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青衿才迴過神來,對劉正風與曲洋的琴韻技法佩服不已!
兩人能尋到如此難得的知音,性情又如此相合,卻分屬正邪兩派,倒是讓人不勝惋惜!
劉正風忽而笑道:“賢侄,這首曲子尚不完整,自我二人創作以來,第一次在人前合奏,你覺得此曲如何?”
青衿拱手歎道:“此曲彷如天音嫋嫋,絕妙非凡,弟子孤陋寡聞,難以盡述其妙,若是等師叔將此曲完成,到時,縱是比之千古絕唱‘廣陵散’,怕也不需多讓!”
曲陽哈哈大笑道:“昔日嵇康臨刑,撫琴一曲,歎息《廣陵散》從此絕響。卻不知古琴有七弦,一弦最低音,把二弦調慢至與一弦同音,音色沉雄,但一弦又稱為“君弦”,這樣調弦可說是‘以臣犯君’,世人隻知嵇康從來不傳授此曲,卻不知他的苦衷!”
青衿笑道:“前輩見識高明,竟解了這‘廣陵散’千古之謎!”
曲陽笑道:“這首曲子雖我二人所創,但還關聯到一位古人!”
青衿疑惑道:“哦,倒要請教!”
曲陽也不迴答,自言道;“不怕小兄弟笑話,曲某好音成癡,卻是見識過‘廣陵散’曲譜!”
青衿也知道他盜墓尋曲之事,此時卻不能表露,臉上露出好奇之色道:“世人皆言自嵇康後,‘廣陵散’從此絕響,難到假的不成!”
曲陽撫須道:“此事說來不假,隻是也太小瞧天下人了,嵇康這個人,是很有點意思的,史書上說他‘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鍾會當時做大官,慕名去拜訪他,嵇康自顧自打鐵,不予理會。鍾會討了個沒趣,隻得離去。
嵇康問他:‘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鍾會這家夥,也算得是個聰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為了這件事心中生氣,向司馬昭說嵇康的壞話,司馬昭便把嵇康殺了!
嵇康臨刑時撫琴一曲,的確很有氣度,但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這句話卻未免把後世之人都看得小了。
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晉時人,此曲就算西晉之後失傳,難道在西晉之前也沒有了嗎?
曲某對他這句話挺不服氣,便去發掘西漢、東漢兩朝皇帝和大臣的墳墓,一連掘二十九座古墓,終於在蔡邕的墓中,覓到了‘廣陵散’的曲譜。”
曲陽說罷嗬嗬大笑,甚是自得,卻沒瞧見劉正風向他連連暗施眼色!
青衿即便知道,此時聽他說出,也是心下驚疑,為了一首琴曲,竟致去連掘二十九座古墓。魔教中人行事手法果然大異尋常!
劉正風暗中觀察青衿神色,見他毫無所動,才長出一口氣,他與曲陽性情相合,是難得的知音,隻是他身份駭人,兩人相交難為世俗所容!
剛才曲陽話語間大違禮法,不似正道中人,他真怕給人瞧出端倪,到時便是大禍上身!
劉正風提著的心緩緩放下,對青衿笑道:“我這位曲兄俠肝義膽,也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隻是好音成癡,又對‘廣陵散’欽慕不已,如此行事當真有些過了,卻也是曲兄出於對音律的一片赤誠之心!賢侄不要介意才好!”
青衿笑道:“曲前輩能坦言相告,可見是個坦坦蕩蕩的赤誠之人,弟子也是極為佩服!”
曲陽接道:“我看這位小友也是個豁達之人,豈能和世俗中人一般眼光,我與劉賢弟以音律相識,於心相交,以樂會友。天地之間,能與如此性情高潔之人結為知音,凡人縱有百般不解,又如何?我自天涯狂客,拂弦弄簫,逍遙自在!”
劉正風聽罷不禁長歎道:“曲兄也是我生平知己,最為要好的朋友。我與曲兄一見如故,琴簫相和,當今之世,小弟以為撫琴奏樂,無人及得上曲兄,而按孔吹簫,在下也不讓他人!”
青衿看兩人談及彼此,便旁若無人的真情流露,大發感慨,便是八麵玲瓏的劉正風也不能免俗,不禁心中暗暗歎息:“真是兩個癡人!”
