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禦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製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隻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原文:“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譯文:《鬼穀子》捭闔第一
縱觀古今曆史,可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征作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是一樣的。
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所以,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麵的長處和短處。至於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區別的。所有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能進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
考察他們的有無與虛實,通過對他們嗜好和欲望的分析來揭示他們的誌向和意願。適當貶抑對方所說的話,當他們開放以後再反複考察,以便探察實情,切實把握對方言行的宗旨,讓對方先封閉而後開放,以便抓住有利時機。
或者開放,使之顯現;或者封閉,使之隱藏。開放使其顯現,是困為情趣相同;封閉使之隱藏,是因為誠意不一樣。
要區分什麽可行、什麽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計謀研究明白,計謀有與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須有主見,並區別對待,也要注意跟蹤對方的思想活動。
如果要開放,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封閉,最重要的是嚴守機密。由此可見周全與保密的重要,應當謹慎地遵循這些規律。
讓對方開放,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為了堅定他的誠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自謂封閉,或者是通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通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
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麵發生變化,通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
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複、反抗,都必須通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開放和封閉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考察這種變化,事物的吉兇,人們的命運都係於此。
口是心靈的門麵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誌、情欲、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的把守這個關口,以控製出入。
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
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欲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毀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
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凡是那此遵循“**”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麵來試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麵來遊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麵來遊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麽不能出去,沒有什麽不能進來,沒有什麽辦不成的。
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
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為,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陽的方麵,運動前進;陰的方麵,靜止、隱藏。陽的方麵,活動顯出;陰的方麵,隨行潛入。陽的方麵,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麵,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為陽。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複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複迴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複複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隻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幹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迴,隻好被牽著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複。
第六篇大意說:要想說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長短,比較優劣,自身才質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戰勝他人。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向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向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著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隻有對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麽人說什麽話,說什麽話就要采用什麽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穀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鬼穀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臥榻之上。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穀子走人內洞上榻休息,隻見金書閃著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穀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穀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仍曠世奇書。
鬼穀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
怎麽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麽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自然的。聖明君主,見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設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幾種,世可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權就要奪取,諸侯之間的征伐是不可勝數的,這時參與爭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攝。然後,令其或縱或橫,或南或北,或東或西,或反或複,聽我擺布。
鬼穀子後來發展成一個派別,鬼穀子的關門弟子為下一人鬼穀門老師,時代相傳在正史野史中最後提到鬼穀子的徒弟是袁天罡和李淳風,他們寫有《推背圖》,(這個可能是錯誤的,袁天罡和李淳風是唐代的怎麽可能是徒弟)不過鬼穀門最光彩燦爛的時代就是戰國中後期,鬼穀子一人看穿了整個時代的發展,也指導了整個時代的發展。
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麵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情是計謀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
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
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製。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麵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
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麵,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隻有這樣才不會窮困。
