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第一槍,後麵的膽子都大起來。
各家醫院,陸陸續續,骨盆髖臼骨折的手術都開台,不到一個月,這個手術類別的十幾種手術,全部都做完。
陳歌因為髖臼骨折手術止血不徹底,骨折複位時無效動作和重複動作太多,被扣分,從南部賽區的滿分陣營掉落。
手術中,經常出現無效動作或重複動作,這是術者不熟練,或者經驗不足,遇上困難束手無策的表現,這些動作會浪費大量時間,打亂手術節奏,讓手術難以正常推進。
無效動作,是對手術沒有任何益處的動作,比如手術遇上困難,不停地更換器械,這些器械更換沒有明確目的,隻是為了拖延時間,以思考對策,調整情緒。
或者有些主刀埋怨助手配合不當,這也是心虛和沒有信心的表現,助手表現不好,主刀可以幫助糾正,而不是埋怨。
總之,這些動作,對手術沒有實質性幫助,隻是浪費時間。
重複動作,本來一次可以完成的操作,進行反複操作,這跟無效動作的起源和後果類似。
在金刀獎的區域賽中,一旦出現無效或重複動作,就會被扣分,但是在全國賽中,不會因此扣分。
原因很簡單,區域賽考察的手術都是基礎手術,如果出現無效或重複動作,說明基本手術沒有達到應有的優秀水平。
而全國賽的手術,大多是高難度手術,麵對這些手術,遇到困難,暫時休息,或者出現無效重複動作,情有可原,高難度手術遇到困難,隻要你能夠解決就被認為足夠優秀。
南部賽區,現在隻有宋子墨、蘇南晨、林浩滿分,隻要這三支團隊不失誤,他們出線的希望最大。
不過也有可能,有的團隊在後麵的手術被扣分,讓落後者趕上來。
每屆比賽都有這種情況,一直領先的團隊因為失誤,被後麵的團隊趕上來。
越過骨盆髖臼骨折,後麵的脊柱骨折反而好做一些,骨盆髖臼骨折是一個坎,很多人在這裏扣分。
區域賽脊柱骨折重點是胸腰椎的後路手術,脊柱後路手術,最關鍵的還是椎弓根置釘技術,大家覺得比骨盆髖臼骨折更加輕鬆。
下一輪開始脊柱骨折手術的比賽,宋子墨已經挑選了病例,將手術計劃也繪好圖,交到楊平這裏,如果沒有問題,他下午在例行的科室會議上要匯報講解。
手術繪圖剛剛看到一半,張教授打電話過來,他在門診收了一個特殊病人,馬上到科室,讓楊平去示教室等。
張教授說的特殊病人,肯定不是什麽達官富豪,他口中的特殊病人,那是病情嚴重或者罕見。
楊平收拾好手術繪圖,用一本骨科專著壓在辦公桌上,去示教室等張教授。
去示教室,因為示教室有一塊很大的專業閱片屏幕,這塊屏幕用於教學的,所以比辦公室的大,更加方便閱片。
大概十幾分鍾,病人出現在門口,被小莫用輪椅推著進來,後麵跟著張教授,還有一個婦女,背著行李包,應該是病人的家屬。
如果楊平不是在係統空間見過這種病人,一定會驚訝得掉下巴。
任何人,任何脊柱外科醫生,看到這種病人,都會受到強烈的震撼。
整個人蜷縮一團,像蔥卷,又像麻花,整個腰卷曲起來,頭從大腿一側扭過,臉貼近自己的臀部。
脊柱呈扭曲像麻花一樣,整個人折疊超過一百八十度,這還不算,在折疊的同時,又扭麻花一般扭轉著。
雙側髖關節和膝關節都僵硬,處於屈曲畸形狀態,輪椅上,病人縮成複雜的一團,像一個麻花球。
這種折疊畸形,已經找不到現有醫學名來描述,如果要用形象的詞語來表達,“麻花”還不夠大意,“麻花球折疊”---才能描敘這種誇張的畸形。
現實中居然也有這樣嚴重的病例,楊平以為隻有係統空間的魔鬼訓練,才會出現這種極度脊柱畸形的病例。
病人剛剛一路進來,招來了好多好奇的人,大家圍在示教室門口,七嘴八舌,低聲議論,還有人拿出手機拍照。
有些剛剛做完手術不久,拄著拐杖的,扶著助行器的,三步並兩步,往這邊趕來看熱鬧,有護士跟在後麵驅散大家。
韓主任從分開的人群中間進來,迴頭跟正勸離大家的護士說:“讓大家別圍著,小莫,關上門。”
研究生小莫,立刻將示教室的門關上,將那些好奇的目光擋在門外。
老韓也不由得一驚,碰到過折刀畸形的,這種麻花球一樣的,從來沒見過。
“這是盧鋼,男,二十二歲,發現脊柱畸形十四年,嚴重程度不用我說了,他走了很多醫院,帝都魔都,全國哪裏都去了,人家都說不行,過來找我,我也沒見過這麽嚴重的,小夥子剛大學畢業,還想娶老婆過日子,大家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治?究竟怎麽治?”
