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自救了……


    周日入v,然後努力加更加更加更……


    還有希望小天使們對我不離不棄了……


    第24章 與人為善


    高隊長放出去話兒給周邊的屯子,那意思,各人過各人的日子,差不多就行了,真要逼急了,想找誰點兒麻煩找不著啊?光高官屯有“毛病”啊?這年月,隨便給人安個罪名還不容易啊。


    還真就沒人敢把高官屯往死裏逼了,開不開荒的,別人家的事兒,沒人再嘚吧了。把人家一家的口糧都給沒收了,這就已經是把人得罪死了,真要讓高官屯的人知道的是誰幹的,那可會拚命的。犯不上了。


    明子去年提出來的種經濟作物的意見,爹已經考慮了大半年,已經考慮成熟了。再加上地瓜。今年,關家三畝多的自留地裏,留了兩畝地種地瓜,剩下的一畝多地,早早的就栽上了蒜。等到五月的時候,再種大白菜。今年是第一年,爹說先少種一點試試。


    開荒地也沒有如往年一樣種高粱和大黃米,除了留了一畝地種土豆,都種上了玉米,誰知道到秋又是什麽形勢啊,萬一再把口糧給沒收了咋整 ,肯定得先保證家裏的口糧。


    去年關家在自留地種地瓜的事兒,全屯子的人都知道,雖然後來關家瞞得緊,沒人知道確切的產量,但是就按一千斤的產量算,也比大苞米強得多。雖然沒有土豆產量高,但是總不能全年都吃土豆吧。再說了,誰也不傻,看關家今年留了更多的地種地瓜,就知道露出去的產量有水份了。


    所以,今天,全高官屯都開始種地瓜。多的種上一畝兩畝,少的種上三隴五隴。對於明子爹早早的就在自留地裏栽了那麽多蒜的行為,也沒人像去年笑話他家為了哄孩子拿好地種地瓜了,全都在觀望。知道他家跟宋知青關係好,明子又是宋知青的學生,沒準人家城裏的文化人給支什麽招兒了呢!


    進了五月,去年的存糧基本上吃完了,可是新糧還得三四個月才能下來。高官屯的苦日子可就開始了。


    都知道今年日子不好熬,養豬養家禽的人家就少。原本都是挖來喂豬喂雞鴨鵝的野菜,今年都上了飯桌。一多半的野菜兌上一點兒糧食,做成野菜餑餑,就是大部分人家的日常主食了。八爺爺家連野菜餑餑甚至都不能頓頓吃,一天還得喝一頓野菜粥。


    屯子裏場院邊上有幾棵老榆樹,往年的榆樹錢兒都讓孩子們當零嘴兒吃了,今年,早早的各家大人都看著那幾棵樹呢。別說是榆樹錢兒了,連榆樹葉子,後來都被擼幹淨了。


    明子娘早早就囑咐了小文哥,不讓他再熊別人家孩子的野菜,也不讓他去搶榆樹錢兒。自家的糧食夠吃了,不能再去搶別人救命的吃食。小文哥還是很聽娘的話的。果然沒有再熊人。


    地瓜七月的時候就長得有胡蘿卜大小了,餓急了的人家,哪裏還能等到入冬,早早的就開始在地裏挖地瓜吃。還有那地瓜葉子,也都當菜吃了。


    明子想起前世,南方人好像真的把紅薯葉子當菜吃的。


    野菜挖不到了,光是米糠和麥麩子哪夠家裏的牲口吃的,那地瓜葉子,就成了牲口們的口糧了。


    高官屯日子過得難,可是,外麵過得更難。


    三姨家靠著鬆花江,還能打點魚吃。四姨家就沒那麽好運氣了。地裏糧食產量少,人口多,還不敢開荒地,年年餓得要吃樹皮,吃苞米葉子。好幾十裏的路,走一整天才能走到高官屯兒,來借糧食。


    自家的親妹子,明子娘不可能看著她挨餓不管,年年都要給準備些糧食。多了四姨也背不動,一次就能拿個三四十斤,一年得來上兩三迴。實在餓得狠了,一個月就能來上一迴。


    今年高屯官兒出事兒了,四姨是知道的,所以前麵幾個月就沒來借糧食,一直到七月,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才來了一趟。明子娘給裝了三十斤玉米迴去。


