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銷社裏,都能磨蹭兩個多小時!


    不光明子看啥都新鮮啊,不陌生的大姐二姐也要借機又把新進的貨都看了一遍呢!


    這是很多理解的事情。


    跟後世的大中小女士們恨不得每周都要把已經熟得不能更熟的商場再逛一遍的心態,應該沒啥大區別。


    果然,買個東西,花了這麽長時間,嬸兒一點都沒覺得奇怪。


    “嬸兒,錢我沒花。”明子乖乖把錢上交。


    “咋沒花呢?”嬸兒接過錢,問道。


    “沒啥想買的。”還順便賣了個萌,歎了口氣。


    娘看她那個樣子就笑,“那好,這錢嬸兒給你存著,等你想買啥的時候,再給你。”


    明子娘說話算話,還特意找了一本大哥他們用過的舊書,把那二分錢夾起來,讓明子看著,單獨放在了櫃裏。


    這就是明子人生當中的第一筆“私房錢”啦!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哈,大家是對殺年豬有什麽誤解??都跳過去不看……


    我是真的不會取章節名啊……


    下一章過年了,會不會沒人看了????


    第14章 小年兒啦【捉蟲】


    小年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祖先上墳了。這時候上墳燒的並不是後世那種做得特別精致的紙錢,就是黃紙。特別粗糙的那種。買迴來之後,剪成十六開的紙那麽大,用家裏最大額的紙幣在上麵比一遍,之後折成三層。這就是一張完整的紙錢了。沒有拿錢比過的,是不算的。娘說,那樣的不算錢,祖先們收不到的。


    上墳是男人們的事,是爺爺帶著家裏所有的男丁一起去的。八爺爺和他的三個兒子也會一起去。


    明子娘平時那麽節省的人,卻從不在這上麵節省。明子看得清楚,八爺爺拿著的燒紙也就兩三厘米厚的小小一打兒,明子家這邊兒,可是抱了半米厚的一大摞去的。娘說,對祖宗,要心誠。八爺爺嗤之以鼻。


    臘月二十三,小年兒。


    從這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就開始進後過年周期啦!


    別看這時代的人們日子過得窮,但是卻最是有滋有味兒,過年都特別的有年味兒。明子娘又最是講究儀式感、重傳統的人,老規矩都遵了十成十。


    小年兒早上是要吃餃子的。接前兩三天,明子爹跟爺爺兩個人就從冰窖裏刨出了幾塊豬肉和魚。放在屋子裏化著。小年兒頭一天,肉剛好化透了。正好能切得動,再加上酸菜,這可就是一年裏最豐盛的幾頓飯之一了。


    足足一大盆的餃子餡兒!沒辦法,人口多,包少了不夠吃啊。這時候人的肚子都空,好容易吃迴餃子,可不像後世的人,吃上十個八個就飽了。像明子爹這樣的壯勞力,吃上三十個餃子,那可是一點都不多的。就是五歲的小文哥,都號稱自己能吃二十個!不過明子懷疑,他根本不知道二十個是多少。


    人多幹活兒也快。全家老小齊上陣,用不上倆小時就能包出來。老姐、老哥和明子三個混混兒太礙事了,明子娘一人給了一塊兒麵,老姐和老哥樂巔巔的就跑了,明子也不知道這麵能幹啥,看著他倆跑了,也跟著。


    原來是把麵放到灶堂裏去燒。埋在最下麵的灰裏麵。


    過上個把小時的,麵疙瘩就燜熟了。再扒出來,就能吃了。


    明子看著黑乎乎的麵疙瘩,出於好奇,肯定要嚐嚐的。直接把麵疙瘩掰開,吃裏麵的熟麵。


    哎呀,這跟麵沒發過的死麵兒饅頭有啥區別?不好吃啊!


    小哥和老姐卻吃得很樂嗬,連外麵的皮兒都沒舍得扔,連著粘在上麵去不掉的草木灰都一塊吃了……


    好吧,草木灰消毒!