鬼穀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裏,相輔相成,鬼穀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穀子主張以圓略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鬼穀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秘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裏麵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穀子傳給計然、範蠡(即陶朱公)及呂不韋、白圭等人。
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裏麵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誌、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穀子以此秘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宏景諸人。
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麵術,裏麵講天武經;命數、麵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穀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穀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穀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鬼穀子為四徒弟測命
鬼穀子早年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請他占卜,他句句應驗如神,由此名聲大振。
在他眾多的弟子中,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四人聞名於世。龐涓學習兵法三年,自以為學成,聽說魏惠王重金招納將相,決定下山迴魏國應聘。鬼穀子恫察出他的心思,讓他到山上摘一朵花來,為他的前程算卦。當時是六月炎熱天,百花凋謝,龐涓隻尋到一支草花,他見花弱小,就把它丟棄在路中。但他再也找不出第二朵花來,隻得撿迴草花,藏在袖裏,迴來告訴師傅:沒有花。鬼穀子識破了龐涓袖裏的花,對他說“此花叫馬兜鈴,一開十二朵,也就是你榮華富貴的年份;花先前被你拋棄,被鬼穀太陽照曬已枯萎,‘鬼’旁著‘委’是魏,你必出仕於魏國。你剛才有欺人之心,要戒之。送你八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好自為之”。龐涓來到魏國,由相國王錯引見於魏惠王,正值庖丁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讚賞龐涓,封他為元帥職,應驗了“遇羊而榮”。後來,龐涓中了孫臏的埋伏,死在馬陵道,也應驗了“遇馬而卒”。
孫臏要告別師傅,鬼穀子也讓他去摘一朵花來。時九月季節,更無山花,孫臏順手把花瓶中的**遞給師傅,鬼穀子說“此花久在瓶中,已經殘缺,你有殘疾之難;但它久經風寒,並且長期供人觀賞,你並無大礙,而終究功成名就。我給你一個錦囊,危機時刻再打開”。孫臏原來叫孫賓,鬼穀子把他改為孫臏,預示了他腿殘的前兆,也是天意。孫臏到魏國,龐涓擔心其本領遠不如孫臏,而使計加害於孫臏,斷孫臏兩隻腳,孫臏為了活命,打開錦囊,乃是“詐瘋癲”,他於是裝瘋,躲過了龐涓的猜忌,迴到齊國,最終成就了他的功名。
蘇秦、張儀見二位師兄都下山了,也執意要走。鬼穀子為二人預言道“蘇秦先吉後兇,張儀先兇後吉,我看出孫、龐二人,勢不相容,有互為撕殺之苦;你二人應該互相推讓,各成名譽,以融同學之情。”。後來,蘇秦為趙國相位,“合縱抗秦”,並兼六國相印,威風八麵。但好景不長,其“合縱”即刻瓦解,蘇秦死於齊閔王車裂極刑。張儀受蘇秦“提攜”,做了秦國大夫,而當蘇秦死後,立刻推行他的“連橫”術,使蘇秦的合縱坦蕩無存。也為秦國最後統一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編輯本段
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人
中華五千年來人才濟濟,曆史上的傑出人才大都是師出名門。那麽,誰是曆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老師呢?是孔子嗎?不是。孔子雖有弟子三千,但姓名可考者是七十二位,這些學生除子貢可勉強稱為奇才外,大部分是賢德之士,知識多品行端而已,在曆史上並無大的作為。
奇才者,是能將知識最大限度地用於社會實踐之中並使之產生巨大威力之人,
鬼穀子像
[1]武可安邦,文能治國。博主劉繼興認為,這樣的人才,一生能培養出一個來,這個老師就足以驕傲一輩子。可有一個人共培養出四個驚天動地的不世奇才來,是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他就是鬼穀子先生。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魏國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穀,故世稱鬼穀先生。
我國傳統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說,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縱橫家”。鬼穀子被公認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見《孫龐演義》〕。
蘇秦、張儀是戰國時候的最為耀眼的兩顆政治明星,同時又是最為出色的兩大外交家。蘇秦配六國之相印到處遊說,聯合六國共抗強秦。一人同時任六個國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無第二人。張儀憑借著高超的智謀和辯術而成為秦國宰相,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使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蘇秦主張的是合縱策略,而張儀卻主張的是連橫策略,可以說兩個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馳的(可見鬼穀先生教育觀之先進,因材施教,主張學生個性化發展),但都一前一後達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將戰國後期各諸侯及天下形勢掌握於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馬遷曾經高度評價他們二人:”此兩人真傾危之士!”
孫臏與龐涓一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他倆後來都成了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著名戰例”圍魏救趙”就是在這對師兄弟間展開的。龐涓生不逢時,與軍事造詣極深的孫臏同時代,所以老敗給孫臏。加上他心胸狹窄陷害過孫臏,所以曆史上對他的評價不高。其實當時除孫臏外,龐涓的軍事才能可說是天下無敵。史載,龐涓在鬼穀子那裏快畢業時,正逢魏國招聘人才,他去一應試,就被魏王任命他為軍師兼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當時,他每戰必勝,每攻必克。魏國因擁有龐涓而威震天下,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去到魏國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打敗了當時非常強大的齊國軍隊!
孫臏更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畢業後受過不少磨難(曾被同門的龐涓陷害致殘),後來得到齊威王的賞識,一躍成為叱吒風雲、旋乾轉坤的英雄人物,名揚天下。他不僅打仗神威,而且在軍事理論研究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孫臏兵法》。孫臏和《孫臏兵法》,在曆史上久負盛名,一向與兵聖孫武和《孫子兵法》並稱”孫子”,至今猶以”兵聖兩孫子”的美稱載譽中外。在《漢書·藝文誌》中則更為明確,把《孫子兵法》列為所有兵書之首,而《孫臏兵法》則位居第二,在吳起兵法、範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兩大政治家、外交家蘇秦、張儀、兩大軍事家孫臏與龐涓均出自門下,鬼穀子的教師生涯真是風光!與現在終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師不同,鬼穀子還自編教材,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講養神蓄銳之道。《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誌,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由於鬼穀子所代表的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曆代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這與儒家思想長期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有關,是極其不公正的。
在鬼穀子的五百弟子中,最有名氣的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剩下的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馬錯、樂毅、範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魏僚等一個個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奈何沒有確切而權威的文獻記載,是以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當然,在古代向權威學習的事例並不少見,比如說孔子就曾向老子行弟子禮請教過學問,但並沒有師徒名分。也許那些弟子是記名弟子吧。按《東周列國》裏的說法:孫子是鬼穀子的好友,不是師徒關係!是以鬼穀子師從不詳。夫四時之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成功者退,將來者進;推陳出新,新陳代謝,往返反複,循環始終,生生不息,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有始必有終,君今日可以退矣!