    還有堂姑姑家,沒有四姨家那麽慘,但也是吃不飽的。堂姑姑迴娘家,走的時候,說什麽也不要明子娘給準備的糧食。


    這兩家是每年要接濟的大戶,還有木王堡和大房身的遠房親戚,每年也總有那麽幾家來三斤五斤的“借”糧食。今年來得也少了。


    遠處的親戚都接濟了,近處的就更得接濟了。


    八爺爺是沒有臉麵開口跟明子娘借糧食的,過去兩個人吵過多少次,他那話都說絕了,這時候哪裏能張開嘴啊!他是張不開嘴了,但是他能鼓動八奶奶和他家的幾個孩子張嘴啊。


    八奶奶可不知道什麽麵子不麵子的,你就打她一頓,迴頭兒人家都能當沒事兒似的跟你樂嗬嗬的嘮磕。沒臉沒皮說的就是那樣的人。


    她時不常的就跟明子娘要點兒糠要點兒米啥的,十迴裏明子娘總得給上那麽一兩迴。總不能真看著他們餓著吧?


    還有那些堂姑堂叔,特別是小的那幾個,餓狠了就來明子家找她們嫂子要吃的。明子娘心善,跟大人再有矛盾,不會跟孩子置氣,就囑咐大姐,做飯的時候,多貼兩個餅子,東院兒的孩子來找吃食的時候,好拿給他們。


    就這樣,這一整年,八爺爺家那三個最小的孩子,基本算是明子爹娘在養活著。


    陸雪蓮去年賣布的時候算是幫了明子家的幫,他們三兄妹跟從家都是後搬來的,沒有分自留地,開荒也沒開出來多少,屯子裏餓得最苦的就是他們兩家。二姐時不時的就會拿點兒地瓜粉或是陳玉米偷偷交給雪蓮,有時候也幫著她挖點兒野菜,雪蓮去年掙了些錢,再從供銷社買上點糧食,將將巴巴的,三兄妹不至於餓死。秋收之前,她與她二哥倒底還是搬去了他們姥姥家那邊兒。那邊兒在省城郊區,還能偷偷買賣點東西,日子比高官屯好過點。


    五月初,明子家在蒜地野種大白菜的時候,屯子裏的人才明白他家要幹什麽,都後悔當初沒跟著一起種,可是現種是來不及了,先觀望一年正好。那之後,明子家的蒜地就成了全屯人最關注的地方,比關家自己人看得都緊。


    五月末,蒜起出來了,一畝多的地,起了兩千多斤鮮蒜。隴溝裏的白菜長得跟別家菜地裏的白菜看著也沒差什麽。


    這個年代,是不賣鮮蒜的,都是把鮮蒜編成一捆一捆的,曬成幹蒜才賣的。關家起蒜辮蒜的時候,正好不是農忙,半屯子的人都來幫忙。一天就把蒜運迴家了,三天就辮完晾上了。特別是陸家那三兄妹,比自家的活幹得都上心。


    這也看出來,明子娘平時與人為善的好處了。今年日子過得苦,明子家基本沒怎麽搶野菜,大家心裏都有數兒著呢!


    大家夥幫著幹活兒的那幾天,明子娘說什麽也沒讓人家白忙活,都是家裏供飯的。一天兩頓,中飯和晚飯。都是純糧食的玉米麵餅子,菜就是白菜燉土豆。管飽。


    這一年的秋天,家家戶戶早早就把開荒地裏的糧食收迴家藏起來了,大地裏的玉米都沒人管,到秋收的時間了,上麵沒有令兒下來的時候,高官屯也不動手收地。一直到公社叫了高隊長去,明確的通知他,按正常規定分糧之後,生產隊才開始收糧。


    從那年之後,生產隊的糧食就再也沒打夠一人三百六的產量過。


    大地收完了,就該收自留地裏的白菜了,明子家的白菜產量一點兒都沒比別人家少。這下子,大家夥可都學會了,全都躍躍欲試的等著明年也套著種呢!


