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眨眼間青衿已經在衡山呆了兩月,劉正風感其恩德,不但安排許多衡山弟子陪青衿練劍,就是他也經常下場和青衿切磋,如今離過年不到兩月,青衿便生出迴山的念頭!
劉府是衡陽城首屈一指的大豪,朱漆大門,裏麵亭台樓閣、花溪環抱,假山怪石掩映其間!
此時青衿和劉正風坐於亭內,佳肴美酒,相談甚歡!
劉正風夾了一塊竹筍道:“賢侄嚐嚐,這是我衡山特產的觀音筍,可是我家廚子特意秘製的,專門挑細嫩肉厚的筍子製成,好不繁瑣,不過味道當真極好!”
青衿吃了一口,竹筍肉質細嫩鮮美,帶有一股奇香,不禁讚道:“好!有如此美味,劉師叔真是口福不淺!”
劉正風笑道:“賢侄客氣,劉某說來倒是貪圖安逸之人!”
青衿道:“劉師叔的賢名江湖皆聞,何來貪圖安逸之說!”
劉正風歎道:“師侄有所不知,說來我與掌門師兄的關係不甚親近!”
青衿笑道:“莫大先生乃世外高人,閑雲野鶴,師叔江湖大豪,朋友遍天下,都是江湖好漢敬仰的前輩高人,怎會這麽說!”
劉正風歎息道:“說來也沒有什麽,江湖傳聞我和師兄不睦為什麽貧富之見,絕非如此,我師兄兩人都喜愛音律,說來應該更加親近才是,隻是師兄所奏胡琴往而不複,曲調盡是往哀傷的路上走,好詩好詞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好曲子何嚐不是如此。他的胡琴一味淒苦,引人淚下,未免脫不了市井味,太過俗氣,我一聽之下,就想避而遠之,如此時間一長,反倒越發生疏!”說道這裏劉正風不免又是重重歎了一口氣!
青衿道:“長輩之事,弟子本不應說什麽,想來是師伯和師叔從小經曆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同。莫師伯經常混跡於市井之間,接觸的都是尋常百姓,胡琴想必也是有感而發,師叔出身世家,往來都是高雅之士,聽不習慣也是自然。高雅也罷,俗氣也罷,殊途同歸,本也沒有上下之分,師叔別怪弟子多嘴才好!”
劉正風笑道:“賢侄說那裏話,此話說的在理,受教了!”
青衿拱手道:“不敢,師叔不但武功高強,更兼氣度雍容,江湖中人,誰不欽佩!”
劉正風哈哈大笑道:“師侄客氣了,說道武功,劉某雖然自得,但也有遺憾之處!”
青衿愕然道:“師叔為何如此說!”
劉正風歎了口氣道:“我衡山劍法中,‘迴風落雁劍’和‘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自是極高明的,但我衡山最高明的一套劍法乃是‘衡山五神劍’!”
青衿沉吟道:“可是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套劍法!”
劉正風點頭道:“不錯!我衡山七十二峰,以這五峰最高,所以我衡山便有五路劍法,以這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座山峰命名,而我‘衡山五神劍’乃是把這五路劍法化為‘泉鳴芙蓉’、‘鶴翔紫蓋’、‘石廩書聲’、‘天柱雲氣’和‘雁迴祝融’五招。一招包一路,將一路數十招劍法的精奧之處,融匯簡化而化入一招,一招之中既有攻,又有守,威力之強,為我衡山劍法之冠,是以把這五招劍法尊稱為‘衡山五神劍’。衡山五高峰中,以祝融峰最高,這最後一招雁迴祝融,在衡山五神劍中,也是最為精深!
青衿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弟子受教了!”心中卻暗想,想必此時這五招劍法,都刻在玉女峰密洞之內!
劉正風接著言道:“唉……說來讓人可惜,當年我師祖和師叔祖,在華山玉女峰在與魔教約鬥時,雙雙斃命,而先師當時年歲尚輕,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套劍法倒是學全了,而一招包一璐的衡山五神劍,因為精深奧妙,尚未得真傳,不想竟從此失傳,唉……”說道這裏,劉正風唏噓不已!
青衿也歎道:“當年與魔教一番大戰,我五嶽劍派雖是贏了,卻損失慘重,便是我華山九功五劍,也是失傳不少,想這魔教之人,果是為禍不淺!”
劉正風在青衿說道魔教時,眼角微不可擦的跳了跳,瞬間恢複,連連點頭道:“師侄所言甚是,說來也是我能力有限,聽先師講,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套劍法,相輔相成,可謂是森羅萬象。若一但將這五套劍法學全,若天資稟賦絕佳者,便有可能融會貫通,從而領悟出衡山五神劍,劉某資質愚鈍,雖學全了這五套劍法,竟不能窺其奧妙,實在是慚愧不已!”
青衿接道:“師叔怎可如此講,想那‘衡山五神劍’博大精深,如何能輕易悟出,師叔武功高深,不要妄自菲薄才好!”
劉正風苦笑道:“師侄客氣,劉某活了半生,此事上卻不夠豁達了!”
兩人嗬嗬一笑,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一邊吃,一邊閑談!