    明子把咬了一口的麵疙瘩分成兩瓣,給老姐和小哥一人分了一半兒。


    小文哥用看小傻子的眼神看明子,似乎是整不明白,為啥這麽好吃的東西,明子都不吃。然後拿著明子給的麵疙瘩就從廚房進屋去找娘了,特別擔心的問道:“嬸兒,明子是不是傻呀?他連燒麵疙瘩都不吃!”


    “小傻子”明子決定,以後再也不跟小文哥玩兒了……


    二十三,孩子們都早早的就起來了,眼巴巴的等著吃餃子。明子不是個演技派,所以她實在是演不出來對餃子的期待。她的“特立獨行”說實在的,真的看著有點兒傻啊!


    說是豬肉酸菜餡的餃子,其實大部分都是酸菜,肉就是借個味罷了。爺爺不吃葷油,幹脆就直接是酸菜餡的了。


    哎?居然還挺好吃的。


    明子吃了五個餃子。四歲的小肚子,真不算少了。


    小哥沒有吃下他所說的二十個,不過明子看著,絕對超過十五個了。他想數來著,但是數到十,就進行不下去了!


    小哥原來隻識十個數啊。哈哈哈……


    可是隻識十個數兒的小哥還被娘和哥哥姐姐們誇讚聰明呢!因為人家是自學成才。誰都沒教過,自己就會數十個數兒了。


    明子默……


    突然有了一種自己可能是個天才的盲目自信,腫麽辦……


    後來,明子想明白了,為啥她覺得那沒放多少肉的餃子那麽好吃。因為,那已經是她穿來大半年吃過的最好的一頓飯了!


    老人說的話真沒錯,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不覺甜。


    上輩子,吃啥都沒覺得特別香,那真是餓得輕了呀!


    那時候,也有人憶苦思甜,吃野菜,玉米餅子啥的。可是那玉米餅子都是玉米麵磨得細細的,和麵的時候還要放雞蛋和糖,跟真正的粗麵餅子能一樣嗎?野菜就更扯了,常年大魚大肉的吃,來頓野菜隻當是清腸胃了,還對身體好呢!


    明子現在覺著自己經過了這大半年的“鍛煉”,要是讓她再穿迴去,那她一定能做個勤簡節約的好青年。真過過苦日子才能知道,那好日子真是來之不易啊。這還是高官屯兒不缺糧食不挨餓的情況下呢。明子都不敢想,其它地方的人,到底過的有多艱苦。


    一頓餃子,又讓明子發散恩維了。


    等她迴過神兒,家裏人已經各自忙碌了。


    打掃衛生的活兒,肯定是三個姐姐的。大哥跟著爹和爺爺掃院子,老姐和小哥早就跑出去玩兒了,地裏那麽厚的雪,屯子裏的孩子不知道玩得多開心呢。對於明子的“宅”屬性,家裏人已經見怪不怪了,隻當她是文靜了。隻要不是真傻,文靜點兒也沒啥不好的。這是娘的原話兒。


    明子娘的活兒最精細,她在用玉米桔杆兒紮馬。沒錯,就是要紮出來一個馬。明子看得暈暈乎乎的,都不知道那一堆玉米杆兒加上苞米葉子,怎麽就變成了一匹馬。不能說栩栩如生吧,但真的算形神兼備了,誰看都能看出來那是一隻馬。明子不錯眼的看著,完全沒看明白怎麽紮的。


    “嬸兒,紮馬幹啥用啊?”好奇寶寶明子再次上線。


    “晚上灶王爺上天的時候,要用啊!”明子娘奈心的給好奇寶寶解惑,手並沒有停。


    “灶王爺上天?”灶王爺明子是知道的,就在灶台邊上的牆上,釘著一塊兒木板,上麵放著個小碗充做香爐,牆上貼著灶王爺的畫像,兩邊兒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


    “嗯。今天過小年兒,灶王爺要迴天上過年去啦。這是給灶王爺紮的馬。”然後,娘順便就給明子講了關於灶王爺的故事。明子聽得津津有味。


    祭灶她當然知道。撲街寫手也是寫手,資料她也是收集過不少的。她那個年代,人們早就把這些老習俗給扔掉了。城裏麵,也沒人供灶王爺了。明子對祭灶的了解全部來自於小說和網絡。跟這麽設身處地的身處其中,完成是兩迴事兒。