    等到收地瓜的時候,不用再瞞著產量了,家家都種了,就沒啥可瞞的了。


    明子家的兩畝地瓜,收了七千斤。


    屯子裏早早就開始挖地瓜的人家,收成自然就差些,好在今年的口糧分下來了。不用光指著這些過活了。


    等到地都收拾完了,大家夥一算收成,這一年,居然比往年收成都多。加上分的口糧,明年肯定都能吃得飽了。


    不管怎麽說,改變是因為明子而起的。在人們樸實的思想裏,都認為,明子是整個高官屯兒的福星。小福星沒事兒在屯子裏遛彎兒的時候,就總能得到各位嬸子伯娘嫂子姨的投喂,誰家有好吃的,都能想著給明子送一份兒。


    入冬之後,明子娘遭遇了一次特別鬧心的重擊,直接過了醫院住了一周才出院。


    事情跟明子姥姥和小姨有關。明子姥姥自打十年前改嫁給了靠山鎮的沈老海,這些年日子過得敢還算舒心,沈家在靠山鎮是大戶,沈老海又是大隊長,日子並不難過。


    當初明子姥姥改嫁過去的時候,是帶著明子小姨嫁過去的,那家小姨才十歲。沈老海家的孫子都有比小姨大的了。誰能想到,小姨長大了,能跟沈家的孫子看對了眼呢?


    消息傳到明子娘這裏的時候,明子娘一聽明子小姨跟沈老海的孫子好上了,當時就氣得暈過去了。


    因為明子小姨做出的這個事情,明子姥姥肯定沒法在沈家繼續待下去了。就迴了娘家弟弟家。也就是明子的舅姥爺家。那毛家舅姥爺可不是善茬,沈家做事兒這麽不地道,哪裏能輕輕就放過去了,給明子娘這頭兒送信兒,又告訴了木王堡木家,不管怎麽說,明子小姨還是木家的孩子。


    毛家和木家兩家的男爺們兒二十來號,直接就闖去了沈家,把沈家給砸了。不管怎麽說,這是沈家理虧。就沒有這麽幹的,沈家那孫子忒不地道。


    沈家人做出了這樣的事情,靠山鎮也待不下去了,全家搬去了兩百多裏地之外的一個叫十八家子的特別貧瘠十年九災的地方。明子小姨已經有了身孕,當然是跟著一起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起來看到評論,說地瓜吃多了燒心的……


    真的不知道說什麽了,莫不是又看到了,何不食肉糜????


    啊啊啊……


    我要瘋了,沒有存稿啊…………………………


    第25章 上學啦


    明子娘為了小姨的事情氣得不行不行的,當時就說了,以後跟小姨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二姨本來還想勸,看明子娘氣那樣兒,也沒敢說什麽。


    明子娘住院的時候,一直是二姐跟著伺候的,家裏大姐走不了,屋內屋外的活兒都指著她呢。等到娘出院的時候,又快要進臘月了。


    舅姥爺在毛家店屯也不是無名之輩,日子還過得去,可是家裏人口也不少,再加上明子姥姥,住得也擠巴巴的,明子娘就想把姥姥接到家裏來住。可是自家,地方也不寬敞啊。大哥都去生產隊擠大炕了。


    明子爹沒說啥,過了些天,用生產隊的馬車,進城拉了半車木板迴來,在屋裏靠著西山牆搭了個木板床。原本靠西牆放著的一些雜物一部分挪到小抱夏裏,一部分放到倉房去了。木板床不比火炕,一點兒溫度都沒有,還靠著大牆,特別的冷。明子爹又在上麵鋪了厚厚的兩層草墊子。又靠著床邊上搭了個炕爐子,是用土砌的,直接連著炕,爐子上麵是一口小鍋,能燒水能做飯的。