這種情況,居然還讀了大學,而且大學畢業了?這十幾年怎麽過來的,楊平不由得敬佩這個病人。
“平時生活能自理嗎?”雖然知道這種情況不能自理,韓主任還是要問問。
“這是盧鋼的母親,這是我們科的韓教授、楊醫生。”張教授介紹,讓大家坐下聊。
盧鋼的母親,五十多歲,皮膚黝黑,但是眉宇之間露出一絲倔強,這應該就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吧。
她說:“他可以走,吃飯隻能在地上吃,我盛好飯,將碗放到地上,他可以自己吃,大小便都可以自己自理,但要特殊的便椅。”
“小鋼,你走給醫生看看!”
母親將盧鋼從輪椅抱下來,盧鋼表演用雙手雙腳,四肢著地支撐身體行走,像螃蟹一樣,走起來不錯,但是因為扭曲畸形,四個肢體不平衡,走起來,一高一低,比較慢。
“走路像螃蟹,不太好看;吃飯隻能在地上吃,以前家裏養貓養狗,它們經常跟我搶吃,後來不養貓也不養狗,吃飯沒困難;大小便,家裏廁所和便椅是特製的,方便很多,出去上洗手間很困難,不過我很少出去。”盧鋼自嘲地說。
他的臉貼著臀部,因為脊柱在折疊的同時,還有螺旋扭曲,所以能夠側出一點臉,這一點側臉正好方便他吃飯,不過應該吃飯十分困難。
“可以了,休息一會,從八歲開始就這樣?”韓主任打手勢讓他停下來。
“八歲身體就開始就彎曲,剛開始沒這麽嚴重,幾年時間就變這樣,成了麻花團子。”
這些年,這小夥子怎麽過來的,聽他自嘲的語氣,似乎還很樂觀。
盧媽媽掏出手帕擦眼淚:“我們這些年到處找醫院治病,聽說哪裏治這病厲害,就往哪裏去,但是都沒用。”
“醫生,麻煩幫幫忙,我還想娶老婆生兒子,讓我媽抱孫子呢。”盧鋼打趣地說。
惹得大家都笑起來,小夥子很開朗,一點也沒有愁苦的樣子。
盧媽媽是單親母親,盧鋼的父親在他六歲時去世了,母親為了盧鋼,一直沒有改嫁,靠推著三輪車賣包子掙錢,將他拉扯大,還送上大學。
“小莫,把他片子調出來。”張教授叫小莫。
小莫已經打開電腦,把盧鋼的ct掃描和三維重建調出來。
整個人比蜷縮在子宮的胎兒還緊湊,尤其脊柱完全對折超過一百八十度,然後在立體空間又呈現螺旋形畸形,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全是嚴重畸形狀態,更可怕的是上頸椎也是畸形狀態,雙側髖關節膝關節也僵硬,髖關節處於脫位狀態,一塌糊塗,全身唯有雙上肢還算正常。
要將這個人打開、理順、拉平、矯正,做一個可以直立的人,太難!