劉正風忽而話題一轉,說道:“說來嶽師兄真是好福氣,收下賢侄這般人中龍鳳,我闖蕩江湖半生,識人多矣,卻少人有能和賢侄相比,唉……我與賢侄也頗為投緣,賢侄何必急著迴去,不如再多盤恆些時日!”
青衿嗬嗬笑道:“師叔莫在誇了,弟子可當不起,在此打擾時日不短,眼看年節將近,該迴山了!”
劉正風若有所思道:“賢侄不去嵩山轉轉,史師侄可多次開口是邀你去嵩山做客!”
青衿笑道:“那隻有辜負史師兄的一片苦心了,年節將近,弟子急著迴山,史師兄剛來衡山不足半月,不敢擾了他的雅興!”
劉正風哈哈大笑道:“賢侄灑脫,今日我邀了一位好友,乃是音律高手,我倆以音律相交,這幾年曾合創一曲,尚是粗陋,賢侄也是此道中人,正好品鑒一番,以助酒興!”
青衿好奇道:“哦,竟還有一位音律大家要來麽?那今日弟子可要一飽耳福了!”
心中暗忖:“說的難道是曲陽不成,以此看來,他們相交時日怕是不短了。若是兩人合創的曲子,難道是那傳說中,隻聞其名,不聞其聲的‘笑傲江湖曲’不成!”
劉正風朗聲笑道:“曲兄,還不現身一見!”
一聲豪邁笑聲傳來,青衿打量,來人高冠博帶,鶴發童顏,眼窩微陷,一雙深褐色的眼眸,瑩光四溢,精神爍爍,風采氣度俱佳!
一番客套之後,曲陽取過七弦古琴,錚錚調試幾聲,與劉正風相視一笑,惺惺相惜之意毫不掩飾!
琴音一起,七弦琴甚是清雅,夾著清幽的洞簫,繼而隻聽琴音漸漸高亢,簫聲卻慢慢低沉下去,但簫聲低而不斷,有如遊絲隨風飄蕩,卻連綿不絕,更增迴腸蕩氣之意!
一個撫琴,一個吹簫,隻聽琴簫悠揚,甚是和諧。忽聽瑤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
過了一會,琴聲漸漸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裏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又聽了一會,琴簫之聲又是一變,簫聲變了主調,那七弦琴隻是玎玎璫璫的伴奏,但簫聲卻愈來愈高。
琴簫合鳴,一曲悲歌久久縈迴,弄弦撫簫間二人相視而笑。突然間錚的一聲急響,琴音立止,簫聲也即住了。
霎時間四下裏一片寂靜,唯有幾人沉浸其中,久久不曾醒來!
劉府是衡陽城首屈一指的大豪,朱漆大門,裏麵亭台樓閣、花溪環抱,假山怪石掩映其間!
此時青衿和劉正風坐於亭內,佳肴美酒,相談甚歡!
劉正風夾了一塊竹筍道:“賢侄嚐嚐,這是我衡山特產的觀音筍,可是我家廚子特意秘製的,專門挑細嫩肉厚的筍子製成,好不繁瑣,不過味道當真極好!”
青衿吃了一口,竹筍肉質細嫩鮮美,帶有一股奇香,不禁讚道:“好!有如此美味,劉師叔真是口福不淺!”
劉正風笑道:“賢侄客氣,劉某說來倒是貪圖安逸之人!”
青衿道:“劉師叔的賢名江湖皆聞,何來貪圖安逸之說!”
劉正風歎道:“師侄有所不知,說來我與掌門師兄的關係不甚親近!”
青衿笑道:“莫大先生乃世外高人,閑雲野鶴,師叔江湖大豪,朋友遍天下,都是江湖好漢敬仰的前輩高人,怎會這麽說!”
劉正風歎息道:“說來也沒有什麽,江湖傳聞我和師兄不睦為什麽貧富之見,絕非如此,我師兄兩人都喜愛音律,說來應該更加親近才是,隻是師兄所奏胡琴往而不複,曲調盡是往哀傷的路上走,好詩好詞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好曲子何嚐不是如此。他的胡琴一味淒苦,引人淚下,未免脫不了市井味,太過俗氣,我一聽之下,就想避而遠之,如此時間一長,反倒越發生疏!”說道這裏劉正風不免又是重重歎了一口氣!
青衿道:“長輩之事,弟子本不應說什麽,想來是師伯和師叔從小經曆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同。莫師伯經常混跡於市井之間,接觸的都是尋常百姓,胡琴想必也是有感而發,師叔出身世家,往來都是高雅之士,聽不習慣也是自然。高雅也罷,俗氣也罷,殊途同歸,本也沒有上下之分,師叔別怪弟子多嘴才好!”
劉正風笑道:“賢侄說那裏話,此話說的在理,受教了!”
青衿拱手道:“不敢,師叔不但武功高強,更兼氣度雍容,江湖中人,誰不欽佩!”
劉正風哈哈大笑道:“師侄客氣了,說道武功,劉某雖然自得,但也有遺憾之處!”
青衿愕然道:“師叔為何如此說!”