    有了這個炕爐子,屋子裏能暖和不少,在木板床上睡也不會凍著。而且,以後有個單獨的小鍋給爺爺做素菜,其他人也不用再吃後放油全是葷油味兒的菜了。


    床都搭好了之後,明子爹用自行車帶著明子娘去的毛家店,得先跟舅姥爺和姥姥通好氣才能接人啊。


    明子姥姥說啥也不同意搬到明子家。說是快要過年了,她一個外人,不好在關家過年。舅姥爺也是那個意思。明子娘也就沒強求。


    可是床已經搭好了,放著也是放著,大哥這年冬天,終於不用再去生產隊大炕擠了,先在木板床上混了半冬。


    後來,明子爹年前又去了毛家兩趟,一趟給送去了二十多斤豬肉和幾斤粉條,一趟送去了十斤麵和二十斤魚。


    去年是大姐的事兒,今天是姥姥的事兒。連著兩年,明子家的年過得都不順心。明子娘一直在念叨,是因為不供祖譜,不敬先人,祖宗怪罪了。


    可是又有什麽辦法呢,就這個世道。


    宋知青迴老家去過年了,過完年迴來的時候,心情很沉重,總是唉聲歎氣,明子聽他自言自語,說再這麽鬧下去,國家要完了。


    宋知青給明子帶了幾本書,明子一看,四大名著。這可真夠看得起她的了,她明麵上的年齡,過了年才七歲,居然就給她看四大名著了?別說七歲了,上輩子三十多的時候,她都不敢說自己能完全看得懂。


    那書上還有注示,宋知青說,是他外公的手跡。明子仔細的研究的幾天,表麵說看不懂,心裏可是明白的,宋知青的姥爺可是有學問的人,那注示,一般人是做不出來的。


    高官屯有了前一年明子爹給做的示範,這一年,原本都想著套種大蒜和白菜。等到種的時候才發現,並不是那麽容易的。首先,大蒜並不便宜,好的大蒜種子更不便宜。這個高官屯的大部分人家還是能承受得了的。重要的是下一條兒,你得有時間和精力,又是澆水,又是除草的,如果照顧不精心,那蒜可就瞎了。


    到最後,真正種上人家,連一半都沒有。連明子家,也沒有比前一年多種。還是一畝蒜,兩畝地瓜。


    隻是自家開荒的地裏不用種玉米了,除了土豆,又種迴大黃米和穀子了。明子聽爹娘念叨過,想把家裏的房子再接出一間去,可不得著急多掙些錢嘛。大黃米是最掙錢的了。


    出了正月,明子爹娘就去把姥姥接過來了。姥姥的家當很少,就一床被子和一個小包袱,裏麵就一套單衣一雙鞋。明子娘看姥姥沒有褥子,總不能直接睡在草墊子上,又趕著用舊棉花做了一床褥子出來。


    其實,關家人也是前年才睡上褥子,之前睡炕席都睡習慣了,明子娘一直就沒舍得花錢再給大家夥做褥子,直到前年賣大黃米掙錢了,才終於狠了狠心,一人做了一床褥子……


    姥姥剛過六十歲,身體還硬朗得很。比明子娘可健康多了。老太太來了之後,家裏縫縫補補的活兒,就都接過去了。打麻繩納鞋底這些活兒,也分擔了不少。其實,二娃已經成年了,這些活這兩年也不是全靠著大姐一個人了。這下子,有了姥姥幫手,能有更多的時間幹地裏的活兒了。爺爺帶著大姐二姐,又開出來兩畝荒地。


    明子七歲了,跟著宋知青學了兩年多,宋知青說,她的知識儲備足夠用到小學畢業了,直接上中學都沒有問題。


    明子可不敢那麽得瑟。在心裏默默算了一下。七一年了。五年之內,上完小學,中學,再花二年讀完高中,正好不耽誤高考。那時候她也十四了。上大學,看著也不是特別違和了。


    跟爹娘商量了一下,明子九月的時候,就跟著老姐和小哥一起上學去了,直接上的二年級,周圍十裏八村的都知道她是小天才,學校也沒有強製要求她必須得上一年級。


    明子上學可輕鬆了,連書包都沒有。書本都在老姐的書包裏呢,到了學校,老姐會先到她班裏,把書本和鉛筆橡皮給她放好,在迴自己班,放學的時候再來班裏接她一起走。還有午飯,也都是老姐幫她帶著呢。午飯就是一人一個玉米餅子,用一個手帕包著,再加上幾塊鹹菜,三個人的鹹菜用一個鋁飯盒裝著,中午了一起到老姐的班裏去吃。