尤其脊柱的矯形風險極高,一旦出問題,不是死亡就是癱瘓。
要是做手術,氣管插管很難插進去,所以麻醉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他全國跑遍了,該去的都去了,都不行,過來找我碰碰運氣,能做不?”張教授指著屏幕上的ct三維重建,問韓主任。
其他醫院的專家建議也沒有錯,不做手術,還可以用這種狀態活下去,如果手術失敗,可能失去生命,或者癱瘓。
“醫生,就算再大的風險,我也願意去爭取!”盧鋼斬釘截鐵。
他的母親情真意切地說:“我現在五十多了,總有走的一天,等我走了,誰來照顧他,所以我想趁現在還年輕,讓他把手術做了,能夠像正常人一樣過日子,我就心滿意足,這輩子就沒有牽掛了。”
聽著母親這番話,盧鋼沉默不語。
是的,母親太難了,她擔心自己離開的那天,自己無法單獨活下去,要不是母親的悉心照顧,自己那能活到現在。
“這在世界上沒有先例,胸腰椎的矯形可能隻是麵臨癱瘓,頸椎的矯形麵臨的是生命危險,你看,最危險的是上頸椎的畸形,這裏是唿吸和循環中樞所在,一旦出問題,你會留在手術台上。”
韓主任鄭重地說,經過簡單地交談,他已經確定小夥子的堅毅,無需含含糊糊。
“隻要有一線希望,我就想爭取,我想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冒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
冒著生命危險,就是希望能夠抬起頭,直起身體,要求就這麽簡單。
“你考慮好了?”
“我們考慮了幾年。”
“小楊,怎麽樣?”韓主任問楊平的意見。
這手術,很難,但不是不能做,最多自己到係統空間專門做幾百例同類的手術,以加強訓練,實在不行,風險再高,自己還有手術模擬加持呢。
“收住院吧!”
收住院吧!多麽簡單的一句話,可在韓主任心裏,這是他聽過的醫生最霸氣的話。
可是,韓主任不是問他能不能做,隻是問他的意見,楊平現在這話意思,自己能做,可以收住院。
韓主任自從帶楊平上台做脊柱側彎矯形,現在楊平還沒有主刀這類手術,不過科裏已經有一個脊柱側彎的病人,韓主任準備讓楊平做。
一個從沒做過,或者剛學脊柱側彎矯形手術的醫生,怎麽可能拿下這麽大的手術,太誇張了。
可是,楊平做的誇張事情還少嗎?
學術會那台手術,不也是世界罕見,他卻鬼使神差地拿下來。
奇跡,這是個不斷創造奇跡,已經脫離常理的人。
他吹過的牛,都實現了。
“行!”韓主任拍板。
張教授看這兩人拍板了,自己當然支持。
“先讓車醫生給他進行一些唿吸、肌力和牽拉訓練,為手術做好準備,完善術前檢查,因為手術將會影響脊髓、心肺等功能,究竟能夠耐受多大的矯正程度,是個未知數,這要好好的評估,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手術隻能分期做,前前後後沒半年不行。”
“如果可以,就讓這個病例做金刀獎的病例,正好他涉及頸椎、胸椎和腰椎的矯形,還要做骨盆旋轉截骨矯形,很可能還要做雙髖雙膝人關節置換---”楊平說。
這台手術做金刀獎病例,這不是自己給自己出難題嗎?
