸學》的時間:公元前二六三年,荀子於稷下學宮創作出千古名篇《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