縱橫術體係
個人對縱橫術的理解夫四時之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成功者退,
左傳入《國語入《戰國策》、《人物誌》、《長短經》、《智囊補》,以及曾國藩的《冰鑒》等等,編成一套,都是屬於縱橫術的範圍以內。
長短之學和太極拳的原理一樣,以四兩撥千斤的本事,“舉重若輕”,很重的東西拿不動,要想辦法,掌握力的巧妙,用一個指頭撥動一千斤的東西。
其中反經》最為經典融合諸子百家有各類書精要像不俅小子發的這些都有話說一句一個人是不可能學會所有兵法的三傑都各專一門而已
過來人的經驗:
別東搞一點兵法西搞一點邏輯詭辯成功學不求甚解小裏那樣的80後晃來晃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路路都通結果路路不通縱橫學皮毛之輩不懂無為強出頭自作聰明
再不就是裝道學先生比縱橫家高明的樣子再不就是玩法家權術批鬥和縱橫家誓不兩立的樣子玩什麽考據學說什麽偽書……至靜什麽?靜虛散人大哉?那樣的60後裝正經樹威風找快感虛偽先生假專家之名忽悠大眾其實自己是偽人根本不懂縱橫學甚至不會做人現實中可能是蟲子
這些都是彎路隻會把人越帶越遠聽的越多越糊塗
鬼穀子非一人乃鬼穀門門主書乃門人合一(很多內容合在一起)
鬼穀子乃無字天書需觸類旁通要聞一知十
共有九變一更化
1遊說說人範例《諫逐客書2縱橫兵學《張儀和司馬錯的爭論
3是致富奇書,裏麵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禦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製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隻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原文:“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譯文:《鬼穀子》捭闔第一
縱觀古今曆史,可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征作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是一樣的。
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所以,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麵的長處和短處。至於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區別的。所有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能進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
考察他們的有無與虛實,通過對他們嗜好和欲望的分析來揭示他們的誌向和意願。適當貶抑對方所說的話,當他們開放以後再反複考察,以便探察實情,切實把握對方言行的宗旨,讓對方先封閉而後開放,以便抓住有利時機。
或者開放,使之顯現;或者封閉,使之隱藏。開放使其顯現,是困為情趣相同;封閉使之隱藏,是因為誠意不一樣。
要區分什麽可行、什麽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計謀研究明白,計謀有與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須有主見,並區別對待,也要注意跟蹤對方的思想活動。
如果要開放,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封閉,最重要的是嚴守機密。由此可見周全與保密的重要,應當謹慎地遵循這些規律。
讓對方開放,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為了堅定他的誠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自謂封閉,或者是通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通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
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麵發生變化,通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
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複、反抗,都必須通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開放和封閉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考察這種變化,事物的吉兇,人們的命運都係於此。
口是心靈的門麵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誌、情欲、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的把守這個關口,以控製出入。
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
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欲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毀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
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凡是那此遵循“**”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麵來試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麵來遊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麵來遊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麽不能出去,沒有什麽不能進來,沒有什麽辦不成的。
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
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為,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陽的方麵,運動前進;陰的方麵,靜止、隱藏。陽的方麵,活動顯出;陰的方麵,隨行潛入。陽的方麵,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麵,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為陽。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複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複迴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複複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隻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幹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迴,隻好被牽著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複。
第六篇大意說:要想說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長短,比較優劣,自身才質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戰勝他人。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向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向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著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隻有對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麽人說什麽話,說什麽話就要采用什麽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穀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鬼穀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臥榻之上。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穀子走人內洞上榻休息,隻見金書閃著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穀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穀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仍曠世奇書。