哪有這樣的,別人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都是盡量挑經典的案例。
楊平專注地看屏幕上的ct三維重建。
韓主任和張教授兩人四目相對,這小子可還沒做過這種手術呀,而且這是全世界沒有先例。
本來張老的意思,找韓主任一起商量,他們倆動手做,叫楊平過來,不過是讓他看看這罕見病例,長長見識。
這小子這架勢,是打算自己來主刀,還要放到金刀獎上去做。
“我收住院了?”張教授問道。
“收吧!”韓主任的手指敲打自己的大腿。
各家醫院,陸陸續續,骨盆髖臼骨折的手術都開台,不到一個月,這個手術類別的十幾種手術,全部都做完。
陳歌因為髖臼骨折手術止血不徹底,骨折複位時無效動作和重複動作太多,被扣分,從南部賽區的滿分陣營掉落。
手術中,經常出現無效動作或重複動作,這是術者不熟練,或者經驗不足,遇上困難束手無策的表現,這些動作會浪費大量時間,打亂手術節奏,讓手術難以正常推進。
無效動作,是對手術沒有任何益處的動作,比如手術遇上困難,不停地更換器械,這些器械更換沒有明確目的,隻是為了拖延時間,以思考對策,調整情緒。
或者有些主刀埋怨助手配合不當,這也是心虛和沒有信心的表現,助手表現不好,主刀可以幫助糾正,而不是埋怨。
總之,這些動作,對手術沒有實質性幫助,隻是浪費時間。
重複動作,本來一次可以完成的操作,進行反複操作,這跟無效動作的起源和後果類似。
在金刀獎的區域賽中,一旦出現無效或重複動作,就會被扣分,但是在全國賽中,不會因此扣分。
原因很簡單,區域賽考察的手術都是基礎手術,如果出現無效或重複動作,說明基本手術沒有達到應有的優秀水平。
而全國賽的手術,大多是高難度手術,麵對這些手術,遇到困難,暫時休息,或者出現無效重複動作,情有可原,高難度手術遇到困難,隻要你能夠解決就被認為足夠優秀。
南部賽區,現在隻有宋子墨、蘇南晨、林浩滿分,隻要這三支團隊不失誤,他們出線的希望最大。
不過也有可能,有的團隊在後麵的手術被扣分,讓落後者趕上來。
每屆比賽都有這種情況,一直領先的團隊因為失誤,被後麵的團隊趕上來。
越過骨盆髖臼骨折,後麵的脊柱骨折反而好做一些,骨盆髖臼骨折是一個坎,很多人在這裏扣分。
區域賽脊柱骨折重點是胸腰椎的後路手術,脊柱後路手術,最關鍵的還是椎弓根置釘技術,大家覺得比骨盆髖臼骨折更加輕鬆。
下一輪開始脊柱骨折手術的比賽,宋子墨已經挑選了病例,將手術計劃也繪好圖,交到楊平這裏,如果沒有問題,他下午在例行的科室會議上要匯報講解。
手術繪圖剛剛看到一半,張教授打電話過來,他在門診收了一個特殊病人,馬上到科室,讓楊平去示教室等。
張教授說的特殊病人,肯定不是什麽達官富豪,他口中的特殊病人,那是病情嚴重或者罕見。
楊平收拾好手術繪圖,用一本骨科專著壓在辦公桌上,去示教室等張教授。
去示教室,因為示教室有一塊很大的專業閱片屏幕,這塊屏幕用於教學的,所以比辦公室的大,更加方便閱片。
大概十幾分鍾,病人出現在門口,被小莫用輪椅推著進來,後麵跟著張教授,還有一個婦女,背著行李包,應該是病人的家屬。
如果楊平不是在係統空間見過這種病人,一定會驚訝得掉下巴。
任何人,任何脊柱外科醫生,看到這種病人,都會受到強烈的震撼。
整個人蜷縮一團,像蔥卷,又像麻花,整個腰卷曲起來,頭從大腿一側扭過,臉貼近自己的臀部。
脊柱呈扭曲像麻花一樣,整個人折疊超過一百八十度,這還不算,在折疊的同時,又扭麻花一般扭轉著。
雙側髖關節和膝關節都僵硬,處於屈曲畸形狀態,輪椅上,病人縮成複雜的一團,像一個麻花球。
這種折疊畸形,已經找不到現有醫學名來描述,如果要用形象的詞語來表達,“麻花”還不夠大意,“麻花球折疊”---才能描敘這種誇張的畸形。
現實中居然也有這樣嚴重的病例,楊平以為隻有係統空間的魔鬼訓練,才會出現這種極度脊柱畸形的病例。
病人剛剛一路進來,招來了好多好奇的人,大家圍在示教室門口,七嘴八舌,低聲議論,還有人拿出手機拍照。
有些剛剛做完手術不久,拄著拐杖的,扶著助行器的,三步並兩步,往這邊趕來看熱鬧,有護士跟在後麵驅散大家。
韓主任從分開的人群中間進來,迴頭跟正勸離大家的護士說:“讓大家別圍著,小莫,關上門。”
研究生小莫,立刻將示教室的門關上,將那些好奇的目光擋在門外。
老韓也不由得一驚,碰到過折刀畸形的,這種麻花球一樣的,從來沒見過。
“這是盧鋼,男,二十二歲,發現脊柱畸形十四年,嚴重程度不用我說了,他走了很多醫院,帝都魔都,全國哪裏都去了,人家都說不行,過來找我,我也沒見過這麽嚴重的,小夥子剛大學畢業,還想娶老婆過日子,大家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治?究竟怎麽治?”