    晚飯不再有餃子吃了。不過有肉,嗬嗬。爺爺也開始吃上魚了。因為魚要單做,爺爺的飯就跟大家夥兒不在一起吃了。大姐是先把爺爺的魚燉好了才做其他人的菜的。所以,這一頓,爺爺是先吃的。不然魚就涼了,不好吃了。不過,就是第一頓是這樣,為了省柴禾,不可能頓頓分兩次做,爺爺的魚也是一次頓了不少,以後,都是跟燴菜一樣,就是直接在鍋裏熱一下。


    過年了,待遇果然不一樣了。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臘月習俗還有個臘八,吃臘八粥,我嫌太磨嘰了,沒寫……


    因為高官屯還真不是吃臘八粥,而是吃大黃米的黏米飯,拌上豬大油和醬……


    要寫又是不少字,我懶癌發作……


    就是現在寫這些習俗,也是沒辦法,剛穿過來第一年,不寫詳細點兒,沒有畫麵感,還要用這些事兒帶出來一些關家的背景。要是不寫,以後一點點加,看著亂得很。所以,前麵難免磨嘰點兒……


    而且把這些習俗都放到以後v章裏,總覺得不太好,所以,大家忍一忍吧……


    過完了年,以後這些習俗的描寫就少了……


    第15章 過年啦


    晚飯之後,就要開始準備祭灶的事兒了。明子爹劈了一堆的木頭,在院子裏堆成一堆。


    天黑透了,按爺爺的說法兒,星星出全了之後,點上火堆,在火堆邊兒上擺上桌子,放上幾個早就準備好的饅頭和香爐碗兒,還有三個小杯子,倒上酒,酒也點火著了。然後把牆上的灶王爺畫像、對聯跟白天紮好的馬一起燒了。這就是灶王爺上天了。一邊兒燒的時候,還要念叨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兒,還有對來年的美好祝願。同時,還要放一掛鞭炮。


    之後,爺爺帶著明子爹和兩個哥哥,一起在供桌前磕頭。也是念念有詞的。


    特別的有儀式感。


    家家都是要祭灶的,從天黑下來開始,陸陸續續的就有鞭炮聲傳出來。從鞭炮聲的多少,也能聽出來日子過得怎麽樣了。隻響了一兩聲的,這是買不起成掛的鞭,拿單個兒的充數兒。也有聲音小一點,百十響的。還有聲音大一點兒的,檔次又高了一個台階。一般聽著幾百響,聲音也傳得遠的,那肯定就是生產隊裏放的了。個人家,是沒人會舍得花那個錢的。


    關家放的是一塊錢一掛的不高不低,中檔的鞭。是高官屯裏的普遍選擇,當然,在外麵的人看來,已經是很奢侈的了。


    小文哥特別的興奮,他對鞭炮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喜歡。連大哥都沒法保持冷靜。


    明子無法理解男孩子對於鞭炮的這種熱情。她更喜歡這種特別有儀式感的氛圍。這才是中國人該過的年嘛!


    二十四,做麵燈。明子完全不知道是在幹什麽。隻是懵懂的看著,爺爺帶著大哥一起用粗麵捏成個小酒杯一樣的東西,在裏麵放上爺爺用麻子碾出來的麻子油,再放上一小節細麻繩,就完成了。之後放到外麵去讓它凍上。


    明子化身人型十萬個為什麽,每天都在好奇中。爺爺說,這是做麵燈。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就是燈。除夕的時候,要在房前屋後點這些小麵燈的。還有正月十五也要點的。不過那個不著急做。


    二十五,做豆腐。能吃得起豆腐的人家不多,大隊裏都沒有豆腐坊,要買豆腐,得去興隆鎮裏。明子爹去鎮裏買了十塊豆府迴來。下了大雪之後,自行車已經騎不了了。出門都是靠走。