劉正風歎了口氣道:“我衡山劍法中,‘迴風落雁劍’和‘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自是極高明的,但我衡山最高明的一套劍法乃是‘衡山五神劍’!”
青衿沉吟道:“可是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套劍法!”
劉正風點頭道:“不錯!我衡山七十二峰,以這五峰最高,所以我衡山便有五路劍法,以這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座山峰命名,而我‘衡山五神劍’乃是把這五路劍法化為‘泉鳴芙蓉’、‘鶴翔紫蓋’、‘石廩書聲’、‘天柱雲氣’和‘雁迴祝融’五招。一招包一路,將一路數十招劍法的精奧之處,融匯簡化而化入一招,一招之中既有攻,又有守,威力之強,為我衡山劍法之冠,是以把這五招劍法尊稱為‘衡山五神劍’。衡山五高峰中,以祝融峰最高,這最後一招雁迴祝融,在衡山五神劍中,也是最為精深!
青衿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弟子受教了!”心中卻暗想,想必此時這五招劍法,都刻在玉女峰密洞之內!
劉正風接著言道:“唉……說來讓人可惜,當年我師祖和師叔祖,在華山玉女峰在與魔教約鬥時,雙雙斃命,而先師當時年歲尚輕,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套劍法倒是學全了,而一招包一璐的衡山五神劍,因為精深奧妙,尚未得真傳,不想竟從此失傳,唉……”說道這裏,劉正風唏噓不已!
青衿也歎道:“當年與魔教一番大戰,我五嶽劍派雖是贏了,卻損失慘重,便是我華山九功五劍,也是失傳不少,想這魔教之人,果是為禍不淺!”
劉正風在青衿說道魔教時,眼角微不可擦的跳了跳,瞬間恢複,連連點頭道:“師侄所言甚是,說來也是我能力有限,聽先師講,天柱、芙蓉、紫蓋、石廩、祝融五套劍法,相輔相成,可謂是森羅萬象。若一但將這五套劍法學全,若天資稟賦絕佳者,便有可能融會貫通,從而領悟出衡山五神劍,劉某資質愚鈍,雖學全了這五套劍法,竟不能窺其奧妙,實在是慚愧不已!”
青衿接道:“師叔怎可如此講,想那‘衡山五神劍’博大精深,如何能輕易悟出,師叔武功高深,不要妄自菲薄才好!”
劉正風苦笑道:“師侄客氣,劉某活了半生,此事上卻不夠豁達了!”
兩人嗬嗬一笑,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一邊吃,一邊閑談!
劉正風忽而話題一轉,說道:“說來嶽師兄真是好福氣,收下賢侄這般人中龍鳳,我闖蕩江湖半生,識人多矣,卻少人有能和賢侄相比,唉……我與賢侄也頗為投緣,賢侄何必急著迴去,不如再多盤恆些時日!”
青衿嗬嗬笑道:“師叔莫在誇了,弟子可當不起,在此打擾時日不短,眼看年節將近,該迴山了!”
劉正風若有所思道:“賢侄不去嵩山轉轉,史師侄可多次開口是邀你去嵩山做客!”
青衿笑道:“那隻有辜負史師兄的一片苦心了,年節將近,弟子急著迴山,史師兄剛來衡山不足半月,不敢擾了他的雅興!”
劉正風哈哈大笑道:“賢侄灑脫,今日我邀了一位好友,乃是音律高手,我倆以音律相交,這幾年曾合創一曲,尚是粗陋,賢侄也是此道中人,正好品鑒一番,以助酒興!”
青衿好奇道:“哦,竟還有一位音律大家要來麽?那今日弟子可要一飽耳福了!”
心中暗忖:“說的難道是曲陽不成,以此看來,他們相交時日怕是不短了。若是兩人合創的曲子,難道是那傳說中,隻聞其名,不聞其聲的‘笑傲江湖曲’不成!”
劉正風朗聲笑道:“曲兄,還不現身一見!”
一聲豪邁笑聲傳來,青衿打量,來人高冠博帶,鶴發童顏,眼窩微陷,一雙深褐色的眼眸,瑩光四溢,精神爍爍,風采氣度俱佳!
一番客套之後,曲陽取過七弦古琴,錚錚調試幾聲,與劉正風相視一笑,惺惺相惜之意毫不掩飾!
琴音一起,七弦琴甚是清雅,夾著清幽的洞簫,繼而隻聽琴音漸漸高亢,簫聲卻慢慢低沉下去,但簫聲低而不斷,有如遊絲隨風飄蕩,卻連綿不絕,更增迴腸蕩氣之意!
一個撫琴,一個吹簫,隻聽琴簫悠揚,甚是和諧。忽聽瑤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
過了一會,琴聲漸漸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裏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又聽了一會,琴簫之聲又是一變,簫聲變了主調,那七弦琴隻是玎玎璫璫的伴奏,但簫聲卻愈來愈高。
琴簫合鳴,一曲悲歌久久縈迴,弄弦撫簫間二人相視而笑。突然間錚的一聲急響,琴音立止,簫聲也即住了。
霎時間四下裏一片寂靜,唯有幾人沉浸其中,久久不曾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