這種情況,居然還讀了大學,而且大學畢業了?這十幾年怎麽過來的,楊平不由得敬佩這個病人。
“平時生活能自理嗎?”雖然知道這種情況不能自理,韓主任還是要問問。
“這是盧鋼的母親,這是我們科的韓教授、楊醫生。”張教授介紹,讓大家坐下聊。
盧鋼的母親,五十多歲,皮膚黝黑,但是眉宇之間露出一絲倔強,這應該就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吧。
她說:“他可以走,吃飯隻能在地上吃,我盛好飯,將碗放到地上,他可以自己吃,大小便都可以自己自理,但要特殊的便椅。”
“小鋼,你走給醫生看看!”
母親將盧鋼從輪椅抱下來,盧鋼表演用雙手雙腳,四肢著地支撐身體行走,像螃蟹一樣,走起來不錯,但是因為扭曲畸形,四個肢體不平衡,走起來,一高一低,比較慢。
“走路像螃蟹,不太好看;吃飯隻能在地上吃,以前家裏養貓養狗,它們經常跟我搶吃,後來不養貓也不養狗,吃飯沒困難;大小便,家裏廁所和便椅是特製的,方便很多,出去上洗手間很困難,不過我很少出去。”盧鋼自嘲地說。
他的臉貼著臀部,因為脊柱在折疊的同時,還有螺旋扭曲,所以能夠側出一點臉,這一點側臉正好方便他吃飯,不過應該吃飯十分困難。
“可以了,休息一會,從八歲開始就這樣?”韓主任打手勢讓他停下來。
“八歲身體就開始就彎曲,剛開始沒這麽嚴重,幾年時間就變這樣,成了麻花團子。”
這些年,這小夥子怎麽過來的,聽他自嘲的語氣,似乎還很樂觀。
盧媽媽掏出手帕擦眼淚:“我們這些年到處找醫院治病,聽說哪裏治這病厲害,就往哪裏去,但是都沒用。”
“醫生,麻煩幫幫忙,我還想娶老婆生兒子,讓我媽抱孫子呢。”盧鋼打趣地說。
惹得大家都笑起來,小夥子很開朗,一點也沒有愁苦的樣子。
盧媽媽是單親母親,盧鋼的父親在他六歲時去世了,母親為了盧鋼,一直沒有改嫁,靠推著三輪車賣包子掙錢,將他拉扯大,還送上大學。
“小莫,把他片子調出來。”張教授叫小莫。
小莫已經打開電腦,把盧鋼的ct掃描和三維重建調出來。
整個人比蜷縮在子宮的胎兒還緊湊,尤其脊柱完全對折超過一百八十度,然後在立體空間又呈現螺旋形畸形,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全是嚴重畸形狀態,更可怕的是上頸椎也是畸形狀態,雙側髖關節膝關節也僵硬,髖關節處於脫位狀態,一塌糊塗,全身唯有雙上肢還算正常。
要將這個人打開、理順、拉平、矯正,做一個可以直立的人,太難!