青衿想到此,不禁點頭道:“兩位前輩琴簫相和,這般知己之音、高雅之音、超脫之音,到讓人羨慕不已。讓弟子想起了俞伯牙和鍾子期、管仲和鮑叔,可謂高山流水遇知音。此曲若成,畢能流傳千古!”
曲陽哈哈大笑道:“我和劉賢弟醉心音律,以‘廣陵散’為基,費數年之功,創製這一曲,自信此曲若成,天下罕有能比肩者。‘廣陵散’縱然精妙,此曲也不比之稍弱半分!”
話語間豪情萬丈,青衿見慣了正道中人的謙虛謹慎,驟見如此直接之人,一時間到覺新奇,難怪都稱魔教之人桀驁不遜,果然是有緣由的!
隻是笑傲江湖之曲,與嵇康的脈搏相唿應,接承的是“廣陵散”的遺音,廣陵散在曆史上最感人肺腑的是嵇康被殺頭之前所上演的那一幕,三千太學生為之動容,紛紛求情,也終究救不下嵇康,嵇康奏完仰天長嘯,世上再無廣陵散!廣陵散就此失傳。
嵇康何許人也,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之所以被誅殺,正是由於放浪形骸狂放不羈的個性使然,可謂亦有一種笑傲江湖的氣度。“笑傲江湖曲”承接的絕不僅僅是“廣陵散”的遺留的音律,更是承接了廣陵散和嵇康的悲慘命運!
想後來劉正風不肯出賣曲陽,眼看著兒子、女兒,夫人一一被處死,女兒劉箐高聲怒罵,被一劍由肩斜劈至腰,死狀至慘,幼子不堪恐嚇求饒。
劉正風與曲洋兩個人最後也不免自絕經脈而死,劉正風的表現,或許癡、或許傻,拿家人的命,全自己的義氣,而他的家人的堅貞和慷慨赴義,也讓人感慨!
或許最後幼子劉芹顯露怯弱,讓人覺得沒有骨氣,但也是人之常情。
試問劉正風有何資格用家人的性命換自己的一個義字,或許他覺得如此才是一個忠貞之士,或許他覺得家人是他的私有物品,可以拿來犧牲,或許古代禮法如此!
隻是人人皆有活著的權利,劉正風家人的結局,說來讓人歎息不已,劉正風為了全朋友之義,什麽都豁得出,家人卻是無辜,他當時若是狠下心來,在家人被殺之前,起身反抗,即便不敵身亡;或是學張翠山夫婦自刎而死,那麽嵩山既然立威已成,還有什麽借口當著眾多江湖中人的麵殺害一幹婦孺!
殺劉正風有魔教作為借口,眾多江湖中人或礙於大勢,不敢出聲反對,但嵩山畢竟是名門正派,還需要一塊遮羞布,還不能一手遮天,殺害一幹婦孺,如此犯眾怒卻沒有任何益處之事,想來他們是不會做的!
青衿雖不忿劉正風如此行事,但最後兩人以死明誌,對他和曲陽的這般生死與共的義氣,也是感慨不已,劉正風的那句“言語文字可以撒謊作偽,琴瑟之音卻是心聲,萬萬裝不得假”,也讓人對他的癡,他的坦然,佩服不已。
試問天下有幾人能為朋友做到這般,傲骨錚錚,死又何懼?
江湖善惡,人世淡涼,雖來於塵土,歸於塵土,畢竟有一個知音,有一曲絕奏。或許如此劉正風與曲洋用生命譜寫的曲子,才算是真正得以傳承,那才是真正的笑傲江湖。
隻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曲子畢竟是受演奏人所影響,曲抒人意,就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青衿想到此,心中百轉千迴,不知是何滋味!
卻見曲陽笑道:“此曲尚無曲名,小友可有高見!”
青衿一愣,尚未取名麽?沉吟道:“那就班門弄斧了,此曲精妙絕倫,既有蒼涼豪邁、慷慨激昂,又蕩起迴腸、春風拂麵,讓人想起仗劍江湖的熱血豪情,依我看‘笑傲江湖’四字頗合意境!”
曲陽聞言撫須道:“笑傲江湖麽?哈哈……好大的雄心壯誌,也隻有你這等少年英雄才想的出來,不過此名甚妙,賢弟以為如何!”
劉正風也撫掌讚道:“好!咱們雖老矣,但此曲一出,人生於世,夫複何求?"