    迴到家,鮮豆腐就已經變成凍豆腐了。留出來兩塊兒做菜,其它的繼續放在外麵凍著。當天晚上,就多了一道菜,白菜燉凍豆腐。


    二十六,烀年肉。關家有家規,過年要吃三天素的。所以,年前實際也就還能再吃三四天的葷腥。這烀年肉,更多的就是象征意義上的活動。之後一直到除夕,每天飯桌上都會有一盤子肉倒是真的。


    二十七,殺年雞。留著的那六隻雞,已經喂了快一個月的玉米粒了,算是原始的催肥方法了。不同與後世什麽肉都要精的,瘦的。這時候的肉,都是越肥越好。


    六隻雞,真的不少了。殺、退毛、拔毛,可費工夫了。當天的晚餐,當然就是雞肉燉土豆了。小哥這幾天都高興壞了,天天吃好吃的。明子覺得,他都胖了一圈兒了。


    二十八,把麵發。這就是為第二天蒸饅頭做準備了。一大盆的麵,放上麵起子和好了,放在炕頭兒,發一天一夜。第二天剛剛好。


    二十九,蒸饅頭。兩大鍋的饅頭,不隻上供要用,吃素的三天,這就是主食了。蒸饅頭是個技術活兒,大姐蒸不好,明子娘這一天得親自下廚的。


    然後,就是年三十兒啦。也就是除夕。


    關家過年要放四掛鞭,祭灶的時候是第一掛。年三十早上的,是第二掛。小哥為了親自點這掛鞭,早早就從被窩爬起來了,巴巴的等到吃早飯之前。


    過年要供家譜的。是過年期間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事情。


    家譜擺上去的時候,明子發現,兩側對聯上的字,她居然認不全!


    前幾天因為小文哥隻識十個數兒建立起來的天才自信心,瞬間就碎成了渣渣……


    家譜上麵已經有四代人了,從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那一輩兒開始的。明子個子太小,家譜上的字也太小,她站在地上,都看不清楚上麵具體的內容。當然,她也不能表現得她認得字的樣子。那她可就不是天才兒童,會被當成妖怪的。


    其實說起來,關家也是個大家族,沒出五服的親戚正經還有不少。爺爺說,他已經是闖關東過來的第三代了,爺爺的爺爺那時候是挑著擔子帶著老婆孩子從山東走到東北落戶在大房身屯兒的。爺爺是零零後,呃,一九零零後,已經是生在東北了。可見他們家出來的時間有多早。


    剛到東北的時候,那是真的棒打麅子瓢舀魚的。爺爺說,他小時候,家裏還有好多地。就那,還隻能算是富農,跟地主家還是有差距的。所以,爺爺小時候是上過五年私塾的。生活好,不挨餓,身體好,肯定孩子就多。一家三四個孩子都算少的,向八爺爺家那樣十來個孩子的也不少,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爺爺的堂兄弟姐妹得有二三十個了。到了明子爺這輩兒,同族的兄弟姐妹得有幾十個了。


    隻是爺爺這一枝兒,人丁比較單薄。就明子爹一個孩子。好在,到了明子他們這一輩兒,人口又興旺起來。


    又因為從大房身搬到了高官屯,六爺爺早逝,隻留下一個堂姑姑,隻剩下明子爺爺和八爺爺兩家,才覺得勢單力薄了些。其實還真不是。老家,人多著呢。


    同宗的長輩,都要上家譜的。因為家族大,幾乎每一年都有長輩過逝,家譜上都要添新名字。大房身離高官屯也就十幾裏的路,離興隆鎮才不到一裏地,去鎮上都會路過,所以消息並不閉塞,族裏有啥婚喪嫁娶的大事,明子爺爺跟八爺爺也都要隨份子的。


    族裏長輩過逝,可不光是要把名字添上家譜,還要服喪的。


    都是小老百姓,規矩也不是那麽嚴格,服大功小功啥的。隻是過年的時候,不能大肆貼春聯,福字啥的了,因為那些都是大紅紙的。遠枝兒的親戚一年不能貼,直近的,要三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關家的六零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羿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羿葉子並收藏老關家的六零日常最新章節