    三姐士敏暑假的時候就讀完初中了。差了幾分沒有考上高中。她性子慢,做什麽都是慢動作。三姐的這種慢,還不是說她反應慢或是腦子慢,就是動作慢,做什麽都不著急,走路慢,吃飯慢,幹活慢,做什麽都要花別人兩倍到三倍的時間,就是慢動作。娘總說她是火上房不著忙。就沒有著急的事兒。這一點兒,隨爺爺,但是吧,爺爺也沒那麽不著急,三姐這是青出於藍了。


    就三姐的性子,也不是幹農活的料啊。人家種三畝地她能種上一畝就不錯了,娘說她這樣的,在家種地的話,準得餓死。還是念書吧,念完書,將來還能找個不用種地的活兒幹。正好,她也能坐著住,念書正適合她。學習也不錯,沒考上高中,是因為她緊張,語文差兩分就考滿分了,考數學的時候,居然看錯行?選擇題全填錯行了!愁人的。


    所以,三姐打算下學期迴初三複讀,再考一年。上半學期在家自學,省學費。在家的時候,三姐也沒閑著,幹農活兒她是幹不了多少了。空餘時間,居然跟爺爺學起了說書。就爺爺留著那些話本子,她全都看會了,還會邊說邊唱。什麽迴杯記啊,花為媒啥的,唱得可流暢,可好聽了。


    自打三姐學會了說書,晚上高官屯就有了娛樂活動了,生產隊開完會,跳完了中字舞,就全都往明子家聚,聽三姐說書,天天晚上明子家屋裏都擠滿了人,炕上,木板床上坐得滿滿當當的,還有自備小板凳的,連窗戶外都有人趴著窗戶聽。


    後來,大房身老家明子爹的堂姑父來明子家串門,明子得叫老姑爺的。年紀比明子爹也就大上十來歲。是大房身屯很有威信的人,在興隆鎮糧庫做貧農代表,是在鎮上都有發言權的人。向來跟明子家關係好。時常來明子家串門,明子娘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老姑爺來串門的時候,聽了一次三姐說書,就聽入了迷,後來,秋收忙過了,到底把三姐接到他們家住了三天,給說了三天書。三姐這一去,半個月才迴來。在老姑爺家是隻說了三天,可是大房身,那是關家的老屯啊,關家本家親戚大部全在那個屯子裏,這家接去說兩天,那家接去說三天,可不就得一陣子。三姐迴來說,她到誰家,恨不得全屯子的人都跟著聚到誰家,有的人都聽了好幾遍了,還天天跟著聽。


    哎,明子就覺得這時候的人可憐,一點兒娛樂生活都沒有。聽個說書就能這麽癡迷。


    大房身的親戚都知道三姐會說書了,木王堡的還能不知道?三姐才從老屯迴來沒兩天,二舅就來把三姐接走了,木王堡裏關家親戚也不少啊,這一去,又是半個月。三姐說書都說出名兒了。當然,三姐不是以說書為生的,別人是請不去的。娘也不可能讓三姐出去說書。


    高章家之前來家裏透過話兒,不想讓三姐繼續考學。高章已經不讀書了,去了鎮裏學木匠活兒,他們家怕三姐讀了高中出去念書,萬一再考上學,就不會再迴來了。隻是三姐自己想接著念書,娘也覺得不能這麽早就斷了三姐未來的路。就沒同意。他們家,也就沒再說什麽。


    二姐士雲十九歲了,出落得越發的好看,原本也到了說親的年紀,隻是大姐英子因為上一次的退親事件之後,一直沒有再訂親,二姐的親事也就耽擱下了。


    大姐跟趙家的親事黃了,也不是沒人給介紹,隻是大姐有了心理陰影,一直都沒應,連看都不肯看,娘心疼她,也一直沒強求。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陷害高官屯的人,肯定是找不出來了。因為如果要寫的話,篇幅太大,人物太多了……


    不過後期小哥………………的時候,那人有可能會出來露一麵,最後………………


    哎呀,我不能劇透啊。其實前麵我也鋪了幾個人物了,後麵會用得到的……


    折磨啊,晚上零點要三更啊,可是我還沒有寫……


    救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關家的六零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羿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羿葉子並收藏老關家的六零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