鬼穀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
怎麽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麽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自然的。聖明君主,見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設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幾種,世可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權就要奪取,諸侯之間的征伐是不可勝數的,這時參與爭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攝。然後,令其或縱或橫,或南或北,或東或西,或反或複,聽我擺布。
鬼穀子後來發展成一個派別,鬼穀子的關門弟子為下一人鬼穀門老師,時代相傳在正史野史中最後提到鬼穀子的徒弟是袁天罡和李淳風,他們寫有《推背圖》,(這個可能是錯誤的,袁天罡和李淳風是唐代的怎麽可能是徒弟)不過鬼穀門最光彩燦爛的時代就是戰國中後期,鬼穀子一人看穿了整個時代的發展,也指導了整個時代的發展。
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麵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情是計謀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
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
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製。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麵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
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麵,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隻有這樣才不會窮困。
鬼穀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裏,相輔相成,鬼穀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穀子主張以圓略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鬼穀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秘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裏麵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穀子傳給計然、範蠡(即陶朱公)及呂不韋、白圭等人。
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裏麵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誌、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穀子以此秘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宏景諸人。
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麵術,裏麵講天武經;命數、麵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穀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穀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穀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鬼穀子為四徒弟測命
鬼穀子早年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請他占卜,他句句應驗如神,由此名聲大振。
在他眾多的弟子中,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四人聞名於世。龐涓學習兵法三年,自以為學成,聽說魏惠王重金招納將相,決定下山迴魏國應聘。鬼穀子恫察出他的心思,讓他到山上摘一朵花來,為他的前程算卦。當時是六月炎熱天,百花凋謝,龐涓隻尋到一支草花,他見花弱小,就把它丟棄在路中。但他再也找不出第二朵花來,隻得撿迴草花,藏在袖裏,迴來告訴師傅:沒有花。鬼穀子識破了龐涓袖裏的花,對他說“此花叫馬兜鈴,一開十二朵,也就是你榮華富貴的年份;花先前被你拋棄,被鬼穀太陽照曬已枯萎,‘鬼’旁著‘委’是魏,你必出仕於魏國。你剛才有欺人之心,要戒之。送你八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好自為之”。龐涓來到魏國,由相國王錯引見於魏惠王,正值庖丁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讚賞龐涓,封他為元帥職,應驗了“遇羊而榮”。後來,龐涓中了孫臏的埋伏,死在馬陵道,也應驗了“遇馬而卒”。
孫臏要告別師傅,鬼穀子也讓他去摘一朵花來。時九月季節,更無山花,孫臏順手把花瓶中的**遞給師傅,鬼穀子說“此花久在瓶中,已經殘缺,你有殘疾之難;但它久經風寒,並且長期供人觀賞,你並無大礙,而終究功成名就。我給你一個錦囊,危機時刻再打開”。孫臏原來叫孫賓,鬼穀子把他改為孫臏,預示了他腿殘的前兆,也是天意。孫臏到魏國,龐涓擔心其本領遠不如孫臏,而使計加害於孫臏,斷孫臏兩隻腳,孫臏為了活命,打開錦囊,乃是“詐瘋癲”,他於是裝瘋,躲過了龐涓的猜忌,迴到齊國,最終成就了他的功名。
蘇秦、張儀見二位師兄都下山了,也執意要走。鬼穀子為二人預言道“蘇秦先吉後兇,張儀先兇後吉,我看出孫、龐二人,勢不相容,有互為撕殺之苦;你二人應該互相推讓,各成名譽,以融同學之情。”。後來,蘇秦為趙國相位,“合縱抗秦”,並兼六國相印,威風八麵。但好景不長,其“合縱”即刻瓦解,蘇秦死於齊閔王車裂極刑。張儀受蘇秦“提攜”,做了秦國大夫,而當蘇秦死後,立刻推行他的“連橫”術,使蘇秦的合縱坦蕩無存。也為秦國最後統一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編輯本段
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人
中華五千年來人才濟濟,曆史上的傑出人才大都是師出名門。那麽,誰是曆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老師呢?是孔子嗎?不是。孔子雖有弟子三千,但姓名可考者是七十二位,這些學生除子貢可勉強稱為奇才外,大部分是賢德之士,知識多品行端而已,在曆史上並無大的作為。
奇才者,是能將知識最大限度地用於社會實踐之中並使之產生巨大威力之人,
鬼穀子像
[1]武可安邦,文能治國。博主劉繼興認為,這樣的人才,一生能培養出一個來,這個老師就足以驕傲一輩子。可有一個人共培養出四個驚天動地的不世奇才來,是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他就是鬼穀子先生。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魏國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穀,故世稱鬼穀先生。
我國傳統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說,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縱橫家”。鬼穀子被公認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見《孫龐演義》〕。
蘇秦、張儀是戰國時候的最為耀眼的兩顆政治明星,同時又是最為出色的兩大外交家。蘇秦配六國之相印到處遊說,聯合六國共抗強秦。一人同時任六個國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無第二人。張儀憑借著高超的智謀和辯術而成為秦國宰相,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使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蘇秦主張的是合縱策略,而張儀卻主張的是連橫策略,可以說兩個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馳的(可見鬼穀先生教育觀之先進,因材施教,主張學生個性化發展),但都一前一後達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將戰國後期各諸侯及天下形勢掌握於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馬遷曾經高度評價他們二人:”此兩人真傾危之士!”