青衿暗忖:“難道‘笑傲江湖’之名,竟成了我取的不成!”
兩人能尋到如此難得的知音,性情又如此相合,卻分屬正邪兩派,倒是讓人不勝惋惜!
劉正風忽而笑道:“賢侄,這首曲子尚不完整,自我二人創作以來,第一次在人前合奏,你覺得此曲如何?”
青衿拱手歎道:“此曲彷如天音嫋嫋,絕妙非凡,弟子孤陋寡聞,難以盡述其妙,若是等師叔將此曲完成,到時,縱是比之千古絕唱‘廣陵散’,怕也不需多讓!”
曲陽哈哈大笑道:“昔日嵇康臨刑,撫琴一曲,歎息《廣陵散》從此絕響。卻不知古琴有七弦,一弦最低音,把二弦調慢至與一弦同音,音色沉雄,但一弦又稱為“君弦”,這樣調弦可說是‘以臣犯君’,世人隻知嵇康從來不傳授此曲,卻不知他的苦衷!”
青衿笑道:“前輩見識高明,竟解了這‘廣陵散’千古之謎!”
曲陽笑道:“這首曲子雖我二人所創,但還關聯到一位古人!”
青衿疑惑道:“哦,倒要請教!”
曲陽也不迴答,自言道;“不怕小兄弟笑話,曲某好音成癡,卻是見識過‘廣陵散’曲譜!”
青衿也知道他盜墓尋曲之事,此時卻不能表露,臉上露出好奇之色道:“世人皆言自嵇康後,‘廣陵散’從此絕響,難到假的不成!”
曲陽撫須道:“此事說來不假,隻是也太小瞧天下人了,嵇康這個人,是很有點意思的,史書上說他‘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鍾會當時做大官,慕名去拜訪他,嵇康自顧自打鐵,不予理會。鍾會討了個沒趣,隻得離去。
嵇康問他:‘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鍾會這家夥,也算得是個聰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為了這件事心中生氣,向司馬昭說嵇康的壞話,司馬昭便把嵇康殺了!
嵇康臨刑時撫琴一曲,的確很有氣度,但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這句話卻未免把後世之人都看得小了。
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晉時人,此曲就算西晉之後失傳,難道在西晉之前也沒有了嗎?
曲某對他這句話挺不服氣,便去發掘西漢、東漢兩朝皇帝和大臣的墳墓,一連掘二十九座古墓,終於在蔡邕的墓中,覓到了‘廣陵散’的曲譜。”
曲陽說罷嗬嗬大笑,甚是自得,卻沒瞧見劉正風向他連連暗施眼色!
青衿即便知道,此時聽他說出,也是心下驚疑,為了一首琴曲,竟致去連掘二十九座古墓。魔教中人行事手法果然大異尋常!
劉正風暗中觀察青衿神色,見他毫無所動,才長出一口氣,他與曲陽性情相合,是難得的知音,隻是他身份駭人,兩人相交難為世俗所容!
剛才曲陽話語間大違禮法,不似正道中人,他真怕給人瞧出端倪,到時便是大禍上身!
劉正風提著的心緩緩放下,對青衿笑道:“我這位曲兄俠肝義膽,也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隻是好音成癡,又對‘廣陵散’欽慕不已,如此行事當真有些過了,卻也是曲兄出於對音律的一片赤誠之心!賢侄不要介意才好!”
青衿笑道:“曲前輩能坦言相告,可見是個坦坦蕩蕩的赤誠之人,弟子也是極為佩服!”
曲陽接道:“我看這位小友也是個豁達之人,豈能和世俗中人一般眼光,我與劉賢弟以音律相識,於心相交,以樂會友。天地之間,能與如此性情高潔之人結為知音,凡人縱有百般不解,又如何?我自天涯狂客,拂弦弄簫,逍遙自在!”
劉正風聽罷不禁長歎道:“曲兄也是我生平知己,最為要好的朋友。我與曲兄一見如故,琴簫相和,當今之世,小弟以為撫琴奏樂,無人及得上曲兄,而按孔吹簫,在下也不讓他人!”
青衿看兩人談及彼此,便旁若無人的真情流露,大發感慨,便是八麵玲瓏的劉正風也不能免俗,不禁心中暗暗歎息:“真是兩個癡人!”