尤其脊柱的矯形風險極高,一旦出問題,不是死亡就是癱瘓。
要是做手術,氣管插管很難插進去,所以麻醉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他全國跑遍了,該去的都去了,都不行,過來找我碰碰運氣,能做不?”張教授指著屏幕上的ct三維重建,問韓主任。
其他醫院的專家建議也沒有錯,不做手術,還可以用這種狀態活下去,如果手術失敗,可能失去生命,或者癱瘓。
“醫生,就算再大的風險,我也願意去爭取!”盧鋼斬釘截鐵。
他的母親情真意切地說:“我現在五十多了,總有走的一天,等我走了,誰來照顧他,所以我想趁現在還年輕,讓他把手術做了,能夠像正常人一樣過日子,我就心滿意足,這輩子就沒有牽掛了。”
聽著母親這番話,盧鋼沉默不語。
是的,母親太難了,她擔心自己離開的那天,自己無法單獨活下去,要不是母親的悉心照顧,自己那能活到現在。
“這在世界上沒有先例,胸腰椎的矯形可能隻是麵臨癱瘓,頸椎的矯形麵臨的是生命危險,你看,最危險的是上頸椎的畸形,這裏是唿吸和循環中樞所在,一旦出問題,你會留在手術台上。”
韓主任鄭重地說,經過簡單地交談,他已經確定小夥子的堅毅,無需含含糊糊。
“隻要有一線希望,我就想爭取,我想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冒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
冒著生命危險,就是希望能夠抬起頭,直起身體,要求就這麽簡單。
“你考慮好了?”
“我們考慮了幾年。”
“小楊,怎麽樣?”韓主任問楊平的意見。
這手術,很難,但不是不能做,最多自己到係統空間專門做幾百例同類的手術,以加強訓練,實在不行,風險再高,自己還有手術模擬加持呢。
“收住院吧!”
收住院吧!多麽簡單的一句話,可在韓主任心裏,這是他聽過的醫生最霸氣的話。
可是,韓主任不是問他能不能做,隻是問他的意見,楊平現在這話意思,自己能做,可以收住院。
韓主任自從帶楊平上台做脊柱側彎矯形,現在楊平還沒有主刀這類手術,不過科裏已經有一個脊柱側彎的病人,韓主任準備讓楊平做。
一個從沒做過,或者剛學脊柱側彎矯形手術的醫生,怎麽可能拿下這麽大的手術,太誇張了。
可是,楊平做的誇張事情還少嗎?
學術會那台手術,不也是世界罕見,他卻鬼使神差地拿下來。
奇跡,這是個不斷創造奇跡,已經脫離常理的人。
他吹過的牛,都實現了。
“行!”韓主任拍板。
張教授看這兩人拍板了,自己當然支持。
“先讓車醫生給他進行一些唿吸、肌力和牽拉訓練,為手術做好準備,完善術前檢查,因為手術將會影響脊髓、心肺等功能,究竟能夠耐受多大的矯正程度,是個未知數,這要好好的評估,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手術隻能分期做,前前後後沒半年不行。”
“如果可以,就讓這個病例做金刀獎的病例,正好他涉及頸椎、胸椎和腰椎的矯形,還要做骨盆旋轉截骨矯形,很可能還要做雙髖雙膝人關節置換---”楊平說。
這台手術做金刀獎病例,這不是自己給自己出難題嗎?
哪有這樣的,別人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都是盡量挑經典的案例。
楊平專注地看屏幕上的ct三維重建。
韓主任和張教授兩人四目相對,這小子可還沒做過這種手術呀,而且這是全世界沒有先例。
本來張老的意思,找韓主任一起商量,他們倆動手做,叫楊平過來,不過是讓他看看這罕見病例,長長見識。
這小子這架勢,是打算自己來主刀,還要放到金刀獎上去做。
“我收住院了?”張教授問道。
“收吧!”韓主任的手指敲打自己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