孫臏與龐涓一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他倆後來都成了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著名戰例”圍魏救趙”就是在這對師兄弟間展開的。龐涓生不逢時,與軍事造詣極深的孫臏同時代,所以老敗給孫臏。加上他心胸狹窄陷害過孫臏,所以曆史上對他的評價不高。其實當時除孫臏外,龐涓的軍事才能可說是天下無敵。史載,龐涓在鬼穀子那裏快畢業時,正逢魏國招聘人才,他去一應試,就被魏王任命他為軍師兼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當時,他每戰必勝,每攻必克。魏國因擁有龐涓而威震天下,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去到魏國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打敗了當時非常強大的齊國軍隊!
孫臏更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畢業後受過不少磨難(曾被同門的龐涓陷害致殘),後來得到齊威王的賞識,一躍成為叱吒風雲、旋乾轉坤的英雄人物,名揚天下。他不僅打仗神威,而且在軍事理論研究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孫臏兵法》。孫臏和《孫臏兵法》,在曆史上久負盛名,一向與兵聖孫武和《孫子兵法》並稱”孫子”,至今猶以”兵聖兩孫子”的美稱載譽中外。在《漢書·藝文誌》中則更為明確,把《孫子兵法》列為所有兵書之首,而《孫臏兵法》則位居第二,在吳起兵法、範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兩大政治家、外交家蘇秦、張儀、兩大軍事家孫臏與龐涓均出自門下,鬼穀子的教師生涯真是風光!與現在終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師不同,鬼穀子還自編教材,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講養神蓄銳之道。《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誌,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由於鬼穀子所代表的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曆代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這與儒家思想長期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有關,是極其不公正的。
在鬼穀子的五百弟子中,最有名氣的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剩下的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馬錯、樂毅、範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魏僚等一個個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奈何沒有確切而權威的文獻記載,是以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當然,在古代向權威學習的事例並不少見,比如說孔子就曾向老子行弟子禮請教過學問,但並沒有師徒名分。也許那些弟子是記名弟子吧。按《東周列國》裏的說法:孫子是鬼穀子的好友,不是師徒關係!是以鬼穀子師從不詳。夫四時之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成功者退,將來者進;推陳出新,新陳代謝,往返反複,循環始終,生生不息,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有始必有終,君今日可以退矣!
縱橫術體係
個人對縱橫術的理解夫四時之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成功者退,
左傳入《國語入《戰國策》、《人物誌》、《長短經》、《智囊補》,以及曾國藩的《冰鑒》等等,編成一套,都是屬於縱橫術的範圍以內。
長短之學和太極拳的原理一樣,以四兩撥千斤的本事,“舉重若輕”,很重的東西拿不動,要想辦法,掌握力的巧妙,用一個指頭撥動一千斤的東西。
其中反經》最為經典融合諸子百家有各類書精要像不俅小子發的這些都有話說一句一個人是不可能學會所有兵法的三傑都各專一門而已
過來人的經驗:
別東搞一點兵法西搞一點邏輯詭辯成功學不求甚解小裏那樣的80後晃來晃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路路都通結果路路不通縱橫學皮毛之輩不懂無為強出頭自作聰明
再不就是裝道學先生比縱橫家高明的樣子再不就是玩法家權術批鬥和縱橫家誓不兩立的樣子玩什麽考據學說什麽偽書……至靜什麽?靜虛散人大哉?那樣的60後裝正經樹威風找快感虛偽先生假專家之名忽悠大眾其實自己是偽人根本不懂縱橫學甚至不會做人現實中可能是蟲子
這些都是彎路隻會把人越帶越遠聽的越多越糊塗
鬼穀子非一人乃鬼穀門門主書乃門人合一(很多內容合在一起)
鬼穀子乃無字天書需觸類旁通要聞一知十
共有九變一更化
1遊說說人範例《諫逐客書2縱橫兵學《張儀和司馬錯的爭論
3是致富奇書,裏麵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