青衿想到此,不禁點頭道:“兩位前輩琴簫相和,這般知己之音、高雅之音、超脫之音,到讓人羨慕不已。讓弟子想起了俞伯牙和鍾子期、管仲和鮑叔,可謂高山流水遇知音。此曲若成,畢能流傳千古!”
曲陽哈哈大笑道:“我和劉賢弟醉心音律,以‘廣陵散’為基,費數年之功,創製這一曲,自信此曲若成,天下罕有能比肩者。‘廣陵散’縱然精妙,此曲也不比之稍弱半分!”
話語間豪情萬丈,青衿見慣了正道中人的謙虛謹慎,驟見如此直接之人,一時間到覺新奇,難怪都稱魔教之人桀驁不遜,果然是有緣由的!
隻是笑傲江湖之曲,與嵇康的脈搏相唿應,接承的是“廣陵散”的遺音,廣陵散在曆史上最感人肺腑的是嵇康被殺頭之前所上演的那一幕,三千太學生為之動容,紛紛求情,也終究救不下嵇康,嵇康奏完仰天長嘯,世上再無廣陵散!廣陵散就此失傳。
嵇康何許人也,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之所以被誅殺,正是由於放浪形骸狂放不羈的個性使然,可謂亦有一種笑傲江湖的氣度。“笑傲江湖曲”承接的絕不僅僅是“廣陵散”的遺留的音律,更是承接了廣陵散和嵇康的悲慘命運!
想後來劉正風不肯出賣曲陽,眼看著兒子、女兒,夫人一一被處死,女兒劉箐高聲怒罵,被一劍由肩斜劈至腰,死狀至慘,幼子不堪恐嚇求饒。
劉正風與曲洋兩個人最後也不免自絕經脈而死,劉正風的表現,或許癡、或許傻,拿家人的命,全自己的義氣,而他的家人的堅貞和慷慨赴義,也讓人感慨!
或許最後幼子劉芹顯露怯弱,讓人覺得沒有骨氣,但也是人之常情。
試問劉正風有何資格用家人的性命換自己的一個義字,或許他覺得如此才是一個忠貞之士,或許他覺得家人是他的私有物品,可以拿來犧牲,或許古代禮法如此!
隻是人人皆有活著的權利,劉正風家人的結局,說來讓人歎息不已,劉正風為了全朋友之義,什麽都豁得出,家人卻是無辜,他當時若是狠下心來,在家人被殺之前,起身反抗,即便不敵身亡;或是學張翠山夫婦自刎而死,那麽嵩山既然立威已成,還有什麽借口當著眾多江湖中人的麵殺害一幹婦孺!
殺劉正風有魔教作為借口,眾多江湖中人或礙於大勢,不敢出聲反對,但嵩山畢竟是名門正派,還需要一塊遮羞布,還不能一手遮天,殺害一幹婦孺,如此犯眾怒卻沒有任何益處之事,想來他們是不會做的!
青衿雖不忿劉正風如此行事,但最後兩人以死明誌,對他和曲陽的這般生死與共的義氣,也是感慨不已,劉正風的那句“言語文字可以撒謊作偽,琴瑟之音卻是心聲,萬萬裝不得假”,也讓人對他的癡,他的坦然,佩服不已。
試問天下有幾人能為朋友做到這般,傲骨錚錚,死又何懼?
江湖善惡,人世淡涼,雖來於塵土,歸於塵土,畢竟有一個知音,有一曲絕奏。或許如此劉正風與曲洋用生命譜寫的曲子,才算是真正得以傳承,那才是真正的笑傲江湖。
隻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曲子畢竟是受演奏人所影響,曲抒人意,就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青衿想到此,心中百轉千迴,不知是何滋味!
卻見曲陽笑道:“此曲尚無曲名,小友可有高見!”
青衿一愣,尚未取名麽?沉吟道:“那就班門弄斧了,此曲精妙絕倫,既有蒼涼豪邁、慷慨激昂,又蕩起迴腸、春風拂麵,讓人想起仗劍江湖的熱血豪情,依我看‘笑傲江湖’四字頗合意境!”
曲陽聞言撫須道:“笑傲江湖麽?哈哈……好大的雄心壯誌,也隻有你這等少年英雄才想的出來,不過此名甚妙,賢弟以為如何!”
劉正風也撫掌讚道:“好!咱們雖老矣,但此曲一出,人生於世,夫複何求?"
青衿暗忖:“難道‘笑傲江湖’之名,竟成了我取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